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总结.doc
医疗器械培训总结心得(精选5篇)
医疗器械培训总结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医疗器械培训总结心得医疗器械培训总结心得医疗器械培训总结心得篇一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XX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X食药监械〔20XX〕XX号)要求,上半年,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基本现状1-6月,我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新增经营企业XX(批发企业新增X家)家,注销X家,目前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经营总计XX 家。
截止6月30日,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XX家,其中三类生产企业X家,二类生产企业XX家,一类生产企业X家,主要生产产品为:三类,医用激光仪器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二类,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定制式义齿,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等;一类: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一次性使用PE薄膜手套、一次性使用塑料指套、中医艾灸器等。
1-6月我市一类医疗器械新注册品种X个,重新注册品种X个。
二、上半年医疗器械工作开展情况1.开展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检查。
根据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会议精神,和省局《XX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我局于4月至6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高风险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旨在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
本次专项检查采取企业自查和飞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人员是否做到在职在岗、营业场所和仓库是否与证照相符、首营审核执行情况、进货企业资质审查执行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局及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并进行跟踪复查,有效地保障了全市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2.开展隐形眼镜专项整治。
针对隐形眼镜违规经营行为有所抬头,我局部署开展了隐形眼镜经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4月底,我局组织召开市区隐形眼镜经营企业专项整治培训会,就如何规范经营隐形眼镜及护理液产品进行了培训,并就隐形眼镜专项整治进行了具体部署。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医疗器械的法律法
医疗器械培训学习医疗器械的法律法医疗器械在现代医疗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质和潜在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变得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疗器械培训以及学习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1. 医疗器械培训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器械培训旨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地选择、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
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维护保养以及应急处理等。
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医务人员才能够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2. 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是属于特殊产品范畴的,其监管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器械市场的健康发展。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管;欧洲经济共同体则制定了医疗器械指令(MDD)和医疗器械法规(MDR)等法规来统一欧洲范围内医疗器械的监管标准。
3. 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培训的要求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培训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例如,在美国,FDA要求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提供合适的培训材料和培训计划,确保使用者能够正确地操作他们的产品。
此外,一些国家还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进行了规定,例如要求医疗器械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特定的认证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4. 医疗器械培训的实施与效果医疗器械培训通常由医疗机构或制造商组织实施。
培训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讲座、实践操作或在线学习。
而医疗器械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医疗机构和制造商应该对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并不断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5. 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医疗器械领域存在一定的风险,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降低风险并保证合规性。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一、引言近年来,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迅速,各类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带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然而,医疗器械使用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如产品质量不达标、不合规运营等。
为了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医疗器械市场,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必要性1. 保障公众利益医疗器械直接涉及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能够使医疗从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提供给患者的医疗器械符合规定标准,保障公众的利益。
2. 规范市场秩序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运作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非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
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1.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首要内容是医疗器械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法律法规,从业人员可以了解医疗器械市场的管理方式和标准,为合规操作提供指导。
2. 医疗器械注册与审批流程医疗器械上市前需要经过一系列注册与审批程序。
培训中应介绍相关程序、要求以及所需材料,使从业人员了解到如何正确申请医疗器械注册,确保产品上市符合法规要求。
3.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培训需重点介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管理办法》等。
只有正确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4. 医疗器械广告宣传管理医疗器械广告宣传涉及到医疗器械的推广与销售,也是培训中需要涉及的内容。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等法规,掌握正确的广告宣传方式和规范,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五、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实施与效果1. 培训机构与授课方式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可以由各级医疗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机构等提供。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总结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总结本次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的认识,以减少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通过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医疗器械使用的基本原则以及操作规范,提高了我们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首先,培训过程中向我们介绍了医疗器械使用的基本原则。
我们了解到医疗器械使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尽量减少可能的风险和损害。
在医疗器械使用中,选择适当的器械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器械,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此外,医疗器械使用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使用的医疗器械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培训中重点介绍了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
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手术器械、注射器、监护仪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正确灭菌和清洁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医疗器械的正确保管方法,包括存放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培训还强调了医疗器械使用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使用错误和事故,并且了解了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风险。
例如,我们了解到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符合规定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处理医疗器械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以推动医疗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最后,在培训中还提醒了我们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如果发生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或事故,我们应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以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通过本次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我们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我们更加清楚了医疗器械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以及如何避免可能的风险。
我们将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第一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1.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1.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分类和体系1.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发展和趋势第二章: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法律法规2.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管理2.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2.3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监督管理2.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第三章:医疗器械流通管理法律法规3.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管理3.2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3.3 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监督管理3.4 医疗器械召回与市场监管第四章: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法律法规4.1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4.2 医疗器械使用许可管理4.3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4.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第五章: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5.1 医疗器械专利保护5.2 医疗器械商标保护5.3 医疗器械外观设计保护5.4 医疗器械未涉及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医疗器械行政监管法律法规6.1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6.2 医疗器械价格控制管理6.3 医疗器械广告监管6.4 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和行政诉讼第七章:医疗器械国际贸易法律法规7.1 医疗器械进出口管理7.2 医疗器械技术壁垒7.3 医疗器械关税与贸易争端解决7.4 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与合作第八章:医疗器械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8.1 医疗器械法律责任与赔偿8.2 医疗器械法律合规风险评估8.3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8.4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与宣传第九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实操与案例分析9.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实操流程解析9.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案例分析9.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合规检查与整改第十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修订与更新10.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原因和方法10.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规范和程序10.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前瞻和挑战结语: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本次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相信大家对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应对和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
2024版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备案前咨询、备案资料准备、备 案申请提交、备案后变更等。
2024/1/25
10
注册与备案中常见问题解析
注册与备案的区别
申请材料常见问题
注册是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 价,决定是否同意其上市销售;备案是对产 品实施备案管理,存档备查。
如申请材料不齐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准 确等。
技术审评常见问题
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的 与预期使用效果不符的事件,包括 器械故障、性能下降、使用错误等。
分类标准
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 发生频率等因素,将不良事件分为 一般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重 大不良事件。
21
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机制
监测网络建设
国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 包括国家、省、市三级监测机构,实 现全国范围内的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
运行机制
各级监测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不良 事件的收集、分析、评估和报告工作, 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的 运行机制。
2024/1/25
22
企业内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优化
报告流程梳理
企业应建立清晰的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明确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和要求,确保不良 事件能够及时上报。
流程优化措施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报告意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优化企业内部不良事件报告 流程,提高报告效率和质量。
2024/1/25
23
06
企业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意识提 升
2024/1/25
24
企业法律责任概述及案例分析
1
企业法律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法律责任,包括生产、 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法律义务。
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相关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相关培训在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的使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法使用,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得到严格保障。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就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首先,法律法规明确了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要求。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不同,相应的监管要求也不同。
例如,三类医疗器械的风险最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上市销售和使用。
其次,法律法规规定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资质要求和责任义务。
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生产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经营企业要从合法渠道采购产品,并做好销售记录和售后服务。
再者,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单位,如医疗机构,法律法规也要求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障其正常运行。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规,对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生产、经营、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注册与备案方面,规定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
生产环节的法规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严格把控。
经营环节则强调企业要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条件开展经营活动。
使用环节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使用安全。
三、违反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案例及后果为了更直观地认识遵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我们来看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案例。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总结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总结
本次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的认识。
以下是培训内容的总结:
培训目标
- 熟悉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 掌握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
1. 医疗器械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 介绍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
- 解释医疗器械的命名规则,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识别医疗器械。
2. 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
- 强调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 讲解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使用、清洗和存放等环节;
- 提醒医务人员注意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安全可靠的性能。
3.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
- 强调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意识;
- 介绍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控制措施;
- 教育医务人员如何正确应对医疗器械使用中的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培训效果
经过本次培训,医务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和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为了保持培训效果,建议今后定期组织类似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并结合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巩固和提升。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培训总结完毕。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还对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此,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概述我国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组成。
其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规,对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此外,还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以及众多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二、医疗器械注册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注册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注册要求和程序各不相同。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在注册过程中,需要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一系列文件,并经过严格的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
同时,注册申请人还应当对注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医疗器械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
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生产出的医疗器械符合质量标准。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当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标识和包装,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等信息。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要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法使用,就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
因此,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风险性。
不合规的医疗器械可能导致误诊、延误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这个行业,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对于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来说,了解法律法规能够确保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符合标准,避免因违规而遭受处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掌握相关法规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医疗器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那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涵盖了多个方面。
在生产环节,有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规定。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其监管要求和审批程序各不相同。
例如,三类医疗器械的监管最为严格,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
同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经营环节,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经营许可、采购、储存、销售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经营企业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严格把控采购渠道,确保所经营的医疗器械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在使用环节,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存储、使用、维护等进行规范管理。
医务人员要经过培训,熟悉所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有关于医疗器械的广告宣传、不良事件监测、召回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夸大产品功效。
对于出现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培训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医疗器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缓解病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其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旨在加强对医疗器械法规的了解,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
1. 医疗器械法规概述医疗器械法规是指国家和地区针对医疗器械管理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它们规定了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医疗器械法规的制定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医疗器械的滥用和虚假宣传,确保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
2. 医疗器械法规的分类医疗器械法规根据其内容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
法律是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制定的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规是国务院、省级行政部门制定的对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规章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对医疗器械管理的具体规定;标准是针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制定的技术要求。
3.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法规培训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从业人员了解医疗器械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避免因不了解法规而犯错误。
其次,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此外,医疗器械法规培训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和责任。
4.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的内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涵盖了医疗器械法规的基本概念、法规架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质量管理体系、临床试验、不良事件上报等具体操作和流程。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全面了解医疗器械法规的要求,并学习到正确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5.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实施方式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线下培训、在线培训、课程教材等。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医疗器械是人体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
其作用旨在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疾病,对操作或残疾进行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生理过程进行研究、替代、调节,以及妊娠控制。
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的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加以控制;第三类医疗器械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必须严格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产品,应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国家鼓励研制医疗器械新产品,即国内市场尚未出现过的或安全性、有效性及产品机理未得到国内认可的全新品种。
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应通过临床验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
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必须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医疗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认定。
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在执业医师指导下研制医疗器械并在本单位使用。
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必须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进行进口手续。
医疗器械新条例法规培训心得
医疗器械新条例法规解读————培训心得《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法规已正式实施,省局为配合法规的贯彻落实,举行了数期培训,本人有幸参加第四期培训班,现就新法规的变化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解读1.流程改变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
创新医疗器械适用特别审批程序,予以优先办理。
2.明确分类管理境内一类产品备案,市局负责;二类产品注册,省局负责;三类产品注册,国家局负责。
进口及港澳台地区一类产品备案,二、三类产品注册,国家局负责。
3.加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责任企业在研制、生产阶段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并提出定期自查制度要求建立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进货查验制度。
规定样品不得委托(创新产品除外),注册检验、临床试验的样品生产需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加强监管增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再评价制度和召回制度。
综合利用抽查检验、飞行检查、企业约谈、黑名单制度、信用记录等监管手段。
5.法律责任细化处罚种类,加大处罚力度。
6.注册证的有效期由4年变为5年,延续注册不换证号;一类产品备案不设期限。
并且今后产品注册需收费。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的解读1.境内二、三类产品注册流程拟定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自测/注册检验——临床评价——注册资料申报——注册审评——体系核查——注册审批——取得注册证2.临床评价的三种方式*列入《免临床目录》的产品,将申报产品与《目录》所述内容进行对比。
*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数据进行临床评价。
*临床试验。
3.注册申报资料3.1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申请表、(二)证明性文件、(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四)综述资料、(五)研究资料、(六)生产制造信息、(七)临床评价资料、(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九)产品技术要求、(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十一)说明书和标签样稿、(十二)符合性声明3.2注册申报资料变化:*注册产品标准修改为产品技术要求*技术报告细化为综述资料、研究资料和生产制造信息*增加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增加符合性声明:符合法规要求、符合分类规则和分类要求、符合国标/行标3.3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包括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不含生物相容性评价,其中性能指标会公开。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行业的规范运作,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医疗器械涵盖了广泛的产品范围,从简单的体温计、血压计到复杂的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
这些器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然而,如果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核心,包括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许可、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监测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分类管理方面,医疗器械根据风险程度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则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在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许可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注册审批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人需要提交一系列的资料,包括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试验资料等。
相关部门会对这些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评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只有通过注册审批的医疗器械才能上市销售和使用。
生产经营许可是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措施。
生产企业需要具备符合要求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等条件,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
经营企业则需要根据所经营医疗器械的类别,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或者进行备案。
质量控制是贯穿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
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同时,医疗器械在经营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确保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都符合规范,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对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合规的医疗器械能够帮助诊断疾病、治疗病症,提高医疗水平;而不合规的医疗器械则可能导致误诊、延误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法律法规为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它们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生产质量管理、经营许可、使用规范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促使企业和医疗机构严格遵守标准,生产和使用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同时,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
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避免不正当竞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我国有一系列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这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研制、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器械注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新上市的医疗器械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资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以保障生产环节的合规性和产品质量。
此外,还有《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等法规,分别对医疗器械的经营和召回等环节进行了约束。
三、医疗器械分类及相应法规要求医疗器械根据风险程度分为三类。
一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低,如听诊器、口罩等;二类医疗器械具有中度风险,如血压计、血糖仪等;三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较高,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
对于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法规在注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则需要经过严格的注册审批。
生产一类医疗器械,需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生产二类、三类医疗器械,需要获得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行业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和快速发展的领域。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和风险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显得尤为重要。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于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医疗器械法规的重要意义医疗器械法规是指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医疗器械法规对于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器械属于特殊的商品,使用不当或质量不合格会直接威胁到患者和公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医疗器械法规的出台和执行,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医疗器械法规对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良好的法规环境可以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医疗器械法规对于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性较高,如果缺乏有效的法规监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件和舆论负面影响,损害行业的声誉和企业的信誉。
因此,健全的医疗器械法规能够维护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针对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的特殊需求,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
这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基本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
培训内容应当涵盖法规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注册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是保障患者和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办法》等法规,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行业的规范发展,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而对于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涵盖了从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研发阶段,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产环节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且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符合法规的要求。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在经营方面,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要对所销售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追溯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熟悉产品的性能、适用范围和禁忌证等信息,以便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咨询和服务。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正确使用医疗器械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器械的操作方法、维护要求和注意事项。
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器械的采购、存储、使用和维护进行全程管理。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呢?首先,这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需要。
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培训,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旦违反法规,企业不仅会面临严厉的处罚,还会损害自身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培训,企业能够了解法规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降低法律风险。
再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加规范地操作和使用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总结.doc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的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作用旨在达到目的下更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操作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六条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管理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医疗器械新产品,医疗器械新产品,是指国内市场尚未出现过的或者安全性、有效性及产品机理未得到国内认可的全新的品种。
第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或者对人体结构、生理过程起到辅助作用的器械、装置、材料等。
在医疗器械行业,合规法律法规的遵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为什么进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1. 合规意识培养: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风险防控: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众多法律法规,且这些法规变化频繁。
通过培训,能够让从业人员了解最新的法规要求,从而避免违法行为造成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3. 产品合规性保证: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合规要求,否则将无法上市销售。
通过培训,可以了解各种产品合规性的具体要求,并学习相应的测试和认证流程。
4. 培养质量意识:医疗器械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合格的器械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建立起质量意识,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培训内容1. 法律法规概述:介绍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
讲解法规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2. 临床试验管理:介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要求,包括试验伦理、试验报告等方面。
培训学员如何进行临床试验的规范操作,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注册申报流程:详细介绍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的流程,包括材料准备、申报流程、审评审批等方面。
讲解注册申报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问题。
4. 标签和说明书要求:讲解医疗器械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的相关法规要求,包括标签内容、标签附属、使用说明等方面。
培训学员如何编写合规的标签和说明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售后服务管理:介绍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的相关法规要求,包括产品召回、不良事件报告等方面。
培训学员如何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问题。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可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本文档旨在介绍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概述本章介绍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医疗器械企业应当认真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医疗器械监管体制本章介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制的组成部分和职责分工,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等。
第三章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本章介绍医疗器械注册所需提交的相关资料和申请流程,以及注册证的有效期和变更、注销等事项。
第四章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本章介绍医疗器械生产所需遵守的生产许可证、GMP认证等相关法规,以及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等内容。
第五章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本章介绍医疗器械经营所需遵守的相关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经销授权书等内容,以及医疗器械的进口、出口和市场监督管理等事项。
第六章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本章介绍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召回管理等内容。
第七章法律责任本章介绍医疗器械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等,强调企业应当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结: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的概述;2. 医疗器械监管体制;3.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4. 医疗器械生产管理;5. 医疗器械经营管理;6.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7. 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范围内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含血液制品)、中药材和中成药、医疗器械等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2. 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地方政府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相关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3. GMP认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颁发机构对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鉴定其产品是否符合GMP要求的认证程序;4.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的合法证明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的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
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
段参与并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作用旨在达到目的下更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操作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六条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
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管理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医疗器械新产品,医疗器械新产品,是指国内市场尚未出现过的或者安全性、有效性及产品机理未得到国内认可的全新的品种。
第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
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
医疗机构进地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进行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的医疗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研制医疗器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使用。
第十一条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进口单位应当提供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道、销售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各海关申请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二条申报注册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
交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所列内容发生变化的,持证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30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或者重新注册。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4年,持证单位应当在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内,申请重新注册。
连续停产2年以上的,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五条和产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及其外包装上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标明产品注册证书编号。
第十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及淘汰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及环境;
(三)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设备;
(四)具有对其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人员及检验设
备。
第二十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医疗器械。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部分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临督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声地及环境;
(二)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
(三)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发证的决定;不予发证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柳以应当人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作记录。
第二十八条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家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医疗器械监督员。
第三十条国家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行资格认可制度。
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方可对医疗器械实施检测。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被检测单位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义务,并不得从事或者参与同检测有关的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和技术咨询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对已经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者可能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
故的产品及有关资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第三十二条对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产品注册证书。
被撤销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第三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
实施的产品注册,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销其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医疗器械广告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刊登、播放、散发和张贴。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
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不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产品生产注册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