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分离定律(第二课时正式)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课件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课件

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曲线分析:
(1)曲线含义:图中曲线①表示纯合子(DD和dd)所占 例,曲线②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 表示__杂__合__子_所占比例。
(2)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所占比例分析:
由图可知:DD的概率等于dd的概率,所以只需 求出Dd的概率,且只有Dd的亲本自交才能产生 Dd的子代。
归纳法: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 形式和思维方法。如:999只天鹅是白色的 天鹅是白色 的
•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 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如:有999只天鹅是 白色的,所以第1000只天鹅也是白色的。
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为了验证对别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方法技巧】巧设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Aa×Aa
甲:AA或Aa 乙: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三、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互推
2.(20xx·郑州模拟)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
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
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
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性 状别离
四、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例、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 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应采用的最简便方 法分别〔D〕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
3、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与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 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A.25%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为“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第一节。

这节内容的教学一般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主要涉及相关名词概念的教学、“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作为上一课的延伸和深入,第2课时除却情感渗透外,本节课应涵盖的知识点有:1、通过具体可见的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内容;2、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去验证孟德尔的假说;3、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沿着孟德尔当年的探索过程层层深入进而展开的,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是“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涉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终总结归纳出分离定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是课堂的两大核心内容。

此外,还应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同时应让学生深刻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内涵。

其内容特点是理论性强,又很抽象,知识顺序上逻辑性十分严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此,如何既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则需对这节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课,课程中出现了大量完全陌生的新名词、新概念、新方法等,这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强烈的冲击。

然而班上学生灵活、好问,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性虽然不很完善,但也已初步建立。

基于此,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将会充满着挑战性,但是适当的难度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条件分析所有教室均有多媒体一体化设备,均可接入互联网,支持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的播放与使用;这一节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小球、布袋等)实验室均有储备。

(完整word版)3.2分离定律(2)

(完整word版)3.2分离定律(2)

大许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教学案第三章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2)一、课标要求:1.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尝试用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2.归纳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二、课堂互动:考点1. 基因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归纳:(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自交法:杂种F1 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3:1。

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例题】.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

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也相同)。

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

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

基因用A 和a表示)。

方案一 方案二方法 方法实验 步骤 1. 实验 步骤 1.2. 2.实验 预期 实验预期实验现象解释 实验现象解释结论 结论【变式训练】.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 、a 控制。

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生物小组某同学获得了某一品系水稻的种子,为了较快地鉴定出这种水稻的基因型,他们将种子播种,开花后收集大量成熟花粉.将多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碘液,盖上盖玻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呈蓝紫色和呈红褐色的花粉粒.下图表示在同一载玻片上随机所得的四个视野中花粉粒的分布状况.黑色圆点表示蓝紫色花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花粉粒。

《分离定律》课件(优质课)

《分离定律》课件(优质课)
如人的单、双眼皮;狗的长毛与短毛等。
纯合子(纯合体): 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杂合体): 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子与杂合子在性状遗传上的区别: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特点 : ①只产生一种配子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③无等位基因
___高_茎_与_矮__茎____,比例为___3_:_1____其中,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是 Bb

(高茎为显性,用B和b表示)
3、请你依据孟德尔的解释推测下列杂交实验的
结果(产生配子种类、表现型之比、基因型之
比。) DD X Dd
dd X Dd
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亲本 父本:提供精子(雄配子)的个体。
母本:提供卵细胞(雌配子)的个体。
重要概念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正交:紫花豌豆作母本与白花豌豆作父本杂交; 反交:紫花豌豆作父本与白花豌豆作母本杂交。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 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显性性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紫花。
(四)分离假设的验证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假设的核心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 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 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 的配子带有另一种基因。
分析:按孟德尔的假设,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 可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即一种配子含有D,另 一种配子含有d,只要验证这一点,就可以证实 基因分离假设的正确性。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new)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new)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对分离假设的验证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b b显性的相对性a a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错误!1A∶1a错误!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错误!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A.① B.②C.③ D.①②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分离定律--第二课时(修改版)

分离定律--第二课时(修改版)
第定律及其拓展)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一)“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 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 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 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 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可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3︰1的比数是有条件的, 其中之一是各基因型的生活力相等。
(二)致死效应: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 有某种基因的配子不能完成正常发育(配 子致死),或者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 能完成胚胎发育(合子致死),导致后代 中不存在某种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 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二)测交验证
1、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演绎推理)
杂种子一代 高茎 测交 Dd D d
隐性纯合子 矮茎
×
dd d
配子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1

1
2、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分离假说(实验验证) • 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 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 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 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 测交实验结果与根据分离假说进行演绎推 理得出的预期结论相符,证明分离假说是 正确的。
想一想:不完全显性遗传的实例是否支持融合 遗传的观点?
• (3)共显性: F1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而非双亲的中间
型。
P
M血型
F1 P MN血型
× N血型 ↓ MN血型
F1
× MN血型 ↓ M血型 MN血型 N血型 1 ︰ 2 ︰ 1 人类MN血型的共显性遗传
2、显性与发育条件(从性遗传):

分离定律2

分离定律2
到同一个体

②将 F1 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 1/3 3/16 是________,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___是符合育种 要求的。
考点三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解析
(1)第 n 代有 1/2nAa、1/2(1-1/2n)AA,因淘汰了 aa,第 n 代 中 Aa 的比例为:Aa/(AA+Aa),即(1/2n)/[1/2(1-1/2n)+1/2n] =2/(2n+1)。
(2)应利用杂交育种法培育大穗早熟品种,其目的是将优良性 状集于一体。F1 种子即为 F2 代,大穗早熟为单显性类型,占 3 1 后代个体总数的16,其中约有3是纯合子。
考点三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6.如图为一个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6 号和 7 号为同卵双 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个体,8 号和 9 号为异 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4)7 号基因型为 Aa,8 号基因型为 Aa,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 1 为 。 4
(5)6 号基因型是 Aa,9 号基因型为 1/3AA、2/3Aa,因此他们生出患病 孩子的概率为 2/3× 1/4=1/6,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 9 号 1 3 一定为 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也患病的概率为 ,正常的概率为 。 4 4
根据后代的性状和比例可 以分析,昆虫翅色的遗传属 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中间性 状灰色为杂合子(Aa),黑色 性状为纯合子(AA 或 aa), 黑翅与灰翅交配,后代中黑 翅的比例为 50%。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1不完全显性:如红花 AA、白花 aa,若杂合子 Aa 开粉 红花,则 AA×aa 杂交再自交,F2 代性状比为红花∶粉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课件2(55张PPT)(浙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课件2(55张PPT)(浙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材料的特点
豌豆: 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自花授粉 豆荚成熟后,子粒都留在豆荚中,便 于分类记数统计。
所选择的 七个单位 性状中, 其相对性 状都存在 明显差异, 杂交后代 个体间表 现明显的 类别差异。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在母本上授上外来的花粉
孟德尔分离假说: ➢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控制。 ➢ 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控制;只要
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 ➢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性性状
状 1. F显2有 性两 性种状性,状另表种现表类现型为的隐植性株性,状一 ;种 并表 且现 表为 现
的 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
杂 交
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 在F2代显 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

是性状分离现象。

第二节、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子。换句话说,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各自独立,
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影响 ➢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
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 机结合到子代中。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各自独立,互不 影响,但存在显隐性关系,显性完全。

1.1 分离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1.1 分离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二、共显性遗传和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
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白毛和黑毛: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白(A —)∶黑(aa)=3∶1; 在共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白(AA)∶黑白斑点(Aa)∶黑(aa)=1∶2∶1。
复等位基因 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某类性状的基因有2种以上。
√A.Aa植株产生含 A 的雄配子与含 a 雌配子数量相等
B.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 C.Aa 自交获得的 F₁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 D.Aa 自交后代 F₁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
四、致死遗传
分离定律中的致死问题
如人类ABO血型的决定方式如下: IAIA、IAi―→A型血; 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共显性); ii―→O型血。
二、共显性遗传和复等位基因
1.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 如下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B.亲本正交与反交得到的F1基因型相同
C.F2中红花与粉红花杂交的后代表型相同 D.F2中粉红花自交产生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一、不完全显性遗传
不完全显性
2. 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 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

分离定律教案22

分离定律教案22

第三章:遗传与染色体基因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基因分离等几个重要遗传学概念2、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掌握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与价值目标: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教学计划】三课时【教学过程】1.学生先学: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教师监督一.相关概念1.自花传粉(即自交):__________的花粉,落到____________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异花传粉:________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________(___),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 ( )。

3.在课本中找到这些符号:P -___ ♀-___ ♂-___×-___ ○×-___ F 1-___ F 2-___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4、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______生物的_________性状的______表现类型。

如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纯种的紫花豌豆×纯种的白花豌豆♀(♂) ↓ ♂(♀)F 1 ___花豌豆↓自交(__ )F 2 ___花豌豆 ___ 花豌豆___ : 1显性性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分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定律导学案第二课时

分离定律导学案第二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第三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师寄语: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了就是胜利。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

2、杂合高茎豌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

3、基因主要位于上,染色体以同源染色体的形式成对存在。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

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式配子时,的基因发生分离。

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知识拓展与应用】一、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1、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全为性状。

例如第一、二、三组。

2、亲本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a遗传因子。

例如第三、五、六组。

3、纯合子自交后代都为,称为稳定遗传。

例如第一、六组。

4、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

5、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

6、杂合子自交后代有种基因型,分别是;种表现型,分别是。

7、杂合子测交后代有种基因型,分别是;种表现型,分别是。

8、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则双亲一定为:9、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双亲一定为:10、Aa×Aa,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后代中AA的概率: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显性性状中纯合子的概率:11、写出第二、五、六三组的遗传图解:【迁移应用1】判断: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都为纯合子。

1.1-分离定律-第二课时

1.1-分离定律-第二课时

阅读P11-12
水毛茛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 中的叶,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藏报春花
20~25℃ 红花
30℃
白花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对
成单
随机
“融合遗传”: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遗传物质 在子代细胞中完全融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
亲之间的性状。
例题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彼此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例题2:(06上海生物29)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 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 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00% B.75% C.50% D.25%
杂 交
结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能稳定遗传。
显性个体基因组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将待测显性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发生 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为 杂合子。 (2)测交法:将待测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 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 特别强调: ①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 ②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和自交法均可以, 但自交法较简单。
P 纯糯 × 纯非糯 F1
取F1花粉+碘液,用显微镜观察, 发现一半红褐色,一半蓝色
P AA× aa
F1 Aa a 1 :1
花粉 A
测交法:未知基因型的显性性状的个体与有关的隐性纯合 子之间的杂交,用来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作用:可以验证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并由 此推测出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
成立)。 问题:如果后代有紫花、白花两种表现型,并且 比例为:,如何由此分析假设是成立的?
课堂小结
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杂交实验
紫花∶白花 ∶
基因型组成及其比例 ∶∶ ∶∶
分离 定律
理论解释(假说)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测交实验
紫花∶白花 ∶
子代基因型组成及其比例 ∶∶
分离定律内容
课堂练习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④ 如何才能得到这种配子?
白花豌豆均为隐性纯合子(),产生的所有 配子的基因型都是型
⑤ 你如何设计实验?
测交实验:让植株与隐性纯合子杂 交的实验。
预期结果及实验分析
问题:实验会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 一般能预测两种结果: ① 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并且比
例为:(假设成立)。 ② 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全是紫花(假设不
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
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
确的一组是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 ④红果∶黄果∶
.①② .①④ .②③ .②④
、玉米子粒颜色,紫()对白()是显性
玉米
紫色 :白色 :
玉米
紫色 :白色 :
玉米亲本的基因型组成分别是:
玉米亲本的基因型组成分别是:
思考题:
人类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遗传病。一位父亲患白化病的正常男性和 一位母亲患白化病的正常女性婚配,他们 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多少?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配 类 型
性 状 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类 型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
现出来的哪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 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
个 体 类
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至少一亲本为显性纯合子BB
例 1、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 病男孩,则: 1/4 (1)他们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_____ 1/8 (2)他们再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_____ (3)他们第二胎又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 1/4 孩是白化病的概率______ (4)他们第二胎生了一个正常男孩,这个 2/3 男孩是杂合体的概率______ (5)他们第二胎生了一个正常男孩,这个 男孩长大后与一个携带者女子结婚, 1/6 后代是白化病的概率______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1未表现 ________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 同时呈现显性和隐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问题:纯种紫花亲本自交F1、F2不出现白花后代。 在杂交实验中F1代自交出现白花后代.白花后代的 出现与谁有关呢?
(2)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表现 出来的性状。 例如:基因型 CC 的表现型是紫花; 基因型 Cc 的表现型是紫花 基因型 cc 的表现型是白花;
孟德尔的假设:
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 立,互不混杂。 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含基 因C,另一种含基因c,并且数量相等,比例为 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F1
Cc
c
× C
Cc
c
C ②配子形成时, 配子 成对的基因分 各种雌雄 配子结合 开,分别进入 是随机的 不同的配子。
F2
CC
Cc
Cc
cc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紫花 紫花 紫花 白花 基因型 1 ∶ 2 ∶ 1 表现型 3 ∶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F1
Dd
D d D
Dd
d
②配子形成时, 配子 成对的基因分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F2
DD
纯合子
Dd
Dd
杂合子
dd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重要概念(五)
纯合子(纯合体):p7 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杂合体):p7 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子与杂合子在性状遗传上的区别: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
P: P:
P:
F11:: F P:
F1 :
F2:: P: F12:
F2:
F: F 1:
猜想
问题1:亲本白花豌豆是通过什么来影响F1代自 交产生白花豌豆? 亲子代之间它是如何传递 的呢?
孟德尔的假设: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物体在形 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 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 基因中的一个。
3、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讨论]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妻,生下一个孩子 可能为什么血型?
完全显性与不完全显性与共显性的比较:
内容 F1表现型 F2表 种类 现 型 比例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 共显性遗 遗传 性遗传 传
显性 性状
介于两 个亲本 间性状
表现型为隐性,为aa;表现型为显性,为A_。 测交、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 体;如果分离,为杂合体。
四、解 题 方 法
书写方式:棋盘法,雌雄配子交叉线图解表示
1、正推法:
例1、豚鼠黑毛(B)对白毛(b)是显性两 个黑毛杂合体生育四只小豚鼠,它们的毛 色: D A.2黑2白 B.3黑1白 C. 均为黑色 D.以上都可能
3、玉米子粒颜色,紫(A)对白(a)是显性 玉米1 玉米2 紫色 :白色 1 :1
紫色 :白色 3 :1 玉米1亲本的基因型组成分别是: 玉米2亲本的基因型组成分别是:
基本概念
杂交:基因型 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
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 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 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Aa
AA


aa×aa aa

小试牛刀
1、基因型分别为bb、Bb、BB的三个植物个体, Bb ,表现型相同的 其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BB Bb 个体有 。 2、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2 F1产生 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 为 1:1 。F2的基因型有BB Bb bb ,其比为 --------1:2:1 -------------------。其中,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 Bb 是 。(高茎为显性) 3、请你依据孟德尔的解释推测下列杂交实验的 结果(产生配子种类、表现型之比、基因型之 比。) DD X Dd dd X Dd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特点 : ①只产生一种配子 ③无等位基因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的实质 •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 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 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 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什么叫测交?
方法:让F1与隐性 纯合 亲本杂交
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②作用 测定F1的基因型 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即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 状的细胞核遗传。
两亲本性 状同显
显性、 隐性 3:1
亲本1、中间、 亲本1、共 亲本2 显、亲本2
1:2:1
1:2:1
下列杂交组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基因型 亲本 种类 比例
表现型 种类
显、隐 显、隐 显
比例
3:1 1:1
Aa×Aa AA、Aa、aa 1:2:1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1:1 1:1
第一节 分离定律

解释: P 亲本 F1
尝试写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子一代
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P:
F2
♀ ♂ × ⊕
F1 :
F2: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性状:生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征 的总称。
同一 同种 不同 相对性状:_____生物_____性状的____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1表现 ______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 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 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一般解题方法:
1、显隐性的确定: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 来 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目占3/4的性状为显性。 2、基因型的确定:
例2、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父母的两个 9/16 孩子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_____
2、逆推法:
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 绵羊白色(B)黑色(b),一只白色公羊和一 只白色母羊生下一只黑色小羊,问公羊、母羊、 小羊的基因型? b b P B— * B— F1 bb 方法二: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后代分离比3:1,则双亲都是杂合体Bb 后代分离比1:1,则一亲本为Bb,一亲本为bb
一对相对性状如豌豆的花色由一对基 因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同一个字母 区分大小写表示
显性基因控制豌豆紫花显性性状(C)
隐性基因控制豌豆白花隐性性状(c)
C和c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
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重要概念
(1)基因型: 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例如: 紫花亲本的基因型 CC; 白花亲本的基因型 cc; 紫花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 C; 白花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 c。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紫花 白花
P
CC
×
cc
相同 基因
②配子形成时, 配子 成对的基因分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减数分裂)
C
(受精)
c
等位基因
F1
Cc
紫花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产生配子C:c=1:1
由于C对c有显性作用, 所以F1表现一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1、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 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 得的F1 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纯合的红花品种(CC)与白花 品种(cc)杂交所得的F1的花色是粉红色, 求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与基因型比。
课堂练习
1、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 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2、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 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 确的一组是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