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高劳动生产效率。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在早期工业社会,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是劳方的要求。

资方追求利润和效益,劳方期待劳动回报、公平及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要能得到满足。

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出现了大规模的罢工、关闭工厂甚至流血冲突等事件,使得劳资双方两败俱伤。

解决劳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

只有这样,劳资双方才能获得各自的需要。

2.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资生产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的男性青壮年大量应征入伍。

工厂因缺乏熟练工人,除雇用大量妇女外,还不得不采取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等办法来增加生产。

但延长劳动时间不仅会增加工人的疲劳度,还达不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有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员选拔的需要也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各交战国为了有效地使用兵员资源,需要对应征入伍的大量兵员进行甄别和选拔。

这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学的人员测评研究。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有很多心理学家被征召从事兵员的选拔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家设计的人事测评方法和技术很快就被应用于工业界,成为选拔工人的重要手段。

从 20世纪 20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工作环境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

这里所指的工业心理学是指以企业中的人机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工作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由于工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和渗透,因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的影响1927—1932年,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格(Fritz Roethlisberger)和其他一些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8/4/2020
2
第一章 概述
其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定义
• 鲁森斯: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中人类行 为的解释、预测和管理。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与以及结构对内部组 织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
8/4/2020
3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 跨学科性 • 层次性 • 适应性(权变性)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技术促使工作性质的变化
▪ 工作中技术和人性成份不可分的混在一起 ▪ 工作不再被那么严格地定义和设计 ▪ 客户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以及用于评价工作
的标准 ▪ 组织结构不再能够完全体现工作场所的特性
8/4/2020
12
第一章 概述
二、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影响
1、普遍主义与个别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常规(美欧);个别主义更关注 个体间的关系与信任(亚洲)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中性与感性
中性文化中,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轻易外露; 感性文化则相反
4、精确(Specific)与弥漫(Diffuse)
8/4/2020
16
第一章 概述
四、“临时性”的影响
稳定的群体被临时的群体所替代,团队包 括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也在不断变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质量
8/4/2020
8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现场研究法。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 实验室实验 • 经验总结法 • 案例比较分析法
8/4/2020
9
二、研究内容
1、微观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学习重点:1.了解组织行为学在国外的发展背景和历史2. 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3.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4.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 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 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1)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

●早期劳资关系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中国劳资关系现状(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质生产的需要。

A: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Munsterberg)——“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B:莉莲·吉尔布里思1914年《管理心理学》: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二、霍桑实验的影响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r)、F·J·罗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berger)“霍桑效应”(1927--1932)1. 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生产方法;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章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思考题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层次和任务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指的是通过对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组织中人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聚焦于分析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个体、群体和组织。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其一,揭示不同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征及行为规律对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为管理者高效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提供理论依据;其二:深入了解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及变化过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能力;其三,掌握个体动机激发的规律,以及个体行为表现出的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达成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对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群体的发展过程、群体的凝聚力、人际关系、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等。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其一:正确把握群体的心理规律,打造群体内部良好的关系氛围,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处理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引导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

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管理原则的制定、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突破,以及组织中沟通的有效建立。

2.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分别指什么?答: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完成组织内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一般可通过学习教育和正规培训取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它们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展而来。

人际技能指的是个人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具体能力。

概念技能指是管理者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

概念技能较强的管理者能够看到“宏观景象”。

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回答“是什么”(理解表面现象)这样的问题,还要懂得回答“为什么”(了解深层原因)及“怎么办”(寻求并选择解决方案)这样一些与事物发展规律及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重大问题。

3.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哪些角色?答:作为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亨利·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共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包含了三层含义:(1)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三大领域:组织环境中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个体与组织的接触面、组织以及组织环境之间的联系。

(3)指出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了解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所谓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的。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时指人多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4、行为组织,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第二章个体认知第一节知觉与归因1、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对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

2、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社会知觉,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

包括人际知觉、自我知觉等。

4、社会知觉偏差社会知觉偏差的主要表现如下所述:(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当我们与某人初次见面时,我们最了解到的信息被视为是最重要的,因为此前对其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2)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这种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最近印象效应或最后印象效应。

(3)刻板印象,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

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迷糊不清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为学重点整理组织⾏为学第⼀章组织⾏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因素:⽬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为科学的⼜⼀个重要发展⽅向是对组织⾏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和群体的⾏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电⽓公司所属霍桑⼯⼚进⾏的⼀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个重⼤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的活动只是受⾦钱的驱使,认为⼈是“社会⼈”。

另⼀个重⼤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为,甚⾄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业⽂明中⼈的问题》⼀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群关系学说。

5、组织⾏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为学是在⼼理学、⽣理学、⽣物学、⼈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为学的研究⽅法有:①⾃然实验法;②⾏为观察法;③⼼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章个⼈⾏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的知觉;②⼈际知觉;③⾃我知觉。

8、⾃我概念:就是⾃⼰对⾃⼰的看法,莱⽶认为,⾃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观察⽽获得的有关⾃⼰的知觉组织,是对⾃⼰的⼀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们对他⼈或⾃⼰的所作所为进⾏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们对⾃⼰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能⼒、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盾或失调,使个体⼼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促使个⼈的态度发⽣改变。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及其性质特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两重性,,应用性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2、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理” 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有利于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五、对OB有贡献的学科1、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预测、改变人的行为的学科。

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个体: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2、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即,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

群体: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4、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它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群体: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组织环境5、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的高等教育机构。

其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管理类学位和证书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在学完每个章节后都有相应的测试,下面为大家提供《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特征,并试图找出规律和设计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2.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答:个体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在维护组织正常运转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体。

3.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答: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人际关系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行为科学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认知科学阶段。

第二章:个人行为与个性1. 请详细阐述五种人格特质模型。

答:五种人格特质模型包括的是:内向性/外向性、神经质/稳定性、宜人性/不宜人性、势力/顺从性以及开放性/保守性。

内向性/外向性强调个体是否习惯倾向内省还是注意外部环境,神经质/稳定性则是看个体是否容易出现焦虑和敏感,宜人性/不宜人性则强调了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力,势力/顺从性提示了是否有倾向去指挥和控制别人和服从别人的性格,而开放性/保守性则涉及到了思维和价值观的开通性。

2. 个体成就动机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答:个体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体反复追求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愿望。

它的特征有三个:追求卓越、努力和自我认可。

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三个特征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1. 什么是有效沟通?请阐述其要素。

答:有效沟通是指信息在发送和接收方之间正确地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其要素包括沟通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技能、沟通方式、所传递的内容的信息质量、接收方对信息的解释和反馈,以及沟通双方的态度和期望。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组织行为学专业知识讲座(27)

组织行为学专业知识讲座(27)

第二章 个体行为
• 第一节 个体行为基础分析
• 一、个体行为基础分析构成、传记特征
研究内容涉及员工旳年龄、性别、婚姻
情况、
抚养人数、任职时间等原因,这些原因直接和 间接地影响职员旳工作效率,满意度,缺勤率 及流动性。
一般以为年龄与缺勤率旳关系是:对于可防止 旳缺勤,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而不可防止旳
• 亲密旳关系。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旳挑

• 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旳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旳冲击下,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经济与
• 文化旳交流愈加频繁和广泛。要求组织行为学愈加注重跨
• 文化研究,学会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旳心理与行为特征,
• 道德规范,跨文化旳道德行为问题,尊重不同旳价值观。
提升组织运营旳有效性,
即组织行为学旳自变量能够了解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旳因变量能够涉及生产效率、工作旳满意 度、工作旳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原因。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旳主要内容 • 1 个体行为
• 个体是构成组织旳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旳整 体素质。
人旳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

等。

4、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

向转群体取向。
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
• 体现为 1、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方面 性

和系统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注重组织行

为学旳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3、研究方向上更注重体制和战略取向。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有关学科旳关系
群体是一群人旳集合。 群体旳存在有一定旳目旳性。 群体中旳组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旳联 • 系。 • 对群体行为旳研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旳基础上发展 • 起来旳,其内容涉及群体动力理论,群体旳决策、沟 • 通冲突、群体旳人际关系。群体行为旳研究有利于工 • 作团队旳建设,塑造高绩效旳团队。

组织行为学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科学性
多层面性
情境性
组织 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主要的领 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行为科学。
在多个学科的贡献下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的学科体系通常包括三个层面, 即个体的行为、群体和人际的行为、组织的行为。
组织 行为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 ➢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
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 对行为的分析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个体、群体和组织。
组织 行为学
个体
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研究,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 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归因过程、动机、个性、态度、 情感、能力、价值观等。
——Andrew J Dubrin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 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其他组织 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Jee Kelly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 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Stephen P Robbins
组织 行为学
本章内容结束
组织 行为学
某旅行社导游的个人行 为动机与归因研究?
某旅行社导游群体信息 传递方式的相关研究?
某旅行社企业文化与外 部环境的调适研究?
组织 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 三个阶段:
• 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 (1900—1927年)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一章 组织行为概述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一章 组织行为概述

组织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共同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及其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及具体过程。

人类自产生之时,其行为就具有了组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化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职能不断科学化的现代社会,组织行为的功能及意义日益重要。

认真研究组织行为的规律,切实发展组织行为的科学,自觉指导组织行为的实践,切实提高组织行为的效能,不断促进组织行为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历史、机制等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涵义与特征一、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为了明确认识组织行为的涵义,需要先对社会行为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认识。

(一)社会行为的涵义1.社会行为涵义的表述社会行为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下,受其内在需求引发的动机所驱使,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具有一定对象、内容、形式的具体的、动态的、文化的、互动的运动过程。

社会行为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社会的个体行为、家庭行为、组织行为、公众行为等。

2.社会行为涵义的分析1)本质属性——运动性。

运动性是社会行为的本质属性。

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即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主观内在的需求引发了行为主体内在的动机,针对具体对象的动机引发了相应的行为,行为在动机的驱使下去实现动机所要实现的目标。

2)基本特征A、具体性——存在特征。

具体性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任何行为的存在都是由具体因素形成的,包括具体的主体、动因、对象、内容、形式等;二是指任何行为都是具体存在的,具有具体的动作、形态等可以被感知的外部特征。

B、动态性——表现特征。

动态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行为表现的过程性,即任何行为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时序过程;二是指行为表现的变化性,即任何行为都必然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在一个组织中,发生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行为及其心理原因,通过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定义的理解第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第三,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第四,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预测和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2、应用性第二章人的知觉差异与行为管理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的适应性感觉的对比性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是直接作用于认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爱好、动机、知识、经验、情绪等等2. 客观因素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47年提出分类: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与管理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是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对方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表面层次的认知而形成的人际印象。

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近因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实用性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管理科学的发展p2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

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

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为什么学习组织行为学?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二、组织的概念、类型与作用(一).组织的概念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所有的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组织的形态、功能、结构、管理活动都将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2.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存在着分工和合作,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组织能够在运行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3.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

不管这个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4.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

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

5.组织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组织会成长、会发展、会衰落、会消亡,组织管理效能、环境压力强弱,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

(二)组织的要素组织的有形要素1.实现组织预期目标所需实施的工作。

2.确定实施工作的人员。

3.确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4.确定权责结构。

组织的无形要素1.共同的目标。

2.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良好的沟通网络和制度。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有效配合与通力协作。

(三)组织的分类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分类观点有:1.帕森斯社会功能分类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组织的分类应按社会作用和社会效益进行。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 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运用“时间——动作分析”方法进行试验,提出“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个方法。

2)“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出版《心理学和工作效率》寻求使人的职能与其从事的工作适合;怎样的心理条件能使人在工作中获得最大最满足的产出;企业如何影响工人,以便从中获取最好结果。

2. 霍桑实验心理学家梅奥和其他人一起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和访谈实验,最后提出“人际关系理论”。

3. 积极组织行为学起源于积极心理学,2002年由鲁森斯提出。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应用,从而实现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绩效相关性。

5个积极心理能力的典型: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恢复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5. 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1)有助于强化人性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有主语积极心理学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应(颜色、气味等)。

知觉是对于对象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反应。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存在各种偏见,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等5种。

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 年正式命名,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 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 、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和 吉姆· 罗杰斯(Jim Rogers) 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罗杰业界赢得了普遍的赞 誉.
自我 实现
尊重
归属与爱
安全
生理与种族繁衍
图1-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5
四、复杂人假设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艾德佳· 沙因(Edgar Henry Schein,1928—)把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概括, 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 沙因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逻辑,综合考虑了已有的人性理论, 逐步勾画出学者对人性的揭示过程。 由于天赋、成长环境和际遇不同,个人的生存状况和 生存能力也可能千差万别。作为管理者,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应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实施差异化管理。沙因提出了 复杂人假设.
3
虚拟办公室的出现还有一个驱动力量,那就是追求生活与工 作平衡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希望办公室能靠近 住所,能支持在家办公,同时,高性能的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又 使得客户、消费者、供应商不可能知道你的确切位置是在他隔壁 的办公室、你的家庭办公室、虚拟办公室、还是在瑞士的蒙特普 爵士音乐节,或者是在北京的合同谈判会场。 讨论: (1)虚拟办公室这种环境的改变,优缺点各有哪些? (2)虚拟办公室对组织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2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 社会人性假设 二、问答题 1. 关于人性的假设有哪些? 对管理者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2. 为什么说霍桑实验改变了经济人假设? 三、案例分析题(略) Nhomakorabea23
6


讲授与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7
讲授与训练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在组织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和行 为活动规律,以预测和引导人的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 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组织行为学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 (二)组织行为学关心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规律 (四)研究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规律
18
3. 数据搜集方法 1) 实验法 2) 模拟实验法 3) 观察法 4) 问卷法
19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一、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率 二、改善人际技能 三、适应全球化 四、角色界限模糊 五、激发革新和变革 六、变革的及时性 七、员工忠诚性减弱 八、改善道德行为
20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 以及由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人性的假设经历了经济人、社 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等阶段。不同的人性假设导 致不同的管理思想。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组织领域的运 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集中在三个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 面、组织层面。个体层面包括能力、性格的差异性、态度和 价值观的差异性规律等;群体层面包括团队建设、群体内的 沟通、群体的冲突与解决;组织层面包括领导、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发展等。
8
二、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
一般来说,与组织行为学相关联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
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和伦理学
等。而心理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学科,因为在人的行为表现
之前,心理活动最直接;从长远角度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也最持久。
9
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个体层面,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的差异性,及 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性规律,人的行为动力与激励措施等问 题; 其次是群体层面,包括群体活动的规律和团队建设、群 体内的沟通、群体的冲突与解决; 最后是组织层面,包括领导、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 织变革和发展等。
4
•掌握组织行为学涵义、特征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发展四个过程:经济人假设、社会 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5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2
X理论和Y理论
13
二、社会人假设 代表:霍桑实验和梅奥研究 社会人假设突出了人的社会性需求,认为: ①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发工作动机的,并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
获得认同感;
②工人对同事们的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 力更重视、更有效; ③工人们的工作效率随着他们的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改善。 与此相应,管理方式也应该改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先导案例
环境变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电视会议、电子邮件、远程交换等先进的通讯手段为虚拟办 公室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在这个技术平台上,人们改变了工作 的方式和场所,许多人已经开始享受到了虚拟办公室带来的好处。 那些选择在家办公的人,多是工作忙碌而又讨厌办公场所拥挤嘈 杂的人,或者是为跨国公司的短期性项目服务的人。在家办公, 可以为自己布置一个舒适的家庭办公室,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让办公室与美景相伴,或者是绵延起伏的群山,或者是海滨,还 可以是乡村,当然也可以是都市风光。虚拟办公室,还有私人俱 乐部,可使企业家们减少专用办公场所的高昂费用。私人俱乐部 还可以提供商业活动所需的午餐、招待、会议场所和先进的通讯 设施。
2
因此,利用虚拟办公室和私人俱乐部,可以使企业家 们在财务和运作方面更加灵活。在欧洲和美国,有一些公司 专门为众多的企业家和商人提供虚拟办公室的服务,他们提 供的地址往往处于中心城区,设施先进,但价格并不高昂。 例如,一家名为“虚拟办公室”的英国公司就可为客户提供 此类服务。他们提供位于伦敦且知名度很高的地址,提供伦 敦中心城区的电话号码,并且以按月付费的方法提供秘书服 务及客户所需的其他附加服务。 虚拟办公室可使企业家和 商人们获得一个固定的、安全的业务营运基地,并且在世界 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与基地进行联络,信息与通讯技术的 革命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2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根据研究 的深度不同,可以将研究分成三类:即描述性研究、关系性 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按照研究的性质不同,可分成定性研究 和定量研究。对组织者来说,了解组织行为学从来没有像现 在这样重要:曾经把雇主和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纽带不 再紧密,全球性的竞争要求员工变得更加灵活、学会适应迅 速变革和不断革新的环境。
10
这三个层次既相互 联系,又相互区别, 最终为组织目标的实 现服务。 例:
电视机生产与经营
组织层次
研 究 设 计
生 产 制 造
销 售
群体层次
员 工
员 工
员 工
个体层次
图1-1 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示意图
11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发展
一、经济人假设 西方学者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在1960年将 人性分成对立的两类: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为性恶说, Y理论则为性善说,与人性假设相对应,管理的思想和制 度也不相同。
16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一、按照研究的深度分类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组织中的行为现象、特点进行描 述。
(二)关系性研究 关系性研究旨在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预测性研究 预测性研究是指建立不同变量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模型,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变化规律。
17
二、按照研究的性质分类 (一)定性研究 1、经验总结法 2、访谈法、 3、案例分析法等。 (二)定量研究 1. 研究假设 1) 相关关系 2) 因果关系 2. 变量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