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1ed6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4.png)
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陌上桑》。
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审美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欣赏美、追求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陌上桑》。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陌上桑》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感。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审美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审美情感。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陌上桑》。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陌上桑》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1)播放《陌上桑》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感。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审美情感。
①诗歌中描绘了哪些人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②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③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b52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f.png)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练习。
(2)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陌上桑》。
2. 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
3. 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4. 课堂练习用的造句模板和参考例句。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课文《陌上桑》为基础,创作一个小故事或对话,展示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2b4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d.png)
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寓意。
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封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课文有什么期待?二、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解释难点。
三、讨论和分析(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文学鉴赏(10分钟)学生欣赏课文的描写和对话等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回顾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二、深入分析(10分钟)学生分组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文化背景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四、创造性思维训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编写故事续集或改编故事。
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106b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陌上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3)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陌上桑》全文;(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障碍;(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3)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陌上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熟悉文本;(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3)阐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
5. 实践拓展:(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和评价作品;(2)进行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学习态度;(2)评估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课堂练习。
2. 课后作业:(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和练习;(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 单元测试:(1)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分析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陌上桑》教案范文
![《陌上桑》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ccb0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a.png)
《陌上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陌上桑》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
(3)通过诗歌创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追求个性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陌上桑》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如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解读人物形象等。
4. 诗歌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
(2)学生互相交流对《陌上桑》的欣赏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诗歌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9d6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f.png)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词语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陌上桑》一遍,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2024年《陌上桑》教案
![2024年《陌上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2dc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0.png)
2024年《陌上桑》教案《陌上桑》教案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
讨论点拨法。
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
(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
(师板书:陌上桑)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本文是一首乐府诗。
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
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
叙事性强。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2、疏通生字词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427bd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e.png)
《陌上桑》教案一、课程背景《陌上桑》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通篇抒发了作者对于青年英才早逝的思念之情。
该诗篇章简短,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为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是我们必修的一课,而《陌上桑》正是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的一首唐诗。
因此,在此教案中,我们将对《陌上桑》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掌握语境、提升语文修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3.理解《陌上桑》传达的思想和情感;4.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5.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阅读首先,让学生熟悉《陌上桑》的诗歌原文。
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并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涵义和表达方式。
2. 诗歌分析接下来,让学生分析诗句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韵律和节奏的规律,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 诗歌赏析最后,让学生进行诗歌赏析。
要求学生从主题、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诗歌分析和解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 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以及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等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2. 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交流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并给出讨论问题,比如:“你认为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或者“你觉得诗歌中使用哪些修辞手法最有意思?”等。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3. 教学实践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诵诗歌”,“自由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等。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bb25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9.png)
《陌上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了解《陌上桑》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文学流派等;(3)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阅读和解析古典文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体会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3)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的理解;(2)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句,欣赏艺术特色;5. 实践活动法:朗读、背诵、创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陌上桑》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5. 欣赏艺术特色:分析经典诗句,欣赏韵律、修辞手法等;6. 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生哲理;7. 实践活动:朗读、背诵、创作等;8. 总结反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朗读、背诵、创作等;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1. 教学内容:(1)第六至第十章内容的学习与理解;(2)分析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关联;(3)欣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a9a6e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5.png)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陌上桑》的形式和内容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陌上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 写一篇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 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意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4.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陌上桑》的作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1e3d0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a.png)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的诗句;(2)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2)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诗意;(2)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词韵律和格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陌上桑》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教学目标;2. 学生准备:预习《陌上桑》,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陌上桑》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2)诗词朗诵:教师朗诵《陌上桑》,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教学讲解:(1)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2)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陌上桑》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陌上桑》,并分析其他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6.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对比拓展: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与《陌上桑》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九年级下语文陌上桑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九年级下语文陌上桑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d1a96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8.png)
九年级下语文陌上桑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九班级下册语文陌上桑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课的教学可采纳朗读教学法。
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
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援助同学学习本诗。
如:1.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2.罗敷的漂亮表达在哪些方面?3.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5.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6.罗敷的形象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7.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指引迷津】(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抵抗强暴的形象。
(二)重点难点突破1.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罗敷是一位漂亮的古代劳动妇女。
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
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芒照人的漂亮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
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污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
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擅长斗争。
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用的一种斗争策略。
她采纳这种斗争策略,从气概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奇妙地爱护了自己。
2.难点理解罗敷到底是什么身分的妇女罗敷作为一个常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宝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漂亮动人。
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敏聪慧擅长斗争的性格。
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一)掌控字词1.注音敷fū倭wō髻j缃xiāng绮qǐ驹jū冉rn陌m2.词句补释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babbcf2ad02de80d5d84086.png)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of Moshangsang《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板书“美女”两字和一个“?”)(众生愕然,议论纷纷)师: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美女?(众生纷纷发言,道出各自的“美女观”)师:今天让大家认识一位美女,她就是罗敷。
(在“美女”前加板书“罗敷”)师:不过,今天我们认识这位美女的方式比较特殊,不是直接见她本人,不是看她的照片,也不是听她的声音,还是通过读一篇乐府诗《陌上桑》来认识她。
(板书课题)师:认为罗敷是美女的同学举手。
(许多学生举手)师:为什么她是个美女呢?生1:她外行美。
师:何以见得?生1: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裙。
”生2:她回头率很高,所以她是个美女。
众生:(大笑)师:哈哈!有道理,连别人看都不想看的人,她能美吗?那哪些诗句能说明她回头率高呢?众生: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师:除此之外,罗敷还有美的理由吗?众生:(阅读诗文、沉思。
)生3:使君向她求爱,可见她是个美女。
师:对!使君被她的美吸引了,才向她求爱,所以从这可以看出罗敷是美女。
师:大家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罗敷是美女?众生:(阅读诗文,沉思良久,却没人发言)师:看一个人美不美,我们不仅要看她的外表,还要看她的内在的品质。
大家从这个角度去找找罗敷美的理由。
(众生有所悟,片刻,纷纷举手发言。
捕捉智慧之光 营造精彩课堂——《陌上桑》教学反思
![捕捉智慧之光 营造精彩课堂——《陌上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8ef8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a.png)
捕捉智慧之光营造精彩课堂——《陌上桑》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捕捉智慧之光营造精彩课堂——《陌上桑》教学反思近日,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陌上桑》,旨在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努力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团队合作,以期能够创造出一堂精彩的课堂。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为了让学生对《陌上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将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学生。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刺激,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细节。
其次,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些思考问题,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主题。
例如,我问道:“在故事中,陌上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他的出现和发展如何影响了故事的进程?”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故事,并深入分析这个角色对于故事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我设置了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展开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小组报告。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展示,并互相评价对方的报告,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创作,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
同时,我鼓励学生亲自上台表演他们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通过精心设计的评估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设置了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另外,我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评估,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陌上桑》教学实录
![《陌上桑》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5f2fff689eb172dec63b70c.png)
《陌上桑》教学实录
师导语: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优秀的文学作品灿如星斗,作为今人的我们能非常幸运的通过文字穿越历史的尘烟回到秦砖汉瓦的时代,欣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诗篇,感受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去认识一位可爱的姑娘。
(板书题目:陌上桑)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乐府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是《木兰诗》
师: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乐府”是什幺?
生:乐府原是古代朝廷音乐管理机构,后来把乐府采集来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师:《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
那幺大家知道它的题目陌上桑”是什幺意思吗?
生:可能是一个陌生人在采桑的意思吧?
生:我觉得不对。
我预习的时候查工具书后知道了这个陌”字应该是。
顶岗实习教学体会:《陌上桑》教学反思
![顶岗实习教学体会:《陌上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9a88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7.png)
《陌上桑》教学反思20世纪以来,教育学家提出课程与教学整合论,课程论的基本任务是“教什么和学什么”。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怎样教和怎样学”。
其实,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要完成的不就是“教什么”和“怎样教”吗?但是这一问题我们怎样在教学中解决?我在这次顶岗支教中得以探索。
顶岗已经近四个月,到现在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讲授课只剩下了最后一课,乐府诗《陌上桑》。
在此之前我已深深地认识到上课必须上的得有厚度,否则你的课经不住推敲,难登大雅之堂。
但是我也一直在苦恼对于这首广泛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陌上桑》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作为知识点讲解,作为语文之美欣赏。
经过指导老师的提点,我决定运用余映潮余老师的“板块教学”法,来讲授《陌上桑》。
将授课过程分为两节课。
两个板块,初读,精读。
初读中要求学生掌握四个学习目标:生字、题目、全文翻译、故事复述;精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一、初读1、生字《陌上桑》为乐府诗,属于古文范围。
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也不存在很大困难。
但是诗中包含着大量的生字词,而且较难书写。
比如:倭(wǒ)堕(duó)、捋(lǚ)、踟(chí)躇(chú)。
为了夯实基础,我先带学生读了生字词,之后又让他们读,又给他们两分钟时间去写。
最后让同学们齐读课文。
2、题目《陌上桑》为本诗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能理解。
在讲题目时,我问学生“读诗的时候有没有注意题目?”“没有”已在我的预料中。
“题目为《陌上桑》谁能解释一下?”全班顿时无声,已经想到了。
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文言常识还很少,“陌”字不知道怎样去解释。
“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陌上桑》肯定跟什么有关?”“桑叶”“‘陌’字应该怎样理解?”“陌生”“难道是陌生的桑叶?那跟咱们这篇课文有关系吗?”“没有”“很显然,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了阡陌交通一词,其中的‘阡陌’就是田间小路。
这里咱们《陌上桑》中‘陌’也是田间小路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陌上桑》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乐府诗《陌上桑》。
以前学习的乐府诗有《长歌行》和《木兰诗》。
师生一齐背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师:《木兰诗》中描写的木兰是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来认识一位美女——罗敷。
师:温故而知新,谁来简介《乐府诗》?生1简介一下《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整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来就称这类诗歌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师:补充乐府双璧是《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引导学生记笔记。
师:乐府诗的特点(1)语言朴实自然;(2)押韵灵活;(3)多用排偶句,音韵和谐。
师:让我们体会乐府诗的音韵和谐,让我们班最美男生丁西法同学朗读课文。
师:丁西法同学声音响亮,饱含深情。
但有两个音读的不准,你发现了吗?生2矫正读音“夫婿”“鹿卢”。
师:好书不厌百回读,注意诗歌的节奏、语气、韵律,读诗时,朗读五个字的诗句,根据内容,前两个字读起来应该稍慢,略带拖腔,后三个字应该稍快。
例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让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音韵和谐。
师:是一首乐府诗,一首五言叙事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看一看《温馨提示:人+事+果》。
生:罗敷在采桑路上遇到太守调戏,拒绝太守的故事。
生:一位太守看到美女罗敷,进行调戏遭到拒绝的故事。
生:罗敷机智的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师:最好用上“美丽”和“机智”两个词语。
师生:美丽的采桑女罗敷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师:根据同学们课前提出的疑问,我概括整理了一下四个问题,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选择2个问题积极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罗敷很美(2)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3)罗敷是如何拒绝太守的?(4)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罗敷?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罗敷很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生:我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中读出来罗敷的美。
生:我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中感受到了罗敷的美。
师:行者看罗敷,放下担子假装捋胡须,年轻的小伙子见罗敷,心潮澎湃,手足无措的样子很傻,假装整理头巾,耕地的忘记了犁地,锄地的忘记了锄地,相互埋怨,都是因为罗敷美得缘故,看着了迷,罗敷美得让人忘乎所以。
师: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罗敷,眉目唇齿是什么样吗?罗敷长着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眉毛?什么样的嘴巴?什么样的身材?生:杏核眼,柳叶眉,樱桃小口,鹅蛋脸,婀婀娜娜的身材,娉娉婷婷的美女。
生:罗敷有着丹凤眼,柳梢眉,瓜子脸,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师:把我们刚才对罗敷的直接描写和本首诗中对罗敷的侧面描写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妙?生:侧面描写更妙。
因为它不直接写罗敷眉目唇齿什么样,而是通过写观者的行为举止来烘托罗敷的无与伦比的美丽,侧面描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师:我们曾经学过这种写法的篇目有:生:《口技》尤其是写宾客的反应,例如写口技人表演着火后“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侧面突出口技人记忆的高超。
师:还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通过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人技艺的精湛。
师:罗敷很美,美得令人心动,美得让人着迷,美得令人忘乎所以,美得让有些人垂涎三尺,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生:我看到了一个看见美女就挪不动步子的太守,我从“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中读出的。
生:我从“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中读出了一个厚颜无耻的太守。
生:我从太守打听罗敷的姓名和年龄,读到了一个贪恋美色的太守。
师:你怎样看使君对罗敷提出的要求?使君的表现和第一段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不同?生:使君要求和罗敷“共载”,这是一个无礼、又无耻的要求。
他仗着自己的有权有势,垂涎于罗敷的美貌,而忘记了礼义廉耻。
而“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则是欣赏,是“发乎情,止乎礼”,他们只是情不自禁地对罗敷的美貌表示欣赏,而没有任何非礼的要求。
师:面对太守的垂涎和调戏,罗敷是如何拒绝太守的?生12极力夸赞自己的丈夫,夸赞丈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威仪赫赫)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雍容富贵)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品貌兼优)”师:王才波回答的,有理有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13我还从“使君一何愚”中读出来罗敷斥责太守的愚蠢,从夸赞自己的丈夫如何一有权二有势三有才四有财五有貌,关键第六是有德,让太守偃旗息鼓,打消觊觎自己的念头。
师:周清政回答的头头是道。
师:(齐读)第三段。
我们看到了面对有权有势的太守,罗敷表现的生: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罗敷身上的美德。
生:洁身自好,自爱,不畏权势,有贞操……师:古代对男子注重忠、孝、礼、义、廉、耻等教育,对女子要求有节操,懂自爱。
师:重点描写了罗敷的美貌和美德,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侧面烘托的效果。
宋代画院举行了一次以“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绘画比赛,期中一人拔得头筹,他画的是一匹骏马周围围着几只小蜜蜂,从侧面体现了花香,绘画是这样,文学创作也是同理,我们拓展一下:(1)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猜一下诗题: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什么能起到这些作用?生答:风。
师:诗中没有一个字出现风,我们却感受到了风的作用和魅力。
就像《陌上桑》中没有出现一个“美”字,我们却感受到了罗敷身上无与伦比的美丽与魅力。
还有一部经典小说老舍《骆驼祥子》中对烈日的侧面描写也相当精彩。
(3)《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骆驼祥子》“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师:从修辞角度分析,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
文学大师老舍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我们却感觉到热浪滚滚而来,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
师:我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写法,最好用上夸张、排比等修辞:情景:夏日的某一天,酷日当空,天气非常炎热,整个世界都被包裹在热浪中。
要求:请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把夏天的炎热描绘出来,但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热”字。
字数在150字左右。
因为时间关系,作为课下作业。
师:学习了,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美。
一生板书。
师:从哪些方面尽显了“美”呢?生:不仅描写了罗敷的美貌,也尽显了她的美德,罗敷是一个美貌与美德兼具的堪称完美的人。
师: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体现了乐府诗的音韵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美;描写的罗敷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散发着你泥土芬芳的朴素美;还有罗敷面对太守的无理调戏,表现出的不卑不亢,不畏权势的贞洁道德美,即内在心灵美更让人称颂。
师:我们一起朗诵谢强老师为罗敷写的一段颁奖词作为结束语:生齐读:采桑路上一定洒下你辛勤的汗水,田间幽径一定飘荡过你甜美的歌声。
你的美貌曾让多少人驻足留恋,都说女人有着似水柔情,当面对太守的无理要求,你回拒地如此决绝,坚硬如铁。
罗敷,你是美貌与美德的化身,穿越时空给予我们恒久的温暖与正能量。
《陌上桑》教学反思西里中学蔡桂梅1、备课不够充分。
(1)对根植于北方“桑”文化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没能从文学史的传承方面深入探讨采桑女从爱情主题转向道德主题的历史演变,以至于讲课内容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桑业在殷商时代就相当发达,在始祖神话中也有不少“生于空桑”的列子,如少昊、颛顼、伊尹,甚至包括孔子。
诗经中以“桑”起兴,来表达男女爱情的诗歌多达20多篇。
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桑林是极好的男女幽会场所,所以,《诗经》主要描写的是男女情爱的情诗,直到《陌上桑》的出现,采桑女的形象才发生了第一个重要变化,“秦罗敷”义绝使君的光辉故事,其为后世的桑女形象奠定了一个重要的转型基础。
美丽的采桑女秦罗敷机智地拒绝一太守官员调戏的故事,不仅歌颂她的美貌,更赞扬了她坚贞的情操,这既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心愿,又成为统治阶级道德标榜的典范,诗歌既具有文学味,又有人情味,所以被收录在《乐府诗集》。
(2)缺乏从美学角度解读《陌上桑》这一文学作品,对其产生时代的美学观念,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在文学作品中引用及评价时美学观念发生的转变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不能全面客观的解读这篇文章。
(3)对于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节奏韵律之美,缺乏足够了解,没能抓住时机,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朴素自然且充满感情。
3形式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杂言种种,4浪漫主义色彩,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太过老旧,缺乏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欣赏语言美,感受文字散发的内在魅力,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而是作为一个典范,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应引导学生在赏析品味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在独一无二的字词句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的美,进而总结乐府诗的特点,而不是本末倒置,先框定罗敷的美再去分析句词,先总结特点再去印证,教学过程中对于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进行教学,课前没有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