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

1.油气地球化学主要研究的是:A.地球的磁场变化B.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答案)C.地震波的传播特性D.地球的岩石圈结构2.下列哪项是油气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A.地球的自转速度B.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答案)C.地球的板块构造D.地球的重力场分布3.油气地球化学在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是:A.预测地震活动B.评估油气藏的储量和品质(答案)C.研究地球的气候变化D.探测地球的矿产资源4.下列哪项技术不是油气地球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A.地震勘探技术(答案)B.地球化学测井技术C.油气地球化学模拟技术D.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5.油气地球化学中的“生油岩”是指:A.能够产生石油的岩石(答案)B.含有大量天然气的岩石C.具有特殊磁性的岩石D.富含矿物质的岩石6.下列哪项因素不是影响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A.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B.储集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C.地球的自转速度(答案)D.盖层的质量和分布7.油气地球化学中的“油气窗”是指:A.油气藏在地下的分布范围B.有利于油气生成和保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范围(答案)C.油气藏上方的岩石层D.油气藏下方的岩石层8.下列哪项不是油气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A.评估油气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B.研究油气泄漏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C.预测地震活动(答案)D.监测油气开发过程中的大气污染9.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成熟度”是指:A.油气藏的埋藏深度B.烃源岩中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程度(答案)C.油气藏的温度和压力条件D.油气藏的形成年代10.下列哪项技术是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原理进行油气勘探的?A.磁力勘探技术B.地震勘探技术C.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答案)D.重力勘探技术。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1、油气地球化学的定义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沉积盆地)中生成油气的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运移、聚集和次生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机理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2、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1)元素地球化学; (2)同位素地球化学;(3)流体地球化学; (4)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5)各种地质作用地球化学; (6)有机地球化学;(7)环境地球化学; (8)气体地球化学。

(9)海洋地球化学(10)区域地球化学3、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沉积盆地或地壳中油气、生成油气的有机物及相关物质。

4、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Ø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活性生物有机质及其在沉积、保存和埋藏条件下的演化;Ø 石油成因和演化;v 干酪根地球化学v 可溶有机质地球化学Ø 天然气地球化学;Ø 油气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v 盆地的油气勘探远景和资源预测v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v 油田水地球化学v 油田开发地球化学11、有机圈(organosphere):系指地球上古今生物及其形成的有机物,分布和演变的空间。

有机碳的循环:(1)生物化学亚循环:为较小的亚循环(碳总量约为3×1012吨) ,其循环周期不超过一百年,包括三个次一级循环:(2)地球化学亚循环:为大的亚循环(碳总量约为12×1015吨),包括沉积圈中有机质的演化途径,其循环周期以百万年计算,其中也包括三个次级循环11、旋光异构当一个碳原子同时和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键合时,四个基团在碳原子的周围会有两种排列方式,它们互为镜像但不能重合,这种立体异构体叫对映体,它们可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反向旋转,因而被称为旋光异构。

11、沉积有机质的概念分布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它们来源于生物的遗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被掩埋在沉积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1. 地球化学的定义是什么?
2.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3. 描述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

4. 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 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它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地球化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7. 简述地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8.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如何发挥作用?
9. 什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它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
10. 描述地球化学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1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12.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 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14. 简述地球化学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作用。

15. 地球化学在海洋科学中如何应用?
16. 描述地球化学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17.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
18. 地球化学在灾害地质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19.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热液循环?
20. 地球化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评估和修复污染场地?
22. 简述地球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3. 地球化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4. 描述地球化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25. 地球化学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油气地球化学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油气地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20分〕1、沉积有机质2、稳定同位素分馏3、有机圈4、有效烃源岩5、门限温度6、氯仿沥青“A”7、生物标志化合物8、干酪根9、大型气田 10、油气源比照二、填空题〔每题1分,10分〕1、原油中很难检测到糖类化合物是因为。

a、被细菌分解;b、进入干酪根无法查其原始面貌;c、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很少;d、连结糖类的醚键容易断裂。

2、以下过程属于油藏中原油次生变化的有。

a、聚合作用;b、生物降解;c、蒸馏作用;d、注气开发。

3、奥利烷的主要生源是。

a、高等植物;b、海洋植物;c、被子植物;d、原生动物。

4、正常情况下有机成因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表现为。

a、δ13C1<δ13C2<δ13C3<δ13C4;b、δ13C1>δ13C2<δ13C3>δ13C4c、δ13C1>δ13C2>δ13C3>δ13C4;d、δ13C1<δ13C2>δ13C3>δ13C4。

5、鉴别生物成因天然气的主要标志是。

a、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δ13C1重;b、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δ13C1轻;c、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O2,δ13C1轻;d、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和CO2,δ13C1重。

6、Pr/Ph是反映。

a、烃源岩沉积环境的指标;b、原油成熟度指标;c、原油次生改造程度的指标;d、母质类型参数。

7、卟啉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它是从原油中别离鉴定出第一个具有生物成因的化合物。

a、Treibs〔1934〕;b、Serfert〔1978〕;c、Tissot〔1974〕;d、Smith〔1954〕。

8、年青沉积物中甾类化合物的主要构型是。

a、5α(H)14α(H)17α(H)20R;b、5α(H)14α(H)17α(H)20S;c、5α(H)14β(H)17β(H)20R;d、5α(H) 14β(H)17β(H)20S。

油气地球化学总复习

油气地球化学总复习
气为主 惰质组生油气潜能极低
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主要以C、H、O元素为主,含 有少量的N、S、P及微量金属元素。C元素含量一般为 70%~85%,H元素一般为3%~10%,O元素一般为3% ~ 20%。由于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因此无固定的组成 或分子式
影响干酪根元素组成主要因素包括:有机质母质类型、 有机质的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有利于有机质沉积的环境物理参数是:缓慢的水 流或停滞的水体;有机质与粘土颗粒的絮凝、粘 合作用使聚合体获得近似细砂的沉积速度;浪基 面以下静(缓)水低能环境和超过浪基面深度的 中等水深,保存潜势高;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相 近或前者稍大时,才能持久保持还原环境
有利于有机质沉积的环境化学参数是:水体下部 或沉积物表层保持良好的还原环境。酸碱度影响 伴生沉积物性质。只有pH≥7.8才能出现大量碳酸 盐与有机质同时沉积
S2为300℃以后受热裂解的产物,表示岩石中部分重质烃和胶质、沥青质的裂 解产物,反映干酪根的剩余成烃潜力。
S4为岩石样品在600℃下不能裂解的残余有机碳,燃烧成二氧化碳由热导检测器 测出的值,相当于岩石中不能产烃的死碳。
Tmax(℃)是S2峰最高的裂解峰温度,Tmax反映干酪根成熟度。
3、色谱-质谱法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续)
天然气的生成实际上是一个从有机质沉积后直到其生气潜 力被彻底消耗之前一直在进行的过程
大量生成集中在两个阶段: 一是由干酪根受热生成,但它大量生成所需的热力条件高 于干酪根成油的热力条件 二是浅埋的早期阶段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大量生成。 但多数情况下,由于浅埋时保存条件不佳,所生成的相当部分 生物气都散失殆尽,必需有良好的保存条件配合,才能大规模 成藏 同时,在有机质转化成烃的过程中,可能有无机组分的参 与和加入。对于天然气来说,尤其是非烃气,可能有幔源气的 贡献

油气地球化学总结复习资料

油气地球化学总结复习资料

1、C15~C21主要源于水生生物,C25~C33,成熟度低、高等陆源植物2、类异戊二烯烃:盐湖相石油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具植烷优势和正烷烃的偶碳优势,Pr/Ph<1.0;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形成于还原环境,Pr/Ph为1.0~3.0;湖沼相的石油形成于弱氧化环境,姥鲛烷优势明显, Pr/Ph>3.0。

在煤系地层中Pr/Ph值很高,Pr/Ph =5~10随着有机质热成熟Pr/Ph值增大,异构烷烃与相应的正构烷烃含量比值下降,Pr/nC17,Ph/nC18明显降低;3、在石油中最常见的萜烷有m/z191的五环三萜烷(藿烷与非藿烷)。

奥利烷被认为是白垩系或更年青时代高等植物的标志物,可能来源于桦木醇和被子植物中的五环三萜烯4、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应用1、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C15~C21主要源于水生生物,C25~C33,成熟度低、高等陆源植物2、类异戊二烯烃:盐湖相石油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具植烷优势和正烷烃的偶碳优势,Pr/Ph<1.0;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形成于还原环境,Pr/Ph为1.0~3.0;湖沼相的石油形成于弱氧化环境,姥鲛烷优势明显, Pr/Ph>3.0。

在煤系地层中Pr/Ph值很高,Pr/Ph =5~10随着有机质热成熟Pr/Ph值增大,异构烷烃与相应的正构烷烃含量比值下降,Pr/nC17,Ph/nC18明显降低;2、确定时代3、成熟作用CPI、OEP/2×n C29/(n C28+n C30)P874、生物降解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判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随着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原油的物性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油的密度、粘度增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饱和烃遭受生物降解的顺序为:正构烷烃>无环异戊二烯类烷烃>藿烷(有25-降藿烷存在)>规则甾烷>藿烷(无25-降藿烷存在)>重排甾烷>芳香甾类化合物>卟啉5、油气运移发现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烷烃与芳香烃、正构烷烃与环烷烃的比值增加.长链三环萜比藿烷易于运移,甾烷中αββ组分比ααα组分易于运移,单芳甾烷比三芳甾烷更易运移,因此,随着原油运移距离的加大,易运移的组分相对富集。

石油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题-提纲

石油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题-提纲

⽯油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题-提纲⽯油地球化学复习题第⼆章沉积有机质组成及其沉积环境1、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1.5种⽣物化学组分:蛋⽩质、碳⽔化合物、脂类、⽊质素、⾊素.2. 碳⽔化合物:是由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它们的衍⽣物构成的有机质。

3. 多醣:由上千个单糖以糖苷键(单糖-O-单糖)相连成的⾼聚体.4. 甾族化合物结构:5、脂肪酸的基本结构6、氨基酸的基本结构7、缺氧环境形成的关键:⽔体分层8. 缺氧湖泊发育的重要条件: 深⽔2、简答题1.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沉积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两⽅⾯的控制因素:⽣物⽅⾯和物理⽅⽣物控制因素:原始⽣物产率、微⽣物降解作⽤物理控制因素:有机质的搬运作⽤、沉积速率、沉积环境2. ⽔⽣⽣物产率决定于⽔中养料(磷、氮)含氧量(游离氧)多少⽔体深浅:透光带3. 沉积⽔体中细菌降解有机质的过程1).喜氧细菌活动带:与空⽓接触的表层⽔[O]>1.0ml/l 死亡⽣物可以完全被降解成CO2,H2O2).兼氧细菌活动带:⽔中[O]<1.0ml/l,造氮菌和碳酸盐还原菌降解有机质,但是降解能⼒下降3).硫酸盐还原菌活动带: [O]<0.5ml/l,硫酸盐还原菌降解有机质⽣成有机酸,有H2S⽣成,其它⽣物死亡,4).甲烷⽣成菌活动带: 严格缺氧,有CH4⽣成,温度20-80度。

有效烃源岩沉积环境:⾼⽣物产率与缺氧环境叠加处.1陆相:盐湖环境,⽔体较深的咸⽔半咸⽔环境,淡⽔湖的深⽔沉积部位,沼泽环境(煤系烃源岩)2海相:障壁海、泻湖(⼤陆边缘),封闭海盆(陆架、⼤陆内部),富营养上升流发育区(⼤陆架)缺氧环境类型:1海相:(1)缺氧封闭局限海盆地:有障壁,进⽔量>蒸发量,养料丰富、底部⽔盐度⼤、具有永久分层⽔体的海盆。

(2)上升流形成的缺氧环境:深部海⽔向浅海的运动。

温度,含氧量低,养料丰富,可引起浅海⽣物极其繁盛。

2陆相:(1)盐湖:盐度分层,盐跃层以下为缺氧⽔层(2)淡⽔湖:温度分层(3)沼泽:形成含煤地层第三章成岩演化阶段有机质的演化⼀、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1、沉积物成岩作⽤:沉积物沉积以后在埋藏过程中受温度、压⼒等外界因素的作⽤,失⽔、压实、胶结、溶解等固结成岩的过程。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1
地球化学总复习
1.温度的增加
2.压力的降低
3.体系由无水转变为含水条件
六、其它基本概念
胶体、地球化学障、造网元素、变网元素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同位素的概念 原子核内质子数 Z 相同而中子数 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
二、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三、母体、子体的概念(銣-锶、钐-钕、铀-铅)
地球化学总复习
8.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对找矿:如在超基性岩中镍的含量一般较高,如果镍存在于硅酸盐中,其基本不能被利
用,但如果镍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就有良好的利用价值了。 对农业:元素 赋存形式的研究,可了解土壤中有益元素是否能够为植物吸收,而有害
2.林伍德提出对戈氏法则(更适于非离子键化合物)对于二个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的阳 离子,具有较低电负性者将优先被结合,因为它们形成一种较强的离子键成分较多的化学键。 第三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一、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二、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4 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五、同位素测年的计算
铷—锶衰变体系பைடு நூலகம்年方法
铀-铅衰变体系定年方法
钐-钕模式年龄的表达
第五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
同位素效应、同位素分馏系数、δ值、同位素分馏值(包括它们之间的相关换算)
二、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三、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
母体:放射性核素
子体:母体衰变的产物
四、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 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 Rb/Sr 比值有差异。

地球化学复习题答案

地球化学复习题答案

地球化学复习题答案
1. 地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 什么是地壳中的元素丰度?
地壳中的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通常以质量百分比或原子百分比表示。

3. 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哪些主要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等。

4. 什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利用同位素的丰度变化来研究地球物质的来源、过程和历史。

5. 地球化学中如何定义岩石的类型?
岩石的类型可以根据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环境等特征来定义。

6. 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地球化学元素或同位素的分布与背景值相比显著偏离的现象,通常与矿床、油气藏等地质体的存在有关。

7. 地球化学勘探的目的是什么?
地球化学勘探的目的是通过对地表或地下样品的化学分析,发现和评价矿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质构造等。

8. 什么是地球化学示踪?
地球化学示踪是指利用地球化学元素或同位素的特定特征来追踪物质
的来源、迁移路径和过程。

9. 地球化学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什么?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物体与地球环境之间元素的交换和循环过程,涉及生物吸收、转化、释放和沉积等环节。

10. 地球化学研究在环境科学中有哪些应用?
地球化学研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包括污染物的来源识别、环境风险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环境修复技术的开发等。

分析仪器在油气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分析考核试卷

分析仪器在油气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分析考核试卷
分析仪器在油气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分析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仪器在油气勘探中主要应用于哪一方面的地球化学分析?()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烃类组成,优点是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多组分同时分析。
4.利用地球化学分析确定油气运移路径需分析运移指示元素和生物标志物。影响因素包括样品代表性、分析技术选择和数据解释等。
A.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B.分析仪器的校准
C.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D.分析人员的专业技能
17.以下哪些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特点?()
A.分析速度快
B.灵敏度高
C.多元素同时测定
D.对样品要求低
18.在油气勘探中,以下哪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油气藏的品质?()
A.烃类组成
B.油气成熟度
C.储集层的物性
1.油气勘探中,地球化学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对岩石中的______进行分析。()
2.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中,______是评估油气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______负责分离化合物,而质谱负责鉴定化合物。()
4.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来评估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生物标志物包括______和______。()
17.在油气勘探中,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分析烃类物质的成熟度?()
A.原子吸收光谱仪
B.气相色谱仪
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D.镜质体反射率分析
18.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地球化学分析常用技术?()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

1.气相色谱: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

2.岩石热解分析仪(烃源岩快速评价技术)S0:在90℃条件下受热氦气冲洗2分钟所得到的岩石样品中小于C7的轻烃。

S1:游离烃,升温过程中300℃以前蒸发出来的,已经存在于源岩中的烃类产物。

S2:裂解烃,300℃以后的受热过程有机质裂解出来的烃类产物,反映干酪跟的剩余成烃潜力;对储集层,为300℃条件下难以挥发的重烃馏分和含N、S、O化合物的裂解产物。

S3:有机质裂解过程中CO2的含量,反映了有机质含氧量的多少。

S4:热解结束阶段后,岩样通空气或氧气在600℃下燃烧5分钟,使残余碳燃烧成CO2,即岩样中不能生烃的死碳。

T max:为最大热解峰温,为热解产烃速率最高时的温度,对应着S2峰的峰温。

总有机碳:TOC(﹪)=0.083(S0+S1+S2+S4);氢指数:I H(mgHC/gTOC)=(S2/TOC)X100;烃指数;I HC(mg烃/gTOC)= (S0+S1)/TOC*100;有效碳:C P(﹪)= (S0+S1+S2)*0.083;降解潜力:D(﹪)= (C P/TOC)*100;生烃势:PG(mg烃/g岩石)=S1(+S0)+S2;气产率指数:GPI=S0/(S0+S1+S2);油产率指数:OPI=S1/(S0+S1+S2);油气总产率指数:TPI=(S0+S1)/(S0+S1+S2);氧指数:I o(mgCO2 /gTOC)=S3/TOC*100;母质类型指数:S2/S3。

3.色谱—质谱法:气体分子或固体、液体的蒸汽受到一定能量的电子流或强电场作用,丢失电子生成分子离子;同时,化学键发生某些有规律的裂解,生成各种碎片离子。

这些带正电荷的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按质荷比的大小分开,排列成谱,记录下来,即为质谱。

4.形成沉积有机质的主要生物类型:浮游植物,细菌,高等植物,浮游动物。

5.有机碳: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5)1、R0:亦称镜质体反射率,指光线垂直入射时,镜质体中的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温度和有效加热时间的函数且具不可逆性)(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溶剂和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2、生物标记化合物:是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书:沉积物或者岩石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它们具有特殊的“标志作用”。

3、氯仿沥青“A”:指可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中的有机质。

氯仿从岩石中提取出来的有机质质量与岩石样品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就是氯仿沥青“A”的含量。

它是反映了岩石中分散沥青物质中性部分的含量,一般认为氯仿沥青“A”与石油的性质相近似。

(课件:指岩石中可抽提有机质的含量)4、生物降解作用:当含有溶解氧和微生物的地表水进入到浅层油藏界面后,微生物将以石油烃类为碳源进行繁殖,多是选择性消耗石油烃类使得石油化学组成发生重要改变的过程(这主要是需氧微生物的降解过程,异氧微生物的降解即是硫酸盐还原菌的厌氧氧化作用。

)(可以不用写吧)生物降解的结果一方面是使原有的性质变差,有的粘度增加,形成重质油;另一方面,生物降解也会产生沥青沉淀,堵塞孔隙喉道,是储层物性变差,从而降低油气藏的开发价值。

5、藿烷:五环三萜类中分布较广泛的生物标志物,由死亡生物体经地球化学过程演化而来的反映原核微生物(细菌)的输入的化合物。

有4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组成。

碳数为27-35,(在C-4、C-8、C-10、C-14、C-18均有甲基,C-21是烃基取代基,它可以是-H、-CH3、C2H5等,)这类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主要发生在C-17、C-21、C-22上,正常藿烷的碳数为30。

(当某碳位上少一个-CH2时,称为降藿烷;少两个-CH2时称为二降藿烷;少三个-CH2时称为三降藿烷。

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组成C. 地球的生物过程D. 地球的气候条件答案:B2. 地球化学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A. 氢B. 氧C. 碳D. 氮答案:C3. 地球化学循环中,哪个过程是最重要的?A. 水循环B. 碳循环C. 氮循环D. 硫循环答案:B4. 地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土壤污染治理B. 大气污染控制C. 水体污染处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什么?A. 显微镜B. 质谱仪C. 光谱仪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地球化学研究中,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年代?A.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B. 化学分析C. 物理测量D. 地质观察答案:A7. 地球化学中,哪个元素是生命存在的关键?A. 铁B. 铜C. 锌D. 磷答案:D8. 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碳循环主要涉及哪些过程?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C. 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9. 地球化学中,哪种元素的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A. 碳B. 氮C. 硫D. 氢答案:A10. 地球化学研究中,哪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A. 质谱分析B. 光谱分析C. 色谱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球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地球内部化学B. 大气化学C. 海洋化学D. 生物化学答案:ABCD2. 地球化学循环中,哪些元素的循环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A. 碳B. 氮C. 磷D. 硫答案:ABCD3. 地球化学分析中,哪些仪器可以用于元素分析?A. 质谱仪B. 光谱仪C. 色谱仪D. 电子显微镜答案:ABC4.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中的作用包括哪些?A. 矿物资源定位B. 油气资源勘探C. 水资源评估D. 土壤肥力分析答案:ABCD5. 地球化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植被覆盖D. 人类活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地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岩石圈C. 地球的生物圈D. 地球的海洋答案:B2. 地球化学中,哪个元素被认为是生命的基本元素?A. 铁B. 碳C. 氧D. 氢答案:B3. 以下哪种矿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矿物?A. 石英B. 长石C. 云母D. 橄榄石答案:B4. 地球化学循环中,哪个过程不涉及物质的循环?A. 风化作用B. 沉积作用C. 火山喷发D. 地壳运动答案:D5. 地球化学分析中,哪种技术常用于确定矿物的化学成分?A. X射线衍射B. 质谱分析C. 红外光谱D. 原子吸收光谱答案:A6. 地球化学中,哪种元素的丰度最高?A. 氧B. 硅C. 铁D. 镁答案:A7.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A. 石灰岩B. 页岩C. 花岗岩D. 砂岩答案:C8. 地球化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元素在地球不同部分的分布?A. 元素丰度B. 元素迁移C. 元素循环D. 元素分布答案:A9. 地球化学研究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岩石的年龄?A.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B. 热释光法C. 电子显微镜分析D. 化学分析答案:A10. 地球化学中,哪种元素被认为是最活跃的?A. 钠B. 钾C. 钙D. 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中,______是指地球内部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答案:地球化学循环2. 地球化学家通过研究______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

答案:岩石和矿物3. 地球化学分析中,______是一种用于测定矿物中元素含量的技术。

答案:质谱分析4. 地球化学中,______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和迁移。

答案:地表化学循环5. 地球化学家利用______来研究地球的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答案:地球化学分析方法6. 地球化学循环中,______是指地球内部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通过火山喷发等过程释放到地表。

油气地球化学总复习

油气地球化学总复习
系列 m/z123、m/z208、 m/z212检测倍半萜系列 产生的图谱包括:总离子流图(TIC :total
ion chart),质量色谱图,质谱图(棒式 图),组合图等。
191
370 384 398 412 426 440
4、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 :指在能够测量的衰 变期内(半衰期大于1015年)无放射性的同位素。
色谱的分辨能力高,质谱的鉴别能力高,将两个仪器连接在一起,即色质 联机(GC—MS)。目前,在油气地球化学中主要用于鉴定生物标志化合物。 常用的扫描方式是多离子检测(MID)或称选择离子检测(SIM)。
3、色谱-质谱法
m/z191、m/z217检测藿烷和甾烷系列 m/z231 、 m/z253检测单芳甾烷和三芳甾烷
目前,最常用的仪器有:用于分离并鉴定已知 和未知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热解色 谱、质谱仪;用于官能团分析的红外光谱、紫 外光谱;用于结构分析的核磁共振、电子顺磁 共振、X光衍射仪等;用于干酪根组份研究的电 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
1、色谱法
色谱法是进行有机化合物定性和定量分 析中最常用的仪器分析法。
油气地球化学
总复习
(油气资源学院)
一、 基础理论部分
P1
(一)绪 论 油气地球化学概念及研究范畴
油气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尤其是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 点来研究地质体中与油气有关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 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演化特征以及时空分布, 探讨:
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机理; ② 油气的初次和二次运移及充注的期次、方向和效率; ③ 油气的次生改造和蚀变; ④ 油气藏聚集特征; ⑤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⑥ 油气组分的变化;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过程是地球表面碳循环的重要环节?A. 古生物腐烂B. 火山喷发C. 海洋沉积物形成D. 燃烧活动答案:C2. 下列哪个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A. 铁B. 氧C. 铝D. 硅答案:B3. 地球内部的核心主要是由什么组成?A. 硅铁合金B. 氢氦气体C. 液态岩浆D. 硅酸盐矿物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气体?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答案:A5. 地球化学中的赤铁矿是由以下哪个元素构成?A. 铁和硫B. 铁和氧C. 铁和铜D. 铁和银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表面的水体占地球的百分比约为____%。

答案:702. 地球大气层中的____层对太阳辐射起到很好的吸收作用。

答案:臭氧3. 地球内部的____占地球质量的约90%。

答案:外核4. 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是由____和____两类矿物组成的。

答案:硅、铝5. 地球表层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的约____%。

答案:30三、简答题1. 地球大气层的成分及功能是什么?答案: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碳等组成。

地球大气层的功能有: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调节地球温度;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空碎片的撞击;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气体;参与水循环等。

2. 简述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相互作用。

答案: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之下的厚厚的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相互作用包括岩石圈的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地球表面形成陆地和海洋,并且产生了山脉、洋脊、地震带等地貌和地质现象。

3. 地球化学中的地球水循环是指什么?描述其过程。

答案:地球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不断在大气、土壤、河流、湖泊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其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

首先,太阳能使得地球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随后,水蒸气升高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在遇冷的高空大气中凝结成为液态水,形成降水;降水后的水分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再通过水文循环不断补给水分至地表。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简答题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简答题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简答题一、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1、原油的化学性质国外公认的碳酸盐岩生成的石油特征是:高硫(>1.0 %), 低API度(20~30),Pr/Ph<1.0,Ph/nC18>1.0,偶碳优势CPI<1.02、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①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单峰态,②广泛检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和C21~C45规则和不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③规则甾烷以C29甾烷占优势,一般占40%~60④C31~C35升藿烷系列相对较发育,且明显受盐度控制。

⑤伽马蜡烷为常见的非藿烷骨架型五环三萜烷。

⑥三环萜烷含量较高二、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1、原油的性质:原油普遍高含蜡,硫酸盐含量低,具有低钒/镍比(一般小于1)的特点2、原油的烃类族组成:原油的烃类族组成以烷烃为主,环烷烃次之,芳香烃较少,多属石蜡基原基。

3、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①饱和烃馏分检测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并有丰富的甾烷、萜烷类化合物甾烷类生要由C27~C29甾烷、重排甾烷及4-甲基甾烷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孕甾烷和升孕甾烷。

甾类化合物主要为藻类生源产物,但C29甾烷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

在陆相原油中,C29甾烷明显高于C27甾烷②芳烃馏分陆相原油芳经馏分中含有丰富的芳构化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类型有:芳构化倍半萜类与二萜类:前者只检测出卡达烯,后者仅见惹烯和海松烯,属被子植物树脂生源完全芳构化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芳构化三环萜烷:主要包括m/z181 及m/z209的两个C24~C26二芳三环萜烷和m/z205的C26 ~C28三芳三环萜烷.芳构化三环萜烷是常规三环萜烷芳构化的产物,属于细菌、藻类生源,但它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常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芳构化三萜类:主要是陆生被子植物生源的奥利烷、乌散烷及羽扇烷芳构化的产物,也有微量细菌生源的芳构化藿烷。

它们大都是在酸性氧化作用较强的湖相沉积中形成的,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苯并藿烷:指示细菌生源,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在煤系地层及湖相腐殖—偏腐殖泥岩中分布较广泛。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

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地球表层和地球系统中的分布、运移、转化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地球内部和外部过程、地球演化历史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地球化学考试试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选择题1. 地球化学元素是指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元素,下列元素中属于地球化学元素的是:A. 镧系元素B. 锕系元素C. 铀系元素D. 铜系元素2. 下列元素中,不属于地壳中主要元素的是:A. 氧B. 硅C. 铝D. 钙3.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 地壳构造B. 地壳厚度C. 地球内部热流D. 地球磁场二、填空题1.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可以通过分析地壳中的_________来了解。

2. 地球化学元素的运移和转化主要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方式进行。

3. 地球化学元素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是最主要的演化方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地球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分布特征。

2. 地球化学元素的运移和转化过程有哪些途径?请分别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地球化学元素的演化过程中,哪些因素对其演化起到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1.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与地球的物理特征、地壳构造、地球内部热流以及地球磁场等因素密切相关,请论述这些因素对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 地球化学元素的运移和转化过程对地球系统的演化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请论述这些过程的机制和影响,并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元素运移和转化的影响。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地球化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掌握地球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还可以为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

油⽓地球化学《油⽓地球化学》考试试卷(第⼀套)⼀、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体异构⽴体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分⼦式和相同的原⼦连接顺序,但是由于分⼦内的原⼦在空间排布的位置不同⽽产⽣的异构2、稳定同位素根据⽬前的测试⽔平和技术条件,凡未发现有放射性衰变或裂变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3、⼲酪根⼲酪根是指不溶于⾮氧化的⽆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切有机质4、镜质体反射率指在油浸介质中测定的镜质体⼊射光强度与反射光强度的百分⽐。

(指在油浸介质中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

5、有机成因天然⽓指沉积岩中分散状或集中状的有机质通过细菌作⽤、物理化学作⽤等形成的天然⽓6、地质⾊层作⽤油⽓在运移过程中,岩⽯矿物对⽯油中不同组分的吸附能⼒不同以及油⽓运移路径的差异等所引起的油⽓化学组成的变化称为地质⾊层作⽤。

7、⽣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或岩⽯中来源于活体⽣物,并基本保存原始⽣化组分碳⾻架的、记载原始⽣物母质特殊分⼦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8、潜在烃源岩能够⽣成但尚未⽣成具有⼯业价值油⽓流的岩⽯。

1、构造异构构造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分⼦式,但由于分⼦中原⼦结合的顺序不同⽽产⽣的异构2、放射性同位素根据⽬前的测试⽔平和技术条件,凡发现有放射性衰变或裂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可利⽤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古代沉积物的地质年龄。

4、⽣油门限在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油⽓开始⼤量⽣成时所对应的地层温度或地层埋藏深度称为⽣油门限。

5、⽆机成因天然⽓泛指在任何环境下由⽆机物质形成的天然⽓。

6、分⼦离⼦峰分⼦受到电⼦轰击后失去⼀个外层电⼦形成的正离⼦为分⼦离⼦或母体离⼦,质谱图中对应于分⼦离⼦的峰为母峰或分⼦离⼦峰。

7、脱沥青作⽤在油⽓藏过程中或多期次成藏时,当⼤量⽓态烃(特别是湿⽓或凝析⽓)注⼊时,使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分离出来的作⽤,称为脱沥青作⽤。

稳定同位素分馏:稳定同位素分馏是指稳定同位素在两种同位素⽐值不同的物质之间的分配,包括同位素的动⼒分馏效应和同位素的交换分馏效应。

(完整word版)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油气地球化学复习题

第三章生物的类型与化学组成名词解释:1.浮游植物: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2.浮游动物:指没有运动器官或具极不发达运动器官,对水流等不发生作用,而只能随波逐流的一类水生生物,浮游动物大多骨骼不发育体积小。

3.碳水化合物:是多烃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有C、H、O3种元素组成,其中H、O原子比例数为2:1,与水分子中H、O比例相同。

4.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通过肽键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5.脂类:指所有生物组成的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生物体组分。

6.蜡:是不溶于水德固体,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和甾醇形成的酯。

7.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合体。

一.概述油气成因理论的四种学说无机成因说:油气是由无机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

它们或是由地球深部高温条件下原始碳或其氧化态经还原作用形成;或是在宇宙形成初期已存在,后随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有这些碳氢化合物沿裂隙溢向地表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

按照这一学说,无机成因油气不仅存在而且远景巨大,将有可能比有机成因的油气潜力大的多,其蕴藏量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石油是由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早期的成岩作用阶段经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这一学说认为石油是在近现代形成的,是许多海相生物中遗留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即它仅仅是生物体中烃类物质的简单分离和聚集。

由于此时的有机质还埋藏较浅故也被称为浅成熟。

油气的晚期成因说:认为并入沉积物中的生物聚合体首先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的作用下,经分解,聚合,缩聚,不溶等作用,在埋深较大的成岩作用晚期成为地质大分子——干酪根。

之后,随着埋深的继续增大在不断升高的热应力作用下,干酪根才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大量的原石油(或称为沥青,包括烃类和非烃类)。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原石油从生成它的细粒岩中运移出来,在储层中聚集成为油气藏。

与早期成因说相同的是,它也认为油气源于有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物的类型与化学组成名词解释:1.浮游植物: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2.浮游动物:指没有运动器官或具极不发达运动器官,对水流等不发生作用,而只能随波逐流的一类水生生物,浮游动物大多骨骼不发育体积小。

3.碳水化合物:是多烃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有C、H、O3种元素组成,其中H、O原子比例数为2:1,与水分子中H、O比例相同。

4.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通过肽键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5.脂类:指所有生物组成的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生物体组分。

6.蜡:是不溶于水德固体,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和甾醇形成的酯。

7.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合体。

一.概述油气成因理论的四种学说无机成因说:油气是由无机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

它们或是由地球深部高温条件下原始碳或其氧化态经还原作用形成;或是在宇宙形成初期已存在,后随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有这些碳氢化合物沿裂隙溢向地表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

按照这一学说,无机成因油气不仅存在而且远景巨大,将有可能比有机成因的油气潜力大的多,其蕴藏量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石油是由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早期的成岩作用阶段经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这一学说认为石油是在近现代形成的,是许多海相生物中遗留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即它仅仅是生物体中烃类物质的简单分离和聚集。

由于此时的有机质还埋藏较浅故也被称为浅成熟。

油气的晚期成因说:认为并入沉积物中的生物聚合体首先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的作用下,经分解,聚合,缩聚,不溶等作用,在埋深较大的成岩作用晚期成为地质大分子——干酪根。

之后,随着埋深的继续增大在不断升高的热应力作用下,干酪根才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大量的原石油(或称为沥青,包括烃类和非烃类)。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原石油从生成它的细粒岩中运移出来,在储层中聚集成为油气藏。

与早期成因说相同的是,它也认为油气源于有机质。

但不同的是,它认为石油不是生物烃类的简单分离和聚集,而是先形成干酪根,之后在较大的埋深和较高的低温条件下才在热力的作用下转化形成。

它也被称为深成说(此时有机质的埋深已经较大)和干酪根成烃说(有机质先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再生油气)。

现代油气成因说:无机成因说+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油气的晚期成因说二.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的结构和元素组成有何异同?脂类(C,H,O):包罗广,结构差异大,但有共性,既不溶于水而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

蛋白质(C,H,O,N):蛋白质构成了生物机体中大部分含氮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

碳水化合物(C,H,O):是一切生物体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壳质)。

木质素(C,H,O,N):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十分稳定,不易水解,但可被氧化成芳香酸和脂肪酸,含侧链很少,故生油难,但含-OCH3,可生气。

三.与油气关系密切的有哪几类生物,其化学组成有何异同,能否解释这几类生物为什么会与油气关系密切?浮游植物:糖类富集,蛋白质含量较低,含木质素,脂类含量仅高于高等植物。

浮游植物可能始终是世界上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浮游动物:糖类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高。

其数量受浮游植物产率的控制,浮游动物的产率及其对有机质沉积的贡献远远低于浮游植物,而且越是高等动物产率和贡献越小。

细菌:糖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仅次于浮游动物。

据称是有机质的第二大来源,也是生物界的先驱,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繁殖最快,可与其他生物共生,但其对成油贡献不详。

高等植物:糖类富集,蛋白质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高,脂类含量较低。

总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含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有利于形成成油母质;与高等植物相比,其类脂化合物含量较高,相反高等植物以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为主,主要元素为C,H,O,是成煤的主要先质。

四.解释图5-6的地球化学意义1.作为有机质的演化产物,石油相对富氢贫氧,煤化作用早期的泥炭相对贫氧富氢,而高阶煤相对富碳贫氢。

与此相比各类生化组分中,脂类在元素组成上相对富氢贫氧,与石油最为相近,而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尤其是木质素,与泥炭最为接近,蛋白质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不难理解,脂类只需要经过少许变化即可成为石油,因而应该是最为有力的成油先质,而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可能主要倾向于成煤,但它可以成为重要的生气先质。

蛋白质则可能因为易于分解,丹宁等则可能因为数量较少而成烃意义有限。

2.就各类生物体与石油的元素组成的比较来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易于成油,而高等植物更易成煤。

第四章沉积有机质名词解释:1.沉积有机质:来源于生物的沉积岩(物)中的有机质2.陆源有机质:由水盆外搬运而来的通称,主要是高等植物3.分散有机质:将有机质按分散程度划分的一种,是分散在沉积岩或沉积物中未聚集的有机质,如烃原岩中的有机质。

4.可溶有机质:凡是被中性有机溶剂从沉积岩(物)中溶解(抽提)出来的有机质称为可容有机质,或可抽提有机质,也称为沥青。

1.说明生物的发育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能解释原因吗?1)海洋是最大的生物生活空间,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机质沉积。

滨海带由于位于波浪作用、潮汐进退的高能氧化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

浅海陆棚浪基面以上由于具适宜的温度、阳光、丰富的养分使其生物出产率高,而下部水体则为静水、低能还原环境,同时,沉积速率适中,可使有机质得到较为迅速的埋藏,保存条件良好。

沉积特征为: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分布广、厚度广,有机有机质总量大;由于以水生生物的贡献为主,有机质性质较好,倾向于产油,在路表海由于陆源有机质的贡献,可能有混合型的有机质。

大陆斜坡及其临近的深海盆地,其有机质主要来自上部的浮游生物和浊流、重力流沉积从大陆架和三角洲地区带来的有机质。

浊流不仅搬运来大量的沙体,同时也有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物,使大陆斜坡沉积物中具有较丰富的有机质。

远洋盆地,虽然环境特征为静水、低能的还原环境,但远洋盆地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关照度极低、生物不发育、沉积速率缓慢,有限的有机质在下沉过程中,被水中的溶解氧或某些深海生物所消耗,形成有机质沉积的贫瘠区。

2)过渡环境既受海洋的潮汐、波浪作用,也可受河流的影响,营养物质一般较海洋和淡水更为丰富,因此,生物比较发育。

因此,陆源、水生生物、高等植物、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皆有发育。

3)湖泊环境滨湖相由于受河流注入的影响陆源和浅湖相2.以湖泊为例说明影响生物类型及沉积有机质发育的因素。

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和有机质堆积的重要场所。

就有机质的供给来说,湖泊沉积环境出了本身产出的水生生物外,同时还由于琥珀的规模比海盆小,受陆原有机质影响较大,从而造成有机质来源的二元性。

此外,湖泊被大陆所包围,入湖的河流可以从四面八方带来有机质,造成陆源有机质来源的多方向性,使得其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具有二元多向性。

陆源有机质影响的大小,一方面与陆源有机质的发育程度(取决于气候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湖盆的大小有关。

但总体上讲,越往湖盆中心,陆源有机质影响越小(重力流影响除外)。

就有机质的保存条件来说,尽管不同的湖盆有明显的差异,但总体上讲,从湖泊边缘到中心,随着水体逐渐加深,湖盆从滨湖,浅湖逐步过渡到深湖半深湖相,水体的搅动程度逐渐减弱,沉积物逐渐变细,环境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好。

总体上看,从湖盆边缘到中心,有机质的丰度逐渐升高,陆源有机质的贡献逐渐减少,有机质类型逐渐变好,且复杂,一般在大型湖泊的深湖相,由于远离陆源有机质的影响,基本上以产烃能力强的水生生物贡献为主,有机质类型好。

3. 影响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因素有哪些。

水体能量:能量过高则含氧量增加氧化作用强,有机易被氧化,又加之有机质难以埋藏,如滨海、滨湖、河流显然有十分充足的光照也不行。

陆源供给情况:陆源供给一方面带来了陆生高等植物;另一方面,陆源河流带来的水体中有机质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

光照:充足的光照为浮游植物和大部分动物所必须古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生物的发育地质时代:受时代的影响不言而喻,从生物发育史可以明显地看出,4. 解释图6-1被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粒径受水流流速的控制。

水流速度越快,水体的搬运能力越强。

只有当流水速度逐渐降低时,水中携带的各种有机质、无机颗粒才会由粗到细逐步沉积。

以颗粒形式存在的有机质,由于密度较低,易于搬运而难以沉积,仅当水流速度非常低的时候,有机碎屑才能与细小的粘土矿物一起沉积。

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有机质可能是被无机质矿物,尤其是被粘土矿物吸附后沉积下来的。

矿物颗粒既可以吸附颗粒状有机质,也可以吸附溶解状有机质。

被吸附的有机质因为可以更快的通过水体沉淀下去,被氧化和微生物破坏、降解的可能性减少。

因此,矿物颗粒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沉积有机质聚集的主要原因。

另外,水体呈胶态分布的有机质,如底栖生物和微生物提供的有机质,他们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直接被掩埋在沉积物中。

由于有机质颗粒一般较小,同时密度小,加上越细的矿物颗粒,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因此,沉积物(岩)中,有机质丰度与碎屑粒径成反比,亦即与水流流速成反比。

第五章干酪根与油气的生成1.干酪根是如何形成的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源于生物体的生物聚合物,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类脂等,首先部分被降解成单体化合物,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酚等,这些单体化合物或者被微生物利用、消耗,或者被溶解带走,剩余的则在微生物的进一步作用下,与尚未完全分解的生物聚合体通过活泼官能团反应缩聚成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溶解性较差的多聚体有机质(腐殖质),随后,在微生物的进一步作用下,有机质的聚合程度不断升高,多聚体表面的亲水官能团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有机质的水解性和在酸碱溶液中溶解性逐步降低(不溶作用),而演化成为聚合度、稳定性更高的地质聚合物——干酪根。

一些类脂或烃类也可不被分解直接形成腐殖质,再经不溶作用形成干酪根,也可直接形成干酪根。

2.解释图8-3的地化意义可以划分干酪根类型及划分类型的有效范围:在ⅠⅡⅢ线的附近是相应的干酪根类型,一般的Ⅰ型干酪根H/C>1.5,O/C<0.1;Ⅱ型H/C:1.0-1.5,O/C:0.1-0.2;Ⅲ型H/C<0.1,O/C:0.2-0.3。

在干酪根演化程度不高时划分类型方案有效。

②指示演化路径和推测演化方式:随深度的增加演化程度增加,演化方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H元素含量缓慢减少,O元素含量减少很快,C元素含量增加,O/C比值迅速下降,H/C比值略有降低。

第二阶段:以H/C比值迅速下降为特征,O/C比值变化不大,大量的H元素因形成烃类而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