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旨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法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高效进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之一,它要求在诉讼活动中,所有当事人都应当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对于当事人的地位不作歧视,无论其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民族、种族、性别、信仰、职业等都不应对其诉讼地位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法院应当对当事人进行平等对待,保证双方享有公正的听证和辩护的权利。
三、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必须审理并保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是当事人通过法律获得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同时为受害方提供有效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四、独立公正原则独立公正原则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之一。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权力机关、个人或团体的干扰。
法官应当依法判断和裁决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因素的影响。
此外,法官应当始终秉持公正的原则,对待当事人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五、主动适用原则主动适用原则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适用法律。
法院应当担负起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责任,全面综合各方的证据和意见,确保裁决结果符合法律的要求。
法官也应当帮助当事人理清诉讼的事实关系和法律适用问题,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
六、公开审理原则公开审理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和公正的重要保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开审理的原则,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公开审理可以有效监督司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七、追求真实原则为追求案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对证据的质证、审查、鉴定和调查的制度,以确保案件的审理基于真实的事实。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参加人、诉讼程序、证据制度、判决执行等相关内容。
该法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所有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权利。
2. 自愿和解原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3. 合法原则:诉讼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4. 公开审判原则:除特殊情况外,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5. 回避原则:法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时应回避。
6. 两审终审制: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有权提起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诉讼参加人诉讼参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的一方,第三人是对案件结果有独立请求权的人。
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或其他有代理资格的人员。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一审程序是首次审理案件的程序,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上诉程序,再审程序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已生效判决的复核程序。
证据制度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证据种类。
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判决执行判决生效后,由法院执行庭负责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义务,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强制措施。
结语民事诉讼法是保障民事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它通过规范诉讼行为,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对于每个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框架介绍,具体条文和应用需参照最新的法律法规文本。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是一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
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展开论述。
一、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原则。
法庭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处理案件,保证每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法官应当依法公正审理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等诉权原则等诉权原则是指每个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任何一方都应当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机会和权利。
法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避免强权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
3.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对是否进行诉讼自由选择,没有强制参与诉讼的要求。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也可以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4. 禁止滥诉原则禁止滥诉原则是指禁止当事人以恶意、虚假的目的大量提起诉讼,扰乱社会秩序。
法院有权拒绝受理滥诉案件,并对恶意滥诉行为进行制裁。
二、诉讼程序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首要步骤。
起诉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赴法院进行口头申诉。
起诉阶段法院将对起诉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如果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受理案件。
2. 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诉讼的核心阶段。
审理包括事实调查、证据收集、证据质证、辩论等环节。
法庭将组织各方当事人提供证据、陈述意见,并进行适当的调解、调查取证等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将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进一步审理,对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判决阶段判决阶段是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做出最终判决的阶段。
法院将对争议事项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裁决。
法院的判决是对案件争议的解决结果,具有法定的效力。
4.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将判决结果付诸实施的阶段。
一旦判决生效,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书的规定履行义务。
执行阶段包括执行申请、财产查控、强制执行等程序,以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
民事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人民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维护了公正公平的司法秩序,保护了个体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概述的形式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程序和特点。
一、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纠纷解决的效率:1. 平等原则:民事诉讼中,所有当事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当平等受到对待,不分贵贱贫富。
2. 公开原则:民事诉讼过程应当公开进行,以维护司法的公开透明和对公众的监督。
3. 合法、公正审判原则:法院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公正地裁决诉讼案件。
4. 确定原则:民事诉讼法强调确权和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自愿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在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调解、和解等。
二、主要程序民事诉讼法明确了一系列程序,确保民事纠纷能够得到有效解决:1. 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起诉状应包含起诉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2. 立案阶段:法院根据起诉状的要求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被告。
3. 举证阶段:在主审法官的主持下,诉讼当事人进行举证,包括提供证人证言、书证等。
4. 争议焦点确认阶段:为了明确纠纷的争议焦点,法院可以组织庭前会议或听证。
5. 审理阶段: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听取双方意见,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
6. 上诉阶段:在适用法律程序下,当事人可以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7. 执行阶段:一旦判决生效,法院将执行裁定,并确保判决的实施。
三、特点民事诉讼法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1. 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注重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强调公正公平的审判原则。
2. 民事诉讼法强调调解、和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的重要性,促进纠纷解决的高效性。
3. 民事诉讼法赋予法院广泛审判权,确保法院能够有效行使裁决权力。
4. 民事诉讼法鼓励创新,试行一些程序简化等改革,提高诉讼效率。
总结民事诉讼法是维护公正公平司法秩序的重要法律体系。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不分贵贱、贫富、种族、性别等差别对待当事人。
法院应当公正地对待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公正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明细,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合法性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院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或者私心,违反法律规定来决定案件的处理方式。
4.等待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审理案件。
法院应当高效地处理案件,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5.公开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一般民事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可以进入法庭旁听。
这样可以保证裁判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为了保障人民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审判权的独立性:民事审判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其他干扰因素,确保法官能够自由、独立地审理案件。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只考虑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不受非法因素的干扰。
2.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民事审判程序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有权旁听审判过程。
审判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合法、公正的保护。
3.判决的合理性:民事审判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合理的裁决。
法院应当充分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正、合理地判决案件。
4.执行的及时性:民事审判的结果应当得到及时执行,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法院应当监督和推动执行整个程序,防止拖延执行和逃避执行的行为。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诚实信用原则
二、诚信原则确立的根据 首先,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是 个人本位主义的传统诉讼观向社会本位主义 的现代诉讼观转变的需要。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强 调个人意志与选择自由的个人本位主义诉讼 观逐渐让位于强调社会公平的社会本位主义 诉讼观,个人意思自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 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法律根据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 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 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我国《民诉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 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 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四节 处分原则
三、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一)处分权制约审判权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直接决定法院 审判权运作的起点、范围与终点。 (二)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三)审判权应保障处分权的行使
第四节 处分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充分行使处分权有赖于法院 审判权的保障。一方面,审判权应指导处分权的行 使。人民法院应为缺乏诉讼能力又没有律师代理的 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导。应当按照诉讼的进程,在当 事人行使处分权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使当事人了解如何行使处分权及行使处分权的法律 后果。另一方面,应防止审判权的过度扩张。对此, 应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审判权与处分权的作用范围, 为处分权受到不当侵犯的当事人提供救济的途径, 以保障处分权的充分行使。
第三节 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解析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解析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它明确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方式,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而在民事诉讼中,各种基本原则的贯彻和实施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章:合法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合法权益保护是核心目标。
而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以及合法权益保护原则等,都是保障民事诉讼中各方权益的重要保证。
1. 平等原则平等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力情况如何,都应当在诉讼程序中受到平等的对待。
法院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供平等的诉讼机会,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 公正原则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要求。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依法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诉讼的客观、公正和公平。
公正原则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和民主化的意识,形成了公众对法律和司法的信任。
3. 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民事诉讼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诉讼中的纠纷。
法官应当依法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第二章:公开与迅速的审判原则)公开与迅速的审判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保证。
公开审判可以增加司法透明度,保障诉讼公正;而迅速审判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等待时间。
1. 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是指对一般民事案件,法院应当公开开庭、宣判的规定。
公开审判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司法的公信力。
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国家安全、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案件,也可以进行不公开审判。
2. 迅速审判原则迅速审判是民事诉讼法所倡导的审判速度原则。
只有在案件审理期限内及时审理案件,才能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加快解决争议,维护社会的稳定。
同时,迅速审判也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院负担。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一、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 指一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他国公民、法人
及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
行民事诉讼,应当享有同我国一方当事人同等的 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如果作为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民事诉讼,其权利义务也与 我国公民同等对待
的
的
突 袭
突 袭
突 袭
裁
判
推
理
袭促
过
进 诉 讼
程 的 突 袭
的
突
在当事人言词辩论终结前,未能使当事人 充分认识、预测法院所认定事实或该事实 的具体内容,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就对己不 利的事实作充分的攻击防御的情况下,受 到法院的裁判
当事人未能充分提出诉讼资料或作必要 的陈述(包括对证据的分析)的情况下 ,受到法院的裁判。
第六节 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涵义 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支配
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3条 第2款
1、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 因当事人资助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2、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3、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变更、撤回和追加 诉讼请求
目前民事诉讼法学界把基本原则和一般 原则、制度的一般要求等相混淆
1、各诉讼法共通原则,包括审判独立 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原则;民事检察监督原则;民族语言 文字原则。
2、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包括同等原 则和对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处 分原则。
能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 愿的情况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 基础上,依法说服和劝导双方当事人达 成协议,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准则 尽量用调解方式结案 坚持自愿合法原则 不能久调不决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关键法律,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我国明确了四个基本原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四个基本原则的内涵,旨在加深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民事诉讼中所有诉讼参与方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法官应用法律和审判过程中对待各方要实现平等对待。
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对于所有参与方的公正对待,无论其身份、地位、财富或其他因素。
平等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正的司法保护和对待。
在遵守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法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正、独立、客观地对待每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各方应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获得适当的法律援助和平等的争论机会。
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意味着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应对公众开放,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透明。
公开审判有助于防止滥用司法权力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公开审判还有助于建立司法透明度,提升了司法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在具体实践中,法庭的开庭审理和判决结果等信息应向公众公开。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权等,可以进行限制。
但是,公开原则的核心是确保公众可以了解和监督司法过程。
四、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只能依据合法证据做出判断和裁决。
合法证据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获得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官应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并在法庭上公正地对待各方提交的证据。
合法证据的使用旨在确保法官可以得出真实、公正的结论。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对证据的滥用或不当使用。
五、快速审理原则快速审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应尽快进行,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及时性。
快速审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手段。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诉讼案⼀般是为解决公民⽣活中的相关问题,⽐如说有离婚案件,各种纠纷案件等等内容。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使诉讼权利,对当事⼈在适⽤法律上⼀律平等。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相关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平等地享有和⾏使诉讼权利。
这⼀原则包括以下两个⽅⾯的内容:⼀⽅⾯,民事诉讼当事⼈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另⼀⽅⾯,⼈民法院应当为当事⼈平等地⾏使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所谓同等原则,是指⼀国公民、企业和组织在他国进⾏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法⼈和其他组织同等地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并同等地承担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义务。
所谓对等原则,是指⼀国司法机关如果对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
三、法院调解⾃愿和合法的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根据这⼀规定,⼈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要多做说服教育和疏导⼯作,促使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四、辩论对抗性原则民事诉讼的辩论对抗性原则,是指在⼈民法院主持下,当事⼈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陈述其主张和根据,互相进⾏反驳和答辩。
这⼀原则包括以下内容:第⼀:辩论的主体只限于当事⼈及其诉讼代理⼈;第⼆:辩论的形式包括书⾯和⼝头两种;第三:辩论的内容,主要应当围绕案件如何进⾏处理的实质性问题、双⽅争议的焦点进⾏展开,但也包括案件涉及的诉讼程序问题。
五、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的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即⾃由⽀配,对于权利可⾏使,也可以放弃。
六、⽀持起诉原则⽀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民事权益的⾏为,可以⽀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向⼈民法院起诉。
论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规范民事诉讼程序,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解释。
第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它要求法律在适用过程中不分贵贱贫富、人人平等。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将当事人平等对待,不管当事人来自何种社会地位、阶层和财富状况,法院都应该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第二,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法、公正地审理案件。
法官应该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职权,不受任何一方的影响和干扰。
同时,法院应该在诉讼过程中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
法院应该对案件逐一审查,不偏不倚地做出裁决。
第三,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来审理案件,确保诉讼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
法院应该依据法律规定来审理案件,不得任意发挥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者随意解释法律规定,以确保处罚的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结果的合法性。
第四,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诉讼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公众对诉讼事项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评论权。
公开原则有助于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任感,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五,速度原则。
速度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该依法及时处理案件,保证司法公正和效率。
法院应该妥善安排审判工作,尽可能缩短诉讼期限,避免拖延案件的时间,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原则和速度原则。
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提高司法公正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四、辩论原则五、处分原则六、检察监督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率很高的法律之一,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的案件时就要运用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又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民事纠纷如劳动纠纷、医疗纠纷、遗嘱继承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等。
在面对如此多不同类型的纠纷案件时,法官的判决要以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为基础方针,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那么,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哪些?下面,小编来为您解答。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1)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
(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两种情况:①是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如双方当事人都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请求调解、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等权利;②是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如原告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被告有提出反驳和反诉的权利。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1)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是实现诉讼权利的具体形式,没有同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平等的诉讼权利也只是纸上谈兵,得不到一实现。
行使诉讼权利的具体形式,有口头的或书面的。
例如,实现申请回避的权利,就要提出口头的或书面的申请,说明理由;为行使辩论权,就要在法庭上有充分的发言机会,等等。
(2)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只一方当事人享有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就无法保证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讲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讲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平等原则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
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一些相同的诉讼权利。
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
2、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例题】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是指()A.当事人诉讼权利相同B.当事人诉讼义务相同C.一方当事人不享有高于另一方当事人的特权D.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答案是二、处分原则1、处分原则的主要内容(1)民事实体权利第一,诉讼主体在起诉的时候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方法第二,诉讼开始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或者缩小原来的诉讼请求。
第三,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尚未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可以随时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2)民事诉讼权利第一,诉讼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行使起诉权。
第二,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申请撤回起诉。
被告也有权决定是否提出反诉。
第三,在一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上诉和申请再审。
第四,对于生效判决或者其他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
2、处分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一般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来实现的问题: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权利的处分是不是一定意味着同时就处分了自己的实体权利?(2)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能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题】某市法院为了实现司法为民,服务经济的要求,让法院工作人员主动下乡动员乡镇企业起诉债务人。
这种做法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原则A、法院独立审判原则B、辩论原则C、处分原则D、自愿、合法原则答案三、辩论原则1、辩论权的行使贯穿诉讼全过程,而不仅仅限于辩论阶段。
2、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实体方面的,也可以是__________方面的。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公正、公平的司法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围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展开阐述。
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首要原则,它体现了公正与公平的价值追求。
根据平等原则,所有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处于同等的地位,受到同等的待遇,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一原则确保了司法公正,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公开原则公开原则要求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公开进行,确保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的权利。
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以保证司法公正、权威和廉洁。
公开原则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三、合法权益保护原则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法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保证当事人享有合法的权利,依法维护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尽量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四、争议解决原则争议解决原则要求法院对合法的争议提供解决方法,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结果。
司法机关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采取和解、调解等解决纠纷的方式,并在必要时进行审判裁决,保障争议的及时解决和终局性。
五、合理程序原则合理程序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诉讼过程中的程序要合法、合理、公正、有效。
合理程序原则要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发表意见、申辩和辩护的权利。
六、自愿原则自愿原则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必须是自主自愿的,不受任何强制或威胁的影响。
根据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提起诉讼,以及在诉讼过程中是否进行和解等行为。
同时,法院要保证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自由行使权利,不得进行任何不合理的干涉。
七、公证原则公证原则要求民事诉讼的事实和证据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真相,为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提供法律保护。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是合法的,符合法律的规定,并经过法庭认可后方可使用。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
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扩展资料民事诉讼的特性:1、公权性与调解、仲裁这些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
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2、强制性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
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
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
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
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不具有强制力,法院裁判则不同,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4
民事案件调解
15
3.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但下列案件要先调解: 离婚案件、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2)劳务合同纠纷; (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 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5)合伙协议纠纷; (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36
38.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 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体现
B.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处 分原则的体现
C.原告与被告在诉讼中有一些不同但相对等的权 利,是同等原则的体现
D.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自愿,内容也不得 违法,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的体现
起诉时:诉讼主体可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 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
起诉后:原告可以提出、变更、扩大、缩 小诉讼请求。但是,法院的判决不得超出原告 的诉讼请求。
诉讼中:原告可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 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原被告 可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之 前,双方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二)法条 民诉法第9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
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 应当及时判决。
12
法庭调解现场
13
(三)法院调解原则的内容
1、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始终,如一审程序、二审 程序、再审程序;
2、要在自愿与合法基础上进行调解;
自愿:一是当事人自愿决定是否接受调解; 二是当事人自愿形成与选择调解方案。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1.基本原则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或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2.民事诉讼法的特点:1基本原则概括性。
2基本原则稳定性。
3基本原则包容性。
3.基本原则的功能:1立法准则的功能。
2行为准则的功能。
3引导创造性司法功能。
4.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由若干个基本原则所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各项基本原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二节当事人平等原则1.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1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
2人民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3.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法理根据:1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性原则在民事诉讼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2是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3是民事实体法平等原则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的必然延伸。
第三节辩论原则1.含义: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原则。
2.辩论原则包含以下内容:1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2范围包括程序与实体两方面的内容。
3可以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4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
第四节处分原则1.处分原则含义: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2.处分原则的内容:1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人。
2处分权的对象是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3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
4,处分权的行使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3.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1处分权制约审判权。
2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3审判权应保障处分权的行使。
第五节诚信原则1.诚信原则的含义: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
2.诚信原则的适用:1对当事人适用(禁止恶意制造诉讼状态,禁止矛盾行为,禁止滥用诉讼权利,真是义务,诉讼上的权利失效。
第六章民事诉讼法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系统讲义(四川版).indd 102
2021/2/20 13:07:47
第一篇 法律知识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八、二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上 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 之日起 10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 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 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九、再审 (一)法院决定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 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 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 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 法院申请再审。 (三)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民事诉讼再审情形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 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十、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一)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 非,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 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 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立法情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贯穿在民事诉讼法典中,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指导意义:民事诉讼全过程;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活动准则: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共同遵循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情况《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共12条)▪T5-17 (T10 基本制度)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作用✦立法精神✦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问题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共有原则: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规定确立的原则。
(适用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特有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则。
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殊性,只适用于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共有原则1、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民事案件的原则T6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T7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T11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4、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原则T17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
自治区的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T8)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T5)三、辩论原则T12)四、处分原则(T13)五、法院调解原则(T9)六、检察监督原则(T14)七、支持起诉原则(T15)八、人民调解原则(T16)如何理解基本原则的核心权利的行使、平衡与制约法院:审判权的行使当事人:诉权的行使检察院:监督权的行使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T8【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概念与意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当事人各方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宪法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原则:权利平等平等原则的意义✦民法平等原则在诉讼法上的体现✦私法主体平等✦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保障✦民事诉讼的对抗性✦程序公正的要求✦发现争议的焦点和案件真实✦公正裁判→其他基本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容1、当事人双方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平等的诉讼权利;平等的诉讼义务。
基础:平等原则《宪法》T3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体权利平等←→诉讼权利平等表现:均等的机会和手段2、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各方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人民法院的职责保障: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机会送达制度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存在实际困难时,应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口头起诉巡回审判释明权平等原则对法院审判权的约束3、法院对当事人各方在适用法律上应当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制裁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三)适用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应注意点问题▪司法人员:平等的观念▪各级法院:规范化标准▪律师和审判人员: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明确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适用的程序▪明确与其他原则的关系案例分析案例:法官行使职权在诉讼中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1998年7月,吴某与朋友罗某在周末晚上来到镇上一KTV歌厅唱歌。
与大堂内当地私营企业老板刘某发生争议。
刘某叫来歌厅的保安,并掏出大约3000元,向着在场的保安说:“帮我修理他,这些钱是犒劳弟兄们的。
”于是保安甲、乙、丙三人一哄而上,用警棍殴打吴某,罗某见状立即报警。
▪警察赶到后将参与殴打的保安扣留,并将吴某送到医院治疗。
吴某住院期间共花费2000余元,经鉴定属于轻伤。
吴某出院后,发现当地派出所已经将参与殴打的保安释放,保安均不知去向。
于是吴某向歌厅老板王某索赔,被王某拒绝。
▪1999年1月,吴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歌厅老板王某赔偿住院费、误工费、营养费,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吴某经济不富裕,没有聘请律师,王某则聘请了律师代为参加诉讼。
▪在诉讼中王某的律师提出,王某并不知道吴某被人打伤的事实,打伤吴某的保安并非王某雇请的,因此王某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于是,主审法院告知吴某,要实现诉讼请求,必须证明参加殴打的保安是由王某雇用的,并告知吴某可以尝试到当地派出所索取案发当天对保安的询问笔录。
▪吴某的请求遭到派出所的拒绝,吴某于是将有关情况告知法院。
主审法官于是亲自到派出所取证,并调取了案发当天派出所对参与殴打的保安的询问笔录。
笔录中保安承认自己为王某所雇用,并供述了殴打的经过。
▪据此,法院判决王某向吴某支付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并根据当地省人大通过的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例,判决王某向吴某支付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
▪一审判决做出后,王某立即提起了上诉,认为一审主审法官明显偏袒原告,不但告知原告如何行使权利、如何取证,而且还亲自帮助其收集证据,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同时,王某还通过律师向当地检察院申诉,要求检察院调查主审法官有无收受原告贿赂的行为。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主审法官并未违反程序,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维持一审判决。
同时,检察院也认为一审主审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并无任何偏袒原告的行为。
▪问题:本案主审法官的做法是否偏袒了原告,是否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诉讼中法官应当如何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法院对当事人平等诉讼地位的保障✦立法保障(静态保障)▪同一性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等性规定:当事人享有对等的权利→形式平等、机会平等✦司法保障(动态保障)司法保障→结果平等法官:释明权提问调查收集证据纠正当事人诉讼地位失衡的情况主张或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不当的诉讼主张和陈述证据材料不够取证有困难法官调查取证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T64【举证责任与查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民事证据规定》T3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T7 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的限制T15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T17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民事诉讼法》T5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一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该国当事人同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并同等地履行诉讼义务,受诉法院应给予与本国公民的同等对待。
平等互惠原则:同等地适用中国法律;同等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当外国法院对在该国进行民事诉讼的我国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或者诉讼权利有所限制或增加诉讼义务的,本国法院对于该外国的当事人实行对等限制。
目的:维护国家主权;消除障碍促进国际交往三、辩论原则《民事诉讼法》T12【辩论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当事人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案件事实以及同争议有关的其他问题各自陈述自己观点、反驳相对方的主张和观点以维护自己诉讼利益的行为。
陈述、反驳、答辩(一)辩论原则的概念与意义辩论原则: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等争议的问题相互辩论,人民法院通过当事人的辩论来明辨是非,从而作出裁判的一项诉讼准则。
辩论原则的意义✦审判民主原则✦抗辩式诉讼机制✦法院全面了解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当事人消除误解✦法治宣传教育(二)辩论原则的基本内容1、辩论原则的基础:当事人权利平等✦当事人:平等的辩论权利✦法院:保障当事人双方充分辩论;提供均等的辩论机会(不得偏袒、限制或剥夺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辩论权);主持、指挥、引导当事人辩论(围绕争点);维护法庭辩论秩序2、辩论的内容和方式✦辩论内容的广泛性:同案件相关的各种争议问题✦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程序性问题✦辩论方式的多样性:✦言辞辩论✦书面辩论3、辩论权的行使:普遍性✦普遍性:辩论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适用案件:民事争议案件(非讼案件:不适用)✦适用程序:✦审判程序:一审、二审、再审;审理各个阶段:法庭辩论是集中表达阶段✦执行程序4、辩论的效力:作为法院裁判定案根据的事实,必须在开庭审理阶段经过当事人当庭辩论与质证✦辩论的目的: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定案根据的事实:当庭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围绕争议事实✦“法院或法官判断的依据被限制在言词辩论中当事人主张的范围内。
”【2009 试卷三82】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是其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C.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三)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与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原则▪基础:辩论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辩护原则:检察机关—公诉权;被告人—辩护权▪内容:辩论原则:辩论的内容广泛辩护原则:辩护的内容:无罪、罪轻、减轻处罚、免于罪责▪当事人的权利:辩论原则:被告可以反诉辩护原则:被告人不能提出反诉(四)辩论原则与辩论主义的区别1、辩论主义的主要内容1、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事实必须由当事人主张,法院不得随意变更或补充当事人的主张,不得将当事人未在辩论中提出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