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一分 4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4~45页“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4~45页“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4~45页“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分一分的概念,能够将物体按照要求进行分组•掌握将物体平均分组的方法,能够将物体分成两组、三组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材:江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具:彩色纸、图画卡片、计数器等教学步骤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分一分的概念和方法。

学习新知2.出示图画卡片,上面有不同颜色的小花,要求学生将小花按照颜色分成两组。

3.引导学生观察小花的颜色,进行讨论。

例如:有哪些不同颜色的小花?可以将它们分成几组?为什么?4.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答案,然后进行讨论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花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红色的,另一组是黄色的。

5.继续出示其他图画卡片,例如: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小花,学生按照颜色将它们分成几组。

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当可以将物体分成两组时,需要使用什么方法?拓展练习7.出示一组彩色纸卡片,每张卡片上有3个相同颜色的小方块,要求学生将它们分成两组。

8.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小方块数量。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答案,然后进行讨论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每张卡片上有3个小方块,将它们分成两组时,每组需要有多少个小方块?9.继续出示其他卡片,例如:每张卡片上有4个小方块或5个小方块,学生按照数量将它们分成两组。

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10.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当可以将物体分成两组时,需要用到除法。

进一步拓展11.出示一组彩色纸卡片,每张卡片上有若干个小方块,要求学生将它们分成三组。

12.引导学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小方块数量,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答案。

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13.继续出示其他卡片,让学生按照数量将它们分成三组。

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1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当可以将物体分成三组时,可以用到什么方法?小结15.综合前面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当物体可以分成两组时,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举例说明。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二上第42~43页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活动中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认识平均分,二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同时“试一试”是要求教师由“扶”到“放”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8个圆片,12根小棒等学程设计导学策略修改调整一、情境创设(2分钟左右)学生明确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18分钟左右)(一)学习例11.学生每人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动手分成2堆,然后再把分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要求:依次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补充、纠正。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小组里的不同分法。

3.加深认识: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用圆片摆出你的分法。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二)学习例2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得先学会分桃。

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们吧。

→教师巡视,注意有分法不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

师:真厉害,分成2堆,大家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

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指出: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二上第四单元新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二上第四单元新教案

教学内容;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调整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二,动手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1—5、2—4、3--3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教案4 苏教版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教案4 苏教版 教案

分一分教学内容:这局部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认识除法》第一节,分一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1、例2、试一试与想想做做的1—3题。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让学生充分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学习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3. 懂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教学过程:把桃子图片分给学生,师:纸片分好了,我们可以开场上课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谈话:课前曹教师把小纸片分给了每个小组,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分过东西?可不要小看了分东西,这里面可藏着许多的数学秘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有哪些秘密?〔板书:分一分〕二、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概念1. 初步感知平均分〔1〕分小组操作先来看看小天使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噢!原来是仙桃呀!有几个?小天使说了什么?分成几堆,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用水彩笔直接在小纸片上画出来,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后再画,看看哪组的分法最多。

〔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分法,收集上来后要编上号〕〔2〕交流,抽象出平均分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

教师这儿挑选了六种分法。

这些分法中你觉得哪些分法是公平的呢?左边的分法为什么不公平?〔一个个说说为什么不公平?每份是不一样多的〕右边的分法为什么公平?每一份都怎样?〔在说右边的分法时,教师板书:每1份分一个,分成了6份……〕像这种分法,每份都有1个,或者每份都有2个,每份都有3个,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百校联赛”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百校联赛”一等奖

“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教学设计定远县城北小学石友梅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一节,分一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学情分析《平均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让学生充分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学习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3. 懂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颁发手抄报比赛奖品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班举行的手抄报比赛,我们班郑巨寅荣获一等奖,宋国帅荣获二等奖,李思雅荣获三等奖,现在进行颁奖仪式。

裁老师要把6个本子奖励给他们,你们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谁来当小老师把本子分给他们(每人分2本)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不同意)为什么那么怎样分才公平谁也想来当小老师(展示分法3-2-1)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本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小结:分东西要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分的不一样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

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2、颁发进步之星奖品,比较两种分法的不同。

本周的进步之星已经选出来了,老师也给他们准备了6个本子,应该怎么分呢你们看!他这样分公平吗(展示3-2-1)(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有的分的多,有的分的少,不公平!)谁还想来分一分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本子,有的多,有的少,不公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一.复习旧课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字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三、想想做做1、第1题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3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第4题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5、第5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6、第6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11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一个猜字游戏。

(幻灯片依次出示)骨刻文甲骨文现代文生1:我认为第一个字是“水”,因为那四笔写的像水滴。

生2:我认为第二个字是“火”,因为那些笔画像火苗。

师:谜底是什么?(分)。

揭示分的本意:分就是把一堆或者一个合着的东西,分开。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会用到这个“分”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引出平均分。

活动一:把这些糖分成3分。

你有几种分法?师: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生1:“把6块糖分成3份,两份都是2个”(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分)生2:“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2个,3个”生3:“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1个,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每份同样多、都是2个、不多也不少……公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感悟平均分。

1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完整说出理由。

师:这些人民币怎么分就是平均分了?(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分方法。

)2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一分 4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一分 4 教学设计
本P32~33的例题、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7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在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有条理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并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分。
难点: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结果是同样的。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知道平均分的特点时每份同样多,同时已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学准备:学生8个圆片,16根小棒;
教师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一、复习旧知1.先分一分,再填空。
3.从学具袋中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2)平均分成3份,每份()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根。
三、小天地1.学习的收获与体会:2.存在问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5分钟)
1.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
2.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1、★《补充练习》P17第1、2、3题。
★★《补充练习》P 17第4题。
(1)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2个,可以分给()人。
(2)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5个,可以分给()人。
二、求知角
1.预习书本P32~33。思考: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如果有困难,可以拿出学具袋里的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平均分(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平均分(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1)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所涉及的教材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的概念、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等。

该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部分,从此节课开始,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数字知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等。

2.准备一组数据(如一个小组的体重或个子)为例,引入本节课讲解的主题——平均数。

2.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利用板书或PPT等教学工具,向学生阐述平均数的定义;2.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中心值。

3. 讲解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1.让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有合适的数学基础;2.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4. 练习1.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自己编写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才学习的知识;2.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5. 实际应用1.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如一个班级某次考试的成绩),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数学素养。

四、教学评估1.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估;2.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激励,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实际意义,并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调节教学节奏、深度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的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一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一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一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图形的特点和数量,将图形分成两份、三份、四份、五份、六份等等。

2.能够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分法。

3.能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和利用分形。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将图形分成等份的方法。

2.能够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分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图形平均分成多份。

2.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制定分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物品,例如:书、橙子、小球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物品,思考如何将它们平均分成两份。

并让学生画出他们的分法。

2. 探究分法教师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数量和特点,思考如何将其平均分成多份。

并让学生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分法。

3. 训练分法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的练习。

例如:将图片、图形等分成几份等等。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方法。

4. 运用分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分法,如:将水果、面包等食物分成几份、将药品分成几份等等。

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并与同桌交流。

五、教学评价1.通过对学生练习本的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帮助。

2.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练习—运用”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数学新知识。

反思本次课程,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多,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发现、总结、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也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当中注意学生的巩固和提高,做到因人而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表内乘法(一)4.表内除法(一)5.厘米和米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7.观察物体8.期末复习三、总体目标: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并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 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7.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8. 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1.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2) 列算式:55÷8(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

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9 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9“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设计:分草莓55÷8=6(个)……7(个)8×6=48比55小8×7=56比55大商是6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名称
小节
名称
教具
学具重点难点课时周次


四、认识除法
1、分一分
2、除法
挂图
小棒、圆片等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根据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应用题。
6
7
10.15-10.19
单元整体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补充练习》P17第1、2、3题。
★★《补充练习》P 17第4题。
(1)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2个,可以分给()人。
(2)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5个,可以分给()人。
二、求知角
1.预习书本P32~33。思考: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如果有困难,可以拿出学具袋里的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
2.阅读书第32页例题中的三种分法,你的分法和书上的方法相同吗?
你能用10根同样长的小棒摆成3个相同的正方形吗?把它画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板块一】
1.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轮流汇报预习成果,按序每人汇报1题,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在组内提出。
2.全班交流。
【板块二】
1.今天大猴想把8个桃分给2只小猴,怎样分最公平呢?追问: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3.追问: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越()。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的越()。
4.想想,还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根呢?
5.同桌复述。
五、即时巩固内化(预设13分钟)
1、★完成“想想做做”
P33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
P33第3、4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3、★★★《一课一练》智力冲浪。
3.从学具袋中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2)平均分成3份,每份()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根。
三、小天地1.学习的收获与体会:2.存在问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5分钟)
1.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
2.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并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分。
难点: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结果是同样的。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知道平均分的特点时每份同样多,同时已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学准备:学生8个圆片,16根小棒;
教师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一、复习旧知1.先分一分,再填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3.板书课题:《分一分(2)》。
【板块三】
1.出示情境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适时渗透和利用。
【板块四】
1.全班交流汇报。
2.小结:他们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分得结果相等。(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2)书本P32~33的例题、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7


新授
第几课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在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有条理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讲评想想做做第2、3题。
3.讲评想想做做第4题。
你是怎么分的?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题。
【板块六】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作业设计
六、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0分钟)
3.总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的越多。
4.小结:同样的12根小棒,可以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的根数也就随着变化了
【板块五】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讲评、交流P33想想做做第1~4题。
1.讲评想想做做第1题。
题目要求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2分钟)
1.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6分钟)
1.自主学习菜单:
用圆片代替桃。
(1)把8个圆片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2)动手分一分。
(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4)完成P32试一试。
四、分享提炼解法(预设5分钟)
1.全班交流汇报
2.小结:他们分的方法有些不同,但是,分得结果呢?(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