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合集下载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一、建筑中的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设计时尽量考虑自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2.0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6、高规: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二、机械防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如果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2.1建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当计算结果与下表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5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16000合用前室13000消防电梯间前室15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 确定;当前室有2 个或2 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0m/s。

2.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层25000--30000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层15000--20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32层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8000--3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2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2

8.通风及防排烟设计8.1 机械排烟系统8.1.1 一、二、三层超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1条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中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2条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 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 m3/h计算。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6条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一层超市包括2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1包括??个防烟分区,面积分别为……;防火分区2包括??防烟分区,面积分别为……。

2个防火分区公用1个排烟竖井,排烟风机设于屋面。

于是,排烟量为……选用排烟风机…………,风量为……,风压为……,经校核满足要求。

二层超市……三层超市……注意:2、3层超市无直通室外的入口,排烟时需要机械补风,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8.1.2 四层汽车库汽车库的通风设计应遵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该规范8.1.5规定,设有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该规范8.2.1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该规范8.2.2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该规范8.2.7规定,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四层汽车库包括2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通风防排烟设计PPT课件

通风防排烟设计PPT课件

04
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维护 与管理
运行管理要点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各 项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及
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监控系统状态
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通风防 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运行数据
对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运行数据 进行记录,以便对系统性能进 行评估和优化。
管道漏风
排烟效果不佳
如发现管道漏风现象,应立即查找漏风原 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如排烟效果不佳,应检查排烟口、过滤器 等部件是否正常,如有堵塞或损坏及时清 理或更换。
05
通风防排烟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层建筑的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建筑特点
该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多 样的功能区域。
设备配置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设备的配置进行调整优 化,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03
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与验 收
施工工艺与要点
施工前准备
熟悉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准备施工 材料和机具。
02
风管制作
采用镀锌钢板或玻璃钢板材,按照设 计要求制作风管,确保风管的尺寸、 形状、连接方式等符合规范。
03
防噪减振
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设备,并 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以减
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2
管线布置
合理规划通风管道和排烟管道的 走向,确保气流顺畅且不影响车
库的正常使用。
04
节能环保
采用节能型通风设备和环保材料 ,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三
运营挑战
该工业厂房内设备密集,生 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气和有 害气体。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如下:
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4)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通风烟气排放方式。

它通过利用建筑的自然风力和烟气的热浮力,实现建筑内的空气流通和烟气排放,既可以提供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又能有效地排除烟雾,保证建筑内的安全环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的模板。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建筑自身的开口和屋顶的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外的空气交换。

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有利于利用自然气流,提供通风的通道,如设置室外窗户和通风孔。

(2)建筑的通风口应根据室内的通风需求和外部气候条件确定,保证室内通风的效果。

(3)建筑的通风口设计应合理,尺寸宜大宜小,可根据建筑时期确立,需与建筑设计相协调。

(4)建筑的通风口位置应考虑到建筑内气流的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5)建筑的通风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保持适度,通风口需求合理,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二、自然排烟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利用烟气的热浮力和建筑内外的气流压差,通过建筑内自然产生的排烟口和外部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烟气的排放。

2. 自然排烟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排烟口应根据烟气产生的位置和数量确定,保证烟气的及时排放。

(2)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烟气排放规范,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3)建筑的排烟口位置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位置和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4)建筑的排烟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适当,以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5)建筑的烟气产生量和排烟口的数量应相匹配,保证烟气排放的效果。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综合设计1.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合理布局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通风口和排烟口的位置,合理布置建筑内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排烟通道,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和排烟效果。

2.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参数(1)通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人员数量、燃烧物质数量和烟气产生量,计算出合理的通风量和排烟量。

车库与设备房的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

车库与设备房的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
01
03
02
1.6 阀门
1 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1 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1.7 其他 风管穿越沉降缝、伸缩缝的地方应设置防火软接头,沉降缝、伸缩缝两侧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排烟系统为280℃防火阀,送风系统为70℃防火阀)。
排风与排烟系统合用
自然通风排烟
机械排风(烟)+自然进风
机械排风(烟)+机械送风 根据水泵房通风与排烟系统形式检查水泵房内送、排风井设置数量和位置是否合适,若不合适,给建筑专业提风井条件图。
排烟风机入口安装280℃常开电动排烟防火阀,连锁风机关闭,超过280℃关闭。
为了调节各排风(烟)支管风量,可以在支管上安装对开多叶调节阀。
2.6 阀门
2 水泵房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平时通风、事故通风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根据配电房通风形式检查水泵房内送、排风井设置数量和位置是否合适,若不合适,给建筑专业提风井条件图。
事故通风量= (柴油发电机房面积+储油间面积) ×h×12次/h×1.1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排风(烟)机,通常选用SWF系列防爆型风机。
根据选定风机的风量校核柴油发电机房排风(烟)井净面积
4 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通风系统设计 平时送风机的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50%,根据所选择的排风机的风量选择送风机,通常选用SWF系列防爆型风机。 发电机工作时送风机的风量根据发电机的发热量确定,通常选择T35-11系列防爆型轴流风机。 根据选定风机的风量校核柴油发电机房送风井净面积 4.3 送风机的选择
02
排烟量=防烟分区面积×层高×6次/h×1.1
03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选择排风(烟)机,通常选用HTF(C)系列双速风机。平时低速排风,火灾时高速排烟。

【精】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解析

【精】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解析

[强制性] 6.3.2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 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 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 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 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0.3m; 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 设施。
6 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 及邻近窗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2)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20m ;当水平距离不足20m 时,排风口必须 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排风口的高度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屋面3m 以上; 3)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 口应远离火源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 于20m; 4)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全面通风适用于房间对送风有所要求或邻室有污染源不宜 直接自然进风的场合。
2. 局部机械通风 对室内某一局部区域有害物质在未于工作人员接触 之前捕集、排除,以防止有害物质扩散到整个房间。 1) 原理 局部通风分为局部进风和局部排风,其基本原理 都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不受有害物 的污染,并且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 。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将有害物质在产生的地点就地排除,并 在排除之前不与工作人员相接触。。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 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 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通风空调系统消防安全设计和防排烟设计

通风空调系统消防安全设计和防排烟设计

通风空调系统消防安全设计和防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日的是将火灾产生的人量烟气及时排除,阻止烟气从着火区向非着火区蔓延,尤其要防止向安全疏散通道蔓延。

防排烟的方式人致可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送风等方式。

其中机械排烟是利用排烟风机强行将着火房间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从而降低被保护区的烟气浓度。

一个优良的机械排烟系统在火灾时能排出50%的热量,使火灾温度人人降低,从而对人员的疏散和扑救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排出疏散走道、起火房间的烟气有着显著的效果;机械加压送风,是通过通风及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机械防烟是通过风机加压送风,使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正压,从而阻止烟气的侵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其主要用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等部位。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现代化的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的管道纵横交织,分布在整个建筑中的各个部位,若消防安全设计处理不好,管道网络很可能成为助燃的最大威胁,使火势在整个建筑中蔓延,因此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全面地考虑消防措施。

笔者根据相关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1系统应根据消防防火的要求,分层布置防火分区,同一空调系统不宜跨越两个分区。

当需要同一系统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在穿越防火墙时必须在管内设置防火阀,穿越变形墙或伸缩缝时则应在靠近变形墙或伸缩缝的两侧设置防火阀,且墙壁与风管中间的缝隙必须用阻燃材料填充。

1.2对于竖向设置的暖通系统则不超过5层,且5层以内的竖向管道在穿越的楼板处应设置防火阀,风管内的防火阀顺气流方向关闭,熔点设置为70℃。

对于新排风系统(有自动喷洒灭火设备)则可不受层数限制。

竖向设置的排风管道包括新排风系统都应置于管道井内,竖向风管和各层的支管连接时必须在靠近井壁外侧处设置防火阀,每相隔2层至3层,楼板处的管道竖井用非燃材料做防火分离。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率也越来越少。

为了能够更好,更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摩天高楼早已是屡见不鲜,地下土地的利用花样也越来越繁杂。

地下室通风问题早已成为地下土地利用中的难题和难关,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地下室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本文就主要围绕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作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通风设计;防排烟系统;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已经十分拥挤,用地紧张已经成为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阻碍因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加强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十分必要。

二.建筑地下室的特点大型地下室是当今建筑的一大特征,住宅建筑地下室主要功能区域有:汽车库、自行车库、电气设备用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

其主要特点是建筑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扑救工作较地上建筑困难。

同时地下室水电通风等管线多而且复杂,位于塔楼下的区域结构异形柱较多,影响管道走向,且要保证汽车库等的层高要求等。

因此需要设置经济合理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保证地下室各功能区平时使用要求及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的要求。

三.地下室通风设计的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和实施,大多数民用建筑都要求设计带人防工事的地下室,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转换成人防工事,且大多数为五、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

对于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平时的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时的防烟、排烟系统;战时的送风、排风系统。

其中送风系统有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

通风系统较多,相互转换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做好各通风系统的相互转换,以简化系统,节约投资,并减少平战转换工作量。

四.各功能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1.汽车库根据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施工方案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施工方案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施工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工程背景 (2)2. 设计目的与原则 (3)3. 工程规模及重要性 (4)二、施工前准备 (5)1. 施工队伍组织 (6)2. 施工材料准备 (7)3. 施工设备及工具准备 (9)4. 安全防护措施准备 (10)三、通风系统施工方案 (10)1. 通风系统设计原则及布局 (11)1.1 通风系统组成要素 (13)1.2 通风系统布局规划 (14)2. 通风系统安装流程 (15)2.1 设备及管道安装要求 (16)2.2 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7)3. 通风系统调试与验收 (18)3.1 系统调试流程 (19)3.2 验收标准及方法 (21)四、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22)1.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24)1.1 烟雾扩散路径预测 (25)1.2 防排烟系统设置方案 (26)2. 防排烟系统安装要求及步骤 (27)2.1 关键设备安装细节 (29)2.2 系统管道连接及密封性检测 (30)3. 防排烟系统测试与评估 (31)3.1 测试方法及流程 (32)3.2 系统性能评估及优化建议 (33)五、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34)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施一套高效、安全且符合规范的通风与防排烟系统,以应对现代建筑中日益增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需求。

通过精心规划,我们将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提供新鲜的空气,并有效排除有害气体,同时防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迅速控制烟雾的扩散,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我们还将注重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施工周期,以降低成本和时间压力。

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1. 工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不断增加,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烟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烟排烟方式。

系统设计时,应根据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及平面布置等因素,优先来用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空气存在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则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会产生绕流流动,在气流的冲击下,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上的各窗孔就会产生因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由于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因此导致风压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

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救援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发生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外界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设施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当采用全敞开的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规定时,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能及时排出从建筑内漏人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防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当加压送风口设置在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人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m'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2~3层布置一次。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未来 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实 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高效节能技术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如新 型热回收技术、低阻高效的通风设备等。
多元化能源利用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热等多元化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应用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普及
跨领域合作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通风与防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发展将涉及 多个领域,如建筑、环境、能源等, 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通风 与防排烟系统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 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筑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通风和 防排烟系统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和地下建 筑更注重防排烟系统。
当地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通风系统的选 择有一定影响,例如,寒 冷地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 足够热量的通风系统。
安全要求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石 油化工等,对通风和防排 烟系统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
应用案例
某高层写字楼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与 验收。
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 案,同时考虑建筑结构、能源效率和环境因素。
设计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施工统一说明
设计依据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建筑气象参数》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六级人防通风采光窗井通用图集》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空调通风设计计算按惠州市夏季室外气象参数
设计范围
1.
防排烟系统;2•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
1防排烟系统设置 1.1地下室
地下室为车库和设备房,
按防火分区设通风和排烟共用系统,平时通风换气,火灾时机
械排烟。

车库排风及排烟量均按换气次数不小于 6次/h 确定,对不能由车道进行补风的防
火分区,设机械送风机补充新风,送风量为排烟量的
50%
1.1.1地下一二层,分别为两个防火分区。

1) 地下停车库,两个防火分均区划分为多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 500m 2。

每个防烟分区选用一台消防柜式离心排烟风机,变频控制,防火分区均为自
然进风补充新风系统。

2) 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用各设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
时对设备排烟。

3) 配电房用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排烟,灭火后 通风。

4)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独立设置一台防爆型排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候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划》 GB50067-2014 GB50243-2002 JGJ75- 2012 GB 50189-2015 GB 50176-93 GFC15-1-90 GB/T50114-2001 GB 50038-94 GJBT — 342 GB50981 — 2014
排烟,灭火后通风。

1.2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
1)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放在电梯前室。

2)风机的选择以能保证防烟楼梯间余压为40~50Pa,前室余压为25~30Pa为原贝防烟楼梯间设常开送风口,前室设一个常闭电动送风口,电动送风口与系统相应加
压送风机联锁。

消防时开启着火层和上下层(共三层)的前室电动风口。

3)± 0.000以上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00m 2,合用前室不小于3.00m 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2.00m 2。

2排烟防火阀与排烟口
排烟风机入口管上设28 C排烟防火阀,并与相应排烟风机联锁。

防火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且与安全出口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2米。

通风系统的风管在穿出机房处安装防火阀,排风管穿入竖井时设置70 C温感关闭的防火阀。

排烟支管及排烟风机吸入口处设有280 C温感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3排烟风机应能在280 C下连续运行30分钟。

4. 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通风系统的风道穿越防火分区、空调机房及重要设备房的隔墙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均设70 C防火阀。

该防火阀有70 C自动熔断关闭,
电信号关闭及状态返回信号。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在风管穿过的隔墙上,管道安装完毕后用耐火材料封堵。

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大于0.27W/m3.h.
5. 风管及风口设计风速
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合用系统,通风时风管风速w 10m/s,风口风速w 7m/s;消
防排烟时金属风管风速w 20m/s混凝土风道风速w 15m/s,排烟口风速w 10m/s,加压送风口风速w 7m/s。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口风速不大于7m/s
6. 电气控制
1)所有防火阀均设置温度点自动熔断,电信号关闭及状态返回信号。

所有防火阀及排烟风机、送风机均受消防控制中心监控。

2)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加压送风机,自垂式百叶风口靠压力自动开启。

3)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加压送风机和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加压送风口,并联动开启送风机。

4)排烟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排烟风机和着火的防火分区的排烟口。

每台排烟风机入口设一个280C的排烟防火阀,当风管内烟气温度超过280C时,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

5)排烟系统的阀门应具有就地手动、探测器报警联动和消防中心遥控启动三种启动方式。

排烟阀门开启后,自动联动排烟风机,在机房和消防控制中心能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和停机。

上述防排烟风机的状态信号及排烟阀信号均可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

通风系统
车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合用。

设备安装
1. 设备安装除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有关规范标准执行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本工程中安装的设备产品必须首先满足图纸设计参数,然后还应具备产品牌号、注册商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鉴定书、安装运行说明书或手册。

防火阀、防(排)烟阀、电动排烟(加压)风口、排烟风机等消防产品,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认可的产品。

2. 凡外露的传动机构(如三角皮带、联轴器等)均应安装安全防护罩,皮带防护
罩可按米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选用。

3. 本设计图中所示的风机仅表示其安装位置,风机安装是应注意风机的气流方向
与本图所要求的方向一致。

4. 防火阀尺寸按所接风管尺寸采用。

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
向与阀体上标置箭头相一致,严禁反向。

5. 安装调节阀、蝶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6. 安装防火阀和排烟阀时,应对外观质量和动作的灵活性、可靠性进行检验,确
认合格后再行安装。

7. 所有风机尽量选用低噪声型,降低噪声源。

采用橡胶减震垫减震,进出口均须
加软接头,对于排烟风机,软接头应采用防火材料,其耐火性能要求能在280 C环境下
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8. 风机均作减振处理,在本工程中落地安装风机均采用橡胶减振垫减振,吊装风
机采用金属弹簧减振。

9. 风机进出口风管设防火软接头,且软接头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10. 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均装设防护罩(网)或采
取其他安全设施。

风管
1. 风管材料及厚度:
除楼梯三、楼梯四以及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采用混凝土风道以外,其余风管全部采
安装在墙上和楼板上的防火阀,后面的风管联接段,采用厚镀锌钢板制作,排烟风道采用离心玻璃棉隔热。

2. 防火阀与防火墙之间的风管,采用厚度3 =1.6mm的钢板制作。

3. 风管加固:矩形风管边长》630mm和保温风管边长》800m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 风管标高:设计图中所注风管的标高,对于圆形时,以中心线为准;对于矩形
或方形,以风管底为准。

风管弯头曲率半径R> 1.25W(风管宽),否则加导流片。

当无
标注管道标高时,按管顶贴梁底或楼板底安装。

5. 风管支吊架:除在防火阀,电动风阀等部件安装处必须单独设支吊架外,一般风管每隔
2米左右设支吊架一个,支吊架的作法可参照采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

保温风管在风管壁与支吊架的横担之间必须
衬垫刷过防火漆的硬木垫。

6. 穿越变形缝处的风管两侧,应设置长度为200mm软接头,软接的接口应牢固
严密。

7. 风管上可拆卸接头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风管穿越墙和楼板时,应设厚度
不小于2mm钢制防护套管。

8. 风管支、吊或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与风管间镶以垫
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设置支、吊、托架。

9. 风管油漆:非镀锌钢板制作的风管及支吊架,在清除表面的灰尘。

污垢与锈斑
后,内外表面均涂红丹防锈漆二道,明装部份再涂灰漆一道。

10. 所有通风管道(含混凝土风道)均应保证漏风率不超过10%
系统调试
整项工程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设备单机试运转和系统联动试运转。

环保设计
1. 通风工程各用电设备支吊架均采取减振措施;风机进出口处加设软接头。

2•通风工程各用电设备均选用低噪声型。

3•柴油发电机房将由甲方另行委托当地专业环保公司做消声及烟气净化处理。

4•住宅厨房均设双烟道集中排除油烟。

5•空调器节能评价值为能效等级的2级。

6•防排烟所用设备能耗比均符合国家节能标准。

其他说明
所有安装及调试完毕后,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凡以上说明未尽之处,均应按照现行最新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本专业施工单位应配合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洞口预留、预埋件设置等,施工完毕后应做好
土建回填或封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