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衍射光栅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衍射光栅

【实验名称】衍射光栅【实验目的】1.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理解光栅衍射基本规律。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学会测定光栅的光栅常数、角色散率和汞原子光谱部分特征波长。

【实验仪器】JJY1′型分光计、光栅、低压汞灯电源、平面镜等【实验原理】1.衍射光栅、光栅常数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

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

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图40-1 图40-2 光栅衍射原理图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

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

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2.光栅方程、光栅光谱由图40-1得到相邻两缝对应点射出的光束的光程差为:ϕϕsinsin)(dba=+=∆式中光栅狭缝与刻痕宽度之和d=a+b为光栅常数,若在光栅片上每厘米刻有n条刻痕,则光栅常数nba1)(=+cm。

ϕ为衍射角。

当衍射角ϕ满足光栅方程:λϕkd=sin( k =0,±1,±2…) (40-1)时,光会加强。

式中λ为单色光波长,k是明条纹级数。

如果光源中包含几种不同波长的复色光,除零级以外,同一级谱线将有不同的衍射角ϕ。

因此,在透镜焦平面上将出现按波长次序排列的谱线,称为光栅光谱。

相同k值谱线组成的光谱为同一级光谱,于是就有一级光谱、二级光谱……之分。

图40-3为低压汞灯的衍射光谱示意图,它每一级光谱中有4条特征谱线:紫色λ1= 435.8nm,绿色λ2=546.1nm,黄色两条λ3= 577.0nm和λ4=579.1nm。

3.角色散率(简称色散率)从光栅方程可知衍射角ϕ是波长的函数,这就是光栅的角色散作用。

衍射光栅的色散率定义为:λϕ∆∆=D上式表示,光栅的色散率为同一级的两谱线的衍射角之差∆ϕ与该两谱线波长差∆λ的比值。

通过对光栅方程的微分,D可表示成:dkdkD≈=ϕcos(40-2)由上式可知,光栅光谱具有以下特点:光栅常数d愈小(即每毫米所含光栅刻线数目越多)角色散愈大;高级数的光谱比低级数的光谱有较大的角色散;衍射角ϕ很小时,式(40-2)中的1cos≈ϕ,色散率D可看作一常数,此时∆ϕ与∆λ成正比,故光栅光谱称匀排光谱。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光栅衍射的原理。

2、学会使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

3、观察光栅衍射现象,研究衍射条纹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组成的光学元件。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时,每条狭缝都将产生衍射,由于各狭缝衍射的光之间存在干涉,所以在屏幕上会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d\sin\theta = k\lambda$ (其中$d$ 为光栅常数,$\theta$ 为衍射角,$k$ 为衍射级数,$\lambda$ 为入射光波长),通过测量衍射角$\theta$ 和已知的入射光波长$\lambda$,可以计算出光栅常数$d$。

三、实验仪器分光计、光栅、汞灯、平面反射镜等。

四、实验步骤1、调整分光计粗调:使望远镜、平行光管和载物台大致水平。

细调:通过调节望远镜目镜和物镜,使分划板清晰;调整望远镜与平行光管共轴;使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放置光栅将光栅放在载物台上,使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

3、观察衍射条纹打开汞灯,通过望远镜观察光栅衍射条纹。

4、测量衍射角找到中央明纹两侧的一级、二级等明纹,分别测量其衍射角。

5、数据记录与处理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衍射级数$k$ |衍射角$\theta$(左)|衍射角$\theta$(右)|平均衍射角$\bar{\theta}$||||||| 1 |$10°20'$|$190°20'$|$10°20'$|| 2 |$21°30'$|$201°30'$|$21°30'$|已知汞灯绿光波长$\lambda = 5461nm$,根据光栅衍射方程$d\sin\theta = k\lambda$,计算光栅常数$d$。

对于一级衍射,$d\sin10°20' = 1\times5461nm$,解得$d =302×10^{-6}m$。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实验目的:通过光栅衍射实验,了解光的衍射现象,掌握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会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仪器:光栅衍射仪、百分尺、科学计算器、计算机等。

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具有一定间隙和透光带的平面光学器件。

光栅的透射特性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当平行光线通过光栅时,光线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光强明暗相间的衍射波,这些波的位置和强度与光栅的间距有关。

光栅的间距越小,衍射角度越大。

实验步骤:1、使用百分尺测量光栅的刻度间距d和光栅与准直器的距离L;2、将光源对准准直器,使光线垂直于准直器,并将准直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得衍射光线进入光栅;3、调整光栅位置,使得观察屏上能够看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4、换取不同波长的光源,重复步骤3,记录下不同波长下的衍射图像;5、将记录下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光栅衍射实验,我们得到了实验数据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

最终实验结果如下:对于波长为632.8nm的激光光源,衍射条纹间距d=1.50×10^-6m;对于波长为546.1nm的汞灯光源,衍射条纹间距d=1.09×10^-6m。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光栅常数:d*sinθ=nλ,其中n为衍射级次,θ为衍射角,λ为波长。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出光栅常数d为(1.45±0.01)×10^-6m。

实验结论:本次光栅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波长为632.8nm的激光光源和波长为546.1nm的汞灯光源对应的光栅常数,验证了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近,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为今后的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10页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10页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10页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的衍射原理。

2、了解光栅衍射。

3、通过实验确定激光波长。

二、实验仪器:激光器、光栅、荧光屏、平行光平面镜、支架、卡尺等。

三、实验原理: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一个开口时,光束发生弯曲并向四周散射。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衍射。

最初被利用的经典实验是杨氏双缝实验,它阐述了两个开口之间的干涉现象。

光栅是一种具有定向刻痕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由于表面被刻上了细小的刻痕,光线在经过它时将被切成许多块。

当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光栅时,不同波长的光将被反射到不同的角度方向上。

光栅中的一个微小区域的相位比相邻区域要差一个波长。

如果所有微小区域都沿相同的方向刻上刻痕,就能形成规则的刻纹。

在某个方向的波长确定时,光栅表现为同心环(斯托克斯条纹)。

1、将激光器与供电器连接,连接光栅支架,调整光栅位置。

2、打开激光器电源,调整激光线条垂直方向,荧光屏安装在支架上。

3、使用平行光平面镜,将光束射到光栅的表面。

4、通过调节激光器电源,以调整强度,测量光束的波长和强度。

5、通过记录荧光屏上的图像,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有用的结果:1、通过光栅衍射,我们可以确定激光的波长。

2、通过调整光栅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衍射图像,分析这些图像可以了解光的衍射原理。

通过实验可知,光栅在光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模拟斯托克斯条纹、定量分析光谱、分析微纳尺度结构、成像等等。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激光器和光栅,以推断激光波长。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产生有用的结果。

通过记录荧光屏图像,我们可以确定激光波长和强度,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光学研究。

总之,本实验对于研究光学非常有帮助,可以加深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栅衍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栅衍射实验中的衍射角和光栅的周期,研究光栅的特性,验证光栅衍射公式。

实验原理:
1. 光栅是由许多等距且平行的狭缝或透明条纹组成,光栅的周期为d。

2. 光栅衍射是指平行入射的光线通过光栅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亮暗相间的条纹。

其中亮条纹的位置满足以下衍射公式:mλ = d·sinθ,其中m为亮条纹的级次,λ为入射光的波长,θ
为衍射角。

实验器材:
1. 光源
2. 凸透镜
3. 光栅
4. 屏幕
5. 三角架、卡尺、转角器等实验辅助器材
实验步骤:
1. 将光栅平行于光线方向放置在光源与屏幕之间的适当位置上,并确保光栅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为适当距离。

2. 调节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得入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光栅表面入射。

3. 用转角器测量衍射角θ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4. 移动屏幕,观察并记录下不同级次m下亮条纹的位置。

5. 根据衍射公式计算光栅的周期d,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到的衍射角θ和亮条纹的位置数据,可以通过衍射公式mλ = d·sinθ计算光栅的周期d。

然后将计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论:
1.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符合,验证了光栅衍射公式的正确性。

2. 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较,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光栅的周期可以通过测量衍射角和亮条纹位置来计算。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doc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doc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doc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光栅衍射现象,了解光栅衍射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光栅方程,能够利用光栅方程计算不同级次的衍射角。

3.学习使用分光计进行角度测量,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元件,当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光栅衍射的原理是多缝衍射和单缝衍射的结合,通过光栅方程可以描述不同级次的衍射角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光栅方程为:d(sinθ ± sinφ) = mλ其中,d 为光栅常数,即相邻两狭缝之间的距离;θ 为衍射角;φ 为入射角;m 为衍射级次,可以是正整数或负整数;λ 为入射光的波长。

三、实验步骤1.调整分光计,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调整光栅位置,使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

2.观察光栅衍射现象,可以看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明亮的衍射条纹。

3.转动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对准某一衍射条纹,记录此时望远镜的角度读数。

4.重复步骤3,对准不同级次的衍射条纹,记录相应的角度读数。

5.根据光栅方程,计算不同级次的衍射角。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中观察到了多个级次的衍射条纹,记录了不同级次衍射条纹对应的望远镜角度读数如下表所示:通过对比计算值和实验值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误差较小,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同时,不同级次的衍射角随着级次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光栅方程的规律。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光栅衍射现象,了解了光栅衍射的原理和特点。

掌握了光栅方程,能够利用光栅方程计算不同级次的衍射角。

同时,学习了使用分光计进行角度测量,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果较为准确,验证了光栅方程的正确性。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栅衍射实验,掌握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光栅衍射的规律,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验证实验原理,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光栅衍射是指光线通过光栅时,由于光波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当入射光波照射到光栅上时,光波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根据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可以计算出衍射角、衍射级数等重要参数。

三、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He-Ne激光、准直器、光栅、光电探测器、微机、数据采集卡等设备。

四、实验步骤。

1. 将He-Ne激光通过准直器垂直照射到光栅上;2. 调整光栅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使得探测器正对光栅的中央;3. 通过微机和数据采集卡采集衍射条纹的数据,并记录下各级明条纹的位置和强度;4.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衍射角、衍射级数等参数。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光栅衍射的基本公式,计算出衍射角θ和衍射级数n的数值;2. 绘制衍射条纹的强度分布图,分析不同级别的明条纹强度随角度的变化规律;3.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值,验证实验原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探讨改进实验方法和减小误差的途径。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光栅衍射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验证了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七、实验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光栅衍射实验,掌握了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验证了实验原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进行了讨论和改进。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栅衍射原理的理解,还掌握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改进和建议。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_天大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_天大

实验目的:1. 理解衍射光栅的原理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验证光栅方程,观察不同波长的光在光栅上的衍射现象。

3. 掌握使用衍射光栅进行光谱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衍射光栅是一种利用光栅原理实现光分光的装置。

当一束光通过光栅时,光波在光栅的狭缝间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根据光栅方程,当光栅常数(狭缝间距)和入射角满足特定条件时,衍射角处会出现明亮的衍射条纹。

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栅仪2. 激光光源3. 光栅4. 分光计5. 光电探测器6.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 将光栅固定在光栅仪上,调整光栅与激光光源的相对位置,确保激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2. 使用分光计调整衍射光栅的入射角,使激光束垂直于光栅表面。

3. 打开激光光源,记录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衍射光信号。

4. 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3,记录不同角度下的衍射光信号。

5. 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衍射光谱图。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在特定入射角下,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衍射光信号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即衍射条纹。

2. 通过分析衍射光谱图,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在光栅上的衍射角度不同,验证了光栅方程的正确性。

3. 通过计算衍射角度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得到光栅常数。

实验分析与讨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栅方程的正确性,即衍射角与光栅常数、入射角和光波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在光栅上的衍射角度不同,说明光栅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分离。

3. 在实际应用中,衍射光栅常用于光谱分析,通过分析衍射光谱图,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结论:1. 光栅衍射实验验证了光栅方程的正确性,即衍射角与光栅常数、入射角和光波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光栅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分离,因此在光谱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调整光栅与激光光源的相对位置,确保激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衍射光栅的工作原理。

2、测量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

3、观察衍射条纹的特征,并研究其与光栅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衍射光栅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光学元件,它可以将入射的单色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衍射光。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时,在光栅的后面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称为衍射条纹。

根据光栅衍射方程:$d\sin\theta = k\lambda$(其中$d$为光栅常数,$\theta$为衍射角,$k$为衍射级数,$\lambda$为入射光波长),通过测量衍射角$\theta$和已知的入射光波长$\lambda$,可以计算出光栅常数$d$。

三、实验仪器1、分光计2、衍射光栅3、钠光灯四、实验步骤1、调整分光计粗调:使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大致水平,载物台大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细调: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能够清晰地看到叉丝和小十字像;调节平行光管的狭缝宽度,使通过狭缝的光形成清晰的像。

2、放置衍射光栅将衍射光栅放置在载物台上,使光栅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平行。

3、观察衍射条纹打开钠光灯,使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在望远镜中观察衍射条纹。

调节望远镜的位置和角度,使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央明纹和各级衍射条纹。

4、测量衍射角选择左右两侧的某一级衍射条纹(如第一级),分别测量其对应的衍射角。

转动望远镜,使叉丝对准衍射条纹的中心,读取两个游标的读数。

然后将望远镜转向另一侧,对准同一级衍射条纹的中心,再次读取游标的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衍射角的两倍。

5、重复测量对同一级衍射条纹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6、更换光栅,重复实验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衍射级数|左侧游标读数(°)|右侧游标读数(°)|衍射角(°)||::|::|::|::|| 1 |285°10′ |105°20′ |39°55′ || 1 |284°50′ |105°40′ |40°05′ || 1 |285°00′ |105°30′ |40°00′ |2、数据处理计算衍射角的平均值:$\theta =\frac{39°55′ +40°05′ +40°00′}{3} =40°00′$将衍射角转换为弧度:$\theta = 40°\times \frac{\pi}{180} \approx 0698$(弧度)已知钠光灯的波长$\lambda = 5893$nm,根据光栅衍射方程$d\sin\theta = k\lambda$,$k = 1$,可得光栅常数$d =\frac{\lambda}{\sin\theta} \approx 167\times10^{-6}$m六、误差分析1、分光计的调节误差:分光计没有调节到完全准确的状态,可能导致测量的衍射角存在偏差。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完整版)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完整版)

4.10光栅的衍射【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2)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实验原理】衍射光栅简称光栅,是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一种光学元件。

它实际上是一组数目极多、平行等距、紧密排列的等宽狭缝,通常分为透射光栅和平面反射光栅。

透射光栅是用金刚石刻刀在平面玻璃上刻许多平行线制成的,被刻划的线是光栅中不透光的间隙。

而平面反射光栅则是在磨光的硬质合金上刻许多平行线。

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的光栅是由上述原刻光栅复制而成的,一般每毫米约250~600条线。

由于光栅衍射条纹狭窄细锐,分辨本领比棱镜高,所以常用光栅作摄谱仪、单色仪等光学仪器的分光元件,用来测定谱线波长、研究光谱的结构和强度等。

另外,光栅还应用于光学计量、光通信及信息处理。

1.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光栅上的刻痕起着不透光的作用,当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时,各狭缝的光线因衍射而向各方向传播,经透镜会聚相互产生干涉,并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明暗条纹。

如图1所示,设光栅常数d=AB 的光栅G ,有一束平行光与光栅的法线成i 角的方向,入射到光栅上产生衍射。

从B 点作BC 垂直于入射光CA ,再作BD 垂直于衍射光AD ,AD 与光栅法线所成的夹角为ϕ。

如果在这方向上由于光振动的加强而在F 处产生了一个明条纹,其光程差CA +AD 必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s i ns i n d i m ϕλ±= (1)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当入射光和衍射光都在光栅法线同侧时,(1)式括号内取正号,在光栅法线两侧时,(1)式括号内取负号。

如果入射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即i=0,则(1)式变成:sin m d m ϕλ= (2)这里,m =0,±1,±2,±3,…,m 为衍射级次,ϕm 第m 级谱线的衍射角。

图1 光栅的衍射2.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光波波长如图2所示,波长为λ的光束入射在光栅G 上,入射角为i ,若与入射线同在光栅 法线n 一侧的m 级衍射光的衍射角为沪,则由式(1)可知()s i ns i n d i m ϕλ±= (3)若以△表示入射光与第m 级衍射光的夹角,称为偏向角,i ϕ∆=+ (4)显然,△随入射角i 而变,不难证明i ϕ=时△为一极小值,记作δ,称为最小偏向角。

体光栅实验报告总结(3篇)

体光栅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日期[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地点]实验人员[实验人员姓名]实验目的1. 理解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分光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4. 加深对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的理解。

实验原理光栅衍射是利用光栅的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现象。

光栅由大量平行等距的狭缝组成,当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各狭缝的光线发生衍射,并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通过测量这些条纹的位置,可以计算出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透射光栅3. 低压汞灯(连镇流器)4. 照相机或屏幕用于记录衍射条纹5. 秒表或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光栅固定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调整分光计,使其能够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2. 打开低压汞灯,调整光栅和透镜的位置,确保光线能够通过光栅。

3. 调整分光计,记录衍射条纹的位置,特别是在主极大附近的位置。

4. 改变光栅的角度,重复步骤3,记录不同角度下的衍射条纹位置。

5. 利用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多个角度下的衍射条纹位置,并计算了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分析:1. 光栅常数:通过测量不同角度下的衍射条纹位置,我们得到了光栅常数d的值。

光栅常数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表明实验装置的稳定性良好。

2. 光波波长:利用光栅衍射公式,我们计算了光波波长λ。

实验测量的波长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3. 衍射条纹: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衍射条纹清晰可见,且明暗分明。

这表明光栅的衍射效果良好,实验条件控制得当。

实验讨论1. 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如分光计的调整误差、测量工具的精度等。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使用更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更精确的计时器。

- 优化分光计的调整方法,减少调整误差。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建议(3篇)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建议(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光栅衍射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包括光栅方程及其应用。

2. 掌握分光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调整和使用技巧。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4. 加深对光栅光谱特点的理解,包括色散率、光谱级数和衍射角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光栅是由大量平行、等宽、等间距的狭缝(或刻痕)组成的光学元件。

当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各狭缝的光波会发生衍射,并在光栅后方的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波之间的干涉作用。

根据光栅方程,可以计算出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四、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透射光栅3. 低压汞灯(连镇流器)4. 光栅常数测量装置5. 光栅波长测量装置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了解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调节分光计: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分光计,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3. 放置光栅:将光栅放置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确保其垂直于入射光束。

4. 调节光源:调整低压汞灯的位置,使其发出的光束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5. 观察衍射条纹:通过分光计的望远镜观察光栅后的衍射条纹。

6. 测量衍射角:使用光栅常数测量装置,测量衍射条纹的角宽度。

7. 计算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根据光栅方程,计算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8. 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至少进行三次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数据记录1. 光栅常数(d):单位为纳米(nm)。

2. 光波波长(λ):单位为纳米(nm)。

3. 衍射角(θ):单位为度(°)。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2.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

3. 讨论实验现象:讨论光栅衍射条纹的特点,如条纹间距、亮度等。

八、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了分光计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引言光栅衍射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通过光栅衍射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其特性和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光栅衍射的现象,研究光的波动性。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光源(如激光光源)、光栅和屏幕。

首先,将光源置于一定距离外, 并将光栅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

然后,在屏幕上观察到光栅产生的衍射图样。

实验结果与分析当光源照射到光栅上时,光栅会起到一个光阻挡或光透射的作用。

光通过光栅后,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是由于光波的干涉所形成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屏幕上形成的交替明暗条纹,称之为衍射条纹。

衍射条纹的特点是明暗交替有序,而且在中央最亮,两侧逐渐变暗。

这是由于光栅的排列形式决定的。

光栅上的刻痕间距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

在观察衍射条纹时,我们发现条纹间距并非均匀的。

这是由于光栅的刻痕间距不一致所造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栅的倾斜效应。

通过观察不同角度下的衍射图案,可以进一步分析光栅的倾斜角度和刻痕的间距。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衍射角和衍射距离的关系。

当屏幕距离光栅一定距离时,移动观察点会导致衍射条纹的位置改变。

通过测量观察点的移动距离和最亮条纹的位置,可以计算出衍射角。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研究光栅的特性和进行测量。

实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

光栅衍射实验揭示了光波传播中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光栅衍射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光波在通过光栅时发生的波动性干涉现象,这对于深入研究光学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光栅衍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波动性和光栅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光栅衍射现象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干涉现象。

观察和分析衍射条纹可以揭示光的波动性和光栅的特性。

通过测量衍射角和衍射距离的关系,我们可以研究光栅的倾斜角度和刻痕间距。

光栅衍射实验对于进一步研究光学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光栅衍射实验通过观察光栅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光栅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和研究光栅衍射现象。

通过测量不同光栅的刻线间距和测得光束角度的数据,分析了光栅衍射实验的原理,验证了布拉格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了光波的波长。

引言: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在经过光栅时会产生衍射现象,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通过搭建光栅衍射实验装置,利用单缝、干涉斑及多缝的光栅衍射,探究光栅衍射的规律与原理。

一、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包括一束连续可调节波长的激光器、光栅、狭缝、光屏、经纬仪、转角仪等。

实验原理为光分裂、衍射、干涉叠加等。

二、实验步骤1.调节激光器,使其波长尽量接近绿光的波长。

2.将激光器射出的光线置于平行于光栅的平面上,并使之通过光栅。

3.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光栅后落在光屏上,观察到衍射图样。

4.用经纬仪测量光栅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5.用转角仪测量光栅条纹与光轴之间夹角,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6.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插入关系图)由图可得出光栅的衍射角度与光栅的条纹间距d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sinα=nλ/d,即布拉格衍射定律。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光波的波长为λ=XXnm。

四、实验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由于实验仪器本身的精确度限制,导致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人为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也可能引起误差。

3.光源波长的不确定性:实验中所用激光器的波长虽然可以调节,但是其波长并没有绝对确定的数值,这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光栅衍射实验装置的搭建,观察和研究了光栅衍射现象。

通过测量不同光栅的刻线间距和测得光束角度的数据,验证并得出了布拉格衍射定律,并计算得到了光波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果可靠性较高。

六、实验改进意见1.提高仪器精度:选择更高精度的实验仪器,减小仪器误差。

2.调节光源:使用更精确的光源,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2篇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2篇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2篇第一篇:光栅衍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学习使用光栅进行衍射测量实验;3.观察衍射图案,研究光栅线数、孔径大小与衍射现象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具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狭缝的透光器件,如图1所示。

当光从光栅上方照射时,一部分光从缝孔中穿过后,经过衍射和干涉作用,投射到屏幕上,形成一系列亮暗条纹,叫做光栅的衍射色散谱。

图1 光栅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光栅的强度分布和衍射强度分布有密切关系,其公式为:I = I0 (sin β / β)2 (sin Nα / sin α)2其中 I 为衍射光强度, I0 为入射光强度,β 为光栅的透明度,β0 为光栅的不透明度, N为衍射级数,Nλ=d sinθ, d 为光栅缝孔间距,θ为衍射角度,α 为α +β = φ / 2,φ 为出射角度。

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光栅表面处有多少条平行排列的缝孔数量,并测量每个缝孔的尺寸。

此外,还需要测量衍射色散谱中最亮的几条谱线的角度,并计算出衍射级数和波长λ。

三、实验步骤1.将光源置于光栅正上方,让光射入光栅缝孔中,经过衍射后在屏幕上形成条纹图案;2.用微距目镜观察光栅上的缝孔及间距,并测量缝孔的尺寸;3.将屏幕置于光栅下方,使其与光栅进一步靠近,并选择一条清晰的谱线测量该谱线与光栅法线的夹角,并记录下来;4.测量其他谱线的夹角,并计算出衍射级数和波长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缝孔尺寸与光栅衍射色散谱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缝孔尺寸与光栅的衍射色散谱是密切相关的。

当缝孔尺寸增大时,衍射图案变得模糊,且亮度变弱;当缝孔尺寸减小时,色散谱变得更为清晰,且亮度更强。

2.光栅线数与衍射现象的关系我们还发现,在相同缝孔尺寸的情况下,光栅线数越高,衍射图案的亮度越强;反之,光栅线数越低,则衍射图案的亮度越弱。

3.衍射级数与波长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较好的结果,衍射级数与波长的关系可表示为Nλ=d sinθ,当缝孔距离一定时,由a sinθ = nλ较易得到λ;对于衍射级数较高的谱线来说,λ的误差会较大,应将其作为参考值。

衍射光栅的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衍射光栅的工作原理和光栅衍射现象;2. 掌握使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的原理和方法;3. 深入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4. 通过实验验证光栅衍射理论,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光学元件。

光栅实际上是一组数目极多、平行等距、紧密排列的等宽狭缝,分为透射光栅和平面反射光栅。

当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时,各狭缝的光线因衍射而向各方向传播,经透镜会聚相互产生干涉,并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明暗条纹。

光栅常数d是光栅上相邻两狭缝之间的距离,光栅衍射公式为:d sinθ = mλ其中,θ为衍射角,m为衍射级次,λ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分光计2. 平面透射光栅3. 低压汞灯(连镇流器)4. 平面光栅夹具5. 望远镜6. 光具座四、实验步骤1. 将分光计调整至水平状态,并确保望远镜与光栅夹具垂直;2. 将光栅固定在光栅夹具上,并将光栅夹具放置在光具座上;3. 打开低压汞灯,调整望远镜对准光栅;4. 观察望远镜中的光栅衍射光谱,记录衍射条纹的位置;5. 逐渐改变光栅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记录相应的数据;6. 利用光栅常数和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光波波长;7.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光栅常数d:a = 0.05 mm,b = 0.02 mm,d = a + b = 0.07 mm(2)衍射角θ:实验测得第一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为θ1,第二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为θ2;(3)光波波长λ:根据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得到光波波长λ1、λ2。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光栅常数、衍射角和光波波长的数据。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光栅衍射理论是正确的。

六、实验结论1. 光栅衍射实验验证了光栅衍射理论,加深了对光栅工作原理的理解;2. 通过实验,掌握了使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的原理和方法;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光栅衍射实验报告篇一: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报告工一、核11 李敏2011011693 实验台号19光栅衍射实验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2) 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3) 加深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二、实验原理2.1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如右图所示,有一束平行光与光栅的法线成i角,入射到光栅上产生衍射;出射光夹角为?。

从B点引两条垂线到入射光和出射光。

如果在F处产生了一个明条纹,其光程差CA?AD必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d?sin??sini??m?(1)m为衍射光谱的级次,0,?1,?2,?3?.由这个方程,知道了d,?,i,?中的三个量,可以推出另外一个。

若光线为正入射,i?0,则上式变为dsin?m?m?(2)其中?m为第m级谱线的衍射角。

据此,可用分光计测出衍射角?m,已知波长求光栅常数或已知光栅常数求波长。

2.2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光波波长如右图。

入射光线与m级衍射光线位于光栅法线同侧,(1)式中应取(本文来自: 博旭范文网:光栅衍射实验报告)加号,即d sin??+sin??=。

以Δ=φ+ι为偏向角,则由三角形公式得2d sin2cosΔ2=mλ(3)易得,当=0时,?最小,记为δ,则(2.2.1)变为2dsin2m,m0,1,2,3,(4)由此可见,如果已知光栅常数d,只要测出最小偏向角δ,就可以根据(4)算出波长λ。

三、实验仪器3.1分光计在本实验中,分光计的调节应该满足: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且二者的光轴都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3.2光栅调节光栅时,调节小平台使光栅刻痕平行于分光计主轴。

放置光栅时应该使光栅平面垂直于小平台的两个调水平螺钉的连线。

3.3水银灯1.水银灯波长如下表2.使用注意事项(1)水银灯在使用中必须与扼流圈串接,不能直接接220V电源,否则要烧毁。

(2)水银灯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频繁启闭,否则会降低其寿命。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步骤(3篇)

光栅衍射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 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由一组数目很多的相互平行、等宽、等间距的狭缝(或刻痕)构成的,是单缝的组合体。

光栅可以产生衍射现象,使光发生色散。

光栅衍射条纹狭窄细锐,分辨本领比棱镜高,所以常用光栅作分光元件。

光栅衍射公式为:\[ d \sin \theta = m\lambda \]其中,d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m为衍射级次,λ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透射光栅3. 低压汞灯(连镇流器)4. 米尺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调整分光计,使望远镜与平行光管共轴。

2. 将光栅放置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调整光栅与平行光管的距离,使光栅垂直于入射光。

3. 打开低压汞灯,调节光栅与平行光管之间的距离,使光栅衍射条纹清晰可见。

4. 记录衍射条纹的位置,计算衍射角θ。

5. 测量光栅常数d。

6. 根据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光波波长λ。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光栅常数d:_______ mm2. 衍射级次m:_______3. 衍射角θ:_______°4. 光波波长λ:_______ nm六、思考题1. 为什么光栅能产生色散现象?2. 光栅衍射条纹的特点是什么?3. 如何通过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光波波长?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光栅衍射实验,加深了对光栅原理及光栅衍射公式的理解。

通过实验,掌握了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方法,学会了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认真记录数据,计算结果,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 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二、实验原理光栅衍射实验是利用光栅对光波进行衍射和干涉,通过观察光栅衍射条纹,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衍射光栅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23年5月23日周二上午实验题目:衍射光栅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的分光特性2.测量光栅常量二、实验原理二元光栅是平行等宽、等间距的多狭缝,它的分光原理如图所示。

狭缝S处于透镜L1焦平面上,并认为它是无限细的;G是衍射光栅,它有N个宽度为a的狭缝,相邻狭缝间不透明部分的宽度为b。

如果自透镜L1出射的平行光垂直照在光栅上,透镜L2将与光栅法线成θ角的光会聚在焦平面的P点。

光栅在θ方向上有主干涉极大的条件为(a + b) sin θ= k*λ将光栅常量记为d = a + bsin(θ++θ-)/2=kλ/d角色散:dθ/dλ=k/(dcosθ)三.实验仪器分光仪,平面透射光栅,平面反射镜,低压汞灯四、实验步骤3.调节分光仪;4. 调节光栅;(1) 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表面(2) 光栅的刻痕垂直于刻度盘平面,即与仪器转轴平行 (3) 狭缝与光栅刻痕平行由于基片玻璃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不知道,同时也无法利用光栅方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斜入射的情况下,实验时光栅法线两侧同一级光谱的衍射角分别为sin sin sin sin k dk d λϕθλϕθ-+-⎧-=⎪⎪⎨⎪+=⎪⎩两式相减,考虑到θθϕ+--=,有sincos22k dθθϕλ+--=当ϕ很小,cos12ϕ≈,所以sin2k dθθλ+-+=只要测量正负级谱线之间的夹角即可。

5. 测量汞绿线(546.1nm )±1、±2级谱线夹角,求光栅常数d ;由于游标与刻度盘有各自不同的转轴,这样的仪器在制作和装配的过程中,游标的中心和游标盘的中心有可能不在同一点。

为消除偏心差,通过两个游标测量角度,几何上可证明'+=2ββα6. 测定汞光谱两条黄线波长;7. 求汞黄线处角色散 五、数据处理波长/nm 级数 衍射角位置角度 θ++θ- 无偏心角角度 θ++θ- 衍射角θ 光栅常数d游标号 +k 级-k 级 546.1 1 1 72°11′ 91°02′ 18°51′ 18°51′9°25′ 3336.3nm2252°15′ 271°05′ 18°50′ 546.1 2 1 62°30′ 100°45′ 38°15′ 38°15′ 19°08′ 3333.6nm2242°31′280°46′38°15′2.测定汞光谱中两条黄线的波长:第二条黄线定值误差为0.07%角色散'5600.04/2.1 2.1D nmnm nmϕ∆÷===度六、思考题实验中如果没按要求将光栅放置在仪器转轴位置,即仪器的转轴没有通过光栅平面时,对测量衍射角有影响吗?如有影响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答:有影响。

光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光衍射光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 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理解。

4. 掌握光栅光谱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栅是由一组数目众多、平行等距、紧密排列的等宽狭缝(或刻痕)构成的光学元件。

光栅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通过光栅每个缝的衍射和各缝间的干涉,从而在暗背景上形成暗条纹宽、明条纹细的衍射光谱图样。

光栅常数(d)是光栅基本常数之一,表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

光栅常数的倒数称为光栅密度,即光栅的单位长度上的条纹数。

当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根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在各狭缝处将发生衍射,所有衍射之间又发生干涉,从而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明暗条纹。

三、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透射光栅3. 低压汞灯(连镇流器)4. 移动平台5. 光电探测器6.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分光计调整至水平,并将光栅固定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

2. 打开低压汞灯,调整光源位置,使其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3. 调整分光计,使光束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4. 移动平台,使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最大。

5. 记录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随角度变化的数据。

6. 根据光栅衍射公式,计算光波波长和光栅常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波波长: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光波波长为λ = 546.1 nm。

2. 光栅常数: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光栅常数d = 0.546 nm。

3. 光栅光谱特点:光栅光谱具有如下特点:a. 光栅常数d越小,色散率越大。

b. 高级数的光谱比低级数的光谱有较大的色散率。

c. 衍射角很小时,色散率D可看成常数,此时,λ与d成正比,故光栅光谱称为匀排光谱。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 加深了对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的理解。

3. 掌握了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4. 熟悉了光栅光谱的特点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物系 核11 敏 2011011693 实验台号19
光栅衍射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 学习利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及光栅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理解光栅衍射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二、
实验原理
2.1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如右图所示,有一束平行光与光栅的法线成i 角,入射到光栅上产生衍射;出射光夹角为ϕ。

从B 点引两条垂线到入射光和出射光。

如果在F 处产生了一个明条纹,其光程差AD CA +必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即
()sin sin d i m ϕλ
±= (1)
m 为衍射光谱的级次, 3,2,1,0±±±.由这个方程,知道了λϕ,,,i d 中的三个
量,可以推出另外一个。

若光线为正入射,0=i ,则上式变为
λ
ϕm d m =sin (2)
其中
m ϕ为第m 级谱线的衍射角。

据此,可用分光计测出衍射角m ϕ,已知波长求光栅常数或已知光栅常数求
波长。

2.2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光波波长
如右图。

入射光线与m 级衍射光线位于光栅法线同侧,
(1)式中应取加号,即。

以为偏向角,则由三
角形公式得
(3) 易得,当时,∆最小,记为
,则(2.2.1)变为
,3,2,1,0,2
sin
2±±±==m m d λδ
(4)
由此可见,如果已知光栅常数d ,只要测出最小偏向角,就可以根据(4)
算出波长。

三、
实验仪器
3.1分光计
在本实验中,分光计的调节应该满足: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且二者的光轴都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3.2光栅
调节光栅时,调节小平台使光栅刻痕平行于分光计主轴。

放置光栅时应该使光栅平面垂直于小平台的两个调水平螺钉的连线。

3.3水银灯
1.水银灯波长如下表
颜色
紫 绿 黄 红 波长/nm
404.7 491.6 577.0 607.3 407.8
546.1
579.1
612.3
410.8
623.4
433.9
690.7
434.8
435.8
2.使用注意事项
(1)水银灯在使用中必须与扼流圈串接,不能直接接220V 电源,否则要烧
毁。

(2)水银灯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频繁启闭,否则会降低其寿命。

(3)水银灯的紫外线很强,不可直视。

四、 实验任务
(1)调节分光计和光栅使满足要求。

(2)测定i=0时的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3)测定i=
时的水银灯光谱中波长较短的黄线的波长
(4)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波长较长的黄线的波长。

(选作)
五、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i=0时,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光栅编号: ;
∆仪
= ;入射光方位
10ϕ= ;20ϕ= 。

位ϕ右
2m ϕϕϕ=-左右
2ϕm
ϕm
2.i=
时,测量波长较短的黄线的波长
光栅编号: ;光栅平面法线方位= ;= 。

3.最小偏向角法
五、数据记录
见附页
六、数据处理
6.1 d 和λ不确定度的推导 (1)d 的不确定度 sin m
m d λ
ϕ=
ln ln ln sin m d m λφ=-
cos ln 1sin tan ϕϕϕϕ∂=-=-∂m m m m
d m
m m m m m d d d d ϕϕϕϕϕϕtan ln )()ln (22∆=∆∂∂=∆∂∂=∆
(2)λ的不确定度 sin
/m d m λϕ=
ln ln ln(sin )ln m d m λϕ=+-
cos ln 1
sin tan ln 1
m m m m d d
ϕλϕϕϕλ∂==∂∂=∂
λ
λ
∆=由以上推导可知,测量d 时,在m ϕ∆一定的情况下,m ϕ越大d 的偏差越小。

但是m ϕ大时光谱级次高,谱线难以观察。

所以要各方面要综合考虑。

而对λ的测量,也是m ϕ越大不确定度越小。

综上,在可以看清谱线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级次高的光谱观察,以减小误差。

6.2 求绿线的d 和λ并计算不确定度 1)二级光谱下:
由sin m
m d λ
ϕ=
,代入数据m ϕ=19
,可得d =3349.1nm
又由
m
m m m m m d
d d d ϕϕϕϕϕϕtan ln )()ln (22∆=∆∂∂=∆∂∂=∆,m ϕ∆=2’得
d ∆=3349.1*[2π/(60*180)]/tan(19)=0.6nm
d =(3349.1±5.7)nm
而实验前已知光栅为300线每毫米,可见测量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再用d 求其他光的λ:
sin /m d m λϕ=
22
21(
)()tan λϕλ
ϕ∆∆=+∆m m
d d
对波长较长的黄光:ϕm =20 o 15',d=3349nm 代入,可得
λ=579.6nm ,λ∆=1.4nm
(579.6 1.3)nm λ=±
对波长较短的黄光:ϕm =20 o 10'代入,可得
λ=577.3nm ,λ∆=1.4nm
(577.3 1.3)nm λ=±
对紫光:ϕm =20 o 5'代入,可得
λ=435.7nm ,λ∆=1.2nm
(435.8 1.2)nm λ=±
2)三级光谱下: 对绿光:
由sin m
m d λ
ϕ=
,代入数据m ϕ=29
,可得d =3349.4nm
又由
m
m m m m m d
d d d ϕϕϕϕϕϕtan ln )()ln (22∆=∆∂∂=∆∂∂=∆,m ϕ∆=2’得
d ∆=3.5nm ,
d =(3349.4±3.5)nm
再用d 求其他光的波长
对波长较长的黄光:ϕm =31 o 14',d=3349.4nm 代入,得:
λ=578.9nm ,λ∆=0.8nm
(578.90.8)nm λ=±
对波长较短的黄光:ϕm =31 o 9',d=3349.4nm 代入,得:
λ=577.5nm ,λ∆=0.8nm
(577.50.8)nm λ=±
对紫光:ϕm =23 o ,d=3349.4nm 代入,得:
λ=436.2nm ,λ∆=0.8nm
(436.20.8)nm λ=±
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波长吻合比较良好。

另外,可以看到,三级谱线下测量后计算的结果教二级谱线下的结果其偏差都更小,与理论推断吻合。

6.3 在i=15 o 时,测定波长较短的黄线的波长。


,m=2,可得:
在同侧:λ=577.9nm
在异侧:λ=575.9nm
6.4 最小偏向角法求波长较长的黄线的波长
由公式:
,3,2,1,0,2
sin
2±±±==m m d λδ
代入数据:m=2,δ= 39o 51'代入,得
λ=579.4nm
与实际值吻合良好。

七、思考题
1)分光计调整好是实验的前提条件。

即应保证分光计望远镜适合观察平行光,平行光管发平行光,两者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具体实现步骤同实验4.3分光计的调节。

调节光栅平面与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开始粗调使零级谱线尽量处于两侧谱线的对称位置,然后再细调使满足2'条件。

个人推荐测绿光谱线的衍射角。

思考:不可以用分光计自准法,因为光栅的反射性质远不如三棱镜,自准法时得到的像比较模糊,无法实现高精度的调节。

2)见数据分析
3)先调节望远镜的使其偏移15o ,然后调节光栅位置,用自准法使光栅法线沿望远镜方向,即可保证方位角为15o 。

4)
个人实验总结:
实验前觉得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做的并不快。

一开始的时候把一级谱线当成了二级谱线,耽误了很久。

不过还好后来及时意识到了问题,纠正了错误。

回来处理数据,发现数据质量还不错,自己的眼睛也算是没白辛苦吧。

这是第一次完全用电脑写实验报告,感觉排版有点烂~
总之,下次实验继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