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91510 教育社会学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旨在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使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的产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其发展动态有个系统的了解。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研究和解释常见的教育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同时,注重应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结合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自己身边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

面授环节可以精选与工作要求相一致以及与课程考试相关的内容重点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小组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设计8-10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交流掌握重点、难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课外作业研究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省电大作业要求,学生可以在作业研究中掌握和理解课程理论知识。

4.个别化研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阅读文字材料、上网浏览、参加BBS讨论、用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教师交流,这些记录也是考核学生个别化研究的依据。

六、课程考核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两部分构成。

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其中小组活动成绩占8%。

省电大自主命题和布置作业,共四次,每次占3%。

同时各地电大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小组活动,做好记录工作,并评定成绩。

第一讲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与教育行为论本章重点是根据省电大历年考试复要求,掌握以下内容: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第一章导论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两种研究路径: 第一种,主要是以孔德、图尔干、斯宾塞维代表的学术渊源,偏重“社会事实”,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第二种是以韦伯为代表的,主要是偏重“个体事实”,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社会有机论为代表,在研究时始终强调整体、有机联系的观点,教育现象放于社会大系统进行分析。

2.综合性:理解的教育是广义的,重点分析学校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综合性。

3.现实性:直面现实生活的教育事实,特别是对本国本土教育事实的研究。

4.实证性: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再进行二次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可为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提供社会学依据,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关系。

2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一般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3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局限性:1.功能局限性:具有鲜明的合作性和依赖性,比如只能协助而不能代替各种具体的学科,不能独立的解决教育问题。

2.地位局限性:对社会学依附明显。

3.应用局限性:研究范式不具有普适性,其成果和结论的应用视情况而定。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社会化的形态分为三类: 后喻文化-儿童向成人学习;并喻文化-儿童或成年人都需要向各自的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成年人向儿童学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角度:围绕教育功能展开, 研究重点在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与人的社会化问题等。

中观角度:以学校为中心开展,重点是学校科层制组织的性质、目标、结构、组成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微观角度:一、以《知识与控制》为标志,形成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二、采用现象学、象征互动论与俗民方法论等,以课堂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学校教育的俗民志。

综合角度: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整个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主干形成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范围有: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问题;学校和班级的社会学分析等。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沃德、法国迪尔克姆、德国韦伯等为早期代表。

当代西方有多种流派。

传统教育社会学:“新兴教育社会学”的对称。

以研究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社会学。

主要研究和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

带有较强的实用性。

是20世纪中叶前的教育社会学。

代表人物多为教育学者,侧重于规范性研究。

新兴教育社会学:“传统教育社会学”的对称。

以研究社会为中心的教育社会学。

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完备的客观理论,以了解社会现象。

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社会学。

代表人物多为社会学者,侧重进行验证性的研究。

学校社会学:用社会学观点研究学校运行规律以及学校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学校的社会化机能;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集体、性格;教师、学生团体内部结构;学生的文化程度;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等。

教育:广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

教育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又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提出了教育终身化的要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

可分为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等。

教育功能的大小,受社会条件、教育状况和受教育者实际需求所制约。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Chapter 1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基本概念界定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理解(学科性质)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理论依据,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即相对于教育社会学,教育学为“应用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子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理论对作为社会事实的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即相对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应用学科”。

这里的“应用”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对于一般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是应用学科;二是,运用社会学的一般理论来建立教育社会学自己的理论。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这里的“中介”指:第一,中介学科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第二,中介学科不等于“边缘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中具有社会学意义的问题的学科。

例如:教育学层面的课程研究,是将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构成要素,如学科结构、课程设置和安排;教育心理学层面的课程研究,是将课程作为一种研究材料,旨在揭示课程中隐含的逻辑结构和发展规律;教育社会学层面的课程研究,是将课程作为社会实现对个体进行控制的中介,其目的是为了阐明课程中的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以教育中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问题和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上,它一方面,以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来认识和分析教育事实,为教育学提出规范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以教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将社会学的理论应用到这一研究对象,从而提出自身的理论,进而发展出自身的理论体系。

因此,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事实学科,而非规范学科。

2、社会事实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指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经约束的,或者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教育社会学 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学 名词解释

一.概念解释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P7)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3.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所谓“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

因而,当教育的平等分配,确实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增加时,这种教育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教育的不平等分配确实为我们带来平等所不能带来的整体利益时,这种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合理的。

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

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作的规定。

因此,“有利于所有人”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指得到社会大众一致公认的教育制度。

这样一来,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实际上就是社会大众在观念上一致同意和拥护的教育制度,它成了一种可操作的概念。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本文将对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社会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传承。

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教育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不平等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教育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的功能与目标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培养公民素质、塑造个体人格、促进社会发展等多种功能。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发展、社交技能的培养以及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等。

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通过教育接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个体通过教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渐融入社会。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个人品德。

总结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

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聚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

观察法(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的种类之一)方式: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优点:长期详尽的观察缺点:情绪涉入,难以推论质的研究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2、质的研究的特性:(1)以实地为焦点(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4)重视解释(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的采用(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的陈述(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别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世界的假定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诠释学、现象学、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研究目标不同以确立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为主要目标以了解社会现象为主要目标研究假设和研究经历需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以验证的假设,有预先确立的设计与程序不需对研究的问题事先提出假设,以现场设计为主典型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资料的重要,以实验或相关的研究为典型认同主观资料的可贵,以人种志、田野法等研究为典型资料分析方法以数字说明事实及其相互的关系,强调由样本推论母群体的重要性不偏重数字的说明,通常不做推论研究者的角色以角色中立为基本态度不排除角色的涉入孔德(社会学之父)的重要理念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也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孔丘就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注意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学记》所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认识。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

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现代教育在提高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使得西方教育学家逐渐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西方社会学家也希望借助教育来解决社会问题。

教育社会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第一,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教育社会学的萌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引起社会学者与教育学者地密切关注。

第二,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构建阶段。

在此阶段,教育社会学研究进展迅速,产生大量有影响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人们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和学者们的理论特点,通常把此阶段称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构时期和传统的社会教育学阶段。

第三,20世纪中叶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初露知识经济的端倪,此时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积极参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他们的崭新思想及其理论,使传统的教育社会学迈向新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阶段。

可以说,真正较为完整的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最早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是欧美社会学家。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他于19世纪末对教育社会学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指出了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一、名称解释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符号互动论:运用情境、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生活过程,认为这一过程是参与者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

3、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4、“公民教育学”:是由德国的凯兴斯泰纳与美国的杜威为代表提出的,他们将学校视为社会的缩影,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5、继续职业社会化: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职业角色之后,为更好地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6、“社会教育学”:是由德国的纳托普与勃格曼为代表提出的,他们将社会视为一种有机体,强调教育由社会来进行,并为社会服务。

7、AGIL图式:它是帕森斯为功能主义社会学提供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按照AGIL图式,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范畴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对外适应功能(A),目标达成功能(G),内部整合功能(I),模式维持功能(L)。

简言之:在社会系统中,经济适应环境,政治达成目标,社会整合内部。

8、抵制理论: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于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地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发生的。

(并非自然而然、必然出现)9、机会的含义:是用来测定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10、同辈群体: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11、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指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职业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

12、教育机会:是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的入学机会,现已分化;是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新突破。

二、概念辨析1、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文化水平: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水平。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分析和理解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探讨教育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 教育社会学概述-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实地观察法- 统计分析法3.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教育不平等与社会阶层- 教育与社会结构- 教育与社会变迁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 课堂演示:邀请相关专家或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实践。

四、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 作业成绩:评估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演示和实地观察中的表现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材:教育社会学教材(可参考《教育社会学导论》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实地观察场所:学校、社区、博物馆等六、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授:讲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5. 课堂演示:邀请相关专家或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实践。

教育社会学(学科)

教育社会学(学科)
②冲突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W.沃勒、S.鲍尔斯和H.金蒂斯等,代表作有鲍尔斯和金蒂斯合著的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冲突学派认为,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功能是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即再生产未来的劳工被异化了的意识;资本主义的教育和经济之间有一种互惠关系;教育制度正是通过一种貌似 公平、客观的英才教育机制把人们安排到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上,从而使经济不平等合法化。70年代以来,在欧洲、 特别是英国,又出现了“新教育社会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M.F.D.
教育社会学(学科)
学科
01 学科概念
03 研究范围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发展特点
目录
05 理论流派
07 学科发展阶段
06 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 的重要分支。
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认识到人口增长、经 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学记》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述了当时 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中,把学校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肯定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思想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的贡献。早期 的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华德(Lester Ward)等人均很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德从两个方面建立了社会学 的研究框架,即社会动学与社会静学,前者研究社会进步,后者研究社会秩序。孔德本人对前者较为关心,曾提 出社会进化的三阶段法则,这一理论对以后社会学的发展曾有过重大的影响。由于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 系十分明显,早期的社会学家都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孔德研究社会的目的旨在实证地和科学地解释社会, 其研究视野指向“社会秩序和进步”,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提出建议。孔德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 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孔德认为教育体系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 中心要素,教育的任务乃是协调社会,学校的普及乃是稳定社会的基础。

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

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系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教育对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关注以下问题:教育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教育如何参与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形成与维持?教育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教育如何促进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差异、教育不平等、教育流动性、教育职业、教育文化等。

研究方法涵盖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旨在理解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三、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叙述的层级关系:章:第一章,第二章•节:一、二、•目:1. 2.•次: (1) (2)•研究对象的界说•人们主要根据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对科学研究的对象作区分。

•学科研究须具有独特性。

•对象相同,方法相同,则学科也相同。

•对象相同,方法不同,则学科不同。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指向教育社会学的特殊矛盾、特殊的本质。

•简单说来,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社会学意味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什么教育问题?现实与期望有差距,就易于出现问题。

•没有答案和解决办法的情况,是一个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问题意识,须着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们在研究教育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教育现象进行初步的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应当深入探究相关问题的实质,揭示规律。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们的看法不一,不同研究者对研究的问题的指向不同,对研究大范围的大小的认识不同,对研究的侧重点的选择不同,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不同,所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这些都会导致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不同。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主要分两类。

一类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经典说法: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化过程。

•他指出:“教育是年长的一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里界定了教育的含义,并间接地指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

•美国学者佩恩认为,教育社会学是描述和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学科。

•美国学者布朗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

•我国学者雷通群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研究个人在群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上需何种教育。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分层、文化传统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等。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3.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所有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身体条件等因素,都应当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4.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物质环境、制度安排等精神和物质的总和。

5. 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传播社会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等方式服务于整个社会。

二、填空题1. 教育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答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_____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答案:教育不平等。

3. _____理论认为,教育系统通过筛选和分类,强化了社会分层和阶级再生产。

答案: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4. _____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角色期待与其实际角色表现之间的差距。

答案:角色冲突。

5. 在_____理论视角下,学校被视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规章制度和层级结构。

答案:组织理论。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A. 教育政策的社会效果B.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C. 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D. 社会变迁对教育需求的影响答案:C2. 提出“教育是一种工具,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学者是()。

A. 涂尔干B. 布鲁纳C. 韦伯D. 杜威答案:A3. 下列关于教育社会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一.概念解释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P7)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3.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所谓“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

因而,当教育的平等分配,确实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增加时,这种教育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教育的不平等分配确实为我们带来平等所不能带来的整体利益时,这种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合理的。

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

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作的规定。

因此,“有利于所有人”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指得到社会大众一致公认的教育制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可为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提供社会学依据,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关系(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一般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2.教育社会学的定义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3.孔德、韦伯、迪尔克姆等代表人物孔德:韦伯:理性化时代的社会诊断者和预备家迪尔克姆:教育社会学奠基人(结构功能主义)4.西方教育社会学三大学派的主要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1)功能论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社会由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组成的,各个要素是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有秩序地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主要论点:结构与功能,一个事物总是有各个结构组成,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来实现事物总体的功能。

社会化教育的社会功能{筛选作用统合作用,认为社会的各部分也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现象,这时就要统合方面的意见,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使社会不断地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教育的统合作用是在思想观点方面的统合。

稳定作用,强调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赞成激励的革命,强调在稳定中求得发展。

和谐,在稳定的情况下在和谐的情况下相处。

代表人物:杜尔干、帕森斯(2)冲突论学派认为社会是由各要素组成的,但各部分都在动态变化,变化是普遍存在的,部分之间会产生不平衡的状况,出现相互之间的冲突。

冲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它并不否定有相对稳定的状态。

社会中必然存在着强制性,必然存在着权力的斗争。

主要论点:社会存在冲突,变迁,强制。

代表人物:柯林斯、华勒学校和教育的作用是传播身份集团的文化来巩固身份集团对社会的支配地位。

(3)解释论学派认为要对事物的认识都要通过解释性的论述,强调对现实事物进行解释。

研究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怎样建立关系,研究教师在学校中所使用概念的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研究教学的内容。

教育社会学——精选推荐

教育社会学——精选推荐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绪论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与地位: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任务在于了解个⼈社会化的意义,阐明教育制度在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地位,分析学校社会组织与班级社会体系。

最终⽬的在于建⽴或修正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并改进教育措施,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社会学的不同观点(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教育社会学是⼀门中介性的学科。

从社会学的⾓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

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类型及其争议(⼀)量的研究1、基本观点:运⽤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的⼿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从⽽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法。

2、对量的研究的争议(1)把教育当作孤⽴的实体(2)测量⼯具不完整(3)专注于容易测量的特质(4)数字游戏—统计越深越好(5)不当的分析与⽐较(6)研究者对构架的主宰(7)研究利⽤的困难(⼆)质的研究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是以研究者本⼈作为研究⼯具,在⾃然情境下,采⽤多种资料收集⽅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对研究现象进⾏深⼊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种活动。

2、质的研究的特性:(1)以实地为焦点(2)以研究者⾃⾝为研究⼯具(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4)重视解释(5)重视观察和访谈⽅法的采⽤(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7)重视表意语⾔和使⽤和意见的陈述(8)采⽤语⽂描述、图⽚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第⼀章社会学之⽗:孔德孔德的重要理念:(1)实证主义(2)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学的三位圣者:马克思涂尔⼲韦伯韦伯理论1、强调“理解”的原则2、重视专业的权威A传统权威(法定权威)B专业权威C个⼈权威(个⼈魅⼒权威)3、提出科层制与正式组织的特性:公私分明层级管理档案管理专业分⼯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与演进⼀、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1、概况的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华勒《教学社会学》2、这⼀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教育社会学研究主体是教育学者;②在研究⽅法上,偏向于哲理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教育社会学教学与考试大纲网络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社会学教学与考试大纲网络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社会学》教学与考试大纲(网络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教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多学科、多视角、多观点和多元方法的研究与分析,这样才能充实教育理论的内容,促进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员对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具备社会学研究与分析的能力,建构一种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养成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发展对教育现象进行“揭穿真相”的解析、批判和探究能力,并掌握对教育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知识和技能。

(二)指定学习书目和参考书目1、指定学习书目: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主要参考书目: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谢维和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编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导论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如何认识这些不同观点,是正确认识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基础。

分析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演绎法”,二是“归纳法”。

(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2、相互关系说3、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4、特殊社会现象说5、本书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二)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教育行动2、教育活动3、学校组织4、教育制度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一)历史上关于学科性质的讨论:1、教育学分支说2、社会学分支说(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2、综合性3、现实性4、实证性(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一)整体观和有机观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思路(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假设1、学校系统中的个体行为不仅由特定的学校环境所塑造,而且还由其它的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6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
A.佩恩 B.哈里斯
C.詹姆斯 D.史密斯
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 B.《教育百科全书》
C.《教育社会学文选》 D.《教育与社会学》
3.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晚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中期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
A.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B.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D.有特殊的研究方法
5.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

培育个性 D.社会化
6.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
A.“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B.符合互动理论
C.常人研究理论 D.批判社会学理论
7.冲突理论发端于
A.马克思 B.恩格斯 C.佩恩 D.哈贝马斯
8.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
A.“教育投资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经济发展理论”
9.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声望方法 B.能力方法 C.知识方法 D.出身方法
10.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A.柯林斯 B.图明 C.哈贝马斯 D.金提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
A.群体意识 B.自我意识 C.共同策略 D.共同利益
12.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A.库利 B.华纳 C.米德 D.墨顿
13.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的争论涉及三个基本理论,即“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
A.“综合化”理论 B.“混合化”理论
C.“生活化”理论 D.“和谐化”理论
14.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
A.“趋同化”功能 B.“整合”功能
C.“文化再生产”功能 D.“选择”与“分配”功能
15.鲍尔斯和金提斯认为现代社会阶级结构再生产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是
A.教育制度 B.文化制度 C.经济制度 D.政治制度
16.以下属于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的理论是
A.文艺复兴理论 B.结构功能主义
C。

社会行为生态学 D.标签理论
17.伯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存在两种语言代码,即精密型代码和
A.封闭型代码 B.开放性代码 C.粗放型代码 D.文化代码
18.在运用组织分析技术研究教育变革动因时,一个有效的策略模式是
A.调查研究法 B.交换行为法
C.个人和小团体研究法 D.人种学方法
19.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反应模式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0.中华职教社成立于
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首次把教育社会学纳入到“教育科学”名义下的学者是。

22.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23.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两个不同的学派参与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

第一个是思辨教育学派,第二个是。

24.日本学者对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育社会学不是单纯的应用社会学。

25.20世纪60年代教育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和世界范围的学生抗议运动。

26.符号互动论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析课堂中的。

27.功能主义起源于19世纪英国社会理论家的学说。

28.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是。

29.本土方法论在本质上脱胎于舒茨的现象学,它又叫。

30.韦伯提出的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是财富、权力和。

31.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提出“中层理论”的理论家是。

32.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包括功能取向、冲突取向和。

33.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内在动因的分析层次有个体层次和。

34.一般来说,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和张力。

35.中国近代涌现出较多的教育思潮,其中与教育社会学最为贴近的是职业教育思潮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初期形成的途径。

37.韦伯所区分出来的四种社会行动类型分别是什么?
38.什么是文化屏障?
39.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有哪些?
40.简述黄炎培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1.冲突取向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并进行相应评述。

42.试论述伊利奇“非学校化”思想的基本观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3.20世纪80年代,教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措施,由美国教育部派出的国家专门研究小组的报告甚至指出:“我们的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这一报告在结论中进一步指出,除非我们提高美国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否则美国的经济将不能与西欧、日本相匹敌。

请对此做法进行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