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
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差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对此,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历史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4.改进历史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目标,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教学评价,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保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
展的基本脉络。
(2)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阐释、多元比较、换位考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科学态度。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上述三维目标有两个方面的较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单独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强调了“人文主义”价值观,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从宏观上认识历史课程在高中课程方案中的地位,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结构,了解各学习模块的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此为框架构建课程。
8个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
学习领域 (8个) 科 目 (15—16个)
模 块 (各科目不等)
的若干科目组成。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的一部分同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
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共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其结构和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三个学习模块共有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每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学时。
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每学期学习一个模块,每周安排2课时。
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六个学习模块,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
学习模块
必修
历史(Ⅰ)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进程
历史(Ⅱ) 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进程 历史(Ⅲ)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 选修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选修课程每个模块教学时间均为36学时。
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但人文方向的学生至少要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
选修模块的教学,人文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上期第二学段、高中二年级下期和高中三年级上期进行;理工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下期进行。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
无论必修或选修,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
三个必修模块共6学分,是全体高中生必须要达到的。
人文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三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6学分;理工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一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2学分。
二、课程设置
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开设历史课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建议采取按学期与模块结合的开课方式。
必修模块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用三个学期完成,共计6学分。
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都可以自主选修其他选修课程。
根据我省实际,把历史选修IA(必选模块)作为全省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必选内容;选修IB(自选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其中,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选修除选修IA以外的其它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理工方向发展的至少选修六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选修Ⅰ(包括选修IA和选修IB)中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选修Ⅱ中每个模块也通常设计为36学时2学分。
高一上期完成历史必修Ⅰ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
学时。
高一下期完成历史必修Ⅱ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二上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每周2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第一学段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第二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中的选修1的学习,每周4学时,共计72个学时。
高二下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完成选修IB中6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IB中,选修3、4、5、6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三上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 中的选修2的学习,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在第二学段可以在选修IB中,选修除高二下期选修后剩余3个模块中任意1个模块,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三下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学校安排一定的选修课程,同时安排总复习。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方案
科目必修(6分)选修
必修
模块
学
分
选修IA
学
分
选修IB
学
分
选修
历史历史(错
误!未找
到引用
源。
)
历史(错
误!未找
2
2
2
人文方向:
选修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
民主思想与实践
每
模
块
2
学
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每
模
块
2
学
分
根据当
社会、
济、科
文化发
的需要
学生兴
到引用
源。
)
历史(Ⅲ)
(全体高中学生必修)
人文方向:至少选修以上选修3、4、
5、6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理工方向:至少选修以上六个模块中
的任意1个模块。
开设的
修模块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开设表
学年高一高二高三
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内容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选修选修复习周课时2课时2课时
文:4课时
理:2课时
文、理:2课时4课时
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教科室编辑
- 10 -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指导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及学时
第一学年
修习方向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上期
下期
上期
下期
上期
下期
学段1
学段
2
周
学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
学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
学
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
学
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
学
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
学时
人文
与
社会
历
史
历史 (错误!
未找到引用
源。
)
2
历史(错误!
未找到引用
源。
)
2
人文方
向
历史
(Ⅲ) 选修ІA :
选修1 4
选修ІB
2
选修ІA :
选修2
选修ІB 4
学校安排一定的选
修课程,同时安排
总复习。
理
工
方向
历史 (Ⅲ)
2
选修ІB
2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建议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习模块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意义做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必修课程
1.必修Ⅰ——人类社会的政治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学习专题,其中有5个属于中国历史(专题1-5),4个属于世界历史(专题6-9)。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这三个概念之间既有包含与交叉,又有区别和联系。
政治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活动累聚形成的,而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爆发又无一不是与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关,它们反过来推动着政治制度在发展、渐变中走向突变和更替。
因此,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概念的区别及其指向,并通过这种指向将各个概念相互联系起来。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
上述要求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
①学习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历史资料非常丰富,有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间接的第二手资料。
在了解历史资料各种类型以及史料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学习专题初步掌握一些相关的搜集方法。
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也是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历史资料进行鉴别、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②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学会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
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指的是要求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上重大政治制度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学习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多重角度探讨政治变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并能形成合理的、观点鲜明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
人类政治文明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通过民主和专制、法治与人治的长期斗争,人们以制度化的形式巩固和发展了民主、法治的胜利成果,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飞跃。
各个时代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当从历史的角度清醒地认识、理解和珍惜这一遗产,结合中国的国情,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不懈努力。
2.必修Ⅱ——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8个学习专题,其中,中国部分4个专题(专题1-4),涉及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外国部分4个专题(专题5-8),包括外国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Ⅱ)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
这一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知道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现象等基本史实;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初步认识;三是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经济史上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对此要求需要说明两点:①与必修Ⅰ比较,必修Ⅱ进一步提出诸如“学会”“整理和运用”等较高层次的要求,即通过搜集经济生活中的实物、图片、音像、文献、口碑等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认识。
这一学习过程,同时也
是学习与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与探究的方法。
②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作的贡献。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对此需要强调的是:①从经济角度认识基本国情。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有非常广阔、深厚的影响,它不仅制约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也妨碍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学生通过经济史的学习,应该认识发展经济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性,积极吸纳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机遇和挑战。
3.必修Ⅲ——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本模块共包含8个学习专题,按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现代、先思想理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结构排列,侧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重大事件、重大现象及相关人物在历史上都属于具体的史实,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密不可分的。
要了解历史事件,就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因为历史事件必定是历史人物参与的。
同样,了解历史现象,也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
因此学习时应该将这三“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线”,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探讨人类文化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对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这一要求包含两个层次内容:①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
以及口述资料等。
在此基础上归纳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线索。
②“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首先强调学生应采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即“探讨”。
其次强调的是思想文化领域对影响历史客观进程因素的认识和评价。
历史内容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思想文化居于何种地位,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如何,对历史的发展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发挥了多大的影响等,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有了这种宽容心态才能够充分地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充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同时,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兼收并蓄,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选修课程
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新课程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作为选修课的第一模块。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变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虽然不像革命运动那样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探究其成败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认识改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作好准备。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了解人类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选修模块,主要阐述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近代世界社会巨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