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4)教学讲义ppt课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精品课程讲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大学 **医院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概述: 概念: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时自觉有气 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痛苦异常,难以忍受,随后冲气渐平,一 如常人。 类病鉴别:冲疝、肾积奔豚 《素问· 骨空论》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此生病,从少腹上冲 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难经· 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奔豚
4
本病的病位与所涉脏腑: 病位——常在下焦肝肾,也与心阳不足 有关 病在心肾——多与少阴心肾阳气不足有 关 病在肝者——多系肝郁化火上逆 无论在心肾还是在肝,都与冲脉有关。
5
本条的疑点 原文前半段中“吐脓”、“惊怖” 、“火邪”“皆从惊 发得之” ◆历代《金匮》注家对此句的认识 (1)认为有脱简、缺文:如《金鉴》《直解》。 (2)认为是借宾定主的写法:如黃树曾《释义》 我们的观点:存疑待考,不作强释。
6
证治举例 肝气奔豚 【原文第二条】 本证的诊断要点: ◆特征性症状——“气上冲胸” ◆具有辨证意义的伴随症——腹痛、往来 寒热 ◆尚可见眩晕、口苦、烦躁、失眠等 病机归纳:肝郁化热,冲气上逆 治法:养血调肝,降逆平冲。
7
方义分析 李根白皮-清泄肝热,平冲下气 《名医别录》“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黃芩、生葛-清热 半夏、生姜-降逆和胃 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临床应用: 抓住“气上冲胸”的主症 把握肝郁化热,冲气上逆的病机 Nhomakorabea8
【原文第三、四条】
汗多伤阳,复受外寒 阳虚阴盛 素有水饮,汗多伤阳, 水饮内动 必发奔豚(三条) 心肾阳虚 冲气上逆 欲作奔豚(四条)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助
甘草、大枣 筑堤坝以防水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从主症切入——寒饮内动+阳虚不振的征象
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淡苔白滑等
所治病证举隅
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备注
1.方中重用茯苓通利水饮,以防冲逆; 2.以甘澜水煎煮。
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
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 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
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主壮心豚起汗发 之,,,而,汗 。与灸气赤针后 桂其从者处, 三枝核小,被烧 加上腹必寒针 桂各上发,令 汤一至奔核其
——祝味菊《金匮新义》
【不典型医案举例】
谢富晋医案: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 可,醒后又如常人。多方治疗,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 眩,面色㿠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 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方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剂后,能伏案20分钟即醒, 再予原方13剂,食后嗜睡消失,余症好转。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一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3,(5):36-37】
不助肾邪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不典型医案举例】
陈某,女,43岁,1988年8月7日初诊。患者失眠5年余,去夏以来, 日趋严重,甚则通宵不能合目,每晚须服人参蜂王浆1支,方能入 寐3~4小时,然犹多梦易醒,白昼则昏昏欲睡,伴头晕脑胀,神 疲健忘,纳谷不香,胸院痞闷,稍动辄心悸,经期延后,量少色 黯。检查: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上腹微胀,脐腹左侧 板硬,跳动应手,重按微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弦。综观脉症, 当属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心火为寒水所乘,神不守舍,致现不 寐。必得扶其心阳,制其寒水,俾心神得安,则不寐自愈。遂投 苓桂甘枣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炙草6克,大枣12克,夜 交藤12克。以甘澜水煎煮,连进6剂后,睡眠已趋正常,惟偶见胃 脘嘈杂,晨起口淡,乃疏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国医论坛,1989 ,16(4):18~19.】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二)
奔豚汤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 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 夜一服。
【提要】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释义】 藏血—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腹痛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主讲:朱永强
概述
奔豚气病是指病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犹如小猪奔突之状,以“发作欲死,复还止” 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
奔豚,即贲豚,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篇。《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 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主证:气从少腹起,上冲胸咽 特点:发作欲死,复还止。 病机:感受惊恐,气机逆乱。 误汗伤阳,停饮上逆。 治法:降逆平冲,或养血疏肝, 或助阳散寒,健脾利水。
桂枝—温通心阳以平冲逆之气
大枣、甘草—培土制水
甘澜水—也称劳水,水性咸,而重劳之,则甘而轻; 李时珍认为甘澜水“甘,平”,所以甘澜水不助肾寒 之气,而有补脾胃之功。
【方歌】《金匮方歌括》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临床应用】
本条所讲“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症状, 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癔病、更 年期综合症等。同时本方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等。
(三)阳虚饮动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 枣汤主之。(四)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 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 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今天再来讲奔豚病,奔豚病很少,几节。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这是一节。
这一节恐怕有问题,怎么说呢?奔豚、惊怖、火邪这几种病啊,说它由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我们研究伤寒论,这几个都是由于火攻。
那个惊怖就是惊啊,伤寒要是用火攻,必惊也。
惊发、惊怖就是指这个说的。
这个火邪也是太阳病与火熏之不得汗,那么这个火邪也是往里头跑了,倒行不解,必行血,病为火邪,那也是伤寒论上头的。
这个火邪呢用火攻,它都要发癫狂的,这书后头有,惊悸吐逆下血,它说火邪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是用龙骨牡蛎的啊都是惊狂,它是一个镇静药,治惊狂。
所以这三个病啊,说是从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这个奔豚指的是用烧针发汗这段说的啦。
惟独这个吐脓不可理解,这个吐脓呢在它这个书里头,连伤寒带这个书,那么只是里头有痈脓,这个不能说是从惊发得之。
这个惊发啊,拿现代话说,这就是神经上一种受严重的刺激,它不是外面的事物让你惊了,不是的,不是指外面的事物可惊可恐,才得这个病,不是的,这个机体上有惊恐的反应,所以搁个惊发二字,凡是从生理上,有种惊发的反应啊,神经官能病,那么就容易发生这几种病。
这几种病中吐脓是不好解释,我认为这里头它有错误,这里头也许是传抄啊,这四个没法一块来解释,三个可以解释。
头一节,那么惊怖、火邪和奔豚的这三个病,由从惊发得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三种病也都是神经官能病,拿现代话说。
我们看这个奔豚就知道了,那几个是作陪啊,主要是论奔豚,奔豚是从惊发得之。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呢,它一发的时候,从少腹起,就是小腹了,往上冲,上冲咽喉,由胸一直到咽喉这地方。
发作的时候人简直就是活不了的样子,发作欲死。
可是呢,一会儿过去了,复还止。
从这几句话,我们知道奔豚病是个发作性的神经的反应。
那现在不就是神经官能病。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小 结
2018/9/22
证治
阳虚寒逆—针处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 冲心—外用艾灸,灸其核上 —温经 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 阳,平冲降逆(3) 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培土制水,以防 冲逆(4)
14
2018/9/22
1.何谓奔豚气?其成因与症状特点是什么? 2.奔豚气有几种证候?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3.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重用茯苓怎样理解?
15
2018/9/22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A型题 (1)奔豚气病多由情志刺激发病,其中最常见的情志因素为: A.善 B.怒 C.忧思 D.悲 E.惊恐 (2)肝郁化热之奔豚宜用下方治疗: A.桂枝加桂汤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苓桂甘枣汤 E.奔豚汤 (3)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气病,其症状为: A.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B.气从少腹上至心 C.气上冲胸 D.气从少腹上攻胸胁 E.脐下悸 (4)奔肠汤中的主药是: A.当归 B.半夏 C.葛根 D.李根白皮 E.芍药 (5)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主要目的是: A.温经 B.解表 C.平冲 D.散寒 E.温阳化气
16
2018/9/22
2.B型题 A.苓桂术甘汤 B.苓桂味甘汤 C.苓桂 甘枣汤 D.桂枝加桂汤 E.奔豚汤 (1)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病发奔豚者, 治用: (2)发汗后,欲作奔豚者,治用: 3.D型题: (1)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的病机是: A.心阳不足 B.肝气上冲 C.水饮上逆 D.阴寒上逆 E.胃气上逆 (2)苓桂甘枣汤所治奔豚病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 B.冲气上逆 C.阴寒上冲 D.水饮内动 E.胃气上逆 17 2018制水从中焦论治,以防逆气上冲; 同时茯苓桂枝合用能交通心肾,治 疗动悸。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精品医学课件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 【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
证。 【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重点]
血痹病证治。 虚劳的脉象纲要。 虚劳失精、虚劳腹痛的治法方药。 八味肾气丸、炙甘草汤的证治及临床应
用。
及临床应用。
【典型病案】
沈某,女,35岁。产后半个月,先觉上 肢麻木,后觉下肢麻木,有时酸楚。现有症状: 上下肢常觉麻木不仁、酸楚、恶风怕冷、时已 初夏、棉衣着而不能脱、多汗、面无华色、精 神疲倦、头眩心慌、舌淡苔白、脉象虚大。
表证:浮紧、浮数。
[条文](6):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病
机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肾 阴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亏 虚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 阴 虚
季节关系
不 能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二、辨证
(一)虚劳病总的脉象。 [条文](3): [提要]虚劳病总的脉象。
大(浮大无力)为劳-阴虚阳浮。 脉
极虚(浮大无根)亦为劳-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二)阴虚 [条文](4): [提要]论述阴血不足的虚劳脉证。
渴-阴虚内热灼津。
主
亡血-阴虚内热,热迫血出。
男子面色薄
喘-肾不纳气。
卒
悸-血不养心。
当归10g,川芎5g。10剂,水煎服。 服药10剂后,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说明风寒得
祛,气血和调,遂告痊愈。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1.血痹: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今天呢,我们进入奔豚气病脉症并治第八。
这一篇呢,在过去,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或者......哦,非常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为什么不容易解释呢?就是水的问题,哦,当你了解水的问题以后,这一篇就很简单了,哦,基本上呢,在內经......《黄帝內经》里面认为是这样子,哦,(画图)这是肚脐,哦,我们叫神阙,哦,肚脐;小肠呢,是火,大肠呢是金;最上面呢,这是肺,肺呢也是金;这是心脏,也是火。
水的气化的观念是这样子,心脏不断的跳动,这个肺呢,法象天,所以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冷,哦,这个天是虚空的,虚无的。
所以我们常人,正常人,所以虚,是常人,所以我一再跟诸位强调,虚不会死人的,人死死在实上面,实症上面。
当我们心脏的火不断的 ......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热呢,心会移热于小肠,这都是《黄帝內经》讲的。
当小肠火很盛的时候。
我们食物吃下去有两种水:第一个......喝的水,哦,你不管喝开水喝茶,哦,都是这样,喝的水呢到了胃以后就气化掉了,这是水,因为水它直接就是水,所以蒸化得很快;还有一种水呢,是在食物里面,如果这个食物里面是没有水的,你根本吞不下去,对不对?饭里面一定有水,不相信你把饭里面的水烤干,你怎么吞它?所以饭里面有水,蔬菜里面也有水,肉类里面都有水。
食物里面的水呢,会胃里面咀嚼了以后到了小肠,在......小肠里面很热啊,因为有火啊,这个火再把小肠蒸化一次,代表说你把食物消化掉了。
消化掉以后变成糟粕跟水,哦,我们讲好听一点,因为有......要表示自己有点知识嘛,叫糟粕比较好听,哦,讲那个很难听。
那水跟糟粕呢进入大肠以后,所以水在上面,小肠的火在下面烧,这个水就气化出来,所以水会从大肠再回到肺里面去,因为金和金是相通的,哦,相通。
西医呢,他只知道大肠吸收水,那大肠那么聪明啊,你不相信我把大肠煮了给你吃吃看,看你会不会变聪明一点,大肠吸收水的原因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蒸化,所以大肠的肠壁把糟粕过滤掉,只有干净的水能够进入肺,这就是大肠能够吸收水的原因。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

气从少腹冲至心下 针刺局部色红、起硬结。 (当有阳虚表现)
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要
论述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之水气, 欲作奔豚的证治。
病因病机:过汗伤阳,阳虚阴盛,寒邪引动,
下焦水饮有上冲之势。 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成 因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 即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证状: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后
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主之。
甘李根白皮 黄芩 生葛 芍药
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姜 半夏
提要
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症状 气上冲胸—冲气上逆
腹痛—肝郁气滞
往来寒热—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当有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欲吐等症。 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 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 治法:养血、桑白皮代用) 半夏 生姜-和胃降逆 芍药 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 川芎—养血调肝 葛根 黄芩—清火平肝 杂以葛根者,寓将欲降之,必先升之之理。 若奔豚反复发作,若伤肝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 生姜、半夏、川芎等辛温之品应慎用。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肝气奔豚的病机、主证、治法、
方药是什么?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 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 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目的要求】1.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
2.熟悉奔豚气病的主症及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本篇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奔豚气病是一种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疾病,其气攻冲,如豚之奔状,发作后如常人,故名。
【原文讲解】第1条【原文】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词解】四部:四种。
【释义】奔豚的发病,多与惊恐有关。
惊恐使气机逆乱,气血乖张,致使气奔突冲撞;或引动冲气上逆,而发奔豚。
其他如火邪、吐脓、惊怖病,也因惊恐而致气乱、郁而化火成病。
奔豚气病的证状,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疼痛或憋闷愈死;发作后一如常人,故本病有发作性。
【中心思想】本条说明奔豚气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第2条【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半夏生姜各四两生葛五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词解】气上冲胸:气逆上冲于胸。
【释义】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热,气逆上冲,发为奔豚。
肝气横逆犯脾,土为木乘,而有腹痛;肝胆之气不和而有往来寒热之证。
治疗以舒肝降逆,和胃止痛为法,方用奔豚汤。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肝气奔豚病的辨治。
【教学参考】[临床应用]本方清肝泄热,降逆下气,对热性奔豚确有疗效。
若奔豚反复发作,肝热伤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方中生姜、川芎、半夏等辛温之品须慎用,可重用李根白皮。
本方亦可治疗肝胃不和,气逆上攻之胁痛,胸膈胀闷,噫逆呕呃,或往来寒热,或口苦咽干,舌苔白微黄,脉弦者。
若无李根白皮,可用川楝子代替,亦有用桑根白皮代者。
若胁肋脘腹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竹茹;胸胁胀痛者,可加枳实,木香。
本方加味可治疗湿热性痢疾、更年期综合征、流行性结膜炎、小儿痄腮属肝郁化火兼湿热者。
第3条【原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奔豚气病脉症治第八

病案2:患者,男,65岁,退休教师,2+月前因发 热、头痛、腮肿到我院治疗,西医按腮腺炎治疗 一周后痊愈。1周后因突发头痛,因多次治疗1月 余,仍无效果,由此求诊中医。刻诊:右侧头痛 半右耳痛,右耳上下拘急不舒,时发时止,头痛 呈胀痛,痉挛痛,牵扯痛,自觉有一股灼热气, 从右侧牙缝往头上蹿,心烦,时腹微痛,喜深吸 气,头颅CT,TCD颈椎片未见异常,BP140/90mmHg, 舌苔黄,脉弦滑。
中医五版《金匮要略讲义》教参解释为脘腹部 ;六版《金 匮要略选读》教材解释为少腹部
腹痛:肝气郁滞不畅,横逆犯胃,出现肝胃不和,腹痛。
往来寒热: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悬解》中也提到 “肝胆同气,肝气上冲,肝木不
得下行,经气郁迫,故往来寒热”
奔豚汤所治疗的“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三 症为奔豚气病中最常见者,其表现有上逆、横逆、 外逆。 • 肝之火气上逆则有“冲胸”之症; • 肝之气火横逆犯胃则有突发肝气犯胃“腹痛”发 作; • 肝之气火外逆,则由里达表,出现少阳症候寒热 往来。
临床表现:伴有胸闷心烦,呕恶,口苦,咽干,平 素性情多疑善怒,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从临床上来看,这种奔豚气病不仅能单独发病,且常与其 他疾病合并出现。如妇女原本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因情志 抑郁,诱发奔豚,自觉有气从少腹循两胁上冲,引起呕吐、 胸脘嘈杂难受。
治法:养血调肝 泄热降逆 平降冲逆 本方被后世称为仲景治疗热性奔豚气病的主方。 方剂:奔豚汤 甘草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 君: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与当归、芍药同用,泄中有 补,敛中有收以宜肝气条达。(《长沙药解》上也有记载说李根白皮“入足 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臣:生姜 半夏——降胃气,泻肝实脾,肝脾同治。 佐:白芍 当归 川芎 ——养血调肝。(养血入肝不用地黄因其有滋腻之 嫌)。 葛根——升脾阳。(性凉清热且生津不腻,且葛根能鼓舞胃气而达肺出表是 以将余邪外达而解). 奔豚汤用根白皮, 黄芩——清肝胆之热。 归芎芍齐调肝血。 使:甘草——缓急止痛。 生姜半夏能降逆, 芩葛清热草缓急。
9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第
八
概述
1. 命名 奔:奔突之状 豚:小猪、江豚 气:冲逆之气 2. 概念: 系指病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以至咽
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一如常人为特征的
发作性疾病。
原文分析
一、成因与主症 【原文】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 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 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
(1)冲疝《素问·骨空论》
(2)肾积奔豚《难经·五十六难》
二、证治
(一)肝气奔豚 【原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2) 〘解析〙
奔豚气上冲胸-奔豚气发作时的主症 〘病机〙肝郁化热、夹冲气上逆 腹痛-少腹胀痛 〘医理〙与肝经、冲脉循行部位有关 往来寒热-(1)或有症。〘病机〙少阳之气不和 (2)以示肝郁化热所致。
〘解析〙 成因: 精神刺激→气机逆乱→肾气内动→冲气上逆 误汗→伤心阳,肾中寒水之气上冲。 病位:涉及心、肝、肾及冲脉 奔豚(气)病──辨病 从少腹起,上冲咽喉(1)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主症 奔豚气上冲胸(2)
发作欲死,复还止
证候特点:呈发作性
发作时病势急重,痛苦异常
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 冲气平复,一如常人 鉴别诊断:
证候
治法 方药
均有肾气内动,冲气上逆
二方均用桂、草、枣 温阳培土平冲
〖方药〗奔豚汤主之 李根白皮:主治奔豚病之专药。
性味苦寒,清热平肝降逆
方歌: 奔豚汤用李根白皮 生姜半夏能降逆 归芎芍齐调肝血 〖功效〗平肝降逆 芩葛清热草缓急
〘临床应用〙
(二)肾气奔豚 1.误汗奔豚(3)——必发奔豚 2.饮逆奔豚(4)——欲作奔豚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方药
桂枝:白芍=1:1 平调阴阳
桂枝:白芍=5:3 偏于温阳
外感实寒
祛寒
桂枝汤
桂枝加桂汤 助阳 内生虚寒
平冲
冲气上逆
【临床应用】
l 紧扣病机——阳虚感寒,冲气上逆 l 从主症切入——气机上逆+阳虚感寒的征象
u 所治病证举隅
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硬皮病、雷诺病、冻 疮等等。
u 备注
1.肾阳虚阴寒内盛者,宜加肉桂温阳以祛寒; 2.外寒盛者,宜加桂枝解肌以散寒; 3.内外寒邪俱盛,则可桂枝、肉桂同用。
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力,全无水性,取其
不助肾邪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不典型医案举例】
陈某,女,43岁,1988年8月7日初诊。患者失眠5年余,去夏以来, 日趋严重,甚则通宵不能合目,每晚须服人参蜂王浆1支,方能入 寐3~4小时,然犹多梦易醒,白昼则昏昏欲睡,伴头晕脑胀,神 疲健忘,纳谷不香,胸院痞闷,稍动辄心悸,经期延后,量少色 黯。检查: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上腹微胀,脐腹左侧 板硬,跳动应手,重按微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弦。综观脉症, 当属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心火为寒水所乘,神不守舍,致现不 寐。必得扶其心阳,制其寒水,俾心神得安,则不寐自愈。遂投 苓桂甘枣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炙草6克,大枣12克,夜 交藤12克。以甘澜水煎煮,连进6剂后,睡眠已趋正常,惟偶见胃 脘嘈杂,晨起口淡,乃疏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国医论坛,1989 ,16(4):18~19.】
【文献选录】
“此奔豚气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 有邪气而通于少阳也;肝欲散, 以姜、夏、生 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缓之;芎、归、芍药 理其血;黄芩、李根下其气,桂、苓为奔豚主 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不典型医案举例】
俞长荣医案:潘某某,女,38岁,1991年 8月27日初诊。长期 以来不时自觉咽喉阻塞,伴眩晕,耳鸣,嗳气,月经色暗黑, 舌质淡红,苔根薄微黄,脉细弦。曾经多项检查,除乳腺小叶 增生外无特异发现。拟为肝气郁滞,肝气上逆之证。治宜疏肝 降逆,佐以甘缓宁神。处方:李根皮15g,半夏10g,葛根15g, 黄芩、白芍各10g,当归、川芎各6g,小麦30g,甘草6g,红枣3 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 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 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 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l 紧扣病机——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l 从主症切入——寒饮内动+阳虚不振的征象
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淡苔白滑等
u 所治病证举隅
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u 备注
1.方中重用茯苓通利水饮,以防冲逆; 2.以甘澜水煎煮。
【文献选录】
1.“发汗后,心下悸者,心阳虚,本经自病也;脐下悸者,肾
——祝味菊《金匮新义》
【不典型医案举例】
谢富晋医案: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 可,醒后又如常人。多方治疗,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 眩,面色㿠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 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方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剂后,能伏案20分钟即醒, 再予原方13剂,食后嗜睡消失,余症好转。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一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3,(5):36-37】
邪乘虚上干心病也。奔豚者,脐下气动而上冲也;欲作奔豚者
,有似奔豚之状而将作未作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以补火
土而伐水邪也。上条发明外感寒邪,能病奔豚;此条更申明内
有水气,亦能病奔豚也。” ——吴谦《医宗金鉴》
2.“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
地,茯苓泄水以伐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
【文献选录】
1.“此肾气乘外寒而动发为奔豚者。发汗后烧针复汗,阳气重 伤,于是外寒从针孔而入通于肾。肾气乘外寒而上冲于心,故 须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汤外解寒邪,加桂内泄 肾气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2.“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加肉桂也。其目的,在以桂枝汤原方, 缓解在内之寒气,另加肉桂,以温散少腹之积寒。”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4)
概述
一、概念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发作时
自觉有气从下向上冲逆,痛苦异常,气复 还则如常人。
二、与奔豚气病相关的西医疾病 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冠心病,血管
痉挛综合症,腹壁肌肉痉挛,肠道积气痉 挛,原发性高动力性综合征,等等。
皆发腹曰皆有有师
从作起:从火吐曰
惊欲,奔惊邪脓:
()
四
枝 甘
欲 作
发 汗
草奔后
大豚,
枣,脐
汤茯下
主苓悸
之桂者
。,
【提要】
论述阳虚饮动奔豚的证治
【解析】
1.主症
过度发汗
心阳受损
上不制下
下焦素有水饮
脐
下
筑
筑
而
水饮内动
动
2.病机 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3.治法及方药
茯 苓
通利水饮
通阳利饮
桂
交通心肾
枝
温阳化饮
甘草、大枣
筑堤坝以防水
防冲逆 止惊悸
助
【临床应用】
清
升脾阳 逆 根 肝
肝
气白热
和
皮
脾
,
平
冲
养血调肝 缓急止痛
当归,川芎 甘草
白芍
降 逆
配伍特点:泻肝和脾,肝脾同治
【临床应用】
l 紧扣病机——肝郁化热,气逆上冲 l 从主症切入——气机上逆+肝郁化热的征象
u 所治病证举隅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炎、慢 性胆囊炎、心律失常等等。
u 备注
若无李根白皮,可以川楝子、桑白皮或代赭 石代替。
恐死上豚发,,病
Hale Waihona Puke 得,冲病得此有有之复咽,之四惊奔
。还喉从。部怖豚
()
一
止 ,
,
少
师
病
,
,
【提要】
论述肝郁气逆奔豚的证治
【解析】
1.主症
肝气郁结 经脉不畅
腹痛
气郁化火
影响少阳 枢机不利
冲气上逆
往来寒热 气上冲胸
2.病机 肝气郁结,化火上逆
3.治法及方药
半夏生姜
黄芩
降胃气
清胆热
甘
葛根 降 李 清
主壮心豚起汗发
之,,,而,汗
。与灸气赤针后
()
三
桂 枝
其 核
从 小
者 ,
处 被
, 烧
加上腹必寒针
桂各上发,令
汤一至奔核其
【提要】
论述阳虚寒逆奔豚的证治
【解析】
1.主症
心
虚
气从小腹上至心
阳
寒
过
受
内
度
损
生
寒 气 上
发
汗
卫
感
逆
外
受
不
外
固
寒
核起而赤
2.病机 阳虚感寒,冲气上逆
3.治法 外用 灸 法 ——温经散寒 内服 桂枝加桂汤 ——助阳散寒,平冲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