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实验序号123456物块A B C D E F物块密度(千克/米2.7×1032.2×1031.1×1030.9×1030.6×1030.4×103(a)图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2 热
题型二:热学数据表格例4.(★★★)某小组同学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1)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2)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表二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分析比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4)为了验证猜想(3)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
【考点】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析】(1)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是质量相同,水升高温度不同,加热时间随之的改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数据是加热时间相同,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不同,但是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所以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3)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虽然吸收的热量、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都不同,但经合理的运算,可归纳得出的结论为: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4)要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需使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即可,所以可用与水质量相同的煤油,记录温度升高2℃、4℃、6℃、8℃、12℃、16℃、20℃、24℃所用的加热时间。
2023年上海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10 电学压轴之4 电压表、电流表变化范围
题型六:替换电阻问题类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例1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
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a)所示。
①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电阻R2的阻值。
③现选择标有“10Ω 2Α”、“50Ω 1.5Α”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2,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最大(电压表的表盘如图(b)所示)。
问:选择哪一个变阻器替换电阻R2?求出相应电压表的变化范围。
【考点】替换电阻问题类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解析】①U1=I1R1=0.8安×10欧=8伏②U2=U总-U1=18伏-8伏=10伏R2=U2/I2=10伏/0.8安=12.5欧③选择变阻器“50Ω 1.5A”U1大=IR1=1.5安×10欧=15伏U2小=3伏U2大=I小R2大=[18伏/(60欧)]×50欧=15伏电压表变化范围:3~15伏。
【答案】①8伏②12.5欧③选择变阻器“50Ω 1.5A”电压表变化范围:3~15伏【教学建议】本题关键之处在于第三问,学生会在选配滑动变阻器时纠结,而本题只需分两种情况解题,与其纠结不如直接分类解题,会加快做题进度,提高正确率。
【考点】替换电阻问题类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解析】①I =I 1=I 2=0.5AU 1=I 1R 1=0.5A ×12Ω=6V②U 2=U -U 1=18V -6V =12VP 2=U 2I 2=12V ×0.5A=6W③B R 1R 2= U 2/I =12V/0.5A =24Ω当I =0.6A 时,U 2最大=IR 2=0.6A ×24Ω=14.4V当R 1=150Ω时,RR U U 11= V U R R U 51.152415015011=Ω+ΩΩ== 所以,U 1最大=15V ,U 2最小=U -U 1最大=18V -15V =3V△U 2=U 2最大-U 2最小=14.4V -3V =11.4V例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2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动态电路分析专题 讲解和练习
动态电路分析专题知识扫描一、化简电路确定电路连接方式1)电压表当成断路(直接去掉)。
2)电流表当成导线。
3)分析电阻变化情况,需要注意局部短路。
如:串联:R=R1+R2,毋庸置疑,R1或R2电阻增大,R总增大。
并联1R总=1R1+1R2例:R1=2Ω、R2=4Ω,R总=4/3Ω现在R1=4Ω,R2=4Ω,R总=2Ω所以:不论串并联,其中一个用电器电阻增大、整体电阻增大。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电阻。
4)确定电表的测量对象。
5)再根据欧姆定律I=UR,推导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
二、由开关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1)根据题干要求控制开关闭合。
2)再画出等效电路图,确定电路连接方式。
3)再确定电表测量对象。
如右图:1)当断开开关S1和S2,闭合开关S3时,则电路图如下:2)当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时,则电路图如下:4)再判断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表示数。
三、滑动变阻器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1)确定电路元件的接入方式。
2)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值增大或减小。
3)再判断整体电阻的变化。
4)由整体到局部,确定电表示数变化。
例1:如图,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分析:1)R1和R2为串联。
2)P右移→R2增大→R总增大→I减小→○A表示数变小。
3)R1不变→I·R1 →U1减小→○V表示数变小。
例2:如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1)R1、R2串联。
2)P左移→R总不变→I不变→○A表示数不变。
3)○V测R1和R2左侧的电压4)P左移→R测变小→U=IR测→○V示数变小。
通关训练1.(2019•吉林二模)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I2=I1、U2<U1 B.I2>I1、U2=U1C.I2<I1、U2<U1 D.I2>I1、U2>U12.(2017秋•云梦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器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是I甲:I乙,则()A.R1:R2=2:3 B.R1:R2=3:2C.I甲:I乙=2:3 D.I甲:I乙=2:53.(2014•东城区二模)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定值电阻R的阻值也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复习作业七 表格归纳专项
沪教版八上物理复习作业七表格归纳专项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后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甲、乙两小组分别选用了两组大小不同的蜡烛和两块薄玻璃板进行实验,他们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不同位置处,测出每次像与物到玻璃板前反射面的距离,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1 3.0 3.02 6.0 6.039.09.0表二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4 3.0 3.05 6.0 6.06 6.1 6.1(1) 分析比较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 分析比较1与4或2与5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3) 乙组同学在仔细分析了表中的数据之后,认为实验中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4) 丙组同学选用一组大小相同的蜡烛和一块玻璃板继续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组内的成员在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时产生了分歧。
表三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7 2.7 3.08 5.5 5.899.09.3i 小芳认为根据表三中的数据无法得出第(1)题中的结论,而小红则认为只需将表三中最后一列数据依次修改为“2.7”“5.5”“9.0”即可得出第(1)题中的结论。
请问小芳的观点是的,小红的观点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ii 结合第(1)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测量知识,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三中的数据,找出表三中的问题,并说明可能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2.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
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ℎ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表格分析试题-情景归纳 沪科版
表格分析试题1、某小组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1=10厘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1=12厘米)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
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分别与各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 (11)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 (12) 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 (13) 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5) 。
2、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1)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 导体1段,电键1个,电池若干,导线若干。
为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为了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采用改变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补充了实验材料后,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电压相等时的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六、情景分析专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 、B ,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 、B 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1(a )、(b )、(c )、(d )、(e )、(f )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 1、△L2、△L 3和△L 4,且△L 2>△L 4>△L 1>△L 3 。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 分析比较图1(b )和(c )[ 或(f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分析比较图1(b )和(f )[ 或(c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2(a )所示。
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8(b )、(c )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2(a )和(b )[或图(a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较图2(b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
先将钢片水平放置,再将重力不同的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12(a )、(b )和(c )所示。
上海中考物理复习 第11讲 表格归纳题学案
第11讲 表格归纳专题考情分析真题拾遗(上海中考25)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 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猜想v 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 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 和B 进行试验。
按图1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 。
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试验序号 θ斜面 m (克) v(厘米/秒)1 20° A 200 245 220° A300245表格归纳专题五年考情分析题号与 分值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254264254254254考点分布机械运动机械能凸透镜成像液体压强 阿基米德原理 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凸透镜成像复习策略 从这几年的考察知识点来看,数据表格题重点考察固液结合型液体压强问题,可以做重点复习。
在写结论时需要明确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分析。
一般有初步结论和进一步结论,初步结论一般为定性分析各物理量间的大小关系或正反比关系,注意因果关系。
进一步结论一般为定量分析各物理量间的和差积商的关系。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无关。
②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③在试验序号7中:v7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④完成上述试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图12中与(a)进行对比试验(选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上海中考26)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得物距u,像距v以及成像得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3 力
题型三:力学数据表格例6.(★★★)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初步知识后,提出推测:既然固体对支持面有压强,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面或者一部分液体对另一部分液体也会有压强,应该也可用公式P=F/S计算液体的压强.于是他们对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究。
如图(a)、(b)、(c)他们用形状不同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口,橡皮膜面积均为25×10-4米2)、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酒精、盛水容器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每次都先将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在管内装入酒精使橡皮膜变平,再测出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橡皮膜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以及管内酒精高度h2和管内酒精的重力G。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实验序号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管内液体高度h2(米)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管内液体重力G(牛)1 0.04 0.05 392 0.982 0.08 0.10 784 1.963 0.12 0.15 1176 2.94 表二实验序号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1(米)管内液体高度h2(米)橡皮膜受到的压强P(帕)管内液体重力G(牛)4 0.04 0.05 392 1.15 0.08 0.10 784 2.46 0.12 0.15 1176 3.6【分析】(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或2或3(表二中的4或5或6)(表三中的7或8或9)的实验数据,压强相同,液体密度越小,深度越大;(2)分析比较表一的1、2、3或表二的4、5、6或表三的7、8、9几组数据,同种液体,深度增大几倍,压强也增大几倍,可得同种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3)小华同学认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有关,则压强相同,深度应相同,由但又表中的1、4、7或2、5、8或3、6、9得,虽然压强相等,但液体的重力不同,所以可判断小华的结论是错误的;(4)a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重力;b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c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根据F=PS,几种情况下压强相同,虽然液体的重力不同,但由于底面积相同,所以液体对底面的压力相等,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等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容器底面积的比值。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电表示数 实验序号________ (伏) ________ (伏) 电流表A (安) 1 4 2 ________ 2 3 3________ 3 2 4 ________七、表格分析专题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a )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 )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块 A B C D E F 物块密度 (千克/米3) 2.7×1032.2×1031.1×1030。
9×1030。
6×1030。
4×103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上海中考物理表格归纳专题讲解
数据表格专题一.解法点拨:1.仔细读题:(1)要明确该实验研究(或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即研究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与相对应的物理量及物理规律的公式联系起来。
(2)明白实验数据是用怎样的方法(或途径)得到的?哪些是原始的测量值?哪些是经运算后的数据?(3)知道实验中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或相关条件指什么?2.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认真分析:(1)纵向(或横向)分析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或相关条件),确定研究的物理量与其中某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或相关条件),确定研究的物理量与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
即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分析,则需要对实验数据中的物理量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分析,如进行比值分析、乘积分析、和值分析、差值分析等等,并在其中找到一些初步的原因或规律。
3.将实验结论用语言准确表达:(1)控制其中一个或两个量的关系比较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①这个量因另一个量的不同而不同(只是定性结论)②这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得不出一定的函数关系)③这个量与另一个量成正比(或反比)(可以得出一定的函数关系)(2)分析比较××或×××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到:当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相同时,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相关条件相同或同种(特性物理量或某一比例系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相同。
分析比较×××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到:当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不同时,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相关条件不同,且当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越大,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相关条件越大或越小或不同(特性物理量或某一比例系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不同。
且当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乘积、和、差值)越大或越小,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相关条件越大或越小。
上海市初三物理表格归纳复习讲义(教师版)
【例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某小组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先后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测得的物距u、像距v、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或(5与6与7与8)或(9与10与11与12)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焦距的增加而增大。
(3)进一步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关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6、7、8、10、11、12,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9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分析】掌握“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本题关键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表格数据用控制变量法总结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答案】(1)减小;(2)(3与6与9)或(4与8与12)或(7与11);(3)①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②不同的凸透镜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倍焦距【变式训练】的金属柱体先后竖直浸没于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中它们改变金属柱体在液体中的深度h,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金属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1和p2,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
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解题指导】数据表格题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这类题型使学生懂得了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考核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表格归纳题型的命题也是常出常新。
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
②结论表述不准确: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围。
③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
④由于缺乏对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对题目给出的已有结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等。
数据归纳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1)明确实验目的:看到题目后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同时也与本实验的相关物理规律及公式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准备。
表格题的实验目的一般是在试题的第一句话中就呈现出来,通过认知、识记把要解决的问题跟物理基本知识相对照,运用逻辑思想方法中的比照法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公式。
2)重视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影响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相关条件也不是单一的。
我们必须根据题意判断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运用“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变”的方法对题目提供的或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规律确定因果关系,分析概括从而正确归纳出结论。
在书写结论时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结论的科学性、逻辑性。
数据表格题一般前两问是初步分析数据,后两问是进一步分析数据。
A、解决定性问题(即初步分析数据)用“数据定性归纳”法。
一问是根据实验序号写出实验结论,首先找出所指序号中被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再判断研究的物理规律与相关因素之间是定性关系还是定量关系,对比已有的结论(另一问初步分析的结论),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述结论。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1 光
题型一:光学数据表格【考点】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11f u v=+ 【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中的数据可得出物距u 与像距v 的初步关系是:物距增大,像距减小,但是注意前提是必须写出“当凸透镜的成实像时”,否则后面的结论就不对了。
(2)从结论可以看到“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应该是找物距相同,但焦距不同的数据,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到是:实验序号1、4或2、5或3、6;(3)将表中最后两列相加发现:物距的倒数与像距倒数和为定值,且焦距越大,像距和物距的倒数和越小。
【答案】(1)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2)1与4(或2与5,或3与6)(3)(a )表一或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b )表一和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且随焦距的增大而减小【教学建议】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第三问,通过数据找出新的规律,需要有敏 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表格题一直是一个难点, 学生知道的关于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公式很少,可以记住本题中的:111f u v=+,也可以再变形为:+uv u v。
例2.(★★★)如图1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
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2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二:焦距10厘米表二:焦距15厘米(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
新课标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重点梳理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重点梳理专题六作图专题作图题解题技法1.作图题的特点作图题是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题型.它分布在各个知识点的落实中,由于各部分知识的特点不同,所以对作图要求也就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要求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作图题的主要特点是:(1)规律性作图题的解答完全以所学习的物理规律为依据.因此这类作图题能够反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水平.(2)量化性作图题可以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相关物理量的相互关系用数学方法在图象上表示出来.这类作图题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物理公式的理解水平,同时也能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学科的综合能力.(3)需求性作图题可以表现物理现象的准确性.这类作图题主要体现某种物理现象形成时所必需的合理条件.它能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2.作图题的解答方法作图题是由题目要求来决定解答形式的.作图题可以反映某个物理量的特点,也可以描述某个物理规律,要做好作图题应该对所学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准确理解,并以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物理规律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正确解答相关的作图题.下面介绍几种作图题的解答方法.(1)力的示意图作力的示意图,是中考中必考的作图内容,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画力的示意图要做到“三定三标”:定作用点、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数值和标单位。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然后再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按重力、弹力(如压力、支持力等)、外力(如拉力、推力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不要无缘无故的添加和省去一个力。
例1.画出图所示斜面上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分析:首先力的示意图必须能用图表示出一个具有惟一作用效果的力,而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所以应该明确每个力的三要素,才能准确地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个力。
上海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
上海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上海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阿基米德原理3、光的发射定律4、欧姆定律5、焦耳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光的折射规律3、凸透镜成像规律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5、力和运动的关系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三、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2、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3、密度:水=人=103kg/m3 水冰铜铁铝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g=9.8N/kg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9 数据表格之4 电
题型四:电学数据表格例14.(★★★)小王和小海在学习了串联电路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C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中的相关数据和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相同,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分析数据还可以知道:三个导体中,导体________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最大(选填“A”、“B”或“C”)。
(2)小王进一步分析了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值是一定值;不同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同。
小海在小王的基础上,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I/U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若将新物理量取名为“电导”,符号取为“G”,则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可以写作:I=________。
(用“G”和“U”表示)(3)如果将两个导体串联,它们的电导分别为G1和G2,等效替代它们的总电导为G,请推导总电导与两个串联导体电导的关系式。
________(需要写出推导的过程)【考点】串联电路特点【解析】(1)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中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的当电压相同,通过不同导体C的电流最小,即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最大。
(2)分析每一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电导就是电阻的倒数,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R=R1+R2可知答案1/G=1/G1+1/G2。
【答案】(1)1、4、7或2、5、8或3、6、9;C(2)小;GU(3)U=U1+U2,I/G=I1/G1+I2/G2,;1/G=1/G1+1/G2【教学建议】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审题,由题意找出实验的目的;对比各次实验中的数据找出 对同一导体电压发生变化时,电流的变化规律,同时还要在相同电压下找出不同的电阻中电 流的关系;并且应注意实验的要求,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律,不能凭借经验得出一些结论。
2020沪教版物理中考冲刺讲解练习:图表信息专题(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图表信息专题(基础)责编:【中考展望】内容解读1.图表信息题就是以图象、图形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类计算题。
图表型计算题的题型十分丰富,有实验类计算题、探究性计算题、推理性计算题、学科内综合性计算题、数据分析类计算题等。
2.图表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内容可以包括光、电、力、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有的涉及环境环保或资源利用等等。
试题的形式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究性。
3.试题对学生的考查能力点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象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图表信息题型特点是:图象、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或是问题成立的条件,或是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等。
能力解读1.近几年的图表型计算题的试题一般蕴含的信息量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往往会因为数学知识或工具运用不熟练或不正确,导致物理问题无法正确解决.此类试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图表型计算题是作为中考的压轴题或综合性的计算题的首选题型。
2.图表信息题的知识容量大,所以通常以综合性试题出现,个别地市的试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题型,也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这也就加大了这些题的分值含金量,往往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关键点.【方法点拨】此类试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仔细阅读、观察、分析图象、图形或数据表格中蕴含的物理信息,不轻易放弃对试题提供的图象、图形和数据的利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充分挖掘图象和图形以及数据表格中包含的物理信息,从而将问题解决。
【典型例题】类型一、力学问题1、如图所示是AB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ρC 和水的密度ρ水=1.0g/cm 3)之间的关系是( )A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B .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C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D .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思路点拨】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自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备考2023年上海市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知识点清单与考情解读专题2 压强变化
专题二 压强变化选择专题专题描述:涉及一个或多个实心均匀柱形固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压力压强和圆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问题。
考情分析:每年的中考题都是灵活多变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都较高,也是每年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通常出现在选择题第7题或第8题的位置,分值2分;这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边长、底面积、高度、体积、密度、质量、重力、压力、压强、浮力等等,还包括压力、质量、体积、浮力变化量和压强变化量等;计算公式有:F p S =,=p gh ρ,F p S∆∆=,∆=∆p g h ρ以及一些变形公式等等;常见问题是切割、叠放、施力、倒入、抽出、放入物块等等,变化多样,要求学生对压强公式有深刻的理解,在熟练掌握基本公式的基础上能够对压强的变化进行定性的分析,并能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浮力相互结合。
常用的方法有公式法、三态法、极限法、割补法、赋值法、旋转法等等,是综合性比较高的题目,具有相当的难度,属于中考具有区分度的压轴题目之一。
一、固体压强切割问题(一)题型特点:固体水平切割(同施力)相同质量、体积、高度是固体压强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后面更复杂专题的基础。
(二)解题方法:柱体水平切去相同的高度、体积、质量或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核心公式:()()'//mg p g h mg g V S mg mg S Sρρ==∆=-∆=-∆ (三)柱体竖直切任何高度、体积、质量后对地面的压强都不变。
(四)注意事项:要注意看清题目给出的压强或压力关系是变化前的还是变化后的。
二、固体压力压强的变化量知识梳理考情解析知识网络(一)专题特点: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二)解题方法: 先看清是求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还是固体最终的压力(压强),再灵活运用相关的公式进行推导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常用公式:∆∆==∆F p g h S ρ =F p S与=p gh ρ (三)注意事项: 要特别注意看清是否为均匀的实心柱体,否则不能用∆=∆p g h ρ推导,只能用=F p S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表格分析专题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实验序号 1 2 3 4 5 6物块 A B C D E F物块密度(千克/米3)2.7×103 2.2×103 1.1×1030.9×1030.6×1030.4×103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
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向变阻器R2的某一端移动,在滑片处于某两个位置上时分别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三次实验时电A B CD EF(a)(b)图1压表V 1、V 2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①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P________移动。
(选填“向a 端”、“向b 端”或“没有”) 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3(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之后,他们又在如图3(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800ρ=酒精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表三(注入水0.1千克)(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 (b ).4、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小成同学根据公式P =I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大。
小顾同学根据公式P =U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小。
(2)实验验证A R 1 PR S 图2V 1 V 2a b实验 序号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0.0520490实验 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0.0520392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0.0515490图3他们分别利用阻值为5欧和10欧的定值电阻、一个标有“20 2A ”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及若干导线,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通过两个电表的示数,计算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及其电功率,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选填“小成”、 “小顾”或“小成和小顾”)。
(3)交流与评估Ⅰ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7或5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当电源电压和相同时,。
Ⅱ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A .取阻值为15欧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B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C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Ⅲ 表二实验序号7与10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相等的。
若要在表一中增加一次实验,使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实验序号5相等,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欧。
5、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图5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 、N 两端后,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 关数据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可知。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可知。
该小组同学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发现:当相同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了。
6、组同学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种材料:钨丝、锰铜丝和镍铬丝。
保持温度不变,所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前四列,为了进一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长度、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三个表格中的后四列中。
P 定滑S A V 图4 实验 序号 R 定 (欧) R 滑 (欧) P 滑 (瓦) 1 5 1 1.00 2 5 3 1.69 3 5 5 1.80 4 5 7 1.75 5 5 10 1.60 实验 序号 R 定 (欧) R 滑 (欧) P 滑(瓦)6 10 2 0.507 10 5 0.808 10 10 0.909 10 15 0.86 10 10 20 0.80 表一:导体甲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2.0 0.40 2 3.0 0.60 3 4.0 0.80 表二:导体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2.0 0.20 5 3.0 0.30 6 4.0 0.40 表三:导体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3.0 0.20 8 4.5 0.30 9 6.0 0.40 图5 V ANM表一(钨丝)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4与5、7与8)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以及相应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 (b ) 分析比较。
7、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于是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6所示,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1)h =0.02m 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
⑵小陶分析实验序号1至7,得出初步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成正比”。
小明认为小陶得出的结论不够完整,理由是_______。
小明还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___。
(3)陶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 )A “13厘米>h >12厘米”B “14厘米>h >13厘米”。
8、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小李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他们设计了如图7的电路,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导体、若干节干电池及其他必要器材进行实验。
(1)在设计电路时,小明认为还需在M 、N 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才能正确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小李认为干电池的电压是已知的,所以实验中不需要电压表;经讨论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并完成了实验。
你认为(选填“小明”或“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
(2)两位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导体A长度0.4米横截面积0.3毫米2表二导体B长度1.2米横截面积0.3毫米2表三导体C长度1.5米横截面积0.3毫米2图7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判断(选填“小明”或“小李”)的猜想是错误的。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在表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请你在表四中填写需选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导体还需满足的条件。
小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D、E两端的电压必须与表三中的电压值相同;小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通过D、E的电流必须与表三中的电流值相同。
请你判断:小明的观点是的,小李的观点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