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教师:王金爱

时间:2014年3月23日星期日

单位:当涂围屏中心学校

我起初教平均数的意义有这样的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太抽象,基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很难一次完成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建构。

自我反思了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时,我没有充分运用统计图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义上的直觉。没有构通“移多补少”与算式之间的联系,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均分的结果。再者举例、解释等方式用得不够。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充分运用直观统计图,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建立的直观模型越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越透。对于平均数这个概念,要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义上的直觉,统计图是非常有效的载体。在教材中“移多补少”的图示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平均”“抹平”,请看我自制的直观模型:

(如图)我指名三学生上台演示。

师:他们每个人手里拿的正方体个数都不一样,怎么样才能使他们每个人手里的正方体个数是相同的呢?谁来帮他们一下?

生1:从多的里拿出一个给少的,

生2:把不相等的变的一样多,弄平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它们给抹平了,对吗?(利用一些学生能理解的通俗语言,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借机引出“移多补少”)

师:从多的里拿出来给少的方法,我们叫做“移多补少”

师:谁上前来操作一下呢?

(指名学生操作,得到下图)

师:现在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3个正方体,这个3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3”个到底是谁的个数呢?(学生七嘴八舌)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个3表示的是每个男生有三个正方体,这个“3”是平均数,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数

二、构通直观图和算式之间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知道了平均数3,你还有其它方法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吗?(学生议论纷纷)

师:其实“移多补少”分摆的过程就是计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2+3+4=9 9÷3=3)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列式解答两种方法求出平均数3,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它们都是从多的里拿出来给少的。

生2:它们都是把每个人的小正方体个数给弄平了。

生3:它们都对总数进行了平均分。

(通过构通直观图和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再一次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均分,抹平。)

三、将平均数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

师:同学们会“移多补少”,会列式计算,那么再来考考大家,请听题:有四名同学,甲有1元硬币、乙有2元硬币、丙有3元硬币、丁有4元硬币。每人平均有几元硬币?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硬币尝试“移多补少”,可是摆不出来。)

师:遇到困难了吧!我来帮你们一下!

(我把2个一元硬币换成4个五角硬币,学生很容易摆出下图)

师:谁来说说这个2元5角的意思?(学生纷纷讨论)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通过讨论和计算,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一部分意义,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平均数不一定是这一组数据中的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平均数是各个数据将总量平均分担的结果。

四、通过举例、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解释,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如: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0岁,是不是中国人到70岁就死亡呢?是不是在死亡的人中没有低于70岁的人呢?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老师不仅举例子,还要对例子做充分的解释,这样学生才学的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