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视传播特性与电视文化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电视媒介
电视媒介电视技术和其它事物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纵观电视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机械黑白电视,电子黑白电视,电子彩色电视及数字电视四个阶段。
现如今电视给我们带来众多的信息,已成为我们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电视已经形成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覆盖网络。
电视媒介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发展自有其必可比拟的优点。
电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电视跟报纸广播一样都是由不同栏目和节目滚动相间构成的一个板块,但它集报纸和广播的优势于一身,并且改善了报纸的那种静止画面,而成为象现实生活一样逼真的连续运动。
电视把伴随着声音的形象直接呈现在了观众面前:风景有声有色,人物栩栩如生。
所以,电视虽然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但是其主体其实是视觉,而听觉往往处于附属地位。
事实证明,媒体对人的听觉注射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小于视觉注射所产生的影响。
而电视所带来的视觉传播可以使活灵活现的形象直接跃入接受者的眼帘,使观众在受到震撼的同时念念不忘,也就是说视觉传播能产生一种更加直接而且富于力度的接受效果。
淡然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电视传播也有其缺点:首先监管不力会导致信息泛滥误导观众,就如前不久湖南卫视停播的《百科劝说》中的张悟本事件对电视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再者,制作复杂,费用较高;现在有许多的父母限制孩子过多的看电视究其原因是电视节目不变的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模拟电视现在正受到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网络的不断且快速发展,电视因播放广告和节目较多,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现如今不少的电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已将目光转向电脑,分流的电视媒介的传播影响力,所以传统电视正向数字化时代发展。
电视传播有区别于报纸、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的特色:即电视是即时性现场传播、双重信息传播、媒介兼容传播、线性连续传播四个方面。
即时,是从传播的时效上来看特性。
广播电视编导基础知识完整版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一、广义上的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天线向一定地区或区域传播声像节目。
二、狭意的广播:以声音的传播为主要手段的传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座领有护照的电台,美国远兹堡的KBKA,1920年11月2日开播。
我国1940年12月延安新广播电台(中央人民电台的前身)。
一、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电视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结晶。
1、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公司建立第一个电视台,将此日定为电视台诞生日。
2、我国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验播出,9月1日正式播出。
一:广播电视的分类,四个角度:①传播信号:电台广播au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②传输方式: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③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国际广播④技术标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二、广播电视基本属性:电子化的大众传媒媒介(以一定的方式向广大的、不定量的受众连续发送信息的物质中介)三、广播电视的传媒属性:新闻性。
①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性:真实性,新闻性,重要性,时效性,公开性。
③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5个“w”)四、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①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局限,适于各类人群。
②时效性强:创作周期短,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③丰富直观:不仅包括各种新闻和艺术形式,而且还可以包括多种题材内容,直接刺激人的视听感官。
④接受随意:节目和频道选择随人所愿,任意选择。
⑤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播出顺序和时间收听收看。
⑥转瞬即逝:声音和图像无法保留(排除录制)。
五、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①广播的要素:语言、音乐、音响②电视的要素:画面(动态图像,静态图片、文字)、声音(语言、音乐、音响、动效)六、广播电视的媒体特征:①播出时间固定化②节目连续化③节目栏目化④节目包装的统一化七、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①传播新闻: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传播新闻信息②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播社会规范③文化娱乐:广播电视除了能兼容几乎所有艺术形式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形式和参与性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和节目
英国:公营的BBC和私营的ITV 法国:公营的 日本:公营的NHK和私营的四大电视网
-
欧日广播电视体制双轨制的原因:
1,在政治上,旨在防止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 控制全国舆论。公司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持政治 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
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与基础 1,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先决条件 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国土幅员、人口、
语言、地理、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 等许多种,而且相互作用。
-
2,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概念 与传统的报业不同,从广播电视初创阶段起,人们
就认为广播是“公共”的媒介,是应当严格管理和 认真规范的事业。这和电波频率的有限性和电子传 播范围的无边界有关。
2,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 从不同渠道获取利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 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3,在文化上,旨在保护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 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 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和节目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 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 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 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广播电视体制主 要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 政法规,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
-
广播电视频率为公共资源,是公民人人皆可享有的 普遍权利,不过,由于电子资源有限,实施广播服 务的只能是被选中从事传播的专门媒介机构。这些 机构接受社会的委托,向人们提供广播电视服务。 于是“公共媒介”和“公众信托者”的概念就发展 起来了。这些见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第二章 影视艺术的特性
从后期录音到同期录音,从单声道到立体 声、多声道,从无方向录音到逻辑环绕,声 音已经成为现代电影和电视艺术表现手段的 重要的有机体。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 筑银幕和荧屏空间,推动叙事,渲染情绪, 传递氛围,以塑造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影视的声音艺术一般可以分为人声(即 台词)、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它们相互交 织,以听觉造型的方式,成为影视艺术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一样,同属于综合 艺术。但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区别于戏剧 艺术的综合性。我们说,影视艺术是一门综 合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即影视艺术的技术性;另一层面,影视艺术 综合吸取了各门艺术(包括戏剧艺术)千百 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华,即影视艺术的综 合性。影视的综与听觉性
一、视觉性
电影和电视都被称为视觉艺术。影视艺术 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们的视觉造型性。 在影视作品中,光线、色彩、画面构图乃至 思维,都具有鲜明的视觉造型功能。随着影 视空间意识的发展,造型性已经成为影视艺 术的思维形式和表达方式。
造型不仅为观众创造客观的视觉空间 ,而且还创造主观的思维空间;不仅用来 叙述和描写,而且也用来议论和抒情。在 当代影视作品中,艺术家们总是将各种造 型手段和造型形式结合起来运用,积极调 动影视造型的多种功能,使视觉画面产生 更多的信息和能量,创造更强大的情绪感 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广泛吸收各门 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并充实自己的艺术表现 力上。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 、摄影、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当这些艺术元素进入影视之后,便被融合改造 ,形成了影视的新特质,使影视艺术成为一种可 独立的艺术。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将其他艺术的精 华吸纳到自身的系统中,固然是由于影视作为最 年轻的艺术种类,它必须向其他早已成熟的艺术 样式学习和借鉴经验,更重要的是,影视本身既 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 是空间艺术;既是静态艺术,又是动态艺术;既 是再现性艺术,又是表现性艺术。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1925年,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 视机,192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 。
技术进步与变革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不断进步,从黑 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画面质 量越来越清晰。
变革
广播电视不仅在技术上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内容上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到各类专业频 道和互动性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未来趋势与展望
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将朝着更加多元 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展望
未来广播电视将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 体验,同时还将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形态。
02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传播方式与特点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产业现状与格局
01 产业规模
全球广播电视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庞大 。
02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 合发展。
03 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媒体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广告经营与盈利模式
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是广播电视产业 的主要盈利来源。
盈利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付 费内容、品牌合作等。
《广播电视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 广播电视的类型与节目形态 •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与责任
01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01 起源
19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和图像。
第二章电视艺术特性与电视文化
二、电视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向
4、国际化。中国电视走向国际市场,开始在国
际电视界占有一席地位。第一,在电视运作模式 上,应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第二,在意识 形态策略上既要“求同存异”,也要“内外有 别”,应当鼓励电视作品“国际版”的独立推出。 第三,实现电视文化“国际化”目标,关键在于 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三、电视艺术的即时性和普及性
电视艺术的“即时性”指电视节目 擅长于表现和反映正在发生的、时效性 极强的事态,完全做到现场可视性,其 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观赏魅力和心理刺 激。所谓“普及性”是指电视的广泛传 播范围。
四、电视艺术生动的视听逼真性
电视艺术素以“传真”取胜则真实 见长。电视是“实以形见”的影像形象, 又是“虚以思进”的非实体形象。“实 以形见”,是说电视本身就是“影像艺 术”,其以真实、精确地纪录并再现现 实生活为本体特征。电视的逼真性是最 切近现实生活原貌,是其他艺术难以企 及的。
二、电视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向
2、努力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民族传统 优秀文化成果,并不断开掘其富于时代感的 内涵,使之“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继承 中的发展,同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 锻造新的语汇、新的思维、新的创作方法和 表现方式也是继承中的发展。
二、电视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向
3、人文化。“人文化”指的是电视文化创造中
蕴含的人文价值,即电视文化创造中那些具有独 创性的,对人生有独到发现的,表达了独特人生 哲理、人文理想的价值存在。第一,应当重视对 现实生活中敏感、重要人生问题的表现与探索。 第二,应当重视从历史素材中发掘富于时代感的 新命题。第三,应当充分汲取中外电视文化乃至 中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探索更具表现力 的多样的叙述方式与表现方式。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摘要《甄嬛传》作为我国2012-2013年的一部大热电视剧,其成功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成功,也表明了电视剧的媒介经济学效应。
甄嬛传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很好的平衡了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使其双平衡从而达到了盈利。
其次是《甄嬛传》作为媒介产品实现了其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四个功能。
从而为中国电视剧产业树立了典范,也对于电视剧产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需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除此以外电视剧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甄嬛传》;电视剧;媒介传播学《甄嬛传》是一部改编网络小说的清宫宫斗大戏,由郑晓龙导演,著名演员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于2012年3月26日在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播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在国内各家电视台轮番播出,收视率不俗,而后登陆台湾,更是成为了2013年台湾最火喜剧,各大电视台和综艺节目对其模仿的片段不断,同时也向海外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输出,《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当属近两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如此受欢迎的电视剧,其火的原因时多方面的。
媒介经济学是一种媒介研究和经济学研究合并在一起的研究,它主要的研究是引导或限制管理者、从业者和媒体中其他决策者做出选择的经济因素。
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媒介产品例如电影、电视剧作为人们的消费品似乎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消费品有所不同,实物消费品在被消费后其价值已经不再,而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被消费后仍然有余下的价值所在,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价值就成为了媒介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问题了,即所谓的经济效率。
而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不同,其经济效益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媒介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效益就是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了。
我国在政策导向上为影视等娱乐资源的定位为寓教于乐,即影视等娱乐作品在提供观众欢乐的同时,其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必要时候应该是其教育意义大于娱乐的意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这种政府控制力量与市场控制力量这在发生着转变。
传播学视野中的电视文化
传 播 学 视 野 中 的 电视 文 化
邹 莉
( 武汉 工交职 业 学院 湖 北 武 汉 4 00 ) 3 2 5
[ 摘 要 ] 本 文 主 要 以 传 播 学 的 视 角 展 开 对 电视 文 化 的认 识 , 讨 电 视 这 一 媒 介 及 其 所 承 载 的 文 化 的 特 性 : 探
的节 目制 作 与 节 目形 态 将 个 体 劳动 极 其 自然 地 融 化 到 全 部 的 电视 传 播 过 程 之 中 , 像 现 代 化 工 厂 的 生 产 流 就 水 线 一 样 , 一 个 环 节 都很 难 独 立存 在 , 何 环 节 都 是 每 任
语 言的出现有始点 , 但发 展却 没有终 点 。在 语 言
漫 长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 同 的媒 介 以 不 同 的 符 号 系 统 创 不 造 了不 同 的语 言 。 口语 是 人 类 语 言 的 第 一 个 台 阶 。但 作 为 一 种 人 际 间 的声 音 符 号 , 口语 在 传 播 的 过 程 中 易 “ 于 受 时 间 的侵 蚀 而 湮 灭 , 往 往 局 限 于 某 一 地 域 - ] 且 D, 这 种 时 间 同一 性 和 工 具 有 限 性 决 定 了人 类 交 流 的 有 限
一
语 言 能 将 远距 离 的正 在 发生 的 现 实生 活 置 于 每 个 人 的
面前 , 同时传 播到世 界的每个角落 , 能作 用于人 的通 并
感 。满 足 人 的 整 体 感 , 发 人 的 整 体 思 维 。人 们 可 以 激
用 自身 的 视 听 感 觉 去 解 读 它 , 以 直 接 调 动 自身 的 潜 可
鉴 于 任 何 一 种 文 化 形 态 都 有 其 特 殊 具 体 的 物 质 载 体 , 么 我 们 可 以 这 样 认 定 , 谓 电 视 文 化 , 的 就 是 那 所 指 以 电视 为载 体 传 播 视 听语 言 符 号 的一 种 文 化 形 态 。那 么, 电视 究 竟 是 一 种 什 么 样 的 传 播 媒 介 呢 ? 它 与 其 它 传 媒 有 什 么不 同 ?它 所 承 载 的文 化 的特 殊 性 何 在 ? 这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 教案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2、理解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3、了解广播电视的负面功能。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传播的迅速性、信息的直观性、选择的被动性、接受的随意性、信息难留存。
◐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新闻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传播的迅速性1、报纸、2、电影、3、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传播的速度之快,甚至达到报道与被报道的事件同步,即同步传播。
广播电视的同步传播主要依赖于现代化的传播设备。
①采用电子技术:信息载体是空气中的介质或导线;使用电子设备录制好的素材就在电脑上直接编辑,做好的节目也无须复制;节目直接通过电子设备发送到用户。
仅信息的发送,就能在瞬间实现:这是由电磁波的传递速度决定的,电波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其时间差几乎为零。
②节目的直播,这种播出缩短了公众和媒介之间的距离,省略了节目制作的过程,缩短了信源(新闻发生)与信宿(受众)之间的距离,利用距离的缩短产生了快捷。
二、传播的广泛性1、地域广泛。
广播电视的传播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
使人类真正实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村庄”。
2、受众广泛。
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
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
三、信息的容量大广播电视由于传播迅速,节目循环周期比较报刊的循环周期短得多。
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闻、评论、教育、文娱、体育、音乐、曲艺、文学作品演播、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等节目,都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播出。
为了适应不同的听众和观众的特殊需要,广播电视开设了许多专业电台和电视台,如新闻台、体育台、文艺台、经济台、音乐台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信息的直观性广播电视传输的是声像信号。
它可以将事物以原生形态(或接近原生形态)呈现于人的感官。
试论电视文化及其传播功用
越 民族 国界 制 约 的崭 新 的 传播 媒介 、传播 方 式 、传 播 手 段 ,也 就 是 所 谓 的 “ 众 传 播 媒 介 ” 大 。大 众 传 播 诸 多媒 介 中 ,广 播 建 立 在无 线 电技术 基 础之 上 , 电影 建 立在 化 学工 业 技 术 基 础之 上 , 电视 则 因 其 采 用最 先 进 的 电子 技术 ,而 使 得 传播 范围 更趋 广 阔 ,传 播 效 果 更 为逼 真 ,传 播 方 式 更 为便 利 ,因而 成 为 了 最现 代 化 、
响 、塑 造和 改变 着 人 。电视 文 化 是 在人 类 交往 媒 介 技
术进步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产生的 ,而一旦人类创造 了
收稿 日期:2 0 一 O 01 9— 0 1
作者 简介:李妹 怡 ‘16 9 3一 ),女 ,河北 高碑^ ,克 山 电视 台蝙 辑 。
-l 6 - 等的 深 刻变 革 。
文 化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告诉 我 们 :文化 是 人 创 造 的 , 而 一 旦 人类 创造 了文化 ,这 种 文 化社 会 又会 反 过 来 影
些 评价 标 准 来看 ,也 许过 于仓 促 ,不 窖易 留下 什 么 经 过 千锤 百炼 、圆熟 精 到 的 经典 之 作 ,但从 现 代 观 众 的 心理 需 求来 看 ,它 最 大 程 度地 满 足 了观众 猎 取 最 新 社 会 动向 的心 理 需求 ,特 别 是 某些 富 于 现 场 感的 阿步 追
所谓 “ 时效 性 ” ,指 的 是 电 视 节 目擅 长 于表 现 和
、
电执 文化 及其 特 性
反 映 当 下发 生 的 、实效 性 极强 的事 态 与情 状 。 电视 文
化 在 节 目内容 方 面 的时 效 性特 征 ,是 由电 视 的 “ 态 瞬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 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 一部分,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 和“长篇评书”。它最能发挥电 视在时间上具有自由性的特长, 是最具电视特征的艺术形式,因 此成为了最主流的电视剧形式。
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
斟酌使用叙事手法,注意线索安
排: 顺序方式 /倒叙方式 /插叙方式 单线型 /复线型 /网状型 注意设置和安排悬念:
台试验播出《女王的信使》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花言 巧语的人》
1诞生成长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
初) 电视剧和戏剧这两种艺术形式还 没有彻底分开,一方面电视剧从 戏剧那里借鉴了很多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对戏剧过分依赖。
2发展时期(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 两个发明: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磁带
其次,观众对于电视艺术的接受一般
都是在私人空间中,可以随意选择收 看,因此电视艺术总是调动各种艺术 手段来吸引观众,尤其是电视剧,在 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会根据观众 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 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 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
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 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 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 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 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 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 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 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 地反映生活。
录像机在英国问世 //六十年代初轻便 的手提式摄影机出现 一、电视剧摆脱了对戏剧尤其是舞台 剧的依赖,转而向电影靠拢,向电影 学习和借鉴一系列表现手法。二、在 美学追求上开始和电影中的新现实主 义看齐,崇尚纪实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艺术在节目形态上体现出了高度的综合性与兼容性。 电视艺术在节目的制作也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与兼容性。
3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二、电视艺术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其一,因为电视屏幕所展示的世界是形象。(教育) 其二,电视是在满足人们消遣娱乐心理需求基础之上进 行传播的。 其三,电视节目内容极其丰富、广博。 正例;反例
15
第二节 电视文化
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 (2)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16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电视艺术的特性。 2.什么是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对人类社会有哪几方面 的重要作用? 3.试述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向。
【考核知识点】
6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五、电视艺术广泛的大众参与性
直接参与 间接参与
7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电视文化
电视文化
电视媒介自身所传播的信息内容 电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之间,传播者与传播组织、传播 制度之间,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由于电视传播而带来的社会、民族、国家以及每个个人 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追求以及心理状态等的深 刻变革。
电视文化“民族化” 不仅仅是已经过去的、时代久远的 那些历史生活,还应包括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华民族最 新的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 电视文化“民族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继承与发展的问 题。
12
第二节 电视文化
3、人文化
“人文化”指的是电视文化创造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即 电视文化创造中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对人生有独到发现 的,表达了独特人生哲理、人文理想的价值存在。
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把老少几代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们 都聚集到一起,共同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再如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观 众倾心相谈的形式、电视记者现场采访的形式、电视语言口语化的形式 等都很好地体现了电视艺术“普及性"的特征。
5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四、电视艺术生动的视听逼真性
摄像的本身属于“照相式地再现事物”(巴赞语),而照 相方式以真实、精确的纪录再现现实生活为本体特征, 柯兹洛夫认为:“照相式地再现事物,要比任何其他再 现形式更加具体而明确"。 电视的逼真性是最切近现实生活原貌的,因此要求电视 反映生活要尽量生活化。但决不是说电视艺术只是对自 然形态的生活作自然主义的实录。
10
第二节 电视文化
1、大众化
在电视创作的价值取向上,要将“适应”与“引导”相 结合。 在电视创作的审美品格上,要将“通俗”与“雅致”结 合。 在电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要将创作者的“设计”与观 众的“参与”结合起来。
11
第二节 电视文化
2、民族化
再现、表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形态风貌、不朽标志是 “民族化”第一个层次的内容。 生动地展现这形态风貌后面的生活——“人"的生活则是 “民族化”第二个层次的内容。
影视编导 第二章 电视传播特性与电视文化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电视艺术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 特性。 要求:认识电视文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向。 难点:了解电视文化的含义。
2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一、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与兼容性
电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1)应当重视对现实生活中敏感、重要人生问题的表现与探索。 (2)应当重视从历史素材中发掘富于时代感的新的命题。 (3)应当充分汲取中外电视文化乃至中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 果,探索更具表现力的多样的叙述方式与表现方式。
13
第二节 电视文化
4、国际化
在电视运作模式上,应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 在意识形态策略上即要“求同存异",也要“内外有别”, 应当鼓励电视作品“国际版"的独立推出。 集中各方面优势力量,努力将一批优秀人物推到国际电 视舞台前沿,向电视文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4
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三、电视艺术的即时性和普及性
所谓“即时性”指的是电视节目擅长于表现和反映正在发生的、时 效性极强的事态与情状的性能,电视可完全做到现场可视性,这是 电视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的最显著标志。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
所谓“普及性”指电视的广泛传播范围。能适应各个文化层次观众 的普遍需求。
8
第二节 电视文化
一、电视文化对人类进步的深刻影响
1、传播和弘扬人类优秀的多元文化 2、深刻影响和推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3、更新人类的生活观念与价值取向
9
第二节 电视文化
二、电视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向
对民族传统文化做较大规模的整理、继承、开掘和再创 造; 积极地吸纳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以更符合世界电视文化发展潮流的状态、方式和水平呈 现在世人面前。
1. 电视艺术的特性
17
14
第二节 电视文化
三、电视文化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有的学者把电视的弊端——“电视病”概括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自己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抢劫、凶杀、道德堕落等严重社会问 题),并间接破坏和威胁着原有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个性); 第二种由于电视适宜表现形象的、表象的内容,不适于表现抽象 的、个性的内容,长此以往,便造成人的思维水平的降低,满足 于表象的理解和接受,而不愿做深人的思考,文盲、半文盲也随 之大量出现 第三种损害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