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课题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实验扎实训练
“一托四”式海量阅读实验小结
盛元小学马爱萍
学校为寻求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进行语文“一托四式”海量阅读的课改实验。“海量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大量读书,读好书。而“一托四式”海量阅读是指以我们现行的语文S版教材为依托,辐射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着力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从“简”而教,积“多”而读,引领学生遨游书籍海洋,探寻阅读奥秘,让学生大量广泛阅读,形成丰富的语言储备,提高读书能力。本学期,我在任教的三(3)班继续进行“一托四式”海量阅读实验。这一个学期以来,我立足学生的实际,关注课内外延伸,努力在各类活动中开展了此项实验,以下是我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反思和总结:
一、课内整合课本资源,拓宽阅读渠道
在文本的处理上,我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依托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对于文本的处理,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大海的歌》、《蜗牛》、《父亲、树林和鸟》等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两到三课时的教学。我按照引导学生初读感知大意,细读体会理解,品读赏析拓展的大体步骤展开学习,做到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夯实学生的语文双基。教学中,我实验“一托四式”海量阅读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培养训练阅读能力——初读寻疑—精读品悟—赏读积累—海读拓展”。让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一步: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步,初读寻疑。教师应该适当放手,设计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质疑,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第三步:精读品悟。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产生了一些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结合学生存疑之处,进行导学。第四步:赏读积累。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从语言文字内容中挖掘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抓住关键处分析、推敲,让学生欣赏、品味、积累,体会课文的内容美、形式美。第四步:海读拓展。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要点,拓宽阅读面,将海量阅读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提高课堂阅读效率,实现教学与能力的双赢,这样的教学模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透过课堂这个方寸之地,看到更加广阔的阅读世界,体验徜徉、遨游的无限惬意。
其次,《狐假虎威》、《南极,一片净土》等略读课文比较好读、浅显易懂,我就降低训练的重点,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大胆放手,尝试着让孩子先学。只注意方法的指导,忽略过多的分析、讲解。像《南极,一片净土》一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的主题,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体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单元训练重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学、交流之后,我引导学生小结文本写法和我们的学习方法,最后,引出由教材托出的《路边的橡树》这篇文章,让学生在文本学法的指引下比读、交流。又如《阿凡提的古诗》,学生在读过后,能完全读懂,而且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复述下来故事了。我再去讲解,多次的重复,学生也会厌烦。于是,我把省下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读和这篇文章题材一样的民间故事。教学中,我这样处理教材,既是对课文的一个拓展,
又是向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对人物、对中心有了更深一步的解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保障阅读质量
课堂中,我整合课本资源后,原来三堂课时间的教学内容,现在两节课就完成任务了,节省出的时间,就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的指导。本学期,我就坚持师生同读《小鹿斑比》、《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为了真正落实读书活动,我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分章节读书,学生不光读,读完了要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学期天天如此。而且为了督促学生读书,我在每周四的读书日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所得,其次班内每人配备不同种类的书,以班为单位成立了小小图书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图书,保障了阅读的数量。而且部分优秀生,我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的配合指导,为孩子提供书籍,督促学生阅读,这些孩子大都能主动阅读。我们班也定期评选读书小明星,加以鼓励。再次,我较好地利用了学校每天20分钟的诵读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与学生共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清明》等大量的古诗和三字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课外读书进行指导,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
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素养
结合学校政教处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在班里利用三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了以“携手慈善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的演讲比赛,要求脱稿演讲,即训练了记忆力,又锻炼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更激发了孩子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我开展了写字比赛,评选写字小巧手,颁发荣誉证书,十一月份,我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现场作文竞赛,有四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而且依托小组合作,我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由小组长参与
班级管理,制定组内评优制度,评选每周进步最大的孩子,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风。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我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动笔画出书中的好词佳句,引导部分优等生尝试做读书札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上,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读中体味读书的乐趣
读包括默读、朗读、背诵、浏览等。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阅读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阅读、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阅读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只有灵活运用这些读,才能发挥读的最大功效。
1、在朗读中积累情感。
在“海量阅读”中朗读训练是不能被忽视的,抓住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阅读,解词析句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挖掘那些与课文主旨紧密联系的语句、字词,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反复咀嚼。比如《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在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从读中理解父亲对鸟的喜爱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