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战略
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智慧的精髓
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智慧的精髓孙子兵法观后感:战略智慧的精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以其独到的战略智慧和卓越的指导原则而闻名于世。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对其文中所蕴含的战略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从战略定位、谋略应用以及领导力方面对《孙子兵法》进行分析,并分享我的一些观后感。
一、战略定位:阵地攻守并重《孙子兵法》提出了“攻其疾,掩其不意;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略原则。
在战略的定位上,强调了阵地攻守并重的重要性。
这使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制定战略和规划目标时,也要注重阵地攻守的平衡。
只有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稳固的立足点;同时,对于竞争对手的防守,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全面的准备。
二、谋略应用:兵不厌诈,以虚实取胜《孙子兵法》中强调了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兵不厌诈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也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竞争和挑战,利用一些巧妙的策略或手段,使对手产生错觉,以实际情况和虚假信息的相结合,达到取胜的目的。
三、领导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强调了领导者在战略制定和指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团队成员和对手的长处和弱点,才能做到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判断和决策。
得到对手的情报和反情报,了解对手的意图和行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孙子兵法》的阅读,我深感智慧之道并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适用于各个方面的成就和成功。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组织的发展,都需要战略智慧的指引。
只有掌握了深刻的战略思想,我们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总结起来,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战略智慧以其独到的原则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提醒我们,在制定战略和执行决策时,要有整体的观念,善于利用诡计和谋略。
同时,领导者需要有深入的洞察力,善于判断形势。
孙子兵法兵法策略智慧战略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兵法策略智慧战略用兵之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兵书之一。
它是我国古代
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军事文化之精华和军事思想的巅峰之作。
孙子兵法强调“用兵之道,胜在精而不在多”,提出了很多独树一
帜的战争理论和战争策略,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孙子兵法中的兵法策略
孙子兵法中的兵法策略往往和战争目的密切相关。
比如,在“作战计”篇中,孙子主张“夺人之心,为我有用”,他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并且主张以少胜多,以疾胜徐,以先胜后。
这些兵法策略是
孙子兵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指导战争实践。
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战略
孙子兵法被誉为智慧战略的代表之作,其中包括了很多智慧的兵法。
比如,在“兵势”篇中,孙子强调要“伺机而动”,“勿轻敌”,“进退有据”,以及“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制其节度”。
这些智慧战略需要在具体
实践中把握战争大势和破敌之策。
三、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道强调要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当的
兵种和作战方法。
比如,在“虚实”篇中,孙子主张“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认为“无冀于其不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些用兵之道的
思想可以指导军队在实战中选择合适的战术和战略。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的兵法策略、智慧战略和用兵之道是孙子兵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战略思想在实战中有着广泛的参考价值,其精华部分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深刻见解,为今后的战争研究和实战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军事战术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军事战术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典籍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之一。
它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的战略思维和军事战术,对后来的军事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孙子兵法》中所涉及的关键战略思维和军事战术。
1. 战略思维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几个关键的战略思维:1.1 统一指挥在作战过程中,统一指挥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认为只有将全体士兵团结在一个组织下,并由一个明确、权威的指挥官进行统一指挥,才能保证作战行动的效果。
1.2 知己知彼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报是制定正确战略的基础。
孙子主张通过侦察、间谍等手段获取敌方情报,并仔细分析自身实力与敌方实力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出全面、周密的作战计划。
1.3 避实就虚孙子提倡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防止敌方识破自己的意图。
他认为应该以假乱真、示敌以弱来引诱敌人犯错,从而达到取得胜利的目的。
2. 军事战术《孙子兵法》中还详细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战术,它们为后来军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 火攻火攻是指利用火力来攻击敌人。
孙子在书中强调了火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具体实施方法。
他认为火可以烧毁敌军粮草,破坏其士气,使之慌乱不堪。
2.2 偷袭偷袭是在对方措手不及时进行突然袭击。
孙子在书中强调了偷袭战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选择时机和地点、如何保密行动等方面的建议。
2.3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指与其他势力结盟并协同作战,以增加自身实力。
孙子提倡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联盟关系,以应对强大敌人的威胁。
结论《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和军事战术为后来的军事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强调的统一指挥、知己知彼、避实就虚等思想对现代战争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战术方面,火攻、偷袭和合纵连横等策略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军事行动中。
《孙子兵法》不仅对研究古代军事史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为今天的军事问题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以上内容为本人原创,未从其他来源复制或粘贴)。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智慧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智慧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瑰宝,也是世界军事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精辟的战略智慧、深邃的战争观念,影响了无数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智慧原文进行解析,以揭示其深刻的思考和智慧。
一、全篇原文摘录: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而动,不听吾计而动,则其兵强而国寡矣;将之与国同利也,则勿怨若何;秋水共长天一色,将之与国不同利也,则勿投焉。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二、战略智慧解析:1. 战争是国家的重要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必须慎之又慎。
2. 孙子兵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素,即道、天、地、将和法,这是制定战略的基础。
3. 道是指统治者与民众的共识和信任,只有与民众心意相通,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
4. 天指的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因素,包括了气候、地理等战争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
5. 地涉及到地形、距离、易守难攻等因素,是作战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6. 将要智谋过人、忠诚善良、仁爱、勇敢、严明,是指挥军队实施作战的重要因素。
7. 法是制度和规范,具体到军队中则是军纪,统一的制度可以保证军队的一致行动。
8. 全篇强调了计谋和情势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这些因素,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走进《孙子兵法》学习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走进《孙子兵法》学习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的培养《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它带给人们不仅是战争智慧,更是一种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孙子兵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走进《孙子兵法》,学习其中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的是“胜战不复,而治战者胜”,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注重整体的规划和战略思考,而不是片面地看待问题。
同样,这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决策过程。
学习《孙子兵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其次,《孙子兵法》强调的是“攻其所必救,避其所必至”。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避开对方的强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原则,学会在面对问题时选择进攻还是退让。
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和权衡利弊,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利益的解决方案。
此外,《孙子兵法》强调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制定决策和战略时,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和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部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利益和动机。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孙子兵法》中的“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要认识到决策的重要性,要对可能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并作出全面的评估。
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重要。
每个决策都可能对个人、组织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收益。
最后,《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中,还是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学习《孙子兵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为自己的成功铺就道路。
孙子兵法与现代国家战略
孙子兵法与现代国家战略《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专著,是我国军事文化不朽的瑰宝,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备受历代各界人士的推崇。
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依然是各界研究的热点,作为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依然在当代国家的战略部署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一、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虽是战争的艺术,但是其核心思想却是慎战思想,要求当政者谨慎对待战争。
《始计篇》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极具危害性的,失败极有可能导致亡国灭族的灾难,即使战胜了对国力也是极大的消耗,胜利带来的利好往往难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
和平是这个年代的主题曲,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任何国家之间的联系都是空前的,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遏制战争,为本国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繁荣,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战争总避免不了悲剧的结局,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不仅给阿富汗人带来致命的伤害,也让数万美国士兵命丧他乡,耗费大量财力。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牢记孙子的慎战思想,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
但是,慎战并不等于怯战,而是根据形势变化来决定,因利而动,通过庙算作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
“怒而兴师”是与慎战思想背道而驰的幼稚行为,每当国家利益受到挑战时总有人叫嚣武力报复,但是战争并总是可以捍卫国家的利益,有时候避免战争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战或和都要通过分析当前具体情况来做出决定。
当前,我国在领海问题上面临着空前压力,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过都存在着一定的纠纷,对于我国而言就必须时刻做好“庙算”,当战则果断出击,当和则竭力免战,以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二、上兵伐谋。
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主要注重的是谋略,用各种“诡道”争取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化的胜利,强调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而是自身的损失最少。
《谋攻篇》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佳选择,尽量利用谋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刀锋相见即使赢得战争也会对自身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孙子兵法》如何强调战略准备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如何强调战略准备的重要性咱先来讲讲,啥叫战略准备?这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场重要的比赛,比如跑步。
在开跑之前,你得把跑鞋穿好,活动活动筋骨,心里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拿第几名,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准备。
而在战争或者各种竞争中,战略准备可就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啦!《孙子兵法》里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你得清楚了解自己的实力,也得摸透对手的情况。
比如说,咱假设两个国家要打仗,A 国光想着自己兵强马壮,武器先进,觉得肯定能赢。
但它根本不了解 B 国的战术、地形,甚至都不知道B 国有啥厉害的武器。
结果一上战场,傻眼了,B 国利用地形优势,还有秘密武器,把A 国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是没做好战略准备的下场。
再比如说,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有趣的事儿。
有两个小朋友,小明和小刚,他们都想在班级的跑步比赛中拿第一。
小明呢,每天放学后就拼命练习跑步,还研究了其他参赛同学的跑步速度和习惯。
而小刚呢,就觉得自己平时跑得挺快,根本没当回事,也不练习,比赛前还吃了一堆零食。
结果比赛的时候,小明因为准备充分,合理分配了体力,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速度。
小刚跑着跑着就气喘吁吁,肚子还疼,最后得了个倒数。
这虽然只是个小朋友之间的小比赛,但也能看出来,做好准备和不做准备,差别那可太大了!回到《孙子兵法》,战略准备还包括物资的准备。
孙子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啥意思?就是军队要是没有辎重、粮食、物资储备,那肯定得败啊!想想看,如果一支军队出征,走半道上发现粮食不够吃了,武器坏了没备件修,那还打啥仗啊,不自己乱套了才怪。
就像我之前去旅游,想着轻装上阵,结果充电宝没带,到了景区手机没电,好多漂亮的地方都没法拍照,那个后悔呀!这就跟打仗没准备物资一样,多耽误事儿。
在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得做好战略准备。
比如说,一家新的手机公司要进入市场,它就得先研究清楚市场的需求,对手的产品优势和劣势,自己的技术能不能跟上,资金够不够研发和推广。
《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启示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军事典籍,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虽然此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战争和军事战略,但其中的思想和理念却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国家战略思维和领导力。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启示。
第一,战争与政治相辅相成。
《孙子兵法》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观点,强调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孙子也认为,政治因素在战争中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国家的政治力量可以为战争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支持。
这意味着,当我们在思考国家战略时,既要考虑军事战略,也要考虑政治因素,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
第二,战略要虚实结合。
《孙子兵法》专注于战争策略和战术,而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虚实结合”。
这个思想表明,战略必须基于严格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同时又应该充分利用敌人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测。
这就是说,在制定国家战略时,我们必须具备极强的战略思维,运用虚实结合的思想,在各种情况下灵活运用战略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第三,敌我不分。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强调,敌人的兵力和战略是必须重视的,但是,也应该学会从敌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个思想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所有政治和商业领域。
实际上,我们看待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是可以影响我们的行动的。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敌我关系不是对立的,我们需学会从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各个阶段的计划。
最后,军队和民众的紧密联系。
孙子把士兵视为激励其胸怀大志和激发斗志的重要角色,他依赖于解释每个士兵的事情来让他们坚信成功的计划。
相应的,领导被看作是在军队和民众之间架起桥梁的人。
这个思想表明,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国家,军队和民众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领导者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赞美去鼓舞士兵的斗志。
同时,政治和文化的领导也可以提供支持,鼓舞民众为国家和军队的胜利而努力。
总之,孙子兵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来思考国家战略。
《孙子兵法》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战略思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集中体现了孙武对于战争和战略的思考和总结。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于战略思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些重要的战略思维:1. 战略全局观:《孙子兵法》强调了对整个战略环境的全局观察和分析。
它要求将战争看作一个整体,并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最终的胜利目标。
这需要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2.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这意味着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同时也要了解敌人的实力和弱点。
只有全面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
3. 灵活应变:《孙子兵法》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它指出战争是变幻莫测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可循。
因此,战略思维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变通性,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战略和战术,以应对敌人的变化。
4. 以少胜多:《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思想,强调了在战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标。
这可以通过集中兵力、选择有利的战场、运用合理的战术等手段来实现。
5. 防守为主:《孙子兵法》认为防守比进攻更为重要。
它强调了坚守阵地、善于利用地形和士气等因素来保护自己,以消耗敌人的力量,并寻求有利的反击时机。
这种防守为主的战略思维在实际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孙子兵法》所体现的战略思维是深入研究战争本质和战争规律的产物,它提供了许多对于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这些思想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对于其他领域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具有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与战术教学方案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与战术教学方案
一、引言
《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著名兵书之一,被誉为战争智慧的经典。
本文将以《孙子兵法》为基础,探讨其中所包含的战略与战术原理,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二、战略原理
1.望远思细:了解整体形势和环境,提前做好准备。
2.宜攻宜守: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灵活选择进攻或防御。
3.分而治之:将强大的力量分割成多个小部分,各个击破。
4.以和为贵:避免冲突与摩擦,寻求共赢合作。
三、战术原则
1.伏击战术:利用地形和时间等优势埋伏敌人,突然袭击。
2.肉搏战术:奋勇向前,近距离接触并歼灭敌人。
3.诱敌深入:利用虚实相生策略,引诱敌人陷入伏击圈。
4.士气攻心:通过宣传和激励,增强己方士气并瓦解敌方意志。
四、教学方案
1.理论学习:讲解《孙子兵法》中的战略与战术原理,介绍案例分析和实战
应用。
2.模拟演练:利用虚拟战场或实地训练场进行模拟战斗,让学员亲身体验各
类战术应用。
3.团队合作:组建小组,在实际场景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战术研究:分析历史战役,并与《孙子兵法》中的原理相结合,深入挖掘
和研究。
五、总结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中的战略与战术原理,并结合实践演练,学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制定有效的战略和运用相应的战术。
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并为未来面对复杂局势时做出明智决策。
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企业案例: 日本人中标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是我国在60年代勘探 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 数中国人不知道大庆油田在哪;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 如指掌
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 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的王进 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 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 人推的照片;推断出油田离铁路沿线不远 他们从 人民日报 的一篇报道中看到一段话;王进喜到了马家窖;说了一声: 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 里去 据此;日本人判断;大庆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窖
引申:良好的商业行为;必须先有良好的策划
• 第三篇 谋攻篇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释义: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牵制的能胜利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引申:用人不疑;管理应当适度分权 放权;充分相信并重用 人才
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
第一篇 计 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兵者;诡道也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多算胜;少算不胜
• 第一篇 计 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
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因为军队之 间的生死搏斗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释义: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造成己方不可战胜的形势;来等待
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却不可以硬造
引申:良好稳健的经营方式是:先保持一个稳健不败的经 营状况;然后才能待机寻求更大的发展
• 第四篇 形篇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 正
释义:善于领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 握胜败的决定权 引申:良好的企业;必须有独特 有效的企业文化和经营之 道
第十二讲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第十二讲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1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系 2 .慎战与敢胜结合的竞争观 3 .以人为本的竞争因素分析 4 .选择有限战略目标 5 .制订以“诡道”为基础的战略方案 6 .实行以“利”为核心的决策战略方 案 7 .以“五胜”战法为主体的战略实施 8 .以“择人”为关键的战略控制 9 .信息和情报 10 .孙子兵法九大战略原则
五.制订以“诡道” 五.制订以“诡道”为基础的战略方案(上)
孙子兵法是研究兵战的军事著作,在兵战中用“诡道”取胜,古今中外有无数 著名的实战案例,从来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商战与兵战有着根本性质的相同, 在商战中如何看待“诡道”?如何正确地应用“诡道”,“诡道”与社会的伦理道 德是否矛盾? “诡道”通常被理解为不诚实的欺诈和诡计。这反映了人们对“诡道”的鄙视, 但人们却从不用同样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上实施“诡道”而取胜的战例。所以,这样 来理解“诡道”是失公允的。如果客观地讨论“诡道”的涵义,我们认为可以把 “诡道”理解为:在对抗性活动中,变幻莫测的非常的战略和策略。 根据孙子兵法对“诡道”的论述,“诡道”包含以下四点最基本的内容。 1 .隐蔽自己。不向对方暴露自己真实的情况和意图。即孙子所说:“兵者,诡 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在商业竞争 中,任何一方都有权保守商业秘密。最诚实的商人或经理都不会把自己的商业秘密 公之于众,相反却常用孙子所指出的诡道战略来隐蔽自己真实的情况和意图。以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2 .扰乱对方。用利益诱惑的方法造成对方决策失误的混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 的。即孙子所说“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这是商业活动中最常见的战略和策略。 因为一切商业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期望的利益。所以,在市场竞争 中“利益”的转让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很容易诱使另一方作出我方所期望的某种决 策。这种转让的“利益”可以是完全真实的利益,如果这种转让的利益是带有欺骗 性的并非真实的利益,那么这种利诱就属于违反正常商业道德的欺诈行为。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共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总结和揭示的一般军事规律,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而其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也已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
从哲学层面来说,《孙子兵法》最值得肯定的是它的战略思维。
这种战略思维可以概括为八个基本意识。
全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任何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
而谋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观控制的大见识、大魄力,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
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占隐察机的预见能力。
重点意识: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孙子兵法》不愧为“兵学圣典”,对这层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阐释,在它看来,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如果不讲主次,四面开花,那这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反而处于极大的被动,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解析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家的圣经。
在这本古老的军事经典中,孙子提出了许多战略原则和战术技巧,对于军事战略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中的关键原则和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一、主动权与被动权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战争中主动权的重要性。
他认为,拥有主动权的一方能够掌握战争的节奏,主动控制战场,获得更大的胜利机会。
相反,被动权处于被动方面,无法主动掌握局势,容易受制于人。
因此,保持主动权成为了孙子兵法中重要的战略原则之一。
二、战略位置的选择孙子兵法强调了选择战场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根据孙子的观点,选择适当的战场和战略位置有助于提高胜利的机会,增强自己的战斗能力。
在战争中,孙子会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敌人的形势选择最有利的战场,以便迅速取得胜利。
三、兵力调配的灵活性孙子兵法强调了在战争中调配兵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准确判断敌人的实力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兵力可以更好地应对战场上的变化。
在战争中,孙子会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兵力的分配,使自己的兵力处于优势位置,以便实现战略目标。
四、运用间谍和情报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情报收集和利用间谍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掌握敌人的情报可以提高战争的胜利率,使自己更好地应对敌人的战略意图。
因此,在战争中,孙子会派遣间谍搜集敌方信息,并让自己的将领运用这些情报来制定更有效的战略。
五、灵活运用装备与技术孙子兵法中也涉及了对装备和技术的运用。
他提出了“以少胜多”的观点,即运用适当的装备和技术可以在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战胜强敌。
因此,在战争中,孙子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装备和技术来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六、战争的目标与胜利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战争的目标是为了取得胜利。
他认为,战争的目标不仅仅是战胜敌人,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避免战争对自己造成的损失。
因此,孙子鼓励将领们在战争中采取灵活的策略,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孙子兵法与战略(全集)
思想精髓
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 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 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 象。
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 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 有过。
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4.探敌虚实的方法和运用虚实的秘诀。
探敌虚实的方法:策 作 形 角 运用虚实的秘诀: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5.用兵贵在避实击虚、因敌制胜。
“避实击虚”,孙子在文章末尾提出, 犹如画龙点睛。
第七篇 军争篇
解题
曹操注:“两军争胜。” 王皙注:“争者,争利。得利 则 胜。” 本篇主要论述敌我双方争相造成取胜 的有利条件:有利的态势和战机,以掌 握战争的主动权,获取胜利。“以迂为 直,以患为利”是核心。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7无中生有8暗度陈仓9隔岸观火10笑里藏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19釜底抽薪20浑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道伐虢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颠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12计计算计谋
像从万丈高山滚下圆石,这就是“势”。
内容提要
1.作战指挥的四要素: 分数 形名 奇正 虚实
2.奇正的作用和变化。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以正和,以奇
胜。”
3.势的姿态和运用。
其势险,其节短。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4.要善于造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一览表
《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一览表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一览表
战略
1. 谋定而后动:在采取行动之前,应事先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筹划,确保稳妥和成功。
2. 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同时了解敌人的弱点和局限性,以制定有效的战略。
3. 兵不厌诈:采用诡计和计谋来迷惑和欺骗敌人,获得战争的优势。
4. 留有余地:在制定战略时,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和调整,确保有战略上的弹性和灵活性。
5. 攻守兼备:在战略中平衡进攻和防守的能力,保持灵活性和全面性。
战术
1. 空城计:通过虚张声势,让敌人以为城市蓄势待发,从而使其胆怯和畏缩。
2. 连环计:采用连续的计谋和战术,引导敌人陷入困境和劣势的境地。
3. 死士攻:通过舍己为人,发动突然袭击,给敌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混乱。
4. 逆水行舟:在逆境和困难中保持冷静和镇定,采取逆向的行动来获得战争的优势和胜利。
5. 点石成金:通过集中力量打击敌方的弱点和关键部分,以达到最大的破坏和影响力。
这份《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一览表总结了孙子在战争中的重要思想和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战略和战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军事领域的原则和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对于战争中的战略思维有
着非常深刻的阐述和分析。
第一、战争目的:夺取对方的战斗意志和意图,以达到使对方服从自
己的目的。
第二、战争原则:聚天地之气,以成万物之官;聚百姓之心,以成一
体之具。
以方法为本,以胜负为末。
第三、战争策略:战必胜,有五诀:先知天下之变化;先知天时地利;先知人心之所向;先知敌之所虑;先知利害之所在。
第四、战争战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战为下之上。
夺取敌之战略制高点,制敌于不知所措,使其弱化,然后以一举击之。
在
军事行动中,注重“奇正相生,冷热相射”的进攻方式和快速反击的手段。
第五、战争指挥:运用智慧,善于处理复杂的局面,保持冷静,积极
对敌进行情报搜集,同时坚持驱虎吞狼的攻势,以胜利为第一目标。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主要强调了目的、原则、策略、战术和指挥等方面,它包含了现代战争思维的基本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
参考价值。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原文作者:刘文瑞《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代表,孙武本人是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兵法在历史上影响极大。
从军事管理的角度看,孙武堪称中国最早的战略理论家。
他的兵法以“五事七计”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战略分析的古代模式。
孙武对道义、天时、地利、将领、法度五大要素的分析,其逻辑性堪与当今盛行的SWOT法、五力模型相提并论。
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孙武以“兵者诡道”为宗旨,对战争策略的设计有着开创性的研究,并分析论证了军事战略选择中的优先次序问题,进而论证了君主与将领的关系,统兵将领的责任和战略能力,并以形、势、虚实的分析提出战略实现的途径,以形说明“胜可知”,以势说明“胜可为”,以奇正说明形势关系,以虚实转化形势为战斗力。
孙武还以具体的军争策略、地形利用、士卒训练等内容为战略实施进行了具体论证。
在先秦诸子中,孙武的兵法著作逻辑性和系统性超过了其他各家。
学界有人认为,老子的辩证思维实际上来源于孙武。
尽管孙武的著作在古代并未对工商业产生影响,却反映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军事领域的成就。
孙武及其兵法的传世先秦诸子中,兵家是很重要的一家。
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中,兵法思想是别具一格的一支。
在兵学诸书中,《孙子兵法》独占鳌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为“百代谈兵之祖”。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本来是齐国人,他的出名却在吴国。
他给吴王阖闾献上自己写的兵法书,吴王对他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想对孙武的兵法来个实地测验。
孙武当然毫不犹豫,一口承接。
但是,吴王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他把兵法用在后宫美女身上试试看灵不灵。
于是,孙武把阖闾后宫的美女180人编为两队,指定阖闾的两名宠姬为队长,申明纪律,开始队列训练。
这些美女们丝毫不把军令纪律放在心上,嘻嘻哈哈当作游戏。
经过孙武三令五申,依然哄笑不止,没有一点章法。
孙武依据军法,下令将两名队长斩首。
这一下,看台上的吴王坐不住了,赶忙让人给孙武传话说:“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孙子兵法》关于战略战术的九大原则,值得收藏!
《孙子兵法》关于战略战术的九大原则,值得收藏!《孙子兵法》中大量地论述了关于战争全面谋划问题,它是最早论述战略原理的名著。
其中的理论既适用于战略,又适用于战法、战术,讲的是关于战略、战法和战术的一般原则。
概而言之,有如下几条:一、先知原则。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
《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必须掌握。
《用间篇》对如何知彼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五间俱起的方略;《虚实篇》论述用计算、挑动、示形、试探性较量等方法了解敌情的问题;《行军篇》列举了30多种相敌之法。
这些都是讲的“知彼”问题。
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如强调国君对将帅要知;将帅对士卒之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要知;对士卒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特点要知等。
先知是预测战争胜负的依据,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所恃而动”),因此要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孙子兵法》关于先知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首要的原则之一。
二、先胜原则。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胜过敌人。
从国家战略角度讲,要通过“修道而保法”,使人民服从国家统治者的意志;要重视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积累,形成如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势;通过外交斗争,孤立敌人,增强自己的势力等。
在全局上占优势,还要在局部上也占优势,这就要合理部署,备其当备,攻其不守,守其必攻,而不能无所不备;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更要通过专我分敌、示形欺敌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优势,以专击分,达到战役战斗上先胜的目的,并逐步扩大为全局上的胜利。
《孙子兵法》认为,实力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如果放松警惕,或不善谋划,既使在实力上处于优势,也会遭到失败。
因此,它强调在强化实力的同时,在谋划上也须胜过敌人,正如《计篇》所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三、全胜原则。
孙子兵法节选——战略与战术的智慧探讨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节选节选))作者:孙武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是什么?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研究。
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11月号上,发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什么是战略》,后来这篇文章被商业界誉为是与杜拉克《经营之道》齐名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迈克尔•波特指出“所谓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不同的经营活动”。
同时,他还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与时下流行的外包、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不是同一回事,企业的战略只有三条通行方法:成本领先、差别化和专一化。
而另一位管理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认为战略并不体现在市场,而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地位。
他也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其实,2500年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就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
孙子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
而要成功应用这一竞争规律还必须通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出其不意”、“集中兵力”等竞争制胜之道来体现。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
从孙子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分析,我们可以把系统性战略分解成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战略“五事”、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战略效果(气势)。
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
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以虚击实。
“分数”和“形名”指出了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奇正”和“虚实”指出了战略达成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
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战略,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得已生存的基础上对未来迫切追求的企业。
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对未来规划的起点或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反应模式。
当企业刚刚起飞,资金和竞争实力远没有竞争对手强大的时候,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遵守的。
因此,当我们已经确定或者要考虑达成某个战略目标的时候,不能过于简单,必须把战略的基体条件和基本竞争原则首先考虑进去。
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是如何支撑这个战略目标的。
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是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市场运作模式能否支撑整个目标战略的分解,有无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监控和反馈流程,执行能力是否强大,如果我们管理和指挥一个企业就像管理一个人,就达到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
外遇到强敌时,不仅要出其不意,还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虚实,进行市场攻击。
战略“五事”如果把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原则看作是企业“硬件”的话,以下谈到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的“软件”。
孙子认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面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
”即能否达成战略目标,只要从自身和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对比就可以知道,“道”就是政治;天”就是天时;“地”就是地利;“将”就是将领;“法”就是法治。
在这里孙子所说的政治就是民众和君主一心,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是生活中持续改变的力量,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估计。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当企业创造了一个组织和群体的时候就创造了文化。
而文化又决定了组织和群体的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之下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个人与团队或者企业拥有“共同愿景”,而“共同愿景”不仅反映了民众的物质需求,也反映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它还可以通过相同的利益、相同的情感和相同的理想将企业的员工结成“相死”、“相成”、“相助”的一个整体,从而通过利用条件和巧妙的力量组合,改变力量在特定时空中的对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战胜自己的对手。
对于“天时”孙子只是局限于指昼夜、晴天、温度和季节等天时气象等方面的情况。
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天时”,而应理解为战略形势和战略时机。
战略时机就是战略形势变化中在某一段出现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形势,这一有利时机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关键条件发生了变化,或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的战略失误。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略时机,使我们的战略发生决定性的转机,从而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如果没有抓住就有可能失去战略的主动权,迅速尝到失败的滋味。
“地利”孙子认为主要是指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地域的广阔或狭窄,这些有利或者不利于作战。
从现代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地”实际指战略空间位置,即“地”不仅包括地理位置,还包括人文地理条件。
中国古代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量的事实说明许多重大的危机和濒临绝望的险情,都是由于优秀将领处置得当,成功化解危机,转败为胜。
在这一段我们所讲的“将领”与孙子的有所区别,我们所讨论的“将领”主要指经理人以下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从战略的整体来看,其可能只是战略某一方面的执行者,但这一方面战略的成败与这个管理者又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把管理或执行战略各个方面的管理者组织成起,就可以称之为团队或者系统战略执行团队。
我们所说的团队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
这样的组织有五大特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的心智模式、拥有共同的愿望、团队学习。
“法”是指军队的编制、管理方式和保障体系。
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倾向于理解为企业的激励机制。
这好比汽车的机油,好的机油不仅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使机器的运转正常,试想一个没有好的激励机制的企业,就像没有机油的机器,最终的结果就是报废。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了完善流程和战略思想,很显然还不能一定就会达到的战略目标,因为我们所要达到战略目标的战术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而且这种执行不是独立的,与企业所在的区域、行业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我们的企业是否真的能支撑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可从上面所谈到的五个方面进行判断,这五个方面是支撑整个战略大厦的五大支柱。
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为什么会把战略统帅的要求,作为战略的一个部分单独列出来呢?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发现尽管许多企业都有完美无缺的战略规划和营销计划,但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而导致这一令人遗憾结果的原因,往往出现在企业的员工执行上,其中又以经理这一层次最为重要。
经理在整个企业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他既是战略制定的参与者,又是战略执行者。
在当今市场环境中急速变化的压力下,作为执行战略的统帅,必须时时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战,因此,整个企业的营销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决定于经理们的力量和远见。
他们是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之一。
在这里我们借用孙子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来阐述对于今天的经理人的素质要求,因为这五点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所谓“智”就是指智慧,一位优秀的经理人必须具有超人的智慧,而知识是智慧的源泉。
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面应尽可能的宽,但并不一定要成为各方面的专家,只是着重了解知识的本质部分。
优秀经理人的智慧体现在他的远见卓识上,他比别人看得远,能够准确预测和善于把握机会。
贝因公司对250位完成主要并购的高级执政官的调查表明,43%的执政官承认他们没有通过定义明确的投资计划来开始并购,可见经理人的“远见卓识”是何等重要。
三星公司的CEO 尹钟龙先生认为“我努力成为危机的预防者,因此你就要比别人看得更高”。
另一方面优秀的经理人还应具备高于常人的理性能力,这表现在面对竞争对手和市场机会时的冷静和克制,在重大问题上的果断。
“信”就是信义。
一名优秀的经理人必须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和言行一致的德行。
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想当将军就是士兵的信念,有了信念才是好士兵,士兵如此,将军就更加要有信念,没有信念的经理人绝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
“仁”是指仁义道德,中国人心中的将领是具有深层道德修养和温文尔雅的儒将。
这个“仁”对经理人太重要了,实际上就是经理人的个人品质。
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只有通过道德的影响力获得部属心悦诚服的信任,才能与下属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沟通和自然包容的心态,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在凝聚力。
因此,孙子的“仁”字实际上是包含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义思想。
“勇”是指勇敢精神。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胆识,敢想敢干,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
二是敢于冒险越挫越勇。
但这种冒险不是盲目的冒险,是理性的冒险,是建立在“敏锐洞察”和“全观大局”基础上的冒险。
“严”是指严谨的作风。
不仅表现在一名优秀的经理人执法的严明和庄重等方面,更表现在他对事业“一丝不苟”的投入,对“高标准”的刻意和对完美的狂热追求。
战略效果(气势)对于战略效果的要求,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论述。
这可能是由于太过于注重达成目标,而忽略了对战略效果的要求。
孙子认为要完成战略目标,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战略效果:一是要让敌人无法看出我们是怎样达成目标,即“制形于无形”。
即使是敌人看出了我们的战术,但无法看清楚我们的目的,因此,孙子强调我们的力量要“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一旦发动攻击,就会产生迅不及掩耳之势,以快制胜。
二是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战争带来的破坏。
因此,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应该遵从这样的法则“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种杀敌于无形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微软在中国采取的战略就使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不断出现萎缩的趋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