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互通式立交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

合集下载

3.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中线点位坐标计算(精)

3.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中线点位坐标计算(精)
径、终点B的里程、终点B的半径
(2)分析
AB段为完整的右偏缓和曲线,由所给已知条件,在AB段上点位坐
标按基本型曲线第一段缓和曲线计算原理计算;
(3)求i点坐标
①计算i点在A-xy坐标系下的坐标
l5 l9 x p l 2 2 4 4 40 R l 3456 R l0 0 l l3 l7 l 11 yp 3 3 5 5 6 Rl 336 R l 42240 R l0 0 0 l K i K A l K K B A 0 R rB
X i X O ( K i K O ) cos 0切 Yi YO ( K i K O ) sin 0切
(4)求K0+150点坐标及切线方位角
X i X O ( K i K O ) cos 0切 1378.214 ( K 0 150 K 0 116 )COS 200 1346.264
利用坐标变换公式求i点在线路坐标系下的坐标
X i X ZH xi cos yi sin Yi YZH xi sin yi cos 360 ZH 切
求i点切线坐标方位角
ZH 切
i切
ZH 切
i
l
i
C
i切
l 180 i 2r2 ( L l )
ZH
2
i
L
D
r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求K0+407.650点坐标及切线方位角
①将CD段缓和曲线补充完整
L' r2 l' 61.696875 r1 r2
②求 ZH 的切线方位角

高速公路匝道偏距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匝道偏距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匝道偏距计算公式在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中,匝道的偏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偏距是指匝道与主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它对于车辆的转弯半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计算匝道偏距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关键之一。

匝道偏距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设计参数、道路的设计速度、转弯半径等。

在实际工程中,匝道偏距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偏距 = V^2 / (127 R)。

其中,V为设计速度(km/h),R为转弯半径(m)。

这个公式是根据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和转弯半径来计算匝道偏距的,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各个参数。

首先是设计速度V,设计速度是指匝道设计时考虑的车辆行驶速度。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速度一般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道路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设计速度越高,匝道偏距也就越大,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需要更大的转弯半径和侧向空间。

其次是转弯半径R,转弯半径是指车辆在匝道上进行转弯时所需要的最小曲线半径。

转弯半径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类型和设计速度,一般来说,转弯半径越小,匝道偏距也就越小。

公式中的127是一个经验系数,它是根据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和转弯半径来确定的。

在实际工程中,这个系数可能会有所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道路和车辆情况。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匝道偏距的计算是与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和转弯半径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设计匝道时,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以确保匝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计算匝道偏距的方法,比如根据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车辆轴距来确定匝道偏距,或者根据车辆的最大侧向位移和车辆速度来确定匝道偏距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车辆的行驶特性和道路的设计要求来确定匝道偏距的。

在实际工程中,匝道偏距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特性、道路的设计要求、交通流量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匝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在进行匝道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匝道的设计符合实际要求。

2019年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规划.doc

2019年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规划.doc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规划1.1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形式我省修建的高速公路全部是收费公路,互通立交的型式也是收费式立交,可设计成喇叭型、苜蓿叶型和半定向T型。

苜蓿叶型互通立交适合于两条高速公路丁字相交,半定向T型适合于受地形限制的互通位置,而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相交则大部分采用喇叭型,这样保证了一条高速公路上互通立交型式的统一性。

具体是选择A型喇叭互通立交,还是B型喇叭互通立交,要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来确定。

主要匝道(即对向行驶匝道)在一、三象限的A型喇叭互通立交与主要匝道在二、四象限的B型喇叭互通立交解决的交通量一样,这样可根据地形,综合考虑跨线桥的长度及排水情况,来确定是选择采用前者还是后者,以达到建造跨线桥梁短,排水防护工程少,经济美观的目的。

1.2车道平衡原理修建双车道匝道的互通立交分、合流处,应保持基本车道数的连续性,并应维持车道数的平衡,必须增设辅助车道。

辅助车道长度在分流端为1000米,最小为600米;在合流端为600米,对主线采用分期实施的高速公路,辅助车道也可采用分期实施,以减少前期工程的投资。

2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2.1互通立交范围内对高速公路的要求互通立交范围内对高速公路主线的技术指标有一定要求,这一点往往被设计者所忽视,这样高速公路设计者就要考虑互通立交处的技术指标,以满足设置互通立交的基本要求2.2交通量的计算交通量根据OD调查进行交通分配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设计小时交通量(DHV)采用远景年度一年中的第30位小时交通量(30HV),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入口的设计小时交通量(DHV):DHV=AADT×K×D;K:30HV与ADT之比;D:为方向性系数,表示车辆多的方向的交通量与总交通量的比值。

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方的收益,针对已建高速公路实际交通量偏小的情况,建议K取0.12,D取0.6。

2.3匝道设计2.3.1匝道的线形喇叭型互通立交的主匝道采用水滴形线形,即直线+缓和曲线+大圆曲线+缓和曲线+小圆曲线+缓和曲线,这种线形较符合汽车先减速再加速的连续行驶轨迹,各曲线的长度要求满足3秒速度行程,同时满足超高缓和曲线长度,各曲线长度尽可能等长,这样汽车在每段曲线上行驶的时间相差不大,保证行车的舒适性。

(整理)分离式立交桥桩基纠偏及支座更换施工技术方案

(整理)分离式立交桥桩基纠偏及支座更换施工技术方案

省道S238分离式立交桥墩柱纠偏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7、国标《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参考8、《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第一分册》9、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东岭隧道先行施工标段(K109+770~K116+120)S238分离式立交桥桥墩加固工程设计说明10、我司既往成熟经验二、工程概况S238分离式立交桥上跨主线,桥跨组合为20+2*26+18m,桥长90m,半幅桥宽12米,上部构造采用P.C连续梁,下部结构为D130双圆柱式桥墩和D180独柱式桥墩,D130桩径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S238分离式立交桥桥位地处低山丘陵,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及全风化层较厚,植被较发育,跨越省道S238,地势起伏较大,根据勘察成果及区域地质资料,未测得地层裂隙等结构面产状,未见饱和砂土和其它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存在。

省道S238立交桥1#墩受K115+385~640右侧边坡滑移影响,1#墩柱已发生位移,经测量,右幅1#-1立柱顶累计偏移6.16cm(横桥向左侧偏移5.46cm,顺桥向大里程偏移2.86cm),柱底累计偏移6.75cm(横桥向左侧偏移6.08cm,顺桥向大里程偏移2.93cm);右幅1#-2立柱顶累计偏移21.41cm(横桥向左侧偏移19.61cm,顺桥向大里程偏移8.61cm),柱底累计偏移13.85cm(横桥向左侧偏移12.8cm,顺桥向大里程偏移5.29cm)。

G109-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指导手册-2014

G109-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指导手册-2014

6.6 匝道与被交叉公路的平面交叉设计 ................................... 41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1总则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1 为指导、规范和统一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特制定本指导手册。
1.2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交专业的设计,是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院专业技术标准
JSJTY G109-3—2014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2014-12-20 发布
2015-01-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二○一四年十二月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江 产权单位等信息。
限 3.5 其它
仅收集项目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明确互通立交的布局,收集项目的防洪评
价、环境影响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资料、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意见及有
关文件,作为设计的依据。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4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划 7、对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及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的互通立交,应注意施工期 规 间的交通组织,并提出相应的保通措施。
通 8、互通式立交设计尽量避免采用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当确需要设置复合 交 式互通式立交时,应对互通式立交的服务水平及安全性进行计算评估,切实保证 省 互通式立交运营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当高速公路沿线有吸引客流的规划时,应考虑设置位置上的布局分期规

任务2.7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电子教案

任务2.7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电子教案
案例、规范
运作
(课外4h)
依据方案实施线路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任务
学生需提交的资料:
①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②互通立交匝道中线逐桩坐标计算成果;
③全站仪测设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报告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测设互通立交匝道中线过程及测量结果编写测量报告;
2.小组根据测量成果验收标准自查测量结果;
3.根据测量成果验收标准,小组间互查测量结果,并写出检验报告。
案例、规范、讲义、PPT
设计-实施
(课内5h,课外8h)
制定线路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作业方案
1.结合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案例讲解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作业指导书内容及要求;
2.回答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3.点评学生学习小组初步设计存在的问题;
4.提出学习小组设计方案继续改进建议。
5.纠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OA
直线
L=34.000
AB
缓和曲线
L=74.000
BC
圆曲线
L=117.840,R=124
CD
缓和曲线
L=65.810
DE
圆曲线
L=88.176,R=60
EF
缓和曲线
L=81.667
FG
直线
L=62.507
表1--2起点坐标及节点里程表
起点坐标
起点坐标方位角
°′″
起点O
里程
A点
里程
B点
里程
C点
里程
7.通过提问、测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课内15m)。
1.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布置小组分工;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讲义、《规范》、案例、思考、讨论、督促、预习如下内容: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并应符合满⾜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展宽交叉⼝。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不展宽交叉⼝。

2 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路中⼼隔离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简称右转交叉⼝)。

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简称让⾏交叉⼝)。

平B3类:全⽆管制交叉⼝。

3 C类:环形交叉⼝平C类:环形交叉⼝。

3.1.3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主⼲路与主⼲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2⼈⼝在50万以上的⼤城市,次⼲路与次⼲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环形交叉⼝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交叉⼝⼀条进⼝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地受到限制时,⼀条进⼝车道的最⼩宽度可取2.80m。

转⾓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且进⼝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车道。

4.2.11进⼝道左转专⽤车道设置可采⽤下列⽅法:1展宽进⼝道,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图4.2.11(b)]。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及连接线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及连接线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及连接线设计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及连接线设计标准一、匝道设计速度1、采用主线分、汇流设计的匝道,一般应采用80km/h,增加规模较大或布设困难时可采用60km/h。

主线与匝道或匝道与主线的速差一般不宜大于20km/ h。

2、直连式匝道一般应采用60km/h,困难或交通量相对较小时可采用50km/ h。

左转直连式匝道一般适应于枢纽立交,右转弯匝道交通量较小或控制规模时,应采用50km/h。

3、半直连式匝道一般应采用50km/h。

总体设计要求或不增加较大规模时,可采用60km/h;主线速度不大于80km/h、交通量较小或制约严重时,也可采用40km/h。

4、环形匝道设计速度一般应采用40km/h。

交通量较小或条件受限时可采用35km/h;主线速度不大于80km/h、交通量很小或设置条件特殊困难时,也可采用30km/h。

5、平纵横指标选择应充分注意匝道加速、减速交通特性。

二、单向匝道路基宽度1、采用主线分汇流方式时,路基宽度应采用主线半幅标准。

2、枢纽型立交匝道宜采用标准双车道。

主流方向一般采用12.0m,若匝道交通量小于10000Pcu/d时,路基宽度可采用10.5米。

次流方向一般采用10.5 m,环形匝道、交通量小于3000Pcu/d或布设受制约的匝道,可采用简易双车道9.5m。

3、县市级及重要交通源集散型立交匝道不宜采用单车道。

主流方向一般采用10.5m,交通量大于10000pcu/d时,宜采用12.0m;次流方向一般采用9.5 m,交通量大于3000pcu/d时,一般应采用双车道10.5m。

4、乡镇级集散型立交匝道可采用单车道。

主流方向一般采用9.5m,交通量大于2000pcu/d时,可采用10.5m;次流方向一般采用8.5m,交通量大于10 00pcu/d或增加投资有限时,可采用9.5m。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关键性问题探析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关键性问题探析

图3
圈1 圈2
A匝道 L 入 主线 的最 后一 个 线元 是 一 条 缓 和 曲线 ,转 向 与高 速 公路 主 线
的 转 向相 同 , 都是 左偏 , 偏移 处 的高 速公 路 主线 是 网 曲线 段 , 半 径 是9 5 0 米, 移距 离 。 确定 这 个 偏 移距 离 首 先对 线 元 节 点 的 曲率 半 径 的确 定非 常 重 要 , 因 为在立 交 匝道 线形 设 计时 考虑 到线 形 的连 续性 有 个 比较 重 要 的原 则 , 称 之 道 缓 和 曲线 在 主线 圆 曲线 外侧 , 参照“ 同心 圆” 原则 , 我们 r 可推 断缓 和 曲线 终
上 的验 证 。两 种 路 基 的尺 寸 ,从 路 基 边缘 到 最 近 的那 个 车 道 都是 样 的 。
h t t p : , , h l 4 . p h 0 t 0 . s t o r e . q q . c o m / h t t pi mg / o a d . c g i ? / mr l 4 b = 5 c b 8 4 0 6 4 d a 8 21 9 6 6 7 2 b a
6 0 / 2 + 5 0 + 3 7 5 + 3 7 5 + 5 0 +3 5 0 / 2 =1 0 5 5 e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 何理 解 匝 道 中线 的定 义 、 匝道 分/ 合 的横 断 面布 置 的几 何 条件 要 求 、 以 及根据这种几何条件确定匝道中线偏移距 离。以图1 和图2 为案例 , A匝道在 K 0 + 9 3 9 . 3 5 8 处 由双 向车 流 匝道分 为两 条 单 向车 流 匝道 , 其 中右 向偏 移 的 单 向 匝道继 续 定 义为 A 匝道, 而 左 向偏 移 的单 向匝道 定 位为 B 匝道 , 偏 移后 的那一 点 定 义为 B 匝道 的起 点 。A匝道 在 K 1 + 2 1 9 . 2 2 3 处 以一个 与 高 速公 路 主 线 转 向 相 同 的缓 和 曲线 汇合 到高 速 主线 中 , 而且 与 主线 有 一个 很 明显 距 离 较大 的 偏

2.7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工作任务书

2.7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工作任务书

3.实施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任务;
4.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核;
5.编写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报告。
仪器与工 具
全站仪、对中杆、木桩、锤子、钢尺、计算器、垂球。
成果评 根据学生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成绩,占 50%;
得分

学生自 学生根据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及表现进行自评, 得分
评 占 10%;
考核评价
小组互 评
教师评 价
根据工作表现,发挥的作用,协作精神等小组成员互评, 占 15%; 根据考勤、学习态度、吃苦精神、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进行评定; 根据根据项目实施过程每个环节及结果经进行评定; 根据实习报告质量进行评定;综合以上评价,占 25%。
得分 得分
成绩
教师签名
2.8 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工作任务书
项目 2:线路中线测量
工作任务 2.7
2.7 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
1、模拟线路平面布置图;任务Fra bibliotek已 有
2.设计资料


任务要求 6 人一组,根据所给条件每组利用全站仪测设一条互通立交匝道中线
基本工作 1. 根据互通立交匝道设计资料编写作业指导书;
步骤
2.计算互通立交匝道中线逐桩坐标;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方法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方法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方法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方法互通式立交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而互通式立交的出入口接线设计则是互通式立交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的方法。

一、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在进行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之前,需要先确定出入口的位置。

出入口的位置应该考虑到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出入口的位置也应该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

二、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在确定出入口位置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

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应该考虑到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也应该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

三、出入口的设计在确定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之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出入口的设计。

出入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出入口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

四、出入口的施工在进行出入口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出入口的施工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出入口的施工也应该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

总之,互通式立交出入口接线设计是互通式立交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和布局、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

立交匝道中线坐标的计算

立交匝道中线坐标的计算

第6 期
徐 卫 国 等 : 交 匝 道 中线 坐 标 的 计 算 立
交上 、 道路 的单 向转 弯 道路 , 下 形式 多 种 多样 , 可
归 纳 为 四种 基 本 形 式 H : ]
1 右转 弯 匝道 : ) 车辆从 干 线 向右转 弯 驶 出的
匝道 , 图 1a。 如 ( )
2 环 形匝道 : ) 车辆左转 弯行 驶 的 匝道 , 图 1 如
( 。 b)
K e r s r m p;c r e e e e s;c r i t y wo d : a u v lm nt oo d na e
以简捷 的路线 直接驶 入连接 的干线 ,城 市交 叉路 口 , 了减 缓 交通 阻 为
塞 , 高 通 行 能 力 , 常 设 计 立 交 。立 交 的 基 本 组 提 常
( . H u e at rRe o c san H ydr po e c i n nd Te hnia le 1 b iW e s ure d o w r Vo ato ala c c lCo lge, u n 43 07 W ha 0 0,Chi a; n
2 e tr f t r i tn r e .C ne Newo kMane a c ,Wu a 3 0 1 h n ) o i h n 4 0 7 ,C ia
() d
图 1 不 同类型匝道
Fi. S rso i ee t frmp g 1 o t fdf rn a s f o
3 定 向式 匝道 : ) 车辆从 干线左侧 驶 出 , 转弯 左
作 者 简 介 :徐卫 国( 9 6一) 男 , 16 , 湖北 浠 水 人 , 师 , 要 从事 工 程 测 量 教学 和 科 研 工作 。E ma : u iu 2 0 6 8 s a c r 讲 主 — i x we 0 0 5 8 @ i . o l g n n

有关场地设计的规范条文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距离

有关场地设计的规范条文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距离

有关场地设计的规范条文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

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新版)4.1.6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5.当基地通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基地内通路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

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15m。

通路宽度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

(整理)互通式立交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

(整理)互通式立交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

互通式立交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在立交匝道线型图中,看上去各条立交匝道中线在分、合的部位并不重合,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如下图中的阴影部位),这是由于各匝道中线的定位不一致所致,而各匝道的中线如何定位,又是如何分流或者汇合的,理解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匝道中线的计算、还是实际的施工放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确定其偏移的距离,是对这种理解的数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其偏移距离是为了确定匝道线元节点曲率半径的需要,但有时会反过来,确定了某节点及其相邻部位的曲率半径差,也可确定其偏移距离,所以有时候可将其作为设计参数的验证方法。

.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理解匝道中线的定义、匝道分/合的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要求、以及根据这种几何条件确定匝道中线偏移距离。

还是以宜章西互通式立交A匝道为案例说明。

如下图,A匝道在K0+939.358处由双向车流匝道分为两条单向车流匝道,其中右向偏移的单向匝道继续定义为A匝道,而左向偏移的单向匝道定位为B匝道,偏移后的那一点定义为B匝道的起点。

A匝道在K1+219.223处以一个与高速公路主线转向相同的缓和曲线汇合到高速主线中,而且与主线有一个很明显距离较大的偏移距离。

..确定这个偏移距离首先对线元节点的曲率半径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在立交匝道线形设计时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型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则,我称之为“同心圆”原则,怎么理解呢,我们假想在偏移的地方,偏移前后两点半径之差等于其偏移距离,也就是两点所在的圆弧有一个共同的圆心。

比如,根据图上标注,A匝道偏移前是一个半径为90米的圆曲线,而外侧偏移(A匝道左侧)后,即B匝道的第一个线元是一个半径为92.75米的圆曲线,这时可以认为偏移距离为2.75米,当然这个是否为真,需要进一步验证(经过验证后也确实如此)。

同样,A匝道内侧偏移(A匝道右侧)后,是一个缓曲参数为105米的缓和曲线,同样根据同心圆原则,可假设(这里只能先假设,因为图形上没有明确的标注)这个缓和曲线线元起点的半径为90米减去偏移距离。

隧道出口至互通式立交安全距离的浅析

隧道出口至互通式立交安全距离的浅析

设计 速度 (km/h) 12O
10O
80
60
MSD1 MSD1 (小汽 车 (大 货车
100km/h) 80km/h)
识 别视距 350-460 290-380 230-300 ’7O-240
1 25倍停 262 5 200 车视 距
137 5 93 8
256
霞鞫 建设! 婪
J 研 究
00 { I1 L,i 0 曩 l ;
0 l● }
隧 道 出 口 至 互 逦 式 立 交 安 全 距 离 的 戋析
● 葛梦澜
随 着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 , 高 速 公 路 建 设 从 发 达 的 平 原 区逐渐 向欠 发达 的山区延伸。 山区地形特点是地 势起伏 较 大 ,地 质 复 杂 。 本 文 就 该 方 面 结 合 实 际 工 程 做 简 单 的 分 析 、 计 算 。
253
表 1 《公路路线设计规 范》
(2)驾 驶 员 的 决 策 视 距 国 外 从 实 践 经 验 或 有 关 的 调 查 分 析 中 得 出 在 各 种 速 度 下 的 决 策 视 距 值 , 当采 用 期 望 运行 速度 行 驶 时 ,驾 驶 员 期 望 的决 策 时 间 为 14.29s,在 这 种 状 态 下 ,驾 驶 员 的驾 驶 比较 从容 ,操作 的准确性较 高 ,也不容易发生事故。而采 用最 小 的 运 行 速 度 行 驶 时 的平 均 决 策 时 间 为 1 2.23s,这 种 情况下驾驶员的驾驶就稍显 紧张 ,但能够 保证车辆安全行 驶 。 本文采用1 4.29s的期望决策 时间和 1 2.23s的最小决策 时间计算小汽车在隧道与互通立 交之间行驶时需要 的决 策 视 距 如表 2

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教学设计及学生学习手册

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教学设计及学生学习手册
成果评定
根据外业观测记录,内业处理结果、复测报告等成果进行成绩评定,占60%。
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自评;占10%。
小组互评
小组内查阅资料、讨论、实习积极性、对小组贡献等情况,占20%。
教师评价
根据考勤、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施项目教学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占10%。
项目实施报告
工作任务概况
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教学设计及学生学习手册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道路线路施工测量
学习单元
项目2:线路中线测量
任务2.7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
学时
讲课4h,实作(课内4h,课外18h)
学习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的程序、内容及实施;能利用现有的测量仪器设备组织实施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
主要内容描述
6.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全站仪测设互通立交匝道中线的方法。
①置镜控制桩利用全站仪放样程序如何测设互通立交匝道中线(课内15m)
7.通过提问、测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课内15m)。
1.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布置小组分工;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讲义、《规范》、案例、思考、讨论、督促、预习如下内容:
①互通立交匝道中线的组成;
素质目标
结合本工作任务,与工作小组成员一起选择合适的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方法,能借助学校现有测量资源组织实施互通立交匝道中线测量。
构思
(课内3h,课外6h)
1.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布置小组分工;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讲义、《规范》、案例、思考、讨论、督促、预习如下内容:
①互通立交匝道中线的组成;
②学会计算互通立交匝道中线逐桩坐标的方法;
③学会置镜一个控制桩点后视另外一个控制桩点利用全站仪放样程序测设互通立交匝道中线;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等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等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5.06.03•【字号】皖交建管〔2015〕58号•【施行日期】2015.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等工作的通知皖交建管〔2015〕5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改扩建、预留改实施、迁建等工作,保障交通安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原则(一)科学论证、统筹兼顾。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改扩建、预留改实施、迁建等,应综合考虑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周边交通条件及车流量、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未来高速公路扩建需求。

(二)谁主张、谁负责。

高速公路项目业主提出的互通立交建设项目,原则上由高速公路项目业主负责前期工作和建设,并承担费用;市、县政府提出的互通立交建设项目,原则上由项目所在市、县政府负责前期工作和建设,并承担费用。

经项目所在市、县政府书面申请,高速公路项目业主可代为实施前期工作和建设,费用由项目所在市、县政府承担。

(三)充分协商、加强协作。

高速公路项目业主与项目所在市、县政府,应就互通立交建设相关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地方环境协调、建设运营管理、产权、建设费用和地方政府承担资金的入股等协商一致,并签订协议,明确上述事项。

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为互通立交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设条件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改扩建、预留改实施、迁建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满足下列条件:(一)预测互通立交开通初期进出日交通量在1000辆小客车以上。

(二)一般情况相邻互通立交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公里,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间净距离不得小于1公里。

公路路线交叉路口设计规定

公路路线交叉路口设计规定

公路路线交叉路口设计规定8.1 互通式立体交叉8.1.1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

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应根据公路网规划、相交公路状况、地形和地质条件、社会与环境因素等确定。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及其分布、收费制式等,并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经济与环境因素等确定。

8.1.2 高速公路与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 高速公路与通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时。

2. 高速公路与通往重要的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时。

3. 高速公路与连接其他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

8.1.3 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 一级公路与通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时。

2. 一级公路与通往重要的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时。

3. 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大,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4. 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分析,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8.1.4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不应小于4km。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经论证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需适当减小时,其上一互通式立体交叉加速车道终点至下一互通式立体交叉减速车道起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0m,且应设置完善、醒目的标志、标线和视线诱导标等交通安全设施。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小于上述规定的1000m最小值,且经论证必需设置时,应将两互通式立体交叉合并设置为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

2.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30km。

在人烟稀少地区,其间距可适当加大,但应在适当位置设置“U型转弯”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通式立交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
在立交匝道线型图中,看上去各条立交匝道中线在分、合的部位并不重合,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如下图中的阴影部位),这是由于各匝道中线的定位不一致所致,而各匝道的中线如何定位,又是如何分流或者汇合的,理解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匝道中线的计算、还是实际的施工放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
.
而确定其偏移的距离,是对这种理解的数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其偏移距离是为了确定匝道线元节点曲率半径的需要,但有时会反过来,确定了某节点及其相邻部位的曲率半径差,也可确定其偏移距离,所以有时候可将其作为设计参数的验证方法。

.
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理解匝道中线的定义、匝道分/合的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要求、以及根据这种几何条件确定匝道中线偏移距离。

还是以宜章西互通式立交A匝道为案例说明。

如下图,A匝道在K0+939.358处由双向车流匝道分为两条单向车流匝道,其中右向偏移的单向匝道继续定义为A匝道,而左向偏移的单向匝道定位为B匝道,偏移后的那一点定义为B匝道的起点。

A匝道在K1+219.223处以一个与高速公路主线转向相同的缓和曲线汇合到高速主线中,而且与主线有一个很明显距离较大的偏移距离。

.
.
确定这个偏移距离首先对线元节点的曲率半径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在立交匝道线形设计时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型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则,我称之为“同心圆”原则,怎么理解呢,我们假想在偏移的地方,偏移前后两点半径之差等于其偏移距
离,也就是两点所在的圆弧有一个共同的圆心。

比如,根据图上标注,A匝道偏移前是一个半径为90米的圆曲线,而外侧偏移(A匝道左侧)后,即B匝道的第一个线元是一个半径为92.75米的圆曲线,这时可以认为偏移距离为2.75米,当然这个是否为真,需要进一步验证(经过验证后也确实如此)。

同样,A匝道内侧偏移(A匝道右侧)后,是一个缓曲参数为105米的缓和曲线,同样根据同心圆原则,可假设(这里只能先假设,因为图形上没有明确的标注)这个缓和曲线线元起点的半径为90米减去偏移距离。

因此,只要确定了偏移距离,也对确定线元偏移处节点的曲率半径有重要参考作用。

.
下面先讲讲各种匝道中线的定义。

匝道,包括道路主线,一般分为双向车流的匝道和单向车流的匝道,其中双向车流的匝道按双向车道的数量或尺寸又可分为对称型双向匝道和非对称型双向匝道。

1.双向对称型匝道,匝道中线就在路基中央,设中央分隔带的,为中央分隔带中心;
2.双向非对称型匝道,匝道中线一般定义为中央分隔带中心,或对向车道的分隔处;
3.单向匝道,不论是单车道还是双车道,匝道中线在行车道中心处。

比如下图中设计线所在位置即为匝道中心线,请特别注意右侧那个单车道匝道横断面。

.
.
再讲讲匝道分/合的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

先看双向匝道分/合为两条单向匝道的这种情况,其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是路
基两侧边缘对齐、连续,如下图所示,A匝道在偏移之前到偏移之后的路基横断面示意图,根据其匝道中心线的定义,我们很容易得出其偏移距离为:
100/2+50+350/2=275cm。

这个结果与前面那个“同心圆”原则的假设是一致的,也就是得到了数值上的验证。

这里还注意到,两种路基的尺寸,从路基边缘到最近的那个车道都是一样的。

.
再看单向匝道汇入高速公路主线的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如下图,横断面布置的几何条件就是路缘带对齐。

单向匝道从高速公路分流,其几何条件也是如此。

按此几何条件,我们也可容易计算出偏移距离为:
60/2+50+375+375+50+350/2=1055cm。

.
.
我们注意到,A匝道汇入主线的最后一个线元是一条缓和曲线,转向与高速公路主线的转向相同,都是左偏,偏移处的高速公路主线是圆曲线段,半径是950米,匝道缓和曲线在主线圆曲线外侧,参照“同心圆”原则,我们可初步假设缓和曲线终点半径是主线半径加上偏移距离,即950+10.55=960.55m,不过这只是假设,还需要验证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