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1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2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3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科学实验报告单(2)
科学实验报告单(3)
科学实验报告单(4)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时间;2017年5月16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用烘烤法检测小麦中的水分。

2、用燃烧法检测花生,小麦中的无机盐。

3、在白纸上挤压法检测脂肪。

4、用稀碘液检测淀粉
5、整理实验材料。

(2分)
实验现象;1、试管口部有水珠2、燃烧后剩下白色粉末物质
3、纸上有油迹
4、变蓝
实验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很多,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脂肪、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教科版_四年级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_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点温度,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1.水壶2.温度计3.蒸发皿4.清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温度计清晰可读。

2.倒水:将适量的清水倒入水壶中,但不要超过壶的容量。

3.放热:将水壶放在火上加热,并用温度计不断测量水的温度。

4.观察:观察水温随着加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温度。

5.水的沸腾:当水开始出现冒泡并有水汽飘出时,继续记录此时的温度。

6.结束实验:当水开始完全沸腾时,停止加热操作,并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的温度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升高。

刚开始加热时,温度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冒泡,逐渐沸腾,并有水汽飘出。

我们记录到的水的沸点温度是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水的沸点温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水的沸点温度是100摄氏度。

这说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吸引力不足以维持液态结构,从而形成气泡并释放出水蒸气。

水的沸点温度是一个固定值,可以作为物质鉴定和纯净度检验的依据。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现象及其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我们发现水的沸点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摄氏度。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还增加了我们对水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正确和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安全和个人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资料:1.林兴华,刘勇.《小学科学教程-五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2.叶子齐,赵翼.《科学DIY百科全书.小学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土壤二、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三、实验材料1、土壤样本(黏土、壤土、砂土)2、放大镜3、玻璃杯4、搅拌棒5、水6、纸巾四、实验步骤(一)观察土壤的外观1、用肉眼观察三种土壤样本,记录它们的颜色、颗粒大小和质地。

黏土:颜色较深,颗粒细小,质地细腻。

壤土:颜色适中,颗粒大小适中,质地较为均匀。

砂土:颜色较浅,颗粒较大,质地粗糙。

(二)探究土壤的成分1、取少量土壤样本放在纸巾上,用手指按压,观察纸巾上的痕迹,判断土壤的湿度。

2、把土壤样本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使土壤充分溶解在水中。

3、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情况。

最上面一层是漂浮的杂质和植物残体。

中间一层是较细的黏土颗粒。

最下面一层是较粗的砂粒。

(三)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1、准备三个相同的漏斗,分别在漏斗口铺上相同大小的滤网。

2、将三种土壤样本分别装入漏斗中,使其高度相同。

3、同时向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渗出的速度和量。

砂土的渗水性最好,水渗出的速度最快,量最多。

壤土的渗水性适中。

黏土的渗水性最差,水渗出的速度最慢,量最少。

五、实验结果1、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2、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颜色、颗粒大小、质地、湿度和渗水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六、实验结论1、黏土的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砂土的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

2、了解土壤的类型和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比如倒入的水的量要相同,土壤样本的高度要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观察土壤分层时,要耐心等待,让土壤充分沉淀。

八、实验拓展1、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如种植相同的植物种子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1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2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3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
- 一个透明的玻璃杯
- 自来水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确保杯子稳定不会倾倒。

2. 打开水龙头,让自来水流入杯子中,直到杯子约半满。

3. 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以及表面是否有泡沫等特点。

4. 倾听水流入杯子的声音,观察是否会产生小水花。

5. 按照需要,可以继续观察水的特点,如观察杯子中的水变化颜色、加热或冷却后的变化等。

实验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杯子中流动时,水流发出潺潺的声音,并产生小水花。

实验结论: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能够流动和发出声音。

思考问题:
1. 除了自来水,还有其他渠道获取水吗?
2. 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性质会有变化吗?
实验探究:
1. 可以使用其他来源的水(如井水、矿泉水)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差异。

2. 可以将一部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进行加热或冷却,观察水的性质是否有变化。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防水溅出或发生意外。

2.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和桌面,保持整洁。

实验报告编写人:XX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尺子
2. 不同大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纸张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

将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读出物体的长度。

2. 将尺子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再次读出物体的长度。

确保尺子没有歪斜,读出的长度应该与第一次测得的长度接近。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宽度。

实验结果:
- 物体1: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
- 物体2: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8厘米
- 物体3: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10厘米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且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

实验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了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并且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实验报告
标题:观察呼吸作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观察呼吸作用对燃烧的影响,了解呼吸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
蜡烛、玻璃杯、水、火柴、纸张。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并将其放置于整齐的地方。

2. 取一个玻璃杯,倒入稍微多一些的水,将玻璃杯倒立放在蜡烛上,确保蜡烛完全密
封在玻璃杯中。

3. 观察蜡烛在玻璃杯中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观察到蜡烛燃烧瞬间,火焰会变小一些,然后逐渐熄灭。

五、实验原理:
生物呼吸是一个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由体内排除的过程。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它
将氧气与燃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在实验中,将蜡烛放入玻璃杯中后,火焰会烧
掉其中的氧气,导致玻璃杯内缺氧,火焰因缺乏氧气而逐渐熄灭。

六、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呼吸作用影响了蜡烛的燃烧。

生物呼吸需要氧气,并消耗氧气及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当玻璃杯封闭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会被消耗殆尽,导致火焰逐渐熄灭。

七、实验思考与改进:
在实验中,由于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火焰熄灭。

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火焰的变化,可以改进实验方法,例如使用慢燃蜡烛或较小的玻璃容器。

实验报告结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而面粉不容易溶解。

实验器材:食盐、面粉、水、玻璃杯、勺子。

实验步骤:1、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相同的水量。

2、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一勺食盐,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一勺面粉。

3、用勺子搅拌,观察食盐和面粉是否溶解。

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在水中很容易溶解,而面粉则不容易溶解。

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而面粉不容易溶解。

指导老师_______实验日期___年__月__日第__节实验名称:热胀冷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受温度变化时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器材:塑料瓶、热水、冷水、测量尺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

2、用测量尺测量瓶子口的直径。

3、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瓶子口的变化。

4、用测量尺再次测量瓶子口的直径。

cc观察到的现象:在热水中,瓶子口变宽了;在冷水中,瓶子口变窄了。

实验结论:物体在受到温度变化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名称:不同物质(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2个烧杯、1根筷子、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

实验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将食盐和小苏打均分为六份。

3.一份一份的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4.一份一份的将小苏打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观察到的现象:溶解了6份食盐,溶解了5份小苏打。

实验结论: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一些,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的快?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器材:烧杯两个、30毫升水、玻璃棒、两包10克的食盐。

实验步骤:1.用烧杯装30毫升水。

2.将两包食盐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的水。

3.观察哪一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观察到的现象:一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实验结论:搅拌能够加快溶解速度,说明搅拌是影响食盐溶解速度的因素之一。

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目的:认识到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量是一定的。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二.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声音的变化与物体属性的关系实验材料:钢尺、直角梯形木板或纸板、木棒、橡皮筋、塑料瓶、吸管、气球、橡皮泥、格尺、小刀、铅笔方法和步骤:实验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尺子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尺子是怎样振动的。

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对比,尺子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重复做上面实验3次~4次,体会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准确描述。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1.准备一把钢尺、记录单。

2.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3.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尽量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

4.做好记录,画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震动就越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震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音高分别为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实验三:制作我的小乐器(弹拨类)1.在木板一侧边缘上用格尺等距离画出3个点,然后用小刀在这三个点上削个小槽。

2.把3个橡皮筋分别通过小槽套在木板上。

3.在直角的一侧把小木棒穿过橡皮筋放在木板上,小木棒和直角腰平行。

4.弹奏,看看它是否能发出有规律、高低不同的声音。

调整和校对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新四年级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材料1把钢尺方法和步骤 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

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尺子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尺子是怎样振动的。

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对比,尺子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重复做上面实验3次~4次。

(体会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准确描述。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材料1把钢尺、记录单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2.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尽量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

3.做好记录,画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震动就越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震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音高分别为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4.实验名称人体呼吸模拟器实验材料1个去掉底的塑料瓶、2个吸管、3个气球、1块橡皮泥、2个橡皮筋方法和步骤 1.把2个气球分别套在吸管上,用橡皮筋固定,然后把吸管放入塑料瓶,用橡皮泥固定,吸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2.把1个气球套在塑料瓶底部,底下的气球膜模拟膈肌;3.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

观察到的现象吸气时膈肌向下,腹部收缩,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腹部放松,胸腔收缩。

【实验】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教科版

【实验】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教科版

【关键字】实验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3. 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实验目的:观察发声物体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2.观察水面变化。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4. 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实验目的:振动物体与声波的联系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

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5. 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实验目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声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

2、用手、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7、实验名称:测量心跳和呼吸实验目的:测量心跳和呼吸实验器材:塑料袋粗吸管秒表实验过程:(1)把左手压放在右手手腕处,看秒表,数心跳次数并记录;(2)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实验结论:小学生的心跳比成年人慢;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说明了在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3. 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2.观察水面变化。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4. 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振动物体与声波的联系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

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5. 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

2、用手、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7、实验名称:测量心跳和呼吸
实验目的:测量心跳和呼吸
实验器材:塑料袋粗吸管秒表
实验过程:(1)把左手压放在右手手腕处,看秒表,数心跳次数并记录;(2)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论:小学生的心跳比成年人慢;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说明了在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

8、实验名称: 观察牙齿
实验目的:知道牙齿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实验器材:儿童牙齿模型实验步骤:观察牙齿
实验结论: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实验步骤:观察牙齿
实验结论: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11、实验名称 :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实验器材: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
实验过程: 1、图钉、小木板、回形针组装好开关。

2、把开关接到电路中验证。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开关通过接通电流可以控制等的亮灭。

12、
14、实验名称:多种花的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花的构成
实验器材: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
实验步骤:1、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不同的花。

2、借助放大镜、镊子等简单工具对每种花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构成和不同的特点。

15、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它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器材:面包、牙签、霉菌、塑料袋、冰箱、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放上霉菌。

2、分组实验:第一组:让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另一块滴十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中,扎进口放在桌子上。

第二组两块面包都滴十滴水,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扎进口,一块放在冰箱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实验结论:面包发霉是因为长了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16、实验名称: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实验目的:根据食品的保质期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实验器材: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
实验过程: 1、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的关系。

2、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包装和储存方法的关系。

3、看食品的用料是否影响保质期。

实验结论:保质期长短与包装方法、储存方法和食品配料有关系。

17、实验名称:岩石的分类
实验目的:了解常见岩石的鉴别方法,掌握三大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
实验过程: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

实验结论: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