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ppt

针灸治疗中风ppt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眼针法
在眼球周围进行微针刺激,以改善 眼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耳针法
在耳廓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 内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施术时机
施术顺序
针灸治疗应在中风病早期介入,以尽快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应先刺健侧,再刺患侧,以达到平衡调节的 目的。
施术手法
施术安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刺激手法 和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中风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势。
不足
针灸治疗的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等不适反应,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下,针灸治疗存在一定的禁忌。
中风病针灸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提高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包括日常生活 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2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3
针灸治疗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 规范。
05
对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展望与建议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精细化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和刺激参数,提高治疗效
果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02
综合治疗
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推拿、拔罐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提
选取病痛局部的穴位,以改善 局部症状。
远部取穴
选取与病痛部位相关的远距离穴 位,以调节整体功能。
随症取穴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相应的 穴位进行调整。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常用方法
毫针刺法
使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 调整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中风的针灸治疗今天总结中关于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临床上针灸治疗中风的病人很多,这个疾病的内容比较多,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也经常易作为考查内容,下面对其相关的内容做个介绍。

一、病因病机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

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种。

二、辩证分型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

中风中经络的辨证分型,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五型。

三、治疗(一)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的腧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丰隆、内庭,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晴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操作:内关泻法,水沟雀啄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 角,提插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上下2寸取穴,直刺进针,提插泻法,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余穴按虚补实泻操作。

中风(针灸治疗学)

中风(针灸治疗学)
中风
针灸治疗学
中风
• 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 歪、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
• 与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 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 匿,神不导气。
• 2.厥证----昏仆不省人事时间一般较短,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 3.痉证----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甚至昏迷,但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 4.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为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痿软无力, 与中风之半身不遂不同。
丰隆;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 里、解溪;头晕配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便秘配天枢、丰隆、 支沟;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曲骨、关元。
•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 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 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结语
• 1.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尤其对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2. 中风的治疗应注重针灸的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针灸领域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
研究显示,在缺血后立即给予针刺治疗,能使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使缺血组织局部维持有效的 血供,对抗缺血引起的损伤;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针刺治疗,可以增加局部组织供血,使脑梗死面 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 3. 要积极预防中风,控制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饮食。若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 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可针刺足三里、风市,以加强防治。 • 4. 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和紧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增 加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针刺还可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稳定、纠正中枢单 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降低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患者不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中风后遗症类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语言障碍、行动不便,而且涉及口眼歪斜等多种情况,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

临床实践中,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针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那些事。

1、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情况中风又被人们成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风不仅会造成患者伤残,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例高达150~200万,患者死亡率高达58~142/10万人。

目前我国幸存的中分患者近700万,其中超过75%的患者存在伤残问题。

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国家的发展较大阻碍。

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类型,此外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抑郁、吞咽障碍、尿失禁等问题。

在中医学领域,中风后遗症被归结为“大厥”和“偏枯”范畴,中医指出:脑络瘀滞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这使得导致中风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改善患者的气血额,而且要注意通络祛滞。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在中医后遗症治疗中,其能通过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确保患者的气血畅通,这对于提升患者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2.1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在中风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约为22%~65%。

在这些患者中,症状较强的患者有饮水呛咳问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补水或鼻饲。

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且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有的患者还会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窒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目前,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时,除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外,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针灸治疗中风有奇效

针灸治疗中风有奇效

针灸治疗中风有奇效葛林宝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针灸”传人中国针灸学会、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悦和堂中医门诊部首席针灸专家上海已经在1979 年进入老龄化城市,目前上海老龄人口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24.5%。

据估测,三年后,上海市的老龄人口将超过30% 。

因此防治老年人群的疾病,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中风已经是明显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中风和由之而伴发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而针灸对于中风特别是运动障碍效果明显。

中风病的发病具有四高的特点:首先具有高发病率,据统计中风每年的发病率为719/10 万左右。

其次是高致残率,其致残率高达80%左右。

还有具有高复发率特点,5 年内的复发率大约在50%左右。

最后中风还具有高死亡率和的特点。

导致中风的原因,也往往是由四高而产生的:中风往往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黏度而导致中风的产生。

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针对不同期的中风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1,中风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一般从发病开始-15天。

在这期中病情变化较多。

要加强观察,结合使用药物等。

针灸治疗原则:平肝潜阳。

穴位: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里、太冲。

方法:留针2 0分钟。

单纯针刺。

这期患者往往是在住院观察,只要生命指征稳定以及血压、血糖等相对稳定,即可以采用针灸治疗。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越早介入,病人的预后越好。

不必过度强调要病情完全稳定。

因为此期的患者大都是肝阳上亢,以上的穴位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

能够很好调整患者状态和促进大脑的血供。

我们的临床观察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有很好的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

并且我们的动物实验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些。

另外在中风急性期的患者最好少翻动身体,取这些穴位完全不用翻动患者。

,2,中风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恢复期一般是指中风发病后15天一6个月。

在这一期中,病人的体征开始恢复。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针灸之后就是非常重要的复健引导:先从扶髋关节,训练髋关节收回踢出,一周后再训练膝盖节-踝关节,同理,训练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个人心得:语音沟通很重要,要先找到配合默契的感觉,可以先用健侧进行训练,让其明白配合 的程序,然后再训练患侧。自己的五指与患者的五指相扣,一手扣其手,一手托其肘关节,然 后扶其手伸直之后以肩关节为中心点缓慢转动,鼓励其自己出力。患者能出一成,我们出九成; 患者能出五成,我们只出五成;患者能出九成,我们出一成) ,训练1周后,就会慢慢恢复其对肩 关节的控制和指挥能力。
肾关穴 曲陵穴:肩关节不举,可以先针同侧曲陵穴,然后嘱咐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吸进呼出算一 次,处理21次。 中白、下白:让腰部有挺直的能力,可针中白、下白; 百会穴+四神聪:这两个穴位提气,刺激脑神经,有意外的神经恢复效果; 总枢穴:针灸或放血改善口齿不清,舌头不灵、失音者。4.中 风 康 复 训 练来自二、中风的董氏奇穴疗法
如果患者不幸患脑中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董氏奇穴的疗法。 1.董针治疗取穴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配穴相对简单,大多主取灵骨大白穴,重子重仙穴,木火穴等穴来加减治 疗。 取健侧灵骨大白穴来治对侧下肢瘫痪; 取健侧重子重仙穴来治对侧上肢瘫痪,治疗左侧中风下肢无力;
重仙穴
训练时要持续,患者可能第一天能自己踢,但是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又不能踢了,退转了。再 次练之后,又能进步,这是董针治中风效果好的秘诀。
三叉三穴 内关、间使、心门穴:针内关、间使、心门穴,使其膝盖有力,能打弯; 肝门、小节穴:针肝门、小节穴可以扶正小腿,走路不用外撇; 中九里+七里穴:左侧半身不遂,还可以扎右侧中九里+七里穴,统管对侧半身的不适; 火主或火硬:在左侧脚背取穴火主或火硬作为牵引针; 阳陵泉+肾关:针阳陵泉+肾关,可以治疗对侧肩周炎手不举;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综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130例疗效观察

综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130例疗效观察

组( 对照组 )0例。治疗组 门诊 4 7 8例 , 住 院8 2例 ; 中男 6 其 9例 , 6 例 ; 女 l 年龄 3 7
7 2岁 ; 程 6小 时 ~3个 月 ; 1次 发 病 第 病 者 17例 , 2次发 病 者 1 0 第 9例 , 3次 第

环, 有利于相 应侧枝循 环的建 立 , 该局 使
3 1 8 .
2 候熙 德. 神经病学.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2 0 1 8 0 0: 0 .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比较 , 表 1 见 。
3 江钢 辉 , 艳 慧 , 文辉 . T定 位 围 针 法 治 李 杨 C 疗 中风 后 遗 症 的 临床 观 察 . 海 针 灸 杂 志 , 上
风的 临床 疗 效。方 法 : 用 头 针、 针 采 体
( 包括 速 刺 和 留针 ) 电针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和
强度刺激 , 泉穴要求 针感传 至小 指 , 极 内
关穴要求传至 中指 为佳 , 然后 出针 ; 术者 帮患者抬起下 肢 , 速刺委 中穴 , 快 要求下 肢抽 动 后 出 针。② 留针 : 部 取 四 白 面 ( 、 沟, 双) 水 水沟 行雀 啄针 法 , 求 眼球 要 湿润为度 ; 肢取患 侧肩髑 、 池、 泽 、 上 曲 尺 手三里 、 四渎 、 外关 、 合谷 透三 间 ; 下肢取 髀关 、 伏兔 、 阴市 、 海、 血 足三里 、 阳陵泉 、 阴陵泉 、 悬钟 、 三阴交 、 太溪 、 太冲 ; 腹部取 盲俞 ( ) 天 枢 ( ) 中等强 度刺激 , 双 、 双 , 留 针3 4 0— 0分钟。( ) 3 电针 : 选华佗牌 S Z D
效: 分 3 4 积 6— 5分 , 活 不 能 自理 , 肢 生 患 功能活动无 改善 , 肌力无好 转 , 为 0—1 仍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中风,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风后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针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灸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

中风的发生往往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受损。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液灌注,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其修复和再生。

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改善脑循环,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针灸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积极影响。

中风会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重建,增强神经传导功能。

例如,针刺肢体穴位可以激活相关神经通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刺激头部穴位则有助于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再者,针灸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

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免疫状态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压力。

中风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身体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一、概述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发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中风后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科学评价和机制研究尚显不足。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缺乏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推动针灸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2. 中风病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使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的80以上。

这种疾病通常发病急骤,症状多样,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 ,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其死亡率高、 后遗症多,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 负担。
针灸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 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蕴含着中华民 族特有的精神、 思维和文化精华, 涵纳着 大量的实践观察、 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 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全人类文明 的瑰宝。
动物实验:
1.白鼠做常压耐氧试验,针刺内关,人中,风池后能明 显增加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
2.直流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形成血栓,发现醒脑开窍组较 对照组刺激处仅见血管粗糙,对照组可见肉眼血栓形 成,针刺方法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效应。
基础实验
醒脑开窍针刺方法可改善病人微循环。 针刺前和针刺20分钟后对比观察患者球 结膜和甲皱微循环,毛细血管袢顶增宽 ,开放条数增多,输入支和输出支较普 通针刺增多。血流通过毛细血管袢时间 缩短,血流态由缓慢淤积呈线粒流态,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 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为主的病症。
《针灸大成》:“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 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 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 ”杨继洲认 为风为百病之长, 风可中于脏,亦可中于腑, 多与痰、气等致病因素和情志因素有关,人 体正气不足时,邪则侵害,发为中风。
其他症状-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 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出 现手指握固,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
处方: 患侧合谷。操作: 取患侧合谷向三间穴方 向( 即第经二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 1. 0 ~ 1 .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以握固的手指自然 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再刺一针, 后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 进针1. 0 ~1.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 以拇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合谷穴两针 均留针 30 min 以上。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培训课件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培训课件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7
• (二)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 1.贺氏三通法临床应用
• 失语:通里、照海、哑门; • 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

• 舌体萎缩或卷缩:风府、风池、哑门;
• 流涎:丝竹空;
• 眩晕:实证四神聪放血,虚证灸神庭;
• 目失灵动、视物成双:臂臑;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8
• 牙关禁闭:下关、地仓、颊车;
• 4.走罐治疗
• 为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 穴即“背俞穴”。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7
• (六)血管性痴呆
• 1.邪毒缠结、气机不利证
• 针灸元神1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丰隆。
• 2.气精失化、脑髓失养证
• 针灸元神2号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 神、神门、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 (2)牵正透法—通经活络,祛风牵正:阳 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 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 地仓透颊车,曲池,合谷。
• (3)手足十二针—通经活络,调气和血: 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 阴交。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0
• (4)纠偏法—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百会、 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 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
• (10)老十针法—调中健脾,理气和血, 升清降浊,调理胃肠:上脘、中脘、下脘、 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 (11)治任脉法—补阴济阳,调和肠胃:
任脉十二方:承浆、廉泉、天突、紫宫、
檀中、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气海、
关元、中极。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3
• (12)治六腑俞法—运化水谷,调理六腑: 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康复策略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康复策略

毫针疗法
常用针灸疗法
适用于痉挛性瘫痪,针刺可以对大脑皮层产 生较大的兴奋作用,促进其对பைடு நூலகம்层下神经的 调节作用,以减轻肌张力增高,还可使患者 做主动或被动活动。每日1或2次,每次20-30 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
头针疗法
常用针灸疗法
适用于迟缓性、痉挛性瘫痪。快速捻针,每 分钟200转,留针30分钟,其间捻针3次,每 次2分钟,亦可以使用电针仪,选疏波或者疏 密波,可配合主动运动,每日1或2次,每次 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各期临床表现
急性期
患者可能有昏迷、高烧、脑水肿表现,生命体 征尚不稳定,病情还有可能发展、恶化---软瘫期
各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生命体征稳定,肌张力高,以痉挛为主—痉挛期
各期临床表现
后遗症期
瘫痪、关节挛缩畸形、姿势异常等,少数患者呈 持续性软瘫状态(预后较差)
康复目标
预防中风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改善受损的功能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康复策略
目录
1 中风病的概述
2
2 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不省人 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症状的 病症,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 管疾病的统称
流行病学
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 康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 致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
年发病率:150/10万 高死亡率:第二 高致残率:占75%
中医辨证
中经络 中脏腑
无神志改变,口角歪斜,言语不利, 半身不遂(病位浅、病情轻)
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病位深、病情重)
西医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风
(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

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

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

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

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

有人认为脑电图动态改变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针刺能使脑电图α波幅增高,δc/s慢化波改善,异常β、Q、δ波减少,调幅、调率、对称性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对中风合并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针刺后脑波波平趋于增快,波幅趋于增高,α波指数明显增多,β波指数趋于增大,而Q波指数稍减少。

说明大脑皮层兴奋性有所提高,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智力和记忆力。

证实了针刺能调节中风患者皮层的抑制状态,以增加其代偿功能,促进患者脑电活动的有序化,提高
和改善了皮层细胞的基本电活动,使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好转。

有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观察,发现全血粘度、细胞电泳、血沉、纤维蛋白原、FDP、β-脂蛋白、胆固醇等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血清HDL—C却明显低于健康组。

经针刺治疗后血清HDL—C明显升高,β-脂蛋白、动脉硬化指数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及全血粘度、静脉血氨均较针刺前下降。

说明针刺后能明显影响血脂代谢,并调节其比例,使纤溶系统趋向稳定针刺具有调节血清脂质代谢作用,其中T辅助细胞明显升高,T抑制细胞相对下降,而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

针刺治疗能改善微循环从而有利于病变部位组织血液供应,建立侧枝循环。

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

针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

临床上对于中风后针灸治疗的时机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议,好多医院仍然采取的是发病早期药物治疗,到了所谓的“恢复期”、“稳定期”、“康复期”、或者说“后遗症期”才“配合”中医针灸,这种治疗模式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前面我们已经就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得出: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适宜的外周刺激,通过针灸特殊的外周感觉传入方式,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各个神经元的兴奋性,实现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和功能代偿,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

也就是说只有在最佳的时机采用针灸治疗才会得到最佳疗效,不致延误病情,使患者的后遗症减少到最小。

大多数临床文献证明:对于缺血性中风早期的针灸介入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恢复血液供应,减少因缺血而致的脑神经组织的麻痹、坏死。

有研究表明中风起病两周内,病侧大脑半球自动调节功能丧失,整个半球血流量减少,脑局灶性充血或缺血区容易发生局灶性血管麻痹现象,此时用化学药物使正常脑组织扩张血管,血流反而从病灶区分流入其他周围正常脑组织,以致病灶区加重缺血形成所谓的“盗血现象”。

对于出血性中风的针灸介入时机,多数医生持谨慎态度。

一般认为,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时针灸不宜立刻介入,在生命体征平稳后3 至5天针灸才可介入,而且选穴时应注意避免选用敏感性太强的穴位,手法宜轻柔,刺激要轻,以免使患者紧张而引起血压上升。

古人云:“急则用针,缓则用药。

”《针灸大成》也说:“凡中风跌到,卒暴昏沉,急以三棱针刺十二井穴。

”可见古人主张脑卒中针灸早期治疗,因传统中医学并无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之分,所以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

脑出血本身引起的死亡绝大多数在发病的早期,该类患者的治疗关键是在急性期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有效措施(针灸)在急性期采取也是无可厚非的。

穴位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合理的治疗不会引发出血或进一步加重或再度出血。

因此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只要是生命指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稳定就应该尽早选用针灸治疗,针灸越早其预后效果越好,特别是越早接受头皮针
对自主意识恢复就越好,后遗症也越轻、越少,疗程就明显缩短。

对于那些经络敏感患者在头皮针刺时往往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加快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日后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

软瘫期(弛缓性瘫)属中医学“痿证”,瘀血痰浊上瘀于脑,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患侧肌肉处于弛缓状态,治疗应尽早而且刺激手法可稍重些,以尽快促进患肢肌张力的产生使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抢救大脑半影区,建立侧枝循环,提高肌张力为目的。

该类患者选穴主要集中于手足阳明经、足少阳及督脉四条阳经。

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外关、环跳、三阴交、太冲、悬钟、手三里、解溪、昆仑、内关、百会、风池、风市、委中、极泉、阴陵泉、风府、太溪、伏兔、丰隆、髀关、后溪、尺泽、血海、大椎等。

当弛缓性瘫移行至痉挛性瘫痪期时,出现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肌痉挛模式,上肢的屈肌为抗重力肌,主要为上臂的内收肌群,内旋肌群,肘关节的屈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腕和指的屈肌群,均分布于上肢前、内侧,表现出上肢屈曲、内收。

下肢的伸肌为抗重力肌,主要为膝关节的伸肌群,大腿内收肌群,踝关节的内翻肌群和跖屈肌群,均分布于前、内侧。

从前、内侧为阴,后、外侧为阳的概念上说,此种表现属于“阴急阳缓”。

由于中风致瘫从发病起,随着病程的发展,肢体会出现不同的功能失调状态,在经脉的选用上也应有所不同。

任何疼痛刺激都可以引起屈肌、伸肌的回缩反应,表现出屈肌、伸肌的有关痉挛,在偏瘫痉挛期应利用拮抗收缩交互抑制主动肌的痉挛,故治疗时以上肢拮抗肌群穴(伸肌群穴)为主,配以上肢痉挛肌群。

下肢拮抗肌群穴(内收、屈肌群穴)为主,配以下肢痉挛肌群。

选用集中在手足少阳经、手阳明经及足太阳经四条经脉。

其中上肢以手阳明经、手少阳经为主,配以心包经。

下肢以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为主,配以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

通过阴阳经调节缓解“阴急阳缓”状态。

常用穴位有曲池、阳陵泉、合谷、外关、三阴交、委中、手三里、血海、足三里、环跳、太溪、照海、尺泽、阴陵泉、大陵、天井、伏兔、内关、极泉、阳池、曲泉、悬钟、殷门、解溪、臑会、髀关、申脉、承山、风市、昆仑等。

在临床治疗时,遵循取穴宜少不宜多的理念交替使用这些穴位,一则可减少对同一穴位的不断刺激产生疲劳性,再则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辨证施治必然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偏瘫痉挛期除体针外选取头针、眼针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最后再说说中风患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可以扎针?笔者认为高血压I期
(血压在140~159/90~99mmHg),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是可以大胆针灸;高血压Ⅱ期(160~179/100~109mmHg),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当谨慎针灸;高血压Ⅲ期(180/110mmHg以上),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绝对禁止针灸。

针刺可以治疗糖尿病。

但在糖尿病急性代谢混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倒时;糖尿病合并有皮肤传染、溃疡者;饥寒、疲惫、精神紧急时均不宜针灸。

还有就是对糖尿病人针刺前一定要严格穴位消毒(尤其是四肢远端),针刺应避开血管。

牢记唐代医家孙思邈之训: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