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常见的通假字全
初一常见的通假字(全)
![初一常见的通假字(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b086d9a1c7aa00b52acbe3.png)
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燕:通“宴”;安逸,安闲。
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
”阳同“佯”;假装,表面。
“皆阳应曰:‘诺,。
”昂同"仰";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引弓昂射,颇伤城上人。
”邀:同“要”要挟。
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飖:同“攒”飘摇。
动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要同“邀”;约。
动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同“邀”;;邀请。
动词。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邀请。
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
”耶通‘爷”;父亲。
名词。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夷:通“怡;平和,和悦。
形容词。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
难已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
语气助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以:通“已”太甚。
副词。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以:同“已”止。
动词。
“无以,则王乎”亿: 同“繶”;束。
量词。
“胡取禾三百亿兮”佚: "逸";安逸,安闲。
形容词。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益同“溢”;涨水。
动词。
“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
动词。
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
名词。
“翼日进宰。
”阴:通“萌”,树荫。
名词。
“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通“荫”,树荫,名词。
“也傍桑阴学种瓜。
”阴:通“荫”;绿荫。
名词。
“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更。
副词。
“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c1eb16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8.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舟尾横卧一楫(“楫”通“棹”,船桨)
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7.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8.距关(“距”通“拒”,把守)
9.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0.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13.不可不蚤来(“蚤”通“早”,尽早)
1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5.参差荇菜(“参差”通“蹉跎”,不齐的样子)
16.卷我居上陬(“卷”通“拳”,草结籽,这里指茅草的穗)
17.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18.食不饱力不足 (前一个“食”同“饲”,喂养。
后一个“食”同“飤”,吃。
)
19.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前一个“是”同“其”,它。
后一个“是”同“时”,时间。
)
2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前一个“为”同“于”,被。
后一个“为”同“谓”,称作。
)
这些通假字可能是由于语音、字形或书写习惯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
在学习时,应注意辨别和记忆,以免混淆。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3b4c52e53a580216fcfeff.png)
通假字本字意思原文例句出处1.强通“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2.说通“悦”愉快、高兴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女同“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4.知通“智”聪明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5.见通“现”出现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6.乌同“无”没有一切乌有《ft市》7.裁同“才”仅仅裁如星点《ft市》8.不通“否”是否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9.扳通“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10.材通“才”才能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1.帖通“贴粘贴、贴上对镜帖花黄《木兰诗》12.火通“伙”伙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13.邪通“耶”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14.知通“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5.为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6.涂通“途”道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17.止通“只”只止有剩骨《狼》18.坐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19.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20.具通“俱”详细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21.诎通“屈”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2.甫通“父”男子美称虞ft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23.衡同“横”与“竖”相对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24.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5.有同“又”又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6.与通“举”推举、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27.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28.曾通“层”层叠荡胸生曾云《望岳》29.阙通“缺”缺口、中断略无阙处《三峡》30.转通“啭”鸟鸣声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31.反通“返”返回、回去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32.食通“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3.见通“现”显露、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34.材通“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5.邪通“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36.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7.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8.食通“饲”给饭吃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39.具通“俱”全、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40.属通“嘱”嘱咐、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1.竦通“耸”高ft岛竦峙《观沧海》通假字本字意思原文例句出处42.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3.直同“值”价钱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4.览同“揽”摘取遇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5.亡同“无”无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46.適通“谪”远调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47.唱通“倡”倡导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8.以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9.被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50.指同“旨”意图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51.说通“悦”高兴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52.与通“欤”吗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53.错通“措”放置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54.仓通“苍”青色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命》55.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6.已通“以”以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7.简通“拣”挑选是以先帝简拔以《出师表》58.阙通“缺”缺点、不足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59.说通“悦”高兴公输盘不说《公输》60.距通“拒”抵挡子墨子九距之《公输》61.圉通“御”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62.诎通“屈”折服公输盘诎《公输》63.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孟子两章》64.曾通“增”增长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65.衡通“横”梗塞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66.拂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两章》67.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68.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69.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通“欤”吗70.乡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71.徧通“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曹刿论战》72.有通“又”又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73.孰通“熟”仔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74.反通“返”往返始一反焉《愚公移ft》75.惠通“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ft》76.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ft》77.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愚公移ft》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年级通假字集
![七年级通假字集](https://img.taocdn.com/s3/m/0feaa433a32d7375a41780d4.png)
七年级(上册)例句通假字(读音) 本字出处1 项为之强“强”(jiāng) “僵” 《童趣》2 不亦说乎“说”(yuè) “悦” 《〈论语〉十则》3 诲女知之乎“女”(rǔ) “汝” 《〈论语〉十则》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智” 《〈论语〉十则》5 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现” 《西江月》6 一切乌有“乌”(wū) “无” 《山市》7 裁如星点“裁”(cái) “才” 《山市》8 尊君在不“不”(fǒu) “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攀” 《伤仲永》10 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才” 《伤仲永》11 对镜帖花环“帖”(tiē) “贴” 《木兰诗》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耶” 《孙权劝学》13 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14 满坐寂然“坐”(zuò) “座” 《口技》15 止有剩骨“止”(zhǐ) “只” 《狼》翻译1、僵硬2、高兴、喜悦3、你4、智慧5、出现6、没有7、仅仅,仅有,才达到8、用在疑问句尾表示询问9、拉着10、有才能的11、粘贴12、语气词13、智慧、聪明14、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15、仅仅,只有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9c5452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0.png)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2ae9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a.png)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题目要求列举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根据题目要求,我将列举以下通假字,其中一些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字。
1.买/卖:由于这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且音形相近,非常容易互相混淆。
比如"卖"成为了"买",使用错误的字可能导致语义出错。
2.虽/尽:这两个字的发音很相近,常常会被误写成对方。
比如"虽"被写成了"尽",或者"尽"被写成了"虽",造成错误的表达。
3.进/出:这两个字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进"是由"辶"和"井"组成,而"出"则是由"山"和"屮"组成。
容易混淆的原因是因为形状相似。
4.口/和: "口"和"和"在写法上相似,容易混淆。
比如写作"爸爸在和我说话",将"和"误写成了"口",造成错误的表达。
5.书/乡: "书"和"乡"的发音也非常相近,容易互相混淆。
比如"我喜欢乡村的风景",将"乡"误写成了"书",造成了错误的表达。
6.一/七:这两个字在写法上非常相似,细微之处的改变可能导致错误。
比如将"一"误写成了"七",或者将"七"误写成了"一"。
7.必/巴: "必"和"巴"的写法相似,容易混淆。
比如将"巴"误写成了"必",或者将"必"误写成了"巴",造成错误的表达。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16d74011a37f111f1855bbc.png)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初中常见的通假字
![初中常见的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ddf3cd710242a8956aece462.png)
初中常见通假字集录(3)
1.阙 通“缺”(que)
中断,空缺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外。
(《三峡》)
缺点
b.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2.转 通“啭”(zhuan) 鸣叫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3.遽 通“讵”(ju) 岂
其父曰:“何遽不为福乎?”(《寓言两则·塞翁失马》)4.距 通“拒”(ju)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5.圉 通“御”(yu)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已持臣守圉之器。
(《公输》)
6.诎 通“屈”(qu) 弯曲,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7.有 通“又”(you)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为字三十有四。
(《核舟记》)
8.衡 通“横”(heng)
a.
横着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指。
(《核舟记》)
不顺,梗塞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甫 通“父”(fu 三声)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最全初中语文“通假字”汇总,太全了
![最全初中语文“通假字”汇总,太全了](https://img.taocdn.com/s3/m/cb9c4d0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7.png)
通假字是文言文考试必考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平时对通假字没有熟记,导致考试 丢分,实在是可惜。 很多学生没有整理资料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坏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将整理完整的初中 语文所有通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帮助你的孩子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千万要记住,通假字是文言文考核的必考点,一定要掌握。本是送分的题,却因为 自己平时没有记住而丢分,是非常可惜的。 ————————————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0b7c6b0508763230121264.png)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100个初中通假字
![100个初中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4ebc82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f.png)
通假字A 、B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语气词吗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或师焉,或不焉。
副词不不否疲惫,衰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困顿,失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形容词僻形容词行为不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避动词躲避辟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闻妻言,如被冰雪。
/穿着被披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动词背叛,忘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杯杯名词酒器暴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曝动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版名词字版斑形容词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班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罢疲形容词疲劳案按动词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本字“把它叫做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的”通用、借代“就是”通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X 、Y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源名词源泉?可得闻与与欤语气助词吗,呢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更殆有甚焉。
有又副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萌名词树荫拦住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动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宴形容词安逸,安闲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餍形容词满足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名词火焰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馐名词食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耶语气助词呢,吗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乡向介词对着、朝着鼓瑟希,铿尔。
希稀形容词稀疏,少Z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座名词座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樽名词盛酒的器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形容词肮脏,水不清穿著我旧时裳。
著着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嘱动词嘱托、托付”直什么?“动词值得史进道:价值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名词直值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副词只是”孰为汝多知乎!“知智形容词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为长者折枝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肢名词肢体支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86e13ce009581b6ad9eb9d.png)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关于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戮人,……(《始得西山宴游记》)戮: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4fd92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通假字:
1.《孙权劝学》:
①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卿今当涂掌事。
”
2.《木兰诗》
①“帖”通“贴”,贴,粘贴。
“对镜帖花黄”
②“火”同“伙”,伙伴。
“出门看火伴”
3.《卖油翁》
①“尔”同“耳”,相当于“罢了”“但手熟尔”
②“杓”同“勺”,勺子“徐以杓酌油沥之”
4.《河中石兽》
“颠”通“癫”,疯狂。
“不亦颠乎”
5.《伤仲永》
①“扳”通“攀”。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财”通“才”,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6.《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
“孰为汝多知乎”
7.《口技》
“坐”通“座”。
“满坐寂然”8.《狼》
“止”通“只”。
“止有剩骨”。
初中常见通假字
![初中常见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78c6cfdf2b160b4e777fcf29.png)
初中常见通假字通假字,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借来代替本字的字。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字,就是临时借来代替“慧”字,我们就把“惠”叫做通假字。
其实是写了“别字”,只不过那时通用罢了。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这在古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1、不:通"否"。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2、说(yuè):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女:通"汝",你。
知:通" 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4、止: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5、亡: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6、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7、争: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8、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9、坐: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10、扳: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11、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12、惠: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13、厝: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14、那: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15、曷: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16、熙: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4ad56f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f.png)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在研究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字形,即通假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的用法和意义,掌握通假字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通假字列表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列表:1. 曰(言)2. 知(智)3. 説(说)4. 行(去)5. 吾(我)6. 來(来)7. 門(门)8. 內(内)9. 於(于)10. 產(产)11. 止(足)12. 心(思)13. 身(兮)14. 居(履)15. 星(倖)16. 至(志)17. 將(将)18. 正(政)19. 餘(馀)20. 實(実)三、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 地理名词:通假字可以用于表示特定地理名称,例如“天子”中的“子”实际上是指称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
2. 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通假字可以在句子中起到表示动作、状态或程度等意义的作用。
例如,“曾”可用于表示过去的动作,“恒”可用于表示一直、常常的状态。
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在研究文言文时,掌握通假字的运用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1. 注意上下文: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常常与上下文相关,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通假字的含义。
2.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注意区分音形义:通假字有时会在音、形、义上与实际字形有所不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避免混淆。
五、总结本文档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包括通假字列表、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以及通假字的运用技巧。
希望学生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通假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的内容,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doc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5a751469eae009581becaf.png)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常见的通假字(全)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燕:通“宴”;安逸,安闲。
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
”阳同“佯”;假装,表面。
“皆阳应曰:‘诺,。
”昂同"仰";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引弓昂射,颇伤城上人。
”邀:同“要”要挟。
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飖:同“攒”飘摇。
动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要同“邀”;约。
动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同“邀”;;邀请。
动词。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邀请。
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
”耶通‘爷”;父亲。
名词。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夷:通“怡;平和,和悦。
形容词。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
难已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
语气助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以:通“已”太甚。
副词。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以:同“已”止。
动词。
“无以,则王乎”亿: 同“繶”;束。
量词。
“胡取禾三百亿兮”佚: "逸";安逸,安闲。
形容词。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益同“溢”;涨水。
动词。
“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
动词。
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
名词。
“翼日进宰。
”阴:通“萌”,树荫。
名词。
“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通“荫”,树荫,名词。
“也傍桑阴学种瓜。
”阴:通“荫”;绿荫。
名词。
“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更。
副词。
“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 再。
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唯赤则非邦也与”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可得闻与”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同“欤”;呢。
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豫:通“预”;预先,事先。
副词。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员:通“圆”;圆形。
名词。
“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原:同“源”源泉。
名词。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圆:同“圆”;圆形。
名词。
“多平方,少圆。
”芸:同“耘”; 锄草。
动词。
“植其杖而芸。
”暂:通“渐”,欺诈。
动词。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
形容“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
形容词。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
名词。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曾:同“增”;增加。
动词。
“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名词。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名词。
“与旃毛并咽之。
”霑:同“沾”;浸湿,浸润。
动词。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鄣:同“鄣”;遮蔽。
动词。
“一一以叶自鄣。
”振:通;震; 震动。
动词。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形容词。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动。
动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振:通“震”;震动。
动词。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赈”;救济。
动词。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征:同“徴”;证据。
名词。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支:通“肢”肢体。
名词。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支:通“肢”;人或动物的四肢。
名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枝:同“肢”;肢体。
名词。
“为长者折枝,”知:通"智" ,聪明,智慧。
形容词。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聪明,智慧。
形容词。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名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祗同“祗”,同“只”;只是。
副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直:通“值”;价钱,代价。
名词。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通“值”;价钱。
名词。
“昂其直,居为奇货。
”直: 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
动词。
史进道:“直什么?直:通”值; 价值,动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名词。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陼:同"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住:通“驻”;动词“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著:同“着”,穿。
动词。
“著我旧时裳。
”转:通“啭”; 鸟宛转地叫。
动词。
“蝉则千转不穷。
”椎:通“锤”,兵器。
名词。
“右夹大铁椎。
”椎:通“锤”;兵器。
例句中前一个“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兹:通“滋”副词。
兹,更加。
“赋敛兹重”。
咨:同“谘”;询问。
动词。
“其以义理相谘访。
”咨:同“谘”;询问。
动词。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群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 同“座”;座位。
名词。
“直上载公于上坐,”坐:同“座”;座位。
名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矉:同“颦”;皱眉头。
动词。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蕲:同“祈”;求。
动词。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契同“锲”刻,动词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襁:同“襁";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
名词。
“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躈:同“噭”一说是肛门。
名词。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禽:通“擒”捕捉。
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捕捉。
动词。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诎:同“屈”;弯曲。
动词。
“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去:同“弆”;藏。
动词。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却:同“却”,退。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郤:同“隙”;空隙。
名词。
“依乎天理,批大却阙:通“缺”;缺点。
名词。
“必能裨补阙漏”輮:通“揉”;使……弯曲。
动词。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蒻:同“箬”,箬竹。
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善:通“缮”;修治,拭擦。
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
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沈: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
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生:同“性”资质,禀赋。
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声:通“伸”;陈述,说明。
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识:通“志”,标志,记号。
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通“志”;记住。
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同“饲”;喂。
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
名词。
“然与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
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
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
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孰:同“熟”;仔细。
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说高兴,愉快。
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说:同“悦;高兴。
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同“悦”;愉快。
高兴。
形容词。
“而民说之,”说:同“悦”;愉快。
形容词。
“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
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 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涂:同“途”;道路。
名词。
道路。
名词。
土:同“仕”作官。
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 托付,委托。
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同“玩”;开玩笑。
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无”不。
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同“无”没有。
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同“无”,没有。
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不。
副词。
“回望女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
名词。
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
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先生乐游。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有门前镜湖水。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惟:通“唯”; 只,只有。
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文:同“纹”纹理。
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
”文:同“纹”;纹路,纹理。
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无:通“毋”;不要。
副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无:通“毋”;不要。
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见。
形容词。
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
形容词。
“鼓瑟希,铿尔。
”熙:““嬉”,欢乐,快乐。
形容词。
其余则熙熙而乐。
”郤:同“隙”;隔阂,嫌怨。
名词。
“令将军与臣有郤。
”孅:通“纤”精细。
形容词。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县:同“悬”挂着。
动词。
“胡瞻尔庭有县廛兮”县:同“悬”;挂,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