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萨提亚家庭疗法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席家庭治疗专家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
萨提亚模式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是一个动力的、根本的、人性化的成长系统取向,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它不求消除“症状”,不强调病态,以赋予个体能量、成长及个体系统功能健全(家庭的、专业的、社会的)为目标,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及责任感,改善沟通及帮助个人更“人性化”,最终的目标为“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萨提亚成长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敬和赞美。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跳脱了以往治疗时只针对个人问题加以解决的方式,而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有问题的人”,而是“背负问题的人”。
我们所背负的问题,不单是出于自己本身,有些部分是出自社会、家庭(也就是“系统”)的影响。
人在系统中,必然受到这个系统的制约、与整个系统互动。
当系统出了问题,个人也会出现问题,他就变成背负问题的人。
所以家庭治疗就是从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这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人本主义的精髓,课程处处流露出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个性的同时,更关心你和我组成的“我们”,让我们发觉原本复杂千变万化的人性,竟被如此真实地呈现出来。
学员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场回顾前半生的心灵旅程,有人因此放下包袱,打开心结;有人
决定要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更多人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平和。
萨提亚沟通模式
心理影响
迷茫、心态混乱 精神病 冲动控制不住 忧郁 缺乏同理心 妨碍他人权益 学习上的无能
生理影响
资源
中枢神经系统疾 有才智的 病, 肠胃疾病, 知识的 恶心等,糖尿病, 注重细节 眩晕、偏头痛、 解决问题 便秘
打岔型
打岔型
避重就轻,习惯闪躲。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 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 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 不愿意真正去面对
一致型
言语
内心独白
尊重自己、他人、 事情是可以解决
情景
的
开放而分享的
我需要沟通一下
聆听他人
了
表达感受、想法、 发生这样的事情
期待、愿望及不 可以理解
喜好的诚实
自我价值 高自我价值
心理影响 身心健康
行为
内心感受
接纳自己与他人 平和的、平衡的、
接纳压力和困难、 有爱,有自我价值
应对投入、顾全大 的
局、乐于助人
讨好者
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
• 对自我感受的关注, • 像关心别人那样关心自己, • 自我价值与平等是需要不断意识到、提醒
自己
指责者
自我争取、有能量、自信
多觉察别人的感受,多问自己:“这样做对 方如何感受” 将内心感受变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接纳
超理智者
资源:幽默、自发、创造力、好玩、弹性
增加自我和他人的觉察,情感、感受、身体 意识与你的才智整合在一起。 感受与智能同样棒,就会和谐
紧张、 强迫心理,社交退 缩、 固步自封 缺乏同理心
生理影响
资源
内分泌疾病, 幽默
癌症、血液病、 自发
心脏病、胸背 创造力
痛
好玩
弹性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1.讨好型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2.指责型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3.超理智型人数较少,15%;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人需要冷静”;比较典型时——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可能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4.打岔型更少,占人群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比较典型时——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5、一致型一致型 4.5%;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现以具体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模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如何改变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图示,解释了我们从不一致迈向一致的真相;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开放所有的感官,自由地听、看、感、想、说,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1.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2.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3.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4.觉察他们的防卫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令人惊奇的是在萨提亚工作坊中,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对婚姻 , 你还有什么希望和期待吗?
●对 于婚 姻破裂 , 你要 负 哪些 责任 呢 ?
●你意识到 自己有什么深层的渴望吗? 这些问题是举例说 明治疗师如何探索来访者 的内在体验 , 或 自身内在系统的体验。 当考虑了这 类 问题后 , 治疗师需要设定一些 目标。 这些 目标应 该是有关来访者 内在体验的。来访者想要感觉好 些, 更积极正面些。 来访者想要解决他未满足的期 待 ,这些未满足 的期待引发了他很多 即时反应和 后来的负面感受。他需要找到方法满足 自己的渴 望, 或者原谅 自己, 爱 自己, 接受 自己 , 欣赏 自己过 去的行 为, 欣赏 自己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 当设置了
是 家庭 治 疗 师 ,不 仅认 为在 咨 询 中 同时 会见 其 多 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这 已经成为他 们工作 中的关键。
萨 提亚 是 实 践上 的革 新者 。她 很 少记 录或 解
践 、培 训 课 程 和记 录下 的示 范 演示 已经 揭示 出深
( 4 ) 感受是属于我们 自己的, 因此我们 能学会 改变感受 、 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 ( 5 ) 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 目 标, 解决负面经 ( 6 ) 治疗是系统性 的, 包括个人 的内在系统和 ( 7 )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 源 。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
“ 好, 你今天为什么来这儿呢?” 回答会是关 于让他沮丧并寻求治疗 的故事。萨提
实 践 中应用 。 1 . 萨提 亚模 式 的理 论
在分享萨提亚模式 的一 小部分 以及它如何在 当今 是 在 压力 下 。 这些 , 以及类似 的治疗理念( S a t i r e t a 1 . , 1 9 9 1 ) , 有助于加深治疗师对人 , 关系和改变的理解。
萨提亚冰山模型
“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症;心脏病发;背痛
4打岔
混乱不清,心不在焉
转移注意力
“没有人在乎我”
中枢神经系统受扰;胃疾、眩晕作
“这里根本没有我的位置” 呕;糖尿病;偏头疼;便秘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独特展示,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结。 ☺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 父母常重复在其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形式,即使那些形式是功能不良的。 ☺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如何驾驭它们。 ☺ 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和成长。 ☺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 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仍是可能的。 ☺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可以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所造成的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
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属于 自己的冰山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行为:
就是我们五官所直接接收到 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信息。如 我们在用友学习,一个人在静静 地读书,一个人在打游戏等等。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认知 期待 渴望 自我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压力 下,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 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 、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 一致
萨提亚治疗模式
四、萨提亚的介入(四):重点在冰山 底
五、萨提亚的技术(一): 个性部分舞会
个性部分舞会是萨提亚众多技术当中的一种。人们 的个性可以分解成为各个部分,有如孙悟空可以分 身变成多个不同的“自己”,人的个性也有很多部 分组成。这些部分中,有的是个体喜爱的,有的则 是个体不想接受的,认为是不好的部分,但是平时 却“难以看到”。 具体操作的介绍是,整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部分,一 是准备工作,二是登场与互动,三是冲突与矛盾, 四是转化,五是整合。
五、萨提亚的技术(二): 家庭重塑
五、萨提亚的技术(三): 雕塑、隐喻和曼陀罗
五、萨提亚的技术(四): 冥想
利用冥想技术,萨提亚将我们头脑中的碎片聚集起 来,并给予我们力量感,对自己的积极想法,同时也带 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意识到对自己的爱。当人们努力去 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时,萨提亚还会帮助他们整合内心
加工过程。
总 结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称人性验证过程模型
(Human Validation Process Model),是一种以经
验人本为取向的健康治疗模式。该模式认为心理治疗 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当事人的自我价值,整合其内外 资源,帮助其做出选择。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实现表里一致的沟通,从家庭规则和父母的限制中培
一、萨提亚的背景 1.1萨提亚家庭治疗起源 1.2萨提亚冰山理论 三、萨提亚的诊断(案例) 四、萨提亚的目标 五、萨提亚的介入 六、萨提亚的技术 七、书目
一、萨提亚的背景
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1916-1988) 是举世知
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
治疗 (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 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
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
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
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
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
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1.讨好型占人群50%。
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占人群30%。
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人数较少,15%。
萨提亚经典理论汇报(1)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
1 萨提亚冰山理论 2 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 3 萨提亚的治疗技术
萨提亚生平简介
维琴尼亚•萨提亚,(1916-1988)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 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 大师” 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 伦布」 1964年,她的《联合家族治疗》出版,被誉为家庭治 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 1970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 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 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习惯于说“好”
应对:讨好
感受:焦虑、担心、紧张、累、辛苦、委屈,无助、不满
对感受的感受:自责、自怜、失望、愤怒 观点:要让大家都高兴;千万不能得罪人;要是有人不高兴, 就是我的错;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为他们付出;是我的错。
期待
对自己的:我要关心照顾别人,我要让他们都高兴,都喜欢我;我要 对大家都亲切和善,不能生气;对别人的:希望别人也可以主动关心 自己,希望比尔像自己关心他们那样关心自己;别人的期待:不需要
———————
/
\
/Behavior行为、事件\ 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 ——————
———————————————海面
│ Coping
│
│ 应对模式
│ 讨好型 责备型 喜欢、超理智型 打岔型 一致型
/
\
│ Feelings
│
│(Feelings about Feelings)│ 情绪、感觉以及对此感受的的感受、想法
萨提亚沟通模式
一致性沟通
关注自己,他人和情境
不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五种模式
内心体验
“我感到脆弱和孤立。” “我不能表现出任何感 受。”
心理影响
强迫性的 反社会的 社会退缩 紧张症的
生理影响
癌症 心脏病 背痛
4、打岔反应
言语
无关的: 毫无意义,脱离重点 常常在对话中离题千里
情感
混乱: “我并不真的在这里。” 有持续活动的特点 生硬和松散的行为 多动 打断别人
言语与身体姿势语调以及内心感受相匹配稳定乐观开朗自信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内心体验心理影响生理影响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互动: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身体或语言表示
一致性的沟通模式
自我、情境和他人的和谐互动 萨提亚倡导的是一致性的沟通模式,它建立在高自 我价值的基础之上
生理影响
消化道疾病 肠胃疾病,如恶心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2、指责型
言语
否定: “你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 事。” “你是怎么回事?” “这全是你的错。”
情感
责备: “在这里我是头儿。” 强有力的身体姿势 僵硬紧绷
行为
攻击: 评判 命令 寻找错误
内心体验
孤立: “我是孤独而且不成功的。”
心理影响
偏执狂 违法 杀人
生理影响
肌肉紧张和背部问题 血液循环问题和高血压 关节炎 惊恐 哮喘
3、超理智反应
言语
极度客观: 经常提到准则和正确的事物 抽象的言语和冗长的解释 “一切都是学术的。”
“一个人必须有才智。”
情感
严厉、冷淡: “一个人必须冷静、镇 定。” 僵硬的身体姿势 如果要表述,就一定要做 到最好。
行为
独裁主义: 僵化的、原则性的行为 理性化的行为 操纵的 强迫性的
萨提亚冰山理论详解 萨提亚冰山理论各阶段含义解读
关于各个方面的含义:行为(Behavior)冰山最上端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内容:看到、听到的、触摸到的内容,我们做了什么。
是我们应对模式的最终结果和个体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就是我们五官所直接接收到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信息。
如一个人在愤怒地叫骂,一个人在开心地数钱,一个人在静静地读书等等。
应对(Coping)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
应对模式是一种防御或者说生存机制,作为保护或求生方式服务于我们。
或者说是自我保护,另外在8个月大的婴儿,就会有情感,有情感,就会有受伤的体验。
情绪、感受(Feeling)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反应,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们内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如抬头看到一群大雁飞过,我们心底可能会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忧愁,或许是首次看到大雁心理的惊喜,或许是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深切悲痛……是我们在经历事件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每刻都存在,比如生气、害怕、轻视、疼惜、委屈和嫉妒等。
感受有轻重,微弱的感受在细致觉察的时候可以被觉察到,而强烈的感受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强烈感受被直接体验到并命名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感受的感受就是对所产生的主要感受或第一感受有怎么样的感受,比如说有时候人生气了,同时又对“自己正在生气”感到生气,或者对“自己正在生气”感到气馁,为自己随便生气感到羞愧,是对初始主要感受更深入一层的体验与观察。
观点(Perception)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认知,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包括我们的想法、思想、信念、规条、价值观、人生观、解释等。
这是我们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产生的念头,是我们思考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则,而不只是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
观点是我们从过去学习而来的经验。
其中我们的想法是临时性的,观念或者观点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容易发生改变的,而价值观就是比较牢固的。
就像我们说三观很正的人,他就会缺乏弹性,另外自己很正,那看别人就都是歪的了。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二、理论价值取向
(一)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01 对人的信念
02 对应对的信念
03 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 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 功能不良的。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 其自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 如何驾驭它们。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增加我们支配“现在” 的能力。
接受父母
,并在
层次上与他们相遇。
而非 的
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 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的部分,而
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是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 及 高的自我价值。
对家庭的基本认识——
• 家庭是一个影响力强大而深远的重要系统。 ➢ 家庭处理成员间的矛盾和差异的方法有: • 开放处理问题:成员角色和责任是有弹性的;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他人
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 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 给别人。 “都是你的错”,“你 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 的口头语。 究其内在经历,通常孤 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 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情境 自己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智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 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 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 有理智”,“不论代价,一 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 乱。” 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 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 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 离感。
萨提亚理论之五种沟通模式
原生家庭的作用
原生家庭是我们最早的学习地方。在家 庭中,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 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我们在 家庭中,从父母亲和亲人身上感受到并且学 到价值观、归属感、规条、角色和沟通模式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想获得生存的最佳姿 态 ,于是在家庭的长年累月的磨练中发展出 了几种生存沟通模式。
萨提亚理论之五种沟通模式
自我介绍
一分钟的时间 姓名(包含特殊含义) 来自何处 从事工作 来此心愿(一句话)
回旋沟通
另一个一分钟: 1. .我为什么会学习心理咨询 2.假如我是教育部长,我认为最需要改革的事是什么? 3.假如我还有3个月的生命,我会做什么? 4.假如我中了彩票五百万,我会怎样用这笔钱? 5.我最不喜欢来往的朋友是哪种人?为什么? 6.大多数人认为我是……,但很少人知道我……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 资源——自我争取、有领导才
能、 有能量、自信
• 建议增加——对他人的觉察,
多问自己:“这样做感觉如 何?”
• 将内心的空虚转变为自我确认 和对他人的接纳
• 资源——有才智、知识的、注
意细节、解决问题
• 建议增加——对自我和他人
的觉察,将你的情感、感受 和身体意识与你们已经拥有 的才智整合在一起。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1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之阿布丰王创作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萨提亚是美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 1916-1988年)。
她创新的家庭治疗流派在当今世界极负盛名,为了纪念这位家庭治疗的先驱,该模式被命名为“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忙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
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
二、面前的理念与其他社会工作治疗模式一样,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
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1. 人性论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
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发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2.自我价值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抬高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
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含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
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实质重要性。
3.人的需要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
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发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发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教育心理学论文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约翰·贝曼弗吉尼亚·萨提亚被公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先驱。
她最早贡献之一,就是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多个家庭成员。
她和约翰·埃尔德金·贝尔、内森·阿克曼与默里·鲍温一起,对当时的治疗实践作出了非常大胆的挑战。
这仅仅是萨提亚对家庭治疗和个人成长所作贡献的开始。
现在,大多治疗师,尤其是家庭治疗师,不仅认为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其多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关键。
萨提亚是实践上的革新者。
她很少记录或解释她的理论基础。
然而,很多年以来,她的治疗实践、培训课程和记录下的示范演示已经揭示出深刻、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理论的基础。
但是,很少有家庭治疗方面的作者能捕捉到萨提亚对治疗贡献的核心及其意义。
本文是探索萨提亚模式理论的一个尝试,只在分享萨提亚模式的一小部分以及它如何在当今实践中应用。
1.萨提亚模式的理论根据人们已经普遍认可的萨提亚的贡献,萨提亚模式最适合划入人本心理学派。
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萨提亚模式属于体验式的家庭治疗体系。
治疗模式建立在一系列的信念、假设基础上的。
我们不去探寻萨提亚模式的哲学渊源,而仅仅探寻萨提亚模式的一些治疗理念,以此作为本文的基调。
(1)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2)治疗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改变。
这个改变不仅是行为或感受上的,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治疗聚焦在改善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上,而非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4)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5)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6)治疗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7)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
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潜意识理论】萨提亚概述
【潜意识理论】萨提亚概述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1916-1988)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
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以在这个模式的自学过程中有所斩获。
萨提亚建立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提高个人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最终目标是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因这种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理念,使得萨提亚在进行家庭治疗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特别活动,如家庭雕塑、影响轮以及用一条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
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家庭雕塑、沟通姿态和绳索的作用等策略可以说是萨提亚治疗独有的方法。
1、家庭雕塑:这就是一种非语言经验性技术。
方法就是使家庭成员将自己置身于一种空间上的精心安排,形成一个戏剧性场面。
这个场面中,家庭成员挑各种姿态,相对静止地处在某个边线,若非一组雕塑。
通常恳请家庭中某一个成员出任“编剧”,同意每个成员的姿态和边线,所得出结论的场面就象征性地代表了这个成员对家庭关系的观点。
治疗师提示信息他们体验自己身在其中的认知和体会,以达成一致对家庭关系的察觉或恍然大悟。
2、沟通姿态:这是萨提亚总结出来的关于人们在压力下,对他人、环境和自己的应对方式,不恰当的沟通是功能失调家庭系统的特征。
根据萨提亚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表里一致型、讨好型、指责型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跪拜——萨提亚模式用于家庭治疗的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跪拜——萨提亚模式用于家庭治疗的案例报告一位七年级女生进入初中后因理科成绩下滑而做出了划手腕等自伤行为。
心理教师在辅导时发现该生父亲存在禁止子女哭泣的不当教育行为,后通过萨提亚模式展开家庭治疗,孩子父亲说出孩子奶奶意外去世带来的内心创伤,心理教师采用空椅子技术对其进行了疗愈。
接着运用CBT 认知调整、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方式调整亲子间的相处模式,最终改善了父女的心理状况,这个家庭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一、个案概况芊芊(化名),女,城区某学校7年级学生,家中有一个小六岁的弟弟,家庭结构完整,父亲经商,母亲为公司财务。
芊芊平日里性格温和安静,担任心理委员一职,近期在学校上课时偷划手腕。
心理教师发现芊芊存在焦虑、抑郁、不自信等情绪,其父亲存在严禁子女哭泣、停止女儿课外兴趣发展等行为,是导致芊芊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宣泄情绪、逐渐走向自伤的重要原因,遂逐步展开将父亲纳入其中的家庭心理辅导。
二、辅导缘起窗外阳光明媚,眼前这个小女孩却缩紧了身子,双手不安地搅动着衣角。
“没事的,老师,”两行清泪终于没能攀住眼眶,顺着芊芊苍白的脸庞滑落,她的嘴角微微颤动,努力扬起一个向上的弧度。
我注视着她,想起昨晚芊芊班主任的电话——这孩子最近似乎情绪异样,上课偷偷在课桌下划手腕,被同学发现告诉了老师。
班主任希望我作为芊芊较信任的老师,能和她谈谈。
“让我看看你的左手腕,好吗?”我尽量把语气放得温和而真诚。
随着衣袖慢慢上捋,白皙的手腕上呈现出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划痕,或鲜红或暗褐色,看得人甚是心疼。
说实在的,近些年看过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不少,但发生在平日笑眯眯的芊芊身上,我还是略感意外。
“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受呢?”我问。
三、辅导过程(一)不被允许的哭泣从芊芊的叙述中我了解到,进入初中后,她在理科上逐渐听不懂、跟不上,学得相当吃力。
原本爸妈给报了校外培训班,每个双休她还能补习一下数学和科学,但最近一年校外学科补习被取缔,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芊芊的成绩也越来越不让家长满意。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
心理治疗方法
01 介绍
03 发展过程 05 适合哪些人
目录
02 基本概念 04 萨提亚 06 助人目标
目录
07 治疗信念
09 萨提亚应用
08 观点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 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 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 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 致”。
萨提亚模式 Vs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
萨提亚是最早提出在人际关系及治疗关系中,“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心理治疗方 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不 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nce)。由于 她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并独自形成一派。她的学生及弟子,为了纪念她为心理治疗所作 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命名其治疗模式,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The Satir Model)(Banmen 1976,Satir1991)。
萨提亚的治疗方法
利用以下过程,你可以将个人的规则转化成指南, 开拓一个全新及拥有无限可能性。如:我一定要时 常感到快乐,转为:
将「时常」转为「有时」: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有时」转为「当」: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的组成部分
1.我看见及听见甚么﹖ 它被我去看及去听的自由所影响
2.我从我看见及听见的当中领略到甚么意思﹖ 它被我的过去经验,特别是原生家庭所影响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一致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达到自我、他人和情 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 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 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情境 他人 自己
(态度) 弱势
个人
他人
沟 通
我
沟 通
情境
价值观 原生家庭
社会
Judith Wagner PC IX, Mod I, 1989 SATIR Summer Institute
人类的资源
Lynne Azpeutis, M.A. California Family study Center (818) 509-5959 9/91
精神 情境 营养 人际互动 官能 情绪 智力 体能 我
萨提亚模式 (The Satir Model)
冰山原理
萨提亚治疗师,心理学家约翰· 贝曼创立
萨提亚二阶学习心得
萨提亚二阶学习心得xx年11月6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林老师萨提亚模式二阶班的学习。
在上课前一晚,我有点兴奋且充满期待,久闻林老师大名,且我目前家庭生活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相信萨提亚课程能给我很好的启示,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了解我的先生,让我做个更好的妈妈。
五天的课程,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那么大的信息量,那么多的感悟,那么多的启示……五天的时间飞逝而过,上课的每一刻我都处在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生怕漏掉林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们的发言,这五天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我的期待。
特别每天上课前林老师1小时问题回答部分,显示出林老师的大家功力,每个问题的回答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以下是我最深刻的几点体会。
学习10种问题家庭后:学了之后我明白自己原生家庭中我属于处罚过度及父母关系比较恶劣的那种。
我醒悟在我的生活及生活中我总对自己要求非常完美而严格,总觉得每件事都应该比别人做得好,做得更努力,如果不这样,就觉得自己不会被别人接纳。
同时在我的原生家庭承担了过多的责任,父亲去世早,我突然醒悟原来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一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我的妈妈及弟妹也是这么要求我的。
拯救者及过度承担责任的现象也时时出现在我的新家庭、交友及工作中,因此我会经常感到非常非常的累,但是又不敢放轻松自己。
现在我学会做自己的好父母,每天会跟自己说几遍“我是足够好的,我是可爱的,我是值得拥有幸福的!”当我感到焦虑、沮丧时,这几句话真的有很好的效果,我会放松自己,平静下来。
在小组成员分享时我的一位同学属于受忽略家庭,她讲到自己的不存在感时的泣不成声让我想到我的妹妹,我父亲去世时她才10岁,她又是老三,我那时深深地理解了妹妹,第二天我就微信告诉妹妹“亲爱的妹妹,我爱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仅仅你的存在就非常有价值。
”自我环这部分给我的震撼也非常大,之前我通过看一些心灵方面的书籍,模糊地知道生命的圆满,除了身体之还有心灵的充盈也是重要的,但林老师用自我环的图形表示出来,让我恍然大悟,虽然我当时给自己的分值不是特别高,但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我准备将自我环贴一个在家中,全家人都朝每项10分的目标努力,提升我们家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教育心理学论文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约翰·贝曼弗吉尼亚·萨提亚被公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先驱。
她最早贡献之一,就是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多个家庭成员。
她和约翰·埃尔德金·贝尔、内森·阿克曼与默里·鲍温一起,对当时的治疗实践作出了非常大胆的挑战。
这仅仅是萨提亚对家庭治疗和个人成长所作贡献的开始。
现在,大多治疗师,尤其是家庭治疗师,不仅认为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其多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关键。
萨提亚是实践上的革新者。
她很少记录或解释她的理论基础。
然而,很多年以来,她的治疗实践、培训课程和记录下的示范演示已经揭示出深刻、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理论的基础。
但是,很少有家庭治疗方面的作者能捕捉到萨提亚对治疗贡献的核心及其意义。
本文是探索萨提亚模式理论的一个尝试,只在分享萨提亚模式的一小部分以及它如何在当今实践中应用。
1.萨提亚模式的理论根据人们已经普遍认可的萨提亚的贡献,萨提亚模式最适合划入人本心理学派。
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萨提亚模式属于体验式的家庭治疗体系。
治疗模式建立在一系列的信念、假设基础上的。
我们不去探寻萨提亚模式的哲学渊源,而仅仅探寻萨提亚模式的一些治疗理念,以此作为本文的基调。
(1)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2)治疗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改变。
这个改变不仅是行为或感受上的,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治疗聚焦在改善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上,而非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4)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5)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6)治疗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7)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
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8)大多数人会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
这些,以及类似的治疗理念(Satir et al.,1991),有助于加深治疗师对人,关系和改变的理解。
2.治疗干预的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的治疗治疗干预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以及原生家庭系统。
2.1个人内在系统这个个人内在系统可以用冰山的隐喻来说明。
这是将人类体验概念化的一个方法,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体验实际上都是内在的;而内在体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具有系统性的。
人们在一个领域的改变经常导致另外一些领域的变化。
用二维线性的方式表示,“冰山”的各个领域或组成部分是:(1)行为;(2)观点;(3)期待;(4)渴望;(5)“自己”。
更详细的萨提亚模式冰山图(见图1)。
假设一个来访者向你寻求帮助。
他的妻子因为另一个男人而离开他,他很沮丧。
治疗师非常诚恳的、关切的询问来访者一些个人问题,同来访者建立一些联结。
治疗师可能会这样说:“好,你今天为什么来这儿呢?”这类问题常常会导致来访者对事件的描述。
回答会是关于让他沮丧并寻求治疗的故事。
萨提亚模式建议尽可能少讲故事,因为故事只能提供治疗的一部分背景。
现在该治疗师探索来访者的内在体验了。
这包括询问一些有关个人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的不同问题。
可能的问题例举如下:●现在感觉如何?●你妻子离开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怎样表达或处理你的感受?●你妻子离开你了,现在你看你妻子,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还感受到其他的情绪吗?●对婚姻,你还有什么希望和期待吗?●对于婚姻破裂,你要负哪些责任呢?●你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深层的渴望吗?这些问题是举例说明治疗师如何探索来访者的内在体验,或自身内在系统的体验。
当考虑了这类问题后,治疗师需要设定一些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有关来访者内在体验的。
来访者想要感觉好些,更积极正面些。
来访者想要解决他未满足的期待,这些未满足的期待引发了他很多即时反应和后来的负面感受。
他需要找到方法满足自己的渴望,或者原谅自己,爱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过去的行为,欣赏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设置了这些目标后,就需要来访者对这些目标做出承诺。
现在,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克服那些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他们去体验和谐和自我价值,让他们不能接受自我,不能进行自我赋能。
来访者需要处理他的失望、可能的内疚、愤怒、伤害和悲哀。
治疗起初的焦点是在内在系统领域,然后再转移到来访者生命中的关系互动领域。
设定积极正向结构化的目标,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改变的焦点。
萨提亚模式有四个总目标,是积极正向改变过程的焦点。
这四大目标是:(1)提升来访者的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判断,或是自我价值的体验。
(2)帮助来访者为自己做出选择。
萨提亚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境中至少考虑三种选择。
她想要来访者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
当我们用机械、退缩的观点来看待人性时,我们不是在一个极端,就是在另一个极端。
例如,对或错,好或坏。
简而言之,萨提亚模式总是避免“不是/就是”的两难选择,提倡用三个或更多的可能性来看待一个情景。
萨提亚模式还提倡以一个更加整合的观点取代“不是/就是”的思维方式。
选择不仅包括关于一个人行为的决定,还包括对未满足期待的不同回应,而非一个人惯常的反应。
(3)帮助来访者负起责任。
责任不仅包括对一个人的行为负责,还包括对他的内在体验负责。
这里的主要关注点常常是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这意味着要对感受负责、管理感受、享受感受。
德马西欧(1999)、勒杜(1996)和波特(1997)等作者的一些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将个人的责任感深入到责任和改变的分子水平。
萨提亚模式在治疗中对这些可能性完全持开放态度。
(4)促使来访者更和谐一致。
和谐一致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那是一种平静、完整、祥和的感受。
和谐一致是治疗会谈中要努力达到的状态。
这是一种赋予能力的感觉,来访者不是被外在世界控制,也不是被外在世界引发负面反应,而是从内在保持与深层自己以及他人、情境相和谐的状态,并对外界做出反应。
治疗时以这些总目标为背景和治疗架构,可以帮助每个来访者和每个家庭制定出针对他们自己的、具体的、积极正向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含了整个人,不仅是生命中的某个方面,如行为或感受。
在萨提亚模式中,目标包括行为、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层面上的改变。
目标要涵盖冰山上的各个部分。
21世纪的萨提亚模式更是积极目标导向、以转化性改变为基础的。
2.2人际互动系统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夫妻还是家庭,人们报告的问题通常都是冲突。
萨提亚模式用相同和相异来看待人们之间的关系。
萨提亚过去常说,人们因相同而吸引,因相异而成长。
在治疗领域,我们常听到关于冲突解决的说法。
萨提亚模式提倡用一致的互动来解决差异。
处理差异的方法多种多样,人们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五种:(1)冲突。
这种处理差异的方法包括身体上的争斗或语言上的争论。
这是一种不是/就是的姿态,只有一种正确的可能性。
这通常建立在对和错的极端化基础上。
在阶级模式中,这演化成权利的争夺。
显然,萨提亚模式不提倡人们用这种方式解决个人、人际以及社会的冲突。
(2)否认。
尽管差异存在,但人们却用否认来避免在语言或非语言上的差异。
例如,人们会由于潜在的争论和冲突而避免讨论宗教或政治观点。
他们可能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在彼此关系中选择退缩,避免亲密和亲近。
(3)妥协。
当人们妥协时,他们选择的东西可能是谁都不想要的,但也都觉得可以接受,双方都做出让步,不分输赢。
有时这是一种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
(4)解决。
在这个层面上处理差异,是双赢的。
解决通常是在深层的联结、在渴望的层面上产生的。
在这儿,人们彼此接受,都有积极的意愿。
通常,解决大的差异需要第三方参与,来帮助人们处理放不下的失望、愤怒、害怕和伤害。
(5)成长。
最终,当我们看差异帮助人们成长时,会发现通过理解、接纳和挑战,来访者能学会将差异整合到他们的生命中。
在这方面,我经常同来访者分享和我和我妻子的审美差异。
过去,我喜欢歌剧,她喜欢芭蕾;现在,我们都是既喜欢歌剧又喜欢芭蕾。
在治疗中,差异常会引发生存的需要,因此,差异也衍变成配偶间或家庭成员间攸关生死的事情。
2.3原生家庭系统萨提亚模式非常强调原生家庭的作用。
这些年来主要的转变,是家庭图不再作为一个人同父母建立平等的成人间联结的方法。
现今的重点在于解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内在的负面影响并使个体重新利用从原生家庭中已经取得的资源。
家庭图在家庭重塑中非常重要,家庭重塑是萨提亚最著名的改变治疗工具之一。
现在,个人和家庭治疗会谈也常使用家庭图。
现在的家庭图形式上可能和当年萨提亚使用时差不多,但是运用的过程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当工作对象是成年来访者时,我们通常会绘制来访者原生家庭图。
家庭图包括两个主要时间框架:实际的现在和观念中的过去。
从治疗目标来考虑,建议先制定实际现在的家庭图,然后再制作观念中过去的家庭图。
家庭图中,实际的现在部分包括以下项目:(1)父亲和母亲的名字;(2)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地点;(3)他们现在的年龄或去世的时间;(4)结婚日期和分居/离婚的日期(如果有);(5)他们的宗教信仰(如果有);(6)他们的职业;(7)他们的教育背景;(8)他们的民族;(9)他们的爱好与兴趣;(10)疾病、医治或残疾等情况(如果有)。
然后,收集关于来访者家庭中每个孩子的上述信息,当然这里包括来访者自己。
不论来访者的年龄大小,他在原生家庭图中都是孩子。
如果发生过兄弟姐妹的死亡、流产和堕胎也要考虑在内。
这就是第一步,现在实际的原生家庭图见图2。
在现在的实际原生家庭图中,可以看到图的结构。
孩子列在垂直线上,而非通常的水平线上。
女性用圆圈表示,男性用外面有方框的圆圈表示。
完成了现在实际的原生家庭图,我们会要求来访者回忆过去,最好是18岁以前,放松下来,给我们一些体验性的资料。
我们需要他们两个方面的体验。
第一体验是,当他们回忆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家庭体验时,给包括本人在内的每个家庭成员2-3个褒义形容词、2-3个贬义形容词。
在萨提亚模式中早期实践中,如萨提亚及她的同事所要求的(1991),仅仅要求给每个家庭成员三个形容词。
我们发现,喜欢讨好的人常常只给褒义形容词,而喜欢指责的人常常只给贬义形容词。
其实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有他们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所以现在我们要求两方面都列。
第二个体验是,来访者家庭里的人在压力或有分歧的时候,与别人互动的方式。
当然,这个关于压力下关系的描述,是来访者对童年家庭体验的总括。
我们给来访者四种可能的标示:(1)粗直线常常表示两个家庭成员纠结的关系。
(2)波纹折线或锯齿线表示压力下激烈的、冲突的或敌对的关系。
(3)细直线表示即使在压力下也是正常的、接纳的关系。
(4)虚线表示压力下的疏离的、消极的或无关紧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