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考点17城市区位因素
第二轮复习专题七生产活动
第二轮复习专题七生产活动考点全扫描考题统计考向导航2007—2004试题统计一览表区位分析的方法精析: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由两种:(1)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2)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就地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地理事物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乡村);有线状的(如铁路、河流)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等)2、掌握区位分析因素影响区位的主要因有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各因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因素重点进行分析。
3、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1)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考纲要求考点细分能力要求农业生产活动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作用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Ⅰ、Ⅱ工业生产活动4、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5、工业地域形成、世界主要工业区域6、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Ⅰ、Ⅲ地域联系7、地域联系得主要方式8、交通区位 9、城市与交通 10、邮政通信 11、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及我国主要的商业中心 12、国际金融Ⅲ(2)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的因素(3)优势分析: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中具有优势的因素(4)主导因素分析:指出各区位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5)动态分析:指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不同时间,同一区域或同一产业的区位因素不同。
4、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1)交代其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2)分析自然区位因素(3)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考点精析:[例题1] 1.内蒙古宜发展畜牧业,而西双版纳宜发展天然橡胶生产,这种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市场性一、农业生产的特点:1、特点:2、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表现:【例2】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 B CD E(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七章:工业专题(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足:①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②水资源不足;③科技发展水平不高;④产业结构相对单一;⑤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⑥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③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⑤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⑥治理环境污染。
第七章:工业专题(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2、四大工业基地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2)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①煤铁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④农业资源支持;⑤国家政策支持;⑥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Ⅱ.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②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③科技发达;④市场广阔;⑤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⑥劳动力丰富;不足:①水源、②能源不足;③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Ⅲ.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1)地理位置: 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人文地理区位条件专题答题模板
人文地理区位分析答题方法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由地图判读出: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土壤酸碱性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如:良种补贴,保护价收购粮食)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型案例】(1)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导向型工业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能源充足──动力导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市场导向型工业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专题七 区位专题
专题七 区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X 、Y 、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丙、乙、甲2.在距城镇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 .E 、F B. F 、C C. E 、H D. F 、H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 .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 .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 .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 .总收益最低图1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1完成4~6题:4.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击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D 河流三角洲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热量充足B 太阳辐射强 D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6.该国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 水土流失的治理B 酸性土壤的改良C 荒漠化的防治D 河流的综合整治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 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8.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9.适宜在P 点布局的是A.钢铁厂B.造纸厂C.印染厂D.自来水厂10.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肉、奶、禽、蛋生产基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好B.有城市自来水灌溉C.市场需要D.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读右图,完成11~14题。
11.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12.城市P 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01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02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03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
地理二轮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12题1.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在描述昼夜长短变化类问题时,注意描述出昼和夜两方面的变化状况,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状况,极值状况,还要描述出总体状况。
还要如上题中第(4)问,有的同学答成“昼长夜短”,该答案只能得2分。
因为该答案只描述了整体状况,没有描述出变化趋势和变化极值。
还有的同学答成“昼先变长,达到最长,然后变短”,该答案只能得3分,因为该答案丢掉“夜”的变化状况。
在表述分布范围题目时,注意范围起止点的范围要准确。
如第(3)问中,有的同学答成“70°N以北地区”该答案只能得2分。
因为该范围不包括70°N。
可以修订为“70°N及其以北地区”。
专题二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12题2.地形特征与地质作用过程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1)在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时,注意逻辑要严密,表述清楚各个环节所受的力,用词准确。
该类型题目主要按照环节给分。
如第(1)问,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三角洲(2分)、泥沙(2分)、顶托作用(2分)、流速缓慢(2分)、沉积(2分)。
有的学生答成“三角洲。
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形成三角洲”。
该答案“三角洲”得2分,“河流带来泥沙”得2分。
丢到其中两个环节扣4分,“冲积”用词不准确扣1分。
(2)在描述地形类型类问题时,注意既要说出主要的地形,还要描述地势的变化。
如在描述下区域地形特征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沙漠广布,地势起伏大”,则该题基本上不得分,因为“沙漠”不属于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大”只描述了特征,没有描述变化的方向。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12题3.气温与降水差异成因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在分析气温或降水差异成因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域中局部地区定位要准确,分析过程要严密,不能丢掉关键语句。
如在第(2)问中,有的同学答成“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受冬季风影响大,②地位于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小”。
该答案不会给分。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七)一、单项选择题(2020·浙江高三二模)美国五大湖地区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但少有大牧场放牧业。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R区域农业带的特点是()A.小麦与玉米轮作B.谷物与牧草轮作C.农产品产品率低D.生产过程简单粗放2.五大湖区少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可能是()A.人多地少B.河湖众多C.需求较小D.缺乏饲草解析:第1题,结合学过的美国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可知,图中R区域为美国的混合农业区,是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混合,实行谷物和牧草轮作,B对,A错;其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生产过程集约密集,C、D不对。
故B正确。
第2题,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条件是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美国五大湖区属于传统工业区,人口多,城市密度较大,所以人多地少,不具备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适合发展乳畜业,故A正确。
河湖众多不限制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该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该地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不缺乏饲料;B、C、D 错。
故选A。
答案:1。
B 2.A(2020·肇庆一模)三七在我国已有千年药用历史,但只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并且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
某科研团队发现思茅松与三七之间具有“相生”的特性,以此构建林下三七种植体系,运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三七病害,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的规模化种植。
如图为云南省林下种植三七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三七必须起垄(高于两侧的土地)种植,其原因主要是()A.减少病虫害B.防止土壤过湿C.便于灌溉D.减少光照4.与农田种植三七比,林下种植的最大优势是()A.产品质量好B.单位面积产量高C.生产效率高D.收获时间早5.目前,规模化种植林下三七多为“公司+基地"模式。
该模式可以节省三七种植产业的()A.种苗成本B.管理成本C.劳动力成本D.销售成本解析:第3题,从材料可知,三七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的特点,起垄(高于两侧的土地)种植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过湿影响生长,B对.运用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病虫害的原因,起垄种植并不是,A错.三七在垄上种植并不需要进行灌溉,主要是为了防湿,谈不上方便,C错。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图甲为世界某半岛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图,R地盛产地中海栓皮栎,生长缓慢,环境适应性强,其外层树皮是理想的软木塞原料。
栓皮栎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我国云南也有少量栓皮栎分布,欲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
图乙为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年降水量资料(单位:mm)。
(1)根据材料判断R地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简析并推断栓皮栎的生长习性。
(4)评价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对云南省的生态影响。
解析:(1)可由图示等高线数值及分布特征来判断。
(2)降水差异可从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角度分析;成因注意两地分别位于半岛东西两侧沿海的位置。
(3)可从图示R地自然特征角度分析。
(4)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栓皮栎的特点,以及云南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答案:(1)高原。
理由:R地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海拔较高,东部沿海等高线密集,1 000 m等高线呈闭合曲线。
(2)差异:波尔图年降水量较巴塞罗那多,雨季较巴塞罗那长。
原因:波尔图位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明显且时间长,降水丰富且雨季较长(或巴塞罗那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3)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冬季温暖;栓皮栎喜光;耐旱,水分要求低;不耐低温。
(4)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灾;云南省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壤贫瘠,栓皮栎环境适应性强,存活率高;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香蕉、木材等产品大量出口我国。
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探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2021·厦门三检)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设区市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户
籍地不在本设区市的称为流动人口。我国某省流动人口规模大,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
2000年,该省流动人口已达2 105.41万;2010年增至3 139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且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较2000年均匀。下图示意该省2000年和
【考题·精细剖析】
(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
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
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
2021年北京卷 2021年湖南卷 2021年天津卷
18题(2) 区域图+文字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特点
1-2
统计图+文字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图+文字 以民工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热点情境·地理思考】
安徽省作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净流出人口持续增加,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 回流现象,至2018年已连续六年持续回流。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人口迁移出现新特点。如下图。 (1)(区域认知)2019年安徽人口流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区域间人口流动双向加速,省际间流动更加频繁;流向外 省人口远多于流入人口。 (2)(综合思维)安徽人口大多流向江苏和上海,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11.11
66.67
9.52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归纳提升•学技法]
1.农业区位因素的定向分析方法 (1)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因素,气候因素可细化为光照、气温、降水、 昼夜温差、风、气象灾害等(根据题目信息增减因素)。解题时不仅要考 虑上述因素,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对其他因素(尤其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并结 合农作物习性来进行分析。
析方法 图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发展 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影响该耕作、种植方式
的气候条件
的因素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2021全国卷Ⅰ,37)考查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某特色农产品为背景
圩田适宜围垦的自然条 材料,考查当地为促进该类农业生产所需采取
件以及圩田的发展和改 的措施
区域 造
2.以某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
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
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
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产棉区贡献率 长江流域
//%时段/年 面积 单产
黄河流域
面积
单产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专题07 乡村和城镇(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专题七乡村和城镇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呈现真题解密近年真题对比典型真题回顾三年考情分析名校模拟探源核心考点速记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3-4题)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
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A.甲B.乙C.丙D.丁2.该区域()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答案】1.D 2.A【解析】1.根据材料“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
”分析可知,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丁处靠近河流,附近有水电站,能够提供清洁电力,远离工厂,远离地质活跃地带,适合修建数据中心,D正确。
甲处靠近活动断裂,地质不稳,不适宜建设数据中心,A错误。
乙地附近有化肥厂,丙地附近有火电厂,环境污染较严重,BC错误。
故选:D。
2.根据图上信息可知,该区域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且地质条件不好,有活动断裂带,地势崎岖,有多处溶洞分布,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区,A正确。
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而且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不是国家粮食主产区,B错误。
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可知,该区域主要种植水稻,喀斯特地貌广布,可推测是我国贵州地区,其热量较充足,河流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冬季应该比较温和,CD错误。
故选:A。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特征、数据中心选址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命题方向】图文结合,分析功能区的布局,掌握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因素。
【得分要点】①数据中心的区位因素包括:气温低、能耗较少、能源充足且价格较低、安全性高等。
②区域特征主要根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植被、资源等方面分析。
2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海南卷3-4题)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图1)。
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中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7.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气候矿产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人口 城市 交通 农业 工业 文化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板位置相对位置 半球位置寒带极圈以内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举例:A、亚洲纬度跨度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所以寒温热三带的气候在亚洲均有分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而得名“热带大陆”;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C、想一想: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之欧洲、极地、西亚、埃及、南亚、东南亚、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二、海陆位置:1、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北半球最高和最低月均温比较海陆位置最高均温最低均温陆地7月1月海洋8月2月原因: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温差小。
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温差大。
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如:莫斯科与伦敦同在温带,莫斯科因地处内陆,温差大,冬冷夏热。
伦敦沿海,温差小,全年温和。
2、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A、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B、温带(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如: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分布在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上都是全年高温,但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和内陆(如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全年降水少。
而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全年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全年分旱雨两季)。
3、由于海陆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所以即使在同纬度地区因海陆位置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举例:A:亚洲:亚洲东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所以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中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内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下】
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 为了帮助考⽣能够更顺利的⾛进⾼考的殿堂,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考资讯!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 2020⾼考地理⾼频考点:⾃然地理知识点 1、利⽤指向标定⽅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不能指⽰其他⽅向。
2、在经纬⺴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南北⽅向,纬线指⽰东⻄⽅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右东”的法则确定⽅向,但当经纬⺴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这个法则确定⽅向。
3、进⾏⽐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
4、在等⾼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线的弯曲⽅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地⽅时和区时计算时,⼀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时)与北京时间(东⼋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时)的区别;⼆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期变更线(向东越过⽇界线,⽇期要减⼀天;向⻄越过⽇界线,⽇期要加⼀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转⽅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转⽅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圆上的劣弧进⾏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度和太阳⾼度,正午太阳⾼度是特殊时刻(地⽅时为12时)的太阳⾼度。
太阳⾼度与物影⻓度的关系:太阳⾼度越⼤,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图中的各种信息进⾏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点(1⽉初)与冬⾄⽇(12⽉22⽇前后)、远⽇点(7⽉初)与夏⾄⽇(6⽉22⽇前后)的区别。
2020届高考地理对接高考知识巡查卷(七)城市与城市化详解
(七)城市与城市化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
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
下图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B.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C.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D.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A.大型商场B.社区医院C.小商品超市D.中小学校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北麓,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下辖7个区,1个县。
近年,该市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产业活动类型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如图,据此完成3-5题。
3.乌鲁木齐市划分具有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会( )A.扩大市域空间B.降低城市人口密度C.提高城市等级D.提升空间配置效率4.乌鲁木齐县地形以低山为主,其主体功能的定位方向最合理的是( )A.木材加工B.生态旅游C.现代物流D.冰川采集5.乌鲁木齐市会展片区布局在市中心附近,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价与环境B.科技水平与人口数量C.交通与信息D.气候条件与服务水平城镇化表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
下图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时段内,中印两国城镇化率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是(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快速发展B.印度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发展缓慢C.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率一直低于1%D.印度城镇化率年增长率一直高于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量快速增长B.东部城市群快速崛起C.工业化的快速发展D.人口向东南沿海聚集8.提高印度城镇化率,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B.加强城镇管理,减轻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C.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D.重视环境建设,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非农化人口是指以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专题7区位分析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七——区位分析2009.5.4一、区位问题的概述区位”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地理教材的始终,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二、区位分析要领(一)我们在分析某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
例如:1、季风水田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沿海低地和冲积平原上,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两大因素的影响;2、促使重庆、宜宾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两河交汇处的便利交通;3、影响港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陆域(筑港、腹地)和水域条件(船舶的航行与停泊);(二)在主要因素中,有一个或几个对生产和生活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主导因素,主导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1、影响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科技,因此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2、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廉价劳动力,因此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3、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罐头加工厂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市场,因此应接近市场;4、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动力,因此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附近等等。
(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
在各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更为明显。
如农业生产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工业生产中,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原料种类的增多,使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区位的影响增强;新兴工业的兴起,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弱,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所以农业、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另外,在城市发展中交通条件的变迁、科技的崛起、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新兴因素直接影响了某些城市的兴衰,如扬州市、桂林市、筑波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考点17城市区位因素考试内容及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cb1.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a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ab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b城市化过程与特点5.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b 6.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7.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d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考点17 城市区位因素[问题思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哪些城市?为什么?(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4)试分析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B、C。
B地处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水源和交通条件更为优越;B地处平原,C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
A地为沙漠,水源不足;D地处山麓地带,地势狭窄。
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
(2)A、C两城市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铁资源,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
(3)A城市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4)E附近是风景名胜地,所以旅游是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知识归纳](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如图所示:(3)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为微观因素。
真题回顾考向预测2015.10 11题1.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2.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考向典例剖析读“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半岛区域略图”,甲城是重要的钢铁和化工工业基地。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简述甲城形成发展的主要区位。
答案沿海地势平坦开阔;沿海港口,交通便利;河流提供淡水资源;钢铁、化工工业发达等。
解析从地势、交通、河流、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
跟踪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轮廓形状如图所示。
材料二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受地形影响,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自然原因: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该地区海拔绝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地处沿海平原)。
解析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从气候来看,北部、西部(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从地形来看,该地区绝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地附近,而甲地所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故港口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
第2题,依上题分析,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
3.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信息,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说明其形成于矿产资源开发前;交通运输的改善会促进资源开发,自然会带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山东省的××市地处京杭大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商贾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
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市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随着京九线的开通,××市又一次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B.文化教育C.交通D.“临清砖”的生产5.导致××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B.战争和灾害C.“临清砖”的停产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京杭运河古时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由于临清地处运河岸边,因此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5题,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京杭运河山东济宁以北段不能通航,因此影响到临清的交通地位,城市发展缓慢下来。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5年地理简图”。
读图回答6~7题。
6.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7.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最小的是( )A.A城 B.D城 C.E城 D.F城答案 6.A 7.C解析第6题,B村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第7题,E城旅游资源丰富,受矿产资源枯竭的影响最小。
A城位于交通枢纽,D城、F城资源枯竭会使其交通运输业受影响。
(2016·浙江杭州适应性考试)如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河流、地形、气候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完成8~9题。
8.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 B.B C.C D.D9.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 B.B C.C D.D答案8.B 9.C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三维坐标图的阅读。
从图中可看出,B具有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的优势,最易形成城市。
A只具有河流优势,C具备河流、地形优势,D具备气候优势。
第9题,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经,但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城市的形成。
与C较吻合。
10.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的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____________城市的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答案(1)B、D 平原(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3)A、C、D C D A(4)D解析读图可知,B、D位于200米等高线以下,是平原地区;A、C在200米等高线以上,是低山丘陵区。
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距海最近。
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
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A、C、D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
A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
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