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茶叶的鉴别与审评

合集下载

茶叶的鉴赏与审评教案及反思

茶叶的鉴赏与审评教案及反思

茶叶的鉴赏与审评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茶叶的鉴赏与审评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种类的茶叶和其特点。

2. 学习茶叶的鉴赏方法,包括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的评价。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提高茶叶鉴赏与审评的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经验。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和马克笔。

2. 茶叶样品,包括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3. 茶具,如茶杯、茶壶等。

4. 茶叶评价表格,包括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平时喝过哪些种类的茶?对茶叶有什么了解?知识讲解:1. 介绍茶叶的基本知识,包括茶叶的来源、种类和制作工艺等。

2. 分别介绍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包括其特点和适合的冲泡方法。

茶叶鉴赏与审评: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茶叶进行鉴赏与审评。

2. 学生观察茶叶外观,包括叶片的形状、颜色和整体质量等方面,并记录在评价表格上。

3. 学生闻茶叶的香气,描述香气的特点,并记录在评价表格上。

4. 学生品尝茶叶,包括口感、滋味和回甘等方面,并记录在评价表格上。

5. 小组讨论和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对茶叶的鉴赏与审评结果,讨论不同意见和观点。

反思: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鉴赏与审评过程,思考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提问:你们对茶叶的鉴赏与审评有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困难和挑战?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茶叶鉴赏与审评的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茶叶师或茶艺师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 组织茶叶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种类茶叶的风味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茶叶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拓宽他们的茶叶知识和视野。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茶叶的基本知识和茶叶鉴赏与审评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茶叶审评细则 - 茶业大赛

中华『茶禅一味』茗品推荐评定细则绿茶的评审方法一,评审内容(一)评审因子茶业评审因子分五因子和八因子两种。

五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汤色、香色、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名优茶和毛茶的审评。

八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成品茶贸易过程的审评。

(二)评审内容1.外形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

外形主要审评茶叶的造型、大小、粗细、宽窄和长短等,以及茶叶造型的特色性、一致性和优美性。

形状由制茶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决定的。

嫩度指茶叶原料的生长程度,通常是原料越嫩,绿茶品质越好,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财三天不如草。

”嫩的原料不仅易于造型,制成的干茶形状优美,而且内含品质成分丰富‘协调。

干茶的色泽主要审评色泽类型、深度和光泽度。

色泽反映出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及其保管情况,通常是嫩绿者优、绿者中、深绿者次;同一色泽类型的绿茶以鲜活、有光泽者优,枯、暗者劣。

匀整度主要看茶叶的匀齐度和完整度。

匀齐、完整者优,断碎、大小不匀者次。

净度主要看有无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洁净者优。

2.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茶汤色泽主要反映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有无变质。

绿茶汤色类型的优劣依次为嫩绿、绿、深绿、暗绿,即茶汤色泽由浅到深;清澈明亮者优,暗、浑浊者劣;茶碗内无沉淀物者优。

3.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度。

绿茶的香气主要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茶树营养状况以及加工技术等有关。

香气类型以嫩香、清香、栗香者优,纯正者次、粗老气、烟、焦、异味者劣;清爽者优,沉闷者劣;新鲜高长者优,陈、霉者劣。

4.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鲜嫩爽口,清鲜回甘者优;浓、淡者次;苦、涩者再次;异味者劣。

5.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

茶叶审评与检验PPT课件

茶叶审评与检验PPT课件
第23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
9、吐茶筒 用以吐茶、盛废水、茶渣。 10、烧水壶 用以烧水。
第24页/共198页
第二节 茶叶扦样(取样、抽样、采样)
所谓扦样是指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 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是作为审评检 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
扦样是评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评定茶 叶品质的依据,在评定茶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2、光线: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 斑),自然光充足。不足导致误差,如:亮→ 欠亮;明→暗。坐南朝北(从早到晚,光线较 均匀,变化小),安装日光灯,墙面粉白。距 离审评室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树种。
第11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
3、湿度:评茶室要干燥(相对湿度<75%), 如太潮湿安装除湿机,忌潮。 4、安静:评茶室要安静。审评茶叶是一种脑 力劳动,依靠大脑思维,评定结果,环境切 忌嘈杂、喧哗以免影响评定结果。 5、整洁: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第9页/共198页
第一章 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重点) 第二节 茶叶扦样 第三节 评茶用水 第四节 评茶程序(重点)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评茶 的基础知识。
第10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
一、审评室要求
1、气味:空气新鲜,无异味;室内禁止吸烟, 不宜与卫生间、化学实验室、厨房等有杂味、 异味的地方太近。
四、茶叶审评的方法(重点)
1、感官审评及其特点 概念: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 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内质客观存在 的品质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成本低; 缺点:具有主观性,不能提供客观数据。对 评茶人员要求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品质的形成
2茶叶香气 香气物质基础: 青草气、粗青气:顺式青草醇、己烯醛、正己醛、异戊醇等; 清香:反式青叶醇、戊烯醇、2-己烯醛等; 果味香:苯甲醇、香叶醛、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 花香: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等; 炒青绿茶香气:吡嗪、吡咯等。
茶叶品质的形成
2茶叶香气 主要香气类型: 毫香:毛尖、毛峰; 嫩香:毛尖、毛峰; 花香:乌龙茶、红茶、绿茶; 果香:闽北青茶; 清香:绿茶; 甜香:红茶; 火香:包括高火香、锅巴香等,武夷岩茶; 陈香:黑茶; 松烟香: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等。
1茶叶色泽 --汤色类型 浅绿:毛尖、毛峰; 杏绿:高级龙井; 黄绿:烘青、眉茶、珠茶; 杏黄:高级黄茶; 金黄:乌龙茶; 橙黄:黑茶; 橙红:康砖,火功饱足的青茶; 红亮:质量较好的功夫红茶; 红艳:高级功夫红茶和优质红碎茶; 深红:鲜叶较老,加工中经压制。红砖茶、六堡茶。
茶叶品质的形成
1茶叶色泽 --叶底色泽类型 嫩黄:君山银针、碧螺春、黄山特级毛峰; 嫩绿:毛尖、毛峰; 黄绿:珠茶、雨茶; 翠绿:高级龙井; 鲜绿:玉露、高级煎茶、抹茶; 绿亮:高级烘青; 绿叶红镶边:青茶; 黄褐:黄大茶、中低端黑毛茶; 黑褐:黑砖、六堡茶; 红亮:优质功夫红茶; 红艳:红碎茶。
评茶基础知识
1评茶设备与要求 1.2评茶用具 --审评杯:一般容量150毫升,小缺口为锯齿,杯盖上有小孔;
红、绿毛茶审评,审评杯容积250毫升,小缺口为弧形;乌 龙茶审评,钟形杯容积110毫升。 --审评碗:毛茶用审评碗容积250毫升,精茶审评碗容积为150 毫升。
评茶基础知识
1评茶设备与要求 1.2评茶用具 --茶样称:一般用小型粗天平即可。 --定时钟:能准确计时的设备。 --网匙、茶匙、汤杯、吐茶桶、烧水壶等。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第1章茶叶评审概述 (4)1.1 茶叶评审的定义与意义 (4)1.2 茶叶评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5)第2章茶叶的分类与识别 (5)2.1 茶叶的分类体系 (5)2.2 常见茶叶的识别方法 (6)2.3 茶叶的命名与产区特点 (6)第3章茶叶品质特征 (6)3.1 茶叶的外形特征 (6)3.1.1 条形 (6)3.1.2 匀整度 (7)3.1.3 嫩度 (7)3.1.4 净度 (7)3.2 茶叶的色泽特征 (7)3.2.1 干茶色泽 (7)3.2.2 汤色 (7)3.3 茶叶的香气特征 (7)3.3.1 香气类型 (7)3.3.2 香气浓度 (7)3.3.3 香气持久度 (8)3.4 茶叶的滋味特征 (8)3.4.1 口感 (8)3.4.2 回甘 (8)3.4.3 生津 (8)3.4.4 收敛性 (8)第4章茶叶评审方法 (8)4.1 茶叶评审的基本步骤 (8)4.1.1 准备工作 (8)4.1.2 观察外形 (8)4.1.3 闻香 (8)4.1.4 品饮 (8)4.1.5 查看汤色 (9)4.1.6 查看叶底 (9)4.2 茶叶样品的抽取与制备 (9)4.2.1 抽样原则 (9)4.2.2 抽样方法 (9)4.2.3 样品制备 (9)4.3 茶叶评审的感官检验方法 (9)4.3.1 外形评审 (9)4.3.2 香气评审 (9)4.3.3 滋味评审 (9)4.3.4 汤色评审 (9)4.3.5 叶底评审 (9)4.3.6 综合评价 (9)第5章茶叶品质评分标准 (9)5.1 茶叶品质评分体系 (9)5.1.1 外形评分(权重20%) (10)5.1.2 香气评分(权重30%) (10)5.1.3 汤色评分(权重10%) (10)5.1.4 滋味评分(权重20%) (10)5.1.5 叶底评分(权重10%) (10)5.2 茶叶品质评分方法 (10)5.2.1 感官评价法 (10)5.2.2 评分细则 (10)5.2.3 评分标准量化 (10)5.3 茶叶品质评分注意事项 (11)5.3.1 评茶环境 (11)5.3.2 评茶器具 (11)5.3.3 评茶人员 (11)5.3.4 茶叶冲泡 (11)5.3.5 评价过程 (11)第6章绿茶评审与鉴赏 (11)6.1 绿茶品质特点 (11)6.1.1 外形特点 (11)6.1.2 汤色特点 (11)6.1.3 香气特点 (12)6.1.4 滋味特点 (12)6.2 绿茶评审方法 (12)6.2.1 外形评审 (12)6.2.2 汤色评审 (12)6.2.3 香气评审 (12)6.2.4 滋味评审 (12)6.3 绿茶鉴赏技巧 (13)6.3.1 选择适宜的鉴赏环境 (13)6.3.2 把握鉴赏时间 (13)6.3.3 了解绿茶品种特点 (13)6.3.4 注重茶汤温度 (13)6.3.5 多次品鉴 (13)第7章红茶评审与鉴赏 (13)7.1 红茶品质特点 (13)7.1.1 外形:红茶的外形通常呈条索状,色泽乌黑,条索紧结,显锋苗,匀长,含毫。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如下1:
1.嫩度:看外观,嫩度好的茶叶锋苗白毫,嫩度差的茶叶表面白毫凸出。

2.条索:嫩度好的茶叶条索紧结平整,嫩度差的茶叶条索显得松散。

3.色泽:嫩度好的茶叶色泽一致,嫩度差的茶叶色泽不一。

4.整碎: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
次序的分层。

5.净度:嫩度好的茶叶不夹杂任何杂物,冲泡后茶汤显得非常干净。

6.气味:闻茶叶的气味,是否带有青草气、陈味、焦味、酸味等异味,如
果有就不要购买。

7.汤色:冲泡后看茶汤的颜色,好的绿茶呈嫩绿色,好的红茶呈棕黄色。

茶叶评审方法-乌龙茶审评

茶叶评审方法-乌龙茶审评

茶叶评审⽅法-乌龙茶审评中国乌龙茶主要产区分布在福建、⼴东、台湾3省。

各区域有其著名的名茶,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东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台湾的冻顶乌龙、⽂⼭包种等,品质风味独特。

在审评中要重视区域特征和品质特征的把握,掌握好核⼼品质。

注意分辨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品质风味上的某些差异,学习和掌握乌龙茶审评的基本⽅法,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判断和评价乌龙茶品质。

⼀、乌龙茶审评技术⽅法(⼀)乌龙茶审评基本⽅法乌龙茶的审评⽅法与红绿茶有所不同,习惯⽤钟形有盖茶瓯冲泡。

其特点是:⽤茶多,⽤⽔少,泡时短,泡次多。

审评时也分⼲评和湿评,通过⼲评和湿评,达到识别品种和评定等级优次。

1.⼲评外形以条索、⾊泽为主,结合嗅⼲⾹。

条索看松紧、轻重、壮瘦、挺直、卷曲等。

⾊泽以砂绿或密黄油润为好,以枯褐、灰褐⽆光为差。

⼲⾹则嗅其有⽆杂味、⾼⽕味等。

⽑茶外形因品种不同各具特⾊,如⽔仙品种的外形肥壮,主脉呈宽、黄、扁;黄梭外形较为细秀;佛⼿外形重实呈海蛎⼲状,⾊泽油润。

2.湿评内质湿评以⾹⽓、滋味为主,结合汤⾊、叶底。

冲泡前,先⽤开⽔将杯盏烫热。

称取样茶5克,放⼈容量110毫升的审评杯内,然后冲泡。

冲泡时,由于有泡沫泛起,冲满后应⽤杯盖将泡沫刮去,杯盖⽤开⽔洗净再盖上。

第⼀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第⼆次冲泡3分钟后嗅⾹⽓,第三次以上则5分钟后嗅⾹⽓。

每次嗅⾹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钟内。

每次嗅⾹后再倒出茶汤,看汤⾊、尝滋味。

⼀般⾼级茶冲泡4次,中级茶冲泡3次,低级茶冲泡2次,以耐泡有余⾹者为好。

(1)嗅⾹⽓主要嗅杯盖⾹⽓。

在每泡次的规定时间后拿起杯盖,靠近⿐⼦,嗅杯中随⽔汽蒸发出来的⾹⽓。

第⼀次嗅⾹⽓的⾼低,是否有异⽓;第⼆次辨别⾹⽓类型、粗细;第三次嗅⾹⽓的持久程度。

以花⾹或果⾹细锐、⾼长的见优,粗钝低短的为次。

仔细区分不同品种茶的独特⾹⽓,如黄校具有似⽔蜜桃⾹、⽑蟹具有似桂花⾹、武夷⾁桂具有似桂⽪⾹、凤凰单丛具有似花蜜⾹等。

茶叶审评知识

茶叶审评知识

茶叶审评知识
茶叶审评是指通过对茶叶外观、香气、滋味等方面进行评价,来确定茶叶的品质水平。

茶叶的品质水平不仅与茶叶本身的品种、生长环境、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还与茶叶的保鲜、贮存等环节有关。

因此,茶叶审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茶叶外观是茶叶品质评价的第一步。

好的茶叶外观应该饱满、匀整、色泽艳丽,没有杂质和破碎的茶叶。

香气是茶叶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该清香高雅,具有鲜花、果香、草香等特点。

滋味是茶叶品质评价的最终目的。

好的茶叶应该具有浓郁的滋味,口感鲜爽,回甘持久。

茶叶品质评价还需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季节、年份等因素。

同一品种的茶叶,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品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茶叶的年份越久远,滋味也会有所变化。

茶叶的保鲜和贮存也是茶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素。

茶叶应该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贮存,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茶叶的保鲜期一般为6个月至1年,超过这个时间茶叶就会变质。

总之,茶叶审评需要考虑外观、香气、滋味等因素,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种类、产地、季节、年份、保鲜贮存等因素。

通过茶叶审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价茶叶的品质水平。

- 1 -。

茶叶品质鉴评的程序及步骤

茶叶品质鉴评的程序及步骤

茶叶品质鉴评的程序及步骤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

感官审评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

一般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根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

而且同类茶的外形内质不平衡不一致是常有的现象,如有的内质好、外形不好,或者外形好,色香味未必全好,所以,就感官审评而言,评茶程序主要分为干看和湿看。

即按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的顺序进行,现将一般评茶操作程序分述如下:(一)外形审评1、把盘把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审评外形一般是将适量茶叶(毛茶250—500g)精茶200—250g)放入样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茶盘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有次序地分布,并通过“筛”与“收”的动作,使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次。

(1)毛茶外形审评一般来说,毛茶比较粗长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叫面张茶,或称上段茶;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俗称腰档或肚货;体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身茶,或称下段茶。

审评外形时,先看面张,后看中段,再看下身。

看完面装茶后,拨开面装茶抓起放在样匾边沿,看中段茶,看后又用手拨在一边,再看下身茶。

看三段茶时,根据外形审评各项因子,对样茶评比分析确定等级时,要注意各段茶的比重来分析三层茶的品质情况。

如面张茶过多,表示粗老茶叶多,身骨差,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如果下身茶过多,要注意是否属于本茶本末,条形茶或圆炒青如下段茶断碎片末含量多,表明做工、品质有问题。

(2)精制茶审评审评精茶要看对样评比上中下三档茶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

看红碎茶虽不能严格分出上中下三段茶,但样茶盘筛转后要对样评比粗细度、匀齐度和净度。

同时抓一撮茶在盘中散开,使颗粒型碎茶的重实度和匀净度更容易区别。

茶叶的鉴别方法和品评条件

茶叶的鉴别方法和品评条件

叶的鉴别方法和品评条件
茶叶的鉴别方法包括观察外观、闻香、品尝口感等。

品评茶叶的
条件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

茶叶的鉴别方法:
1. 观察外观:首先观察茶叶的外形,如叶形、色泽、叶底等。

优质茶
叶一般具有匀整、完整、条索紧结、色泽鲜亮等特点。

2. 闻香:将茶叶放在鼻部附近深深地吸气,感受茶叶的香气,了解其
香气的浓郁程度、清香度和香味特点等。

3. 品尝口感:品尝时,要让茶叶浸泡在水中,感受茶汤的味道。

注意
观察茶叶的滋味、回甘、甘醇度等口感特点。

茶叶的品评条件:
1. 外观:茶叶的外形要完整、匀整,颜色鲜亮。

茶叶叶底一般以全片、半片为佳,叶底整齐、均匀。

2. 香气:茶叶的香气要浓郁、持久,有特殊的香味。

有些茶叶如龙井茶、铁观音等还有独特的香气特点。

3. 滋味:茶叶的滋味应该醇厚、甘美、回甘好。

有些茶叶还会有一些
茶水的涩感,但不应该过分苦涩。

4. 汤色:茶叶冲泡出的茶汤应该清澈明亮,色泽明亮鲜艳,不带有杂质。

5. 叶底:经过冲泡后的茶叶叶底要完整、鲜嫩,有光泽。

以上是常用的茶叶鉴别方法和品评条件,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茶叶的品质进行评判。

不同种类的茶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鉴别和评判标准,需要结合具体茶叶种类来综合评价。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茶叶的审评流程可以分为准备、评鉴和总结三个阶段。

茶叶的审评一般由专业的品茶师来进行,他们通过对茶叶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来确定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下面是一个茶叶的审评流程,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进行茶叶的审评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条件。

通常会准备如下的工具和材料:1.品茶具:包括洁净的品茶盖碗、品茶杯、茶叶盏和茶叶碾等。

2.茶叶样品:选择不同品类和等级的茶叶样品进行评估。

3.开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水温适中。

4.清水:用于冲洗茶具和喉咙,消除异味和干燥感。

5.筷子或茶匙:用于搅拌茶叶。

第二阶段:评鉴阶段评鉴阶段是整个茶叶审评流程的核心,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和汤性等方面进行评判来确定其品质。

具体步骤如下:1.外观评估:首先观察茶叶的外观,包括茶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等。

好的茶叶通常整齐匀称,色泽鲜明。

2.香气评估:倒入少量茶叶,用盖碗闻茶香,用手在碗盖内摩擦,然后盖碗判断香气的高低和质量。

好的茶叶香气鲜爽持久,且能辨识出不同的芳香。

3.汤色评估:先用热水清洗杯盖,然后倒入热水冲泡茶叶,观察茶叶的汤色。

茶叶的好坏可以通过汤色的清澈和鲜艳程度来判断。

4.滋味评估:接着用品茶杯品尝茶叶的滋味。

细品时需将茶叶含于口中,吐出茶叶渣后进行评估。

茶叶的滋味应该鲜爽且持久,回甘度高,并且能辨识出不同的口感。

5.汤性评估:继续多次冲泡茶叶,观察茶汤的变化。

好的茶叶具备良好的可冲泡性,持久的茶汤品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在完成茶叶的评鉴后,需要对茶叶的品质和特点进行总结,包括评估茶叶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分等。

在总结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的特点:结合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结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2.整体印象:根据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形成对茶叶的整体印象,如清新、浓郁、芳香等。

3.综合评分:根据茶叶各个方面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分,可以用数字、星级等方式表示。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课件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课件

茶汤主要滋味
咖啡碱、花青素、(缩)酚酸
茶汤主要滋味
Vc、没食子酸
茶汤辅助滋味
茶皂素
茶汤辅助滋味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三、不同茶类的品质化学特征
茶叶的色香味形,一方 对于茶叶,除了必须符
面代表了各种茶类的特
合卫生标准外,各种茶
有品质,同时又由于它
类各有其特征,并有与
的色泽悦目,香气诱人, 其特征相适应的色香味
拢牛儿醇、橙花叔醇、苯甲醇、茉莉内 酯
红茶主要香气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黑茶主要香气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4、茶味形成的生化原理
滋味类型 鲜爽 甜 涩 苦 酸 辛辣
呈味成分
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茶黄素、 茶黄素咖啡碱络合物
糖、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茶红素
备注 茶汤主要滋味 茶汤辅助滋味
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
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
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等,对干茶和叶底的色
含量(占干物质) :1%。 泽有很大影响。
水溶性色素:包括茶黄
素、茶红素、茶褐素、
黄酮、花青素等,决定
着茶汤的色泽。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6、糖类
茶叶中糖类(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 包括可溶性糖和不溶性 糖,如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和果胶等。
1、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 鞣质、茶单宁,是一类 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 混和物。
含量(占干物质): 24~36%。
主要组成:儿茶素类、 黄酮(醇)类、花青 (白)素类、(缩)酚 酸类。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重 要的滋味物质,具有强 烈的收敛性,苦涩味较 重。

茶叶的审评与检验

茶叶的审评与检验
• 正方形,长23cm,宽23cm, 高3cm • 长方形,长25cm,宽16cm, 高3cm • 圆形样匾,直径为50cm, 边高4cm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2、审茶杯:供茶叶冲 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 之用,容量为150毫升。 (审评毛茶叶有用 200ml。) 乌龙茶专用的审评杯为 带盖的瓷盞。容量为 110ml。 • 3、审茶碗:供盛放茶 汤评审水色及滋味之用, 容量为200毫升。 • 审茶匙:供舀取茶汤品 评用,容量5-10毫升。
(四)内质审评
•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 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 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1、看汤色
• 看汤色:用目测法审 评茶汤,审评时应注 意光线、评茶用具对 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 随时可调换审评碗的 位置以减少环境对汤 色审评的影响。
2、嗅香气
• 嗅香气:一手持杯, 一手持盖,靠近鼻孔, 半开杯盖,轻嗅或深 嗅,每次持续2~3秒, 反复1~2次;嗅香气应 以热嗅、温嗅、冷嗅 相结合进行。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1.2 茶叶扦样
知识要点
1.3 评茶用水
1.4 审评项目及因子 1.5 茶叶审评程序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 • • •
• • • •
审评室的要求 (一)审评室的选择 1.要求光线明快 2.光线充足,避免阳光 直射、杂光,光线照 度为1000lx 3.背南朝北设置采光窗 4.空气新鲜 5.环境安静 6.注意干燥、清洁
先有涩感后不涩属于茶汤味的特点,不属于味涩,吐出茶汤 仍有涩味才属于涩味。 粗:粗老茶汤味在舌面感觉粗糙。
1.4 审评项目及审评因子
内质审评——叶底
嫩度 以芽及嫩叶含量比例和叶质老嫩来衡量。 叶质老嫩可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发挥依靠品尝天赋,利用三种五官——口腔、鼻和眼,并结合定性描述的手段,去鉴定、判断茶叶本质的鉴别技术。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外观审评、气味审评和口感审评。

一、外观审评外观审评包括茶叶的形态、色泽、气孔、附属物等内容,以评判茶叶品质。

1、形态:一般确定茶叶是加工品种或摘取品种,可从整体外观来进行判断,评价其有效性。

2、色泽:色泽的评分可帮助判断茶叶的保湿状况,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3、气孔:评价茶叶的气孔一般有两个要素,一是气孔的大小,二是气孔的数量。

可判断茶叶的程度是否合格,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4、附属物:观察叶底附近的灰尘或污渍等外来物,评价茶叶的清洁度。

没有灰尘表示茶叶新鲜,而有大量灰尘表示茶叶已存放时间较久。

二、气味审评气味审评指的是通过闻茶叶的气味,来判断茶叶有缺陷及分别茶叶泡沫是不是低品质的方法。

气味审评一般分为香气评定和气味缺陷评定:1、香气评定:茶叶以嗅味的方法,可以辨别出茶叶的质量,也可以判断茶叶是否已味苦发苦。

2、气味缺陷评定:通过嗅茶叶上的污迹,判断茶叶的保存状态及存储密度,以及茶叶是否有影响口感的其他缺陷。

三、口感审评口感审评是通过采取定性描述的手段,根据本质性的原则评定茶叶,着重关注茶叶的品质、口感及品牌标志等方面。

1、质量:通过判断茶叶的水分和其组成,确定茶叶的质量。

2、口感:品茶口感指在茶水中密度和水质的变化,以及喝茶的前后关系,如咀嚼、口味持久性、余味的口感,来衡量茶叶的口感水平。

3、标志性:可从茶汤的颜色、泡沫分布、散发的香味等形象特点,反映出这种茶叶的特有品牌感受。

总之,茶叶感官审评,是以考察茶叶形态、气孔、香气、口感及品牌标志作为判断质量的依据,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提高品质的手段。

茶文化-第五章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茶文化-第五章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水质硬度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水质硬度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的化合物含量. 水质硬度是溶于水中的Ca, 的化合物含量 水质硬度是溶于水中的 ,Mg的化合物含量. 用度数表示,一升水中含有10mg CaO称1度. 用度数表示,一升水中含有 称 度 生活用水总硬度应< ° 软水为< 生活用水总硬度应<25°(软水为<8 °的 ).硬度高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硬度高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水).硬度高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水的硬度还会影响水的PH值.茶汤的色泽对 水的硬度还会影响水的 值 PH很敏感.当PH<5,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 很敏感. 很敏感 < ,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 PH>5,色加深.当PH≥7时,茶黄素自动氧 > ,色加深. 时 化损失,茶缺少新鲜感,茶红素自动氧化, 化损失,茶缺少新鲜感,茶红素自动氧化,茶 汤变深. 汤变深.
设备条件(用具) 二,设备条件(用具)
1. 干平台 高900mm, 宽600-700mm, 长短 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 黑色
2. 湿平台 高800mm,宽450-600mm, 长 , 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 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白 色一般北窗下放干平台, 色一般北窗下放干平台,距1.0—1.2m, , 后放湿平台,前后平行,工作起来方便 后放湿平台,前后平行,
2,扦小样 ,
从500g茶叶中取出 茶叶中取出200g左右放入审评盘,混合 左右放入审评盘, 茶叶中取出 左右放入审评盘 均匀,取有代表性的茶叶3.0-5.0g,用于审评内 均匀,取有代表性的茶叶 , 质. 用于审评内质的小样只有3.0g-5.0g,如此小的 用于审评内质的小样只有 , 样本有时要代表几担甚至几十担,几百担的货 样本有时要代表几担甚至几十担, 可见扦样必须得认真,仔细,不得马虎. 物.可见扦样必须得认真,仔细,不得马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求外形符合规格要求,块形完整,表 面、边角整齐光滑,不龟裂,不掉面,不 残缺,厚薄均匀,无茶梗露出,压印端正 清晰。
2、干茶色泽的审评 、
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先干看茶叶色泽是否纯正, 先干看茶叶色泽是否纯正,是否符合该茶 类应有的色泽; 类应有的色泽; • 其次看其颜色的深浅、枯润、明暗、有无 其次看其颜色的深浅、枯润、明暗、 光泽;是否调和,有无杂色。 光泽;是否调和,有无杂色。 • •
(3)审定标准
• ①红茶以醇厚甘甜为优;绿茶先感稍涩, 红茶以醇厚甘甜为优;绿茶先感稍涩, 而后转甘,如含橄榄一般; 而后转甘,如含橄榄一般;乌龙茶无红茶 的苦味,也无绿茶的涩味, 的苦味,也无绿茶的涩味,兼有红绿茶的 甜甘醇厚的感觉。 甜甘醇厚的感觉。 • 花茶的滋味与绿茶类似, ②花茶的滋味与绿茶类似,但因鲜花香 气明显,使滋味鲜爽。 气明显,使滋味鲜爽。 • 紧压茶因原料各有不同, ③紧压茶因原料各有不同,应以醇厚者 为优。 为优。
二、不同茶叶的鉴别方法
• 1、真假茶的鉴别 •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据唐代陆羽《茶 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 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 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叶则由茶树幼嫩芽叶经采摘、加工而 成,有其独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 《饮膳正要》所称:“凡诸茶,味苦甘, 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 下气,清神少睡。”决定茶叶功用的是其 内含的生化成分,这是近代借助化学分析 方法逐渐揭示的。假茶,乃是用形似茶树 芽叶的其他植物的嫩叶,如柳树叶、冬青 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类似茶 叶的样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 身体健康。
• • • • • •
①珍眉要求条索成眉状,紧结光滑者为优; ②珠茶外形要圆结,越圆越细越重实者质 量越好; ③内销绿茶中的龙井、旗枪、大方属于扁 平茶,外形扁平挺直者为优; ④片茶要像瓜子形,成条者次; ⑤烘青、毛峰等绿茶要求条索紧结,白毫 多为佳; ⑥条索粗松、质轻、毫少者为次。
(2)绿茶和花茶 )
特级花茶
(3)乌龙茶中的岩茶(武夷山岩茶) )乌龙茶中的岩茶(武夷山岩茶)
其条索虽较粗松弯曲,但其长短要适中, 其条索虽较粗松弯曲,但其长短要适中, 以紧细、质重实者为优; 以紧细、质重实者为优;水仙的条索较粗 大疏松;其他乌龙茶的条索要细小紧实。 大疏松;其他乌龙茶的条索要细小紧实。
(4)紧压茶 产生的氨基酸与茶多酚结 萎凋和“发酵” 合形成红茶特有的醇香。高级红茶具有甜香, 合形成红茶特有的醇香。高级红茶具有甜香,所 祈门香”就是有糖蜜的香气。 谓“祈门香”就是有糖蜜的香气。 • ②“发酵 发酵” 火功”是否适当, ②“发酵”和“火功”是否适当,都会影响红 茶的香气。绿茶的香气与鲜叶的老嫩关系密切, 茶的香气。绿茶的香气与鲜叶的老嫩关系密切, 细嫩鲜叶制成的绿茶具有“栗子香” 细嫩鲜叶制成的绿茶具有“栗子香”。 • 杀青和干燥也能影响绿茶的香气。 ③杀青和干燥也能影响绿茶的香气。 •
1)、各类茶外形特征的审评 )、各类茶外形特征的审评 )、
• (1)工夫红茶 ) • ①外形成条索,以紧结者为优,鲜叶细嫩, 外形成条索,以紧结者为优,鲜叶细嫩, 制茶精细者条索紧结; 制茶精细者条索紧结; • ②卷曲者说明揉捻过重或火工过高。 卷曲者说明揉捻过重或火工过高。 • ③工夫红茶是按不同规格 一级正山小种 的产品混合匀堆而成, 的产品混合匀堆而成,所以 条索的粗细、 条索的粗细、长短不能要求 完全一致, 完全一致,但碎片和茶末的 存在会影响质量。 存在会影响质量。
2、茶叶汤色的审评 、
• (1)汤色变化的原因 )
茶叶的汤色主要取决于茶多酚和叶 绿素的变化,经过“发酵”的茶叶, 绿素的变化,经过“发酵”的茶叶, 茶多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聚合而产 生数量不等的茶红素、 生数量不等的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 素。 • 审评汤色应及时进行,茶汤冷却后, 审评汤色应及时进行,茶汤冷却后, 不仅色泽转深,而且还会出现“ 不仅色泽转深,而且还会出现“冷浑 浊”。 •
白 牡 丹
1、茶叶的外形审评 、
• 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将茶叶倒入审茶盘中,双手转动审茶盘, 将茶叶倒入审茶盘中,双手转动审茶盘, 使茶叶均匀地平伏在审茶盘中, 使茶叶均匀地平伏在审茶盘中,由于茶叶 的轻重程度不同,能把大小、长短、 的轻重程度不同,能把大小、长短、碎末 等有次序地分布在不同层次。 等有次序地分布在不同层次。一般粗大的 茶叶多浮于上层, 茶叶多浮于上层,重实较细小的茶叶或碎 末多分布在下层, 末多分布在下层,而中层多为较均整的茶 用此法可以检查下脚茶、 叶。用此法可以检查下脚茶、粗老茶占的 比例。并通过检查观察茶叶的外形(包括嫩 比例。并通过检查观察茶叶的外形 包括嫩 净度)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度、净度 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2)红茶的汤色 )

红茶的变化最深刻, 红茶的变化最深刻,所以红茶的汤 色以红艳明亮者优, 色以红艳明亮者优,茶褐素的增加会 使汤色深暗。 使汤色深暗。
一级滇红 一级正山小种
(3)绿茶的汤色
• 绿茶的汤色主要是由茶多酚中的黄酮类 产生的黄绿色,有少部分是叶绿素分解的 绿色。在热的作用下儿茶素也会由于自动 氧化而产生黄色。
(4)制茶工艺的影响:
• • • • • •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要求具有绿茶的清香和红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 茶的醇香,并要求具有火功较高的香气; 茶的醇香,并要求具有火功较高的香气; 花茶的香气虽然由于窨花采用的鲜花种类不同 而有所区别,但要求香气纯正、持久、鲜灵; 而有所区别,但要求香气纯正、持久、鲜灵; 紧压茶的香气,一般均稍带火功较高的烟焦香; 紧压茶的香气,一般均稍带火功较高的烟焦香; 以黑茶为原料的则应有后“发酵”的熟香; 以黑茶为原料的则应有后“发酵”的熟香; 以晒青为原料的有绿茶的清香; 以晒青为原料的有绿茶的清香;米砖应有红茶 的醇香。 的醇香。 所有的茶类都不能有不正常的异味和霉味。 所有的茶类都不能有不正常的异味和霉味。
一级龙井

绿茶的汤色以碧绿清澈者优;乌龙茶以 橙黄或金黄明亮者优;花茶以浅黄明亮者 优;紧压茶的汤色因原料茶不同有所区别, 以明亮浓者优;茯茶、方普洱茶则以黄亮 者优。
铁观音 白牡丹
3、茶叶的滋味审定 、
(1)滋味的决定因素 ) 茶叶的滋味是由多种成分形成的, 茶叶的滋味是由多种成分形成的,其中 最主要的是茶多酚和咖啡碱, 最主要的是茶多酚和咖啡碱,氨基酸和糖 分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分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茶叶的香气也 与滋味密切相关。 与滋味密切相关。 • (2)审定方法 ) • 品尝茶汤的滋味,不要直接咽下, 品尝茶汤的滋味,不要直接咽下,用舌 头在口腔内打转两三次后,再吐出, 头在口腔内打转两三次后,再吐出,质量 好的茶叶,其滋味入口后稍有微苦涩之感, 好的茶叶,其滋味入口后稍有微苦涩之感, 但很快就有回甜清爽的感觉。 但很快就有回甜清爽的感觉。 • •
1、茶叶香气的审评 、
(1)湿闻茶叶的香气是闻留在杯中的茶叶, )湿闻茶叶的香气是闻留在杯中的茶叶, 闻香时不要把杯盖完全掀开,只须稍稍掀开杯盖, 闻香时不要把杯盖完全掀开,只须稍稍掀开杯盖, 把它接近鼻子,闻后仍旧盖好,放在原位。 把它接近鼻子,闻后仍旧盖好,放在原位。 • (2)温度的影响。茶叶香气在热、温、冷时 )温度的影响。茶叶香气在热、 的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热时香气高, 的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热时香气高,区别比较 明显,但温冷时闻香, 明显,但温冷时闻香,可以闻其特殊的香气和香 气的持久性。 气的持久性。 • (3)时间要求。每次闻香不能过久,否则容 )时间要求。每次闻香不能过久, 易使嗅觉迟钝。香气的审评主要区别香味高低, 易使嗅觉迟钝。香气的审评主要区别香味高低, 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否纯正,有无异味等。 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否纯正,有无异味等。高山 茶的香气高而持久,春茶的香气高于夏、秋茶。 茶的香气高而持久,春茶的香气高于夏、秋茶。 •

(2)各种茶的叶底审评
• • 红茶叶底以鲜红明亮者优。 红茶叶底以鲜红明亮者优。 叶底以鲜红明亮者优 绿茶以淡黄绿色为正常的色泽 细嫩的鲜叶, 以淡黄绿色为正常的色泽, 绿茶以淡黄绿色为正常的色泽,细嫩的鲜叶, 在叶底背面有白色茸毛, 在叶底背面有白色茸毛,绿茶杀青不及时或不彻 会出现红叶或红梗。 底,会出现红叶或红梗。 • 乌龙茶的叶底应绿叶红镶边,其叶脉和叶缘部 乌龙茶的叶底应绿叶红镶边, 的叶底应绿叶红镶边 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 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因乌龙茶的鲜叶嫩 度稍差,所以叶底色泽不够鲜明。 度稍差,所以叶底色泽不够鲜明。 花茶的叶底与绿茶类似 以黄绿均匀为优。 的叶底与绿茶类似, • 花茶的叶底与绿茶类似,以黄绿均匀为优。 • 紧压茶的叶底虽因原料不同,色泽有所区别, 紧压茶的叶底虽因原料不同,色泽有所区别, 的叶底虽因原料不同 但都以柔软鲜明者优。 但都以柔软鲜明者优。
(1)工夫红茶 )
• 以乌黑油润,芽尖呈金黄色者为优,暗 黑者“发酵”过度,青灰者“发酵”不足, 鲜叶粗老者色泽枯红。
一级滇红 一级正山小种
(2)绿茶和花茶 )
干看色泽,除与鲜叶的老嫩有关外,与 鲜叶的摊放和杀青工艺的关系十分密切。 • ①珍眉要求绿而带银灰光泽者优;珠茶 以深绿而带乌黑光泽者优; • ②内销炒青绿茶以碧绿青翠者优;烘青 和花茶以青绿带嫩黄者优; • ③瓜片则要求翠绿。 •
(3)乌龙茶中岩茶(武夷山) )乌龙茶中岩茶(武夷山)
• 干看色泽以鲜明青褐色带灰光,条索表 面有小白点者优,其他乌龙茶以青翠带铁 灰有光泽者优。外形对样评比条索、色泽、 整碎、身骨轻重等。乌龙茶最忌断碎,因 过于断碎会失去品种特征。
一 级 大 红 袍 龙 乌
(4)紧压茶 )
干看色泽应符合原料茶的色泽。 ①以黑茶为原料的紧压茶,色泽以黝黑 者优; • ②以老青茶为原料的青砖,青褐有光泽 者优; • ③以滇晒青为原料的方普洱、沱茶、饼 茶等,绿色多毫者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