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金属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第九单元。

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

也就是说: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

而本单元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

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及祥光性能的认识逐渐清晰。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从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入手,是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型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中与酸或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性规律。

专题三: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钢铁锈蚀的原因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再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分析提出减缓钢铁锈蚀的措施。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有金属的物理性质、铁的冶炼、合金;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置换反应;钢铁的锈蚀条件、防锈方法、变废金属为宝。

难点有如何鼓励胆小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得到锻炼,“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操作全过程;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铁生锈的条件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特性及应用;了解金属的物理通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氨水123(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6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六、离子的检验Cl-(SO42-(CO32-1.(2.(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金属和金属材料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

本单元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金属材料。

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了解金属物理通性和合金;知道铁的冶炼原理。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金属分别与氧气、酸、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进而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应用。

专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结合生活实践和实验探究,认识金属锈蚀条件及防治措施、金属材料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反应的杂质问题计算;钢铁的锈蚀与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书条件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反应的杂质问题计算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了解金属物理通性,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框架图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节金属材料1 / 77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与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硬度最大的金属——铬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金属的分类2 / 773 / 77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与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

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见的合金:4 / 77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5 / 77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K、Ca、Na除外)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 22MgO 4Al+3O2=2Al2O3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适用年九级所需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7、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8、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9、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10、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外观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用途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农业上选种生理盐水碳酸钠Na ₂CO ₃俗称纯碱(水溶液呈碱性)苏打外观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途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碳酸氢钠NaHCO ₃俗称小苏打外观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用途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步骤和仪器溶解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加速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引流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盐的化学性质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盐+酸→新盐+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酸、碱、盐的溶解性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 ₂SiO ₃不溶)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硫酸盐除BaSO ₄难溶,Ag ₂SO ₄,CaSO ₄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化学肥料农家肥料注:BaSO ₄、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能改良土壤结构化学肥料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常用氮肥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NH ₄HCO ₃含N量17.7%易分解,施用时深埋NH ₄NO ₃含N量35%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NH ₄)₂SO ₄含N量21.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NH ₄Cl含N量26.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CO(NH ₂)₂NH ₃·H ₂O含N量46.7%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不稳定,易放出氨气加水稀释后施用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常用钾肥KCl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 ₂CO ₃),呈碱性K ₂SO ₄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用磷肥磷矿粉Ca ₃(PO ₄)₂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 ₃NH ₄H ₂PO ₄(NH ₄)₂HPO ₄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大气污染N ₂O,NH ₃,H ₂S,SO ₂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合理使用化肥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农家肥和化肥合理搭配。

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5学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及为普遍的一类重要物质。

教材把金属的相关知识安排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及常见的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3、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混合(熔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置换反应。

难点:合金的性质、冶铁的原理、还原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与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2、知道贴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3、认识混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4、发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2、从复习金属化学性质入手,使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型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与酸和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规律3、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了解钢铁锈蚀的因素及防护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混合”能改变物质性质的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铁钉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得到铜,还 有没有其他金属也可以呢? 2、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硫酸铜
硝酸银
氯化钠



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哪些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 应?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教师应到学生归纳总结) 3、总结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 4 练习:完成课本 P14 6烧的实验现象
评价指标:描述正确,语句通顺
评 价 要 2、金属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老师

点评)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正确
(2)探究积极,兴趣高 (3)操作规范有序 (4)小组合作效果好 3、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盐酸
稀硫酸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 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2、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板书,引导学生置换反应的定义和反应 特点。 3、练习:完成课本 P14 4、5 活动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适用年 九年级

金属和金属材料
所需时 课内共用 5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在第八单元中, 先认识金属材料,了解纯金属与合金,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认 识金属的活动性,并了解工业炼铁的原理,掌握含杂质物质的根据化 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为 高中阶段深入学习金属奠定了基础。 专题一:金属材料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置换反应。 难点:合金的性质、冶铁的原理、还原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 主要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预期教学效果:完成 3 个活动与探究报告 调查报告 列表总结金属 的性质 形成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材料》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材料》思维导图课件

典例精析
【例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A. 24K金、铜导线 B. 不锈钢、黄铜 C. 生铁、钢 D. 钱币、铜钟
( A)
【解析】B、C、D项都是不同金属的合金,都属于混合物。24K金一般指含金 量在99.9%以上的黄金。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谓的纯净物是指含杂 质很少的(杂质不至于影响该物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强度和硬度好
18K黄金
金、 银、铜
光泽好,耐磨,易加工
用途 医疗器械、炊具、容器、反应釜 钢轨、挖掘机铲斗、坦克装甲、自行 车架 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等
机器零件,如轴承、齿轮等 钱币、代替银做饰品
焊接金属 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金饰品、钱币、电子元件
典例精析
【例4】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
思维导图解读——几种常见的金属
(3)铜(Cu):具有红色金属光泽,密度为8.9 g/cm3,熔点1 083 ℃,沸点2 595 ℃。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生成碱式碳酸铜 (铜绿);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银,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和各种电器。
谢谢观看
思维导图解读——铁的合金
含碳量 机械性能
生铁 2%~4.3%
硬而脆、无韧性
机械加工
可铸、不可锻
①白口铁:断口呈暗白色,
主要用于炼钢;
②灰口铁:断口呈深灰色,
分类和用途
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等; ③球墨铸铁:碳呈球形,具
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在某些
场合可以代替钢,用于制造
曲钢、齿轮、阀门等

0.03%~2% 坚硬、韧性 大、塑性好 可铸、可锻、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

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思维导图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
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金属和金属材料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5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主要内容之一。

该主题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材料、环境等社会问题,使学生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主题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九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

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

知道在金属中融合进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合金,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及用途。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从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和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金属的资源利用与防护。

通过对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

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体会化学科学在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

2.学会并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3. 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通过生活实际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探究发生金属腐蚀的条件,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从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了解我国对化学科学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本课思想导图】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

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

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

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

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

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

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

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

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

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

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点评】
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3.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竞争的愉悦。

【学习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学习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
【基本策略】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自主相结合进行科学探究实施知识的建构。

基本流程: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1.据全班人数分为八个实验组:各组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粗丝或条,有条件老师备银丝)
2.老师预先制作好的铜树,银树,教师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
3.写好Mg、Al、Zn、Fe、Cu、Ag、Au的卡片,(每组一套,预先准备好粘贴,展示)。

4.多媒体课件及探究记录,评价记录表。

5.与学生协商,确定好评价标准,等级(评价后的统计,表扬具时间的多少可放课后)。

教学过程
引入导读:提出思考问
题。

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
性,其它金属如何化学性质有什么
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样
明确目的,
关注重点。

情景创设演示:外观相似的四
片金属片(Mg、Al、
Zn、Fe,编号)置于
铁三角架上灼烧,由
学生根据现象猜出
金属名称。

进行“猜金属”
游戏,观察现象,
猜测金属
据学生展示猜出的结果进行互
动评价――学生很难完全猜准,多
数根据“燃烧”仅猜出“Mg”。

激发好奇
心与求知
欲,激励探
究激情,并
学习在真
实的情景
中发现规
律和问题。

以存在“问
题”为探究
留下悬念。

【课后反思】:
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

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以节约时间),效果可能更好。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难点:
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实验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学设计
点评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

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