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有机化工过程的传递与反应协同机制及强化重大项目指引

合集下载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粤府〔2020〕71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生态环境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20年12月29日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现就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称“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引领,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衔接,建立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撑,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美丽广东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先决条件,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实到区域空间,持续优化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将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当前,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

为适应这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力改变现有科技计划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置和部署的做法,按照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该计划下,将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设立一批重点专项,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原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发展计划的集大成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成为我国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技术瓶颈的重要科技资助渠道。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这一年科技部已经正式对外公示了12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共计113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获立项,其中包括142所高校拟立项项目647项,占比为57.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

附件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7年度重要支持方向一、农业领域1.农产品有害物质形成机理及控制途径研究农产品(粮食、蔬菜、畜禽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演化规律和控制原理,为建立农产品有害物质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2.植物生殖发育、育性及其激素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研究植物有性生殖发育重要环节和育性转换的分子基础,研究植物生殖发育激素调控中的激素代谢、修饰和相互作用网络,揭示植物激素调控生殖发育和相关产量性状的分子机理,为作物产量的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

3.农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研究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维生素、黄酮等)代谢途径以及环境因子对作物代谢和品质的影响与调控机制,研究重要经济作物特殊代谢成分和风味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揭示农作物特殊代谢物(营养、抗营养和风味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为创建农作物新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基础。

4.牧草及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开展牧草及乡土草(维系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草种)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为优良牧草与乡土草品种培育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南方可持续发展水奶牛产业的理论设计与模式研究,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5.农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其利用新途径研究研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及比较遗传学,揭示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索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的新途径及其机理,为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的方法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6.农业鼠害暴发性灾害成灾规律、预测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异常对鼠类种群大暴发的影响及种群调节,鼠害生态治理和不育控制的行为学和生态学,建立中长期、大尺度鼠害发生的预测方法和模式,提出农业鼠害可持续控制的新手段、新理论、新策略。

7.农业转基因安全研究开展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引发非预期效应的类型及分子机理,转基因生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等重大共性科学问题研究,为国家实施转基因安全管理、促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固废资源化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固废资源化

附件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2020年拟部署7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不超过2亿元,项目执行期3~4年。

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1—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系统解决方案。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

同一指南方向下,除特殊说明外,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与资源调配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与资源调配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与资源调配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针对化工厂发生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处置问题,协同联动和资源调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与资源调配策略。

一、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化工厂应急处置需要协同各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是必不可少的。

该中心为应急事件的决策制定、指挥调度、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平台。

中心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并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

2. 制定应急预案要确保化工厂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进行,制定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应急预案需要细致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同联动的方式与措施,以及沟通与信息交流的渠道。

预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在突发事故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应对。

3. 建立应急通讯网化工厂应急处置过程中,沟通是关键。

为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应建立一个完备的应急通讯网。

这个通讯网包括各种通讯手段,如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对讲机等,以确保信息的畅通传递和快速响应。

同时,为了保证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二、化工厂应急处置的资源调配1. 资源调查与整合化工厂应急处置需要各种资源的调配,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为了能够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化工厂应提前进行资源调查与整合,明确各种应急资源的来源和数量。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集所需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化工厂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与周边企业、相关行业和政府部门合作,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和联动。

例如,可以与附近的医院达成协议,确保在发生化工事故时能够及时提供医疗救治资源。

3. 建立地区化工厂联防联动机制化工厂往往集中在特定地区,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整个地区的应急处置能力,应建立起地区化工厂之间的联防联动机制。

化工行业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

化工行业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

化工行业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在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在化工行业中,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化工行业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的意义、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意义化工行业具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项目进度的掌控和协同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为化工企业提供了高效、准确、实时的管理和沟通平台,能够提升项目进度的掌控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

首先,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使得项目进度的监控更加全面和准确。

通过数字化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包括进度、资源分配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管理层更好地进行决策,及时调整项目进度。

其次,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改善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通过数字化平台,项目成员能够实时交流信息、分享文档和资源,并进行协同任务分配和进度跟踪。

这样,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追踪更加高效,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能力。

二、挑战然而,化工行业的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系统集成的问题。

化工企业往往有多个系统和平台,如ER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集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是数据隔离和安全的问题。

对于化工行业来说,项目的进展往往涉及到敏感的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

因此,在数字化项目进度管理与协同的过程中,数据的隔离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是一个挑战。

三、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化工行业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合理选择和整合数字化项目管理和协同平台。

化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平台,并进行系统集成。

通过整合不同的系统和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其次,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推进石化化工示范引领,强化石化化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施方案

推进石化化工示范引领,强化石化化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施方案

推进石化化工示范引领,强化石化化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施方案立足新开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开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开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开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开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一、推进示范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标准。

针对行业特点,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

组建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化工工艺数字化模拟仿真、大型机组远程诊断运维等服务能力。

基于智能制造,推广多品种、小批量的化工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

实施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商用密码应用,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开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开展。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到达1.5%以上;突破2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和40项以上关键新产品。

——产业结构。

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到达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75%以上。

——产业布局。

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形成70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

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

——数字化转型。

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到达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石化企业的装置现场

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石化企业的装置现场

S potlights 关注372023 / 12 中国石化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石化企业的装置现场李明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希望你们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长江之畔传入京畿大地,石科院全体干部员工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作为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石科院将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突破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支撑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引领、助力实现高端智能化转型,锚定绿色低碳、持续推动节能减排降碳,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石化企业的装置现场。

强化创新驱动,支撑炼化企业转型升级。

石科院持续推动传统业务迭代升级,大力推广优化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多产丙烯和低硫燃料油组分的催化裂化与加氢脱硫(MFP)技术、环保型芳烃橡胶填充油(REP-ARE)成套技术等“减油增化做特”转型升级关键核心技术,助力石化行业平稳快速实现结构优化和产能调整。

主动进入新兴技术创新蓝海,加强高端化学品、高端碳材料、生物质资源制化学品、电催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高质量增长空间。

加快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提升多元化高端材料生产技术的供给能力,布局石化行业未来产业,增添新动能、开辟新赛道。

推进智能引领,助力实现高端智能化转型。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是炼化企业进军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石科院提前布局,已形成系列智能化技术成果:自主研发的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为炼化企业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方案提供指导;国内首套S -Z o r b 装置物料多性质在线分析系统成功投用;自主开发炼化资源可视化智能优化系统,集成炼厂能流、物流与碳排放评估优化功能;研发搭建生产装置数字孪生模型,助型发展是适应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一、项目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促进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以支持我国重大化学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

二、项目目标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支持我国化学学科的前沿和基础研究,加强我国化学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推动化学科学的前沿研究,培育和催生新的学科方向和创新思维;2.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化学学科的核心竞争力;3.支持我国化学学科在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4.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化学科研团队和科学家。

三、项目范围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化学学科领域的各个方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

项目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重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鼓励原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四、项目申请和评审1.项目申请:项目申请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初步申请,需要提交项目的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

初步申请获得通过后,可以进行正式的申请,提交更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同时需要提供研究团队的组成和研究能力证明。

2.评审标准:项目评审主要根据项目的学术价值、科学原理、技术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施方案等来评审。

同时也注重项目的实用价值和国家发展需求的对接,鼓励具备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3.评审要求:项目评审需要进行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查和现场答辩等环节,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评审过程中,将根据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和排名。

五、项目支持和管理1.项目资助:获得化学科学部重大项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得到较大的经费支持,包括研究设备的购置、科研人员的待遇、学术交流和会议支持等方面。

2.项目管理:化学科学部将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中期评估和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2019年拟部署3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为7亿元,项目执行期3~4年。

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1—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前瞻性、重大性、急迫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一批核心关键器件和装备。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基础研究类项目,应充分发挥各类国家级科研基地的作用。

对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22•【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企业: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的通知》(安委〔2021〕12号),省安委会制定了《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月22日(联系人:殷林,*************。

)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和《云南省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云南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紧紧扭住抓牢贯彻落实《云南省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云南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矛盾,以及国内外典型事故暴露出的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压实安全责任,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坚决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重点治理的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风险(一)安全发展理念不牢问题。

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集聚、绿色低碳、本质安全的原则,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化工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树立创新绿色安全发展导向,全面实施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全面落实“减化”要求,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着力调存量、控增量、减总量,调结构、优布局、促规范,抓创新、提门槛、强监管,切实增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推进化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推进。

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目标愿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和各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坚持把推动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导向,全面统领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创新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积极研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着力研发生产深加工产品。

坚持技改先行。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节能降碳工艺技术开发,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三)总体目标。

重点布局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项目,逐步压缩过剩产能,形成一批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的企业集团,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营规模稳步增长,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高技术成果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一批具有成长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协同与合作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协同与合作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协同与合作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因为不管事故的大小,对于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此,采取协同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化工设备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一、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是指在整个化工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各个单位之间、各个人员之间建立协同关系,协同作用是为了协调所有资源,达到统一协作的状态,制定出最终的安全管理方案。

协同机制包括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方面。

内部协同:指在企业内部,制定应急预案的人员、维护保养设备的人员、操作设备的人员等各个环节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各自履行职责,协同工作,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

外部协同:指在企业内部,与政府部门、安监部门、行业协会等外部单位和组织建立协同机制,协同工作,共同推行化工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模式在化工设备安全管理中,合作模式是指行业内相关企业之间、竞争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合作,在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环节中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合作模式包括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两个方面。

内部合作: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建立共同的目标、责任和利益,协同推进化工设备安全管理,达到安全管控全局的目的。

外部合作:指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建立安全管理合作机制和合同关系,共同遵守安全标准和法规,充分发挥合作优势,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三、实施效果采取协同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面。

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下:1.提高监管能力:加强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对于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保障行业正常有序的运行。

2.降低安全风险:采取内部协同和外部合作的方式,协调各方的力量,降低化工设备安全风险。

3.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推进化工设备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信誉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积极打造创新驱动结构性改革的“新供给”——来自六大化工科研院所的调研报告

积极打造创新驱动结构性改革的“新供给”——来自六大化工科研院所的调研报告

积极打造创新驱动结构性改革的“新供给”——来自六大化工科研院所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指示精神,科学编制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谋篇新格局、布局新出发、探索新路子、培育新动能、增强新供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题调研组近日对业内有代表性的六家科研院所进行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情况调研。

其中,调研组对清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展了实地调研,对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了书面调研。

这六所高校和院所在国内石化行业的科研创新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近年来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和技术积累,承担了一系列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均成绩斐然。

在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撰写了调研报告,以期为石化行业在“十四五”时期扩大高端技术“新供给”、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成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双丰收“十三五”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石化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攀升,重大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为全行业的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表现为:一是突破了非常规油气专用钻井液新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等一批先进勘探开发技术,为我国油气稳产和保供提供了保障。

二是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煤气化、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技术,保持了我国现代煤化工国际领先的地位。

三是开发了茂金属聚乙烯专用树脂、脂肪/环族异氰酸酯全产业链制造技术、新一代高性能国产氯碱离子膜、耐高温半芳香尼龙PA10T系列产品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补短板”和“制高点”技术,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四是推广了微通道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微界面反应新技术、碳四烷基化技术、副产盐酸催化氧化制氯气技术等一批先进过程强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统称精细化工)是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为贯彻国家有关规划重点任务,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石化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规模超大和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以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提高绿色安全水平筑牢发展根基,以集约化布局增强发展韧性,聚焦做好重点产品、做精重点技术、做强重点企业、做优重点园区,打造高效绿色安全融合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三、重点任务(一)实施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传统产业延链。

推动传统产业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专栏1产业延链工程1.石化行业(含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

重点做好烯烃、芳烃的利用,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聚氨酯、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膜、专用化学品、高性能胶黏剂等。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

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在化工行业中,化工厂应急处置是一项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化工厂需要建立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化工厂应急处置的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协同机制的建立为了实现化工厂应急处置工作的协同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系。

首先,各部门和相关单位之间应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递。

其次,应建立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化工厂应急处置工作,并与各单位进行协同配合。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演练和培训机制,提高各方的应急处置能力与水平。

二、合作模式的构建化工厂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广泛的合作与配合,包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政府、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

为了构建合作模式,首先需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

其次,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答的平台,以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和共同承担责任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三、建立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工作的协同机制和合作模式离不开各方的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化工厂应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部门和单位应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的技能和能力。

此外,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和设备,提高应急处置的水平和效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问题与建议在实际应急处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应急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

其次,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各方按照规定和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与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化工厂应急处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建议化工厂应以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为核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协同机制与合作模式。

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化工企业必须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主体责任的履行。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提供一些建议与措施。

首先,加强内部沟通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

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递。

内部沟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例会、通报、信息发布等。

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准确获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化工企业应与政府监管部门、相关协会以及其他化工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可以提高化工企业之间的协作水平,共同面对安全生产存在的各种挑战。

此外,化工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到行业组织和协会的活动中,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再次,加强员工参与和信息共享是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

化工企业应当通过安全培训、员工参与和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让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安全风险。

同时,化工企业还应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让员工成为安全生产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最后,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保障。

责任追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包括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等。

化工企业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并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加强沟通与协作的过程中,化工企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典型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策略与工艺研究

典型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策略与工艺研究

典型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策略与工艺研究今天,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机械工业有关部门已开始就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策略与工艺研究进行了探索。

一、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策略1、制定适宜的政策。

作为一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推动和规范,以促进跨行业的跨地域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2、建立资源开发和行业链联动机制。

有机化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需要建立起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机制,从而形成能够发挥外部效应的协同效应,以提高有机化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3、完善双方的激励机制。

为了实现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各种参与者要建立良性交互的环境和机制,为企业提供激励措施,促进双方密切合作,及时将资源回收利用回到社会和生态循环中。

二、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工艺研究要有效利用有机化工副产物,必须研究其独特的性质以及特定的资源化工艺。

1、实施生物转化技术。

生物转化技术,包括一系列可利用多种物质转化成有价值成分的有机化工副产物的新型工艺技术,能够有效转化有机化工废弃物,节约能源,并减少污染,为有机化工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性技术。

2、应用物理学绿色分离技术。

绿色分离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分离有机化工废料的技术,不仅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而且有利于延长有机物质的寿命,消除污染,极大地提高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3、研发现代蒸发脱附技术。

现代蒸发脱附技术是利用一种蒸发方式来实现有机化工副产物的有效分离和分离。

它具有资源利用率高,耗能低等优势,而且对副产物抗高温和耐磨性能都有良好的表现,给有机化工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综上所述,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战略,为此,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建立资源开发和行业链联动机制,完善双方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就有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进行实施生物转化技术、应用物理学绿色分离技术和研发现代蒸发脱附技术等工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典型有机化工过程的传递与反应协同机制及强化”
重大项目指南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有机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主导产业,包括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其有机产品的合成,约90%以上是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甲烷和乙炔等为基础原料,经氧化、磺化、卤化、硝化等有机分子官能化反应得到,因此“官能化”反应成为有机化工的关键过程。

该关键过程涉及多相复杂体系内的快速反应,通常受分子混合、传递的限制,对反应速率与传递过程的匹配性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对反应与传递的协同机理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微观尺度上的传递和混合机制缺乏深入的认识,难以选择合适的调控手段,造成目前工业反应过程的选择性低和收率低等问题,导致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使有机化工成为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本项目针对氧化、磺化等典型有机化工“官能化”反应体系,围绕液相快速反应体系的分子混合机理及过程强化、多相反应体系的微纳尺度分散相形成机制与界面传递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收率、减少能耗和物耗并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为目标,开展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传递与反应过程协同性的科学规律及理论模型研究,采用非常规外场强化等手段,实现典型有机化工关键过程物质传递与反应过程的强化和耦合调控,形成超重力强化、等离子体强化、膜技术强化与调控的关键技术与新工艺,为具有原创性的“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一、科学目标
针对磺化和氧化等典型“官能化”有机化工反应过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液相快速反应体系内的分子混合与传递机理、多相复杂反应体系的微纳尺度分散相的形成规律与界面传递现象、外场对化工过程传递与反应的强化机制和耦合协调规律,建立传递与反应协同作用新理论模型,应用超重力、等离子体、膜技术等强化手段,实现物质传递与反应过程的协调匹配和调控,解决反应选择性低和收率低的
普遍性问题,达到典型有机化工过程节能降耗和减排的目的,并提高产品品质。

创建甲烷氧化、丙酮氧化、三次采油用原油磺化等2-3个典型有机化工过程“节能减排”工业示范新技术,过程节能20%-30%。

在本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系列论文,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

二、研究内容
(一)多相反应体系中微纳尺度下混合、传递与反应协同机理。

研究液相快速反应过程中的分子混合和传递过程机理,揭示多相复杂体系微纳尺度上分散相的形成与界面传递规律,建立分子尺度、细观和宏观反应器尺度的物质传递与反应协同的理论模型,发展数值模拟方法,掌握调控氧化等快反应过程的分子混合、传递与本征反应动力学之间相互匹配的共性规律,用于甲苯和二甲苯氧化大型工业反应器的工程设计和优化改造。

(二)超重力强化分子混合、传递与反应调控机制。

研究超重力作用下磺化等液相快速反应体系中分子混合规律及反应机制,掌握超重力强化气液氧化多相反应体系的传递与反应的规律,建立反应过程强化理论模型,构建快速反应过程的超重力强化技术平台,指导实现三次采油用原油磺化制石油磺酸盐、维生素E生产关键氧化过程的新工艺的工业应用。

(三)等离子体作用下传递与反应协同机理及应用基础。

研究等离子体作用下物质传递与反应协同效应,及其对颗粒成核与生长的影响规律,建立过程理论模型;构建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平台,研制应用于甲烷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的具有高抗积碳性能的镍基催化剂及其反应新工艺,指导该新催化剂制备与甲烷制合成气新工艺的工业试验,实现合成气制备的水碳比降低40%,显著降低反应过程的能耗。

(四)新结构膜分离与反应耦合机制及过程强化。

以液固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为对象,研究膜分离与反应过程耦合体系中的耐酸碱新型膜材料和管式膜反应器结构、以及耦合过程的协调机理,认识材料结构-过程应用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发展非均相反应体系传递与反应过程的协同调控方法,建立反应与膜分离过程耦合强化基础理论,指导实现苯酚、丙酮催化氧化
膜分离与反应耦合新工艺的工业化应用。

三、资助年限 4年(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
四、资助经费1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典型有机化工过程的传递与反应协同机制及强化”。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单位公章”盖合作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数理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化学科学部负责组织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