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成长研究文献综述
教师小课题研究全套资料
教师小课题研究全套资料摘要:一、引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1.选题与论证2.文献综述3.研究设计4.数据收集与分析5.研究报告撰写三、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1.保持研究的专业性2.注重研究的可行性3.遵循伦理规范四、优秀教师小课题研究案例分享五、总结与展望: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通过对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全套资料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1.选题与论证选题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预期成果等。
2.文献综述在进行教师小课题研究时,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这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质量。
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
研究设计要详细、具体,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4.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研究设计,进行数据收集,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收集后,进行数据分析,找出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5.研究报告撰写在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后,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结论明确。
三、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1.保持研究的专业性: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要具备专业素养,遵循专业规范。
2.注重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研究要考虑实际情况,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3.遵循伦理规范: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要尊重研究对象,遵守伦理规范。
四、优秀教师小课题研究案例分享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优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五、总结与展望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小课题研究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案例一:某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成功经验
总结词
该案例研究通过对某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该计划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详细描述
该案例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某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发现,该计划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不完全匹配、培训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开发多元化培训方式等。
案例二
该案例研究关注某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解决策略,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总结词
该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揭示了某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包括政策支持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困难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研究显示,农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专业发展需求多样化
研究领域和方法有待拓展
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政策支持与实际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07
参考文献列表
参考文献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2: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文献1: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03
教师自身素质
01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等是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以具体的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讨论和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1)注重实践: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反思、总结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3)针对性: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课例进行研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课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技能。
(2)观摩学习法: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3)研讨培训法:组织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领者。
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行动时,应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1)问题解决法: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2)经验分享法: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
(3)团队协作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确保教师教育行动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以下效果评估和总结:(1)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成绩分析、教师自我反思等方式,对教育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当代中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当代中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标准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教师要发展,需要评价创新;只有不断创新评价标准,教师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我国对教师的评价与专业认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与组织,对优秀教师的认证更多的注重教师的资历和教学的结果,甚至带有较强的行政性,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意见,虽然学生对优秀教师的看法和意见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一种有效地手段。
关键词:初中生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一、对优秀教师的界定对优秀教师的界定,现在国内有很多种说法,如唐林海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优秀教师也是一个“孩子”,优秀教师是一个“戏剧演员”,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1]周群老师对优秀教师的界定是辞海加文件,是描述性的,很笼统,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即中小学教师中品学兼优者;[2]此外,赖学军老师对优秀教师的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做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优秀教师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是优秀教师的本质属性,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时间范畴属性,即优秀教师具有历史动态性特征.当然,这并不否认那些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创造力经久不衰,长期甚至在几代人中都能保持优秀席位的优秀教师。
由此,我们可以从影响时间周期的长短上对优秀教师进行分类,可分为中长期的优秀教师和短周期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畴属性。
即优秀教师具有相对性特征,指的是在一定空间内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创造的成果具有特殊性,优秀教师可分为不同类型。
按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来划分,可分为准优秀教师、潜优秀教师和显优秀教师,这种分类是现代人才学的人才纵向分类方法的体现。
最后他说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专家确认,综合运用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是指各国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针对培养优秀教师的一系列计划和政策。
卓越教师计划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出一批具备领导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教师,改善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和发展。
国内的卓越教师计划主要实施在高等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计划。
国家级的卓越教师计划在选拔、培训和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标准,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特支教师等。
省级和市级的计划则更加灵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实施。
国内的卓越教师计划主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通过培训、研修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国外的卓越教师计划相对来说更加成熟和广泛,各国教育体系和培养机制也有所不同。
在美国,卓越教师计划的核心是国家教育协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认证,该认证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认可和评价。
卓越教师计划主要通过培训、考核和奖励等方式激励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并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研究。
日本的卓越教师计划注重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评价、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
日本有“特別奈良教育大学”和“東京教育大学”等专门培养卓越教师的大学,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加坡的卓越教师计划是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主要培养高中教师和幼教教师。
该计划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卓越教师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参加培训和研修,并进行实际教学实践和评估。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卓越教师计划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和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卓越教师计划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公正、培养方式单一等。
因此,在借鉴国外卓越教师计划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本土化实施上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篇一」一、前言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运动之母”,它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因此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通过田径运动,学校还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因此,田径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同样影响着其他各个体育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应该注意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田径课程的现状分析从表1可以分析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热门球类项目的选择较多,比如篮球和羽毛球的百分比就分别占了19.7%、13.8%。
而在此统计表中,选择田径项目的同学也就占总数的6.9%,由此可见,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阅读各类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项目的课时大幅度减少,使田径处于滞后的状态。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数学生对田径表示不感兴趣,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聊,又苦又累,上课在室外风吹日晒,认为跨栏、跳高等项目危险度高,难以完成。
这说明需要技术又需要消耗大体力的田径课程现在已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可见,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选择率低,并且伴有“田径课程很累”等心理暗示,田径课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1.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用价值。
田径运动本身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健身、竞技、教育、娱乐,还有运动基础价值和回归自然的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中,田径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健身教学内容,田径课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
2.田径项目特征的制约。
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田径运动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顽强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研究成果
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研究成果一、引言教师作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其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要不断总结和研究自己的工作成果,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将展开对教师工作范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作为教师,我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探索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践价值,并因此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
四、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和思考的启示。
五、拓宽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
举例来说,在历史课程中,我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购买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过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积极倡导学校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利器。
例如,购买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习小组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作为教师,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此方式,不仅达到知识的传授,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八、关注学生个案的研究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逐渐增加,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文献综述教师指导审阅意见
文献综述教师指导审阅意见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篇文章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审阅意见,以帮助学生撰写优秀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目的和重要性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的过程,旨在回顾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者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和技巧1.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在开始写文献综述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主题和目的。
研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涵盖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和热点。
研究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和可操作,能够指导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2.收集文献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是文献综述的基础。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文献资料,如图书馆、数据库、文献索引、互联网等。
在选择文献时,应该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进行筛选,选择权威、可靠、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
3.阅读和分析文献阅读和分析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核心步骤。
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文献作者、出版时间、出版机构等信息,了解文献的来源和背景。
在分析文献时,要对文献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发现文献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编写文献综述编写文献综述时,应该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要求,清晰明了地呈现研究主题和目的、文献的来源和筛选标准、文献的分析和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抄袭和剽窃,注重原创性和学术诚信。
三、文献综述的审阅要点和建议1.审阅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清晰明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审阅文献的来源和筛选标准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涵盖了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
3.审阅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批判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否能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审阅文献的创新性和学术诚信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存在抄袭和剽窃等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研究目的与方法
02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概述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能力的内涵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是衡量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学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教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能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过程实施:教师能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师能否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能力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储备: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教师是否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管理: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教师是否能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方法。
本研究旨在梳理和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揭示评价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归纳和总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主要观点、方法和实践经验。
个案研究法
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访谈法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第一篇: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国外卓越教师内涵与培养文献综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总体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由此一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卓越人才呼吁卓越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卓越教师”逐渐成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旨在了解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将目前的已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国外各个国家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建立与发展,这里主要介绍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卓越教师计划的发展历程;第二,收集国外学者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旨在分析各个国家在国外卓越教师内涵理解上的异同点;第三,主要是分析国外各个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1999 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 世纪教师》(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
2001 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Teachers’ career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
2007 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正法》(Staff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
(李贵安,2016)2011 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Training our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
文献综述的范文
⽂献综述的范⽂⽂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献进⾏⼴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研究成果和研究⽔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写成的⼀种不同于毕业论⽂的⽂体。
⽂献综述的范⽂1 概述: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各种⽅法、实物为开发学前⼉童的智⼒,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且科学地对他们的⼤脑进⾏各种刺激,使⼤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进⾏的教育。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部分。
⼉童是⼈⽣智⼒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智⼒及其⽇后的发展有很⼤的作⽤。
超常⼉童的形成、发展,⽆⼀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个多⽅⾯的培养过程。
原则: 是对0岁⾄⼊⼩学前⼉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园教育⼯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发展的规律,符合幼⼉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施教,引导幼⼉个性健康发展;⾯向全体幼⼉,热爱幼⼉,坚持积极⿎励、启发诱导的正⾯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的⼀⽇⽣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段的交互作⽤;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提供活动和表现能⼒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依据0岁~6岁⼉童⾝⼼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对学前⼉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 简述 ⾃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标之⼀。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教师发展文献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这些研究也逐渐在欧美盛行。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教育领域的学者才开始真正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很丰富,我国学者对其的认识主要可归纳成两类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教师职业,重视教师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1 。
此外,该观点的学者关注和研究教师专业的发展历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守则等,研究目标在于教师外在和专业性等方面的提升。
正如霍伊尔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掌握良好的专业实践所获取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展过程”2。
第二种观点主要强调教师的个体发展,重视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研究目标是实现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专效情意等方面的内在培养3。
如学者哈格里夫斯和富兰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通过在职教育或者培训获取特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教师在教学技能、目标意识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
在阅读众多文献之后,不难发现,更多的学者倾向于从第二种观点出发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分析专业、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概念,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由一位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5 。
也有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并规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延6。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和终身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不断更新自我专业知识,提高全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那末,这一发展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遵循着何种规律与原则。
对此,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路向。
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
优秀教师调研报告范文
优秀教师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我国的教育事业日益发展,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优秀教师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以便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次调研旨在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选择了五位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担任高年级班主任的优秀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面谈、观察课堂以及查阅他们教案、教学录像和学生学习成绩等材料,全面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三、调研结果1.优秀教师注重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他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优秀教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
他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3.优秀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优秀教师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他们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人生规划。
他们把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4.优秀教师强化学生管理优秀教师善于管理学生,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班级氛围。
他们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学生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调研心得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教学经验和教育研究的结果。
我们发现,优秀教师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精通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社会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全过程管理,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优秀
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优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研究和教学创新的教师。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培养研究兴趣、合理规划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能力和持续创新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首先,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需要培养对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研究的动力,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热情,才能够持续深耕,不断追求突破。
为了培养对研究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同行交流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研究经验。
此外,还可以关注教育变革和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研究能力。
其次,合理规划研究方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的关键。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关注当前社会和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以确保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另外,要选择一个突破性的研究课题,有利于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发展潜力。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提高研究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必不可少的一步。
研究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
首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研究的切入点,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
再次,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最后,要注重写作表达能力,要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阐述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持续创新是一名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PCK研究的文献综述
PCK研究的文献综述2.1“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到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们更愿意使用“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等术语,“教师学习”概念的兴起并不仅限于术语的更迭,它还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师培训”强调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理论的灌输,而“教师发展”则强调教师通过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刘润清2000)。
“教师学习”更能体现教师自身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日常性、内生性(肖正德、张素琪 2011)。
2.2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绝大多数教师学习研究关注的都是两个问题,即教师学习的结果和教师学习的过程。
同时,对于教师学习的研究存在两个不同的视角,即实证主义和解释现象学。
实证主义侧重探究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如Shulman1987; Grossman1990)。
Shulman(1987)的研究重点是支撑教学的“知识基础”及其渊源。
在认真考察了新手教师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增长和优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Shulman提出“是什么样的知识使得教师这样或那样去教学?”的问题,并在论证他的教学理念中,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教师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Grossman (1990)综合了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包含一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环境知识四个核心成分的教师知识框架,并且指出各类知识范畴并不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而是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基于解释现象学的研究并不关注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知识,而是更关注教师“实际”具备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知识的情境性、复杂性、个体性和不确定性。
1983年Schön发表了《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士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提出了超越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论的实践认识论。
同年,Elbatz(1983)开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先河,通过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回顾式访谈的案例研究,发现真正指导教师实践的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实践”的知识。
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幼儿视角的教师素质研究
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幼儿视角的教师素质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观的引导者,对于幼儿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幼儿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应具备的教师素质,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观察研究、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幼儿对于好老师的看法和期望。
研究内容将涵盖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感态度、师德师风等多个方面,以期全面揭示幼儿视角下的教师素质要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期望,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关注幼儿教育,共同为培养健康、快乐、有能力的下一代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幼儿视角下的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爱心与耐心、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能力等方面。
爱心与耐心被认为是幼儿眼中好老师的首要素质。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呵护。
教师的爱心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安全与自尊,有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同时,耐心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因为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帮助。
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成为幼儿眼中的好老师同样重要。
幼儿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等,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能力也是幼儿眼中好老师不可或缺的素质。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的行为特点。
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互动技巧,如鼓励、引导、提问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专业成长研修计划报告
教师专业成长研修计划报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特制定本教师专业成长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教学经验方面,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同时,我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我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
其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我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此外,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研修目标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素养。
2、提高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
3、熟练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4、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5、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内容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定期阅读教育教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和期刊杂志,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学术讲座,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和经验分享,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在线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如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研修班等,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提升。
2、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2)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设计、视频剪辑等,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库等。
(3)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成长研究文献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优秀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教师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不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需要适时而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予以保障。
对优秀教师成长的研究对我们师范专业的本科生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
一、概念界定
优秀教师的界定
对优秀教师的界定,现在我国内有很多种说法,唐林海通过问卷调查《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教师》发现学生眼中优秀教师具备的特征有:优秀教师也是一个“孩子”,是一个“戏剧演员”是一个“百科全书”。
赖学军做的研究《优秀教师的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中认为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确认,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
周群对优秀教师的界定是辞海加文件,是描述性的,很笼统,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即中小学教师中品学兼优者。
孙有福在他的《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分析》中提到关于优秀教师的界定是德行修养好,能行为示范,深得学生爱戴、教师的认可和家长的尊敬,师生关系和谐,工作方法科学且有艺术性,精通自己任教的学科,掌握教学教育的规律,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并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教育教学理论:成绩显著,包括学生学业、品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自己也获得专业成长,并获得
教育界的诸多荣誉称号,有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二、问题的提出
1.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动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是当今时代的共识。
同时教师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验积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联合国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世界各国的教育改善,无不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改革的核心问题。
2.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师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对新课程的适应和升华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等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切迫使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3.优秀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保证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固守自己的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最多
的是知识,评价方式最多的是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淡漠了学生的情感,缺失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三、优秀教师的一般特点
对于优秀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郑和在他的《基于优秀教师特点的自主成长模式》中提到:优秀教师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却苦于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理论的提升;他们时时感受着实践背后的信念的制约,却苦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们有着自发的追求专业发展的意向,却不知如何真正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他们在新教师面前是学习的楷模,但在“名师”面前却常常表现出由衷的膜拜。
王峰在他的《从教学新手到优秀教师——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中提到优秀教师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教师具有理性的观念。
优秀教师的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洞察,其中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更包括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
2.优秀教师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学科专业知识看,有较丰厚的储备,对学科知识把握高深。
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自如提取已有知识,有厚积薄发之势,能运用已有知识恰当地与学生交流。
从条件性知识看,优秀教师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课程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且能运用于实践。
3.优秀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他们往往能恰当运用教学机智妥善处理突
发事件,艺术的控制课堂进程,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方向。
4.优秀教师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情怀,他们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有教无类”,善“因材施教”。
四、教师成长的特点
研究者凯尼认为:“专业发展可以被看作是专业成长的过程。
”孙有福在《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分析》中提到教师成长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有两个特点:1.教师成长的自主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定位经历了从“定语”到“主语”的转变,教师成长已从“外在控制型”走向了“内在生成型”。
2.教师成长的过程性。
有学者认为,教师成长大致经历预备阶段、适应阶段、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停滞和退缩阶段、持续成长阶段。
每一阶段都反应出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实践知识和智慧、角色行为等特征。
五、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师素质和教师成长问题。
在教师成长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多数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心理的研究。
包括教师个性特征和人格品质对学生性格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观念对其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思维与其教学间的关系等。
2.教师成长阶段对其特征的研究。
主要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从教育理念、实践知识和智慧、角色行为等方面入手,概括
出教师成长阶段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教师成长大致经历预备阶段、适应阶段、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停滞和退缩阶段、持续成长阶段。
3.优秀教师和专家教师的研究。
一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的总结。
包括优秀教师的论文、著作、案例等成果。
充分反映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优秀教师宝贵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促进了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对教师行为的研究。
国内对教师行为研究首先是对动作分解和动作分析,从而找出教师最基本行为的基本动作各种基本样式,以及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最佳样式。
五、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
胡定荣在《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提到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有:教龄因素、学段因素、学科因素、学历因素、家庭因素、入职学校因素类型。
王嘉毅、魏世军在《影响中小学成长的因素分析》中通过对30为优秀教师研究得到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有:性别因素、教龄因素、学段因素、学校类别、学历因素、自身学习因素、教师反思因素。
任连艾认为制约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有:1.长期、这是的教育教学实践;2.优秀教师发展动力问题;3.教师进行系统进修学习;
4.教师经验的自我反思;
5.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6.教师应该主动勤于创作;
7.对教师进行挑战性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
第一,优秀教师的成长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中的不断成长,它
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展,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专业品质的不断提升。
第二,优秀教师的成长是外部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教师自身内部的努力相互作用的共同促进的结果。
第三,优秀教师的成长与教师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经历的事件的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积极的事件在对教师个人产生影响时,它们会成为教师成长的助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