成矿物质来源
热液矿床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热液矿床(1)成矿溶液的来源:成矿溶液或称成矿气液、成矿热液是在一定深度(几至几十千米)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一般为50-600℃)和一定压力(一般为n-250MPa)的气态、液态和超临界流体。
其成分以H2O为主,有时CO2占很大比例,常含有CH4、H2S、CO、SO2等挥发性气体成分和K+、Na+、Ca2+、Mg2+、F-、Cl-、SO42-、HCO3-等离子成分。
成矿溶液中还有W、Sn、Mo、Au、Ag、Cu、Pb、Zn等多种成矿元素。
成矿溶液和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目前认识一般有四种:a.岩浆热液:岩浆在侵入和喷发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硅酸盐熔体不断地结晶,H2O等挥发分就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温气液。
一些成矿元素倾向富集于气液中,这种含矿气液在岩体边缘和围岩的裂隙中运移,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在有利的地段形成矿床。
b.地下水热液:从地表渗透到地下深处的大气降水,可在地下环流中受热并与流经的岩石发生相互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有用成矿元素,运移至有利的地质环境中沉淀形成各种热液矿床。
c.海水热液:在海洋扩张中心、火山岛弧、大陆边缘及海洋岛屿地区,下渗的海水可沿裂隙到达地壳深部受热形成环流。
环流过程中也可萃取流经围岩中大量的成矿物质,然后通过断裂、火山口或海底扩张脊再流入海中,与海水作用形成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的来源

三,成矿流体的来源:流体与成矿:众所周知,许多矿床的形成是与流体的作用分不开的,原来成分的单一的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获取了矿质和能量,迁移到一定的部位。
由于地质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导致矿质沉淀而形成矿床。
流体可以提供成矿物质,也可以溶解、搬运成矿物质。
同时,成矿作用也是在有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
可以说,没有流体,就没有矿床。
下面将形成矿床的流体成为“成矿流体”。
流体:流体能带来能量,也能带来成矿物质。
在地壳甚至整个地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大量流体分布在各种地质环境中。
那么,什么叫流体?流体即是:在应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或发生形变、并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条件下的物质(Fyfe, 1978)。
从这个定义出发,地壳中的水、岩浆、各种状态的热液、高密度的气体、甚至处在塑性状态的岩石等均可看作流体。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地热水、海底洋中脊或构造缝喷出的超临界流体和热液、卤水、岩浆、海水、雨水和地下水等流体是最为重要的。
萃取:并非所有的流体都可形成矿床,除非它们能形成流体。
由普通流体形成成矿流体,最重要的过程是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流体和岩石的成分(原始和同位素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流体中富含某种或某一类成矿元素而形成成矿流体。
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程度、成矿元素在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活动的流体中的溶解度、流体中的挥发分如Cl、F、B、S、C等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和可溶性硅与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和所起的作用等,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迁移:成矿流体形成之后,大多数情况下要迁移到合适的沉淀场所。
流体迁移需要“力”的作用。
因此在研究成矿流体的迁移时不仅要讨论导致流体迁移的因素、迁移形式、迁移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迁移的通道等,也必须研究成矿流体迁移的能量、质量、动量守恒以及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等。
由于构造作用通常是导致流体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迁移的通道也常与构造作用、岩石的性质及环境有关。
因此,建立和恢复构造—热液体系也是成矿流体迁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物质来源研究方法

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是矿石矿物中的金属元 素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确定找矿方 向,指导找矿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一般从如下 方面进行。
一
区域地质分析
一个地区特定的岩石建造组合、构造演化、岩浆 活动历史决定了特定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 一个地区的岩石建造都可能成为提供成矿物质来 源的母岩,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种 岩石,地质判别标志是:
–花岗岩浆源磁铁矿富TiO2。
–基性岩浆源磁铁矿中MgO、V2O5、Cr2O3、Ni、Co较高;
因此磁铁矿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可以反映成因 及物质来源。
2、铅锌矿中的微量元素 铅锌矿中Bi、Sn是高温成因标志,一般产在接触 交代矿床中;而Hg、Sb、Ag是低温成因标志,可 以产于层控矿床中。 层控矿床一般多是中低温成因,因此微量元素含 量都较低。
–个旧、老厂锡矿区,方铅矿中Cu(450—950×10-6)、
Sn(300—1000×10-6)含量高,Zn(10—160×10-6) 低; –独立铅锌矿床方铅矿中Cu<400×10-6)、Sn< 200×10-6,Zn>300×10-6。
共生方铅矿、闪锌矿中CdS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尤其 是方铅矿中高温时,相关斜率增加。
8、金属矿物标型组合
矿 物 组 合 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 锡石+黑钨矿+辉钼矿 毒砂+黄铁矿+金+金碲化物+铅铋硫矿 含铋 Co-Ni-Ag 矿物+沥青铀矿 富银菱锰矿、硫锰矿 假象赤铁矿+镜铁矿+假板钛矿 辉锑矿+Sb2S3 凝胶+辰砂 黄铜矿+斑铜矿+铜蓝 钴青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板状变晶镜铁矿+磁铁矿 成 因 类 型 岩浆伟晶岩气成 岩浆伟晶岩气成 伟晶岩气成热液 伟晶岩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温泉喷气 温泉喷气 胶结带 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

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一个系统有诸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即互相独立,有互相联系。
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处于主导地位,有的处于从属地位,但都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成矿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有:①成矿物质;②成矿流体;③成矿能量;④成矿流体的输运通道;⑤矿石堆积场地。
成矿物质是成矿系统中的物质基础,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机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地幔、地壳和水圈是成矿物质的总仓库,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成矿物质。
按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幔源、壳源、壳幔混源、海水源、大气降水源以及星外源等,其中地幔、地壳来源是最重要的。
成矿物质即可直接来源于一般岩石,也可来源于已初步富集某些矿质的矿源层(岩)。
对矿源层研究的大量文献表明,具备矿源层(岩)固然有利于成矿;不具备矿源层(岩)但成矿地质作用强烈、持续或反复多次,也能将一般岩石中某些成矿物质反复萃取和高度浓集而形成矿体。
矿质来源地壳称为矿源场,类似名词但更宏观的有金属省或地球化学省,它们作区域性分布,并能在较长的地质历史中贡献成矿物质。
一个成矿系统中有一个或若干个矿源场,可是同一性质的,液可以是不同性质的。
矿床中的矿质可是单组成的,如单一的铜矿,液可以是多组成的,它们或来自同一个矿源场,或来自不同矿源场而在运动汇集过程中实行多组分耦合而形成多矿种矿体。
作为矿质直接来源的含矿岩石建造比较易于查明,而作为矿质间接来源的原生矿源地,因其反复变动或距矿产地很远而不易追溯。
现今已有较系统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等示踪方法,用以提供关于成矿物质来源地的线索。
成矿流体是指各类地质流体经过一定的地质演化而演变为包含和搬运成矿物质的那一部分流体,包括来源于大气降水、海水、地层水、岩浆水、变质水和幔源的流体等,一些矿化剂也以多种形式被溶于水中参与对矿质的搬运和沉淀、聚集成矿物质,是沟通矿源场、运移场合储运场的纽带和媒介,因而是成矿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流体的稳定、充分供应是成矿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摘要】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不同,同种矿床甚至同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也会有不同.成矿物质来源包括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研究六种常用同位素(氢、氧、硫、钕、锶、铅)的组成和演化特征,简述同位素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为矿床成因、成矿模式等研究工作以及同位素方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11页(P19-29)【关键词】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成矿元素;同位素;物质源区【作者】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浙江大昌建设集团大昌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00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成矿物质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等工作的基础[1-4]。
广义的物质来源指成矿元素及其搬运介质——成矿流体,因而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2,5-6]。
二者有时同源,有时异源。
矿床通常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性、成矿作用多期性的特点。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成矿作用研究的重点[2,7]。
金属矿床物质来源研究主要采用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流体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理论,探讨成矿物质的宏观及微观信息[8-10]。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同位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研究,解释岩石和矿石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等地质问题[11-17]。
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

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
萤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
了解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等方面,对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萤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形成萤石矿床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萤石矿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和碱性岩环境中,如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比如,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和湖南省的琴岭岩墙等地形地貌特点,为形成富集萤石的环境提供了基础。
其次,成矿物质来源是萤石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中的含氟岩石和热液等。
尤其是碱性岩体中富含氟的矿石,如花岗岩、碱性侵入岩等,是富集萤石的重要来源。
此外,在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热液作用也是形成萤石矿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由于断裂活动造成的热液渗透,使得地下水与岩石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许多萤石矿床。
再次,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过程可以归纳为多期次的热液作用和结晶沉淀。
在热液作用过程中,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和其他金属离子透过裂隙和孔隙渗入到岩石中,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了萤石矿石。
同时,由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得萤石矿床在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中形成,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中国的萤石矿床多分布在断裂带、断裂盆地等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
断裂的存在破坏了地壳的连续性,使得地下水的运移受到了限制,而断裂带则成为地下水、热液的运移和聚集的通道和场所。
综上所述,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涉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和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研究这些成矿规律,有助于寻找和划定萤石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深入研究中国萤石矿的成矿规律,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

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矿床是指地壳中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石或者矿石聚集的地质体。
而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则是解释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矿物质来源矿床中的矿石或矿石聚集主要来自地壳中的矿物质。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它包括了洲际壳和海洋壳。
研究表明,地壳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矿物质。
地壳中的矿物质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玄武岩类和火山岩类: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含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含量。
火山喷发和岩浆的运动能够将这些矿物质带到地表,形成热液和气液流体,促进矿石的聚集。
2. 沉积岩类:沉积岩是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组成的。
这些岩石会富集一些金属矿物,如金、银、铜等。
同时,含有有机物质的沉积岩也可以形成油气矿床。
3. 特定构造环境:一些构造环境,如断层、褶皱和岩浆活动区,能够促进金属矿物的聚集。
断层带和板块边界是形成金属矿床的重要地质环境。
二、成矿机制成矿机制是解释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虽然具体的成矿机制因矿床类型而异,但总体而言,以下几个机制是主要的:1. 热液活动:地壳中的矿物质会随着岩浆的运动进入热液。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热液中的溶解矿物质会析出并聚集形成矿床。
2. 流体运移:地下水和热液是形成矿床的重要介质。
它们通过裂隙和孔隙在地壳中运移,同时带走并沉积矿物质。
3. 化学反应:地球内部和地下水中的化学反应能够引发矿物质的沉淀和聚集。
例如,地下水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反应会生成新的矿物质,从而形成矿床。
4. 生物活动: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促进矿物质的富集。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提取金属,形成特殊的矿床。
总的来说,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地壳中的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
了解矿床的来源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开发地下的矿藏资源,进一步推动矿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矿床学

第十一章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成矿物质来源与含矿建造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多数矿床,尤其是非成岩矿产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重视成矿物质多来源是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趋势。
同时研究发现,许多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复合成矿的特点,常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预富集到再富集成矿的多次地质作用完成的。
我们把预富集阶段形成的成矿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组合称为含矿建造,含矿建造是包含一系列含矿岩石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系列,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含矿建造中有一部分是成矿元素的富集岩,一部分是具有与矿化有关的矿化剂元素,如S、Cl、F、C等。
而根据矿床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为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
直接由地幔岩浆、花岗岩浆或沉积介质提供成矿物质到矿床中的物质来源称为直接来源,由幔源、壳源固结岩石,即矿源层或矿源岩提供成矿物质所反映出的幔源或壳源来源特征,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对于成岩矿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更多地反映直接物质来源,而对于非成岩矿产,由于其经过多次富集成矿,其物质来源特征可能更多反映间接物质来源。
一、上地幔物源含矿建造以上地幔为直接成矿物质来源的矿床局限于有限的矿床类型:1、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部分碱性岩浆有关的矿床,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与岩浆岩有联系,矿产种类有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镍硫化物、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金刚石、铌、稀土等,大部分是成岩矿产。
部分形成上地幔岩含矿建造,其中富集Ni、Co、Ag、Bi、U等。
2、与镁铁质火山有关的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期后热液自变质交代作用或喷流喷气作用。
其中包括块状硫化物、玢岩铁矿、黑矿型矿床等。
3、与上地幔煌斑岩岩浆有关的绿岩型金矿,可以通过地幔对流煌斑岩侵位形成金矿;富金煌斑岩浆在地壳浅层与地壳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花岗岩浆或加入变质热液中参与成矿。
煌斑岩脉含金丰度一般87PPb,明显高于壳源岩,金一般以Au-F络合物搬运。
以上地幔岩为物源岩含矿建造,成矿物质间接来自地幔,这类矿床对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金矿最为重要。
卢氏张家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卢氏张家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卢氏张家山铁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通过实地考察及分析,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构成由变质岩、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构成的非常复杂的夹层岩系,主要包含辉长岩、玄武岩、变质岩和卤水热液活动作用的痕迹。
矿床中的铁元素主要是从本组状体矿物中溶出,并通过一定的热液流体传输而形成的。
关键词:卢氏张家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正文:卢氏张家山铁矿床位于湖北省卢氏县,是当地重要的矿床之一。
本矿床属于断裂发育、深部抬升及末次冰河剥蚀所构成的变质岩族群。
它主要由变质岩、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组成,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夹层岩。
实地考察发现,其中包含几种不同类型的锆石本体矿物,其中有变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卤水热液活动作用的痕迹。
经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铁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本组状体矿物,如磷铁矿、云母等,它们受到卤水热液流体的作用而溶出,才形成了本矿床。
我们认为,在张家山矿床中,铁可能是由卤水热液所转移并最终被沉积形成的,并随着矿床的成熟而得以保存。
综上所述,卢氏张家山铁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已得到较为清楚的认识。
未来的研究将在深入探究该矿床的地质构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以期更准确地掌握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过程。
为了进一步探讨铁矿床的成因,通过利用先进的同位素技术研究发现,该矿床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本组状体矿物中的高锰铁矿和低锰铁矿,并在热液流体的作用下被溶出而形成。
此外,研究表明该矿床的铁元素大部分来源于燕山期华夏弧全新世地壳拉伸期间消融的地幔增生成因源组成体,也可能来源于较晚期的火山侵入岩体。
另外,从 mineral-chemistry 分析结果来看,卢氏张家山铁矿床的磷铁矿的同源性数据指示它可能来自同一来源的热液流体,这种流体中存在铁元素较高的组成,且具有较高的铁氧化物配分系数。
本研究的 mineral-chemistry 结果也支持了铁元素来自本组状体矿物的观点。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一、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矿产资源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它是通过对矿产资源分布、矿床类型、矿化蚀变带等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来的。
成矿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规律的分类根据地质成因的不同,成矿规律可以分为热液成矿规律、沉积成矿规律、变质成矿规律和岩浆成矿规律等。
- 热液成矿规律:热液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热液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热液成矿规律有热液相分离规律、热液活动形成规律等。
- 沉积成矿规律:沉积成矿是指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沉积成矿规律有河流沉积规律、海洋沉积规律等。
- 变质成矿规律:变质成矿是指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石圈内部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变质成矿规律有接触变质规律、区域变质规律等。
- 岩浆成矿规律:岩浆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浆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岩浆成矿规律有火山喷发规律、岩浆侵入规律等。
2.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物理勘探、矿床模拟实验等。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相特征、矿石特性等信息,从而总结出成矿规律。
二、成矿机制成矿机制是指矿产资源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了解成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从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地幔、地壳和外部输入三个方面。
地幔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岩浆和热液,地壳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沉积物和变质岩,外部输入的成矿物质主要是降水和大气等。
2. 成矿过程成矿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物理过程主要是岩浆侵入、岩浆喷发、热液活动等;化学过程主要是热液作用、溶解沉淀、离子交换等;地质过程主要是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石及地层、岩浆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证据

和哀 牢 山深断 裂接 壤 , 矿床 位 于北 西 向推覆 构 造 的
滑脱 面 内的脆 性破 碎带 中 , 牢 山金 矿 带首 次 发 现 哀
该类 型 的大 型金 矿 , 其进 行 深 入研 究 和 重要 的现 对 实 意义 与 理 论 意 义 ( 君 烈 等 ,94 李 兴 振 等 , 罗 19 ;
矿 物质来 源是 研 究 矿 床 成 因 的 关 键 , 地 质 体 ( 而 地 层、 岩浆 岩 ) 矿 元 素 含 量 的 高低 是 探 讨 成 矿 物 质 成
来源 的基 础 。本 文系统 地 定 了长安 金 矿 床 矿 石 、 4 地 层 、 浆 岩成 矿 元 素 的含 量 , 步 探 讨 了长 安 金 岩 初 矿 床成 矿物质 的来 源 。
第 3 卷 第 3期 1 20 0 8年 9月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 版 )
J OURNAL OF E T C NA I T T E OF T CHNOL AS HI NS I UT E OGY
V L 3 No 3 o 1 .
Se 2 08 p. 0
构造 带金 平 推覆 体 的 中南 部 , 哀 牢 山金 矿 带 的 一 属 部分 。金 平 推 覆 体 呈 楔 形 夹 持 于绿 春 推 覆 体 和哀
牢 山基底 推覆 体 之 间 , 别 以藤 条 河 大断 裂 和 哀牢 分 山深 断裂 接壤 , 矿床 位于 北西 向推 覆 构造 的滑 脱 面 内( 1 。 图 ) 长安 金矿 主要 受 北 西 向 的 逆 冲 断 裂 以及 由此
2 3 4 8倍 ; 的含 量 分 别 为 9 . .,. 砷 2 2×1 0一 ,8 7 4×1 。 69 0_ ,.6×1 。 0~ ,分 别 为相 应 维 氏值 的 6 . ,9 3 5倍 。 A 15 32, . u与 A s具
铅锌矿成矿规律

铅锌矿成矿规律
铅锌矿成矿规律是指影响铅锌矿形成和分布的自然因素、地质条件和成矿过程。
铅锌矿主要形成于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铅锌矿成矿规律:
1. 成矿物质来源:铅锌主要来自于地壳中富含铅锌元素的岩石和流体。
富含铅锌元素的岩浆在地壳深处形成,并通过地质作用和流体运移带来成矿物质。
2. 地质构造:铅锌矿通常与构造断裂、变形和岩浆活动有关。
构造断裂和构造变形可以提供矿液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岩浆活动则为铅锌矿提供热液成矿环境。
3. 沉积环境:铅锌矿的形成与某些沉积环境,如海底喷流沉积、海相碳酸盐沉积和流体作用有关。
这些沉积环境提供了成矿矿液的来源和沉积物的堆积空间。
4. 成矿作用: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包括热液流体的输运、热液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和成矿元素的沉淀等过程。
常见的成矿作用包括硫化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
5. 成矿温度和压力条件:铅锌矿的形成和分布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铅锌矿主要形成于低温、中低压和中低温压力条件下。
综上所述,铅锌矿成矿规律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地质过程,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并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进行研究。
成矿物质来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成矿物质来源
也是复杂多样的,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与热液介质来源的研究在探索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发展热液矿床成矿理论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热液成矿作用的成矿物质主要有三个来源:1. 岩浆熔体
岩浆结晶过程中,岩浆中的成矿物质随着岩浆热液的析出,多以络合物的形
式进入热液,形成含矿热液。
2. 地壳岩石
不同来源的热液,在其源区或其运移过程中与不同类型的地壳岩石发生反
应,从而捕获其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进而成矿。
几个因素决定了地壳岩石对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的供应:①岩石中成矿组分的最初含量;②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所影响的岩石的体积(范围);③岩石和所流经的
热液之间发生水岩反应的强度。
前述的各种来源的热液均可把地壳岩石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出来,并使之迁
移、富集成矿。
热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渗滤、运移时,可以和围岩中组分发生反应,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水岩反应。
通过水-岩反应,一部分物质溶解,使热液中金属组分含量升高,并使围岩中原有金属元素的含量减小。
例如江西德兴铜矿,远离矿体的九岭群中元古界火山-沉积岩系,平均含铜
55 乘以10-6,紧邻矿化-蚀变带的外围有一环形含铜量低值区,宽2~5 km,平均含铜40 乘以10-6,而在矿化蚀变带中含铜(100~1000)乘以10-6 以上,矿化蚀变带中的铜有一部分来自铜元素降低的围岩。
在成矿物质从围岩滤出的过程中,围岩可发生或强或弱的变化。
变质热液可以从变质原岩中带出或从所流经的岩石中萃取成矿物质。
岩浆热
液除了可以把岩浆中的成矿组分带出外,由于其高温特点所决定的高搬运能。
关于矿源层和成矿物质来源的探讨

The que r y 0 U t h e s o ur c e be d a nd t he s o ur c e s o f me t a l l o g e ni c ma t e r i a l s
李瑞 峰 1 7刘小滨 1 ,费书 民 ,张 冲 ,马 国朋 1 , 宫贯乾 1 ,杨建 岭 1 ,赵 文浩 。
1 . 华 北冶金地 质勘查局第 四地质 队 ,河北 秦 皇岛 0 6 6 0 1 3 ;2 . 河北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 队,河 北 唐山 0 6 3 0 0 0 ; 3 .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2 1 摘 要: “ 矿源层”的基本概念是富含一种或几种成矿物质的地层 或岩 石。矿床 中的成矿物质主要 来源于矿 源层 , 认 为岩浆岩 的侵位使其 中的成矿物质被 活化 、迁移、沉淀成矿 。 “ 矿 源层 ”成矿理论 多年 来一直被 广大地质 工作 者接 受和 引用 , 在 一些文献和论 文中屡 见不鲜。我们认 为 ,富含成矿 物质的地层 或岩 石是客观存在 的 , 但从 中萃 取成矿物质成矿 的机理是值得探讨 的,即成矿物质被 活化 、迁移过程 中,为什 么从低 温处向高温处迁移 ?为什 么 从低压 区向较 大压力区迁移?又为什 么从低 浓度 区向高浓度区迁移?为什 么被 萃取 的 “ 矿 源层 ”没 有发 生热液蚀 变?本 文举例说 明冀东二 十 多亿年 前生成的铁 、金 和铅锌 矿在 经历无数 次热事件 后 ,并未发生活化、迁移 ,生成 新 的矿 体 ,仍保 留原始面貌 ,证明从 围岩 ( 矿源层 ) 萃取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机理是不可行的。指 出成矿 物质是 岩浆从 地壳深部 带上来的 ,岩浆 热液是成矿物质 的主要 来源。 关 键词 :矿 源层 ;萃取成矿物质 ;不可行 ;岩浆 热液成矿
成矿规律

4)成矿的方向性
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指成矿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以一定的趋势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
上述成矿演化虽然具有多旋回性和继承性,但并 不是相同的重现,而是一螺旋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下 述四方面:
(1)在地壳的演化中,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但成矿作用的 规模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增大趋势。 从太古代至元古代,从早里菲至晚里菲,从加里东至海西, 矿化强度都是由弱到强,弱强交替。欧洲和亚洲海西期金属 成矿省广泛发育,非、美、澳三洲也有部分发育,环太平洋 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则中、新生代成矿期广泛发育。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 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 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类矿化占优 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 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但地洼区的 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 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3)在继承性成矿中同一种元素的成矿特点随时间演化 而有所变化,亦表现了成矿演化的方向性。例如SiO2, 太古代时主要形成火山沉积型碧玉矿床;古生代则主要 形成化学沉积型燧石矿床;到新生代则由生物作用而形 成硅藻土;又如铁的成矿,20Ga前以条带状含铁石英岩 为主;20Ga年后,以鲕状赤铁矿为主;到中生代则以菱 铁矿为主;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的 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 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 1)矿化集中区 矿化集中区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 某些矿产或成矿组合特别丰富,形成具有 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的地区。
成矿系统中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系统中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是成矿系统中的物质基础,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机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地幔、地壳和水圈是成矿物质的总仓库,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成矿物质。
按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幔源、壳源、壳幔混源、海水源、大气降水源以及星外源等,其中地幔、地壳来源是最重要的。
成矿物质即可直接来源于一般岩石,也可来源于已初步富集某些矿质的矿源层(岩)。
对矿源层研究的大量文献表明,具备矿源层(岩)固然有利于成矿;不具备矿源层(岩)但成矿地质作用强烈、持续或反复多次,也能将一般岩石中某些成矿物质反复萃取和高度浓集而形成矿体。
矿质来源地壳称为矿源场,类似名词但更宏观的有金属省或地球化学省,它们作区域性分布,并能在较长的地质历史中贡献成矿物质。
一个成矿系统中有一个或若干个矿源场,可是同一性质的,液可以是不同性质的。
矿床中的矿质可是单组成的,如单一的铜矿,液可以是多组成的,它们或来自同一个矿源场,或来自不同矿源场而在运动汇集过程中实行多组分耦合而形成多矿种矿体。
作为矿质直接来源的含矿岩石建造比较易于查明,而作为矿质间接来源的原生矿源地,因其反复变动或距矿产地很远而不易追溯。
现今已有较系统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等示踪方法,用以提供关于成矿物质来源地的线索。
成矿流体是指各类地质流体经过一定的地质演化而演变为包含和搬运成矿物质的那一部分流体,包括来源于大气降水、海水、地层水、岩浆水、变质水和幔源的流体等,一些矿化剂也以多种形式被溶于水中参与对矿质的搬运和沉淀、聚集成矿物质,是沟通矿源场、运移场合储运场的纽带和媒介,因而是成矿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流体的稳定、充分供应是成矿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一个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可以是一种类型、一个来源,也可以是几种类型、几个来源的耦合。
层控矿床的概念

层控矿床的概念层控矿床是指受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控制,具有成矿专属性、成矿继承性和成矿多阶段性的矿床。
在层控矿床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地层层位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机制、矿床类型、勘探与开发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地层层位控制地层层位控制是层控矿床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类型层控矿床赋存于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控性。
例如,铁矿主要产于元古宇和古生界,铅锌矿则主要产于寒武纪和泥盆纪。
此外,矿床在空间上常具有多层性,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床在剖面上相互重叠。
2.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是层控矿床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层控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
一些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的有机质或无机质,而另一些矿床则可能受到地下水流动的影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成矿物质。
了解成矿物质来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矿床的形成机制。
3.形成机制层控矿床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地质作用和过程。
其中,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层控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沉积作用过程中,地层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聚集和转化,为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成岩作用则是在沉积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物理化学作用,使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进一步富集。
4.矿床类型层控矿床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形成环境和物质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沉积型层控矿床、火山沉积型层控矿床、变质型层控矿床以及热液型层控矿床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层控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具有独特的成矿模式和矿物组合。
5.勘探与开发对于层控矿床的勘探与开发,需要结合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了解矿床的地层层位、岩性、矿石组成以及构造特征等基本信息。
其次,根据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的探讨,预测可能存在矿产资源的地区,并制定相应的勘探计划。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

热液矿床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1含矿热液的种类与来源含矿热液的来源是矿床学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之一。
虽然争论一直存在,但根据多种数据和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接受含矿热液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 岩浆成因热液(magmatic fluid )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最初是岩浆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于岩浆热液中常含有 H 2S 、HCl 、HF 、SO 2、CO 、CO 2、H 2、N 2等挥发组分,故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很多证据表明岩浆水的存在有多方面的证据,如:快速冷却的火山岩含水量一般为0.2%~5%,最高可达12%(如某些松脂岩);另外岩浆岩大量的含水硅酸盐矿物也是岩浆含水的最好证明。
按Holland 的实验,只有当与硅酸盐熔浆共存的蒸气相中H 2O 分压超过4.94×107Pa 时,黑云母和角闪石才可从英安质熔体中析出,形成斑晶。
在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含量为10%~30%(体积),水分压应在4.94×107~9.87×108Pa ,含水量约为2%~4%;若新鲜的中酸性岩含水4%左右,则在其结晶时可失水1%~3%,这些水可以构成岩浆流体的主要来源。
对热液矿床中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成分的分析结果,也证实部分热液矿床形成的早期,确有岩浆流体存在。
岩浆流体从岩浆析出的过程和数量,与岩浆结晶的深度、温度、初始含水量、成分和流体相的组成有关,也受到围岩渗透性和裂隙系统发育程度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浆侵位深度和岩浆的初始含水量。
Burnham (1979)实验表明,岩浆中溶解的H 2O 重量百分比随压力的升高而加大(图5-l )。
如果深处形成的岩浆水含量未达到饱和,那么只有当这种岩浆上升到近地表处,或在岩浆结晶的晚期或末期,当无水的硅酸盐矿物(如辉石、长石等)部分或大部分结晶以后,在构造活动或水热爆发作用打开裂隙时,才有较少的岩浆气液析出;相反,初始含水量很高,在深处就已成为水和其他挥发分饱和的硅酸盐熔浆,在较深处或在岩浆结晶较早阶段,即可有岩浆流体相析出。
土壤的矿物质来源

土壤的矿物质来源
矿物质是土壤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对于土壤提供营养和对植
物生长极为重要。
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地壳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矿物质来源。
地壳矿物是指从
地壳中提取陆地化学分析中占主要份额的矿物组分,如砂、粘土和云
母等等。
它们是由地壳和地下床矿物质组成的,早在大约44亿年以前
就形成了。
其次,火山活动也是矿物质的来源。
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岩浆中含
有矿物成分,这些岩浆通过火山活动把矿物质洒向周围的土壤中。
这
些矿物质不仅可以被土壤吸收,也可以释放并被植物吸收。
第三,大气降水也是矿物质的来源。
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矿物质,
如钙、铁和锰等等。
大气降水在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水流入土壤中,携带着大量的矿物质。
大气降水也是土壤有机质,碳和养分的重
要来源。
最后,生物的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矿物质来源。
植物体内含有矿
物质,当植物死亡后,矿物质会随植物体分解进入土壤中,植物根系
排出的渗液也会是矿物质进入土壤中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土壤中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地壳矿物、火山活动、
大气降水和生物分解。
每一种矿物质都在土壤中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常规维持土壤的营养质地就建立在这些矿物质的支撑上,从而保障植
物的生长与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宇宙源成矿物质 、
宇宙来源物质是降落在地球表面的陨石、宇宙尘等矿物质。 在地球发育的漫长历史中,宇宙来源的物质在通过大气层 时发生气化、蒸发、碎裂产生的尘埃物质大量降落到地球表 3000 面,根据计算地球每天要接受宇宙来源物质约3000吨。 在地层、岩浆岩和深海沉积物中都已经发现宇宙尘埃物质, 表明宇宙物质参与了地球的演化。 根据研究,一些矿床中发现了宇宙物质的参与,如肖德贝 里铜镍硫化物矿床及我国青海锡铁山矿床中都发现了宇宙尘 埃物质。
含矿建造与成矿物质来源
汇报人:王征征
一、含矿建造 二、成矿物质来源分类 三、主要物质来源
一、含矿建造
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多数矿床,尤其 是非成岩矿产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的 特征,重视成矿物质多来源是矿床学的研究 趋势。 一般把预富集阶段形成的成矿物质丰 度较高的岩石组合称为含矿建造,含矿建造 是包含一系列含矿岩石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 系列,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6、生物及有机来源成矿物质 、
自中元古界以来生物数量开始增加,早古生代生物种群增 多,晚古生代开始有陆地生物和植物。 这种生物演化特征决定了自然界有机质成矿环境不同时期 是不同的。 元古代直到早古生代是以海相黑色岩系富集成矿,而晚古 生代以来则陆相有机矿产伴生金属矿产为主。 生物有机质除了提供有机矿产资源,也对某些金属有明显 的富集作用,尤其是形成初始矿源岩。
5、海水来源成矿物质 、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以上,其实海水的体积重量也 是相当可观的,约为1.37×109立方公里或1.37×1021升。 海水是自然界最好的溶剂,所有大离子亲石元素都可以溶 于海水,其中溶解的元素: 主要常量成分Cl、Na、Mg、S、Ca、K; 其次Br、C、Sr、B、Si、F、Si、O2和N2; 微量元素(<1ppm)的元素有N、Li、Rb、P、I、Ba、Ar、 Mo、U等; 其余元素为痕量元素,含量<10ppb。
(3)与上地幔煌斑岩岩浆有关的绿岩型金矿,可以通过 ) 地幔对流煌斑岩侵位形成金矿; 富金煌斑岩浆在地壳浅层与地壳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花岗 岩浆或加入变质热液中参与成矿。
2、壳源岩及花岗岩浆含矿建造 、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许多矿产的成 矿母岩,许多大型或超大型矿床与花岗岩有成因关系。 陆壳改造型重熔型花岗岩系列与W、Sn、Be、Nb、Ta、 U、REE及部分Au有关; 同熔型花岗岩与Fe、Cu、Mo、Pb、Zn、Au、Ag等矿产 有关; 碱性花岗岩系列与Nb、Zr、Ga、U、Th及LREE等有关。 花岗岩的这种成矿专属性,其中成矿元素的丰度及其组 合也是判别花岗岩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依据。
谢谢!Leabharlann 三、主要物质来源1、上地幔物源含矿建造 、
以上地幔为直接成矿物质来源的矿床局限于有限的矿床 类型: (1)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部分碱性岩浆有关的矿床, ( ) 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与岩浆岩有联系, 矿产种类有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镍硫化物、钛铁矿 -金红石-磷灰石、金刚石、铌、稀土等,大部分是成岩 矿产。部分地幔岩含矿建造,其中富集Ni、Co、Ag、Bi、 U等。 (2)与镁铁质火山有关的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期后热 ( ) 液自变质交代作用或喷流喷气作用。 其中包括块状硫化物、玢岩铁矿、黑矿型矿床等。
二、成矿物质来源分类
根据矿床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为直接来源与间接来 源。 直接由地幔岩浆、花岗岩浆或沉积介质提供成矿物 质到矿床中的物质来源称为直接来源; 由幔源、壳源固结岩石,即矿源层或矿源岩提供成 矿物质所反映出的幔源或壳源来源特征,称为间接物 质来源。 对于成岩矿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更多地反映直接物 质来源,而对于非成岩矿产,由于其经过多次富集成 矿,其物质来源特征可能更多反映间接物质来源。
3、陆壳沉积建造来源 、
克拉通大陆地壳是一些非成岩矿产的重要矿源岩,云南 扬子古陆及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含铜建造类型,发现其含铜 建造及铜矿化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是我国地质历史 上连续成铜的地区。 在前中生代,滇中地区至少有4个含铜建造层存在,并形 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铜矿床,它们构成了中生代盆地的基底, 并为中生代盆地沉积提供了铜质来源,成为中生代沉积岩 铜矿的间接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