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第十章教学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四、专题式教学有哪些特点和要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

新课程设置九个模块课程,教学单元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的,因此又称为专题式教学。

那么,这种教学结构有什么特点和要求呢?面对这种专题式的教学结构,我们教师该如何适应呢?一、专题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往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其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即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来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的。

此种方法又被称为通史或编年史的教学模式。

而现在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即模块单元体专题型)编写。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

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从而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1.设置了3+6的学习模块,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 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六个选修模块。

学习模块的设置,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

三个必修模块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个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川省普通高中 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四川省普通高中 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8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前言《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专题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列出,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尺度,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达到的要求,属于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或模块测试所要求的范围。

“发展要求”是部分学生特别是有志于向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期间要达到的要求,是教师要进一步完成的教学任务,“发展要求”内容暂不列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

在“教学要求”中,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目标。

“教学建议”主要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其中借鉴了省内外课改一线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同时,对模块中某些不作课堂教学要求的内容也提出了处理意见。

必修(I)1、教学目标《历史》必修(I)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020-2021年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年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意见本学年高中历史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山东省新课程实施方案、山东省学科教学调整意见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针,以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终极教学目标,认真搞好新教材通研与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

一、基本要求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1.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而且要依据课程标准具体设计学习主题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的教学目标,以使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聚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

进一步学习、研读2019年、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中的专家报告内容,领会其方略和思路,是科学施教的必备条件。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机械地分离;二是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能够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2.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各年级教学不一定拘泥于教科书的固定制式实施教学,要敢于整合教科书章节体制,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整合、编制,形成知识结构。

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

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整合,即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学生以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进行认识。

7、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7、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7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及实施指导意见》的内容和要求,为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着眼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升。

一、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新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教育学生。

2.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即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课程的出发点;注重学生成长“特点”,即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这是课程的着眼点;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即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回答好当前形势下学生成长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科学的知识来启迪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这是课程的着力点。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第一章必修课程《历史Ⅰ》一、教学内容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在上述专题中,前五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后四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世界历史中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

九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Ⅰ》的主要学习内容。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要事无巨细的学习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我们选取的九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则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力图通过这九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分封制宗法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3)汉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唐、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4)明内阁制清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川教〔2010〕129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5、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6、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7、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9、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0、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2、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3、四川省普通高中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
二○一○年六
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解读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解读

• 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 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 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 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 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 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 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 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 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 懈努力。
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 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升华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 对个人而言,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个人在 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 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上得到确立、完善 和升华,这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目标,因为 没有个人目标的实现,就不会有对祖国和人类命 运的真诚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感。
• 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 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 强历史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 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 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 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 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 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收集有关资料,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 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 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 观念;懂得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 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 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能从一些 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

新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说明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开设原则

新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说明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开设原则
新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说明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开设原则
一、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调整
(一)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调整
1、总体思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

创条件”。 2、基本原则: (1)保持课程结构基本稳定,课时和学分不变。 (2)梳理整合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必修课程的 基本知识要求,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于繁难内容, 充实体现学科核心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基本知识内 容,使必修课程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更清晰完整。 (3)确保学科基础及发展功能,为促进学生发挥学 习潜能、实现层次递进和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中历史学科分层教学和历史课程的学 校自主安排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




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 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1、关于历史学科的分层教学 (1)非侧文学生(或未文理分科的全体学生):历史必 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内容(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和学校模块 测试知识范围)。 ( 2 )侧文学生:历史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 + 发展要求 内容(浙江省文综历史高考知识范围。文科生用《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教科书)。 (3) “一本”要求学生:可以选修《历史人物评说》、 《文化遗产荟萃》模块内容(18选6的自选模块高考内容)。 (4)文史哲兴趣特长学生:可以选修各类历史选修课程。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增加克伦威尔、詹 天佑)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不变) (6)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范例: 必修拓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 荟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乡土历史… …等; 大学初级——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通史、 世界通史、中苏关系史、日本文化史、世界军事 史… …等; 学科前沿——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和中国的文 化之谜、史学研究新成果介绍、史学研究动态… …等; 研究性学习和兴趣特长——生活历史、钱币中的 历史… …等。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四省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说明为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有关人员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联合拟定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标准研制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本《指导意见》正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方案、课程理念和具体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的框架下,同时考虑到现行课标和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地采纳现行课标的课程内容而形成的。

一、必修内容设置。

《指导意见》把现行课标的必修课程《历史(Ⅰ)》《历史(Ⅱ)》作为必修内容,把《历史(Ⅲ)》纳入选修Ⅰ内容。

这一变动的主要考虑是:1.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必修课的学分由现行的6学分,改为4学分,由此需要删掉部分内容,采用模块整体迁移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2.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不宜删除。

3.把必修课程的《历史(Ⅲ)》转入选修课程,理由是:(1)现行课标的三个必修模块,在文化内容上有部分重叠之处;(2)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都有专门的文化专题;(3)《历史(Ⅲ)》转入选修课程,与新历史课标的基本精神相吻合,在新课标的选修I课程中即包括《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选修内容设置。

选修课程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选修Ⅰ包含三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为《历史(Ⅲ)》,其他两个模块从现行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中任选两个。

选修Ⅱ课程为校本课程,各地区和学校可自行设置。

三、学分与选课。

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4 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其课程内容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范围。

历史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2 学分,在修完必修课后,由学生自主选修;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的内容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范围。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和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教研创新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研究为载体,更新历史教师教学观念,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快速、稳健、持续、健康地向纵深发展。

二、达成目标1.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

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高中毕业所需学分;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争取合格率的最大化,为等级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学科应考能力,为我县2019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1.加强“五个”研究,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五个”研究即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全国新课标卷考试大纲、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近几年全国新课标的高考题和普通高中2017级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四省市)。

通过研究,准确把握各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确保各年级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1)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历史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

因此,每一位历史教师要进一步研读和理解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既要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应对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也要研究最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将新的理念和知识内容渗透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27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27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27号)各市、州教育局: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教育厅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的精神,为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切实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要求学校要依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开展选课指导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个人兴趣等,制定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合理课程的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步骤1.学校应编制选课指导相关文件,在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向每位学生提供“学生选课指南或指导手册”,让学生和家长明确选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有关选课制度及要求、选修课程方案、选修课程清单等。

2.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3.学生在行政班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原则上按学年拟定个人课程修习计划。

4.学校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后,对学生的课程修习计划予以确认或提出调整建议。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1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它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它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情况,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个性地发展。

课程实施中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要强调学习中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融入教学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川教[2010]28号)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四川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课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选择空间。

教师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培训、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动促进专业化成长。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兼顾过程的评价原则,构建特色鲜明、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准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深刻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积极稳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我省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新课程十大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3.09•【字号】川教[2010]28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各市、州教育局: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四川省教育厅二○一○年三月九日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09〕226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一)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科学设置普通高中课程。

(二)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整体设置必修课,合理设置选修课,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三)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调动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提供最新的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新课程的设计和设置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档将从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学科课程设置和选修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综合素质课程中设置以下几个重点课程:1. 创新思维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2. 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体育健康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效果。

学科课程设置学科课程是学生研究的重要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综合能力。

在学科课程设置中,我们建议:1. 注重科学原理课程:加强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提高文史哲课程的可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研究能力。

3. 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选修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是学生在充分培养综合素质和学科基础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课程。

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我们建议:1. 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2. 强调实践性:选修课程要注重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引入跨学科选修课程:建立跨学科选修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研究。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指导,我们希望能够为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提供关于新课程设置的有效指导。

新课程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综合素质课程、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计。

希望这些指导意见能够帮助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川教版历史使用建议

川教版历史使用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川教版历史教材体系解读课程标准川教版历史教材编写组龚奇柱历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是不同的概念。

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材料。

包括历史教科书(课本)、历史地图册、填图册、教学挂图、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视带、磁盘、光盘等。

其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材的主体和核心。

目前已开发出的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教材,有供学生使用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世界历史地图册》、《世界历史填充图册》、《初中历史学习辅导》、《初中历史达标训练》;供教师使用的《历史教学挂图》、《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教学光盘,初步形成了以教科书为核心的教材体系。

下面对教材体系中除教科书以外的《历史地图册》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的主要内容和怎样使用作一些说明。

一、《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的编写和使用1 历史地图用简单的地图语言形象地描述历史,是对历史教科书形象的说明和补充,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即点、线、面、颜色、符号和文字阐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反映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河道与海岸的变迁等历史内容,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正因为这样,依据历史教科书编制的《历史地图册》就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每年都同教科书一起,列入教材目录。

2 《历史地图册》的结构、特点和使用(1)《历史地图册》的结构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配套的历史地图册由我国权威的地图编绘、出版机构——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分别编制出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的地图册按主题编写,每一学习主题由“主题概要”、“图说历史”、“自主学习活动”三部分构成,在原内地版历史图册基础上,有大的创新。

1主题概要:以简明的文字,揭示该主题的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任务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基本进程,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有深入的认识。

(2)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具备历史文献阅读、整理、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注重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题研究,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沟通的品格。

四川省高历史学科高三教学复习建议

四川省高历史学科高三教学复习建议
30重农抑商策的消极影响张謇舍状元投身实业
3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毛泽东论“俄国式的革命”
3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后果
1958年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 的评估
33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1992年的“下海潮”
34 《十二铜表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关于葡萄树的案例
35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965、1995世界贸易比例示意 图
例2.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特征和表现
•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 重大转折表现: 1.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看 2.从经济工业化的角度看 3.从利用能源的角度看 4.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看 5.从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看 6.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看 7. 从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 8.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看
例3.(2012安徽卷·37)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 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 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 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 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 三阐述的观点。(12分)
例2. (2012·福建卷·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 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 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 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例3.(2012·全国新课标·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各题。 交通信号灯发展的材料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差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对此,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历史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4.改进历史教学评价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目标,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教学评价,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保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阐释、多元比较、换位考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科学态度。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上述三维目标有两个方面的较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单独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强调了“人文主义”价值观,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从宏观上认识历史课程在高中课程方案中的地位,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结构,了解各学习模块的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此为框架构建课程。

8个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学习领域 (8个) 科 目 (15—16个)模 块 (各科目不等)的若干科目组成。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的一部分同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

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共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其结构和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三个学习模块共有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每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学时。

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每学期学习一个模块,每周安排2课时。

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六个学习模块,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学习模块必修历史(Ⅰ)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进程历史(Ⅱ) 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进程 历史(Ⅲ)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 选修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选修课程每个模块教学时间均为36学时。

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但人文方向的学生至少要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

选修模块的教学,人文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上期第二学段、高中二年级下期和高中三年级上期进行;理工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下期进行。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

无论必修或选修,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

三个必修模块共6学分,是全体高中生必须要达到的。

人文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三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6学分;理工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一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2学分。

二、课程设置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开设历史课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建议采取按学期与模块结合的开课方式。

必修模块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用三个学期完成,共计6学分。

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都可以自主选修其他选修课程。

根据我省实际,把历史选修IA(必选模块)作为全省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必选内容;选修IB(自选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其中,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选修除选修IA以外的其它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理工方向发展的至少选修六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选修Ⅰ(包括选修IA和选修IB)中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选修Ⅱ中每个模块也通常设计为36学时2学分。

高一上期完成历史必修Ⅰ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一下期完成历史必修Ⅱ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二上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每周2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第一学段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第二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中的选修1的学习,每周4学时,共计72个学时。

高二下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完成选修IB中6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IB中,选修3、4、5、6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三上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 中的选修2的学习,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在第二学段可以在选修IB中,选修除高二下期选修后剩余3个模块中任意1个模块,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三下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学校安排一定的选修课程,同时安排总复习。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方案科目必修(6分)选修必修模块学分选修IA学分选修IB学分选修历史历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历史(错误!未找222人文方向: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每模块2学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每模块2学分根据当社会、济、科文化发的需要学生兴到引用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