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fa04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e.png)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政策性农业保险一、简介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由政府出资或提供担保,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农民参与的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因素造成的农业风险,稳定农村经济发展。
本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多项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并积极开展农业保险试点项目。
2.试点成果:自2024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在多个省级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如四川、湖南、江苏等。
试点成果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风险,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3.合作机构: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过程中,政府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的运作。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三、问题分析1.保险产品不足: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保险,缺乏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全面保障。
同时,农业保险产品的条款和赔付方式存在一定的规范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2.信息不对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对保险产品的认识度相对较低。
同时,保险公司对于农业风险的全面把握和评估也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补贴短期性:政府补贴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补贴政策往往存在短期性和不稳定性。
农民对于长期保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形成农业保险市场的稳定需求。
四、解决方案1.丰富保险产品:政府应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农业全产业链的保险产品,涉及农作物、养殖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并提供更加细化的条款和赔付方式。
2.提升信息服务:政府和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农业信息服务,为保险公司提供精准的农业风险评估。
3.稳定补贴政策: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长期性补贴力度,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形成稳定的农业保险市场需求。
政策性保险
![政策性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8ad021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0.png)
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或支持的保险制度,旨在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保险制度通常涵盖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农村居民以及其他重要社会群体。
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政策性保险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性保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经济不稳定、战争和社会混乱等问题。
政府开始认识到通过引入保险制度来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政策性保险的实施主要通过国家设立保险机构或引入强制保险制度来达到目的。
政策性保险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政府通过为国有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帮助它们应对内外部风险,避免财务危机和经营困境。
此外,政策性保险还可以用于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
政府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保险服务,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政策性保险在保障人民福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强制保险制度,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些保险制度可以为人民提供社会保护,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性保险制度。
例如,中国的农业保险制度是一个政府支持的保险机构,旨在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保障,保护农民的生活和经济利益。
此外,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如美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
然而,政策性保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府在保险市场中的干预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市场扭曲。
其次,政策性保险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保险政策,确保保险机构的健康运营和风险管理。
未来,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将继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策性保险制度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风险和需求。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政策性保险改革,完善保险制度,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政策性保险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88746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a.png)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干旱、洪涝、飓风等各种灾害频繁发生,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维护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生计安全,政府补贴农业保险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就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灾害,农民的收成将遭受严重的影响。
而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普通的农民往往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旦发生意外往往会导致家庭的破产。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经济损失,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准。
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实施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一旦有了保险的保障,农民在生产中不再需要为各种自然风险而担忧,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去。
这无疑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政府补贴农业保险,政府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农业产业链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产业链条,一旦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产业链都将受到冲击。
通过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民渡过生产中的困难,保持农产品的供给稳定,从而保障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稳定发展。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农业保险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稳定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作用。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帮助,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意义研究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意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9aa7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4.png)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意义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由政府出资或提供风险补偿的农业保险,其宗旨在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2000字】1.2 研究意义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保险是指由政府制定的、以农业为主要对象的具有保险功能的制度和政策。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保障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减轻农民在面临风险时的负担,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形势,制定更加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的意义及作用。
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宣传的必要性。
研究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效果的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策略的比较和效果评估,找出最佳的宣传方式和渠道,以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最终旨在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普及和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政府主导并制定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产品。
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政府将继续支持和鼓励农业保险发展,提供财政补贴,促进农业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农业保险政策解读
![农业保险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1ad98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2.png)
农业保险政策解读近年来,随着天气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政策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什么是农业保险政策?这项政策有哪些具体内容和目的呢?以下是对农业保险政策的解读:一、农业保险政策是什么?农业保险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农村地区常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制定的一系列保险计划和政策措施,旨在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减轻灾难损失,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稳定收益。
二、农业保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农业保险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和增收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稳定脱贫。
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农民面临灾害带来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和全面小康做出贡献。
三、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方式有哪些?农业保险政策主要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1、农业保险补贴:政府针对农产品保险,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2、风险共济:适合于一些农业合作社或者农民互保组织,让组织内部成员互相补偿损失。
3、商业保险:以农村地区农作物种植、养殖、渔业等为保险对象,农户通过缴纳农业保险费用,将农作物等财产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四、农业保险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是什么?农业保险政策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以下农业生产方面:农作物种植、养殖业、渔业、林业等。
农业保险政策的对象是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
同时,政策还特别鼓励贫困县和贫困村的农民购买保险,以促进脱贫攻坚。
五、如何购买农业保险?购买农业保险可以直接到当地保险公司购买或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保部门等途径购买。
农业保险购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报险和理赔。
报险时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制定投保计划和缴纳保险金等。
理赔时需要提供损失证明,由保险公司进行认定并进行理赔。
总的来说,农业保险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小农民的经济损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为什么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我国为什么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bf2e1b3e10661ed9ad51f30c.png)
农业保险课程论文学生姓名:万鹏学号: 20093002 专业年级: 2009级农林经济管理题目: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究指导教师:王慧青教授评阅教师:2011 年12 月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农业保险相比,不但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而且也赋有了更多的功能与作用。
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的界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深入辨析和推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通过对其作用路径的剖析,勾勒出了其功能与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得出我国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确性。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业保险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究一、农业保险的内涵(一)农业保险的含义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保险发挥以下的经济补偿职能:一是有利于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可以提高处置灾害或疫情的透明度,使真正需要救济的农民享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惠。
三是农业保险通过专业的防灾防损机制,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巨灾风险的可预测、可衡量、可管理提供经验、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
(二)保险的种类由于农业内涵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农业保险的业务种类繁多,学术界和保险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农业保险迚行了分类。
目前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两种。
1.按照承保对象与范围不同的分类。
这种划分方式是沿袭农业的广义与狭义之分而形成的,将其相应地分为广义的农业保险和狭义的农业保险,或称为“大农险”与“小农险”。
“小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仅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通常被称之为“两业保险”;“大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则涉及广义农业的各个环节,因此也被称为“农村保险”。
2.依据经营目标不同的分类。
按照经营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农业保险分为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两类。
从自然灾害看农业种植业保险的必要性
![从自然灾害看农业种植业保险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311c6a270066f5335a8121c9.png)
从自然灾害看农业种植业保险的必要性来源:asp18源码网 [关键词]农业保险;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必要性一、发展政策性农业种植险的重要意义1.发展农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农业是受自然制约因素较多的高风险产业,建设现代农业更需要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作后盾。
现代农业主要是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步使农业从全自然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高人类规避和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不论是在农业土壤改良,良种研究、农业科技运用等方面,还是在发展农业环保、生态农业等方面,还必须依靠农业保险,特别是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与支持。
2.发展农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
通过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发展农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质群体,弱质群体更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与发展。
在农民农业生产如种养殖业遭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规避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确保农民收入实现和收入增加。
4.发展农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农村是关键,国家在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中除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农村小城镇建设及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外,农业保险将在实现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发挥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政策性农业种植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农民保险意识不强。
一是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农户对农业保险感到生疏,对种植业保险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旱灾的认识层面上,因而不能自觉地通过保险来防范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二是存在侥幸心理。
部分农户认为当地的地理条件比较优越,旱灾的风险不大,买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不高,认为交了保费如果没有灾害发生,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使农民不愿意参保。
三是农民收入不高。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37e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4.png)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一、背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多样化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疫病爆发等,这些风险给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其风险,政府需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目标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标是确保农民的生计和收入,减轻其风险压力,并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范围四、保险种类1.自然灾害保险:包括洪涝、干旱、冻害、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疫病保险:主要针对农业产品受疫病感染而导致的损失。
3.价格波动保险:针对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
4.收入保障保险:覆盖全部农业生产的风险,确保农民的收入。
五、实施机构1.农民个人缴纳:农户和农业企业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费。
2.政府补贴:政府为了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补贴资金。
3.农业产量基金:政府可以设立农业产量基金,收取一定比例的农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保费。
七、保险责任和赔偿标准1.自然灾害保险:根据灾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赔偿标准,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损失获得相应赔偿。
2.疫病保险:根据疫病的传染范围和损失情况来确定赔偿标准,农民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险赔偿。
3.价格波动保险:根据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范围和幅度来确定赔偿标准,农民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
4.收入保障保险:根据农民的收入情况和风险程度来确定赔偿标准,确保农民的收入水平。
八、保险费用管理保险费用的管理要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缴费期限:明确农民缴纳保费的截止日期,以确保保险责任的履行和赔偿的及时支付。
2.保费返还:对于没有发生保险事故的农民,可以按一定比例返还已缴纳的保费。
3.保费调整:根据农产品价格波动和风险变化,适时调整保费标准。
九、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保险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十、推广和宣传政府需要积极推广和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心。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783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c.png)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和价值。
1. 农业保险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投入和收益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避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农业保险的类型和保障范围农业保险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保险、农村综合保险等多种类型。
这些保险形式可以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方式农业保险制度涉及到农民、保险公司、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合作。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农民进行保险购买和理赔等操作。
4. 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是确保农业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保险公司需要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合理制定保险费率。
5. 农业保险制度的利益分配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农民、保险公司和政府各自承担不同的利益和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保险公司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农民则享受保险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6. 农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保费的高昂、保险赔付的复杂、保险服务的滞后等。
7. 农业保险制度的改进方向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制度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比如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专业化水平、强化农民保险意识等。
8. 农业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保险
![政策性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517347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6.png)
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机构推出的、具有政策性特征的保险产品。
它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支持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政策性保险的定义、发展背景、政策性保险的类型和实施机制等方面,对政策性保险进行深入探讨。
一、定义政策性保险是指国家或政府机构通过出资、担保、债权、股权、租赁等方式,推动和支持特定目标产业的发展的保险形式。
政策性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了保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扩大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弥补了市场机制在特定领域的不足。
二、发展背景政策性保险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需求不断增加。
政策性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能够在特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政策性保险的发展也与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
三、政策性保险的类型政策性保险可分为产业保险、农业保险、社会保险和保险法律责任四个方面。
1. 产业保险:包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
这些保险主要用于保护特定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2. 农业保险:包括农业保险、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险补贴等。
这些保险主要用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 社会保险: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保险主要用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保险法律责任:包括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等。
这些保险主要用于强制行业责任,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四、实施机制政策性保险的实施机制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政策性保险机构和政府资金支持等。
1. 法律法规:国家或政府机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策性保险的定位、功能和管理机制,为政策性保险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政策性保险机构:政府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机构,负责政策性保险的开展和管理。
农业保险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保险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2e974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f.png)
农业保险的作用与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受到天灾、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的影响较大,农民在生产中难以承受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农民面临的种种风险问题,农业保险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农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一、农业保险的作用1. 农业保险促进农民投资和创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购买可以减小投资风险,降低生产风险。
当农民知道他们的作物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可以得到保障,他们更愿意投资于购买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和种子,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保险的存在还可以激发农民创新,投资于新的农业方法和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 农业保险保障供给稳定农业保险的作用还在于确保农产品的供给稳定。
当农业面临自然灾害或其他风险时,农民可能会因此损失大量收入,导致供给不稳定。
而农业保险的存在可以减轻农民的财务负担,从而保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
3. 农业保险推动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的作用还在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民遭受损失时,农业保险可以提供合理的赔偿,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这不仅可以保障农民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可以促使农民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保险的意义1. 保护农民利益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以农业为生,他们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
农业保险的存在可以帮助农民避免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带来的经济损失,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利益。
农业保险的意义在于提供给农民一种经济保障,让他们能够在遇到困难时维持生计,减少贫困发生的可能性。
2.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保险的普及和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在保险的保障下,农民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农业生产,更多地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保险的意义在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农民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生产环境。
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93ef3d3ad51f01dc281f166.png)
0 0 1) 10 9 ( 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 内蒙
摘要 : 农业地位的重要性、 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高风险性与农业保险产品准公共物品性质等要求我国必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本文 在分析我国市业 性农业 萎缩原因 基础上, 速了 农业政策 保险 的 阐 建立 性保险的必 要性。 提出了 继而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具
增强农业防灾抗损 的能力 , 少非必然损失 ; 减 促进农业 资源 的合 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表明 , 政府积极的政箫性农业 理配置, 保障农业投资安全, 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 ; 保险运作是农业保险得 以发展 的重要保证 。2 0 04年 中央 “ 一号文 促进农产 品总 置的增加和质 量的提高, 有助于市场稳定 。 增加消 件 ” 提出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 业保险 制度 , 择部分产 品和部分 “ 选
费者福利 , 于保障农业的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对
一
地区 率先试点 。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 的农 户给予一
定的保费补贴 。”0 5年 中央“ 20 一号文件 ” 再次指 出 :扩大农业政 “ 这 一号文件 ” 无疑为我 国政策性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业保险理 应拥有广阔的市场 。 然而 。 策性保险 的试点范 围 。 两个“ 自上世纪 9 O年代恢复办理 农险业务以来 ,农业保险就长期处于 业 保 险 制度 的建 立 提供 了依 据 。
高赔付率 、 高风险使得各商业保 险公司避而远之 , 最终导致农业 府来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 ; 农业保险存在保费率难 以界定 、 道德 风 险和逆向选择难以防范以及定损理赔困难等特殊技术障碍 ,这 些 保 险 的有 效 供 给 不 足 。
农 民的投 保 能 力
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
![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57da37cb6137ee06eff918e7.png)
wT0 协 议 将 与 农 业 生 产 相 关 的 自然 灾 害 保 险 和 与 农 民 收 人 相关 的收入保 险作为“ 绿 箱 政 策” , 不予 限 制 。因此 , 开 展
瓶 颈 最严 重的 国家之一 , 我 国的 自然灾 害频 繁 , 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2 相比, 高出 1 8个 百 分 点 ( 王大 尔和于 洋 , 2 0 0 9 ) 。 同 时 灾 害 种 2 . 1 缺 乏 健 全 的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类多 , 发 生 范 围广 , 给农业生 产带来 了严重 的经济损失 。 迄今 为止 , 我 国还 没 有 颁 布 一 部 关 于 农 业 保 险 的 法 律 ,
及 相应 对策 。 关 键 词 :政 策 性 农 业 保 险 ; 原 因; 问题 ; 对 策 中图分类 号 : C 9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0 9 — 0 0 3 7 — 0 2
了较 快 的 发 展 势 头 。从 2 0 0 4年 到 2 0 1 2年 , 连 续 九 年 的 中 央
NO .09, 201 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9期
论我 国政 策性农业 保险
郭 婷
( 中 南 民族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农 业是基 础产业 , 又 是 弱 势 产 业 。 中 国是 农 业 灾 害 发 生 最 为 严 重 的 国 家之 一 , 而 农 业 保 险 是 转 移 农 业 风 险 的 重 要 方 式 。农 业 保 险 的 准 公 共 产 品 性 质 , 决 定 了其 持 续 开展 必 须 得 到 政 府 支持 。 我 国根 据 国 情 实 施 政 策 性 农 业 保 险 制 度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df42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2.png)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能够为农民提供灾害风险的保障,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了进一步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1.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意义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保费较高,对于农民来说承担较大。
财政补贴政策可以降低农民的保险成本,提高农业保险的可负担性,增加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形式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补贴、再保险补贴、保费津贴等。
直接补贴是指政府直接向农业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提供经费,用于农业保险的运作;再保险补贴是指政府为农业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分担其承担的风险;保费津贴则是指政府直接向农民支付部分保费,降低其购买保险的成本。
3.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条件为了确保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通常会规定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农民参与保险的自愿性、农田基本面积、保险责任范围、保费减免额度等。
保证农民真正受益,同时也限制财政负担,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
4.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影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农业保险市场和农民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促进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增加了保险公司的参与度,提高了农业保险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减轻了农业生产风险带来的经济压力。
同时,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还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总之,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农业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使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模式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e4a07dd28ea81c758f578d2.png)
0 1 6%
/ 财产 险 保 费 收 ^
1 i% 4 0 6% 6 O .44 *
0 4% 6
收^ ( 元) 亿
1 4 6 0 1 5 8 9 2 1 9 0
3 o 4 5
业保 险保 费收入 , 中 , 其 财政补贴 资金 占政策性 农业保 险保费收入的 7 . %, 42 0 对整个农业保险保费的贡献度达 到 7 . %。由此可 以看 出, 20 2 政府的参 与直接拉动 了农业 保险 的增 长 , 实行 财政资金 补贴保 费 , 让农 民在享 受 同 等保险保 障的前 提下 ,支 出只需原来 的 2 % ~ 0 带 0 4 %,
05% 5
0 51 %
2 。% 6 4 5% 7
492 3
5 64 0
7 03 6 9 78 4
O l% 4
0 1 4%
0 74/  ̄ , 1 1
1 9 — 0 6年数 据 来 源 : 国统 计 年 鉴 2 0 — 0 7 9920 中 0 0 20 ;
动 了农 民 的 投 保 积 极 性 ,加 速 了农 业 保 险 的 发 展 进 程 。
5
4
89 6
1 15 2
05* 8
0 6% 3
3 80 8
4 3l 8
0 l% 3
0 0 9%
7
8
52 1 1
12 3 8
l 57 91 99 8 Nhomakorabea 33 7
关键 词 : 业保 险 ; 策性农 业保 险 ; 农 政 收入 ; 贴 补
农 业 发 展 对 自然 的依 赖 程 度很 高 , 一 个 受 灾 率 较 是 高 的生 产 过 程 , 险 作 为 化 解 风 险 、 偿 损 失 的重 要 方 保 补 式 , 我 国农 业 生 产 中发 挥 的作 用 一 度 甚 微 , 是 由农 在 这 业 保 险 产 品 的特 殊 性 、 民购 买 力 的局 限 性 、 府 支 持 农 政 的缺 乏 性 等各 方 因 素造 成 的 。2 0 年 后 , 国逐 步 试 点 07 全 开 展 政 策 性 农 业 保 险 ,开 启 了农 业 保 险 发 展 的新 篇 章 , 也 为保 险业 服 务 农 业 发 展 开 辟 了一 条 有 效 路 径 。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e0dd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3.png)
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一、背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政府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民利益而制定并实施的农业保险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情况,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调研内容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制度框架2. 不同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机制4.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的实际影响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三、调研方法1. 文献综合分析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政府文件、学术文献,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及发展历程。
2. 调研访谈法:采访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和实施人员,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资金来源和运作机制。
3. 问卷调查法: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他们的实际影响。
四、调研结果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但在政府支持下逐步完善,已取得一定成就。
2. 不同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情况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补贴和农民支付的保费,运作机制相对复杂。
4.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的实际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减轻了经营风险,但部分农民对其认知度不高。
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资金来源、实施落实以及农民认知度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五、政策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完善其资金来源和运作机制。
2. 积极开展农民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度。
3. 加强对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实施。
六、结束语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在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202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202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34cf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e.png)
202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频繁,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挑战。
为了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决定在2024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通过给予农民风险保障,提供补偿机制,帮助农业生产发展。
二、政策目标1. 减少农业灾害损失: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 促进农业发展:以保险为支撑,推动农业技术改进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 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方案1. 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基金:设立专门的基金,由政府和企业等多方投入资金,并由专业保险机构管理,用于农业保险的赔付、补偿和风险管理。
2. 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包括农作物保险、养殖业保险、农机保险等,满足农民不同的风险保障需求。
3. 推动保险机构参与: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专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4. 完善保险赔付机制:建立科学、公平的保险赔付机制,及时、有效地对农户进行赔偿,减少农业灾害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5. 加强宣传和培训: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参与保险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施策略1.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2. 健全农业统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农业统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农业生产情况和风险变化,为保险机构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强化监管和风险管理: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规范保险机构的行为,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农业保险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吸取国际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fd7ee5ecaeaad1f346933faa.png)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性质及其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一)农业保险的性质农业保险的性质事关我国未来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定位和我国农业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有学者从农业保险具有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二重性以及农业保险主体面.临的博弈困境的角度加以分析,由此得出农业保险经营的市场失灵并需要政府大量补贴的结论。
[1]笔者认为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人们需要的物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第二类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第三类是自然垄断物品,第四类是共有资源。
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自然垄断物品是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2]农业保险的特点——社会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反映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是,农业保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为,参加农业保险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比如缴纳保险费等,因此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
另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但更多地趋近于公共物品。
[3]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因为市场是按照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只有在私人物品的范围内,市场机制才是有效率的。
由于农业保险自身风险大、社会效益高和经济效益低,所以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按照商品的实际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实施农业保险只能是违背商品交换一般规律,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当农业保险既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时,政府就要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国家立法、国家定价、财政补贴等国家干预手段来实现这一特定目标。
[4]国外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说明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的不可行。
浅析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浅析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14824ecdaa00b52acfc7ca5d.png)
位一体”( 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银行 和农村信用 社 )的信贷 支农体系无法形成 。 业银行 已全线撤离农村金融阵地 , 商 几 乎不发放任何支农贷款 。目 前全 国唯一一家农业发展银行也
只专职于发放粮棉油收购专项贷款, 而从不开办信贷支农业 务。 因此, 信贷支农重任就毫无疑问地落在农村信用社身上 . 从而形成 了 村信用社独家 支农不堪重负的局面。 农 为尽快改 变我 国信贷支农现状 。 本文认为 日 本国推行 的农业保 险制度
维普资讯
第 1卷 3
第3 期
琼州大 学学报
Jun l f in zo i ri ora o o gh u v sy Q Un e t
V 1 】 .NO o. 3 .3
20 0 6年 6月
J n .2 0 u e 06
浅析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组建全 国性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日本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模式 主要 由三个经营管理层次构成 ,基层管理层是农 业互助组织
( 或称农业互助组合 ) ,中层管理层是农业互助组织 联合会 , 最高 管理层是政府农业保 险机构 。 而对 日 本农业保险制度健
康运行起决定性作用的 日本农业保险基金 , 由农 民投保 的 则 保 费收入和政府财政补贴双方各 占 5 %的 比例组成 。也就是 0 说 .日本政府 以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投保 的保费收入总额为基 准 ,政府财政也投入相等数量的政 策性 资金 ,共同出资组成
值得我 国借鉴。 二 、值得借鉴的 日本农 业保 险制度
日本是世界经济大 国和技术大国 ,但 日本当前 的农业经 济还主要是以个体 经济 和小农户经营 占主导地位。日本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保险课程论文学生姓名:万鹏学号: 20093002 专业年级: 2009级农林经济管理题目: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究指导教师:王慧青教授评阅教师:2011 年12 月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农业保险相比,不但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而且也赋有了更多的功能与作用。
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的界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深入辨析和推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通过对其作用路径的剖析,勾勒出了其功能与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得出我国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确性。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业保险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究一、农业保险的内涵(一)农业保险的含义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保险发挥以下的经济补偿职能:一是有利于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可以提高处置灾害或疫情的透明度,使真正需要救济的农民享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惠。
三是农业保险通过专业的防灾防损机制,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巨灾风险的可预测、可衡量、可管理提供经验、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
(二)保险的种类由于农业内涵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农业保险的业务种类繁多,学术界和保险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农业保险迚行了分类。
目前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两种。
1.按照承保对象与范围不同的分类。
这种划分方式是沿袭农业的广义与狭义之分而形成的,将其相应地分为广义的农业保险和狭义的农业保险,或称为“大农险”与“小农险”。
“小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仅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通常被称之为“两业保险”;“大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则涉及广义农业的各个环节,因此也被称为“农村保险”。
2.依据经营目标不同的分类。
按照经营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农业保险分为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两类。
其中,商业性农业保险的经营目标是获取利润最大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政府预定的政策目标,而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首要目标,或不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
在我国保险实践中,又常根据保费补贴主体的不同,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分为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农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农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边界,农业险是政策性保险,但这幵不意味着所有农业保险产品都必须实行政策性经营。
事实上1791年诞生在德国的雹灾保险,就是由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的,而且德国、英国、法国等至今都是以私营保险公司为主经营雹灾保险。
在日本,除一部分大田作物(水稻、早稻、小麦等)和马、牛、猪、蚕等饲养项目是依法强制实行政策性保险之外,花卉、某些设施农业、精细农业产品的保险,实际上都是商业性经营。
这就有必要对农业保险的具体项目和内容迚行分析,讨论商业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别及其原因。
只有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商业性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或不愿意从事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才有可能纳入政策性保险经营。
也就是说,从宏观层面上讲,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必须有较强的政策意义;而从微观层面上讲,这些保险产品因其成本高、价栺高,在竞争的保险市场上难以成交。
符合这些条件的农业保险项目或产品主要包括:1.农作物多风险保险。
这类标的的农作物风险通常很高,例如玉米、棉花、水稻、小麦等作物,由于这些产品涉及食物和纤维供给的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同时,洪涝、干旱、霜冻、冰雹、病虫害等风险事故的发生机率相当高。
据统计,1961—1990年30年间,我国农作物遭受这些灾害的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高达29.8%,而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为16%,这两个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还有迚一步的提高。
在湖南、湖北、安徽等省,水灾的发生率超过30%。
作物的损失率显然很高。
笔者曾在陕西关中地区做过调查,棉花的社会损失率在9%—18%左右,粮食作物的社会损失率在7%—13%左右。
这也就是以产量为保障目标的多风险农作物保险的纯费率高达2%—15%的原因。
2.3/要家畜家禽死亡保险。
现阶段,畜牧业在我国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而且畜牧业保险标的因疫病和意外事故死亡的风险也很大。
笔者曾在某大城市调查过为期10年的奶牛的社会死亡率,其平均死亡率约为3%—5%,在疫病流行的年仹高达10%,其中,犊牛平均死亡率高达12%—16%。
家畜家禽保险对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而这两大类农业保险项目都难以迚入竞争的商业保险市场。
不符合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上述特征和条件的保险项目和产品主要包括: 1.某些单风险农作物保险。
例如,农作物冰雹灾害保险,或者某些地区[例如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的农作物洪水保险,麦场、稻场火灾保险,烤烟火灾保险等,尽管这些保险标的也同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从我国的试验看来,这些保险标的遭受冰雹、洪水、火灾等单一风险灾害的机率较小,一般不超过1%,这些灾害是小概率事件,符合一般商业保险承保风险的条件。
2.范围较小、价值较高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的单风险保险或某些综合风险保险。
例如,大棚蔬菜、花卉和温室瓜果等作物的单风险或多风险保险,这些保险标的的价值较高,而且生产收入较高,生产者一般支付能力较强。
当然,对于上述两类保险项目,从我国的实践和国外的经验来看,在某些地区也可视政策导向,有选择、有条件地纳入政策性保险,当然,补贴幅度要小一些。
3.一些特殊饲养动物的疾病和死亡保险(特种养殖保险)。
这类保险有养鹿保险、养貂保险等。
一般来说,这些保险标的在农牧业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不重要,但其经济价值相对较高,饲养收入也会不低。
三、我国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路径简述目前中外学者对保险的功能认识基本达成一致,普遍认为现代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其中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本质核心,也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则是保险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其基本功能基础上产生的衍生功能。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保险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保险的这些功能。
不仅如此,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实施范围所决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功能更为明确而具体(见图1)。
图1: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路径注:①椭圆内表示参与主体,实线框内表示功能,虚线框内表示作用;②实线连接箭头显示功能传递路线,虚线连接箭头呈现相应功能的作用路径;③内环虚线框内表示基本功能,内环虚线框与外环虚线框之间属于衍生功能区。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是指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发挥其功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有利溢出效应。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不仅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目标的重要依据。
(一)促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诱导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农业风险预期,可以有效促迚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将不确定性的农业风险损失转移了出去,稳定了农业预期收益,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还借助农业、畜牧业和气象等部门专业技术指导与防灾防损措施的实施,觃避和减少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了农业投资预期收益。
这不仅会促使农业生产者增加对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而且还会刺激与吸引社会对农业的投资,非常有利于促迚农业资本的形成,加速发展以高效、生态和精准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迚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设计,可以有效诱导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政府通过设计特定目的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风险责仸、实施范围、优惠政策等内容,可以有效诱导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迚农业产业化的形成。
同时又通过保险运作机制,转移与消减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农业风险及其损失,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壮大保驾护航,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迚农业良性循环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为稳定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尽管农业生产经营者在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时,需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了其可获得的最大纯收入。
但同时,农业风险损失发生后的保险赔偿也减少了因损失发生而引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的可能性。
Yamauchi(1986)及Kraft(1996)分别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证实了农业保险在影响农业净收入的概率分布和收入稳定方面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一方面可以在世贸组织觃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或再保险机制等觃避农业风险尤其是农业臣灾风险对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改变“一次重灾,即刻致贫”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对险种的创新设计,还可以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补贴农民与扶持农业的有效工具,迚而成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载体。
而且,当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后又会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从而促迚农业的快速发展。
如此反复就会促迚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迚入良性循环发展之中。
(三)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实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农村与城市具有高度联动性。
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不仅会直接带动农业产前、产后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还会促迚农民对工业品、服务等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迚而驱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Leatham等(1997)通过对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实证研究证明,1美元的农业保险赔款带动该州的商业销售额增长了2.3美元,带动个人收入增长了1. 03美元,使该州总产出增加了1. 14美元,幵增加了51.6个就业岗位。
同时也表明了农业保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乘数效应。
因此,通过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机制,在提高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效率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四)提高农民的经济与信用地位,促迚农村金融体系高效有序发展在商业性农业保险经营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受收入低微与农业保险的高费率等因素制约而无力购买农业保险。
在农业生产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后,农民只能依靠储蓄、亲属援助、救济或贷款等方式恢复生产与建设。
这不仅使农民经济收入低下而且也无保障,甚至会导致原有贷款因无力偿还而拖欠或产生新的债务。
加之由农业风险特性所决定,一般农业灾害影响范围都较广,由此可能会导致许多农户陷入上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