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透视
《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透视昨天,苏城上空蓝天白云,气朗风清。
按照AQI指数标准测算,去年,市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4天。
□记者徐志强摄□苏报记者蒋丽英昨天是世界环境日,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2年度全市水、声、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各地在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2012年度,全社会环保投入达到4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70%。
其中,苏州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值为93.35,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为90.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太湖流域23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9.6%; 按照AQI指数标准测算,市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4天。
但是,目前我市的环境质量与市民的预期值依然有差距,“天蓝地绿水净”还没有完全实现。
我市环境质量的“短板”究竟在哪些方面?氨氮和总磷2012年度,全市废水年排放量为131924.74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为70679.9万吨,氨氮年排放量3622吨;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61188.8万吨,氨氮年排放量10587吨。
短板1 水全市28条河,仅2条水质达Ⅱ类现状28条河中仅2条水质为Ⅱ类,尚湖水质最好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和总磷等。
其中,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影响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总氮。
全市28条国控及省控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
其中,2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占监测河流的7.1%;12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Ⅲ类,占监测河流的42.9%;14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占监测河流的50.0%。
长江干流、太浦河、望虞河、苏东河和浒光河水质相对较好,京杭运河、元和塘、吴淞江、盐铁塘和张家港河等水质相对较差。
全市主要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l、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掣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 ℃,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 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 1.7mm(1962 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矗(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趣,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要求,我对苏州市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一份报告,以下是调研结果的详细描述。
一、概述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长期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显著。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苏州市的环保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根据调研结果,苏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污染等。
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环保标准,导致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入大气中。
此外,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交通拥堵时排放更为突出。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以及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但还需要更加坚决的执行和监督。
三、水污染苏州市的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
许多工厂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农村地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规范,导致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渗透入地下水,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为了改善水质,苏州市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治理政策,如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
四、垃圾处理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相对较好。
城市区域内设有垃圾处理厂,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垃圾。
此外,苏州市鼓励垃圾分类,通过投放可回收物和湿垃圾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垃圾数量。
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环保状况直接影响着苏州市的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不仅损害了环境,还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环保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且也成为吸引外资和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环保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苏州市在环保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需要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度)
我省淮河干流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4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有36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80.0%。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中,有11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达标率78.6%。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蓄水湖泊,是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2007年,洪泽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受总磷和总氮影响,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五)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流经我省8个省辖市。总体看,苏南段污染程度重于苏北段。8个城市河段中,徐州段、宿迁段、淮安段和扬州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镇江段和常州段水质达Ⅳ类,无锡段和苏州段水质劣于Ⅴ类。
(六)太湖流域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总磷平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总氮平均浓度劣于Ⅴ类。全湖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中富营养,其中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2007年5月下旬,无锡太湖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亲临太湖流域视察,并分别召开会议,就做好应急治理和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方面,采取调水引流、控源截污、捞藻清淤、建设应急水源、严密监测预警等一系列应急治理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另一方面,狠抓长效治理,扎实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制订下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对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一是修订颁布《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依法治水、科学治污。二是制订出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三是积极推进各项重点治理工程,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8座,开工建设28座垃圾处理厂,16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投运。四是加大太湖治理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太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要求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五是制订实施《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在太湖流域胥河等河流的7个断面开展试点。六是启动88个治太科技项目,抓紧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七是落实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苏南五市政府签订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沿湖各地普遍建立了治污“河长制”,市、县(市、区)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入湖河道的“河长”,承担限期改善水质责任。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1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2 循环经济建设 13 环境监督管理 14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恢复之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以集聚科技人才资源为支撑点,以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市在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3 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4.07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719.31亿元,增长13.4%,一二三次产业之比为1.7:57.7:40.6。
人均GDP(常住人口)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4万美元。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82%,宏观效益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全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圆满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蓝天工程”,有效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苏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09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0年11月前言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苏州国家生态市建设步伐,苏州市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09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2009年度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7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0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09年苏州市环境统计年鉴》、《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9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1)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1)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2)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3)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4)六、结论 (6)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苏州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南角、长江三角洲的中部,西濒太湖,北邻长江。
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少雨,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
季风变化明显,春夏季东南风盛行,冬季以西北风及东北风为主。
全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米。
苏州环境分析报告
苏州环境分析报告
以下是对苏州环境的分析报告:
1.空气质量:苏州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在冬季和夏季可能会受到污染源的影响。
此外,市区内部的交通拥堵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2.水质状况:苏州地区存在一定的水质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加。
然而,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水质,并且已经看到了一定的进展。
3.土壤污染:由于苏州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土壤污染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一些工厂和化学厂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然而,大部分农田和市区内的公园等区域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4.噪音污染:苏州市区相对较繁忙,噪音污染是一个普遍问题。
道路上的车辆、施工工地和市中心的交通噪音可能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然而,在郊区和城市的一些较为宁静的地区,噪音水平较低。
综上所述,苏州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关注和解决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苏州环境影响报告
苏州环境影响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苏州市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评估环境对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土壤污染、噪音及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将提供一份详尽的苏州环境评估报告。
2. 空气质量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苏州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从前几年的中等水平逐渐恶化,2019年平均AQI达到200以上,属于重度污染。
其中,PM2.5和PM10是主要的污染物。
工业污染、交通尾气排放和生活活动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苏州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优化交通管理等。
然而,这一问题仍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3. 水资源苏州市作为一个水乡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及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苏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然而,水污染是一个仍需重视的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苏州市政府已经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工业废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
此外,苏州市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4.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一个潜在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
苏州市也不例外。
工业废弃物、农药残留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排放可能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苏州市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苏州市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作。
然而,土壤污染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持续监测和管理。
5. 噪音噪音污染是一个常见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苏州市的噪音问题主要来自于交通、建筑施工和工业活动。
为了控制噪音污染,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大了对机动车辆和施工现场的噪音监管力度,并提出了建设绿色、环保的城市的目标。
6. 生态系统苏州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湖泊、水道、园林等。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报告标题:苏州环保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并改善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使苏州的环保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涵盖了苏州市的各个区域,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车辆尾气排放等。
三、调研结果1. 空气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域和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尾气排放量较高,导致了空气中PM2.5和PM10的浓度超标。
2. 水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水环境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部分河流和湖泊水质差,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3. 垃圾处理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差,导致了大量可回收物被混入一般垃圾当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垃圾随意倾倒现象的存在。
4. 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交通工具尾气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老旧机动车和重型车辆的排放标准不达标,导致了油耗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升高。
四、改进建议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促使市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 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节水和污水治理工作。
同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3.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桶的设置数量,扩大可回收物的回收范围。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4. 促进车辆尾气排放的控制: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执行,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大排量车辆的使用。
苏州环境调研报告
苏州环境调研报告一、背景及目的在苏州市文化与旅游局的指导下,为了解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环境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苏州市提供有关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改善苏州市的环境质量。
二、方法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收集环境信息。
定性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访谈。
我们在苏州市的各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水体状况和垃圾处理情况等环境指标。
同时,我们与苏州市的环保部门、居民代表和企业代表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苏州市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定量方法包括对苏州市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空气质量:我们的调查显示,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好,但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区,尤其是道路两侧,空气中的PM2.5浓度较高。
建议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并增加市区的绿化覆盖率。
2. 噪音水平:苏州市的噪音水平较为稳定,大部分地区的噪音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但一些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噪音水平超出了标准,需要加强噪音污染的监管措施。
3. 水体状况:苏州市的水体状况整体较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然而,对于一些小溪和城市下水道,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
4. 垃圾处理:苏州市对垃圾处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一些居民小区和市中心地区,仍存在垃圾分类不规范和垃圾投放点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四、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交通污染。
2. 加强噪音污染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在工业区和商业区。
3. 加强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小溪和城市下水道的污染治理。
4. 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在居民小区和市中心地区。
五、结论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建议苏州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在交通污染、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和垃圾处理方面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一、水环境状况
常浒河
白茆塘
娄
江
2006年苏州市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变化图
頔
塘
望虞河
元和塘
2
苏州市区主要河流 2002 年—2006 年综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见下图。根据《江苏省地表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目标要求,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基本满足Ⅳ类水质功能目标要求,但 受上游来水氨氮本底超 V 类影响,各断面氨氮指标均超过 V 类水标准。市区外城河总体水 质基本达到 V 类水要求,距离 2010 年Ⅳ类水质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氨氮、总磷超过地表水 V 类水标准。市区内城河总体水质基本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水质较前几年明显改善,乌 鹊桥、醋坊桥、单家桥 3 个断面溶解氧、氨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
20%
70
0%
65
20022年002~202003年06年市20区04年环境空20气05年质量日20报06年
参数变化情况一览
2006 年,苏州市区环境 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 73。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 数比例达到 88.77%,比上年 上升 1 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 量有所改善。
苏州市区环境空气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 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 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 》(GB3095-96)二 级 标 准 要求。
13.6%,特别是京杭运河
水质受上游来水氨氮严 重超标影响,氨氮污染问 题尤为突出。水质较好的 河流为太浦河和胥江,水 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 为张家港河和京杭运河。
(无量纲)
16
14
12
10
8
6
4
2
0
张家港河京杭运河十一圩港
水港 急
铁塘 盐
灯浦 千
林塘 杨
凇江 吴
苏州自然地理环境
苏州自然地理环境苏州自然地理环境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东部,东邻上海,濒临东海,南连浙江。
西傍无锡,北枕长江。
行政区辖苏州、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张家港等市(县),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0o46'(吴江震泽镇南)~32o02'(张家港江心岛),东经120o11'(洞庭西山西)~121o16'(太仓浏河镇长江江心),南北、东西之间的距离都在142公里左右。
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约4660平方公里,水面约3607平方公里,丘陵约221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54.9%、42.5%、2.6%。
1998年,全市总人口达585.35万人,其中市区为107.25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稳步递增,是全国第五位有持久发展潜能的城市,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之一。
按照综合性、发生学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苏州市自然综合区划的等级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苏州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两季较短。
≥10℃日积温为4991.9℃,年平均气温15.7℃,1月份平均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9.8℃;7月份平均气温为28.2℃,平均最高温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40℃;无霜期约233天,平均初霜期在11月15日~11月20,平均终霜期:西部为3月20日~3月25日,东部为3月25日~3月31日。
本地区灾害性天气严重时会出现低温冻害,如1958年1月上旬,最低气温曾下降至-9.8℃;盛夏高温及干旱期可达20~30天,如1986年8月30日气温高达36.6%,1987年7月上、中旬,37℃以上的高温持续了20多天,造成了伏旱。
雨量充沛,降水量约1063毫米,集中在4~9月中的六个月中,最高月份为6月(165毫米),最低月份是12月(40.7毫米)和1月(42毫米);历史上最多的一日降水量曾发生在吴江:334毫米;苏州~昆山之间:292毫米;太仓230毫米。
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目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质量状况 2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4 声环境质量状况 6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文明建设 14 环境监督管理 16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抢抓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发展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
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
全年环保投入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
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2.40。
全市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4407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8.67%。
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万平方米。
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
2014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资料
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11月前言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2013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把苏州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苏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8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4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和《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1)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2)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2)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3)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4)六、结论 (6)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南角,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市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经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
江苏各市污染治理情况汇报
江苏各市污染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江苏省各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将对江苏各市的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南京市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更新改造,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实施了严格的排污标准,有效减少了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
其次,苏州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市政府加强了对河道和湖泊的治理工作,推动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了河湖水质提升工程,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无锡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无锡市政府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督查力度,推动了工业企业进行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强了对散煤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常州市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工业用地的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了土壤污染整治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对化工企业的环境监管,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南通市在垃圾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南通市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力度,推动了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了对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管理,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江苏省各市政府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共同努力,为江苏省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苏州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自然环境概况太湖流域位于东经119°08'~121°55'、北纬30°05'~32°08'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三面滨江临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全流域总面积36895km2。
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分别占流域面积的52.6%、32.8%、14%和0.6%。
在太湖流域治理中,根据太湖流域地形高差变化、河道水系分布及洪涝特点,将流域分成七个水利分区,分别为湖西区、浙西区、太湖区、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杭嘉湖区、浦东浦西区,其中湖西区、浙西区和太湖区为流域上游区,其它为下游区。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经119°55′~121°20′,北纬32°47′~32°02′,北枕长江,西南面滨临太湖,东与上海市接壤,西与无锡市为邻,南连嘉兴市。
市域包括苏州市区以及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4个县级市,总面积8488km2。
苏州市区下辖姑苏区、高新区(虎丘区)、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6个区。
吴江区位于苏州市南部,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主城区,全区总面积为1176.68km2。
1.1地形地貌阳澄淀泖区位于太湖流域东北部,北滨长江,东与上海市为邻,南以太浦河北岸为界,西临太湖、望虞河,包括苏州市区、太仓、昆山的全部和常熟的一部分,区域总面积4098km2(江苏部分)。
区内以姿江、沪宁铁路以及大运河为界,又分为阳澄区和淀柳区俩个水利分区,其中阳澄区面积为2558km2,淀柳区1540km2。
阳澄柳区地势低平,沟通长江、太湖及平原的湖荡、河网密布,河道受感潮、地势等影响,流速缓慢且流向反复,受水利工程调控影响较大。
1.2河流水系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平原水网地区,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水面总面积约5551km2,水面率为15%。
2023年度江苏环境保护厅苏州环保局
2023年度江苏环境保护厅苏州环保局尊敬的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苏州环保局的代表,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局在2023年度所取得的环保成果和相关工作情况。
一、环保工作概况在2023年度,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我们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环保方针政策,认真履行省环保厅授予的职责,加强了环保督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二、环保成果在2023年度,我们苏州环保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以下环保成果:1. 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在去年我们实行了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今年又加强了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年空气平均质量指数(AQI)为60,同比下降10%。
2. 水质监测结果稳步提升。
我们对全市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加强管控,坚决打击违法排污、非法捕捞等行为。
全年水体达标率稳步提升,达到90%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我们加强了城市绿化改善,不断扩大生态屏障的覆盖面积。
全年新增绿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覆盖率达到48.5%。
4.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强化监管手段,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做到了“两个到位”,即到位监管、到位处理。
全年共处理环境违法案件105宗,罚款总金额达到300余万元。
三、环保工作亮点1. 建立健全环保考核评价制度。
我们建立了针对环保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以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衡量各部门的成效。
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3. 强化环境治理执法。
依法加强环境资源管理,推进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形成了有效的监管体系。
4. 环保投资持续加大。
我们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对于环保设施的建设给予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4. 五年规划压轴亮点:打造环保示范城市。
苏州市以“打造环保示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垃圾分类、水质提升、大气治理等环保工作开展,旨在推动苏州环保工作取得更加重大的发展。
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正>(2008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8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总页数】13页(P84-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2013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J], 陈蒙蒙;
2.2012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J], 陈蒙蒙;
3.2011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J], ;
4.2010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J], ;
5.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江苏省2009年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J], 苏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07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目 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3 循环经济建设 14 环境监督管理 15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苏州市下辖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和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吴中区、相城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
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占2.65%,水域面积占42.52%。
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总人口624.43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35.30万人。
经济总量跃过5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70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63.7:34.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提高。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8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提高6.1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提高2天。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有序推进,蓝藻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中有升,国家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环境监管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水环境状况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
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对氨氮污染物的控制成为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关键。
饮用水源水质全市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属安全饮用水质。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83%,水质达标率较上年略有提高;超标的取水口为阳澄湖湾里和太湖浦庄,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等,其余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河流水质州市区主要河流2003环全市26条重点流域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
1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3.8%;4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15.4%;13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50.0%;2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7.7%;6条河流受氨氮指标影响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23.1%。
水质较好的河流为一干河和太浦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为张家港河和十一圩港。
苏年—2007年综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见下图。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境)功能区划》的目标要求,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基本满足Ⅳ类水质功能目标要求,但受上游来水氨氮本底超V 类影响,各断面氨氮指标均超过V 类水标准。
市区外城河总体水质基本达到V 类水要求,距离2010年Ⅳ类水质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氨氮、总磷超过地表水V类水标准,部分断面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指标也未达到Ⅳ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
市区内城河总体水质基本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但水质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乌鹊桥、醋坊桥、单家桥3个断面溶解氧、氨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
湖泊水质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由好到差依次为:尚湖、太湖、阳澄湖、金鸡湖和独墅湖。
尚湖、太湖、阳澄湖水质较好,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类别Ⅲ类水要求,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现象。
金鸡湖和独墅湖总体为Ⅴ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
全市湖泊水质排名列在首位的污染物为总磷,表明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
地下水水质苏州市区地下水水质较好,13项指标中有12项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水质保持稳定。
环境空气状况苏州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环境空气质量苏州市区环境空气污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比例达到89.32%,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苏州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要求。
苏州市所辖五市(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保持稳定。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范围为0.026~0.04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范围为0.027~0.05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78~0.093毫克/立方米,均达到二级标准。
苏州市区降水pH范围在4.03~7.66之间,pH年均值4.77,酸雨发生频率为79.6%,酸雨发生频率比上年增加15.6个百分点。
五市(县)城区降Array水pH年均值分别在4.69(张家港市)和5.64(吴江市)之间,除吴江市外,其余四市(县)均小于酸雨临界值5.6,;单次降水pH最小值为3.22,出现在张家港市。
各地年酸雨发生频率范围为19.6%(吴江市)~53.5%(昆山市)之间。
按酸雨发生频率由重到轻依次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和吴江市。
与上年相比,酸雨发生频率有升有降。
苏州市区降尘年均值为3.70吨/平方千米·月,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声环境状况全市总体声环境质量稳定,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有所减轻,区域环境噪声除张家港市、昆山市外,其余各地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评价等级均为良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总体质量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应类别要求。
城市功能区噪声苏州市区及所辖五市(县)城区功能区噪声1、2、3、4类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应类别要求。
苏州市区功能区1、2类功能区昼间噪声年均等效声级有所上升;1、2类功能区夜间噪声和3、4类功能区昼、夜间噪声年均等效声级值变化趋势不明显。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苏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中,生活类噪声源所占比例最高,为73.9%;其次是交通噪声源。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4分贝,低于55分贝,质量等级为良。
常熟市、吴江市、太仓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评价等级为良;张家港市、昆山市平均等效声级低于60分贝,高于55分贝,评价等级为轻度污染。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6分贝,评价等级为较好;五市(县)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低于68分贝,评价等级为好。
州市区娄门路、南园北路、齐门路等10条道路平均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其余干道平均环城河航道噪声区环城河航道苏等效声级均在70分贝以下,符合国家标准。
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过70分贝的道路较上年明显增加。
50.055.060.065.070.075.0分贝门西街门路顿路凰街园北路园南路民路济路胥路门路泾北路泾南路环路河路园路江路站路门路北街北街园路塔西路中市中市园路德路门路山路将东路将西路梓街前街香路山路门路辉路市路江路门路园路苏州市区主要道路干线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图苏州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57.9分贝,优于最高标准限值70分贝的要求。
生物环境状况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7.1,评价等级为良好级别,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
生态环境状况中除土地退化指数与上年保持一致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四项分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所提高。
苏州市各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属于良好级别,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所提高。
苏州市区和五县市生态环境状况中除土地退化指数均与上年保持一致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四项分指数与上年相比基本上有所提高,昆山市植被覆盖指数、张家港市水网密度指数较上年略有降低。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全市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为67644.7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82%,与上年基本持平;苏州市区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为21727.1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63%,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43277.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4.44%,比上年提高8.07个百分点;苏州市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18429.76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1.71%,比上年提高6.19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6.20万吨,比上年削减0.29万吨,削减率为4.5%。
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为5557.3 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年排放量为3684.4亿标立方米,比上年有所增加;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量为1827.9亿标立方米,比上年有所减少。
全市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20.0万吨、4.87万吨和2.42万吨,比上年分别削减2.96万吨、1.29万吨和0.88万吨,削减率分别为12.9%、20.9 %和26.7%。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为1663.6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为1629.6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7.89%。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60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2721.3吨,全年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率100%。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10.52万吨,全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整治。
完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编制,开展对饮用水源地拉网式排查和整治,二级保护区内关闭企业2家,搬迁排污口6个,全市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已无工业直接排污口。
完善水质监控和应急反应机制,做到饮用水源地“一源一案”。
科学应对太湖蓝藻。
面对太湖地区遭遇的蓝藻暴发事件,全市团结协作,科学应对。
一是迅速编制《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责任,确保了蓝藻应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市环保、气象、水利等部门对水源水质情况实施加密监测,监测结果日测日报;三是加大污染源监管力度,5月29日至6月底,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500余人次,排查4000余厂次、工业集中区20个,查处违法企业86家、限产限排184家、停产整顿12家、关闭8家;四是实施太湖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围栏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干管互联互通,成立专业打捞队伍,做到蓝藻日捞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