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章 第一节-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章 第一节-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
[2023·南通期中]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 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
A.温度变化
B.风力
C.流水
D.冰川
[解析] 山坡白天光照强而岩石温度较高,夜晚降温快而温度低,岩石因气温日较差大
而受物理风化作用强,从而逐渐破碎。从题中信息不能判断山坡风力、流水或冰川作
用强弱。
17. 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C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A.峰丛、峰林、孤峰
B.孤峰、峰丛、峰林
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
[解析] 石灰岩出露地表的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
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的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
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的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
【思维拓展】等高线越密集,说明相同距离下高差越大,坡度越大。
13. 研学小组发现( D )
A.考察点①坡度小于考察点②
B.溶洞大多位于山脊地带
C.考察点①坡度小于考察点③
D.溶洞大多位于山谷地带
[解析] 读图可知,考察点①的等高线比考察点②③更密集,坡度更大。图中溶洞所在
处的等高线大多向高处凸出,位于山谷地带。
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的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思维导图)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地表地貌
溶沟
洼地
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地貌
水平溶洞
洞内化学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
分布区:桂、黔、滇等
河流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位置、地貌形态)
河流上游:V形河谷
河流中游:连续河湾、U形河谷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区:三角洲
风沙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湿蘑菇
雅丹
风积地貌沙丘
分布区
海岸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
沙滩
泥滩。

教学逐字稿: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

教学逐字稿: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高中地理必修 1 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我们身边各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我们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或者游历世界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比如说广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比方说长江上游的虎跳峡惊涛骇浪,再比如说西北地区的敦煌雅丹,气势恢宏,这些美丽风景都是各种力量在大地表层塑造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地貌。

每一种地貌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称,它代表了水流、河流或者是风力,也可能是海浪一段艰难的雕刻历史。

希望学完常见的地貌类型这部分内容之后,你可以通过观察地貌特征,准确辨认出这些常见的地貌类型。

这节课是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一课时,我们来重点学习喀斯特地貌。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2016年 7 月,历时 22 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主体工程在贵州的大窝凼建成,这是世界目前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认识广袤的宇宙。

这张照片是大窝凼天眼工程建设后的,我们可以看到,它位于一个被群山包围的洼地里。

为什么射电望远镜要选址在贵州大窝荡洼地里,而不是建设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呢?首先射电望远镜口径越大,灵敏度更高,探索宇宙的范围也更大。

我国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很大,达 500 米。

因此它对地形的要求是一定要比较深,且圆面积还要大,底部要求平坦。

从地形上来讲,贵州的这个洼地半径超过 300 米,符合要求。

而且这个望远镜要远离城市的无线电干扰,这里人少远离人多的城市是符合第二个要求。

那又有一个问题,贵州夏季多雨,雨季时洼地会不会积水严重,把这个射点望远镜给淹了?结论肯定是不会。

那是为什么呢?除了工程技术上的保障之外,其中一个原因也和这个洼地的地貌类型有关。

大家观察图片会发现,这个洼地的周围有很多耸立的山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地不太一样,我们把它叫做峰丛,也就是山峰一丛一丛的。

在云贵高原的很多地区,我们还看到了很多这张图片上的山峰,它不同于我们东部地区连绵的山脉,也不同于刚才我们看到的一丛一丛的,这种山峰地貌,我们称之为峰林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3)

图2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大峡谷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之一,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河流峡谷;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多分布在中 高纬滨海地带;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与图示信息不符;河流阶地呈台阶状, 图中体现不出来。 第2题,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夏季降水多,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植被多, 裸露的沙源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其他季节江水的水位较低,植被较少, 出露的沙丘、河漫滩面积大,沙源多,沉积多,沙丘面积较大。
阔平坦呈槽形,颗粒物向大海变细,大量营养物质堆积,形成的土壤较为肥
沃,易于耕作。
第4题,夏季为黄河丰水期,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物质在入海口附近堆积,
该地貌增长最快。
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 可溶性 岩石的物质溶于 水 并被带走,或重新沉 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在我国的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最为典 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
溶沟 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状或 网格 状
地表喀斯 石芽 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
堆积
而成的。
(3)形态特点
河段 流经地形 地貌景观 景观特点
冲积扇
平面上呈扇形,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由粗 变细
中、

冲积平原
下 平原地区
河谷:宽而浅的 物颗粒变 细

形山前→河口:坡度变缓,沉积

河曲 河曲:河道呈“ S ”形
↓ 牛轭湖
牛轭湖:形似“C”形的弯月
河口 河流入海 三角洲
段 或入湖处
解析 第1题,石林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据图可知,丙石灰岩保存 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 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 演变顺序是丙→乙→甲。 第2题,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石林 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 作用强,因此会导致土壤厚度减小。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

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
察或观看视
频、图像,
识别3~4种
地貌,描述
其景观的主
要特点。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
要地貌类型及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
及其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
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虎跳峡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
【答案】侵蚀
(3)玉门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祁连山脉发育的各条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因地形变得
平缓开阔,流速降低,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在开阔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
(4)玉门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颗粒从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
(5)为什么说玉门是一座冲积扇催生的城市?
慢慢堆积形成的。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
用形成的,与之成因相同的是上海崇明岛;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
作用形成的;台湾岛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
成的。
5.重庆有大小峡谷60余处,地下暗藏溶洞40余处。形成峡谷和溶
洞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①流水侵蚀作用
(
②海浪侵蚀作用
其中270多个分布在中国,而广西就占了90个,数量最多,广西是名副
其实的“世界天坑之都”“天坑博物馆”。
小应用:
选取长江流域A虎跳峡(水流汹涌,地势陡峻)、B荆江河段(有“九
曲回肠”之称)、C上海(地形平坦开阔)三个地点,对应选择A、B、C三
个地点可能形成的主要地貌。
【答案】A—③、B—①、C—②。
[小提醒]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中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41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41张PPT)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形成了石林、九乡、燕子洞等著 名景区。下列关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A.图中a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 蚀和淀积作用影响 C.云贵高原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抑制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D.受地貌影响,该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匮乏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其形成过程为富含二 氧化碳的水和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既包 括溶蚀作用,也包括淀积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 发育程度;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 答案:B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2.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
河段
流经地 区


上游 山区
呈“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 底部起伏不平
中游
平 原 地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

平原。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解析:第1题,图中地貌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第 2题,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形成溶洞的 岩石是石灰岩。 答案:1.D 2.B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河道中虚线表示河流主 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 A.发源地 B.平原 C.山区 D.上游 4.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 A.地转偏向力 B.人类活动 C.地势高低 D.河道弯曲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2022·湖南邵阳期末]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2.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光照 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 D.气候、土壤[2022·黑龙江佳木斯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没有体现的地貌是( )A.溶洞B.洼地 C.峰丛D.峰林4.图示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c→b→e→f→a→d B.c→e→b→f→a→dC.c→e→b→f→d→a D.c→b→a→d→e→f[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6.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2022·山西晋中期末]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是流水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图2示意该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

据此完成7~9题。

7.甲处常发育( )A.河口三角洲 B.江心岛C.冲积扇 D.河漫滩8.乙处( )A.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B.河流右岸泥沙堆积C.利于牛轭湖发育 D.水能资源丰富9.丙处沉积物粒径占比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10.[2022·广东惠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过程。
水平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
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 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 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及特征。
水平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
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 察地貌,分析典型地
动对地貌的影响。
貌的形成和变化。
一 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 01 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圈内最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
A.大峡谷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冲积平原
(2)西藏自治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冲积扇
B.河谷平原
C.冲积平原
D.高山地区
[科学思维] 河流地貌的分析思路
地貌 类型
类题透析 河流上游地区,流水侵蚀 01
强烈,多 02 峡谷。
1.上游与下游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段 上游
河床特征 河床 01 深而窄,多 V 形河谷
下游 河床宽而浅,多 04 槽形河谷
成因 流水侵蚀作用 02 强,03 堆积作用弱
流水 05 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 06 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07
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位置 山前 河流中下游 08 河流入海(湖)口
特征 扇状堆积体,堆积物较大 地势低平,堆积物颗粒 09 细小,适合农耕
3.观察学校旁边的河流,说明该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及类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探究点
题号
喀斯特地貌
1、2、3、4、5、6、13
河流地貌
7、8、9、10、11、12、14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第一册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

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C)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形谷2.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A)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解析]第1题,由题意知,“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该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

第2题,“天坑”是在流水作用下不断被侵蚀而成,故选A.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A)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项正确.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D)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D)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C)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2023河北邢台期中]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 山东的东营、滨州的全部地区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 图1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图2为 河流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下列关于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片可知,2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 特地貌。A景观由形态可知,为象鼻山,地处桂林,为喀斯特地貌,A对;B景观 为冰川地貌,由冰川侵蚀形成;C景观为沙漠,由风力堆积形成;D景观为河口 三角洲,属于典型的河流地貌。故选A。 第2题,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表裂隙发育,地表水资源短缺,A错;喀斯特地 貌包括峰林、石芽、钙华池、溶洞等,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独特,B对; 喀斯特地貌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以山区为主,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 困难,C、D错。故选B。
知识拓展 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 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剥蚀、崩塌)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 石笋等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2.喀斯特地区的“天坑” “天坑”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凹坑,不同地区天坑的成因可能不同。 ①喀斯特洞穴顶部塌陷会形成又深又大的凹坑,称为“天坑”。 ②喀斯特地区由流水沿裂隙溶蚀而成,呈碟形或倒锥形的洼地,称为喀斯特 漏斗,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喀斯特漏斗塌陷也会形成“天坑”。
③风化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C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①④正确;河 流曲流的形成与搬运作用无关,搬运是过程,不形成具体地貌,②错误;风化 作用与该河流地貌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D。 第2题,乙图所示P坡较缓,且有沉积物,说明为堆积岸,即凸岸,T坡较陡且无 沉积物,说明为侵蚀岸,即凹岸,甲图中的①③符合;②位于直道部分,主要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侵蚀岸和堆积岸,材料中没有告知半球信息,故无法判 断侵蚀岸和堆积岸,②错误;④的P、T两点均位于凹岸一侧,也不符合,④错 误。故选C。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学案(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如____________等,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________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________、________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2)地下喀斯特地貌【判断】(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 )(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 )(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 )(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

( )【知识拓展】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化学沉积作用碳酸钙和碳酸溶液(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这是个可逆反应,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可溶,从左向右,石灰岩被溶解;从右向左,碳酸钙析出:CaCO3+H2O+CO2⇌Ca(HCO3)2。

【知识链接1】各种喀斯特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喀斯特地貌形态二、河流地貌1.“V”形河谷(1)位置:河流流经的________。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________”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____________,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____________。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________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________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________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________;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________;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____”形。

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________。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________处的河口段。

高中地理必修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解析:第 2 题,读图可知,图中有溶洞,河流分布,是喀 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描述的为庐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 述的为泰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述的 是玉门关附近的高山,A、B、D 项均为高大的山脉,A、 B、D 项错误。“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描述的为桂林 山水,符合图示景观,C 项正确,A、B、D 项错误。
体,祼露形成河漫 开阔,水流速度放
滩,如河流改道, 慢,搬运能力下
河漫滩废弃,多个 降,堆积而成
河漫滩便连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 入海处水下坡度 平缓,加上海水 的顶托作用,河 水流速减慢,泥 沙堆积形成三角 洲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过程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岩溶漏斗→落水洞→地下河
石钟乳从顶部发育 石笋从底部发育
石柱
成因
流水 溶蚀
流水 沉积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答案:A 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 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 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 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 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 A 项。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二、河流地貌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甲是“V”形河谷,大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乙是冲积扇,位于河流 出山口处;丙是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丁是三角洲,位于河 流入海或入湖处。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只分布于南方地区。( ) (2)在贵州被称为“坝子”的是孤峰或侵蚀残留的残丘。( ) (3)溶洞的石柱属于向下发育的岩石与地面相连形成的柱状积物。
解析:图中的景观是我国的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图中 的岩石是可溶性的沉积岩——石灰岩。 答案:D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下列地貌形态中,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石钟乳
B.峰林
C.落水洞
D.塬、梁、峁
解析:塬、梁、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类型。
答案:D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4题。
貌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地理
实践力)
知识建构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
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中国主要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喀斯特地貌及特征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标导引
课 程 标 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 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 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常
见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
及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目 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标 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
导 引
式及特征。(区域认知) 3.实地考察地貌,分析典型地
位置
类型
特征
溶沟
地表喀斯特 地貌
洼地
峰丛、峰林
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 底部平坦 呈锥状耸立
地下喀斯特 地貌
溶洞
常呈层状分布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实践链接在一篇旅游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桂林就有着 ‘山水甲天下’的美誉,那么桂林的风景到底有多么美呢?在这里有平 地拔起、千姿百态的高山,还有蜿蜒曲折、明洁如镜的漓江……” 文字中所说的“平地拔起、千姿百态的高山”属于哪一种喀斯特地 貌?为什么? 提示:峰林或孤峰。周围为地势平坦的洼地,才有平地拔起之感;受 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高山。
4.图中河床剖面呈“V”形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解析:a位于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形。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喀斯特地貌 问题探究
游石花洞记 龚裕阳
别府洞天疑仙宫,栈道横山作霓虹。 白石出地春天笋,素雪悬梁晓时空。 万年鬼斧一景胜,百代沉积千秀钟。 流水从来无定意,唯有山河气最雄。 这首诗描写的景观与下图类似。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河流地貌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洞内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 么? (2)材料中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 型地貌? (3)请描述洞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提示:(1)材料中描述的洞为溶洞,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地表水 下渗流入地下溶洞,相连形成暗河。 (2)因流水的溶蚀作用和堆积作用而形成,主要表现为石钟乳、石笋、 石柱、石帘等地貌形态。 (3)阴暗潮湿,地表崎岖不平,顶部有岩石下垂并常有水滴落下。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4)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 (5)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 (6)河曲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地区。( ) 答案:(1)× (2)× (3)× (4)√ (5)× (6)√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对应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2.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
河段
流经地 区


上游 山区
呈“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 底部起伏不平
中游
平 原 地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

平原。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下游
平原地 区
探究一
探究二
Hale Waihona Puke 素养培优当堂检测关键能力
1.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及形成原因
类型
地表喀斯 特地貌
形态 石芽→石林→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地下喀斯 特地貌
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成因 溶蚀 淀积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河道呈“S”形,多形成牛轭湖
河 口 入海或 多发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 段 入湖处 颗粒较细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河曲与牛轭湖:在地势平缓地区,常见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 成牛轭湖。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哪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 河流的哪个位置?
典例剖析 例题1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形成了石林、九乡、燕子洞等著 名景区。下列关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A.图中a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 蚀和淀积作用影响 C.云贵高原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抑制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D.受地貌影响,该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匮乏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其形成过程为富含二 氧化碳的水和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既包 括溶蚀作用,也包括淀积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 发育程度;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