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文档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9cc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4.png)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引言煤矿事故是一种常见但极为严重的工业安全问题,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为例,分析其原因,探讨事故预防措施。
案例一:排水系统故障导致煤层突水案例描述某煤矿的排水系统存在漏水问题,但相关部门并未及时修复。
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大量水渗入煤层,导致煤层突水,给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不及时:煤矿排水系统是防止矿井积水的重要设施,如果排水系统长期存在漏水问题却不进行修复,就容易导致排水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从而增加煤层突水的风险。
2.对降雨的预警不足:煤矿管理部门对于降雨的预警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无法在降雨来临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增加了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
预防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漏水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建立降雨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科学可靠的降雨预警机制,及时获取降雨信息,提前做好矿井的防水工作,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煤粉气体爆炸引发火灾案例描述某煤矿的煤粉气体泄漏引发了一次严重的爆炸事故,火灾瞬间蔓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1.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粉气体泄漏主要是由于煤矿通风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气体积聚在矿井中。
一旦有火源或者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不完善: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没有进行有效的煤粉气体泄漏监测和预警,缺乏及时采取措施的能力。
预防措施1.完善煤矿通风系统: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加强对通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建立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引入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煤矿中的煤粉气体泄漏问题,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f447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8.png)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一、事故概述2018年6月,山西省晋中市一处煤矿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7人死亡和3人受伤。
据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矿工操作不当,导致煤矿内部氧气浓度过低,引发了爆炸。
二、事故前的安全隐患1.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煤矿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员工对安全意识不强。
2. 设备维护不及时:该煤矿的设备老化严重,维护保养不及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作业环境差:该煤矿作业环境恶劣,通风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氧气浓度过低等危险情况。
三、事故经过当天上午9点左右,该煤矿正在进行采掘作业。
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在采掘过程中引发了爆炸。
爆炸后火势迅速蔓延,并引起了部分区域的坍塌。
事故现场情况十分危险,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后,经过近12个小时的抢救,才将被困人员全部营救出来。
四、事故后的处理1. 煤矿负责人被追责: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并对该煤矿负责人进行了问责。
2.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对全市的煤矿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加强了对煤矿的监管力度。
3. 受伤人员得到妥善治疗:受伤的3名工人得到了及时妥善的治疗,并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五、事故反思此次安全生产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类似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六、结语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7dad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经查,该起 事故是一起 责任事故, 共造成32人 死亡、7人受 伤,直接经 济损失4853 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骆驼山煤矿16号煤 层回风大巷掘进工 作面遇煤层下方隐 伏陷落柱,在承压 水和采动应力作用 下,诱发该掘进工 作面底板底鼓,承 压水突破有限隔水 带形成集中过水通 道,导致奥陶系灰 岩水从煤层底板涌 出。
三是现场管理不到位,单纯追究产值、速度,忽视安 全生产;
四是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 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果断有效 措施;
五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20101 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但一 直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六是违反施工组织程序,在矿井一、二期工程没有全 面完成、主要排水系统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强行施 工三期工程;
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
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 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 有黑烟冒出;事故死亡166人,受伤45人。
2004年12月2日
3:25、6:15、7:45、10:53相继发生4次爆炸,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
四 四四 总 皮轨 回 下下
瓦斯浓度达 2.7%。
3315 回 采 工 作 面
37 3316风道
2% 的 积 聚 瓦 斯 于 14 时49分排出。
风门
图
进风风流
例
回风风流
号传感器
3315回风巷 3315进风巷
盲
斜 下7 山
3316外风道
3316架子道
36 53
14时49分38秒冲 击地压发生;14 时50分至14时52 分瓦斯浓度由 1.29%升至4%以 上。
煤自燃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煤自燃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3080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6.png)
煤自燃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这次火灾发生在A煤矿的一个煤矿工作面,该煤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景区周边,景区地质优势明显,但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煤矿管理困难,导致事故隐患存在。
事发时,煤炭运输通道附近的一处煤堆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短短几小时内,整个煤场都被熊熊大火吞噬了。
事故发生后,煤矿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同时报警请求消防支援。
经过数小时的紧急扑救,火势得到了控制,但整个煤场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损失惨重。
所幸并无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二、火灾原因分析1. 煤场管理不善煤场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煤场的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煤矿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该煤矿的煤场管理一直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煤场的堆放不规范,煤堆之间的间隙不足,通风不畅,散热不良。
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增加了煤堆自燃的可能性。
2. 煤堆自燃煤堆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就会引发煤堆自燃。
而通风不良、堆放不规范等问题就是导致煤堆自燃的主要原因。
3. 天气炎热当时正值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这些都是火灾发生的有利条件。
高温天气会加速煤堆内部的热量积聚,加剧了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4. 人为操作不当当时在煤场附近进行的作业,有可能引起的火灾,如吸烟、明火、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等都是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煤场管理煤矿应该加强对煤场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明确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加强煤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煤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提高煤堆堆放技术煤堆的堆放应当遵循规范,保持煤堆之间的间隙,保证通风的畅通,及时疏散热量,减少煤堆自燃的可能性。
3. 加强安全防范教育煤矿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防范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员工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 消防设施应急演练煤矿应该全面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
同时,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应急响应能力。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e502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2.png)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 (2)2. 分析目的与意义 (3)二、煤矿运输事故概述 (5)1. 煤矿运输事故的定义 (5)2. 煤矿运输事故的特点 (6)3. 煤矿运输事故的分类 (7)三、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 (9)1.1 事故经过 (11)1.2 事故原因分析 (11)1.3 事故责任划分 (12)1.4 教训与启示 (13)2. 案例二 (14)2.1 事故经过 (15)2.2 事故原因分析 (16)2.3 事故责任划分 (16)2.4 教训与启示 (18)3. 案例三 (19)3.1 事故经过 (20)3.2 事故原因分析 (21)3.3 事故责任划分 (22)3.4 教训与启示 (22)四、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 (23)1. 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24)2. 加强运输系统监管 (25)3.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27)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与培训 (28)五、结论 (29)1. 总结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 (30)2. 强调煤矿运输事故预防与应对的重要性 (31)3. 提出改进煤矿运输安全的建议 (32)一、内容概括本文档将对煤矿运输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对事故背景、事故过程、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以及事故应对措施的详细概述。
通过对这些事故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煤矿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和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煤矿运输安全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文档还将对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以及行业最佳实践进行讨论,为煤矿企业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 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与重要性煤矿运输事故的背景复杂多样,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进行运输,包括煤炭、材料、人员等。
这些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需要依赖铁路、公路、胶带输送机等运输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运输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d1968d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png)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煤矿安全事故是当前矿山行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本文将通过对几起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事故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警示。
案例一:xx矿瓦斯爆炸事故在2019年6月,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数十名矿工丧生。
经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力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首先,该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管理层对矿工缺乏有效监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此外,矿方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导致矿工对瓦斯爆炸的风险缺乏认识。
这种缺乏有效管理和培训的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矿方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
在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地下进行作业时没有戴上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气体检测。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瓦斯爆炸的发生和事故的严重后果。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善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因此,矿山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重视,并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安全规程的执行。
案例二:xx矿坍塌事故在2020年,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矿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矿山地质情况缺乏科学认知以及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该矿在勘察和评估矿山地质情况时疏于细致,没有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测和评估工作。
对于潜在的地质灾害和坍塌风险没有充分考虑和预防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作业时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
例如,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措施,导致煤层失稳,最终引发了矿坍塌。
通过这起事故,我们认识到科学评估地质情况和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对于防止矿坍塌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矿山企业应该加强对矿山地质的研究,确保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警示与启示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警示和启示:1.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煤矿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规程的执行。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https://img.taocdn.com/s3/m/c71089d276c66137ef0619c5.png)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6f0f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3.png)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案例: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该煤矿位于山区,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事故发生在一个深部工作面,当时有30名矿工在工作。
蓦地间,瓦斯爆炸发生,导致工作面坍塌,矿工被困在井下。
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迅速上升,救援人员难以进入井下进行救援。
事故原因:
1. 瓦斯检测不及时:事故前,瓦斯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无法及时监测到瓦斯浓度的变化。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对矿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排除瓦斯,导致瓦斯积聚。
教训与改进:
1. 加强瓦斯检测:煤矿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瓦斯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建立瓦斯浓度报警机制。
2. 加强安全管理: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3. 改进通风系统:煤矿应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确保其能够及时排除瓦斯,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
以上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f24c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png)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煤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由于煤矿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分析几起中国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丹东市煤矿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8月,辽宁省丹东市一处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七人死亡。
该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煤矿经营者无视安全生产规定,未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存在疏于监管、不作为的问题;劳动者安全意识不强,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等。
预防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二、辽宁省兴城市煤矿透水事故案例2024年10月,辽宁省兴城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22人死亡。
根据调查结果,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顶板掉落导致水体透漏,矿井防水工程不完善,监测设备缺失,未能及时预警和防范。
预防措施:矿井防水工程应更加注重细节和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对潜在风险的及时监测和预警;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对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三、山西省阳泉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1月,山西省阳泉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操作员操作不规范,安全设施缺失,没有及时进行瓦斯检测和处理。
预防措施:一是煤矿企业应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培训;二是加强瓦斯检测和处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管理,确保检测的及时和准确;三是操作员应规范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职业安全意识。
结论:以上几起煤矿安全事故案例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管,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煤矿典型瓦斯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典型瓦斯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2a22c52d380eb62946d52.png)
煤矿典型瓦斯事故案例分析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孙家湾2.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矿井概况隶属于阜新矿业集团公司的孙家湾煤矿有两个矿井,一个是斜井,已经基本停产。
发生事故的是海州立井,原属阜新矿业集团五龙矿,3年前划归孙家湾矿。
海州立井原来产量不高,在归到孙家湾矿后经过改造,去年达到150万吨的年产量。
该井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8.99立方米/分,矿井自然发火期3个月,煤尘爆炸指数40.83%。
孙家湾矿现有职工3100人。
阜新煤田开发于1897年,1949年1月阜新矿务局成立,2002年6月改制为集团公司,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特大型综合性企业,阜新矿业集团现有在职职工4.8万人。
2月14日15时03分,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共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伤。
2.事故经过2月14日14:49 突发矿震阜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云富介绍,事故发生地点在孙家湾煤矿3316外风道掘进工作面,2月14日白班,孙家湾海州立井正常作业,到14时49 分,3316外风道掘进工作面突然发生矿震,地面瓦斯通风检测突然没有显示。
据当时地面有关人员介绍,14时50分左右有明显矿震感觉,到15时03分,井下242采面工程师宁海涛在井下汇报说:242面有反风,之后井下-357调度汇报:-357大巷全是烟。
2月14日15:05烟逆风流过来14日15时05分,工程师宁海涛从井下打电话向矿调度汇报,在242采区上山有一股烟逆风流过来。
矿值班调度李来福接电话后,立即向井下打电话,电话不通,给5号变电所打电话也是忙音,电话打到井下运输调度,调度员盖化昌接电话报告说,满大巷全是烟。
2月14日15:06初步确定是事故15时06分,矿总工程师曹荣春接到斜井白班调度电话,说斜井第五条皮带见烟,曹总立即到立井调度室问情况,并打电话与宁海涛核实情况,宁海涛说242区的皮带工作人员有2人头发烧焦了,曹总分析井下发生了事故。
煤矿案例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案例及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92d1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8.png)
教训与改进措施
控制开采深度: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规划开采深度,避 免穿透隔水层引发透水事故。
原因分析:该事故是由于地质勘探不准确或开采过程中 破坏了隔水层导致的。
加强地质勘探: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 下水位、பைடு நூலகம்量和隔水层情况,评估透水风险。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 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应急 救援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降低 事故损失。
03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防治技术
瓦斯抽放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通过瓦斯抽放系统,将煤层中的瓦斯抽出并处理,以降低 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计、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安全生产法》
03
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普遍的
指导意义。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 中的职责,形成从上到下的安全责任 体系。
安全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岗位和设备制定详细的安全 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遵 守安全规定。
安全培训与教育
01
02
03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针对煤矿员工,定期开展 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等方 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实施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宣传画、宣传片等多 种方式,向员工普及安全 知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 识。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煤矿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 应急处置能力。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b31e0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d.png)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义煤集团千秋矿“6•5”冲击地压事故剖析2008年6月5日8点班,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先后安排14名和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805米处从事扩修巷道和做防火工程等工作。
6月5日15时55分许,综采二队潘续祖、郑联委两人走到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米处时看到前方有人正在维修支护设施,没有发现工作环境有异常(稍后,两人听到“闷雷”似的响声,身体被弹起并昏迷)。
6月5日15时57分,千秋煤矿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巷道围岩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致使105米长的巷道发生严重底鼓,断面由10平方米左右急剧缩小到1平方米左右,巷道内的皮带输送机架子和托辊被挤到巷道顶梁上。
事故共造成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9.45万元。
事故原因和性质1、直接原因由于千秋煤矿开采深度大、煤层顶板坚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扩修巷道支架、清落巷道底板诱发围岩聚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导致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巷道严重底鼓,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千秋煤矿对矿井大采深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不足,未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一条规定编制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贯彻落实《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不到位,未进行煤岩冲击地压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对21201综放工作面贯彻落实防治冲击地压措施情况监督检查不够。
同时,义煤集团公司督促检查千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
3、事故性质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千秋煤矿“6•5”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自然事故。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6a4d15f90f76c660371aa3.png)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输送带着火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2年9月7号,某矿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使用非阻燃带式输送机,司机班中睡觉,带式输送机过负荷未能及时发现,输送带打滑,造成摩擦起火事故。
死亡3人,全矿停产11天。
[案例二]1989年8月23号,某矿为加快运输速度在南一采区北侧401工作面运输平巷安装一条420m长的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输。
在试运转过程中,由于拉紧装置出现故障,输送机运转时输送带松弛造成打滑。
司机不顾运转异常,听到信号工发出的开车信号就开机,致使输送带打滑,摩擦起火,死亡15人。
[案例三]1990年5月8号,某矿斜井安装带式输送机时,用气焊切割钢板的余火点燃非阻燃输送带,造成输送带着火,死亡80人,直接经济损失567万元。
2.原因分析(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2)带式输送机超载压住输送带或由于输送带严重跑偏以及部分托辊不转或输送带松弛等原因使输送带打滑,如不及时停机处理,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或易熔塞安错位置和使用可燃性介质,致使液力偶合器喷油引起火灾。
(4)高速转动的机械、输送带长时间与煤粉、矸石、木块、电缆、管线等摩擦起火。
3.预防措施(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3)带式输送机巷道应保持清洁,做到无杂物、浮煤,无淤泥、积水,电缆、管线吊挂整齐。
(4)机道要设置防灭火水管,每隔50m设一个管接头和阀门。
机头部要备有不少于的内装黄砂的砂箱和2个以上的灭火器,同时机头部必须备有25m消防软管。
(5)液力偶合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必须使用难燃液或水介质。
(6)定期巡检,加强输送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输送带运行不跑偏、输送带张力适当,托辊、滚筒转动灵活。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d774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7.png)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一、引言矿山事故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破坏的事件。
矿山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矿山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矿山发生的一起事故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二、事故背景某矿山位于山西省某市,主要开采煤炭资源。
该矿山规模较大,拥有数个井口和大量的矿工。
事故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上午10点摆布,当时矿工正在进行井下作业。
三、事故经过1. 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在矿山的-1500米井下工作面。
2.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系统故障导致的氧气不足。
井下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因缺氧而窒息,造成多人伤亡。
3. 事故救援过程:事故发生后,矿山即将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矿山救援队伍展开救援工作。
同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和协助。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救援,被困矿工成功获救,伤者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事故原因分析1. 井下通风系统故障: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是保证矿工安全作业的重要设备,如果通风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井下氧气供应不足,从而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
2. 管理不善:事故发生前,矿山管理层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不够重视,导致故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 人员培训不足:矿工在井下作业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增加了事故的危(wei)险性。
五、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矿山管理层应加强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矿山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救援队伍组织和任务分工,提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应对类似事故的发生。
3.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矿山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61445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9.png)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在煤矿行业中,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尽管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投入,仍然时常发生各种事故。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事故一:瓦斯爆炸
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经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使用防爆设备,导致瓦斯积聚引发爆炸。
此外,矿井通风系统不畅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起事故,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瓦斯及时排放,减少爆炸的风险。
三、事故二:坍塌事故
另一家煤矿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
经过紧急救援,虽然成功救出了被困人员,但仍有人员伤亡。
事故的原因是矿井支护结构不牢固,无法承受地压力,导致坍塌。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矿井支护结构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支护设备,提高自救能力。
四、结论
通过以上两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矿井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八宝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八宝煤矿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ac935a3c1ec5da50e270b6.png)
一、矿井基本情况
(四)-416采区采空区防灭火管理情况。 八宝煤矿采用采后封闭注惰气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由 于煤层倾角大(55°左右),留设的6米宽区段隔离 煤柱在工作面回采后垮落,导致上下区段采空区相通, 不能起到有效隔离采空区的作用;同时-250石门密闭 附近巷道压力大,密闭周边存在裂隙,导致向采空区 漏风;该区域在封闭采空区后仅注过一次氮气,未根 据采空区内氧气含量上升的异常情况及时补充注氮, 且没有采取灌浆措施;该矿采区防灭火设计中要求416采区回采前要在-380入风石门和-315回风石门预 先构筑防火门,为采区着火时能够及时阻断风流、封 闭火区,以防止灾区范围扩大,但该矿回采前未按规 定预先构筑防火门。
间接原因一
(2)八宝煤矿及通化矿业公司在连续3次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 违规施工密闭。一是违反规程规定进行应急处置。第一次瓦斯爆 炸后,该矿在安全隐患未消除的情况下仍冒险组织生产作业;第 二次瓦斯爆炸后,该矿才向通化矿业公司报告。二是处置方案错 误,违规施工密闭。通化矿业公司未制定科学安全的封闭方案, 而是以少影响生产为前提,尽量缩小封闭区域,在危险区域内施 工密闭,且在没有充分准备施工材料的情况下,安排大量人员同 时施工5处密闭,延长了作业时间,致使人员长时间滞留危险区。 三是施工组织混乱。该矿施工组织混乱无序,未向作业人员告知 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四是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第三次瓦斯爆炸后, 部分工人已经逃离危险区,但现场指挥人员不仅没有采取措施撤 人,而且强令工人返回危险区域继续作业,并从地面再次调人入 井参加作业。
(二)“4· 1”事故发生经过和抢险救 3·29”事故搜救工作结束后,鉴于井下已无人员,且 援 灾情严重,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
要求吉煤集团聘请省内外专家对井下灾区进行认真分析, 制定安全可靠的灭火方案,并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任何人不得下井作业。 4月1日7时50分,监控人员通过传感器发现八宝煤矿 井下-416采区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通化矿业公司常 务副总经理王升宇召集副总经理李成敏、王立和八宝煤 矿副矿长王清发等人商议后,违抗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 严禁一切人员下井作业的指令,擅自决定派人员下井作 业。9时20分,通化矿业公司驻矿安监处长王玉波和王清 发分别带领救护队员下井,到-400大巷和-315石门实施 挂风障措施,以阻挡风流,控制火情。10时12分,该区 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五次瓦斯爆炸,此时共有76人在井下 作业,经抢险救援59人生还(其中8人受伤),发现6人 遇难并将遗体搬运出井,井下尚有11人未找到,事故共 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
作为高危险、高风险、高投入行业的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受井下生产条件的制约、煤矿井下技术装备的局限性以及井下生产一线职工自身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预防、减少和遏制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发生是煤矿生产者和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作为一名采矿专业的学生我更应认真地对待安全这个问题。
本文剖析了煤矿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预防途径
【正文】
我国目前煤炭生产机械化施工作业约占80%以上,安全、优质、高效,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刀具磨损快、寿命短的问题,故在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采用钻眼爆破方法仍是井巷掘进以及采煤施工的主要方法。
因此,必须掌握安全爆破的相关要求及规定以及爆破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法。
一、原因分析
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重要导火索
小煤矿违规开采引发煤矿事故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约有2.5万个煤矿,其中2.3万个是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几乎都由个人承包经营。
每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
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小煤窑业主竞相逐利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较小的事故风险成本又不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
由于当前煤炭行业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加之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导致在矿难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小煤窑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屡禁不止,接近疯狂。
小煤矿的掠夺性开采在损耗煤炭储量的同时,由于本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少,引发的恶性安全事故必然居高不下。
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相脱节。
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作用于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但是,在许多人甚至是一些领导同志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作用。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谈到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在硬件上考虑的多,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考虑的少;二是谈到事故预防,往往在技术措施上考虑的多,而对如何强化安全意识考虑的少;三是谈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往往是政工部门考虑的多,行政管理部门考虑的少。
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管理,以包代管。
一些乡镇煤矿随意变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员均无任命文件,主要管理人员长期不下井。
一些国有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导致矿井负责人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
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无设计,不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有的煤矿不按设计施工作业;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一些突出矿井、水害严重的矿井和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
二、对策建议
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所有煤矿都必须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要及时对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对策。
作为以后将从事煤炭工作的采矿专业学生对此我也提出自己的建议。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思想。
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防范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也只有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维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贯彻“科技兴安”战略,大力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水平。
一是积极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
二是加强应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三是加大矿井安全技术改造力度。
在利用国家政策技改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的同时,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搞好安全培训工作。
一是要以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
煤炭企业都应建成安全培训基地。
中小煤矿要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可以采取委托培训等办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二是严格煤矿法定代表人特别是小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
三是采取多样的方式方法搞好职工的安全培训。
四是大力发展煤矿安全普及教育。
同时我们采矿专业的学生更应好好学习。
抓好群众安全工作。
就是要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工作中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既要工作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又要保证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其生动活泼、常做常新,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才会成为矿区生产建设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和有效形式。
依靠群众抓好安全工作这有利于群众,有利
于企业。
煤矿由于井下条件复杂、恶劣,不可意料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
提升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培训不能“一锅煮”,要结合职工实际采取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业务知识培训。
分层次即要注意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将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类,根据人员类别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好的一类职工要多讲理论,差的一类要多讲操作,且要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分工种培训即指对各工种进行分别培训,培训要有专业特色,即使一个工种也要考虑是初次培训还是复训,做到培训了就能用得上。
分级别培训指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如:技工、技师、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对这些人的培训也不能混合培训,要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实效性。
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要抓住重大活动日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形成一种大安全观,让安全意识在每一个职工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
区队和班组要利用班前会、学习会、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宣传安全意识,讲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让职工感觉到安全是光荣的,违章是可耻的,这样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就会更强。
当然,有效提升安全意识的方法还有很多。
总之,安全意识方式教育要灵活多变,要贴近职工实际,要亲情化、人性化,真正将安全意识教育做到职工的心里去,切实使职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到“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
结束语
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必须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消除人的不规范行为,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约束人的行为,使全体职工行为达到规范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有煤矿都必须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要及时对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
这样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浅谈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杨计先《煤》2010年第7期
2、《我国煤矿重大事故危害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张力《煤矿安全》2010年第2期
3、《煤矿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煤》2010年第2期
4、《煤炭安全管理短板理论探讨》薄建江《煤》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