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课件
特点之二
喜 画
剪 纸 其他形式:布贴画、木刻画 民间绘画盛行,题材多样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 •绘画追求神韵、写意,个性化创造 •绘画技巧不断创新 •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作品,绘画进一 步世俗化、平民化
元朝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 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 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 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 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
明清时期的绘画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郑燮 墨竹图
朱耷 枯木寒鸭图
特点之一
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传统,出现 了风格鲜明的画家……
•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总结: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
•特点:出现彰显个性的文人画 • 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 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 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 教合一)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3、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知识掌握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 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 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 韵。 能力和方法目标: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时事理解能力 的培养;培养学生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 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 纯的美学角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 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 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2、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宋朝时期
明清时期
将学生分为新石器组、战国秦汉组、魏晋南北朝组、 唐朝组、两宋组、明清组。 思考探究:请说说所处的组图片的内容,这些图片 体现了当时绘画的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这些图片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吗?
设计目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绘画 的特点和演变;将学生按时期朝代分成6组可以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带着问题积 极有目的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去;图片背景的分析可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结合时代去体会 绘画风貌和意境,并紧扣高考考点,培养了历史思 维和特定环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法
1、绘画赏析法:利用绘画图片与视频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和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画。 2、阅读法: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 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 到“会学”的转化。 3、图表归纳法: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线索整理成表格,从表格 中理解绘画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这种方 法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第八课笔墨丹青
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 绢 本 墨绘 淡设色 纵 37.5cm 横28cm。《御龙 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 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 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 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 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 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 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 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第8 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新石 器时 代 (起 源) 特征 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不 失浪漫(岩画、 陶画和壁画)
《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
人物/作品
战国 毛笔绘制的
帛画
《人物龙凤图》
色彩鲜艳、气 汉代 势宏大,浪漫 《马王堆汉墓帛画》 神秘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魏晋 南北 朝 唐 朝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三教并立;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 士人群体追求 人画 《女史箴图》 政治统一 创制法度; 吴道子 经济繁荣 雍容华贵; “吴带当风” 艺术辉煌 《送子天王图》 盛唐气象 对外交流
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 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 谓“帛画”,专指古代画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 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 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 在木 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 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人物龙凤图》1949年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 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 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布贴画民间贴补工艺,以粗 剪纸纸上剪出来的画, 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 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 感受,称为“剪画”或 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 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 “窗花”。 赋予的光彩。
第8课笔墨丹青
30
设问一 :当今一些青少年热衷于“时 尚”“超前”“赶潮流”,头发染成红色、 黄色,衣袖装束越来越暴露,俨然一付 “傲视江湖,又爽又酷”的现代形象,请 问,你对这些仪表装束有什么看法?他 (她)们与中华传统美学观有哪些不协调?
33
岩画壁 画陶画
《鹳鱼石斧图》
自然生动,质朴 粗犷而浪漫
帛画
《人物龙凤图》 马王堆帛画
浪漫神秘而不 失古拙
生产力落后、认识自然不足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
文人 顾恺之《女史 凸显个性,出现 画 箴图》、“以 绘画理论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 展,文化多元;
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民俗画)
28
思考: 什么样的装扮谓之为美?
29
“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是 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一种美学境界。
所谓“沉鱼落雁”的境界就是一 种闲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落落 大方,款款而来。
“闭月羞花”是指“月朦胧”、 “花半开”的状态,是“含蓄之美” 和“朦胧之美”。
文人画 画种繁
“吴带
多
当风”
创制法度,展现雍容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华贵的盛唐气象;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辉煌
文人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山水画独立,注重 意境,寄情入画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兴起
民间 张择端《清 绘画 明上河图》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7
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
第8 课
笔墨丹青
七、迁移提高
1、通过对绘画艺术作品的分析,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指出作品 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一定社会的文化艺术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时代特点,一定 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造就了一定社会的文化艺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通过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学习,总结概括古代 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体验东方艺术的伟大魅力。
第8课 笔墨丹青 郑板桥- - -扬州八怪-高凤翰
欣赏清朝郑板桥竹石图和高凤 翰自画像,分析作品表达的意 境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意境: 正直不屈,高风亮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原因:清朝统治腐败,文化专制, 文人思想受到压制。
不求形似,注重神似,突出意境,表达思想个性。
具有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课后巩固』
1、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 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 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 精神实质。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第8 课
自我测试
笔墨丹青
1.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 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 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③宋元 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 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 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④自宋以 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2.从课文的介绍中,能否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主要是两个方面: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 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8课 笔墨丹青
2、元的山水画 ---- 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
“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 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 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 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 谓其无益于国也。”
——谢枋得《叠山集》
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
3、明清的文人画 ----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朱耷,真名朱统 筌,明亡、一度为 僧,又当道士,有 八大山人别号。他 的山水画很有特色, 尽是残山剩水一片 荒凉,都是为了塑 造典型的破碎河山 意境,寄托他的亡 国之痛。他的最高 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 始发展起来。
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画
《水浒传》插图
杨柳青 年画《五子夺莲图》
布帖画
特点: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
政治统一、经济 吴道子 繁荣推动文化发 “吴带当风” 展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明、清 文人画
商业兴盛、城市 张择端 发展、文化普及 时代变化、社会 八大山人 动荡 风格奇特
民间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课堂小结】
•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特点: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宁夏 贺兰山太 阳神岩画 彩陶 集体 舞蹈 纹盆
宁夏 大麦地岩 画距今已 2至3万年
仰韶文化人面 鱼纹彩陶盆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第8课--笔墨丹青
时代足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
市井生活
社会动荡;崇尚气节的士人群 体形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 展,文化多元;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辉煌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兴起,注重内心的修养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通 俗文化繁荣
《升天图》局部
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 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 活自由
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魏晋到唐代-----发展 宋代到明清 繁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民俗画)
马王堆汉墓 帛画《升天图》
第八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绘画风格 自然生动,质朴 新石 岩画壁 《鹳鱼石斧图》 粗犷而浪漫 器 画陶画 战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浪漫神秘而不 失古拙 马王堆帛画 秦汉 魏晋 文人 顾恺之《女史 凸显个性,出现 画 箴图》、“以 绘画理论 形写神” 创制法度,展现雍容 唐朝 文人画 “吴带 华贵的盛唐气象; 画种繁 当风” 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多 山水画独立,注重 两宋 文人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意境,寄情入画 民间 绘画 张择端《清 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民间 木版画年画布 绘画 贴画剪纸画
或继承宋元;或风 专制强化,统治腐败;农耕经济 格奇特,不拘成法 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程朱理学僵化,进步思潮出 现;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 生活气息 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文化 普及;通俗文化繁荣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绘画起源、演变过程,概述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分析中国历代绘画形成各自风格特征的原因。
3.掌握文人画的特点及其在社会进程中的价值。
【重难点突破】【预习自测】1.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是今山东诸城人,其《清明上河图》属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一杰出绘画作品()A.描绘市井生活,尽显都市繁华B.讲究借物抒情,极为注重意境C.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D.强调以形写神,彰示宫廷风格2.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A B C D3.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了()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4.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探究案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
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6分)材料二宋《山径春行图》宋《清明上河图》(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分别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6分)材料三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朝代年号。
——《中国古代史》(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绘画的什么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
材料四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4)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历史必修三:第8课 笔墨丹青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 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沉着有力,衣 带飘洒,形象生动。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魏晋文人画凸显个性,“以形写神”
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 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王维,的画可以使 人品昧到音乐和诗歌 的意趣,具有清高、 秀润、纯静的艺术境 界。苏轼称他“画中 有诗”。
王维:长江积雪图 (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
物馆藏)
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大唐艺术为何雍容华贵、气象万千?
第一篇 展厅参观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第四展厅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的山水画——阳刚豪迈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南宋的山水画------ “残山剩水”
探——画里画外之历史
宋代,文人山水画为何从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1、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2、理学的兴起 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风格有何不同?和时代 有何关系? 北宋:国家统一——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南宋:偏安江南——构图不对称、残山剩水
第一展厅:远古时代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起源:新石器时代
陶画集体舞蹈图
地画 双人图
壁画 东巴舞
观察上面三幅图画,体现了原始社会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自然、生动、质朴而又不失浪漫
赏——翰墨千年之大美 初步发展:战国至秦汉
色战彩国艳帛丽画,《气人势物宏龙大凤、图形》态飞扬,浪东漫汉、门神楣秘画又像不石失古拙
第8课 笔墨丹青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6、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 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 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 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 间,流露出倾慕之情。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
大唐展厅(文人展区1)——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盛 唐 雍 荣 华 贵
大唐展厅(文人展区2)——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摹本,局部)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 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 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 故事。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两宋展厅(文人画展区)——北宋统一,南宋分裂;重文;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 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镜头二:文人同根
在2010年3月14日上午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 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 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 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引温总理的话,充满了对两岸“血浓于水”同胞情谊的深情 寄托。 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 新拼合此画。
探——笔墨丹青之特色
第八课 笔墨丹青
草 书
①
小 篆
③
草 书
行 书
楷 书
②
隶 书
④
行 书 楷 书
⑤
第 8 课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线索
起源 发展 繁荣
原始社会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魏晋到唐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山水画) 宋代到明清 民间风情(风俗画)
一、原始社会:陶画、壁画、地画
绘画: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浪漫神秘古拙 唐创制法度 (吴道子雍容华贵)
魏晋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顾恺之以形写神) 宋代文人山水画 (追求意境)
明清风格奇特的画家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中国绘画的特点 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 现手法灵活自由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材料 赏析下边的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种绘画艺术形式?它们形成的各自原 因是什么?(6分) (2)图二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古代绘画艺术怎样的发展 趋势?(8分) (1)图一属于文人画,图二属于年画。图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原 因:进入宋朝之后,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 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兴起。图二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百 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 活上的实用性。 (2)绘画艺术逐渐由贵族文人独有的享受转向大众化、通俗化和 实用化。
D
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 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五子夺莲 D、清明上河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作品描写了东晋时期宫廷妇女的妇容和妇德。人物造型动态 自然,表情变化微妙,春蚕吐丝般的线条富有韵律之美,体现了 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
第8课 笔墨丹青
欣赏《女史箴图》局部图
繁荣:隋唐
“五子夺莲”,是图 中寓图,画外有画, 是对“五子登科”、 “五福临门”与“连 生贵子”、“连中三 元”等美好寓意的多 重体现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 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明清:民间风俗画——布贴画第8课 笔墨丹青
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 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 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 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
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第8课 笔墨丹青
探究 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并结合课本所 学知识,思考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
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第8课 笔墨丹青
明清时期,随着印 刷术的不断完善和新 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的 需求,为了使小说剧 本读起来更为有趣, 小说剧本中出现了大 量的以木刻版画为主 的插图。
4、明清的风格独特——社会动第荡8课 笔墨丹青
《鲶鱼图》
八大山人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 形夸张,意境冷寂。他画鱼、鸭子等,都很 倔强,都是昂着头,特别是眼睛更是夸张奇 特,右方形的,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顶 在眼眶的近上角,显出白眼看天下的神情。 身为明末遗民,他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
八大山人《孤禽图》 痛。
第8课 笔墨丹青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摹本,局部)
第8课《笔墨丹青》课件
一、起源:
2、战国到汉代 1)材料:绢帛(毛笔) 2)题材:珍禽异兽、 神仙魔怪 3)特点:气势宏大,浪漫神秘 4)原因: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战国、西汉的毛笔帛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墓帛画
二、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 1、魏晋的凸显个性 1)原因:①社会动荡 ②佛教、道教流行 ③ 士人群体形成 2)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3)代表:东晋顾恺之,、文化普及 宋 张 择 端 《 清 明 上 河 图 》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 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开始发展起来。
•民间风情——市井生活
市井风俗画显得较为轻松活泼,所传达的是民间喜闻乐 见的自然而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洋溢着盎然生趣。
明万历年间刊本《全像三国演义》
•民间风情——年画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 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和春联 一样起源于门神。全国出现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 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三大流派。
•民间风情——布贴画
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 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 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 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
笔墨丹青
2、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 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纵25厘米,横349厘米。主旨宣扬 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现藏于英国伦敦 博物馆。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 而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 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发生在晋代, 文人画兴盛于北宋 ,既有群体性、多样式的 创作 ,所画出于自娱 ,不为庆赏。它是伴随 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 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 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 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 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8课 笔墨丹青
•特点: 生活气息浓郁,神秘叙事色彩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
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 帛画与壁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帛画的特点
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 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 对照。
《人物御龙图》(战国)
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 帛画与壁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 (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
两汉壁画的特点
色彩鲜艳, 气势宏大, 形态飞扬, 体现出浪 漫神秘又 不失古拙 的特色。
第8课 笔墨丹青
•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总结: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第8课 笔墨丹青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顾恺之绘画特点是什么? “以形写神”、注重精 神气质、凸显个性。
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 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颇有动感。
第8课 笔墨丹青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唐朝的雍容华贵
《步辇图》
第8课 笔墨丹青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唐朝的雍容华贵
《五牛图》局部
第8课 笔墨丹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 墨 丹 青
导 言
“中国画”,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 半叶产 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 用毛笔、 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 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国画的种类从 手法上讲,分为工笔、兼工带写、写意三种;从 内容上分,有人物、花鸟、山水、博古(相当于 西洋画中的静物画)等。不同时期的绘画有着不 同的主题,但都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折射 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下面我 们就走进国画,感悟历史。
四、民间风情
民俗画的出现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 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 画也开始发展起来。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民俗画的出现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开始使 用木刻版画作为插图。
明刻本 《荷花荡》 插图
明刻本 《水浒传》 ——李逵负 荆请罪。
踏花归去马蹄香 竹琐桥边卖酒家 乱山藏古寺 蝴蝶梦中家万里
结合课文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来 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可是的第 一名?
宋元的山水花鸟
南宋的马远、夏圭作画往往把景物放在一边, 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被称为 “残山剩 水”。
南宋马 远《踏歌图》 的近景部分。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 武使得文人阶层 不断壮大;理学 的兴起使人们更 注重内心的修 养。画家从追求 写实变为更加注 重意境。山水画 成为画家寄托思 绪情怀的方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课堂设问
北宋宫廷画院考试试题中,除了课文中提到 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以外,还有下列一 些题目:
《 人 物 龙 凤 图 》
《 人 物 御 龙 图 》
帛画与壁画
汉代的帛画,气势宏大,形态飞扬,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马王堆汉墓
帛画《升天图》
《升天图》局部
一、质朴与浪漫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时期:凸显个性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发展,崇尚气节 的社会风气盛行,士人将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融入 绘画之中,出现凸显个性的人文画。
课堂总结
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其特点有: 一、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二、追求笔墨的五 色变化的韵味;三、重观感,不追求西画中的精 确;四、画面留白,突出主题或意境;五、以写 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六、追求诗境与超然物 外之美;七、通常一幅画都要有印章、题字等画 外的内容。只有了解了中国画的这些特点,我们 才能真正欣赏中国画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清的怪僻清新
明代唐寅(唐伯虎) 所画《秋风纨扇图轴》, 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 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 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 都谁不逐炎凉?” 由此点 明作品的主题,以生活中 见惯的细琐小事,讽喻政 治生活中的附炎趋势,追 名逐利的丑态。
《秋风纨扇图轴》
一、质朴与浪漫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以形写神
东晋顾恺 之的《女史箴 图》(局部)
魏晋的凸显个性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唐朝——雍容华贵
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
背景: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中外经济文 化交流兴盛,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朝的雍容华贵
顾恺之《步辇图》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朝 韩滉的《五 牛图》。
一、质朴与浪漫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民俗画的出现
杨柳青年画历史 悠久,以其细腻的笔 法、秀丽的人物造型、 明艳的色彩、丰富多 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平安富贵》
《五子夺莲》
民俗画的出现
京剧脸谱剪纸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 官方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 • 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 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 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质朴与浪漫——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图案主要描绘在岩壁、陶器上, 生动、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宁夏 贺兰山太 阳神岩画 彩 陶舞蹈 纹盆。 人 面鱼纹 彩陶盆 属仰韶 文化
宁夏 大麦地岩 画距今已 2至3万年
帛画与壁画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宋元的山水花鸟
元代的画家往往通过山水画 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
元代 张渥的《瑶池仙乐图》及其(局部)
宋元的山水花鸟
元代刘贯道《梦蝶图》
明清的怪清新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图 》
清初 八大山人 朱耷《安 晚册》之 四。
明清怪异画风的原因
• • • • 明清时期时代变化和社会的动荡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朝代更替,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