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考试题集
一、单选题1.对产业转出的地区是把一些不合适发展的产业淘汰转移,培育发展引进的或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的()。
[3分]A.转型升级√B.有力发展C.改革2.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出()的阵痛期。
[3分]A.结构调整√B.改革试点C.企业升级3.()地区要改变过去低端的、依赖资源的产业承接结构,使承接产业层次更高,资源依赖性更低,从而带动自身内生动力的增强。
[3分]A.中西部√B.东部C.东北地区4.( )在空间上会发生梯度转移,一般是从高技术梯度到中技术梯度,再到低技术梯度。
[3分]A.供应链B.产业√C.生产企业5.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比较优势,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构调整( )。
[3分]A.方向B.方向和思路√C.思路6.企业在产业转移中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自主地做出选择。
政府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好我们的()。
[3分]A.环境√B.家园C.企业7.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侧重在内部结构的优化。
发展高端制造业和()。
[3分]A.现代服务业√B.现代餐饮行业C.现代机械行业8.建立若干(),通过贸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推进进出口贸易,加快经济发展。
[3分]A.自贸园区√B.改革试验区C.产业基地9.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阶段来确定各个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 )。
[3分]A.改革B.重点√C.试点10.服务业方面,在工业化阶段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开始发力,对经济的贡献度( )。
[3分]A.越来越高√B.越来越少C.保持平稳11.国家工信部制定了目前至()的规划,希望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3分]A.2025年√B.2015年C.2035年12.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去争取改革试点,通过改革的()加快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更有活力。
[3分]A.实验区B.先行先试√C.力度及步伐13.国际间产业会随着贸易条件、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之间发生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一、鼓励类“四、电力”第3 项“采用30 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修改为“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二、鼓励类“五、新能源”增加“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作为第11 项。
三、鼓励类“五、新能源”增加“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作为第12 项。
四、鼓励类“六、核能”增加“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作为第12 项。
五、鼓励类“十九、轻工”第15 项“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机及配套光固化(UV)设备;高速食品饮料罐制造生产线及配套设备;高速金属薄板覆膜设备及覆膜铁食品饮料罐加工设备”修改为“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配套光固化(UV)、薄板覆膜和高速食品饮料罐加工及配套设备制造”。
六、鼓励类“二十、纺织”第1项“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修改为“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 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七、鼓励类“二十、纺织”第6 项“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修改为“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除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当前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 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及其趋势研究 财政激励、预期与农民工市民化矫正机制研究 中国超额外汇储备成因、效应与管理研究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美经济非对称共生条件下我国流动性重复逆转问题研究 中国与经合组织主要国家工业技术差距的动态测度和分析研究 中国参与资源性产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汇率冲击、贸易摩擦对中国直接投资流出的诱发机制研究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研究 基于标准竞争优势的中国贸易投资大国发展战略研究 行业协会在资源性产品对外贸易中的战略转型研究 依托国内市场促进大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研究 城市物流网络运行机理与演化机制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脆弱性研究与评估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恢复与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研究 限制开发区生态效率评估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西部限制开发区配套政策研究 对华环境援助的减污效应分析与政策研究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格理论研究 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 服务业总体规模、结构演进的历史趋势和内在机理研究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群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格局的空间形态与发展趋势研迪云 侯俊军 王玉珍 易先忠 张锦 冯振环 任志安 谢永刚 孙育平 陈映 佘群芝 王天义 徐承红 杭行 余道先 李江帆 龚绍东
广东 湖北 安徽 安徽 江苏 河北 湖北 湖北 高校 江西 湖南 山西 湖南 四川 天津 安徽 黑龙江 江西 四川 湖北 党校 四川 上海 湖北 广东 河南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5.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劳动力、资源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国际经济环境
环境、用地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产业转移的不同影响: 1、经济方面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据此,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以来 部分人口迁 移方向
2008年以来 部分服装加 工基地迁移 方向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15分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 工基地示意图
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 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 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 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质高、量足、价廉
国家政 策调整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吸引 内部交易成本低
高利润 目的
产业转移
促使
原生产用地紧张,地 价昂贵
市场因素
低成本 环境污染
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浙江纺织企业纷赴亚非拉建厂。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 3.宝洁公司在华经营已有10年,建立了11家独资、合资企业,推出了飘柔、
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社会方面
就业、稳定、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 3、环境方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政策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且吉布提为沿海国家,已形成海陆联运, 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 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 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 限量措施。近年来,我国面向欧美的制 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 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比亚 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 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征 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非洲国家生 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限量措施。近年来, 我国面向欧美的制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 放和推进工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 比亚投资办厂。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政策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制鞋等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程度低,劳 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我做在埃塞俄比亚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 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 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 限量措施。近年来,我国面向欧美的制 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 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比亚 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 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 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 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 限量措施。近年来,我国面向欧美的制 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 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比亚 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 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我国东中西部产业区域转移的特征及现实基础分析
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 附加值低 的环节。同时通过对东 中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 、 要 素特征 、 能源现状 以及地 区政策等方面
比较也表明 , 现 阶段产业 区域转移具有一定 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 : 产业 区域转移 ; 产业集 聚; 产业 扩散 ; 比较优 势
中图分类号 :F 1 2 4 ; F 7 ( 2 0 1 3 ) 0 2 — 0 0 2 9 — 0 6
b e t w e e n t h e e a s t a n d t h e c e n t r a l — we s t r e g i o n i n f e a t u r e s ,e n e r g y s t a t u s a n d r e g i o n a l p o l i c y a r e a s , t h e p a p e r h o l d s t h a t a t t h i s s t a g e , r e g i o n a l i n d u s t i r a l t r a n s f e r h a s c e r t a i n r e a l i s t i c f o u n d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r e g i o n a l i n d u s t i r a l t r a n s f e r; i n d u s t i r a l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 i n d u s t y r d i f u s i o n ; c o mp ra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多淑 杰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 广东 中山 5 2 8 4 0 4 ) 摘 要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 区域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产业 区域转移经历 了不 同的发展历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3单元 第2讲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作业
课时规范练33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规范练第67页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
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A.中部向西部地区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C.东北向中部地区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2.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B.自然资源C.集群效应D.劳动力成本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分析,东部地区净转出为负值,说明是转入,其他地区为正值,为转出,由此可知,该类产业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
故选B项。
第2题,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高,故A、D两项错;我国东部地区资源比中、西部地区少,B项错。
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比中、西部优越,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故选C项。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3~5题。
3.在图示模式中()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4.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5.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市场答案3.D 4.A 5.C解析第3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项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项错;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D项正确。
第4题,金属冶炼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两项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项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项正确。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转移效应:一个研究综述
、
产 业 转 移 概 念
所 谓产 业转 移 , 普遍被认为是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 国家 或地 区的现象 , 亦即产业在地 域空间上 的移 动现
象 。随着研 究的不断深入 , 有学者拓展了这一概念 , 将其 界定 为一 个具有 时间和空 间维度 、 ” 且通 过生产要 素流动 而表现
一
种过程 , 故而 , 区域 的协调发展也可从状态和过程两个层 面来理 解 ; 区域协调 发展 的范 围也应 包括 区域系统 内部之 间的协
调、 区域系统内外部的协调以及区域系统外部的协调。考察关 于区域协 调发 展的代表性 观点 , 无外 乎状态论 、 过程 论及状 态 与过程论 三种 表达 ( 见表 1 ) 。
一
方面, 立 足 区域 协 调发 展 的 时 空 变化 , 从 过 程 和 状 态 视 角 对 产 业 转 移 的 效 应进 行 了综述 。
【 关键词】 产业转移 ; 区域协调发展 ; 效应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F 0 6 1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3 4 9 2 【 2 0 1 3 ) 1 2— 0 1 4 2— 0 4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9—1 6
架 的产业转移被称为价值链模式 的产业转移 。 总之 , 产业转移是一个具有时空两维特征的企业区位选 择和再区位的动态 过程 , 是 国际间或地 区间产业 内及产 品内分工
形成的重要因素 , 是处于创新 、 成熟或衰退等不 同发展 阶段 的产业与行业将其生产 、 销售 、 研究开发甚 至企业总部转移 到另一
出来的动态过程 。正因为如此 , 在现实经济活动 中, 往往很 难将 产业转移 与国际 间或 区际 间的投资 、 贸易 和技 术转移 等活动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探索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探索作者:尹彦罡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第04期摘要: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消费投资关系;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资本产业效率;融资结构;经济结构中图分类号:F121.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4-0061-04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巨变,已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
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积累了体制和机制上的矛盾,也使得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艰难的转型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迫切需要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做出调整。
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任何单纯围绕产业结构展开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可能都无法全面解决中国产业结构的实际问题,必须有耐心地探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逻辑,才是治标之策。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结构逻辑关系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理解为何要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实质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之所以一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动机无外乎两个,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表现出经济发展上的供求严重失衡问题,不严重失衡是很难从宏观上直观察觉出的,出于治理经济发展症结问题的考虑,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结构,向供求平衡趋近;二是主观性的积极推动,急于向发达国家靠拢赶超,急于实现现代工业化的目标。
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快速走完工业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每个国家、每个理性经济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关键在于步子不宜迈得过大、过快,我们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逻辑规律,经济制度和市场体制、劳动者素质水平都要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否则必然出现结构失衡问题,阻滞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点认识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点认识摘要: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呈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区域间经济联系紧密度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就成为比较典型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趋势逐步增强,产业转移的研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内外企业;产业转移;梯度转移一、产业转移的内涵与外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研究,产业转移的内涵大致有以下3种观点。
1.条件变化论。
学者陈建军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
1陈计旺认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的过程。
2这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区域间某种禀赋、或者优势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
2.空间转移论。
魏后凯认为,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其重点是生产设施的空间扩张或者移动。
3郑燕伟认为,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区域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转移向发展中区域的现象。
4这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企业在空间上对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利用效率。
3.市场调试论。
王先庆认为,产业转移是进与退的统一体,一方面要引进来,即将一些新兴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引进来,另一方面要退出去,即将一些落后的传统产业淘汰掉和转移出去。
5陈刚认为,产业转移是扩张性产业转移和撤退性产业转移的统一。
前者指产业在其原区域仍然属于成长性企业,主要出于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的动机而进行的空间主动转移;后者指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主要由于外部竞争与内部的调整压力而进行的战略性迁移。
孙华平、黄祖辉认为,产业转移是在市场机制运行条件下通过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利用,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最佳效益的现象。
二、产业转移的动因一般而言,学者关于产业转移的动因有以下几种解释:1.经济效益论。
2015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汇总
程水龙 温州大学 刘玉敏 浙江师范 大学
沈国琴 浙江大学 方德志 温州大学 浙江传媒 学院 杭州师范 汤剑波 大学 李耀锋 潘立勇 浙江大学 江俊浩 浙江理工 大学
28 两宋审美嬗变下的南宋园林研究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现象学”之现象学 阐释 我国标准与专利制度对创新驱动经济 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资源错配、规模扭曲与产能过剩和落 后研究 中国增加值贸易的国民属性与要素优 势升级研究 基于空间尺度差异的我国产城融合机 制、评价体系及政策设计研究 土地财政视角的改革停滞、重启与进 一步推进的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长三角城市群中新型小城镇 创新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户宅基地腾退的 利益冲突及机制创新研究 政府市场合作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巨灾 保险基金筹资机制构建研究 交易网络视角下民间金融群体性信用 风险研究 基于动态契约的创业型企业融资与风 险控制研究 网络借贷中的信息传递、关系治理机 制与治理方式选择研究
周江洪 浙江大学 李有星 浙江大学 王贵国 浙江大学 浙江省委 党校 杭州师范 赵定东 大学 李一 吴秀明 浙江大学 陶然 浙江大学
专著 专题论 2018/6/30 文集 专题论文集 2017/12/31 研究报告 专著 专著 专著 专著 专著 研究报告 专 题论文集 专著 专题论文集 研究报告 专著 专著 专题论文集 研究报告 专著 专著 专著 专著 研究报告 专著 专著 专题论 文集 研究报告 2018/12/31 2017/12/30 2019/12/30 2020/6/30 2019/10/31 2018/6/30 2018/8/31
专著 专题论 2018/12/31 文集 专题论文集 2018/12/31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专题论文集 2018/6/30 2017/12/31 2018/3/10
税制结构对区域间制造业增长及结构转型的效应
税制结构对区域间制造业增长及结构转型的效应贾婷月【摘要】税制结构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对产业发展趋势与结构的转变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分析当前我国税制结构与制造业增长及技术结构转型的内在联系,判断现行的税制设计是否对制造业结构转型产生制度障碍.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的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规模的扩大,但个人所得税相对地位的提升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向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因此,增值税减税政策与推行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利于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并推动实体经济升级,但需要注意避免减税带来的税负向终端制造业的税负转嫁,以及个人所得税占比增长对低端制造业的负向冲击.【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9页(P10-18)【关键词】税制结构;结构转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作者】贾婷月【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 上海 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42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一系列引领我国制造业结构朝着高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新举措。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超过1/3①,制造业出口增长是我国维持自2009年以来连续8年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然而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东部沿海省份出现房价攀升、劳动力价格增长迅速等现象,加之企业税负“痛感”在近年来集中凸显,引起制造业的“死亡税率”之辩,这无疑提高了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促使沿海地区制造业出现转移。
这些现象引发了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广泛探讨,我国的企业税负、税制是否合理?是否阻碍了制造业产业的发展?依据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多数国家政府会通过产业政策来干预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与演变速率。
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
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丁建军[内容摘要]不同于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新经济地理学(NEG)在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框架下解释产业转移现象,认为产业转移的基础不必然是 第一自然!的差异,在完全相同的均质空间下,产业转移也能出现,并且对产业转移的相关原理给予了独特的解释。
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本文从产业转移机制、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规律、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效应四个方面总结了产业转移的NEG 相关解释。
[关键词]产业转移;NEG;解释作者简介:丁建军(1980∀),男,吉首大学商学院(吉首,416000),博士生。
研究方向: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产业转移作为发达地区实现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和政府的关注。
经典的产业转移理论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刘易斯,1978)、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小岛清,198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1977)和 雁行模式!理论(赤松,1932)等分别从产品、企业、产业的角度考察了产业转移的原因。
不过,上述理论仍然没有摆脱 比较优势!理论及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束缚,它们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条件下,把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不同区域比较优势的差异性,或者不同产业在特定发展阶段对所在地区要素条件的不同要求。
事实上,产业转移的基础不必然是 第一自然!(the first nature)的差异,在完全相同的均质空间下,运输成本的下降也能促进产业的集聚、扩散和转移。
以Krugman (1991)经典文献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NEG),基于集聚力和扩散力的相互作用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微观机制,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并存的现实世界中产业转移现象提供了另一种发人深省的解释。
[1]遗憾的是,尽管现有综述性文献均将NE G 作为解释产业转移的一种理论,[2][3]但并没有一篇文献全面总结NEG 对产业转移现象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 b331)与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08C691)的资助。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经济学专业考研真题,复习方法,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经验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区域经济学专业一、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2002年该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7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排名第一。
2004年“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该专业隶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学科1996年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概况我校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创立、并始终处在学科发展前列的区域经济学学科点。
在全国的生产力总体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获得一项国家社科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社科三等奖,这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是唯一的;该专业是最早和最完整从国外引进“区位论”理论的研究单位,为国内区域经济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该专业于1999—2001年推出国内第一套共计16本“区域经济系列丛书”,总结了国内近20年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对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05年编辑出版了“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这是国内第一套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我校区域经济学科点是全国区域经济学专业教师培训中心、国内区域经济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会长单位。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我们联合其他重点学科点,主办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已连续召开十届,对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科学。
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现状分析
080海峡科技与产业港口集疏运体系是指以港口为中心节点,把公路、水路、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按照其各自的技术经济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指出,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等。
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大动脉”,是港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发展离不开集疏运体系的建设。
1 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现状广州港是华南地区乃至中国的重要枢纽港,历时两千多年长盛不衰。
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为6.36亿吨,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为2350.5万TEU,居全球第五,其中内贸1445万标箱,居全国第一[1]。
如此庞大的货流量势必给港口目前的集疏运体系带来很大的压力。
目前,广州港已形成“公水铁”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
1.1 江海联运驳船运输业务不断拓展。
广州进一步拓展“穿梭巴士”驳船支线,完善喂给港驳船支线网络航线共享机制。
开通了200多条水上驳船支线,覆盖了珠三角地区及广西、海南等地,成为粤、桂、琼等省区联通世界的纽带。
自2006年7月首次开通南沙—黄埔线后,穿梭巴士以每年3~5条支线的速度增加,至2020年,广州港“穿梭巴士”共有68条驳船支线,实现珠三角中小码头业务全覆盖,年运输箱量也从2007年的7万标准箱,猛增到2016年的135万标准箱,十年间运输规模翻了近20倍[2]。
水水中转的比例在南沙港区占到60%以上。
驳船支线的开通运营,有效吸引了珠江流域的集装箱箱源,为畅通湾区国际供应链物流通道提供了全面保障,促进与海港与喂给港的“无缝衔接”。
1.2 公水联运疏港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
黄埔老港着力建设石化路、港前路等疏港道路;南沙港区高速、快速路方面将形成7条疏港通道,包括南沙港快速(S105)、东新高速(S39)、虎门大桥、广珠东线高速(G4W)、南沙疏港公路、深中通道、江中高速延长线。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15年修正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鉴定9、种(苗)脱毒技术开发与应用10、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2、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13、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14、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5、远洋渔业、渔政渔港工程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7、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9、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6、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7、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8、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31、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4、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7、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8、防护林工程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1、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42、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3、竹藤基地建设、竹藤精深加工产品及竹副产品开发44、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45、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6、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7、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49、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0、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52、木基复合材料及结构用人造板技术开发53、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4、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57、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58、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59、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60、农田主要机耕道(桥)建设61、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62、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63、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64、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65、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66、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海堤建设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8、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9、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10、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1、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2、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3、牧区水利工程14、淤地坝工程15、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18、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9、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20、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2、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采用护坡、吹填、隔离沟、涵闸改造、设置沉螺池、抬洲降滩等防螺灭螺工程措施和疫情监测、防治宣教等措施)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24、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2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26、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27、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8、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水土流失数据采集存储、智能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科学预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一体化)开发与应用29、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3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监测为基础,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为依托,以水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1、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仪器设备开发与应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4、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5、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6、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7、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8、管道输煤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10、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2、煤电一体化建设13、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6、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18、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19、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20、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6、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7、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8、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9、在役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10、电网改造与建设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17、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18、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24、分布式电源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8、以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1、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2、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制造六、核能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2、先进核反应堆建造与技术开发3、核电站建设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7、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8、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9、核设施实体保护仪器仪表开发10、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11、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12、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七、石油、天然气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2、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9、液化天然气技术开发与应用八、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煤调湿、风选调湿、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精深加工、苯加氢精制、煤沥青制针状焦、焦油加氢处理、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3、非高炉炼铁技术4、先进压水堆核电管、百万千瓦火电锅炉管、耐蚀耐压耐温油井管、耐腐蚀航空管、高耐腐蚀化工管生产5、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
如何做好服务项目建设工作
如何做好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篇一: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作者:周勇来源:2011年第03期摘要: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笔者就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如何做好“四大控制,一协调”,主要就“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194-011 工程实施阶段项目投资管理进行充分方案论证工作,可采取专家论证、公开征询群众意见等方式优选优化,必要时可重复召开,尽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编制建设项目招标阶段投资控制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和细则;重点审核招标文件中与投资有关的内容(如项目的评标办法、标底),并参加项目招标的系列活动,如项目的评标、决标,对投标文件中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编制施工阶段投资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和投资计划;在项目施工进展过程中,严格按相关造价程序执行,进行投资跟踪,审核工程进度款清单,并与己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比较,编制施工阶段详细的费用支出计划,复核一切付款账单。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项目在建设实施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本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周期长、内容多、潜力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控制措施,确保投资实际支出值小于计划目标值。
重点对额外工程量和单价进行审核。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对设计变更部分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继续寻求建设项目中,通过设计的修正挖潜而节约投资的可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参与处理工程索赔工作和参与合同修改、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它对投资控制有影响的条款。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偏差分析法最为常用。
成本偏差指的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以及对项目施工成本的最新预测与成本控制目标的偏差。
通过这种偏差的分析,可以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与对工程项目的重新认识来预测未来的成本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名称:2015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
•试卷编号:341649
•试卷总分:100
•出卷时间:1970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
1.企业在产业转移中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自主地做出选择。
政府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好我们的()。
[3分]
A.环境
B.家园
C.企业
2.农业和采掘业方面,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再到发达阶段,对经济贡献一直在(B)。
[3分]
A.上升
B.下降
C.平稳
3.( )是指经济系统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技术及其技术经济联系。
[3分]
A.企业成本
B.产业结构
C.企业规模
4.产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退出市场,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在该周期中产业会发生转移或者()。
[3分]
A.调整
B.位移
C.变革
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从而形成二三产业多,一产少的格局。
[3分]
A.劳动力
B.生产力
C.创造力
6.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出()的阵痛期。
[3分]
A.结构调整
B.改革试点
C.企业升级
7.产业转移一般是指由于要素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变化,引起的产业(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位移或()现象。
[3分]
A.迁移
B.位移
C.变革
8.国家已经在中西部地区批复了()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有条件的地方仍可积极申请。
[3分]
A.五个
B.六个
C.七个
9.服务业方面,在工业化阶段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开始发力,对经济的贡献度( )。
[3分]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少
C.保持平稳
10.国际间产业会随着贸易条件、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之间发生转移。
[3分]
A.国际
B.企业
C.国内
11.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侧重在内部结构的优化。
发展高端制造业和()。
[3分]
A.现代服务业
B.现代餐饮行业
C.现代机械行业
12.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去争取改革试点,通过改革的()加快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更有活力。
[3分]
A.实验区
B.先行先试
C.力度和步伐
13.东部地区今后的产业结构要形成“三二一”的一种结构,其中服务业占()。
[3分]
A.一部分
B.主导
C.全部
14.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阶段来确定各个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 )。
[3分]
A.改革
B.重点
C.试点
15.()地区要改变过去低端的、依赖资源的产业承接结构,使承接产业层次更高,资源依赖性更低,从而带动自身内生动力的增强。
[3分]
A.中西部
B.东部
C.东北地区
二、多选题
16.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
[5分]
A.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B.工业比重稳步趋降,着力提升内涵
C.注重价值链向高端的延伸
D.加强产业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
17.产业转移和承接要注意的问题()。
[5分]
A.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中要注意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
B.转出区要按照现代产业分工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来引导企业合理有序的转移
C.对承接地来讲,要把承接转移和延长产业链和布局优化结合起来,有利于培育地
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D.注意城乡结合区域的管理
18.产业之所以要转移是由于市场(ABC)发生了变化。
[5分]
A.生产区
B.消费区
C.销售区域
D.环境
19.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意义,从国家整体角度来看()。
[5分]
A.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和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
B.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C.使得产业向成本较高的地区转移
D.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20.工业化标准结构的变化规律()。
[5分]
A.产出变化时,初级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B.人均GDP的提高代表了经济发展或者工业化进程
C.人均GDP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初级产业的比重就越小
D.人均需求变化
三、对错题
21.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最早是由西方经济学家佩第-克拉克提出的()。
[3分]
A.对
B.错
22.县域经济类型,经济空间尺度大,但是突出专业化特色()。
[3分]
A.对
B.错
23.产业转移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也使这种转移日趋理性化,并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 )。
[3分]
A.对
B.错
24.我国服务业比重总体上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
[3分]
A.对
B.错
25.产业转移是由于生产成本发生变化,诸如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排污和环境保护成本的上升,使得产业向成本较高的地区转移。
( )。
[3分]
A.对
B.错
26.合作共建形成税收分成、产值分成机制,这样才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
[3分]
A.对
B.错
27.大力培育战略新型产业,主要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
[3分]
A.对
B.错
28.建立产业转移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实现企业信息共享()。
[3分]
A.对
B.错
29.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先进技术,延长产业链条( )。
[3分]
A.对
B.错
30.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 空间尺度越大,产业结构就越完整,产业结构的演变就越接近一般规律。
但是产业结构越小,空间尺度就越小,产业结构就有特殊性()。
[3分]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