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影视专业常考的名词解释
各学校影视专业常考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必背目录【蒙太奇的种类】软性电影【蒙太奇的句型】国防电影蒙太奇主旋律电影库里肖夫效应十七年电影作者电影台湾电影诗电影香港新浪潮左岸派新德国/日本/苏联电影电影眼睛派新德国电影德国表现主义日本电影超现实主义苏联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白色电话”电影法国印象派电影新好莱坞电影布莱顿学派 DOGMA宣言新现实主义 DOGMA纯洁誓言新浪潮《海斯法典》真实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杂耍蒙太奇电影符号学同期录音维尔托夫和记录电影《想象的能指》女权主义电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电影真理报独立制片安东尼奥尼长镜头理论爱森斯坦景深镜头先锋派电影升、降格大卫•格里菲斯升格/降格《一个国家的诞生》副光《党同伐异》借位拍摄经典好莱坞的基本特征跳切真实电影声画对位直接电影180度表演区法国新浪潮场面调度艺术电影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塔尔科夫斯基规定情境戈达尔格式塔心理美国“作者电影”理论情节点马丁•斯科西斯套层结构独立电影生活流画外空间类型电影理性电影黑色电影左翼电影蒙太奇法文montage n.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种类】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叙述蒙太奇叙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
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电影专业名词
电影专业名词1. 编剧(Screenwriter):负责创作电影剧本的专业人士。
2. 导演(Director):负责指导电影的创作过程、组织演员及剧组人员的工作,并对电影的艺术创作负责的专业人士。
3. 摄影师(Cinematographer):负责电影摄影的专业人士,主要负责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拍摄角度和光线,以及进行电影拍摄。
4. 剪辑师(Editor):负责对电影的素材进行剪辑及后期制作的专业人士。
5. 音效师(Sound Designer):负责电影的音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录音、音效剪辑和设计等。
6. 美术指导(Art Director):负责电影美术设计及场景布置的专业人士。
7. 服装设计师(Costume Designer):负责电影角色服装设计的专业人士。
8. 化妆师(Makeup Artist):负责电影角色化妆的专业人士。
9. 配乐师(Composer):负责电影配乐的专业人士。
10. 制片人(Producer):负责筹划和组织电影制作全过程的专业人士。
11. 录音师(Sound Mixer):负责电影录音的专业人士,包括现场录音和后期混音等。
12. 特效师(Visual Effects Artist):负责电影特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动画、合成等。
13. 动画师(Animator):负责电影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士。
14. 声优(Voice Actor):为电影角色配音的专业人士。
15. 理论研究(Film Theory):电影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审美等方面的研究。
16. 影评人(Film Critic):对电影进行评价和评论的专业人士。
17. 电影编舞师(Choreographer):负责电影舞蹈编排的专业人士。
18. 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协助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场景、演员等工作的专业人士。
19. 片场灯光师(Gaffer):负责电影拍摄现场的灯光布置的专业人士。
影视名词解释大全
影视名词解释大全1. 镜头(Shot):指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一组连续画面。
镜头可以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场景的氛围等。
2. 剧本(Screenplay):电影或电视节目的文本,包括对话、场景描述和角色动作等内容。
3. 演员(Actor/Actress):参与电影或电视节目表演的人。
演员通过扮演角色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4. 导演(Director):负责指导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并协调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5. 制片人(Producer):负责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筹集资金等工作。
6. 编剧(Screenwriter):负责创作并撰写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剧本。
7. 拍摄(Shooting):指通过相机将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画面记录下来。
8. 剪辑(Editing):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形成最终的电影或电视节目。
9. 配乐(Soundtrack):为电影或电视节目创作的音乐,用于增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10. 特效(Special Effects):通过计算机技术或实物制作,用于创造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奇幻场景或特殊效果。
11. 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拍摄完成后,对电影或电视节目进行音频、音效、视觉效果等方面的后期处理工作。
12. 录音(Sound Recording):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进行录制,包括对话、音效和音乐等。
13. 服装(Costume):演员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中所穿的衣服,用于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等。
14. 布景(Set):用于电影或电视节目拍摄的场景道具,包括建筑物、家具、装饰等。
15. 画面比例(Aspect Ratio):指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画面的宽高比例,常见的有4:3和16:9等。
16. 音效(Sound Effects):用于增强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声音效果,如枪声、爆炸声等。
17. 分镜(Storyboard):用图示的方式将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剧情按照时间顺序分解成一组画面。
影视专业术语解释
专业术语解释[中国电影艺术词典节选]电影逼真性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
电影逼真地呈现拍摄对象的性质。
电影是从照相术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是一种活动的照相,能够直接纪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空间状貌,可以逼真地反映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科技的发展又使它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从而具有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地反映对象的能力。
这种高度的逼真性手段必然要求银幕反映生活的外在真实和内在真实,它排斥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环境以及表演的虚假性,更排斥人物形象逻辑、故事内容等方面的虚假,而要求电影反映生活的本质,达到内在真实和外貌形态逼真的高度统一。
电影艺术人民性社会主义电影艺术的基本原则之一,指电影创作应反映人民的生活、利益、情感、理想和审美观点,也指电影创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民性是我国电影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
建国以来,一系列优秀影片,或反映了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或表现了我国人民的崇高精神面貌,或反映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光辉历史,或体现了人民的情感、愿望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受到人民的欢迎,同时也给人民以鼓舞。
我国电影创作在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显示了我国电影艺术的人民性的特点。
视觉快感电影心理学解释影像和运动引起视觉系统官能性满足的概念。
由光影、色彩和运动构成的电影影像带来的视觉快感,超过其他任何艺术,是人的视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时产生的特殊愉悦感。
作为影片的主要审美愉悦手段,影片的视觉快感是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元素。
视觉快感论解释和引导了电影创作走向,电影利用传统摄影技术和现代高科技,创造了其他艺术无法提供的视觉形象,再现了疯狂追逐、万马奔腾、激烈枪战、海底奇观、太空幻象,或惊心动魄,或赏心悦目。
隐喻换喻电影语言学术语。
在语言学中,隐喻,指间接意义上使用的移代性的修辞格。
电影符号学的修辞理论认为,电影没有严格意义的隐喻,因为按照修辞学的原意,并不指明隐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较关系,而在所谓的电影隐喻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于影像中,如卓别林的影片《摩登时代》(1936)开头的著名“隐喻”:一群羊的镜头之后是挤在地铁人口的人群的镜头;再如爱森斯坦的影片《罢工》(1925)中的“隐喻”:军警镇压工人的镜头之后不是工人受伤的镜头,而是屠宰场宰牛的镜头。
历年影视艺术专业类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影视编导必考名词解释
第四媒体: 即网络媒体,也叫第四媒体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将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
CNTV: 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0X910厘米,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长镜头: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
考研影视理论电影学名词解释汇总
考研影视及理论电影学名词解释汇总1.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60年代中期西欧电影理论界出现的新学派。
70年代在英美电影界也流行起来。
(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一类型的理论是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其特点大致如下:①与西方其他理论相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既非一家之言,也非一派之论。
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结构主义或符号学的术语和分析方法。
②这些理论的论述风格都比较抽象,比较富于哲理,也可以说比较富于认识论和方法学的色彩。
③它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中。
一方面这一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这一类型的电影美学就是电影理论界追求美学深度的趋向和一般美学界日益重视的电影艺术分析的趋向汇合的结果。
它的特殊性与含混性也就是由这一特点产生的。
作为代表,主要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首次在《电影中的符号与主义》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介绍给英语世界的彼德?沃伦;罗纳德影像结构分析;帕索里尼在《电影诗学》中的“诗歌电影”理论等。
2.电影符号学一种将符号学运用于电影研究的理论(创始者是麦茨)认为①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②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
③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学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该借用语言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工具。
④电影研究应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而系统化。
⑤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它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中期,帕索里尼的《电影诗学》,意大利的艾柯《电影符码的组接方式》以及沃伦的《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极大推动了其发展,但真正建构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厦的还是法国的麦茨的《电影语言》和《语言与电影》两部巨著。
影视名词术语
影视表演台词术语●NG:演员在现场拍摄时,表演出现失误,或表演不到位。
●表现人物:演员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将所扮演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按照导演的意图、设想,正确表现出来。
它是理解人物的成果。
●表演动作:它是一种表演心理动作,指演员扮演的人物流露出内心活动,表达思想感情。
并能对观众起到影响的作用。
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和面部活动及姿态。
●表演技能:指演员运用各种表演技术和手法。
创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表演派:演员不把体验作为重要的表演元素。
而是冷静周密而理智地表现自己所设计的人物形象,去寻找自然流露的外部形式,并按照确定下来的理想范本在表演中体现出来。
●表演情绪:指演员在创作时的一种心理反应。
演员受到某种刺激时便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引起动作表现,形成一系列的有逻辑的行为动作。
演员的表演正是通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刺激,产生某些情绪及行为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
●大动作:演员在表演时走动、坐起、立、卧等幅度较大的动作。
●单位和任务:一种演员对人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式。
一个任务的发展是由许多紧密联系的单位组成的,这一单位都含有一个人物,即人物的动作的意图。
演员在阅读剧本得通过这种辅助手段,使演员注意细节的体现,重视人物动作的表演,在任务的动作中产生新的思想感情和动作冲突,创造性的完成对人物的塑造●动力:能将各种表演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产生表演效果的力量。
情感、智慧和意志是三种不可分割动力。
三种动力中情感是最重要的,是表演创作的结果。
智慧提供了想象力,假使,规定情境等表演元素去刺激起情感。
意志则推动这些元素工作。
从智慧开始经由意志而达到情感,是整个创作的过程。
●动作线索:人物为演员提供的内在逻辑性的发展规律。
动作线索在有对话或无对话的场面中都应该是连续不断的。
演员在表演中至始至终都保持动作线索的完整,使人物的行为具有思想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对象点:演员在某一动作中集中注意的对象。
表演中演员对镜前的一个对象点集中注意较容易,而对较远的一个对象点集中注意较困难。
影视编导常识:名词解释
1.什么是电影?电影起源于哪里?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到了1894-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成能将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真正的电影终于诞生了.早期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片,然而,给电影配音个添色的尝试几乎是与电影诞生的同时开始的.最先给电影配音全部采用临场人工操作的方式.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音话同步的有声电影问世,配音设备为用机械连接装置带动大型录音唱片造成音画同步效果的"维他风"系统,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光学录音系统所代替.彩色电影在其原始阶段也是人工操作的,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才拍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2. 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承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联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出画入画出画入画是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
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
影视名词解释
功能交待故事的环境背景电影《李双双》的开头:阳光照耀下的山谷,山村田野。
这一空镜头交待了李双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秀丽的小山村。
电影《被告山杠爷》的开头有一连串的空镜头:南方的群山、炊烟袅袅的农院,草木和成熟的庄稼。
这一连串的空镜头,把观众带到了中国西部偏远的山村、丘陵。
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电影《蝴蝶梦》的开头部分,第一个空镜头:曼德利的景色,寂静的夜晚,月亮,天空,行云,被烧过的曼德利残状,长时间的空镜头伴随着画外音。
画外音结束后,出现第二个空镜头:法国南部的海滨,海水冲击着岩石,浪涛呼啸,浪花飞溅,接下来是陡峭悬崖。
这两个空镜头,由曼德利转为法国南部海岸。
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在电影《上甘岭》中,随着卫生员王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画面上出现了一系列镜头:滔滔的春水,飞泻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水库。
这些画面与炮火连天的战场形成了对比,为影片增加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电影《伤逝》中,涓生将阿随(狗)推向崖底后,银幕上出现了一连串的空镜头:枯树,昏鸦,荒草,土城,风沙翻卷中的蒿草,乌云压迫下的大地,这几个空镜头有力地表现了涓生的苦闷和前途的迷茫,结尾的空镜头能给观众留下不尽的思索;《天云山传奇》结尾那满山遍野的红山花;日本电影《人证》中缓缓落下的草帽;《远山的呼唤》结尾那白雪皑皑的北海道。
这些空镜头意蕴深远,令观众回味无穷。
表现哲理电影《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离开人世时,导演一连用了八个空镜头:①燃尽的蜡烛。
②冯晴岚生前用过的破羊皮背心。
③切了一半的咸菜、案板和刀。
④缀有补丁的旧窗帘。
⑤生前走过的路。
⑥小桥、河边。
⑦水磨坊边的石板路。
⑧雪地上的脚印、车辙。
这八个空镜头,意蕴深远,颇具匠心,给观众留下不尽的思索。
镜头①象征辛劳一生的人民教师。
镜头②、④说明主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镜头③象征一个女人对丈夫、女儿、家庭那无穷无尽的爱。
镜头⑤、⑥、⑦、⑧象征一个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所经历的坎坷人生路。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对于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又是强制的。
影视画内名词解释汇总
影视画内名词解释汇总影视画内名词解释汇总一、摄影:1. 视角:拍摄影片时,摄影机的测量角度,也就是拍摄物体的视觉角度和位置。
视角的改变,将对影片整体风格产生重大影响。
2. 特写镜头:拍摄特定物体使用的放大镜头,能够将物体放大后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3. 运动镜头:拍摄画面时,拍摄机向固定物体的各个不同方向和距离移动拍摄的镜头,能够有效地表现运动的感觉。
4. 环绕镜头:由拍摄机向固定物体以椭圆轨迹移动拍摄的镜头,能够有效地表现出物体周围的环境。
5. 镜头长度:决定着影像物体近远的比例,近镜头可使影像物体显得比实际大,远镜头则相反。
6. 景深:指摄影机聚焦点到拍摄物体所形成的前后清晰范围,取景范围越小,景深越大;取景范围越大,景深越小。
7. 变焦: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能够改变镜头焦距,改变物体近远,进而改变物体比例大小的手法。
二、剪辑:1. 编辑剪辑:将影片分成不同片段,组合成不同的叙事,展现不同节奏,表达不同情感的过程。
2. 三分钟原则:指电影每分钟有三段剪辑,每段结束时都要有重大突变,以达到观众的最高兴奋点。
3. 分镜头:将影片分解成每一段的小节,能够有效地控制影片的紧张程度,使观众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4. 动态修剪:一种用于改变影像长度和大小的方法,可以将多段片段组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一段动态小品。
5. 时间拉伸:影片剪辑过程中,调整每一帧的播放时间,延长或缩短,形成时间变换的效果。
三、特效:1. 合成特效:将多个不同的影像片段和特技特效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2. 抠像特效:把背景剥离出画面中某一特定物体,便于在画面中重新添加背景或特技效果。
3. 特技特效:利用CG和特技拍摄,创造出不可能出现的画面,从而改变画面主要内容。
4. 视觉特效:通过滤镜和色彩处理的形式,调整画面的颜色和对比度,从而完成一种视觉效果。
5. 配音与调音:在配音、调音和剪辑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以达到与画面同步展现,从而营造出完整的电影视听效果。
影视专业基础知识点
影视专业基础知识点影视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创作、演绎等方面的学科。
它包括电影学、电视学、导演学、编剧学、摄影学、制片学、表演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下面将从影视专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讨论。
一、电影学1. 影视语言:影视作品是通过影像、声音、剪辑等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影视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如画面构图、镜头运动、音效、剪辑等。
2. 影视叙事:影视作品通过叙事的方式来传递情节和主题,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角度等。
3. 影视艺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摄影、音乐、美术等。
4. 影视风格:不同导演、不同影视作品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如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黑色幽默风格等。
二、电视学1. 电视节目类型:电视节目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文艺类等多种类型。
2. 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是指负责电视节目创作和制作的人员,包括编剧、导演、摄影师、音频师等,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部电视节目的制作。
3. 电视剧制作:电视剧是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连续的剧情和角色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4. 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是商业广告的一种形式,通过电视媒体来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
三、导演学1. 导演的职责:导演是电影或电视剧的创作者和主要负责人,他负责影片的整体筹划、导演演员的表演、剧本的改编等工作。
2. 导演的风格:不同导演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如斯皮尔伯格的特效奇幻风格、李安的情感细腻风格等。
3. 导演与演员:导演对演员的指导和引导是电影或电视剧成功的关键之一,导演需要与演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活和真实。
四、编剧学1. 剧本创作:编剧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故事创作者,他负责编写剧本,包括故事情节、角色对白、场景设置等。
2. 剧本结构:剧本需要具有合理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3. 剧本元素:剧本中需要包含丰富的元素,如情节冲突、角色性格、对话和动作等,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影视编导常识:名词解释
1.什么是电影?电影起源于哪里?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到了1894-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成能将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真正的电影终于诞生了.早期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片,然而,给电影配音个添色的尝试几乎是与电影诞生的同时开始的.最先给电影配音全部采用临场人工操作的方式.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音话同步的有声电影问世,配音设备为用机械连接装置带动大型录音唱片造成音画同步效果的"维他风"系统,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光学录音系统所代替.彩色电影在其原始阶段也是人工操作的,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才拍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2. 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承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联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出画入画出画入画是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
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
影视表演专业常用词汇及解释
一、感觉,信念与真实影视艺术是感觉的艺术,感觉对了一通百通。
信念:就是指将剧本中一切虚构的事务都看成真实存在的东西,相信是真的就是信念。
信念也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模仿与创造1、模仿:指外部仿效,是表演的最初形式,也是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没有模仿也就谈不上表现力(外部动作,从人物的外部入手)2、模拟:指内心的体验(人物内部的特点)创造:必须在观察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去进行创造,观察生活要细,模仿要像,体验要深。
表现要精。
三、想像想像是情绪恢复的重要手段,是表演创作的重要心理技术,在原有感情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
1、什么是注意力集中?根据角色明确的目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的创造性的“注意圈”的注意范围。
并时时不停的有机的注意一个必要的对象就是注意力集中。
2、什么是影视艺术的注意?影视艺术的注意就是从有意识强制的开始达到自然有机的注意。
3、什么是交叉注意?注意力同时分散到几个对象上。
4、什么是动作、行动、行为?动作:是指人体外部看得见的具体的属于身体四肢的形体活动。
行动: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通过动作和语言完成动作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由动作和语言完成的活动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完成行动的手段。
行为:是涉及到人的思想品质,通过行动,动作揭示人的思想品质(是行动的抽象,涉及人的思想品质)。
5、什么是戏剧动作?是有思想有目的,凡属于人类行为的动作,不同于实际生活的动作,实际生活中人们自己的行动是自然形态的,而戏剧动作是经过选择加工的,具有表现性质的,由意志产生,有一定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
以上出自中国模特在线网。
影视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领域,表示把分切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形成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电影的手段。
组接的原则有生活逻辑、推理顺序、导演倾向或美学原则等。
2.安德烈·巴赞(1918-1958)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
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50年代,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
他没有系统的理论着作,大多数理论思维通过电影评论体现出来,代表理论文集是《电影是什么》。
他的主要理论有: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论、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认为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追求空间的真实性、影像与客观现实的同一,反对表现主义与蒙太奇。
3.黑泽明(1910-1998)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他在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的艺术潮流。
在导演手法上,他的电影具有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干净利落的特点,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最出名的导演手段是对现场的调度;在影片主题上,通过日本民族的现实和历史展开对人性的讨论,传递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人性的弱点。
代表作品有《罗生门》、《七武士》、《乱》、《影子武士》等。
4.格里菲斯(1875-1948)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电影大师,他完成了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拓和定型,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使电影成为真正的艺术门类。
在电影表现上,他对全中近景的转换、特定镜头的运用、段落之间的连接、摄影机的运动等作了示范式的处理;在电影制作上,他开创了叙事电影的基本叙事原则和制作模式,为好莱坞主流叙事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视概论--名词解释
影视概论--名词解释1、剧本的情境情境本是戏剧中的常用名词,所谓情境,指的是进过精心安排的特定的时空环境。
情境首先包括自然场景:时间和地点。
它也包括事件发生时的情势和氛围。
它还包括剧本中的特定人物。
2、影片的情节所谓影片的情节,其实就是把有特定性格,特定目的(需求)的人物放到一连串的情境中,让他们去行动。
3、剧本中冲突的四大形式传统上,冲突有三种形式:与其他人的冲突,与环境冲突,与自身冲突,随着现在科幻影片的大量出现,我们还能再找出一种冲突:与超自然的冲突。
4、剧本的戏剧式结构所谓戏剧式结构,是指吸收戏剧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按照“冲突律”的思维来建构剧本,并结合电影中的一些独特的视听语言等特点来进行电影创作的一种结构形式。
意识流结构影片意识流结构的影片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这类影片要求在银幕上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的活动,他们以“自我”的精神为中心,认为艺术就是“自我表现”。
5、剧本中的时空顺序结构时空顺序结构是电影剧作处理时空关系的一种基本结构类型。
它依照事件的自然进程和人物动作的连续变化组织情节的时空结构,推进剧情过程。
6、导演阐述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主要使用书面的形式,向摄制组成员表述自己对未来影片的创作意图和完整的构思,以及对各道工序所提出要求的重要依据,以便保证全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统一。
7、分镜头列表分镜头列表,实际上就是指每一场戏所要拍摄的镜头的书面描述。
它由镜头、景别、摄法,内容、音响、音乐、时间等几方面构成。
8、导演工作台本导演工作台本,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研究、分析之后,运用电影化的手段和绘画草图的形式,把文字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供绘制拍摄用的电影镜头。
9、什么是影视思维?影视思维是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学、思维学、形态学等领域的问题,它是电影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是理论概括和表述中通用的用语,主要用来概括电影艺术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的独特思维活动。
武大弘毅备考:编导专业影视常用名词有哪些
编导专业影视常用名词解析1、电影语言:电影需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特殊的艺术语汇(银幕画面),然后再按照电影艺术特有的构成规律,将这些艺术语汇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这样,就形成了电影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电影语言。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
2、电影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记录在感光胶片上,最后在银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电影画面从内容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构成;从形式上看,电影画面则是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的。
所以,镜头的运用对画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3、镜头:在技术上,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上的光学部件,它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在物理上叫透镜,俗称镜头;在摄制创作上,则是指电影摄影机每拍摄一次所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4、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它是由摄影机从不同距离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而得到的。
景别共分为远景、近景、全景、中景、特写五大部分。
远景:镜头离开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一般拍摄自然风光大的场面等,人物在其中变得十分微小,给人一种或登高,或远眺,气势宏伟的感觉。
全景:摄影机摄取人物的全身或场景的全貌。
常用来渲染或造成某种情绪和气氛。
中景:摄影机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的局部。
近景:摄影机摄取人物上半身或物体的局部,有时也摄取景物中的某部分。
近景最主要的特征是显示人物的脸,常用来表现人物在感情交流时的反应。
特写:拍摄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物品的一个细部,通称为特写。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其主要功能是选择和放大,选择,即“从整体中抽出细节;放大,即“近对象,详察秋毫”。
这一功能能使电影反映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广度大大超过了戏剧,而更接近作用于想象的文学。
其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首先在于它可以直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其次,特写赋予那些无生命无知觉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
5、运动镜头: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也叫移动镜头。
它既可以使画面显得特别真实,而且能使观众在与摄影机一同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必背目录【蒙太奇的种类】软性电影【蒙太奇的句型】国防电影蒙太奇主旋律电影库里肖夫效应十七年电影作者电影台湾电影诗电影香港新浪潮左岸派新德国/日本/苏联电影电影眼睛派新德国电影德国表现主义日本电影超现实主义苏联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白色电话”电影法国印象派电影新好莱坞电影布莱顿学派 DOGMA宣言新现实主义 DOGMA纯洁誓言新浪潮《海斯法典》真实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杂耍蒙太奇电影符号学同期录音维尔托夫和记录电影《想象的能指》女权主义电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电影真理报独立制片安东尼奥尼长镜头理论爱森斯坦景深镜头先锋派电影升、降格大卫•格里菲斯升格/降格《一个国家的诞生》副光《党同伐异》借位拍摄经典好莱坞的基本特征跳切真实电影声画对位直接电影180度表演区法国新浪潮场面调度艺术电影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塔尔科夫斯基规定情境戈达尔格式塔心理美国“作者电影”理论情节点马丁•斯科西斯套层结构独立电影生活流画外空间类型电影理性电影黑色电影左翼电影蒙太奇法文montage n.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种类】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叙述蒙太奇叙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
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2.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是根据画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激发观众联想。
表现蒙太奇细分为并列式、交叉式、对比式、象征比喻式等几种。
目前,在影视节目制作中,不重视蒙太奇规律的现象很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动画制作中一个镜头到底的现象。
这往往会破坏节目的节奏,使观众产生厌倦。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段,不仅对节目中的视、音频处理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蒙太奇,蒙太奇应该怎样来分类,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普多夫金的分类比较具体。
他认为有5种不同的蒙太奇:一是对比蒙太奇,例如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焚毁小麦与饥饿儿童镜头的连接。
二是平行蒙太奇,例如普多夫金拍的《母亲》中,游行示威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与涅瓦河的冰块逐渐溶化镜头的平行描绘。
三是比拟或象征蒙太奇,即今天常称为“隐喻”的蒙太奇,例如以飞翔的海鸥象征对自由的向往等。
四是交叉性或“动作同时发展”的蒙太奇,例如《赖婚》中那个最后一秒钟的营救。
五是“主题反复出现”的蒙太奇,即代表着一定主题意义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在银幕上。
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爱因汉姆都有过不同的蒙太奇分类法,有多至36种的,也有人认为过分繁琐的分类是徒劳无功的。
艺术手段千变万化,不可能把它归纳成若干文法规范,随时会有艺术家创造出新的手法。
正是因此,马尔丹最后把蒙太奇归纳为3类,即叙事的蒙太奇、思维的蒙太奇和节奏的蒙太奇。
当代法国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蒙太奇的目的只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之集中在被表现的事物上,首先是通过情节本身,通过情节所要求的生动的叙事来表达含义,其次是抒情,绘声绘色地抒发,墨酣情切地渲染。
综上所述,我们不妨把蒙太奇归结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象征的、对比的、隐喻的)3大类,而在这三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往往是在叙述的同时,也抒发了感情,或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
【蒙太奇的句型】在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经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
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后退式、环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前进式句型。
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的顺序组接镜头。
后退式句型。
按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环型句型。
这种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句型结合起来。
穿插式句型。
句型的景别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远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
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景别不发生变化。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了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并且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碗烫,游戏的孩子和老妇的尸体接在一起,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莫兹尤辛演技非常好,分别表现除了饥饿,愉悦及悲伤的感情。
因此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单个镜头只是电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创作才是电影艺术!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
同样的镜头后面接了不同内容的镜头。
观众认为那个特写镜头中的人的表情变了。
(1919,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库里肖夫使用沙俄时代演员伊万•摩朱金的镜头,将他的同一个面部特写分别与三个镜头剪辑在一起,先是连接一个热汤的镜头,然后连接一个死去的女人躺在棺材里,最后连接一个小女孩玩玩具熊。
摩朱金中性的表情在三个剪辑中都产生了涵义,并置的素材激发了观众的理念和情感,然后观众又把这种情理赋予演员自身。
单靠剪辑就能创造场景、场景的情感内容和涵义,甚至将平庸的表演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著名的实验被称为“库”。
)作者电影法国新浪潮运动中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
特征: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影片在表现方法上,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
还采用一些以人物为对象的使用轻便摄像机完成的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
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吕弗《四百下》(1958)戈达尔《精疲力竭》(1959)诗电影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
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被喻为“银幕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著述,主张电影应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使想象得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驰骋”;认为“应当摆脱与情节的任何联系——这种联系只能带来恶果”,甚至说注重情节的小说,其价值并不高于“在厨房里阅读的、流传在书摊和地铁的畅销书”。
他们还把“诗的语言”当作电影语言的同义语。
同一时期,苏联电影界以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为代表,也对电影中的诗的语言特别是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他们虽没有像法国先锋派那样陷入极端,即宣称“梦幻、迷醉与精神错乱是电影诗的真正内容”,但在一段时期内也倾向于否定情节。
爱森斯坦就发表过题名《打倒情节和故事》的文章(1924),而“结构诗学”学派的首领史克洛夫斯基则宣称“没有情节的电影,就是诗的电影”,并讥笑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半人半马怪物”。
然而苏联电影家们探索诗的语言及富于诗意的隐喻是为了更有感染力地反映客观现实。
《战舰波将金号》(1925)的出现,奠定了苏联电影“诗派”的地位,也说明他们走着与先锋派的“诗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
由于他们强调蒙太奇的隐喻性及影响作用,这一派的作品也被称为“蒙太奇诗电影”。
苏联20世纪50年代主张“诗的电影”的导演有卡拉托佐夫、塔尔科夫斯基、卡立克、帕拉让诺夫等。
70年代以来,按照“诗的电影”理论进行创作的导演有约谢里阿尼、阿布拉泽、曼苏洛夫、纳尔里耶夫、伊里因科等,他们的作品《落叶》、《愿望树》、《带黑斑的白鸟》、《牧歌》等都具有较强烈的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色调鲜明。
此外,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
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
“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电影从默片阶段进入有声电影时期之后,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艺术散文语言的运用逐渐成为主导趋势,很少再有人对“诗的语言”进行孤立的探索了。
但包括先锋派在内的早期电影艺术家们对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的探索成果,构成了现代电影表现手段的有机部分。
现代的诗电影一般都能注意到隐喻因素和叙述因素的较好结合。
左岸派60 年代中期,法国“新浪潮”电影转入后期,以阿仑·雷乃、瓦尔达、罗伯 - 格里叶等为代表的“左岸派”(因居住在法国塞纳河的左岸而德名)声誉日隆。
他们的影片更着重于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本身,很少直接表现浪漫主义的抒情主题;更多地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验,向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面进了一大步,并吸纳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
由于他们与新浪潮电影导演的风格非常接近,有时也被归于新浪潮电影名下。
但“左岸派”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
然而,由于 1959 年《广岛之恋》的出现正好赶上“新浪潮”的幸福之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看作“新浪潮”的一部分。
“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作有《广岛之恋》(1959)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两片的导演都是阿仑·雷乃。
前者编剧是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后者编剧是罗伯 - 格里叶。
两位编剧都参与设计了导演构思。
由于“左岸派”导演和文学有深切的渊源关系,所以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有时偏离电影固有的形式太远,像杜拉斯后来独立拍摄的电影,往往是一些静态的画面,配上文学性极强的话外音(如《印度之歌》,1975;《阿迦塔》,1981),因此被称为“非电影”。
但阿仑·雷乃在视觉和语言之间却找到了非常完美的平衡。
电影眼睛派是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于二十年代初提出,在创作中付诸实践的理论,即“电影眼睛派”。
他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搬演,甚至一般的反对表演的影片(故事片)。
他按照自己的理论拍摄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带摄像机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等。
这些影片都以取自生活的正式素材,通过巧妙的蒙太奇处理,充满激情的表现了苏维埃新社会的本质方面。
维尔托夫没有把电影的任务归结为只是单纯的摄录现实,他认为将电影观察的素材加以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这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创作阶段,对后来的电影工作者及五六十年代法国出现的真实电影,都有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