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2013 新闻史1、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2、 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
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 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 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 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
3、 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后到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家继承父业。
1969年,早英国买下《世界新闻》后又买下《太阳报》。
1981年,以高价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报》,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
如今他在英国拥有三十余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还用用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股份。
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
4、 三社四边协定这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他们的业务日益超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得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始末
《晋绥日报》关于开展反“客里空”运动的版面《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始末⊙何立波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
话剧《前线》中的客里空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的名字,中文音译为“客里空”,俄文意为“乱嚷的人”、“好吹嘘的人”或“饶舌者”。
1942年9月29日,苏联三家报纸《真理报》、《消息报》、《少年真理报》同时刊出《前线》。
剧本通过对前线总指挥官戈尔洛夫、米朗、欧格涅夫、客里空等不同艺术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人民欢喜和要求内行的和聪明的领导”的主题。
其中,笔墨较多的两个角色是戈尔洛夫和欧格涅夫,欧格涅夫被褒奖,戈尔洛夫作为后者的反面存在,是贬斥的对象。
而剧本中自负、不爱学习的戈尔洛夫并不是孤立的。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客里空得知前线总指挥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为了报道这件事,他坐在指挥部里就拟好了稿子。
在稿子发出之前,客里空为了加上几句“漂亮”的话,又到前线总指挥部办公室找总指挥戈尔洛夫。
戈尔洛夫不在,只见到一个副官。
副官问客里空:“在电话里你怎么能看得见总指挥的眼睛呢?你却描写得那样逼真。
”客里空回答说:“哎哟,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写我所看见的,那我就不能每天写文章了。
我就一辈子也休想这样出名了。
”就这样,客里空将他“创造”的这篇报道总指挥儿子牺牲的稿子发了出去。
在剧中,客里空被塑造成一个阿谀奉承、不到实地采访、编造新闻的记者形象。
客里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
他根据听来的消息,就编造了总指挥的儿子在牺牲前如何发誓、总指挥听说儿子牺牲后如何痛哭流涕等情节。
《前线》最早由从苏联回国的诗人萧三翻译,1944年春,毛泽东看过中译本后,推荐给《解放日报》。
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
第八章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史1.拒检运动A、时间:1945年8、9月间B、序幕: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不送检出版《延安归来》(黄炎培)。
C、发展:8月17日重庆杂志界发表“拒检” 联合声明,得到文化界和中共的支持和响应。
D、高潮:“拒检”运动扩展到其他省市,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E、结果:9月22日,国民党宣布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F、后续:新闻文化界进一步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2.第三条道路的报刊(1)出现背景:1948年,国共两党激战。
(2)报刊主张:中国应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
(3)创办力量:民主党派人士(4)代表:1947年2月上海《观察》周刊储安平(5)结果:遭中共报刊批判,遭国民党当局封杀。
3.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迁往张家口市,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
4.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深刻阐明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提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5.新华社的业务改进强调新闻报道的全局观点强调努力扩大报道范围城市报道城市工人运动经济建设要求新闻报道准确、迅速、简练6.新闻通讯社的转移及新闻工作报道(1)兵分两路:1947年3月——7月从延安向太行(河北涉县)转移。
●A、廖承志:总社大部分人员●B、范长江:称为“四大队”,随中央行动。
(2)加强军事宣传报道A、解放战争初:加强军事评论工作,分析战局,鼓舞军民必胜之心。
●1947年2月27日●《粉碎蒋介石进攻边区的阴谋》●1947年3月11日●《蒋机轰炸是进攻延安的信号》B、1947年反攻后:全力报道宣传反攻,由专人负责撰写军事综合报道与军事评论C、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军事新闻报道与评论。
D、成功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
1946年7月刘善本《赶快退出内战漩涡》7.反客里空运动(1)晋绥日报(2)关于克里空乱嚷,好吹嘘,饶舌者(3)反“客里空”运动的背景1947年春,土改运动前后的报道失实和右倾错误,使群众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心理A、新闻失实的表现a、向壁虚构,凭空编造b、文艺手法,拔高典型c、添枝加叶,虚报成绩。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中国新闻史》●木铎: “木舌金铃。
循于路, 求路谣之言”●两汉进入文字传播为主时代。
书写媒介: 以竹简、木简、和绢帛蔡侯纸●前报纸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布告: 在固定地点张贴和悬挂为主, 主要用于发布皇帝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露布: “露而宣布, 欲四方速知”主要用于发布军事消息;●中国的报纸据考证出现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在封建政府内部产生, 是官僚政府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中国唐代官报的产生与藩镇制度有关: 进奏院和进奏院报状●“敦煌进奏院状”内容: 归义节度使求旌节意义: 研究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
●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是唐代官报的实物●以上相关报状的考证说明唐代在封建政府内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一)、宋代官方报纸:邸报: 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官报:“邸报”。
宋代邸报和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①同唐代进奏院状不同, 宋代官报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 统一编发给地方官员, 传报朝廷政事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②宋代邸报已完全从官报中分离出来了, 是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3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宋代“小报”: 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就风行于社会的非官方报纸。
这种报纸提供了官方报纸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 满足了读者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信息的需要。
●小报本身没有言论, 通过所刊载的信息表明倾向。
●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议论朝事, 因此受到各时期封建政府统治者查禁。
●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三个环节:1,通政司2,六科3,提塘●一《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创办的时代背景: 配合经济侵略,进行文化渗透.●创办的过程: 马礼逊﹑米怜马六甲1815年●办刊宗旨: 宗教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80﹪多为宗教教义●刊物特点十分注重迎合读者心理:附会儒学,形式:中国的线装书◆最早的新闻图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创办过程:1833年郭士立广州创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刊物宗旨:宣扬西方文化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排外心理●刊物特点:⒈设有言论新闻专栏,体现出报刊业务近代化的趋势⒉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之略论>⒊首先开始摘录京报●早期《申报》的特点1.重视新闻采写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社会新闻的采写2.重视言论3.副刊性文字4.新闻图片的使用5.重视广告6.重视经营:发行期刊《瀛寰琐记》等出版图画为主的刊物《点石斋画报》等兼营书籍《古今图书集成》等●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外报的时间有助于中国明祖报业的发展●维新派报刊《时务报》●时务文体1.维新变法的代表作《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
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构进行的一场反对不真实报道的自我教育运动。
客里空是苏联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惯于弄虚作假。
1947年6月15日,晋绥解放区的《晋绥日报》选载了这个剧本中有关客里空制造假新闻的部分剧情,并在按语中号召读者揭露该报的不真实的新闻。
6月25日和26日该报发表《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公布了一些不真实的新闻,例如凭空捏造模范人物。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
俄文крик╒н一词,原意是空喊家,中文音译为“客里空”。
新闻界借用它泛指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作用。
“客里空”这个虚构的文学典型人物出自前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
其人的特点是,作为一个记者,他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并且活灵活现。
从那时起,“客里空”就成了世界各地写假报道的记者及假新闻的代名词。
一九四四年,《前线》先后在我军许多部队演出,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评《前线》的社论中,批判了客里空,要大家引以为戒。
当时,在党的新闻工作者当中展开了反对“客里空”的热烈讨论。
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
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
名词部分
名词部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内容方面:首先,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
其次,宣传伦理道德,它把忠孝仁爱作为神的意志加以颂扬。
再次,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一些诗歌、寓言一类作品以及“告帖”,《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告贴》是最早的广告;《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22年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雕版印刷,中国书册式。
内容相较于《察世俗》有了明显的变化,没有了阐述教义的长文章,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知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传“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
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广东地方新闻。
新闻材料大部分译自外文报刊,也有部分转载京报的。
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新式报刊。
于1838年停刊。
目的:《东西洋考》就是为更快地打开中国的大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服务的。
《蜜蜂华报》: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周刊,澳门葡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的喉舌,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
1823年9月27日,因立宪派被推翻,保守派上台,该报改变了政治方向。
同年12月26日停刊。
《苏报》案: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具有强烈革命色彩,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邹容等8人。
[讲解]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反“客里空”运动及其当代启示
精细 的处理 每一 篇稿 件 , 使 某 些 不真 实 的新 闻钻 致 进 了党 报 的地 盘 。 - 另 外 , 有 一个 常 被 人们 所 忽 ”2 J 还
假、 吹牛拍 马 的战 地特 派记 者 。他从 不 深人 战场 , 而
中 国共产 党 从诞 生 之 日起 , 要求 广 大 新 闻工 就
作者 要 把新 闻的真 实性 当作 生命 。但 在 中国共 产党 新 闻事业 发展 的整 个 过 程 中 , 新 闻的 阴影 却 始 终 假
挥 之不去 。14 年空 ” 动 。 客 运 以批 评 和 自我 批 评 的 方 式 对 新 闻失 实现 象进 行 检 查 和 纠 正 , 护 了新 闻 真 实性 原 则 。这 一 自下 而 上 发 起 维
的 运 动 , 延 安 整 风 运 动 对 新 闻工 作 者 进 行 教 育 的 继 续 和 发 展 , 仅 奠 定 了《 绥 日报 ) 中 国 新 闻 史 上 的地 住 , 使 “ 里 是 不 晋 在 还 客 空 ” 词 成 为 中 国假 新 闻 的代 名 词 延 续 至今 。现 在 , 离 当年 《 绥 E报 > 起 的 反 “ 里 空 ” 动 已有 6 一 距 晋 1 发 客 运 0多年 了 , 客 里 空 ” 而“ 依然猖獗 , 大有 愈 演愈 烈 之 势 。 因此 , 新 形 势 下 重 新 审视 反 “ 里 空 ” 动 , 疑 具 有 重 要 的借 鉴 作 用 。 在 客 运 无
党史党建研究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 年第 5 09 期
反 “ 里空 、动及 其 当代 启示 客 “云 , i - — r
中传《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2002-2010)
中国传媒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试题(一)新闻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舆论学2、第四媒体3、新闻网站4、“竖三民”报5、拒检运动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注意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2、简述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与意义。
三、论述题1、面对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对“新闻真实”的认识。
2、试述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新闻伦理思想。
3、试论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与历史意义。
(二)新闻广播电视业务试题一、名词解释1、新闻策划2、记者述评3、非线性编辑4、背景音响5、新闻广播节目二、问答题1、简述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区别,以及二者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2、简述广播专稿接听知规律提炼和表现主题的要求。
三、论述题1、结合广播(或电视)新闻实践,谈谈隐性采访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新闻作品分析结合《一场不寻常的交通肇事风波》论述连续报道的特点,并分析该报道在舆论监督的特色。
(亦可指出不足之处)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新闻业务部分一、名词解释1、录音评论2、现场直播二、简答简述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有哪些?三、论述何谓新闻谈话节目?其特点及制约谈话节目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广播(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发展的看法。
新闻史部分一、名词解释1、时务文体2、爱德华。
莫罗二、简述简要回答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体制的特色。
三、论述试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和意义,对我们今天做好新闻工作有哪些启示。
新闻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新闻批评2、新闻手段二、简答简述资本注意新闻自由的实质。
三、论述试论述我国社会注意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1、电波战2、新闻理论3、新闻事业二、简答题1、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地位三、论述题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1、新闻体裁2、消息头二、简答题社会新闻的由来、特点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晋绥日报》2、路透社3、徐宝璜二、简答题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三、论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中国新闻史 书本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敦煌(归义军)进奏院状: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是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驻地的进奏院状,主要报告归义军专使在京活动情况。
一份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一份在法国国立图书馆。
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宋,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具体内容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该制度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年。
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依靠引人注目的内容和及时便捷的传播盛行于南宋。
通过手写或印刷进行传播。
报房:明代出现,提塘官办公的地方称提塘报房,表明抄发邸报是提塘官的主要公务,但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民间报房。
报业雏形渐渐呈现。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最成熟的形态,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京报稿件也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的,只是在选择上略有差别,时效性不强。
内容主要包括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出现了报头和报房名称,该报多为印刷并公开发行。
辕门抄:明间报房派人去本省官府抄录文书材料,汇集成册出版,形式与京报相同,内容为上谕、本省公文、本省官府与官员动态等。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由马礼逊、米伶在马六甲创刊的中文月刊,办刊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样式为书册式,采用雕版印刷方式,免费赠阅和索取。
申报:是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
1872年,由上海英商美查等创办,初为双日刊,后改为日报。
用毛太纸单面印刷,其报价低廉,内容雅俗共赏、时效性强,经营范围广。
王韬: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贡献:鼓吹国人办报,重视报刊政论,致力于革新文风他认为报纸的作用:1、知地方机宜2、知讼狱之曲直3、辅教化之不及循环日报:中国第一份以报刊政论而著称的报纸,1874年由王韬创刊于香港,每日两张4版,进口纸两面印刷。
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信息与广告版,第四版为广告与启事版。
中新史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1.金石碑刻: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2.中国古代官报通称“邸报“,史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中国古代报纸即邸报的产生至迟不晚于唐代。
3.邸报的性质:信息来源官方的朝廷官报,发布信息的渠道自上而下,内容带有一定的新闻性,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报纸。
4.邸报产生于唐代的直接证据是:《敦煌进奏院状报》;间接证据:唐代孙樵的《读开元杂报》是研究唐代新闻事业的重要文献5.“邸报”名称最早于见于宋代公私文献。
6.在明代,邸报传送制度非常严格,要通过政司——六科——堤塘三个环节。
7.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的报纸,具有某些大众传播工具的性质,仍属于古代报纸的范畴,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8.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9.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9.12,澳门,《蜜蜂华报》,葡文。
10.美国在华第一份英文月刊:1832年,裨治文,广州,《中国丛报》。
1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中国报纸的发轫。
1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本土创的第一张中文报纸,刊载了中文近代报纸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新闻纸略论》,是中国第一份在发行上作出努力的近代刊物。
13.《依泾杂说》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中英文合刊。
14.《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
15.《六和丛谈》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版的中国刊物。
16.《中外新闻七日录》是中国近代最早单张发行的中文周报。
17.《益闻录》的主编李杕是第一个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中国人。
18.《万国公报》是中国最早对于镭的报道的报纸(自然科学),还报道了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和《资本论》(社会科学)。
是教会报纸中历时最长、传播西学内容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周刊。
19.《德臣报》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20.《孖剌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21.《字林西报》是中国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2021年新闻理论第一部分中外新闻史一、解释题(每题2分,共14分)1、辕门抄――2、癸丑报灾――3、横三民――4、国际广播电视――5、“三社四边协定”――6、《每日纪闻》――7、美国“人权法案”――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报纸“唐代起源说道”有何依据?2、简述《申报》“美查时期”的办报特点和经营经验。
3、简述路透社的现状及其业务经营上的特色。
4、简述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后,共20分后)1、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及其影响。
2、试述美国商业广播电视的利和弊。
四、材料分析题(6分后)“比来,有私防不严;遂有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时誉播,谓之小报,真伪亦不复辨也。
”1、这里所说的“小报”产生于何时?2、这里所说的“的定本”就是什么制度?3、根据这段记载,说明小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直接引用原文)第二部分新闻与传播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信息2、新闻传播的客观性3、内容分析法4、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的特征主要有()a、社会活动家b、社会百科全书c、监督权力的镜鉴d、社会民众的老师e、信息流通的动力f、意见交流的桥梁2、新闻与舆论监督的对象主要存有()a、政府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社会组织e、社会成员3、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包括()a、求知欲心理b、力争上游心理c、共相心理d、Geaune心理e、求趣心理4、受众碰触媒介和信息时具备三种挑选心理特点,分别就是()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接触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记忆e、选择性行动5、传播学中符号的基本功能存有以下几种()a、传达功能b、表达和理解功能c、编辑功能d、图像功能e、思考功能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详细阐释传播过程的循环互动模式的明确提出、内容与瑕疵。
中国新闻史-解放战争
这场论战,揭发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
(四)国民党强化新闻统治 对报刊的摧残: 《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戡乱时期危 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等多种法律法令摧残进步 报刊及报人。 第三条路: 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倾 向,其代表人物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既不满大 主专政,企图走“第三条道路”。 1947年《观察》、《大学评论》、《大公报》、 《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路” 的文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观察》周刊。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巨大变革
一、国民党大陆新闻事业的瓦解 二、解放区新闻事业向城市发展 三、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谈话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接见了 《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重要讲话,后整理成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2、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 3、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 4、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
中国新闻史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概况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 盾,多元化新闻格局转向国共的最后较量。 国民党在宣传上,利用报刊、广播为发动内战 制造舆论,再次建立起反动的新闻事业网。 共产党在国统区解放区恢复和创办了一批报刊, 运用广播、报刊从各方面揭露国民党反对派发 动内战的阴谋。 民主报刊在抗战后恢复和发展起来,分别为国 民党或共产党服务。
结束
五、“和谈”期间的斗争 (一)拒检运动与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1945年8月7日,以《延安归来》一书的出版为 标志,重庆率先发起了“拒检运动”。 《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 玉、傅彬然又起草了重庆杂志届宣布“拒检” 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 杂志、《中华论坛》、《民主世界》等16家的 杂志社签名后,于 8月17日正式发表,庄严宣 布自9月1日起上述16家杂志社将不再送检。 16家杂志社的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 个文化界的响应与支持。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1、人类早期原始的“新闻”传播形式:标记、图式、声光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2、口语、文字(手抄新闻)、印刷、电子(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
新闻事业始于印刷传播阶段,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3、邸报的出现:我国最古老的报纸,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
4、邸报: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中国新闻事业源于唐代中后期,最初的主要形态不是也不可能是报纸,而是新闻信。
这种新闻信就是所谓“进奏院状报”。
5、中国古代的官报:唐代:进奏院状报(新闻信)宋代:邸报6、明代:塘报;清代:宫门抄或辕门抄7、真正公开发行的官报以1902年12月25日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为最早。
《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北官报》、《江西官报》8、都进奏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新闻发布管理权的职能机构。
9、小报(民间):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宋代的“小报”、明代的“急选报”、清代的“黄皮京报”10、产生原因: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11、特点:“小报”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质的报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天变邸抄》12、古代的新闻检查:定本制度(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13、维新派、梁启超创办的报刊:1895,康有为等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
后应李提摩太的要求,《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4、15、苏报案,是发生于1903年夏天清末著名的政治事件。
《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等撰稿人,发表邹容《革命军》和章士钊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论文。
反客里空名词解释
反客里空名词解释
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1947年中共中央机关报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带头在报纸上开展自我批评,并由此展开了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被《晋绥日报》借用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晋绥日报》发表了曾在《解放日报》连载的苏联作家《前线》剧本中有关“客里空”部分情节,又发表文章及有关材料检查自身工作。
新华社发文称赞,并号召解放区报纸学习《晋绥日报》的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作风。
此后解放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1947年9月进入高潮,1948年春结束。
之后不久,短时间宣传又出现“左”倾偏向,经过检查后得到纠正。
要理解“客里空”的含义,掌握反“客里空”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等。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党史上的反“客里空”运动
党史上的反“客里空”运动作者:李庆刚来源:《党员文摘》2014年第03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了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其中指出:“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
”谁是“客里空”“客里空”是一个虚构的文学人物,出自1942年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发表的话剧《前线》。
这部话剧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过重要影响。
1944年春,诗人萧三把自己翻译的《前线》交给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读后立即推荐给《解放日报》连载。
《前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塑造的两个人物。
一个是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将军,作为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但毛病也很明显:故步自封,骄傲自大,爱摆老资格。
另一个就是脱离实际,靠捕风捉影甚至编造事实来写报道的记者客里空。
作为一个记者,此君最大的本事和特点是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并且活灵活现。
当听说戈尔洛夫的儿子在前线牺牲的消息后,善于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客里空顿时来了灵感,在没有采访将军本人的情况下,他便写出了绘声绘色的“真实”报道。
客里空在报道中写道:“老将军知道他的爱子阵亡了,垂下头来,久坐不动。
然后抬起头来,他眼睛里没有眼泪。
没有,我没有看见!他的眼泪被神圣的复仇的火焰烧干了。
他坚决地说:‘我的孩子,安眠吧,放心吧,我会报仇的。
我用老军人的荣誉发誓。
’”在准备把报道发往莫斯科的时候,毕竟心里发虚,客里空才提出要“在电话里和总指挥商量商量”。
有人质疑:“在电话里你怎么能看得见总指挥的眼睛呢?”客里空一语道破天机:“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写我所看见的,那我就不能每天写文章了,我就一辈子也休想出名了。
”客里空露马脚后,红军官兵把他从前线赶走了。
“戈尔洛夫”“客里空”这两个人物形象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
崔俊萍广电10 88
【摘要】1947年《晋绥日报》自发掀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是在“对土地改革进行宣传报道,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新闻失实现象进行检查和纠正,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反“客里空”运动体现的是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体会它的意义以及历史借鉴价值。
【关键字】反客里空新闻真实性土地改革
一、反“客里空”运动产生的根源及过程
首先,对客里空的认识。
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
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杜撰虚假,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因此成为抨击的对象。
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人们在写文章时把这些歪曲事实的报道消息称为“客里空”。
其次,反“客里空”运动产生的根源。
1940年《晋绥日报》创刊,是中央晋绥机关报。
土地改革时期,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有宣传土地改革的任务,但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大都来自地主家庭,思想偏右。
土改宣传报道犯了不少右倾错误,对土改运动这场阶级斗争的激烈性,严重性视而不见,出现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导致人民放松对地主的警惕,使人民对他们不信任不满。
1947年中央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和群众写信或揭发虚假新闻,纠正这次活动的倾向。
再次,反“客里空”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晋绥日报》首先认识到错误,检查了新闻报道中的右倾错误以及新闻失实问题,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发起了新闻战线上的反“客里空”运动。
1947年6月15日刊登了《前线》相关情节,6月25日至27日以《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为题连续曝光失实报道。
第二阶段:运动得到中共中央肯定,在新华社的号召下,解放区新闻界9月开始普遍开展反“客里空”运动。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①这样的需求引发了党报的自我反思。
“新闻失实,无论是从新闻提供者,新闻写作者与新闻控制者考虑都同党风和社会风气不端正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都可以从政治上找到失实的症结。
”②所以这一运动在党的推动号召而迅速扩散。
二、反“客里空”运动的影响
首先,反“客里空”运动,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首次反对虚假报道。
从新闻事业角度看,重申严肃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
反“客里空”运动是由党报发起的反对弄虚作假的作风,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查究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思想和行动的端正和调整,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次胜利。
其次,形成了监督的风气。
党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积极开展批评,它要办给人民群众看,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意愿,成为交换意见,展开批评,监督社会的平台。
”③在这场运动中,党报十分重视群众作用,从根据群众不满反省自身工作。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和群众密切联系,而且不断地巩固扩大这种联系。
”
再次,是“编者按语”的运用。
为了有效地防止新闻报道的失实和偏差,“针对稿件中的某一观点或疑难不清的问题,或者阐释交代政策,或者表达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或者提
出问题,加以说明或补充,表达编者的意见。
”④这一编辑手段对今后的出版书报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的政治素质,在责任感问题,职业道德上很有价值。
“由于记者为了追求多见报,提高采用率而造成新闻失实。
这种为了个人出名而不顾客观事实,把个人稿件采用看得比对人民利益负责还重要的思想作风,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表现。
”⑤因此通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得以改造。
“我们所有的编辑记者,在人民大革命的浪潮中都经历了严重的考验,又受到了一次党的路线政策的深刻教育。
”⑥
三、从当今新闻界的现状来看,急需再反“客里空”
当今社会假新闻不断泛滥蔓延,久禁不绝。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之“魂”。
虚假报道现象时有发生,且每年都有十大假新闻的排名,可想而知恪守新闻真实性急需一次反“客里空”运动。
首先,新闻炒作盛行,一些商业机构或个人为了自我宣传或其他目的,“制造”新闻事件并提供给新闻媒体。
医药保健品行业用的最多的方式是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著名主持人、老专家、退休的干部对产品进行评价。
然后直接拍摄成产品的专题片,在二三线市场播放,效果很好,老百姓不相信产品,但相信人民大会堂、相信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诸如此类的假新闻漏洞百出,但新闻媒体为了在受众中引起轰动,不辨真伪虚实甘被诱导上当,最终当事人自我炒作,传媒制造卖点的目的都达到了,真可谓是双赢。
但其合作的结果是愚弄群众以及舆论,破坏新闻真实性,谋杀传媒的公信力。
其次,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实效性、可读性的考虑往往超过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商业利益的追求成为了基础。
记者或编辑多发稿就能多赚钱,媒体多为重用这样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
因此,当记者们忙着重视数量而不是重视稿件质量的常态时,虚假新闻,失实报道自然在所难免。
有不少假新闻,其实只要记者或编辑再多花点时间认真核实一下,很容易发现漏洞,但是出于追求轰动效应或者其他目的,有些媒体宁愿先登出来再去追踪求证,由于虚假新闻往往更能吸引眼球,更具有卖点,所以商家,编辑总是不惜代价的制造假新闻,达到自己的个人利益。
虽然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达到了,但违背了真实性这个最基本的新闻选择原则。
假新闻的出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假新闻的存在,都知道被骗了,但是仿佛假新闻愈演愈烈,没有考证追究,任其发展,成为了常态。
是不是也应该有一家报纸开始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接受大众的监督呢!
最后,新闻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
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一些记者违心编造假新闻。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中,个别青年记者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出于名利思想,不惜编造假新闻。
例如,北京电视台的一名记者编造的“纸箱馅包子”事件,几乎成了另一个“客里空”的代名词。
除了一些很明显的造假外,近两年还出现了没有明确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读者即便有所怀疑也无从证伪。
往往是甲地发生的新闻被改头换面移植到乙地的报纸,新闻事件中的地点、人物大而化之,让人无从查证。
还有些记者,把网络上的笑话改编一下,竟然就当成新闻发表出来。
当然,更多的是真假相间、实里掺假的失实新闻,利益电脑技术可以编制一只“华南虎”出来轰动一时。
世界上没有假的新闻,只有作假的记者或媒体如果再来一次反“客里空”运动,重申新闻真实的权威,那么记者视真实为新闻的生命,媒体视真实为媒体生存的基础,假新闻可以愈来愈少。
新闻界的现状需要检查,需要纠正,需要调整。
不管是体制上,还是经营方式上,还是个人素质上,都是需要反“客里空”的精神,在群众的监督下,批评与自我批评,大胆揭露弊病,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让群众看到想看到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而不是空穴来风的假新闻。
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时期对新闻事业做出重大调整的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运动,在当时以及今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一次对反“客里空”认识,明确其历程,更是深刻的明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这也是当时反“客里空”运动所达到的目的之一。
新闻的真实性不愧是新闻业的魂,在解放时期真实性受到破坏,一次自我批评与监督的反“客里空”运动,新闻业和新闻人都经受一次真实性的洗礼,而今,新闻界的现状不得不再次呐喊一次反“客里空”运动,重申新闻的真实性。
【注释】①
①①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R】,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们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页
②童兵:《童兵自选集》【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126页
③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酝酿》【J】,《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
④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319页
⑤马明:《我所亲历的反“客里空”运动》,载《党史文汇》,2005年第4期
⑥常芝青:《办好报纸方针》载《学习的楷模——怀念常芝青同志》,经济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
①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②马明《我所亲历的反“客里空”运动》【J】党汇文史,2005年4月
③田中阳,刘丹《对“客里空”的历史辨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④王彦堂《反“客里空”运动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