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5.3
评价等级判定
8.5 预测模型
采用calpuff预测其他规定:
➢ 风速<0.5m/s持续时间超过72h
➢ 20年统计全年静风频率超过35%
➢ 位于水体岸边3km内,采用估算
• 补充监测点:取监测期的最大值
2021/7/7
条款解读——7、污染源调查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5.3
评价等级判定
现状调查重点关注哪些污染源
7.1 调查内容
➢ 包括项目污染源调查和区域污染源调查
• 建设项目环评污染源调查: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排污
许可,结合工程分析从严确定
➢ 明确:区域替代、削减、以新带老、总量来
2021/7/7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主要修订内容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预测方法修订
• 推荐适合PM2.5、O3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模型、评价方法等相关技术方法。
• 推荐模型新增网格模型(CMAQ等,用于区域尺度PM2.5、O3预测模型)和特殊污
染源适用模型(Austal2000、EDMS)
• 不规则厂界:先外延,再取矩形区域得到评价
范围
条款解读——5、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5.5 评价基准年筛选(新增)
• 环境质量现状数据
• 气象资料
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5.3
评价等级判定
5.6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 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同一年数据
• 在带有地理信息的底图标注
• 综合考虑可获得性、数据质量、代表性等因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精选ppt
2
二、大气环境Biblioteka 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 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 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正常排放下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 第二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43 标准限值综合判定。对于常规污染物,可参考等标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即选择污染 物排放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比值较大的污染物作为项目主要污染物。
精选ppt
5
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
的 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己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对于现 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进行实
测:对 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 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
精选ppt
3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l ~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 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C 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 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其中pl 定义为: p =主~x100% C3-1) Co, 式中: P; 一一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G 一一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时m3; Co; 一一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o Co;一般选用GB 3095 中l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
例行监 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郭武1,陈鹏2(1.常德市双赢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1;2.常德市双赢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0)摘要:2018年8月份,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以下简称新导则),并规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导则中不仅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等都进行了新的规定,其适用范围也变得更广。

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新导则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新导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028-01DOI:10.16647/15-1369/X.2019.09.014Key points and method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under the new guidelinesGuo Wu 1, Chen Peng 2(1. Huizhou Branch of Changde City Win-win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Huizhou Guangdong 516001, China;2. Changde City Win-win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Changde Hu’nan 415000, China)Abstract: In August 2018,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ssued 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J2.2-2018)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Guidelines”), and the regulations were officially implemented on December 1, 2018. In the new guidelines, not only the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ave been newly regulated, but their scope of application has also become wider.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key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uidelines.Key words: New guidelin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1 评价等级与范围在对项目的评价等级进行判断时,首当其冲应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切实影响到项目的相关因子都确定出来。

环评新旧《总纲》对照及学习体会

环评新旧《总纲》对照及学习体会

新旧《总纲》对照及学习体会旧版新版学习体会条目条文内容条目条文内容前言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FIJ2.1-2011 )的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简化了建设项目与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内容:——简化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关评价要求;——删除了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相关内容;——删除了附录 A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一一强化了环境影响预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新增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工程分析部分增加了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增加了环境影响不可行结论的判定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6 年 12 月 6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目次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总则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

新、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比分析

新、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比分析

新、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比分析王文海;王峭然;田春梅【摘要】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了3个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等.这些新的导则较旧的导则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态影响新导则更加注重现状调查、极大地简化了评价工作等级、简化了影响评价内容,就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进行比较分析.【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生态;生态影响;环境;环境影响;导则;对比【作者】王文海;王峭然;田春梅【作者单位】宁安市水利基金办公室,黑龙江宁安15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3根据对比分析和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的相关内容,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分析认为新、旧导则中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不同:1 名称及章节有变化旧导则名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新导则名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旧导则之所以叫“非污染生态影响”,实际上在导则出台时,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污染生态导则”,但“污染生态导则”一直也没有出台,对于污染项目也就使用“非污染生态导则”。

新导则改为“生态影响导则”,仍属于要素导则,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可参照使用。

旧导则共有10章,新导则共有9章。

2 术语有变化旧导则有20条术语,新导则有8条术语,二者之间只有一条术语是相同的,其它都不相同,术语的定义是为了进一步解释导则的内容。

(整理)第3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整理)第3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

此处首先要明确在新的大气导则中给出的一些基础性概念: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复杂地形中各参数见图 2。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知识点:1.1.1计算模式: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1.1.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其中P i定义为:式中:P 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 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 oi的选用:①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按表 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 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1 评价工作等级1.1.3注意事项(1)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一、旧版本导则存在的局限性1、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原《导则》明确其适用范围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对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安静的建筑物,如医院、学校、居住区等需要建设,对这些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往往需要考虑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原《导则》对此并未提出相应的方法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对区域开发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导则》也未予以考虑。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施工噪声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噪声污染源,成为人们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

虽然受影响居民不断投诉,环保执法部门也认真执法,但这些污染源却依然声声不息,不绝于耳,已经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如何治理这些施工噪声源,原《导则》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2、预测方法和国际标准存在差距199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第二部分—计算方法》(ISO9623-2,1996),1998 年我国声学标准委员会据此制定了《户外声传播衰减第二部分一般计算方法》(GB/T17247.2)。

由于原《导则》颁布时间早于上述标准,其中的某些预测方法,未能采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难与国际接轨。

例如:地面吸收衰减、林带衰减等均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3、公路、铁路、机场噪声预测模式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实际需用原《导则》缺少对有关市区内道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等特殊问题的考虑,例如交叉路口和城市高架道路、高架轻轨的噪声预测,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反射等,致使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又如机场噪声预测模式,只给出了斜距和WECPNL 的计算公式,未能给出其它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要求,无法满足实际预测的需要。

4、缺乏对预测声源参数的规范要求声源数据的确定是噪声预测正确与否的关键,原《导则》提出可采用类比数据,并推荐了声源参数的一些严格的测量方法,如《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及准工程法》(GB3767-83)、《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4980-85)等。

浅谈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的差异_杨雪

浅谈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的差异_杨雪
15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百家论剑○
科技信息
∵h1=
D-d K
= 20-10 1
=10 米,在 AE 上截 AY=10 米
且过 Y 点作 PQ//AB,据 K= D-d 得 h1
PQ(D)=Kh1+d=1×10+10=20 米 ∴ 梯形 ABQP 是张之应分。
2012 年 2 月 29 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环境 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正式发布。 前 者 规定了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分析方法及数据有 效 性 ,后 者 对 AQI 指 数的定义、计算方法进行了描述,并规定了空气质量日报发布的新要 求。
PM10、PM2.5、CO、O31 小 时 平 均 ,以 及 O38 小 时 滑 动 平 均 和 PM10、PM2.5 的 24 小时滑动平均,共计 9 项指标。
而 API 日报的评价指标为 SO2、NO2、PM10。
3.2 发布内容与形式
AQI 具有日报和实时报两种方式,要求的发布内容包括 7 个方面
∴△APQ 为要截下之块。
检验:△APQ 的面积 S= PQ×AN = 40×20 =400 米 2
2
2
∵PQ//BC
∴PQCB 为梯形
得数符合要求,知截法得当。
若要把剩余部分 PQCB 继续分割下去, 可采用上一例题的截法,
乃至截割完。
菱形的截积法与三角形的截积一样,只不过菱形是由两个三角形
对合而成的罢了。 以对角线为界,始而由窄至宽,至对角线后,则又由
形。
解 : 首 先 把 △ABC
当梯形看待,其斜率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新导则规范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大气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根据新导则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时空范围、重点污染物及排放量、以及环境管理措施。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要对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利用大气环境模型,通过输入项目的各项数据,包括项目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等,来模拟预测项目在未来运营阶段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模型的精细调整和不同情景的模拟,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要将评价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通过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如果超过了标准,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环境质量不受影响。

要重点关注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根据项目的类型和工艺特点,确定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进工艺技术、增加环保设施等。

要制定监测计划,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环境监测计划
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008版导则
附录 A 推荐模式清单 B 估算模式所需参数及说明 C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2018版导则
A 推荐模型清单 B 推荐模型参数及说明 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与图表 D 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汇报框架
一、新大气导则主要修订内容
二、新大气导则主要条款解读
修订背景
2015年6月,环保部开展“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讨论”:提高导则
重构环评技术导 则体系
规范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增强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5年9月,环保部评估中心提出“重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 系工作方案” 2016年12月,《新总纲HJ2.1-2016》发布。进一步优化环评文件
7.1 调查内容 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5.3 评价等级判定 现状调查重点关注哪些污染源
包括项目污染源调查和区域污染源调查
• 建设项目环评污染源调查: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排污 许可,结合工程分析从严确定
明确:区域替代、削减、以新带老、总量来 源 重点关注现状监测值不能反应其污染影响及 变化的污染源(包括被替代污染源、区域在 建、已批复的拟建项目) 监测期间已经存在且正常排放的污染源不用 做详细调查
• 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结论,满
足排污许可证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
衔接的管理需要
汇报框架
二、新大气导则主要条款解读
条款解读——1~4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大气影响评价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HJ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删除:TJ36-79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一、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比较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强调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

新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2、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见附表1);3、收紧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二氧化氮、铅和苯并[a]芘等的浓度限值(见附表1);4、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有效数据要求由原来的50%~75%提高至75%~90%(见附表2)。

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比较为了更好的落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国家环保部同期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采用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相比于空气污染指数(API),AQI更加全面的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

AQI与API具体比较如下:1、参考标准、发布项目不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目仅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三项的日均值,臭氧(O3)、一氧化碳(CO)的小时均值不参与评价。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子(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6项的24小时均值和小时均值(其中颗粒物为24小时均值,O3为8小时滑动均值)。

2、发布时间不同API只发布日报。

日报时间周期为24小时,时段为前一日12:00至当日11: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ppt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ppt课件

E 建设项目大气环主要修订内容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竣评工环价保等验级收和和评申价领范许围可变证化的关系
• 估算模型升级为AERSCREEN模型,并考虑复杂地形对 结果的影响
• 原一级、二级评价合并为“一级评价” • 原“三级评价”等效“二级评价” • 新增最大影响Pi<1%的项目直接判定为影响很小,
汇报框架
一、新大气导则主要修订内容 二、新大气导则主要条款解读
修订背景
2018版 大气导则
重构环评技术导 则体系
2015年6月,环保部开展“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讨论”:提高导则 规范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增强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5年9月,环保部评估中心提出“重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 系工作方案”
排污许可证实施方 案
许可内容与环评管理内容全面对接,需编制报告书和报告表的固 定源建设项目均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是颁发许可证的先决条件,环评批复是合法许可证
整体修订内容
调整优化结构布局
竣工环保无验证收排和污申• 适领的合许处特可罚殊证问污的题染关物系及二次污染物PM2.5、O3预测方法
作为“三级评价”
估算结果 Pmax≥10%
2008版导则 一级 二级
2018版导则
一级评价
(需进一步预测、评价)
Pmax<10% Pmax<1%
三级
二级评价
(不进一步预测,只核算排放量)
三级评价
(不进行预测、监测)
主要修订内容
规范环竣境工质环量保背验收景和浓申度领的许获可取证途的径关和系计算方法
• 参考国家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HJ663环境空气质量 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 术规范(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及空气质量评价比较一、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比较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强调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

新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2、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见附表1);3、收紧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二氧化氮、铅和苯并[a]芘等的浓度限值(见附表1);4、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有效数据要求由原来的50%~75%提高至75%~90%(见附表2)。

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比较为了更好的落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国家环保部同期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采用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相比于空气污染指数(API),AQI更加全面的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

AQI与API具体比较如下:1、参考标准、发布项目不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目仅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三项的日均值,臭氧(O3)、一氧化碳(CO)的小时均值不参与评价。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子(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6项的24小时均值和小时均值(其中颗粒物为24小时均值,O3为8小时滑动均值)。

2、发布时间不同API只发布日报。

日报时间周期为24小时,时段为前一日12:00至当日11:00。

环评-大气新导则

环评-大气新导则
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环境质量标准
新导则提高了大气环境质 量的标准,促使企业采取 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措施。
对环境监测的影响
监测范围扩大
新导则要求扩大大气环境监测范围,以更全面地 了解大气污染状况。
监测指标增加
新导则增加了大气环境监测的指标,以更准确地 反映大气环境质量。
监测技术升级
新导则要求采用更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以提高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大气新导则对环评的影响
环评流程的变化
流程简化
新导则对环评流程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评 估效率。
公众参与加强
新导则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要求在环评过程中充分征求公 众意见。
审批权限下放
新导则将部分环评审批权限下放,简化了审批流程。
环评内容的调整
重点污染物控制
新导则对重点污染物进行了明确 规定,要求在环评中加强对这些 污染物的控制分析。
大气新导则的主要内容
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01
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物,制定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限制其排放量。
加强了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
02
要求企业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数据,接受公众
监督。
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交通
03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能源的使用;推广低碳交通方
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信息化技术应用
新导则提倡在环评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环评工作 的效率和准确性。
03 大气新导则对环境质量的 影响
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01

2-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实施的认识思考090514[1]

2-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实施的认识思考090514[1]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K12.2—2008. 【2】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KI/'I'2.
多,因为在估算模式计算a时,会涉及到污染源 的各个参数,各个参数均会影响到a值,也因此
影响到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老导则规定中,气象条件完全不影响评价工
作等级的确定,但地形条件直接影响评价等级的
划分,地形分复杂地形和平原二种。而新导则规
定,气象条件与地形虽不直接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的确定,但在估算模式中假设了预测气象条件与 地形条件,以简单平坦地形和全气象组合为估算 条件,考虑最不利气象因素在里面。估算模式的假 设条件是否完全符合全国各地各气象、地形条件, 有待天长日久的实践来检验。 (3)污染源个数对评价等级的影响:老导则规 定的污染物排放量为项目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达 标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污染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污染源的个数多少不会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 而新导则明确规定,同一项目‘有多个污染源 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各污染源分别确定评价等 级,取等级最高者为项目的评价等级。这样一来, 排放同样的污染物量,采取不同个数污染源排放, 其评价等级可以不同,换言之,可通过多个污染源 排放达到降低评价等级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08—15
物排放量优与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oi 计算得等标排放量只作为评价等级判别参数。 H-(Qi/Coi)×109 式中只为评价等级判别参数,等标排放量,m3/h; 伽为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为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根据尸jf值,结合周同地形的复杂程度确定大 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确定评 价等级涉及到的参数有污染物达标排放量忧、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Coi以及地形参数。 新大气导则规定:用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 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新旧版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新旧版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新旧版对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新旧版对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对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运而生。

一、新旧版对比:新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较于旧版在哪些方面有了重大变化?1.考虑到环境限制因素的增加。

旧版对环境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项目落实阶段,而新版则开始关注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全面地考虑到环境的限制因素。

2.加强了环境风险评估。

新版对环境风险评估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求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还需要对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3.强化了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

新版对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的要求更高,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与公众进行广泛交流,听取公众意见并及时反馈,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论述新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提升环境保护效果方面的优势1.更全面地考虑环境因素。

新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较于旧版更全面地考虑到项目施工前期的环境影响,从而在源头上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

2.加强环境风险评估。

新版对环境风险评估更为重视,这有利于项目单位更加全面地了解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3.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

新版要求更多地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和意见,还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三、结语通过对新旧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版在考虑环境因素、加强环境风险评估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方面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提升。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环境保护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并更好地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中,我们必须充分遵守新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减少环境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大气导则,则是为了科学、系统地评估各类项目对大气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我们的大气质量和生态平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建设项目、工业生产活动不断涌现。

这些活动在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向大气中排放了各种污染物。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管理,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就像是一把“尺子”,能够衡量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项目在推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那么,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它涵盖了众多方面。

一是对大气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

这需要明确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并了解它们的产生源头、排放方式和排放量。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为后续的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对大气环境现状的监测和评价。

这就像是给大气环境做一次“体检”,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设置监测点,收集大气质量的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气象条件等,从而了解当前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

只有清楚了现状,才能更好地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变化。

三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利用专业的模型和方法,根据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当地的气象、地形等条件,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迁移情况,评估其对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这一环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得出较为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四是提出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根据预测和评价的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优化生产工艺、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加强环境管理等。

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修改版导则中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增加了监测资料的统计内 容与要求,并对监测项目、监测制度、监测布点作了明确规定。
监测制度中对监测季节、采样时间都有较详细的说明, 特别是针对不 具备自动监测条件时, 对1 小时浓度监测值的采样时间给出了规定。 监测点的布设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 给出了一级评价项 目、二级评价项目、三级评价项目、区域评价项目和公路、铁路评价项 目等监测布点原则。
此外,还需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 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4.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方法的变化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 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 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 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 ,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2.2 与现有导则合理衔接,保留原大气导则行之有效的科学内 容, 充实或修改原大气导则已不能适应目前环评理念及理论、 技术要求的内容, 增加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中明确规定和要求 的原大气导则未有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2 新导则的思路和原则
2.3 体现大气科学新的科研成果, 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 模型的一致性; 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为建设项目、区 域项目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模型的使用应便于在日常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中的核查和对比, 提高模型的易用性, 在兼顾科学性的 同时, 降低基础数据的需求; 与欧洲和北美法规模型接轨,考虑 直接从国外引进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新一代模式,对新引进的模式进 行专家鉴定。 目前购买的软件核心模式为美国研究开发。
93版导则的原则是先确定评价等级,根据等级再确定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2 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的变动
新版导则规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 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 离超过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 的圆形区域,或 边长50km 矩形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1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4 新导则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具有下述特点:
a) 按空气湍流结构和尺度概念, 湍流扩散由参数化方程给出, 稳 定度用连续参数表示; b) 中等浮力通量对流条件采用非正态模式; c) 考虑了对流条件下浮力烟羽和混合层顶的相互作用; d) 具有计算建筑物下洗功能。
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总纲》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下称“ 93 版大气导则”) 规定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范围和技术方法。
通过大气导则的实施, 提高了大气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及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更加有针对 性。
• 4.2 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的变动
93版大气导则规定,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 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一般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 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范围。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应小于 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形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 限,排放量大的项目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 1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2 93版大气导则的不足之处 93版大气导则推荐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基于60-70 年代
的大气边界层理论, 已落后于当今国际主流的环境质量预 测模式所应用的80-90 年代的大气边界层理论。93 版大气 导则推荐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假定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在空 间上遵循高斯分布, 考虑地面和混合层顶均为不可穿透的 平面; 按照Pasquill 稳定度分类方法将大气边界层的稳定 度分为六类, 扩散参数由稳定度、扩散距离和时间决定, 因此, 采用的稳定度分类和扩散参数是不连续的。这不仅 在理论上与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特征的连续变化相违背, 也与近几十年对湍流扩散的研究成果不符, 尤其是在对流 条件下。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的修订、国际上环评技术方法的更新,93 版大气导则从适用范围、 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上均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正在修改《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为了符合修改后的总纲的要求, 大气 环境导则也要与之相适应。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评价工作等级按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按公式(1) 计算,如污染物数i 大于1,取P 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Pmax≥80%,且 D10%≥5 km 其他 Pmax<10% 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二 三
Pi<2.5×10 8
三 三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2 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的变动
新版导则大气评价分级方法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
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 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3 现状监测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变化
新版导则对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 及采样频率做出了非常 明确的要求。
新版导则还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 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 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 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 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 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 ,应设置2~4 个监测点。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3现状监测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变化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 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 方向上各设置1 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 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 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可 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 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 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 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 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 进行调整。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小结 考虑以上因素,93版导则已经不适用于日
益要求严格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标准 的修订更新非常必要。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2 新导则的思路和原则
2.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为依据, 与我国其它现行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相协调, 与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方针 、政策相一致。
2.4 规定建设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 内容和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3 新判定模式的演示
3.1确定评价等级之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之前的主要准备工作包括:研究
有关政策文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初步工程分析、环 境空气敏感区调查、评价因子筛选、评价标准确定、气象特 征调查、地形特征调查、编制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和评价范围等。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 修订内容对比
4.1 标准框架的修改 4.2 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的变动 4.3 现状监测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变化 4.4 气象观测资料和调查方法的变化 4.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变化 4.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1 新旧标准框架的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2 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的变动
93版导则大气评价分级方法
经过初步的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 等标排放量Pi
Pi=Qi/C0i ×109
Pi≥2.5×109
复杂地形

平原

2.5×109>Pi≥2.5×108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4.3 现状监测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变化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 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 个;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 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 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 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 测点数目。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 行分级时,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 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 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 级。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3 新判定模式的演示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3 新判定模式的演示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3 新判定模式的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