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新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蒋琰洁一、名词解释1.教育:一种社会现象,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学科体系。
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6.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7.德育:广义的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1.简述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答: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初期和中期,特点包括a.形成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b.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逐步结合;c.提出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
它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特点包括:a.教育结构的体系化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b.受教育权利的民主化;c.教育内容的科学化;d.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简述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答:①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简述教育目的的规定性:答: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主编: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1、狭义的教育:只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2、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33、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当为近代中国高等专科学校之雏形。
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当为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始。
44、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165、高等教育结构:a)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
24b) 微观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
286、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1)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207、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318、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1)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2)提高个人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培养完整人格;4)加强个人素质。
349、高等学校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教育“育人”的功能,是职能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延伸。
4210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
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51高等教育目的: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3)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岗前培训——教育学
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 校园文化:也称作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其核心内容是学校的风气、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等。
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有时候一致,有时候相互冲突。
3.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通才教育也是一种通识教育,历史上称为“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注重以一般文化修养课程为主要内容来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也指高校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
4. 高等教育学:也简称高等学校教育学。
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5.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6.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7.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8.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0. 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依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1.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为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主要名词解释: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行为的主管判断这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2.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带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星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井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4.元认知:元认知抚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认知策略: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6.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而优则仕的信念7.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8.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9.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10.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11.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2.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13.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14.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15.成就动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教育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务的外部联系(关系)。
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中世纪大学:随着经院哲学的兴起和城市的兴旺发达,12世纪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赠地学院: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便拨给土地3万英亩或赠予相当的土地期票,用以建立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培养发展地方工农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的来源。
“赠地学院”后来多半发展为州立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区学院:在地区、社区层次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机构。
院系调整:指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为整合教育资源等目的进行的对学院、专业的调整或合并。
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院系合并发生在1952年,因此,“院系调整”一词也多用于特指本次调整。
高校60条: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
量的增长是指适龄青年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是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等一系列变化。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汇编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 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 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
)4 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5 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包括:(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
6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15、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
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
17 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答案《高等教育学》(华师)
1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老师点题内容——华师培训点)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4~6个(每个3~4分)2、简答题5个3、论述题2~3个1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如白2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3年,美国总统林肯,《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所用这.4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及高5教育社会均等(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6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
无需正式学历,789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1011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1213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1415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1617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18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有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19学一词来美誉。
相对于传统小科学而言,大科学科研难度大,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创新性、高度的探索性、高度的综合性、高度的组2021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种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题的学术权力系统。
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学理论?答:①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之道;②学习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_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4题,4-5分/题)1.高等教育国际化P15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
2.高等教育形式结构P48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P51一种纵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集中型高等教育模式P61在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央政府拥有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它通过计划、命令、法律、拨款、监督等手段调控高等教育活动,国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居于重要地位,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法国极为典型。
5.教师专业的劳动创造性P72教师专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
6.教师专业发展P80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108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8.通识教育P138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也就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称职的现代公民,兼备做人的自觉和做事的能力。
9.科学主义课程观P147科学主义课程观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即大学课程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
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第一篇: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1.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学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2.院系调整: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4.中世纪大学:欧洲封建社会(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5.赠地学院: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6.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
6.大众化: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7.民主化:两方面含义。
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8.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9.开放大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英国,是英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随着成人教育兴盛、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成的10.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天津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2.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特有的问题与矛盾,是探寻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PS:问题也可能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的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
4.教育效率: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
5.学术权力:指大学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主体主要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
6.行政权力:指大学中的党政权力,即大学的党政机构为实现组织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对大学自身进行管理的权力。
7.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8.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代表了全社会对教育活动的期待,规范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活动。
9.通才教育(理解含义):强调培养人才要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10.专才教育(理解含义):强调要培养专门人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某种职业的专门的知识和本领,完成社会分工的职责。
1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
12.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能力和功效。
13.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种类、学校办学与管理、学校性质与任务以及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关系等。
14.高等教育学制:是指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类别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形式、科类等几个方面。
15.学位制度:是国家和高校为保障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17.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西高教岗前培训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通识教育: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的教育,旨在养成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2、人文教育:以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某领域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合格人才、专门人才和杰出人才。
(二)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特征2、大众教育: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2、大学职能: 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实体-高等学校的职能来实现的。
它的三大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
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及组合方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3、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指不同科学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1.引言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还需要掌握高等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岗前培训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性以及培训内容。
2.高等教育学的定义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主要关注高等教育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它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组织管理、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高等教育学旨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高等教育学在岗前培训中的重要性3.1 完善教师专业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背景、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政策。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学的培训,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2 提高教学能力和方法高等教育学不仅关注教育理论,还涉及到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内容。
在岗前培训中,教师可以学习到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到在高等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3 培养教师的教育思维和研究能力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还可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
这对于教师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的内容4.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岗前培训中,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这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的特点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教师能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背景和当前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4.2 教学方法与策略岗前培训中,教师需要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08版1
根据新任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培训内容和指 导方案。
持续发展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关注新任教师的成长轨迹,为其后续的专业 发展提供支持。
谢谢观看
02
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岗前培训的内容
高等教育学理论
介绍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特 点和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发
展趋势。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强调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 神。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讲解如何设计课程、制定教学 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教 学效果。
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
指导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提高 论文撰写和发表的能力。
02
03
培训时长
一般为期3个月左右,根 据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时间安排
每周安排3-5天进行培训 ,每天6-8小时左右的学 习时间。
培训周期
可以按照学期或学年为单 位进行安排,根据学校和 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03
岗前培训的考核与评估
考核方式
01
02
03
04
笔试
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检验教 师对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学
岗前培训的形式
理论授课
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 析等形式,系统地传授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组织教学观摩、模拟教 学等活动,让新教师亲 身体验和实践教学技巧
。
小组讨论与交流
鼓励新教师分享经验、 交流心得,促进彼此成
长。
在线学习与自学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 在线课程,支持新教师
自主学习。
岗前培训的时间安排
01
加强培训内容与高校教学的联系
01
邀请高校一线教师参与培训课程设计,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
湖北省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重点(湖北大学版)
.,..《高等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1、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一千年之久。
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指标是指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3、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入学机会民主化和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
一个层面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针对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分析,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是改变学校管理权过于集中于校级领导层面这一现状,二是克服学校中明显存在的等级制、官本位倾向和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的做法,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各种组织参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使教职工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具有监督、审议和决策权限的民主管理机构。
4、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个人本位则与社会本位相对立,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求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5、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出发,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机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6、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3期复习材料--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书P6-16)中国的高等教育:(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二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公平: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新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专才教育:往往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
主要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
科学教育: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高等教育本质: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
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高深知识: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老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高等学校课程:广义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
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
)4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5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包括:(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15、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
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
17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高等教育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员工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前者是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应因种族、民族、肤色、性别、阶层、家庭或地域等差异而丧失或减少,后者是指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大学生在高校管理活动中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民主参与机会。
2.高等教育终身化: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3. 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类型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5.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6.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自身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9. 学习: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过程。
10. 结构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
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
)4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5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包括:(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15、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
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
17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19.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一般可以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
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一所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的分层,内部权力体系的构成等。
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
26“T型人才”:“T”上的一条横杠代表知识面,下面的一竖代表知识的深度。
“T型人才”也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
27“X型人才”:的第一个含义是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个含义是其掌握的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主要交叉点、结合部。
28、高等教育体制:对高等教育制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宏观体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其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规则,也就构成了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9高教管理体制:指与高教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它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教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前两者被称为高教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被称为高教的微观管理体制,即高校的管理体制。
30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31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32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
33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教师职务的聘任包括任聘资格的认定,采取何种聘任方式,聘任期间的考核,以及聘满是否续聘、解聘和缓聘等等。
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34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35、高等教育学术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
36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37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指由高校内相互联系的不同权力和职责主体所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系。
我国高校大多是校——系二级结构,部分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校——学院——系三级结构。
39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40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41高教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教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教的构成状态。
我国高教授予哲、经济、法、教育、文、历史、管理、理、工、农、医和军事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学位。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教构成状态。
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高校大致分三个能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专科院校。
地区结构指高教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它的两种模式为:梯度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模式。
42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学位。
43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根据授课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根据授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44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45地区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而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况,不同形式的高校分布,不同等级高校的分布,不同专业点的分布等则构成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
5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4、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
56、学习方法: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57、专业: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专业的缘起还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58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59主干学科:指一定范围的服务对象所涉及的众多学科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学科基础。
60、专业培养目标:是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成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和层次)方面的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
61、专业划分: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
62、专业调整: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整。
具体讲,专业设置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
6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立及其调整。
具体讲,指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专业的划分和安排。
64、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
65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66、高等学校课程: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67、学年制:其特点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弊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教,不利于学生按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68、学分制:特点: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和学科间的渗透。
灵活性强是学分制的最大优点。
弊端: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69、学年学分制息量: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的过渡形式,其本质可以认为仍然是学年制。
7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72教材——是高等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一般包括目录,正文的编、章、节和作业、实验、图表、附录与索引和注释,其中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
一套完整的教材,除教科书讲义等基本教材外,还应包括与之配套的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可分为三类:①指定教科书以外的其他学术专著,②与教科书配套的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解答等各种教学辅助材料。
③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学法参考书、外文读物、参考书目录、文献等。
73、个别教学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
74、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说明的75、教材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76教学:从它们的组织结构来说,是一个系统。
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