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

合集下载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概述
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情况。

本文总结了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常见的不良反应
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2. 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如症状严重可就医咨询。

3.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

4. 超量使用药物: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超量使用。

5. 不适当使用药物:如使用过期药物、错误的用药途径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应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就医寻求帮助。

2. 寻求专业意见:对于不确定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或药师,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理建议。

3. 记录不良反应信息:及时记录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时间和药物名称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医生或药师参考。

结论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常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其对患者的影响。

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总览

药物不良反应总览

药物不良反应总览1. 引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条件下,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的、没有期望中的作用或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供参考。

2.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1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由于患者对某种药物生理上的异常反应而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药物热尤因森-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2.2 药物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期望的药理学效应。

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2.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影响了其他药物的效果或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2.4 药物滥用和误用药物滥用和误用是指患者或使用者在用药过程中不遵守医嘱或药物说明书的规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药物滥用和误用包括过量使用药物、长期滥用药物等。

2.5 药物依赖和成瘾药物依赖和成瘾是指患者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对药物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渴求。

药物依赖和成瘾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3. 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医生、药师和患者共同努力。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充分的告知。

患者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药师应提供药物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4. 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潜在的风险。

了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药师和患者共同努力,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上为药物不良反应总览的内容,仅供参考。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5)2.1过敏反应 (5)2.2毒性反应 (5)2.3特异性反应 (5)2.4二重感染 (6)第三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7)3.1.1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生谱 (7)3.2.2对抗生素使用计量和间隔时间进行控制 (7)3.2.3剧至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7)3.2.4合理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剂量和给药时间 (8)3.2.5科学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 (8)第四章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抗生素关于感染性疾病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临床医学的预防性运用。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运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

可是,在抗生素运用过程中很简单发作不良反应。

这就请求必需要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操控,以削减运用抗生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这篇文章着重讨论通过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下降抗生素运用病人发作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强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医治作用,进而推进我国医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开展。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AbstractsThesafetyofpost-marketingdrugisofgreatimportancetoeveryone.Thepharmaceutica lindustryhasbeenflourishinginthemarketeconomyofthereformandopening-up,prov idinganumberofdifferentsortsmedicinesforclinicaluse.Multinationaldragmanufactu ringenterpriseshavebeenfloodingintoChina,andbringinvariousinnovativemedicines thatclinicisinurgentneedof.ThesemedicinesareindispensibletoChina'shealthundert aking,providingimportantmaterialsupportforthesafeguardofpeople'shealth.Howev er,everydrughassideeffects.Thesafetyisrelativeeventhoughthatdrugisapprovedtobe onmarket.Atthesametimeoftreatingdiseases,drug第一章绪论抗生素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细菌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的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调查分析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

调查分析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

调查分析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作者:桑金龙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5年第01期【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化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观察分析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

结果200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有93例,占46.5%。

105例不良反应患者使用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52.5%。

在报告中的75种药品中,28种为抗感染药物,占37.3%,同时以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大(50%)。

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100例,占50%,口服86例,占43%。

同时85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2.5%)。

结论:临床用药中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注,同时还应减少静脉给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化学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31-01药品是防病治病的主要物品,但在药品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药品不良反应(ADR)。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数据可知,化学药品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易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1]。

因此,在患者治疗中,医院应加强化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至2013年上报的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所有报告均来自于本院在此期间的门诊、住院患者,报告者为临床医师、护士,所有报告均完整、可靠。

1.2分析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在计算机EXECL中录入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给予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药品给予方式、药品剂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等数据,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并以“无法评价”、“可能”、“肯定”评价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

1.3 统计学处理在处理本次的研究结果的过程中,统计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SPS 12.0进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用 ±s 表示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经过数据处理,当P2、结果2.1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在所统计分析的发生化学药品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06例,女性患者为94例。

药物不良反应综述

药物不良反应综述

药物不良反应综述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它们可能是轻微的,如恶心、头晕和头痛,也可能是严重的,如过敏反应、药物中毒和器官功能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多种多样,涉及不同的药物类别和系统。

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皮肤不良反应(如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和失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心悸和高血压)以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如尿频和尿失禁)。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剂量和使用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时候,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差异有关,即相同药物在不同人群中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用药过程,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警和干预。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也应该积极向医生报告可能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结起来,药物不良反应是使用药物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机制对于合理用药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References:1. ABC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MJ. 1992 Oct 31;305(6861).2. Aronson JK. Side Effects of Drugs. A-Z of Side Effects of Drugs, 4th Edition. Elsevier, 2014.3. Davies EC, 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hospital in-patient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3695 patient-episodes. PLoS One. 2009 Jul1;4(2):e4439.。

药物不良反应及分类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及分类论文

药物副作用:由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 头晕、恶心、呕吐等
药物滥用:由药物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滥用药物引起的成瘾、戒断反应等
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可自 行缓解
中度:影响正常生活,需要治 疗或调整药物
重度: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 疗或停药
极重度: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损 伤,需要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 措施
皮疹:皮肤出现红斑、丘 疹、水疱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内 及时报告: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调整用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 免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 认识和警惕性
增强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 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与治 疗目的无关的、有害的或非预期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药物耐受性:长期使用药物产生的 耐受性,导致药物效果减弱或消失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耐受性: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药物后,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停止使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简述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药品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药品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ADR),这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品时发生的不良或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非常重要。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期和迟发性反应早期反应是指在用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有关。

迟发性反应是指在用药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与长期用药或慢性毒性有关。

2.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不良反应通常是暂时性的,并且很快消失。

中度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治疗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重度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3. 根据发生机制分为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身体组织或器官的直接损伤,通常与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

过敏反应是指身体对药物成分的过度敏感反应,通常与个体差异有关。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4. 根据影响范围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是指在使用药品时仅影响某些部位或器官。

全身反应是指在使用药品时影响整个身体。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1. 不可预测性由于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等因素,同一种药品可能会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甚至在同一患者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2. 剂量关联性通常情况下,剂量越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些患者可能会对某些药品过度敏感,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反应都不同,因此同一种药品可能会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某些人可能会对某些药品过度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完全没有反应。

4. 累积性一些药品可能会在体内积累,导致长期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这种情况通常与药品的代谢和排泄有关。

药品的四种不良反应

药品的四种不良反应

药品的四种不良反应
药品的四种不良反应
1. 副作用:一种药物常有多种作用,在治
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之为
副作用。

副作用通常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
变化,停药后大多很快消退。

2. 毒性反应:大多数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
毒性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生
化机能异常或结构的病理变化,但反应程度与
剂量有关,计量加大,毒性反应增强,停药后
恢复缓慢,甚至终身不愈。

3. 特异质反应:是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特有
的异常敏感性,与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4.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致敏病人
对某些药物的特殊反应。

该反应与药物的性质
剂量无关。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可速发或迟发,
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哮喘等。

小儿疾病、腰痛、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腿痛、颈椎病、肝病、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妇科、经期保养、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咽炎、痛风、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鼻炎、眼病、手脚病、感冒、咳嗽、失眠、痔疮、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血管、静脉曲张、癌症、食物属性、补血、瘦弱、肥胖、瘦腰、湿气、经络、中成药、打嗝诊断:辩证、背诊、面诊、月经、舌诊、青筋、汗诊、目诊、指甲(找病因)
治百病:打坐、拉筋、滚背、刮痧、拍打、敲胆经、揉地筋、醋泡蛋、艾灸、姜、穴位、高抬腿
手册:中老年保健、急救常识、水果养生、穴位按摩、黄帝内经。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0)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0)(一)研究背景 (10)(二)研究目的 (10)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11)三、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11)(一)药物方面 (11)(二)机体方面 (11)四、研究背景及目的 (12)(一)安全性 (12)(二)有效性 (12)(三)经济性 (13)(四)适当性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瓶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

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应避免不合理使用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处方药一定不要不合理使用。

正确选择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求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要求对药物有全面的了解,特别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使用以后或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患者身上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要全面掌握、充分考虑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减少、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避免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的浪费。

本文旨在引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一)研究背景药品是双刃剑,药品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国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都是很普遍的。

据报道,WHO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ADR 而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ADR,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

美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四位,其中死于不良反应约有20万人,这些数据都是很惊人的。

(二)研究目的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医生必须做到对症下药,配伍合理,避免误用、滥用药物。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时,尽量使用首选药物,做到足量、规律、按疗程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在联合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适当性、经济性四要素,防止二重感染发生。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药品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效应、继发效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的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要点

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要点

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要点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 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 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 称为药源性疾病, 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 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等。

1.副反应:也称副作用。

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要点:(1)治疗剂量出现, 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不可避免, 并可以预料;(2)与选择性有关, 选择性低, 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3)可以随治疗目的改变, 成为治疗作用。

(4)多数较轻微。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 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要点:(1)与药物的剂量、疗程有关。

与副作用的区别。

(2)一般比较严重。

(3)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 应该注意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要点:(1)停药后产生。

(2)与药理作用有关。

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 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4.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要点:(1)停药后产生。

(2)与原有疾病相关。

与后遗效应的区别。

例如:长期服用普萘洛尔降血压, 突然停药血压将明显回升。

5.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发生的免疫反应。

要点:(1)与过敏体质有关。

(2)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3)与剂量无关。

6.特异质反应:先天遗传异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致的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要点:(1)与遗传因素有关。

(2)与药物固有作用基本一致, 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药理性拮抗药可能有效。

与变态反应的区别。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引言在医疗实践中,药物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对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这些问题。

不良反应类型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药物成分过敏导致的。

2. 药物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乏力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由于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或系统的影响产生的。

3.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药物的效果可能被减弱或加强,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4. 药物滥用或误用: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未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或者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防和处理策略为了预防和处理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1. 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在给患者开具处方前,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避免给患者开具对其过敏的药物。

2. 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频率等,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3. 监测不良反应:在患者使用药物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医护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注意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并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5. 教育患者合理用药: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教育,包括正确用药的方法、时间、剂量等,以减少滥用或误用药物的风险。

结论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通过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和预防处理策略,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旧药换新装不断涌现,药物不良的报道也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报告也时有发生,使我们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感到恐慌,我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大家探讨。

1 下面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的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

最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症状常在注药后1—5min内出现,多表现为急性反应,来势凶猛,有的来不及抢救即已死亡。

1.1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病人首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

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率细速,血压迅速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深度休克。

发生在青霉素、阿洛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唑林、环丙沙星、鱼腥草、骨肽、喜炎平、克林霉素等,其中青霉素、鱼腥草、骨肽、喜炎平、克林霉素都有致死病例报道。

其中有一例“骨肽”过敏死亡在本院发生。

1.2 过敏性哮喘的表现:开始感觉咽喉部发痒,咳嗽,喷嚏,声音嘶哑,迅速出现喘息,喉梗阻,顽固性支气管痉挛,呼吸急促,严重者紫绀甚至肺水肿。

发生在青霉素、头孢三嗪、鱼腥草等。

1.3 早期出现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

1.4 先手足麻木,从末梢到近心端,后四肢失去知觉,见于穿琥宁、炎琥宁。

1.5 胸闷、腰背剧痛、呼吸困难,见于参麦。

1.6 频繁咳嗽、刺激性呛咳、咽干、咽紧见于吉它霉素、丹红、舒血宁。

1.7 寒战也是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

1.8 剥脱性皮炎:多见于磺胺类(大多发生在10天后)可持续1个月左右。

先是体温高达37-40℃,开始象湿疹、猩红热型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片状鳞屑甚至毛发、指甲。

还有一些是我们临床工作中不易发现、不易识别的药品不良反应,如下:1.9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过敏及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跟腱炎和局部刺激症状等。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见到最容易发生的是皮肤过敏、局部刺激症状、循环系统反应等,还有1例是老年男性慢支患者用左氧氟沙星针致跟腱炎。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摘要 (3)第一章前言 (4)第二章药品不良反应 (5)2.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5)2.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5)第三章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案例 (6)3.1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 (6)3.2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 (7)3.2.1 反应停事件 (7)3.2.2 拜斯亭事件 (8)3.2.3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8)第四章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及检测体系 (9)4.1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 (9)4.2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体系 (9)第五章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事关所有人的健康,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中蓬勃发展,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药品,跨国药品生产企业踊跃入华,带来了临床急需的创新药,这些药品是我国的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其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重要物质支撑。

然而,是药三分毒,经批准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是相对的,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与治疗无关的有害反应,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因此,药品安全是世界各国药品监管部门追求的共同目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为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管控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对药品不良反应正确认识是我们在药品安全这一重要的公共安全领域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认识;评价AbstractsThe safety of post-marketing dru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veryone.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viding a number of different sorts medicines for clinical use. Multinational dra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ve been flooding into China, and bring in various innovative medicines that clinic is in urgent need of. These medicines are indispensible to China's health undertaking, providing important material support for the safeguard of people's health. However, every drug has side effects. The safety is relative even though that drug is approved to be on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of treating diseases, drug can also bring to people adverse reaction that is irrelevant to the treatment purpose, which is so called drug adverse reaction. Therefore, drug safety is still the common goal pursued by all the drag administrations in the world. Carrying out the drug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trolling post-marketing drug safety by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safety, establishing correct identity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 is the duties and obligations that should be fulfilled by us.Key word: Adverse Drug Reaction; identity; value第一章前言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及用药措施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及用药措施

·104·抗生素属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药物组成以微生物为主,药物应用后可以实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但是作为药物来说,两面性是其固有属性,虽然能够实现疾病治疗目的,但是也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为此监管机构制定了明确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标准,目的为防止药物滥用诱发的不良后果,要求临床中必须综合考虑病情及药物提升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

但是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临床中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主要表现于不合理用药、频繁更换药物、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情况,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健康和安全存在不利影响[1]。

本次研究重点为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并制定有效的用药措施、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于本院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存在不良反应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

9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例、37例,最低和最高年龄分别为19岁、75岁,年龄平均数值为(38.79±2.42)岁。

使用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氨基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等。

1.2…方法对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详细了解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及受累组织,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及比较。

1.3…指标观察审核小组对各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2]。

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2检验,分析组间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分析90例抗生素药物诱发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构成各年龄段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90例抗生素药物诱发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构成[n(%)]年龄段例数占比19-29周岁1617.7830-39周岁6 6.6740-4988.8950-59周岁2628.8960-75周岁3437.782.2…抗生素诱发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抗生素诱发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详情如表2所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ADR) 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1]。

自2011 年重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院也相应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组织开展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本文对我院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ADR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改进我院ADR 报告和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普爱院区各临床科室2012至2013 年填写的155 例ADR 报告表。

1.2 方法整理资料后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ADR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ADR 报告类型及转归等信息录入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ADR 患者一般情况155 例ADR 报告中,男54例( 34.84%) ,女101 例( 65.16%) ,各年龄段人群均有ADR 发生。

既往有药物ADR 史者7 例( 4.52%) ,无ADR 史者94 例( 60.64%) ,ADR 史不详者54 例( 34.84%) 。

见表1。

2.2 ADR 给药途径分布引起ADR 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为常见,达到125 例,占80.65%; 其次为口服给药15 例,占9.68%; 外用给药8 例,占5.16%;皮下注射给药6 例,占3.87%; 肌内注射给药1 例,占0.64% 。

2.3 ADR 涉及药品种类分布155 例ADR 报告共涉及药品12 类63 个品种,其中抗肿瘤药物引发的ADR位居首位,其次为抗感染药物。

见表2、3。

2.4 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我院报告的155 例ADR 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

见表4。

2.5 ADR 关联性评价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ADR 关联性评价标准,155 例ADR 报告中评价为"肯定";75 例( 48.39%) ,"很可能";63 例( 40.65%) ,"可能";14 例( 9.03%) ,"待评价";3 例( 1.9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一般规律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使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

随着大量高效、高选择性和治疗剂量范围窄的药物不断上市,且联合用药机会大大增加,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这也使ADR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药物监测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视,定期分析导致ADR发生的因素,尽量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2]。

作为一所三甲医院,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人数众多,因此,明确开展ADR监测,对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上报的568例有效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查阅我院于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ADR共568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按患者年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患者年龄与ADR发生的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大于60岁老人(180例,占31.69%)和小于14岁儿童(103例,占18.13%)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两者共占发生ADR的一半(共283例);且是发生严重或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重点人群(严重或新的ADR共10例,占71.43%)。

见表1。

2.2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的分析发现,引起ADR发生最多的为静脉给药(占72.89%),口服和其它给药方式占较小的比例。

其中静脉滴注给药有8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口服给药有3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

见表2。

2.3药物种类与ADR发生的关系通过对药物所属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得出,568例ADR报告中涉及多类别药物,ADR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排名前20位中占8个品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抗肿瘤药物及生物制剂。

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占据前三位,分别是阿洛西林(30例)、头孢呋辛(20例)、头孢他啶(19例)。

见表3。

2.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对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进行统计,结果发现,568例ADR报告中,ADR主要累及在皮肤及其附件282例(49.65%)和胃肠道260例(45.77%),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某些药物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可能不只一个,其临床表现予以分别统计)。

见表4。

2.5合并用药情况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单独用药438例,占77.1%,合并用药130例,占22.9%。

2.6报告级别分析按评价标准,共确定严重不良反应报告11例,新的不良反应3例。

见表5。

3讨论3.1ADR监测的目的和意义ADR监测虽然不能阻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其有助于及早发现因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从而避免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同时还可以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通过ADR监测,不仅可以发现ADR,还可以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假药问题、药品的处方或标准问题、药物的风险大于效应的问题等,从而为患者提出安全性建议。

同时,这些方面都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2ADR的诱发因素3.2.1年龄年龄因素是诱发ADR中的重要因素。

婴、幼、儿期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微粒体酶系代谢比成人弱,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的能力较差,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3];而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血浆蛋白含量较低,同时,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用药也导致ADR发生几率增加[4]。

我们在本次研究中发现,568例ADR报告中,ADR 发生的主人群是大于等于60岁人群(31.69%)及婴、幼、儿童群体(18.13%),但我院14岁以下儿童ADR发生报告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我院儿科医生对不良反应报告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以上两类人群占据ADR总例数的一半(49.82%),因此,提醒医药护人员在给婴、幼、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并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严格选择药物种类并遵守合理用药原则,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3.2.2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存在显着差异。

568例ADR报告中,引起ADR最多的为静脉给药(72.89%)。

这是因为除了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还可与静脉注射液的赋形剂、内毒素、微粒、pH值、渗透压等有关,同时静滴速度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缺乏规范性[5]。

由于静脉滴注没有“首过效应”,药物对患者疾病症状影响快速,一旦发生ADR,很难将药物从体内立即去除,对患者影响严重。

因此,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3.2.3药品种类在发生ADR的多种药品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抗肿瘤药物以及生物制品。

由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中不乏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且该类药物多在医院中使用,报告比较全面和及时,导致ADR的发生率较高。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溶媒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都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目的。

在临床肿瘤化疗中,绝大多数药物因缺乏选择性,在杀伤和损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亦产生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7]。

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尽量做到四个“RIGHT”,即“合适的患者,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药品,合适的用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或者降低毒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与其同时,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频有发生,且发生严重ADR的事件也时有报道,因此,医药护人员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根据疾病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适当的剂量,适宜的溶媒且勿与其他药物同一容器使用。

3.2.4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所累及的器官及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次分析的568例ADR报告中,ADR主要累及在皮肤及其附件(49.65%),临床表现为皮疹、红肿、瘙痒、色素沉着等,其次是消化系统(45.77%)和全身性损害。

这是因为常见的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发热等症状易被临床观察到,因此上报率较高[8],而泌尿系统损害、肝功能变化、血液系统损害比较隐匿,只有在造成严重损伤并表现出严重症状后才被报告。

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应严格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并要求患者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防止ADR的发生。

3.2.5合并用药合并用药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一种或多种疾病。

使用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但如果不科学或过多或盲目并用药品就可能增加毒性或者使药物治疗作用相互抵消。

如氨基糖苷类与强利尿剂合用导致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倾向等。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合并用药安全意识,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3.2.6严重的新的不良反应2012年度全院共上报568例不良反应报告,其中严重的11例、新的3例,占总报告数的2.46%,与其他医院上报比例相比稍低,这可能与我院引进使用国家一二类新药较少,医务人员对药物ADR关注不够和对新的或严重的ADR 知识认识不足有关。

3.3处理原则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允许的前提下,首要措施是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疑药物[9]。

药品不良反应多具有自限性的特点,药源性肝、肾功能损伤等应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

总之,医师应注意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药学人员要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普及宣传药物ADR知识,加强ADR的监测与防范,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EB/OL].2005-09/2008-04.[2]秦松,于浩,孙晓阳.某市2005~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31-334.[3]杨丽君,邓剑雄,林国良,等.323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2):108-113.[4]周云山.重视老年人的用药安全[J].长寿,2004,(12):10-11.[5]李志华.静脉输液滴速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23.[6]黄金敏,周本宏.抗生素滥用现象及预防对策浅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6):74-75.[7]廖明阳,马华智.紫杉醇的临床毒副作用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15(5):25-26.[8]徐洪华.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164-166.[9]周延安,蔡鸿生.药物不良反应研究[A].周元瑶主编.药物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03-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