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看广告翻译的再创造_王皓
从功能目的论角度看广告翻译

从功能目的论角度看广告翻译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广告作为商家的促销方法,日益受到商家的重视。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广告的对象范围从国内消费者扩大到了国外消费者。
于是广告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译的好坏与否甚至能决定商品在国外销售额度。
德国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要以读者和读者文化背景为中心,它突破了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
本文系统的从功能目的论角度谈广告翻译。
本文分为三部分:功能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以及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广告翻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一、功能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提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雏形,她“把翻译行动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模式附加范畴――旨在译文的预期目的不同于原文目的的特殊情况下,用这一范畴取代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批评一般标准。
赖斯和弗米尔提出skopos theory,它“强调翻译的互动、语用特征”,认为目标文本的形式应当首先由功能,即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
赖斯和弗米尔将这个原则阐述为两条目的原则:“互动由其目的决定”,“目的因接受者不同而不同”。
按照这些原则,译者应当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来达到目标文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不管他们是否被认为是特殊翻译语境中应当采用的标准方法。
在此基础上,曼塔莉提出译者行动理论。
她把翻译界定为一种“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把对译文所需品质或特征的描述称作“产品说明”,认为译文功能是“产品说明”的核心。
后来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她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强调源文与译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质量和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确定。
换而言之,根据译文的语境,源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进行调整或改写,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确定。
二、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1.目的原则。
翻译者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在全球市场化的背景下,商品广告的翻译技巧至关重要。
商品广告的目的是将产品或服务推销给潜在消费者,因此广告翻译应紧密围绕其目的,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并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商品广告的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首要原则是准确传达广告信息。
广告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意义,并尽量避免信息的缺失或歧义。
在翻译时,译者应注重对广告的核心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使目标受众能够迅速理解广告的内容。
商品广告的翻译应注重文化适应。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和形式都会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翻译商品广告时,译者需要了解广告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以使广告能够在目标市场上产生相同的效果。
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文化转换策略,如对比、个性化、本土化等,使广告内容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情感。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广告的文体特点。
不同类型的广告可能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如幽默、夸张、感染力等。
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广告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对于幽默的广告,译者可以尝试保持一定的幽默感;对于感染力强的广告,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感情化的表达方式。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
广告是一种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本,其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使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词汇、修辞手法和句型。
译者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广告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反问等,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目标受众的心理因素。
广告的目的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共鸣,从而提高销售量。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偏好和购买动机,以便更好地传达广告的信息并引起受众的共鸣。
译者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和营销手法,如利用社交媒体、代言人等,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在于将原文广告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效果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言
的受众群体。
作为广告的翻译者,必须要具备对目标受众的了解,同时将原文广告中所包
含的产品特点和宣传效果进行有效传达,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销售和品牌形象等
目的。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
对目标语言受众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和看法可
能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购买习惯等,以便在翻
译广告时能够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争议的词语
和句子。
准确传达原文广告中的产品特点和宣传效果是翻译广告的核心任务。
翻译者需要细致
地理解原文中所描述的产品特点,包括外观、功能、性能等,并在翻译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者还需要理解原文广告所要传达的宣传效果,例如产品的高端、时尚、环保等形象,
以便在翻译中能够运用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呈现。
翻译广告时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广告的语言应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广告的风格和效果的基础上,运用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使翻译后的广告更加贴近受众,增加其吸引力和说
服力。
提前了解目标地区的广告规范和法律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地区对广告涉及的内
容和方式可能有不同的限制和要求,翻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地区的相关规定,以便在翻译广
告时避免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词语和内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广告翻译

0外语论 坛0
S IN E&T C O OG F R T O CE C E HN L YI O MA I N N
21 0 1年
第 l 9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 目的论的角度看广告翻译
张馨月
( 甘肃省政法学院 甘肃
【 摘
兰州 7 0 7 ) 30 0
要】 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交往 的频繁及 对外贸易的 日益增加 , 广告成 了商品进入他 国市场 的重要桥 梁之一 , 此过程 中, 在 广告翻译的作
用也 越 来越 重要 。 二 十世 纪 七 十 年代 , 国 出现 的 功 能 派 翻译 理 论 为 广 告翻 译 的研 究 开辟 了一 个新 视 角 。 德
【 关键词 】 广告翻译 ; 文化; 跨 德国功能派 目的论
如 作 性 价 工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蓬 勃 发 展 和 对外 贸 易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 来 越 多 的 了解 商 品各 方 面 特 征 , 产 地 , 用 , 能 , 格 , 艺 水 平 以及 信 誉 度 越 译 中 国 产 品 涌 入 了 国 际 市 场 ,广 告 作 为 一 种 最 有 效 的 大 众 传 播 手 段 , 等 。除 此 之 外 , 者 还 需 要 了解 该 广 告 受 众 国 的 文 化 传 统 以及 消费 者 自 然 担 负着 向 国外 消 费 者 宣传 推 销 中 国产 品 , 中 国 产 品 仓 造 良好 国 际 心 理 , 为 Ⅱ 了解 在 翻 译 时 应 注 意 的 禁 忌 。 为 各 国 历史 文 化背 景 不 同 , 会 因 社 语 因 对 商 业 信 誉 的 重任 。 由此 可 见 , 广告 翻译 在 商 品 的 宣 传 和 推 广 过 程 中起 生 活 条 件 不 同 . 言 表 达 方 法 不 同 , 此存 在 着 这 样 那 样 的 忌 讳 , 于 我 否 着 关 键 性 甚 至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则 成 功 的 广 告 必 须符 合 其 国 家 消 费 心 千 百 年 来 形 成 的 民 族 风 俗 , 们 应 给 予 必要 的 尊 重 , 则会 影 响 广 告 一 表 在 “ 意 理 和消费需要 , 这样 才 有 利 于 产 品 的 销 售 。 显 然 , 告 翻译 的 质 量 能 翻 译 的 效 果 . 现 力 和 说 服 力 更 无 从 谈 起 。 比 如 说 , 中 国 ,龙 ” 味 很 广 是 因 很 龙 来 直 接 影 响 一 种 产 品 在 国 际 市 场 的 销 售 情 况 。 而 我 国 对 广 告 翻 译 的 理 着 吉 祥 如 意 , 一 种 权 力 至 上 的 象 征 . 此 , 多 企 业 喜 欢 以 “ ” 作 然 如 龙 ,龙 等 而 论 研 究 远 远 满 足 不 了 社 会 的 需 求 , 统 翻 译 理 论 及 翻 译 策 略 己 无 法 适 为 产 品 的 广告 语 , “ 牌 酱 油 ” “ 马精 神 ” ; 在 西 方 人 的 眼 中 , 传 龙 视 是 应 广 告 翻 译 的 客 观 要 求 。 由 于 缺 乏 有 效 的 理 论 指 导 , 告 翻译 实 践 处 他 们 将 “ ” 为 一 种 张 牙 舞 爪 的可 怕 怪 物 . 一 个 与 上 帝 作 对 的叛 逆 广 于 无 章 可 循 的 状 态 , 现 了 “ 译 ” “ 译 ” 现 象 , 碍 了我 国 的 对 外 者 的形 象 。再 如 , 国 商 品 “ 鸡 ” 鞋 油 , 果 直 接 译 成 “ok , 会 出 死 、胡 的 阻 中 金 牌 如 cc ”就 打 金 在 雄 交 流 。广 告 翻 译 作 为 翻 译 学 中 的 一 个 分 支 , 着 它 自 己 的 内 在 规 律 . 有 损 商 品 的 形 象 , 不 开 国 外 市 场 。 “ 鸡 ” 汉 语 中代 表 着 光 明 , 有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商品广告翻译是商业广告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价值是其最主要的目标。
因此,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对商品广告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翻译目的明确在进行商品广告翻译时,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是什么,以便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
例如,某家品牌的广告目的是推广其品牌形象,那么在翻译时,翻译者要注意谐音和文化背景因素等细节,以便更好地传达品牌形象的含义。
2. 切合目标受众广告的目标受众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广告翻译的本质是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联系,因此,如果翻译者想通过广告翻译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就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惯等特点,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3. 捕捉品牌特色品牌特色是客户对品牌认识、感知和印象的总和,是商业广告翻译的重点。
翻译时,要准确地把握品牌特色,并将其传达给目标受众,这样才能增加品牌的认同度和吸引力。
4. 突出产品特点商品广告翻译的另一个目的是突出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准确地传达产品的特点和功效,让消费者了解到产品的特殊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5. 语言风格适应需求在商品广告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风格的转换。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
例如,英语广告翻译常常使用直接、简洁、简练的语言风格,而中文广告翻译则需要考虑中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总之,商品广告翻译是一项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翻译者的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只有通过目的论的视角,确保翻译的目的明确,永远以目标受众为出发点,捕捉品牌特色和产品优势,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灵活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的国际贸易逐渐增加,商品广告的翻译也日趋重要。
与一般的文本翻译不同,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来推销商品。
因此,在翻译商品广告时,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实现这个目的。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着重分析了翻译目的、翻译对象、翻译文体和文化适应的问题。
一、翻译目的商品广告的翻译目的是推销商品,因此,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传达商品的特点、优点和卖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翻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宣传重点不同的广告宣传重点不同,因此,翻译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把握广告的宣传重点。
通常,广告宣传重点与商品特点和卖点直接相关。
例如,某电器公司的广告重点可能在于强调产品的高性能和高品质,而某化妆品公司的广告可能更着重于强调产品的保湿、美白等功效。
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把握宣传重点,准确传达产品特点和卖点,以增强产品的推销力度。
2.注重感官体验广告宣传力度的成功往往在于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
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需要注重传达商品的感官体验。
例如,某食品广告可能会强调产品的味道,某服装广告可能会强调产品的质感和舒适度,翻译人员需要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这些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翻译对象在商品广告翻译中,翻译对象一般是一般消费者。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重下面几点。
1. 简洁明了一般消费者的阅读水平不高,因此,翻译人员需要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产品信息。
过于复杂或过于具体的表达方式会令消费者感到困惑,降低购买欲望。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在商品广告翻译中,情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消费者往往会通过情感产生购买欲望。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重文化因素,并深入了解消费者所在文化的特点、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恰当的情感化表达来达到情感亲和效果。
三、翻译文体商品广告的翻译文体一般以说明文体为主。
从“目的论”的视角剖析广告语的创译

摘要: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
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0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即目的法则。
从/目的论0的视角来剖析广告语的创造性翻译,同时也能论证/目的论0的实用性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价值。
关键词:广告;广告翻译;目的论;创译一、引言广告翻译无论是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新的范畴都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如何将一则广告语翻译得最到位,采用何种译法最为合适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
本文将精选三则广告语从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0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究,藉此研究从实践方面或理论层面能对广告翻译有一点启示。
二、目的论及其对翻译的影响1.目的论的概念和目的性法则/目的论0(Skopos theorie)源于70年代后期的德国,由德国功能学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它被认为是功能翻译学派的中心与主流。
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0,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同时明确指出,所有的翻译都指向其预定的对象,因为翻译其本身就是/为目标语的目的和目标语环境中的目标语对象创造出目标语背景中的文本0。
在这一原则下,就必须更加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功能,从而适应新的交际环境和译文读者的需求,因此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而不再一味地遵循传统意义上的/对等理论0。
目的论共有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忠实法则(Fidelity)。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忠实法则服从连贯法则,而这两者均服从于目的法则。
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0。
目的论在创造性地提出/目的原则0的同时也提出/忠实0,这说明目的论并不完全排斥对等,只是更强调译文交际功能的实现。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商品广告翻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需要考虑到目的论的视角。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潜在购买者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购买该商品。
在翻译商品广告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
翻译时要保持广告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潜在购买者的注意力,因此翻译应该采用一种生动、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
这可以通过运用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以及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实现。
翻译时还应注意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确保广告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与目标受众相符。
翻译时要准确传达商品的优点和特点。
商品广告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购买该商品,因此必须准确传达商品的优点和特点。
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这些信息。
还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确保翻译准确无误地传达产品的优点和特点。
翻译时要注意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与习俗。
商品广告通常是面向特定的目标市场,因此在翻译时必须注意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这包括使用正确的文化隐喻和象征,避免文化误解和冒犯目标受众。
一个广告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翻译应该遵循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习俗,使用中国的象征和隐喻,以及符合中国口味和偏好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翻译时要运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商品广告通常希望与潜在购买者建立一种亲近和友好的关系,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这可能包括使用亲切和可信赖的语言风格,以及使用积极和鼓励性的语气。
在翻译时还需要注意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确保语言风格和语气与目标受众相符。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潜在购买者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购买该商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巧,例如保持趣味性和吸引力,准确传达商品的优点和特点,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与习俗,以及运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只有这样,广告翻译才能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购买该商品。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商品广告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
商品广告翻译是将商品广告中的信息和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目的是为了让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该商品。
商品广告翻译技巧能够帮助传达广告的信息,强化品牌形象,让广告更加个性化和吸引人。
本文将从目的论(目的与效果)的视角出发,分析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
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的传递问题。
根据目的论,我将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信息传递、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
信息传递目的论认为信息传递是翻译的核心目的。
商品广告是一种推销信息的形式。
因此,商品广告的翻译需要注重正确传递信息。
在翻译商品广告时,需要紧紧围绕着产品本身的信息展开,不太要牵强附会,否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理解错误。
同时,还应该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免消费者对商品的功能和效用产生困惑。
例如,某款化妆品广告的原文标语是:“只有真正的爱可以让女人变得更自信。
”在翻译时,不能够单纯的将其翻译成英文的“My love is forever”,这样就失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关于女性 need(需求)的内容,从而无法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语言习惯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时必须考虑这些语言习惯。
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好的理解广告信息,并提高广告的可读性。
例如,英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中文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所以在翻译英语广告时,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和顺序,以使得翻译更具有行文流畅的感觉,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文化。
另外,还有一些广告中使用的语言习惯,例如隐喻、暗示或俚语等,这些语言习惯可能会具有文化特色,需要进行本土化翻译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差异商品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文化差异,使得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产品信息。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文化的不同是至关重要的。
广告翻译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以便能够最好的适应当地的文化的习惯。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学中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翻译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翻译使用者的需要和目的。
在商品广告翻译中,目的论可以指导翻译人员在传达广告信息的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目的。
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分析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
1. 提取商品核心卖点商品广告的目的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购买欲望,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广告的核心卖点,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核心卖点通常与商品的功能、优点、特色等相关,翻译人员需要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使受众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2. 考虑文化背景差异商品广告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需求和习惯进行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要注意使用受众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以提高广告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翻译人员还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商品广告需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激发购买欲望,因此翻译人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强广告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修饰性的形容词、夸张的说法等,都可以帮助提升商品的形象和吸引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文本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4. 注意文字与图像的呼应商品广告通常包含文字和图像两个方面的内容。
翻译人员需要注意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呼应和协调,以增强广告的整体效果。
翻译人员可以选择与图像相符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文字和图像相互映衬,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样可以提高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广告更具影响力和记忆点。
5. 简洁明了,突出亮点商品广告通常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信息的,因为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广告信息,只有简洁明了的广告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要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表达方式,突出广告的亮点和卖点,使受众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广告信息。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广告翻译

车在英语国家的广告语是。Where
a
there is
a
way,there is
Toyota”,到了中国便换成了中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
all
cars are
必有丰田车”,到美国又变成了。Not
删”,因为。AⅡmen
的第一句。
created
are
created
equal.”是美国独立宣言
2.调整源语信息,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最佳关联 在对原文的取舍过程中,为了提供最佳关联,避免读 者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只能在译文中表达与原文交际意图 有关的主要信息,因而有必要对原文内容予以增删。事实 上,对原文进行增删有时是出于对原文某些关键词的词义 进行挖掘、引申或扩充,将原文的深层意思加以发挥,使得 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更为突显。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We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9卷第5期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and Social VoL 29 No.5 0eL 2008
(Philosophy
Sciences)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广告翻译
郭 娴
责任编校边之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广告翻译的实质 广告是商品与消费者之问沟通的一座桥梁,它不仅 是商品的推介手段,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广告以语 言、图画、音乐等形式向人们传递商品的信息的同时,也 传递了该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其他文化信息。广告的 过程就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就是向目的受众传播本民族 社会价值观念的过程,所以广告无时不体现着明显的文 化特征。 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 国际广告的翻译与文学、科技、新闻等其它文体的翻译也 有所不同,因为它更强调翻译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而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性和 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传统习 惯,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翻译成进口国文字 直接搬出去,后果往往是不好的。当一种新产品即将步入 国际市场时,广告翻译在商品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起着 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广告翻译面对的是在 另一个民族背景中的公众,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的 同时不得不考虑所遇到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冲突 同题。如果在翻译中没有处理好跨文化的问题就会导致 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失败。这就提出了一个同题,即在 翻译中如何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矛盾同题,是 以目的语文化为方向还是为了体现翻译的忠实性而保留 源语文化信息,在这个问题上,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给我 们提供了重要指导。 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德国,该理 论提出“任何翻译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或者说都是要实现 一定的功能的,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 的目的。此外,还要考虑译语与原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 的差异,也即是说,传统翻译理论中居于首要位置的 ‘信’、‘忠实’或‘对等’都要服从于翻译目的或功能”。由 此可见,功能派是以目的论为其核心理论的。
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的翻译内容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
目的论视角下透视广告的翻译,对于确定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性。
关键词: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
目的论认为一切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在翻译目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即“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译文应对目标语读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广告翻译的实质也是要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劝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因此,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与实践意义。
翻译目的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 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于1971年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认为“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译者应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进一步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弗米尔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时,根据客户、委托人或厂商的要求,译者应结合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读者实际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以目的论为原则,考虑各种译语文化语境因素,选择合理翻译策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
“决定译文面貌的,不是源文面貌,而是翻译目的”。
因此,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视野。
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具体翻译方法,译者应根据译文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
按其传意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即能在目标文化的新情境中独立地起传意作用的工具和记录作者与源文接受者如何在来源文化里传意的文献。
赖斯的另一学生克里丝汀•诺德于1991 年和1997 年出版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一、翻译目的的确定在进行商品广告翻译时,首先需要确定清晰的翻译目的。
商品广告的翻译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达产品信息,二是唤起购买欲望。
翻译工作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兼顾这两个目的,力求准确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的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和心理诱导手法,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
二、准确把握文化差异商品广告常常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差异。
正如美国学者纽马克(Newmark)所言:“翻译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目标受众的文化特点,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进行翻译。
某些广告语在西方国家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在东方国家很可能会引起负面反应。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心理,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做到既传达产品信息,又不伤及受众的文化情感。
三、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商品广告翻译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结合目标受众的语言特点,采用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和词汇,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还需要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和韵律感,使翻译后的广告语在语言形式上更加优美和动听,增强受众的记忆和共鸣。
四、运用心理诱导手法商品广告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巧妙地运用心理诱导手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过使用积极的词语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诱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通过突出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决心;通过使用一些心理暗示和潜意识影响技巧,引导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也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做到言之有物,引人入胜。
五、重视视觉效果的翻译随着现代广告手法的不断创新,商品广告中的视觉效果在产品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进行商品广告翻译时,还需要重视对视觉效果的翻译。
不仅需要准确传达视觉元素所表达的信息,还需要结合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合理调整和翻译,使其在目标受众中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商品广告翻译是营销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将原文中的市场信息、商品优势等有针对性的内容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促进商品销售和品牌传播。
因此,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翻译要考虑目标受众商品广告涉及的是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因此翻译要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语言、文化、消费习惯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比如,对于面向国内目标受众的广告,翻译应该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风格,使用本地化的语言特点,体现消费者的需求和信仰。
而面向海外市场的广告,则需要选用符合当地语言习惯的词汇和语法,避免涉及到敏感话题和文化差异。
二、翻译要准确传递信息在商品广告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广告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
因为广告的作用是促进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一旦信息传递有误,就会导致广告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深入理解广告原文的意图和信息,尽量准确地将其传递给目标受众,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翻译要考虑文化背景差异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商品广告翻译中,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非常必要。
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广告翻译需要在语言上和文化上都符合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思维习惯,避免造成意译和信息失误。
四、翻译要创造性地再现原文信息广告翻译不仅要准确传递信息,具有亲和力,同时也需要有诱人的艺术表现力,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习惯,采取适当的语言风格和文体,创造性地再现原文信息,凸显商品品质和特点,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提升销售效果。
总之,商品广告翻译需要从目标受众、信息准确性、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考虑,创造性地再现原文信息,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告翻译的效果最大化,促进商品销售和品牌传播。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越来越流行。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翻译,主要从广告翻译、目的论、目的论在广告翻译的应用及广告翻译策略的应用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710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也越来越多。
如何使国外的消费者认可中国的产品呢?这时候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本文将以广告翻译为切入点,论述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一、广告翻译在我国,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国际广告涉及到了跨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广告的翻译就变得重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不能够直接按照本国的表达方式翻译过去。
所以在广告翻译时,必须考虑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冲突。
如果没能处理好跨文化因素就会导致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失败。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广告翻译中,如何来解决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矛盾。
在翻译的过程中,是选择目的语文化还是选择翻译的忠实性而保留源语文化,这时目的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二、目的论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活动者选择一种他自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然翻译也属于一种活动,对于广告翻译,译者也会在广告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考虑尽可能多的相关因素而来选择决定用哪种方式。
换句话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20世纪70-80年代,以 nord等为代表的德国学者,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在目的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翻译作为人类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目的的行动,应该遵循的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首位。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广告翻译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广告翻译【摘要】随着国际化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加,国际间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广告对产品促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广告翻译就更为重要了。
如何翻译广告,实现广告目的语的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告翻译属应用翻译,因而应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它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广告是一种特殊文本,它的目的是要引起读者注意,唤起兴趣,激发渴望,让读者形成记忆,最终使读者做出购买行为。
因而把翻译当做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广告翻译的实践中,译者应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兼顾语言、文化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层面,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最终的翻译目的,广告目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从广告的特征、译语的特征、译语读者反映等方面探讨可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广告翻译;翻译策略一、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1、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
目的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德国,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理论。
1971年,Katharina Reiss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首次提出“吧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将“功能类型”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和基于源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
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即她所称的综合性交际翻译(完美的交际行为)。
后来,其学生汉斯•费米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摆脱了历来的翻译都以源语为中心的束缚,创立了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而“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商品广告翻译技巧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素养和市场洞察力的领域。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商品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目标受众理解并接受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促进销售和市场推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传播效果。
一、了解目标受众和市场环境任何一则商品广告的翻译都离不开对目标受众和市场环境的深入了解。
在进行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广告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是谁,他们的文化背景、习惯和价值观是什么,以及他们对产品或服务有哪些特定的需求和期待。
翻译人员还需要了解广告所要涉及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广告的独特卖点和市场定位。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和市场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式,确保广告能够在目标市场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
如果广告面向的是中国市场,翻译人员就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选择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文化误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广告的接受度和传播效果。
二、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和核心卖点商品广告的翻译首先需要准确传达产品的信息和核心卖点。
无论是平面广告、电视广告还是网络广告,都需要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其购买。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对产品信息和核心卖点的表达,确保翻译准确、清晰,并且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善于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可以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通过问答句和反问句来引起受众的思考和共鸣,通过排比和对比来突出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符合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广告翻译不仅需要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和核心卖点,还需要符合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商品广告翻译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涉及到广告语言的准确传达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其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购买兴趣和促进销售。
而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商品广告翻译的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首先,应确立广告策略的目标。
广告策略的目标通常是要将产品或服务功能透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介准确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因此在进行商品广告翻译时有必要了解目标群体的文化背景、消费心理、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翻译中表达出符合目标群体认知和接受度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换言之,广告翻译的目标是实现将原文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过程。
其次,应采用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
由于商品广告中通常会运用许多文学修辞和情感渲染的手法,出于不同的目的,翻译策略也需要针对性的选择,例如:若是在强化商品特性的效果,应充分考虑这种特性在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性和目标群体接受的习惯,并使用某些形式的标准化术语、隐喻、比喻等手法在翻译中突出其特色;对于情感宣传性广告,应依据目标群体的文化文化及喜好倾向,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技巧表达广告所需要的情感色彩。
第三,应重视广告营销中的语境语用。
广告语言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信息传达都要通过使用一些图像文字之外的手段来辅助,这使得广告语言需要遵循一些顺应语境的语用规则,并且具有强烈的适应性。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运用习惯的差异,合理运用上下文语境、情景、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广告信息的传达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应注重广告翻译与文化适应的平衡。
作为翻译者,处理好翻译文体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广告目标和目标群体文化背景的协调,保证广告才有可能在各个市场中传播、推广和销售成功。
广告翻译中还要注意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风格及形式,同时又不失精神内涵的表达,确保广告的品牌形象、意义和信息的准确传达。
除此之外,商家和翻译师们都应该尽力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改进广告翻译策略、挖掘价值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更好的产品销售和表现。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商品广告翻译技巧是指将原文广告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的方法和策略。
在目的论视
角下,商品广告翻译技巧主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准确传达产品信息、激发目标受众购买
欲望、提高品牌形象和推广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
准确传达产品信息是商品广告翻译的首要目的。
广告的目的是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优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信息的准确性。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广告
的意义,并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传达给目标受众。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注意产品名称、
特点描述和功能说明等关键信息的准确翻译,避免因错误翻译导致误导消费者。
商品广告的翻译要能够激发目标受众购买欲望。
广告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兴趣,让他
们有购买产品的愿望。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用吸引人的语言风格和词汇,激发目标受众的
购买欲望。
采用一些有感染力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产品的优点,使用一些让人印象深刻
的形象词语来描绘产品的特点,通过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情感的准确把握,用简洁明了的
语言来展现产品的独特魅力。
商品广告翻译技巧要能提高品牌形象和推广市场份额。
广告是企业推广品牌和拓展市
场的有力工具,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舒适品牌声誉,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并与目
标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通过采用一些与目标受众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相契合的词汇
和表达方式,以增加目标受众和品牌之间的共鸣和认同感。
要对目标受众的购买习惯、偏
好和消费心理有深入了解,并针对市场特点和竞争环境进行差异化营销,以提高市场份
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视角看广告翻译的再创造*王皓(长沙师范学校外语系长沙市410100)摘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它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广告是一种特殊文本,它的目的是AIDMA,即首先要引起读者的注意,继而要唤起读者的兴趣,再而激发读者的渴望,然后要让读者形成记忆,终而使读者做出购买的行为。
把翻译当作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广告翻译的实践中,译者要从目的原则出发,兼顾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消费者心理层面,对广告翻译进行再创造。
关键词目的论广告翻译再创造Abstract Skopos theorists consider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communicative action rather than a simpl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The purposes of advertisements can be best summarized as AIDMA,i.e.catching the readers’Attention,arousing their Interest,stimulating their Desire,consolidating their Memory,and taking purchasing Action.Approaching from the Skopos theory,the translator may re-create advertisements while duly taking into account linguistic features,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sumers’psychology.Key Words Skopos theory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 re-creation1引言广告对产品促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翻译就更为重要了。
现今的广告翻译理论触目皆是,五花八门。
但仔细研究却发现,这些理论观照下的译文要么是死译,要么是过度翻译,要么是没有考虑到文化内涵等因素。
恰当的广告翻译要照顾到广告的涵义及目的。
“广告”的英文“advertise”,源于拉丁语的“adver-tere”,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广告的目的可以浓缩为一个词“AIDMA”(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 and Action)。
也就是说,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能够吸引读者和消费者的注意力;一旦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吸引,则应设法唤起消费者的兴趣;有了兴趣后要进一步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可能消费者不会立即购买该产品,需要一段时间的考虑,这时残留在他们大脑中的记忆就非常重要了;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消费者最终做出购买行为。
本文所引入的目的论就可以诠释这一职责。
2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目的论(Skopostheorie)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德国,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
1971年,凯瑟琳那·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拉开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序幕。
在此书中,赖斯首次提出了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1]。
她根据卡尔·布勒(Karl Bühler)的语言三分法把文本相应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2]。
后来,其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摆脱了历来的翻译都以源语为中心的束缚,创立了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他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过程,而是人类的具体形式的行为,是受目的支配的。
任何一项翻译在开始之前都必须弄清楚它的目的,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受众,即译文的预期接受者。
德国的另一位翻译家贾斯特·赫兹·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发展了费米尔的理论,她区别第26卷1期2013年2月中国科技翻译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Vol.26.No.1Feb.201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商标与广告翻译翻译研究”,项目号07C194;长沙师范学校项目:“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中的文化传递研究”,项目号:KYYB201104。
作者电邮:wanghao066@收稿日期:2012-10-16/27了“翻译行为”与“翻译”。
根据她的观点,翻译行为被看成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而翻译则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
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代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将忠诚原则引入功能主义模式。
他认为,之前的目的论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从而产生不忠的译文。
根据他的观点,翻译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期待并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
至此,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3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广告是目的性非常强的文体,是感染型的文体。
为了实现销售商品或服务的目的,企业会想尽办法去创意一则广告,如画面、音响和语言,其中只有语言的魅力才能让广告的效应持久。
一个良好的广告创意,往往要求能够抓住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方式。
广告行为只有界定好了宣传对象,并通过对对象的消费心理、产品的消费动机进行研究,才能把握好广告中的语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
根据“目的论”的观点,翻译并不是简单地以原文本为基础的转换,而是在目的中对源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
翻译不能照搬“等值”、“忠实”的原则,而是使目标文本与原文本的目的达到一致,这个目的是由翻译委托人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及其所属的文化背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对广告文本进行创造性翻译,既可以对原文采取字对字的翻译,也可以增译、减译、省译等,翻译方法不一而足。
译者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以实现翻译的目的。
4广告翻译中的再创造由于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为了实现广告的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技巧对原文进行“再创造”,而不能一味地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忠实与对等。
进行再创造时需要考虑目的语的语言特征,尊重受众的文化,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创作出成功的广告翻译作品。
4.1语言层面广告翻译“须力求该体在该语中的惯例。
”[4]而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重形合的英语对语法的规定较固定,句子主要是由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组成,而重意合的汉语却没有特定的语法规范,句式灵活,喜用四个字的排比结构。
世界知名的电脑品牌苹果电脑的广告词就言简意赅:Apple Thinks Different。
作为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他们的广告词肯定是凝结了众人智慧的结晶,“Apple Thinks Different”在美国一定非常有号召力。
但如果照搬字面意思将其译为“苹果想得不一样”或者是“苹果与众不同”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原创者的意图,但如果将其创造性地译为“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这样一来既符合汉语喜用四个字表达的习惯,还仿拟了汉语成语“不同凡响”,表达幽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了原创者预期的目的。
麦氏咖啡的广告词“Good to the last drop”是成功广告翻译的范例,如果直接译为“直到最后一滴都是好的”会令中国消费者不知所云,达不到广告原作者的预期目的。
将其创造性地翻译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从意境上都很好地传达了其本意。
三菱汽车的广告词也很有特点:“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这则广告词仿拟了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的名言:“No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一则很成功的广告。
如果三菱汽车想要在中国打开销路,把这则广告翻译成“不是所有的车都是一样的”就欠妥当了,译文远没原文来得精彩,表达生硬苍白,没有中国消费者会为了“不是所有的车都是一样的”而去买三菱车。
将其译成“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形象就跃然纸上,译文运用对仗句式,选择了“千里马”作为形象代言,三菱汽车的速度和品质不言而喻。
4.2文化层面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特征又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作品中。
在翻译的过程中须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消除文化差异,以达到文化再现的目的。
[5]成功地进行广告翻译,仅仅语言表达准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其文化的适应性,根据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应采取“消费者文化定位”的翻译82中国科技翻译26卷原则。
“龙”、“象”、“喜鹊”在中国是大受欢迎的东西,但是在西方某些国家就是忌语,典型的例子是“白象”方便面,将其译为“white elephant ”显然就忽略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他们是绝不会去买一个“大而无用的东西”,不妨将其改译为“silver elephant ”,尽管没有做到完全的忠实,但是不含任何贬义,可爱的小银象一定会受到国外朋友的喜欢。
早年上海产的“白翎”钢笔可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品牌,但是这个品牌的钢笔在英语国家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在于西方消费者不接受其译文“white feather ”。
在西方国家白色羽毛象征胆小鬼,英语中就有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意思是临阵脱逃,也就是中国人说的举白旗投降的意思,建议改译为“white plumage ”,既不失语义,又避免了文化尴尬。
帕萨特汽车的英文广告是“Driverswanted ”,而中文的广告则变成:“修身,齐家,治业,行天下。
帕萨特,成就明天。
”[6]翻译功底可见一斑。
这则广告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引用了富含文化底蕴的《礼记》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念。
通过近似的理念,来体现帕萨特汽车对人生的意义。
帕萨特成了许多中国人购车的首选”,达到了广告文本的预期目的。
4.3消费者心理层面广告文本的交际意图非常明确,即通过传达有诱惑力的语言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成功的广告在创意过程中必定会考虑到受众的喜好、审美观、消费品味等诸方面的因素。
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也要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刺激其购买欲,让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一样“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