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筷子文化 ppt
合集下载
筷子文化ppt课件

第七章 中华民族 筷子文化
-
§1 筷子的起源与筷子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源远流长的筷子历史 1.中国人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余
年的新石器时代 2.中国筷子文化在既往的漫长演进历史上走过以下不
同的发展阶段: ①前形态——燔炙时代至陶器饪物之前 ②过渡阶段——新石器时代 ③梜的阶段——青铜时代 ④箸——东周至唐 ⑤筷——宋至当代 二.筷子形态的历史演变
-
§3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筷法
一.筷子的功能 1.物理功能:筷子是大脑智力指挥下的手技能的延
长和升华 2.生理功能:长期以筷子助食对手的灵活性训练和
智力发展都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规范的执筷方法 1.执筷姿势的取位处,以成人为例,一般是拇指捏
按点在上距筷头约占筷长三分之一处为宜 2.持筷正确姿势 3.灵活的持筷方式是筷在公食膳器停留不超过一个
-
饮食花絮 食者 吃的十大境界
境界一“果腹” 境界二“饕餮” 境界三“聚会” 境界四“宴请” 境界五“养生” 境界六“解馋”
境界七“觅食 境界八“猎艳” 境界九“约会” 境界十“独酌” -
单位——点到即止的一次性夹取动作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拿筷子时,必须握着筷子的中部,不能拿得太高或太低,也不能使两根筷子交叉。
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根手指握着筷子。里面的一根筷子靠在无 名指上,外面的一根靠在中指上。
使用筷子时,里面的一根筷子是不动的,夹菜时,用中指和食指上下弯曲 来控制外面那根筷子。 -
三.用筷的礼仪与心理 1.从质料、形制、色泽、图饰到文字等繁杂工艺所
-
§2 筷子文化的传播
一.以筷子助食习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普及 1.用筷作助食具是农耕文化和碗盛粒食生产与生活方
-
§1 筷子的起源与筷子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源远流长的筷子历史 1.中国人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余
年的新石器时代 2.中国筷子文化在既往的漫长演进历史上走过以下不
同的发展阶段: ①前形态——燔炙时代至陶器饪物之前 ②过渡阶段——新石器时代 ③梜的阶段——青铜时代 ④箸——东周至唐 ⑤筷——宋至当代 二.筷子形态的历史演变
-
§3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筷法
一.筷子的功能 1.物理功能:筷子是大脑智力指挥下的手技能的延
长和升华 2.生理功能:长期以筷子助食对手的灵活性训练和
智力发展都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规范的执筷方法 1.执筷姿势的取位处,以成人为例,一般是拇指捏
按点在上距筷头约占筷长三分之一处为宜 2.持筷正确姿势 3.灵活的持筷方式是筷在公食膳器停留不超过一个
-
饮食花絮 食者 吃的十大境界
境界一“果腹” 境界二“饕餮” 境界三“聚会” 境界四“宴请” 境界五“养生” 境界六“解馋”
境界七“觅食 境界八“猎艳” 境界九“约会” 境界十“独酌” -
单位——点到即止的一次性夹取动作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拿筷子时,必须握着筷子的中部,不能拿得太高或太低,也不能使两根筷子交叉。
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根手指握着筷子。里面的一根筷子靠在无 名指上,外面的一根靠在中指上。
使用筷子时,里面的一根筷子是不动的,夹菜时,用中指和食指上下弯曲 来控制外面那根筷子。 -
三.用筷的礼仪与心理 1.从质料、形制、色泽、图饰到文字等繁杂工艺所
-
§2 筷子文化的传播
一.以筷子助食习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普及 1.用筷作助食具是农耕文化和碗盛粒食生产与生活方
中国筷子文化 ppt课件

姓名
学号
谢文茹 201607510129
六组
杨艺玥 英勤昊
201607510130 201607510131
于慧敏 201607510132
于婷
201607510133
ppt课件
1
筷子,古称箸,它是世 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古老 的东方饮食文明的代表,是 华夏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结晶。
与西方餐具相比,成双 成对的筷子多了一份“和为 贵”的意蕴,充分体现了中 华民族崇尚“和”的特点。 在民间,筷子更是由于成双 成对的特点,及“快生子” 的谐音被视为吉祥之物,出 现在各民族的婚庆、丧葬等 礼仪中。筷子的起源、传说、 功能及礼仪形成了中国饮食 文化中独具东方魅力的一 章——筷子文化。
ppt课件
8
第二节 筷子文化
ppt课件
9
一、筷子的分类
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 竹木筷 金属筷 牙骨筷 玉石筷 化学筷
ppt课件
10
1、竹木筷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木质的,因
此人们使用最多的也数竹木筷。古 代竹筷品种可谓千姿百态,有灰褐 色条纹的棕竹筷最高档,但如今已 绝迹于市场。同时,紫竹筷、湘妃 竹筷也是稀有品种,目前也已难觅。 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清水中根根竖立 不卧浮,有神奇筷之称;而杭州西 湖天竺筷也成为这个风景名胜的一 大特产。竹筷还有便于雕刻的特点, 四川江安竹雕筷创制于明末清初, 多次在国际上获奖,20世纪50年代, 工艺师曾经刻过一双狮头活眼含宝 龙凤竹筷献给毛泽东。
即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的13个多世纪。而筷子文化的演变是极为缓慢的,不可能、也不适宜以十分具 体的时限为标志,我们这里只是示意一个大概的历史性时限段。这一时期的筷子文化特征,是梜的形态和功用。 所谓挾,即先秦典籍所谓:“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这说明当时桃的功能主要是用以挑或夹取羹中 的菜或其他固体食物.
中国筷子文化PPT精讲

◆夏代:箸还处于雏形。 ◆商代:出现牙骨箸。渐渐形成比虎口长一些、
两根长短相同的小棍。商代末期,纣为满足于君 王奢侈的高贵生活需要,下令猎象锯牙而制成象 箸。
◆春秋晚期:出现青铜箸。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 圆柱体。 ◆两汉:出现竹箸、铜箸。汉代使用箸者已较为普 通。箸的形状多为首粗下足略细的圆形。 西汉出土筷箸较多,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湖北云梦大坟头、长沙仰天湖、湖北江陵凤凰山 等地也有铜箸竹箸出土。 甘肃酒泉夏河青又出土了东汉铜箸一双。四 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中也出现了箸。
筷子的历史 西中街小学 三年级 5
班
李泽霖、李菀婷、齐昱翔、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 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 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 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 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 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1.什么是筷子?
筷子,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 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英文chopsticks
2.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明, 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 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 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 物。
◆关于筷子的传说Biblioteka 1.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
2.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 发明用玉簪作筷
3.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 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 明筷子
3.筷子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匕匙。仰韶文化遗址中,
已发现了匕匙。
两根长短相同的小棍。商代末期,纣为满足于君 王奢侈的高贵生活需要,下令猎象锯牙而制成象 箸。
◆春秋晚期:出现青铜箸。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 圆柱体。 ◆两汉:出现竹箸、铜箸。汉代使用箸者已较为普 通。箸的形状多为首粗下足略细的圆形。 西汉出土筷箸较多,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湖北云梦大坟头、长沙仰天湖、湖北江陵凤凰山 等地也有铜箸竹箸出土。 甘肃酒泉夏河青又出土了东汉铜箸一双。四 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中也出现了箸。
筷子的历史 西中街小学 三年级 5
班
李泽霖、李菀婷、齐昱翔、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 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 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 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 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 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1.什么是筷子?
筷子,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 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英文chopsticks
2.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明, 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 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 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 物。
◆关于筷子的传说Biblioteka 1.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
2.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 发明用玉簪作筷
3.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 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 明筷子
3.筷子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匕匙。仰韶文化遗址中,
已发现了匕匙。
简约中国风公筷公勺筷乐用餐分餐制培训图文PPT课件模板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秋天,秋姑娘下的雨,是最好不过了 。她的 雨跟春 雨姑娘 相比, 多了一 份优雅 ,一份 恬静。 她常常 让农民 咧开了 嘴,LH J+FHX 为丰收 唱起了 欢歌。
《中国筷子文化》课件

使用礼仪和寓意。
A
B
C
D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的筷子文化受到中国影响,但 在材料和形状上有所创新和变化,适应了 当地饮食习惯和风味。
韩国
韩国筷子以金属制成,形状扁平、细长, 强调实用性和美感。
THANKS.
不能插饭中
在某些地方,把筷子插在饭中会 被视为祭祀祖先的行为,因此应
避免这种使用方式。
不能指着人
用筷子指向别人是不礼貌的,这种 行为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能敲打碗盆
用筷子敲打碗盆不仅不卫生,而且 被认为会破坏筷子的完整性,同时 也有损个人形象。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
05
流
筷子在世界的传播
传播路径
《中国筷子文化》ppt 课件
目 录
• 筷子的发展历史 • 筷子的文化内涵 • 筷子的制作工艺 • 筷子的使用习俗 •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流
筷子的发展历史
01
筷子的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 周时期。
早期的筷子多用竹子、骨头等制成, 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玉石、象牙等 材质。
最初,筷子被用于夹取热食,随着时 间的推移,筷子的材质和形制逐渐演 变。
比如传说中,筷子的发明与大禹治水有关,为了方便吃饭,大禹发明了 筷子;还有传说中,筷子的形状和功能与道家思想有关,代表着天圆地
方、阴阳互补的理念。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
筷子的制作工艺
03
筷子的材料选择
01
02
03
木材
常见的有红木、楠木、竹 子等,具有天然的纹理和 色泽,给人以自然之感。
对神明的敬畏。
筷子的使用方式和礼仪,不仅 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道 德风范,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A
B
C
D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的筷子文化受到中国影响,但 在材料和形状上有所创新和变化,适应了 当地饮食习惯和风味。
韩国
韩国筷子以金属制成,形状扁平、细长, 强调实用性和美感。
THANKS.
不能插饭中
在某些地方,把筷子插在饭中会 被视为祭祀祖先的行为,因此应
避免这种使用方式。
不能指着人
用筷子指向别人是不礼貌的,这种 行为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能敲打碗盆
用筷子敲打碗盆不仅不卫生,而且 被认为会破坏筷子的完整性,同时 也有损个人形象。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
05
流
筷子在世界的传播
传播路径
《中国筷子文化》ppt 课件
目 录
• 筷子的发展历史 • 筷子的文化内涵 • 筷子的制作工艺 • 筷子的使用习俗 • 筷子与世界文化交流
筷子的发展历史
01
筷子的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 周时期。
早期的筷子多用竹子、骨头等制成, 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玉石、象牙等 材质。
最初,筷子被用于夹取热食,随着时 间的推移,筷子的材质和形制逐渐演 变。
比如传说中,筷子的发明与大禹治水有关,为了方便吃饭,大禹发明了 筷子;还有传说中,筷子的形状和功能与道家思想有关,代表着天圆地
方、阴阳互补的理念。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
筷子的制作工艺
03
筷子的材料选择
01
02
03
木材
常见的有红木、楠木、竹 子等,具有天然的纹理和 色泽,给人以自然之感。
对神明的敬畏。
筷子的使用方式和礼仪,不仅 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道 德风范,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筷子文化课件.pptx

”者
纣喻
为老
象》
箸:
,
而
明 代 中 叶 的 运 河
翻而
陆
,吴“容
以中民《
箸为间菽
为甚俗园
快。讳杂
儿舟,记
。行各》
”讳处: 住有
,之
讳,
一、筷子溯源
2.筷子材质划分 竹木、金属、密塑、牙骨、玉石
舌 尖 上 的 筷 子
一、筷子溯源
3.筷子形态特征的历史发展 由“首足粗圆” 到“首方足圆”
舌
尖
长度逐步变短
三、筷子礼仪与饮食心理 2.用筷礼仪中的各种禁忌构成的亚文化侧面
亚文化侧面
三长两短 仙人指路
泪箸遗珠
当众上香
舌 尖
上
的
筷
子
准确执筷
四、筷子的文化内涵
物理学
筷子使用了杠杆原理
生理学
使用筷子会牵动多处关节、肌肉 和神经
舌
哲学
阴阳互动 三才之象 天圆地方
尖 上
的
筷
饮食美学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温良恭俭和内 倾型的民族性格
舌
主 讲
尖
:上
的
筷
子
“竖筷插碗”与民俗断代之殇
一、筷子溯源
1.筷子名称的沿革
箸(商周—明代中叶)
筷子古称为箸,见于典籍《韩非子·喻老》,可见,我
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明代中叶以后)
舌 尖
上
运河行船中的求吉心理要求改箸为筷,见于《菽园杂记》。 的
筷
子
箕
《
子
韩
怖“非
。昔子
·
子
五、思考题及拓展阅读
身边的文化之筷子文化 PPT

• 主要有流传说,银筷子能验毒,那么有毒 的东西银筷子插进去以后,原来的银白色 发黑。
•为呢啥 ?•先筷叫秦“子:筷子”
• 明代陆容“在《挟菽”园杂记》中述: • 因即便“为快“反箸其停”” 意止又••“秦隋与 而之 大“ 称意 多箸汉唐住 之, 以”::” 为乃 竹同 “不 制音快祥 成,”之,“,语就住,添” 个“竹”“字头筋,”成了现在的 “筷”字•宋。 代:
你会用吗?
正 确 使 用 方 法
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中指在两根筷子的 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错误的使用方法
总结拿筷子和使用筷子的方法
• 两根筷子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大 拇指在两根筷子的上面,食指、中指、拇指 尖夹住外面一根筷子,无名指和拇指内侧抵 住里面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的下面。
•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 、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 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 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 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 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 成了筷子的雏形。
• 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 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 有致癌性,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 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 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组织幼儿讨论:使用筷子是要注 意什么?
• 老师:筷子可以帮我们用来夹菜、夹鱼等食 物,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以防戳到自己 或周围的小朋友;还要注意文明卫生,做到不 敲打桌碗,不乱翻菜。
用筷子的礼仪
使用筷子的礼仪
不能把筷子直插在 饭上,只有祭祀先 人时候才能这样
用筷子敲打碗是不 礼貌的
吃饭时,不要 把筷子乱舞
•为呢啥 ?•先筷叫秦“子:筷子”
• 明代陆容“在《挟菽”园杂记》中述: • 因即便“为快“反箸其停”” 意止又••“秦隋与 而之 大“ 称意 多箸汉唐住 之, 以”::” 为乃 竹同 “不 制音快祥 成,”之,“,语就住,添” 个“竹”“字头筋,”成了现在的 “筷”字•宋。 代:
你会用吗?
正 确 使 用 方 法
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中指在两根筷子的 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错误的使用方法
总结拿筷子和使用筷子的方法
• 两根筷子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大 拇指在两根筷子的上面,食指、中指、拇指 尖夹住外面一根筷子,无名指和拇指内侧抵 住里面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的下面。
•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 、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 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 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 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 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 成了筷子的雏形。
• 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 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 有致癌性,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 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 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组织幼儿讨论:使用筷子是要注 意什么?
• 老师:筷子可以帮我们用来夹菜、夹鱼等食 物,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以防戳到自己 或周围的小朋友;还要注意文明卫生,做到不 敲打桌碗,不乱翻菜。
用筷子的礼仪
使用筷子的礼仪
不能把筷子直插在 饭上,只有祭祀先 人时候才能这样
用筷子敲打碗是不 礼貌的
吃饭时,不要 把筷子乱舞
中国筷子文化ppt课件

28
⊙人道:五指之中中指最长,其在人位, 象征着人为主体,为万物之灵长。然居于两筷 之间其位尴尬,象征着中层领导,下有民怨, 上有官威;象征着人在中年,上有高堂应尽孝, 下有弱子要奶吃……总归一句话:做人难!但 只有做人才最长。中年虽不易,中年最辉煌。
29
4.三易之理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 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 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 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 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 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比如一 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简易嘛;但他的 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 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 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不易。推而 广之靡不如此。
清代筷箸既有银链为多。
21
环镶银链箸
22
《红楼梦》四十回中写道:“凤姐手裏拿著西洋 布手巾,裹著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所谓《三镶》就是顶镶银帽,足镶银套,中部镶 银环。
23
4.筷子的中国文化涵义
◆筷子关联易理
1.阴阳互根,阴阳可变,对立统一。
2
1.什么是筷子?
筷子,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 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英文chopsticks
3
2.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明, 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 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 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 物。
高峰,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中外文化交流频 繁,冶炼水平进一步发展,所以金箸银箸也就在 餐桌上不断出现。
⊙人道:五指之中中指最长,其在人位, 象征着人为主体,为万物之灵长。然居于两筷 之间其位尴尬,象征着中层领导,下有民怨, 上有官威;象征着人在中年,上有高堂应尽孝, 下有弱子要奶吃……总归一句话:做人难!但 只有做人才最长。中年虽不易,中年最辉煌。
29
4.三易之理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 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 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 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 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 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比如一 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简易嘛;但他的 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 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 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不易。推而 广之靡不如此。
清代筷箸既有银链为多。
21
环镶银链箸
22
《红楼梦》四十回中写道:“凤姐手裏拿著西洋 布手巾,裹著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所谓《三镶》就是顶镶银帽,足镶银套,中部镶 银环。
23
4.筷子的中国文化涵义
◆筷子关联易理
1.阴阳互根,阴阳可变,对立统一。
2
1.什么是筷子?
筷子,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 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英文chopsticks
3
2.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明, 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 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 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 物。
高峰,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中外文化交流频 繁,冶炼水平进一步发展,所以金箸银箸也就在 餐桌上不断出现。
中国筷子ppt课件

实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筷子最早 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当时 并非用于饮食,而是用于 占卜。
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字由“竹”和“快 ”组成,意为快速夹取食 物的工具。
筷子的材质与工艺
材质
筷子通常由竹子、木头、陶瓷、 银等材料制成。其中,竹子是最 常见的材料,因为竹子生长快、 易获取且环保。
工艺
筷子的制作工艺包括雕刻、漆艺 、镶嵌等。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 下,筷子的制作工艺和外观也各 具特色。
保养方法
清洗后擦干,避免潮湿环境滋 生细菌,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 方等。
05
中国筷子与国际交流
筷子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沟通的桥梁
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 可以加深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 友谊。
餐桌礼仪的代表
筷子不仅是一种饮食工具,还代表着中国的餐桌礼仪和文 明。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筷子可以传递中国的饮食文化 和价值观,促进文化融合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筷子ppt课件
目录
• 中国筷子文化 • 筷子的发展历程 • 筷子的使用方法与礼仪 • 筷子的环保与健康问题 • 中国筷子与国际交流 • 中国筷子相关的文化活动与产业
01
中国筷子文化
筷子的起源
01
02
03
起源传说
相传筷子起源于大禹治水 时期,为了方便夹取食物 ,大禹命令手下的官员发 明了筷子。
03
04
中指位于筷子下方,代表地的阴阳;
无名指和小指位于中指两侧,代表人的阴 阳;
05
06
握住的筷子部分不能超过筷子的三分之二 ,避免滑落或刺伤手指。
筷子的使用礼仪
中国风筷子文化传承PPT

快
词的们,馀的
增功出已丛说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具君句吴的的用明
·
有捻 语作苏法代
""""
若素素材
雅
与
俗
之 别 的
"
住 像 个 快 儿 能 。
这
"
箸 》 就 写 有
姐 儿 生
民 歌 集 《 山 歌 》
)
者
曾 经 编 纂 了 以 明
(
州 才 子 冯 梦 龙
《 三
""
, 未 能 动 摇
箸
的
""
快
的 说 法 仍 旧 只
筷 这 征
是天
;
; ;
子 中 。
国方 人的 一
手 人 为 无
和天名
对象 头 世征 圆 界地 、 基, 一 本对 头 原应 方 则天 。 的圆 圆 理地 的 解方 象
持 世 地 指
界人小 的三指 筷
使 此 一
为根
关才在 子 系之下 时 理象, , 解,中 拇 。这指 指
是在 食 中中 指 国间 在 人, 上 对是 ,
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
若素素材
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
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
“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
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若素素材 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
四特古以化,化民其璨文 。
目 录
词的们,馀的
增功出已丛说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具君句吴的的用明
·
有捻 语作苏法代
""""
若素素材
雅
与
俗
之 别 的
"
住 像 个 快 儿 能 。
这
"
箸 》 就 写 有
姐 儿 生
民 歌 集 《 山 歌 》
)
者
曾 经 编 纂 了 以 明
(
州 才 子 冯 梦 龙
《 三
""
, 未 能 动 摇
箸
的
""
快
的 说 法 仍 旧 只
筷 这 征
是天
;
; ;
子 中 。
国方 人的 一
手 人 为 无
和天名
对象 头 世征 圆 界地 、 基, 一 本对 头 原应 方 则天 。 的圆 圆 理地 的 解方 象
持 世 地 指
界人小 的三指 筷
使 此 一
为根
关才在 子 系之下 时 理象, , 解,中 拇 。这指 指
是在 食 中中 指 国间 在 人, 上 对是 ,
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
若素素材
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
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
“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
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若素素材 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
四特古以化,化民其璨文 。
目 录
中国筷子文化PPT全解

2.天乾地坤,坤上乾下,和顺畅达。 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 圆的象征着天。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如 此乾坤之象现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 乾卦象征着天,象征着第一,常言民以食为天, 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头夹菜,坤在 上而乾在下,这就是《地天泰》卦,和顺畅达, 当然吉祥;手拿筷头,用筷柄夹菜,乾在上而 坤在下,这就是《天地否(pǐ)》卦(否,闭塞不 通)。如此用法岂不可笑?
筷子的发明与食物有关: 汉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农耕生活方式,主要作物 是适应性强的谷子(黍)。黍类粮食有两大特点, 一是颗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除去。 最初,祖先可能是将谷粒(小米)捣碎煮粥食 用,往往还要掺杂一些野菜、树叶之类一起煮,以 便改善口味,并节约粮食。
“茶”字的原始意义是掺有野菜和树叶的粥状 食物。 吃起来比较费事,其中的野菜和树叶会妨碍 茶的流动,不容易把茶喝进口中。这是我们的祖先 发明筷子的关键所在。
⊙人道:五指之中中指最长,其在人位, 象征着人为主体,为万物之灵长。然居于两筷 之间其位尴尬,象征着中层领导,下有民怨, 上有官威;象征着人在中年,上有高堂应尽孝, 下有弱子要奶吃……总归一句话:做人难!但 只有做人才最长。中年虽不易,中年最辉煌。
4.三易之理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 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 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 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 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 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比如一 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简易嘛;但他的 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 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 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不易。推而 广之靡不如此。
筷子的历史 西中街小学 三年级5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ppt课件

9
筷子的种类
筷子的种类很多:竹木筷,金属筷, 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等
最初筷子的用料主要以竹或木,主要以实用为主;后来有些人 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便以较为高级的金银、象牙来 制造;而化学筷则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比如塑料筷。
10
筷子的使用方法
筷子的使用方法并不唯一 我来教教你
上面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控制, 两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 尽量用筷子尖夹取,需要时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 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16
世界上最长的筷子
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 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 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 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 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 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17
送 筷 子 送 快 乐
18
1.纯朴又简单。本质上筷子就是两 支小短棍,没有比这只要把两支靠 起来就能使用的木棍更简单的东西 了。生活本应简单,何必复杂!
12
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 用筷子,可以使 手用筷子的礼仪
不能把筷子直插在 饭上,只有祭祀先 人时候才能这样
用筷子敲打碗是不 礼貌的
吃饭时,不要 把筷子乱舞
14
正确的使用筷子进食,是一 种礼貌的体现,而且可以训 练手的灵活,刺激大脑, 提高智力,使人心灵手巧。
19
2.练习。用筷子不是生来就会。你 必须要学着使用并不断练习着。 生活本就是一场经久 不衰的磨练。
20
3.盯着目标。如果你曾经试着用它们 就餐,你就会知道如果你在餐盘上胡 乱的夹食物你将夹不到任何东西。 你只有瞄准你想要的,你才能得到它。 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能一口气得 到,认清你要什么,然后就去努力得 到它。
筷子的种类
筷子的种类很多:竹木筷,金属筷, 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等
最初筷子的用料主要以竹或木,主要以实用为主;后来有些人 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便以较为高级的金银、象牙来 制造;而化学筷则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比如塑料筷。
10
筷子的使用方法
筷子的使用方法并不唯一 我来教教你
上面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控制, 两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 尽量用筷子尖夹取,需要时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 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16
世界上最长的筷子
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 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 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 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 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 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17
送 筷 子 送 快 乐
18
1.纯朴又简单。本质上筷子就是两 支小短棍,没有比这只要把两支靠 起来就能使用的木棍更简单的东西 了。生活本应简单,何必复杂!
12
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 用筷子,可以使 手用筷子的礼仪
不能把筷子直插在 饭上,只有祭祀先 人时候才能这样
用筷子敲打碗是不 礼貌的
吃饭时,不要 把筷子乱舞
14
正确的使用筷子进食,是一 种礼貌的体现,而且可以训 练手的灵活,刺激大脑, 提高智力,使人心灵手巧。
19
2.练习。用筷子不是生来就会。你 必须要学着使用并不断练习着。 生活本就是一场经久 不衰的磨练。
20
3.盯着目标。如果你曾经试着用它们 就餐,你就会知道如果你在餐盘上胡 乱的夹食物你将夹不到任何东西。 你只有瞄准你想要的,你才能得到它。 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能一口气得 到,认清你要什么,然后就去努力得 到它。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 ppt课件

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吃饭、睡 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 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
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
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
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 中夹出,吃了起来。
ppt课件
12
•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 、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 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ppt课件
23
迷箸刨坟
•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 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 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 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令人生厌。
ppt课件
24
泪箸遗珠
•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 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 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 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 主要有流传说,银筷子能验毒,那么有毒 的东西银筷子插进去以后,原来的银白色 会发黑。
ppt课件
8
筷子
•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 作“荚”
• 两汉又出现了“筋”字
• 筷子于唐、宋、元、明、清统称“箸”
• 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明代发生了变 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 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 儿”
• 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 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
• 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
帜。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 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 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 有致癌性,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 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 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 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
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
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
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 中夹出,吃了起来。
ppt课件
12
•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 、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 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ppt课件
23
迷箸刨坟
•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 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 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 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令人生厌。
ppt课件
24
泪箸遗珠
•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 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 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 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 主要有流传说,银筷子能验毒,那么有毒 的东西银筷子插进去以后,原来的银白色 会发黑。
ppt课件
8
筷子
•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 作“荚”
• 两汉又出现了“筋”字
• 筷子于唐、宋、元、明、清统称“箸”
• 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明代发生了变 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 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 儿”
• 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 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
• 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
帜。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 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 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 有致癌性,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 上的涂料一旦脱落,随食物进入人体, 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筷子文化PPT课件

•
——《札记》郑玄·东汉
2021/3/25
授课:XXX
10
• 考古发掘的实物已经无可置疑 地证明:中国人用筷子的历史 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的 新时期时代。筷子早在6000年
前,便广泛分布于江淮大敌和 广阔的黄河流域。
2021/3/25
授课:XXX
11
一、筷子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及分类
2.筷子的历史演变
三、筷子的功能与礼仪
1.筷子的功能
2.筷子的使用方法
3.筷子礼仪
2021/3/25
授课:XXX
5
2021/3/25
一、筷子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及分类 1.筷子的起源
•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 ——《韩非子·喻老》
• 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 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 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吃了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一定要穿着华贵 的衣服,也不会在茅屋中吃了,而是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我 怕那个结局,所以在看到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 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箕子看见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将有大 祸降临。所以说:“能从小处看出以后的发展的人是可以称之为聪明的。”
筷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求吉心理
的反映 25-30,上方 下圆,筷子
2021/3/25
授课:XXX
12
一、筷子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及分类 2.筷子的历史演变
“筷”的称谓出现在明中叶今江苏、浙江省境内的 运河线上。
2021/3/25
授课:XXX
13
二、筷子文化
1.筷子的分类
• 历代出土的筷子文物
中国筷子文化PPT

由前代的首粗足圆柱形改为首方足圆体, 这一改革有三大好处: 1、不易滚动,设宴待客稳重大方。 2、摩擦力大,放在手心不易打滑,使夹菜 更稳。如吃拔丝类、面条类、粉丝类菜,方头 筷握在手中用力拨菜也不易打滑。
3、便于工匠在箸上题诗、刻字、雕花。圆 柱体筷箸难以表现绘画刻字,方箸不但可以两 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 大的画面。
唐代当年常举行盛大饮宴,让我们来欣赏敦煌473窟的壁 画《宴饮图》。凉亭中长桌两边男左女右坐著四男五女, 仅从女方一面来看,人人面前皆放有箸和匙。还有一幅西 安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画《野宴图》,赴宴者人更多,坐立 者十九人还有侍女两名,餐桌上放满了耳杯盘盏之类,同 样也可明显的看到一双双横放的筷箸。
◆宋、辽、金朝代:也有不少筷箸出土,质地多为银 制和铜铸。箸上部有了新突破,上端改圆柱形为六 棱形,其下端还是细圆柱形,中部出现炫纹。从宋 代起,筷箸不仅仅只注意它的实用性,进而开始向 工艺品方向发展。与唐代相比,相对较短,约在25 公分左右,最短者仅15公分。根据现在材料看,没 超过20公分以上者。 江西鄱阳东湖出土的两双北宋银箸,长23公分。 四川阆中丝绸厂出土的南宋铜箸数量之多大大 出乎意外,竟有244支,也就是122双,器形首粗足 细,中部有弦纹。 辽宁辽阳三道壕出土的金代铜箸1双,长26.8公 分,上部为六棱形,箸身有竹节纹饰。
箸首由圆体发展为方体,为生产更精美的工艺 筷奠定了广宽的基础。方箸既可以单面刻,也可双 面刻,还可以四面刻,图案式样更为丰富多彩。
四楞箸
◆清代:筷箸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竹木筷 镶银者特别多。 如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所收藏清代筷箸,就 有象牙镶银箸,湘妃竹镶银箸、乌木镶银箸、红 木镶银箸等。这些镶银筷,不但顶镶银帽,下镶 6—7公分银套,还在帽顶镶有7—8公分银链,使 两筷相系不离。这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性,给人以 美感:还有它的实用性,两筷配对,易於保管, 不会因遗失其一而失去作用。 清代筷箸既有上下双镶箸,也有三镶箸。 清代末期,“中环”不再时兴,式样以环镶 银链为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渡阶段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两根棒并用开始,大约经历了3000 年之久。这一期间,棒的长度虽很不规范,但两棒并用的
使用率却在缓慢地提高,即逐渐在普及中。两根棒并用的历史是与陶器盛食的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粒 食、热食、碗状器盛食和人各自持食等因素促使了两根棒并用文化的出现,
3、梜的阶段 梜的阶段与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在时限上基本一致。我们理解的青铜时代,在中国大约是夏商西周时期,
-
8
第二节 筷子文化
-
9
一、筷子的分类
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 竹木筷 金属筷 牙骨筷 玉石筷 化学筷
-
10
1、竹木筷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
木质筷品种可谓千姿百
态,有灰褐色条纹的棕
竹筷最高档,但如今已
绝迹于市场。同时,紫
竹筷、湘妃竹筷也是稀
有品种,目前也已难觅。
筷语
——浅谈中国筷子文化
姓名
学号
谢文茹 201607510129
六组
杨艺玥 英勤昊
201607510130 201607510131
于慧敏 201607510132
于婷 201607510133
-
1
筷子,古称箸,它是 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 古老的东方饮食文明的代 表,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 慧的结晶。
-
12
3、牙骨筷
中华筷中还有用象牙和 取材于牛、驼、鹿等兽骨制 作的筷子,用海龟甲壳制成 的玳瑁筷等,有些聪明的工 匠用精雕细刻的功夫将牙骨 巧妙地镶接,使之成为艺术 品。
-
13
4、玉石筷
另一类玉石筷也是 筷中珍品,有汉白玉、 羊脂玉、翡翠,故宫珍 宝馆就陈列着不少慈禧 太后用过的金筷和玉筷、 翡翠筷、翡翠镶金筷等。
商纣王喜怒无常,吃
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
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
菜肴冰凉不能入口,为吃
饭这件事很多厨师成了他
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
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
次摆的酒宴,她都事先尝
一尝,免得纣王又要发怒。
有次,妲己尝到有碗佳肴
太烫。可是撤换已来不及
了,因纣王已来到餐席前。-
6
三、筷子的历史演变
1、前形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华先民以一根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来挑、插、拨、取、持食物。主要是对不便于直接用
-
14
5、化学筷
“化学筷”是近代科
学发展的产物,像密胺 的、塑料的……
20世纪30年代上海 就有赛璐珞筷子,今年
又出一种乳白色的“像
牙筷”。虽说与象牙相
似,但仅仅是“像”而
已。这是一种塑料密胺
筷,因价廉物美广受欢
-
15
二、中华民族的筷子文化
1、阴阳互根,阴阳可变,对立统一。
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 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 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 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 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 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 此太极不存。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 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 16
-
7
4、箸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筷子形态成熟固定和历史功能充分发挥的时期。“箸”,是筷子在东周至 明中叶以前的规范称谓,并且是明中叶以后至今比较雅的称谓。在自春秋至明中叶的约2223个世纪的时间里,箸的形制基本在20-30厘米之间,而且具有随着时间发展而逐渐加长之 势。在功用方面,则由仅夹取羹中食物(因热或油渍、 水分),向最终成为完全助食具过渡。 这一过渡的基本完成是在汉代。
与西方餐具相比,成
双成对的筷子多了一份
“和为贵”的意蕴,充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
的特点。在民间,筷子更
是由于成双成对的特点,
及“快生子”的谐音被视
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
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
2
第一节 起源与历史演变
-
3
一、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 明,是世界上以筷为食 的母国。以筷进餐少说 已有3000年历史,据考 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 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 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
4
二、筷子的传说
1、大禹用筷子的传说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
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
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
间紧迫,等兽肉刚烧开
锅就急欲进食,然后开
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
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
或粉粢(米饭)食之,这
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
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
食烫手,筷箸应运而生,
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
规律的。
-
5
2、妲己用筷的传说
5、筷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宋至今,共基本特征是箸文化的广泛普及。箸料的广泛,工艺的高度发展, 图文饰的充分发挥,25-30厘米长和上方下圆箸体的基本定格等。其间,一个典型的历史事 件处“筷”称谐的出现和普及,“筷”称谓的普及过程与以筷为助食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普泛使用的过程是同步的。“筷” 的称谓出现在明中时今江苏浙江省境内的运河线上。 明中时,那里是中国人口高密度集中区.而且南北大运河上的船工和两岸的纤夫多以数万计, 他们极其劳苦艰辛。运河行船盼的是快。忌的是住,中国人求吉祈祷心理极强,一日三餐 不停地呼“箸”(箸、住同音) 心理无法接受,于是改“箸”为“筷”。不停地呼“筷”。 以求快行船,少吃苦,多获利,“筷”的称谓于是出现。上层社会最初并不认同来自劳苦 大众阶层的这一改革称谓, 但无奈人多势众。竟成流俗。于是只好趋同认可。但后者也有 贡献,那就是在“快”字上加上一“竹”字头,成了流行至今日的“筷子”。
即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的13个多世纪。而筷子文化的演变是极为缓慢的,不可能、也不适宜以十分具 体的时限为标志,我们这里只是示意一个大概的历史性时限段。这一时期的筷子文化特征,是梜的形态和功用。 所谓挾,即先秦典籍所谓:“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这说明当时桃的功能主要是用以挑或夹取羹中 的菜或其他固体食物.
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清水
中根根竖立不卧浮,有 -
11
2、金属筷
从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 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现在发 展到不锈钢筷子。
如今很少有人用金属筷进餐, 但古代富豪人家流行过金属筷。 1961 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 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 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铜 筷不宜吃饭,以后逐渐被银筷取代。
手拿的食物。当时这一根棒是兼有饪食具和助食具两种作用的。如同今日的手持金属或竹木条炸、烤肉串:在 加热至熟阶段,用来串取食物的金属或竹木条是饪物工具:而在成熟后持食阶段,它们便成了助食具。此一性 质,在中国人吃涮锅时亦道理相同,即夹取涮制的过程是加工工具,出锅入口阶段的作用则是助食,两者的性 质是不同的。
使用率却在缓慢地提高,即逐渐在普及中。两根棒并用的历史是与陶器盛食的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粒 食、热食、碗状器盛食和人各自持食等因素促使了两根棒并用文化的出现,
3、梜的阶段 梜的阶段与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在时限上基本一致。我们理解的青铜时代,在中国大约是夏商西周时期,
-
8
第二节 筷子文化
-
9
一、筷子的分类
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 竹木筷 金属筷 牙骨筷 玉石筷 化学筷
-
10
1、竹木筷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
木质筷品种可谓千姿百
态,有灰褐色条纹的棕
竹筷最高档,但如今已
绝迹于市场。同时,紫
竹筷、湘妃竹筷也是稀
有品种,目前也已难觅。
筷语
——浅谈中国筷子文化
姓名
学号
谢文茹 201607510129
六组
杨艺玥 英勤昊
201607510130 201607510131
于慧敏 201607510132
于婷 201607510133
-
1
筷子,古称箸,它是 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 古老的东方饮食文明的代 表,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 慧的结晶。
-
12
3、牙骨筷
中华筷中还有用象牙和 取材于牛、驼、鹿等兽骨制 作的筷子,用海龟甲壳制成 的玳瑁筷等,有些聪明的工 匠用精雕细刻的功夫将牙骨 巧妙地镶接,使之成为艺术 品。
-
13
4、玉石筷
另一类玉石筷也是 筷中珍品,有汉白玉、 羊脂玉、翡翠,故宫珍 宝馆就陈列着不少慈禧 太后用过的金筷和玉筷、 翡翠筷、翡翠镶金筷等。
商纣王喜怒无常,吃
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
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
菜肴冰凉不能入口,为吃
饭这件事很多厨师成了他
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
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
次摆的酒宴,她都事先尝
一尝,免得纣王又要发怒。
有次,妲己尝到有碗佳肴
太烫。可是撤换已来不及
了,因纣王已来到餐席前。-
6
三、筷子的历史演变
1、前形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华先民以一根木棍(或枝条等棒形物)来挑、插、拨、取、持食物。主要是对不便于直接用
-
14
5、化学筷
“化学筷”是近代科
学发展的产物,像密胺 的、塑料的……
20世纪30年代上海 就有赛璐珞筷子,今年
又出一种乳白色的“像
牙筷”。虽说与象牙相
似,但仅仅是“像”而
已。这是一种塑料密胺
筷,因价廉物美广受欢
-
15
二、中华民族的筷子文化
1、阴阳互根,阴阳可变,对立统一。
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 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 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 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 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 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 此太极不存。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 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 16
-
7
4、箸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筷子形态成熟固定和历史功能充分发挥的时期。“箸”,是筷子在东周至 明中叶以前的规范称谓,并且是明中叶以后至今比较雅的称谓。在自春秋至明中叶的约2223个世纪的时间里,箸的形制基本在20-30厘米之间,而且具有随着时间发展而逐渐加长之 势。在功用方面,则由仅夹取羹中食物(因热或油渍、 水分),向最终成为完全助食具过渡。 这一过渡的基本完成是在汉代。
与西方餐具相比,成
双成对的筷子多了一份
“和为贵”的意蕴,充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
的特点。在民间,筷子更
是由于成双成对的特点,
及“快生子”的谐音被视
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
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
2
第一节 起源与历史演变
-
3
一、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发明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是汉民族一项伟大的发 明,是世界上以筷为食 的母国。以筷进餐少说 已有3000年历史,据考 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 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 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
4
二、筷子的传说
1、大禹用筷子的传说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
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
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
间紧迫,等兽肉刚烧开
锅就急欲进食,然后开
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
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
或粉粢(米饭)食之,这
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
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
食烫手,筷箸应运而生,
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
规律的。
-
5
2、妲己用筷的传说
5、筷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宋至今,共基本特征是箸文化的广泛普及。箸料的广泛,工艺的高度发展, 图文饰的充分发挥,25-30厘米长和上方下圆箸体的基本定格等。其间,一个典型的历史事 件处“筷”称谐的出现和普及,“筷”称谓的普及过程与以筷为助食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普泛使用的过程是同步的。“筷” 的称谓出现在明中时今江苏浙江省境内的运河线上。 明中时,那里是中国人口高密度集中区.而且南北大运河上的船工和两岸的纤夫多以数万计, 他们极其劳苦艰辛。运河行船盼的是快。忌的是住,中国人求吉祈祷心理极强,一日三餐 不停地呼“箸”(箸、住同音) 心理无法接受,于是改“箸”为“筷”。不停地呼“筷”。 以求快行船,少吃苦,多获利,“筷”的称谓于是出现。上层社会最初并不认同来自劳苦 大众阶层的这一改革称谓, 但无奈人多势众。竟成流俗。于是只好趋同认可。但后者也有 贡献,那就是在“快”字上加上一“竹”字头,成了流行至今日的“筷子”。
即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的13个多世纪。而筷子文化的演变是极为缓慢的,不可能、也不适宜以十分具 体的时限为标志,我们这里只是示意一个大概的历史性时限段。这一时期的筷子文化特征,是梜的形态和功用。 所谓挾,即先秦典籍所谓:“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这说明当时桃的功能主要是用以挑或夹取羹中 的菜或其他固体食物.
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清水
中根根竖立不卧浮,有 -
11
2、金属筷
从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 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现在发 展到不锈钢筷子。
如今很少有人用金属筷进餐, 但古代富豪人家流行过金属筷。 1961 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 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 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铜 筷不宜吃饭,以后逐渐被银筷取代。
手拿的食物。当时这一根棒是兼有饪食具和助食具两种作用的。如同今日的手持金属或竹木条炸、烤肉串:在 加热至熟阶段,用来串取食物的金属或竹木条是饪物工具:而在成熟后持食阶段,它们便成了助食具。此一性 质,在中国人吃涮锅时亦道理相同,即夹取涮制的过程是加工工具,出锅入口阶段的作用则是助食,两者的性 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