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战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战略思考

作者:蔡安娟王水曲常胜

来源:《环境与发展》2017年第02期

摘要:环境监管能力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面对“十三五”水环境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江苏省亟需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本文基于江苏省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研究提出了水环境监管各领域建设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2-0041-05

DOI:10.16647/15-1369/X.2017.02.007

一直以来,江苏省水环境治理水平始终走在我国前列,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未来水环境治理形势仍将处于污染高位期、风险高发期、治理相持期。“十三五”时期,是全省经济调速换挡、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破解水环境治理困境、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的攻坚时期。水环境治理将实现四大转变,即从分散交叉治理向统筹协同治理转变、从行政单元控制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从物化指标控制向生态健康管控转变,从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全程控制转变,最终促进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监管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石,水环境治理任务越重,越需要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越需要科学的环境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水环境监管能力是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维护水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本研究将针对“十三五”水环境治理的新形势,基于对江苏省水环境监管在监测、监察、应急、信息和科技等领域能力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江苏省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对江苏省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战略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1 江苏省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现状

1.1 环境监测能力

在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已建成覆盖全省的各要素环境质量监测网,包括8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478个省控断面、528个小康社会地表水考核断面、66个补偿断面等。

在水环境自动监控网络建设方面,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水质自动站283个,配备流动监测车超过30辆,大中型监测船艇7艘,自动监测站联网率达到80%,环境监测预警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水平方面,已于2013年通过环保部标准化站整体验收。通过标准化建设,全省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设备配置达标率大幅提高。全部仪器均配置齐备的监测站共55家,但尚有15家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监测站缺少相关仪器设备等。

1.2 环境监察能力

在环境监察体制建设方面,设立省环境监察局,成立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和省环境应急中心,全省环境监察机构共126个,全省现有环境监察人员(按持证数统计)3700多人。

在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方面,13个省辖市有9个达到了东部二级标准,达标率为69%。103个县(区)中有86个环境监管能力达到东部三级标准,达标率为83%,环境执法装备得到有效完善,执法效能不断提高。

在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方面,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基本完成建设目标,初步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及重点企业的四级监控体系。

1.3 环境应急能力

在环境应急体制建设方面,已成立省环境安全应急和事故调查中心专职机构队伍,并有9个省辖市、8个市县成立了专职环境应急机构,全省现有环境应急专职人员72名,兼职人员90余名。

在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方面,建成全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搭建省级环境应急指挥固定平台,建立四级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全省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

在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方面,充实环境应急专家库,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库南京和无锡基地,初步建成淮安基地。

1.4 环境信息能力

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方面,已基本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1831”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地表水、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大气、机动车尾气、核与辐射、危险废物和应急风险源8个子系统的初步整合,建成省到县的环保骨干专网[2]。

1.5 环境科技能力

在环境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参与组织实施“十一五”与“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积极开展省级环保科技项目管理。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公益性研究机构,努力搭建起为学术交流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的平台。

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 水环境监测能力与水环境管理新要求不匹配

现有水环境监测断面布局不合理,监测网络布点不具代表性。全省727条骨干河流中,设有地表水国控和省控断面的共有167条河流,其中流域性河道有26条,区域性骨干河道有70条,重要跨县河道和重要县域河道分别有30条和41条。设置国控和省控监测断面的骨干河流占比仅为23%,覆盖率并不高,大量的重要跨县和县域河道没有设置监控考核断面,监测断面布局不够合理,不能全面反映全省水质状况。

水环境自动监控网络覆盖面低。全省共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283个,自动监测站数量偏低,且主要建设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太湖流域以及南水北调沿线重点断面。其中太湖流域设置的水质自动监测站(112个)约占40%[3]。淮河流域南水北调东线水质自动站(12个)约占4%。其它区域特别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重点流域省控断面、省、市界河主要河流交界断面、近岸海域等区域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覆盖面低。

水生态监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流域环境与生态管理的需要。目前水环境监测体系监测项目主要包括CODMn、NH3-N、TP、TN等常规化学指标。生物监测方面尚未开展针对各流域特点的生态指标系统性监测,缺乏覆盖全流域的水生态监控体系,难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真实的健康状况。

2.2 基层环境监察力量薄弱,监管执法难度大

江苏省沿江沿海等区域部分化工园区仍然是环境违法问题的“重灾区”,环境违法问题严重。不少园区污水处理厂长期运行不正常、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有的甚至存在治污设施虚假运行、废水稀释排放、私设暗管偷排直排等恶意违法行为。部分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运行正常率低,大部分园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而江苏省部分地市级如徐州、连云港、淮安、镇江地等地环境监察机构,以及部分县级基层执法机构装备标准化建设仍不达标,各种必备的现场执法设备和取证设施还未完全配备到位;另外,县级、镇级等基层环保队伍仍存在人少事多,一人多职,监管力量弱的现象,制约了执法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挥和深入进行。

2.3 水环境风险隐患大,应急预警能力保障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