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韩愈,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韩愈简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人,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抚养成人,自小读书刻苦,七岁能言出成文,十三岁能作文章。

韩会过世后,韩愈随着嫂子郑氏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后避乱于宣城。

韩愈曾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四次终于登进士第,但其后三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惨遭失败。

后韩愈终于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当上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但韩愈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董晋死后,韩愈屡遭贬谪,曾参与平定“淮西之乱”,晚年时官至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

公元824年,韩愈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于次年葬于河阳。

公元1078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其为昌黎伯。

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主张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而对文学有着多于常人的兴趣和认知。

韩愈七岁时就能言,十二岁时就能下笔成文,所以他能够对文学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

韩愈认为当时的文学创作一味地追求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骈体文,是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所以自韩愈开始,就倡导古文运动。

韩愈所主张倡导的古文运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创作古时的文章,那样反而不利于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而是学习先秦两汉时期散文创作的精华。

韩愈认为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说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饰功夫。

纵观韩愈自己所创作的诗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雄伟的气势,说理极为透彻达点,逻辑性思维也是极为清楚清晰的。

所以唐时的杜牧将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句并称为“杜诗韩笔”,苏轼更认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主张文学创作要重视内容的表达,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

韩愈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言不讳,率真无比,就是敢于讲真话,这也是同他积极有为的政治素养相关联的。

【焦作】韩愈墓——旷代文宗

【焦作】韩愈墓——旷代文宗

【焦作】韩愈墓——旷代⽂宗韩愈是吾国唐代杰出的⽂学家、政治家,是著名的唐宋⼋⼤家之⾸,古⽂运动的倡导者,儒家思想的捍卫者。

他的⼈格和作品在封建时代受到普遍的推崇。

苏轼在《潮州韩⽂公庙碑》⼀⽂⾥对韩愈做出⾼度的评价,称赞他:“⽂起⼋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从⽂、道、忠、勇四个⽅⾯盛赞韩愈的道德⽂章和为⼈⾏事,可谓⾄⾔。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就是今天的焦作。

在孟州城西韩庄村的⼀座⼩⼭岭上,有他的⼀处墓地,历来受到精⼼保护和各⽅⼈⼠的敬仰。

据记载,韩愈墓始建于唐敬宗时期,历代不断整修扩建。

如今的墓园已经拓展很多,新建园门是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园名:“韩园”。

门前⽴国保碑,上书: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韩愈墓,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25⽇公布。

园门之后是宽阔的⽔泥道路,直达祭祀台。

祭祀台为两层草⽩⽟雕砌⽽成的平台,是为举办2005年世界韩⽒拜祖⼤会⽽建。

祭祀台之后,经过两层台阶,⽅可登上⼭门。

台阶前⽴了不少⽯碑,此处⽯碑皆为近年所置,有⾹港学界泰⽃饶宗颐所题的“韩陵”,还有⼀座⼋仙之⼀的韩湘⼦吹奏洞箫的塑像。

韩湘⼦是唐代⼈,论辈分是韩愈的侄孙。

⼭门⾯阔三间,算是旧物,不过在1991年墓祠扩建时前移,⾯阔三间,脊饰为仿唐的鸱尾。

前檐下正中匾额为现代哲学家任继愈所题:韩⽂公祠。

⽂章冠千秋皆圣贤学问,⽓概震敌胆属将相韬略。

韩愈⼀⽣,允⽂允武,成⼰成物。

韩愈被尊为百代⽂宗,锦绣⽂章让⼈叹服。

今⼈⾝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吸纳学习的古⽂越来越少,⽆法真切体会⽂宗的博⼤精深。

从韩愈创造出的诸多成语,也许可以快速地领略⽂学宗师的卓越才华。

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历来被当成刻苦研读的佳句。

深⼊钻研并沉浸在典籍浓厚馥郁的⾹⽓中,细微咀嚼并体味着其中的精华。

已得书中三味,夫复何求。

祠堂⼭门之后,是韩愈塑像(768-824)。

榜书“龙、虎、马”⽯刻,⽴于⼀边,为韩庄村⼈所书。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郸城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古迹。

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和传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带您一起穿越时光,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韩愈墓韩愈,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学正统”,他的墓地位于郸城市的西南部。

韩愈墓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对他卓越贡献的纪念和敬意。

韩愈墓建于唐朝,墓碑上刻有“韩文公之墓”八个大字,墓地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这里不仅是学子们祭拜韩愈的胜地,也是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溯者的朝圣之地。

二、天井湖天井湖位于郸城市的中央地带,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它是一个由人工填湖形成的水体,周围环绕着葱绿的植被和婀娜多姿的花卉。

在湖边,您可以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湖面如镜,碧波荡漾,仿佛天地间的明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夜晚时分,湖边的灯光璀璨,如梦似幻,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

三、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一所重要的书院,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书院之一。

它位于郸城市的东北部,占地广阔,建筑庄严宏伟。

作为古代学术机构,嵩阳书院培养了众多的学子,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嵩阳书院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古堰塘古堰塘位于郸城市北部,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韵味的水利工程遗址。

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灌溉系统,被誉为“青铜时代最早的水利工程”。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古老的堤坝、沟渠和水道,领略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堰塘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态度。

五、鹿冢鹿冢是郸城市一个独特的古迹,位于城市的东南部。

这里有一处大型墓地,被当地居民称为“鹿冢”。

墓地内的古墓群分布有序,墓坑内保存了大量的人骨和器物,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墓葬可能属于古代贵族或统治者。

鹿冢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拜谒韩愈墓祠9月16日下午我们游览过皇城相府,便开车到晋城市住宿。

第二天早晨7点离开晋城宾馆,上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直奔河南省。

到了河南我们在孟州下高速,这时其实还在黄河的北岸。

到孟州,我们是要去拜谒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故里及其墓祠。

我们从吉利出口下了高速就转238省道,韩愈墓祠在238省道边的韩庄,离孟州市6公里。

到了韩庄,便看到238省道支路口建有一座跨公路的高大门楼,门头匾额为“韩园”,顺着这条支路进去约1公里就是韩愈墓祠。

韩愈,字退之,河南孟州人。

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韩昌黎。

韩愈3岁丧父,随兄嫂生活。

自幼好学,锐意自振。

19岁赴京求仕,25岁中进士。

先后任宣武、宁武节度使幕僚。

贞元十七年(801)授国子监四门博士。

过两年,任监察御史。

因上书议论宫市之弊,触怒皇帝,被贬阳山令。

元和初年,先后任国子监博士、郎中史官修撰、太子右庶子等小官。

元和十二年(817)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因功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因上奏《谏迎佛骨表》触怒唐宪宗,被贬潮州剌史。

穆宗时复召国子祭酒,历京兆尹、兵部、吏部侍郎。

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享年57岁。

韩愈墓园座北朝南,占地上百亩。

园门是一座仿唐代建筑,歇山顶,飞檐斗拱,宽中三间,前后穿通。

门额“韩园”二字为江泽民题写,柱联是“绝代文豪当日孤军奋战;无双遗产如今万众观摩”。

门前立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走进园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园林,松柏花木栽植其间。

中间一条神道直通祭坛。

祭坛高出地面约有1米,四周用白石栏杆围护。

祭坛中间放置一只大铁香炉,立有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刻有2005年3月25日孟州韩氏宗亲会和海内外韩姓子孙齐集韩园,祭奠韩氏历代先祖的祭文。

走过祭坛,便是韩文公祠。

祠前台阶两侧花圃里,左边立有一块碑石,上刻“韩陵”二字,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所题。

右边立有一尊韩湘吹箫汉白玉雕像。

韩湘,字北渚,韩老成(即十二郎,韩愈写有祭十二郎文)之子,韩愈侄孙。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有人问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下面给大家说说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供大家阅读!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主流观点认为韩愈墓在今孟州韩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韩愈墓在修武韩陂(今属焦作市安阳城乡)。

实际上,韩愈墓在孟州韩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结合新近发现的修武《韩文公门谱》及韩愈墓碑等史料,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梳理,我们认为:韩愈墓在韩陂韩氏祖茔而不在孟州韩园;继而,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致祭韩愈的地点也应当在修武韩陂而不应当在孟州韩园。

一、孟州韩愈墓缺乏依据张清华先生曾经指出,“韩愈葬金山之阳,南滨黄河,脚蹬黄河之南邙山之凤凰岭的韩庄”,即今日孟州韩园。

“此址北靠金山,实是太行山南的一道土岭,东起县城之北,岭头昂起,向西伸展无穷,恰似一条卧龙;岭上岭下布满松柏杂树,蓊郁蒸蔼,望之欲活;下临滔滔大河,隔河地近洛都北邙皇家豪门必争之墓地;韩愈墓正南乃垄起颇像凤翅的土丘,人称凤凰岭,故旧《孟县志》特绘韩愈墓地域形势图标明:背靠金山,脚蹬凤岭,中窥黄河;龙风之姿,山水之秀,坐北朝阳,气韵含和”。

然而,从明代礼部侍郎耿裕的《题韩家庄诗碑》到何瑭的《改建韩文公祠》,再到清代乔腾凤、刘青芝、刘青藜的论述,可以看出孟州韩愈墓所在地的分歧,一种说法是在尹村,一种说法是在韩庄,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冯敏昌通过《韩文公墓考并谒墓古诗》才最终论定在孟州韩庄。

这个论证过程本身就说明韩愈墓在孟州存在人为的因素,韩愈墓本客观存在,然其后裔竟然不知其所在,尚需他人反复考证,其事件本身就存在疑问,由此可以推知,韩愈墓在孟州韩园是缺乏依据的。

从现有资料可知,明成化年间,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巨鹿人耿裕最早主张韩愈为孟县(州)人,孟县(州)有韩愈墓。

成化二十一年(1484年),耿裕路过孟县,并赋得《题韩家庄诗碑》一首,诗曰:“文公生此邑,豪杰古今推,道续千年统,言垂百世师。

遗庄存故址,表墓有残碑。

剩得山灵护,难同绿野隳。

报功从祀远,记里建祠宜。

风教斯攸系,时丰可力为。

韩愈的简介

韩愈的简介

关于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

下面是诗人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二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又常有离经叛道之言。

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3、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4、苏洵,四川眉山人。

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写*,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5、苏辙,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6、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7、王安石,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8、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介绍

【导语】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

谥号“⽂”,⼜称韩⽂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语⾔,破骈为散,扩⼤⽂⾔⽂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起⼋代之衰”,明⼈推他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集》⾥。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者,是尊儒反佛的⾥程碑式⼈物。

下⾯⽆忧考就给⼤家详细介绍下唐宋⼋⼤家之⾸《韩愈》,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军司马。

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排佛⽼,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提倡古⽂,主张⽂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的发展道路。

他的古⽂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物传记、祭⽂、墓志乃⾄传奇,⽆不擅长,可⼤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其论说⽂⽓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表》、《原道》、《原毁》、《争⾂论》、《师说》等;记叙⽂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郎⽂》、《柳⼦厚墓志铭》等。

韩⽂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上亦独具特⾊,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今仍保存在⽂学语⾔和⼈们的⼝语中。

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

后⼈对韩愈评价颇⾼,尊他为“唐宋⼋⼤家”之⾸。

杜牧把韩⽂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起⼋代之衰”。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才,他的影响使⽆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国家AAA级旅游区韩愈纪念馆(即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城东笔架山麓,是一处以纪念韩愈为主的纪念馆。

【人物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一、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二、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代表作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四、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有《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走进韩愈陵园,(美篇之家打卡)—孟州传闻:韩愈

走进韩愈陵园,(美篇之家打卡)—孟州传闻:韩愈

走进韩愈陵园,(美篇之家打卡)—孟州传闻:韩愈来自话题#美篇之家筹备群用户专用2075篇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从孟州市向西出城,沿着宽阔的平坦的大道行驶,仿佛就像穿越在历史的长廊。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拨开历史的烟云,从西周姜子牙率兵讨伐商纣王,到汉魏隋唐以后的漫长岁月,这里都是兵家必经之路,也是南渡黄河,连接南北,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大动脉。

车行向西10分钟左右,到达孟州韩庄村,而马路右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

这就是一代文豪韩愈陵墓所在。

公元824年12月25日,韩愈逝世,魂归故里,划过夜空的文曲星黯淡的熄灭于家乡的山野。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韩愈陵墓坐北朝南,坐落于太行南边余脉的紫金山。

三面环山,南面视野开阔,抬眼望去,黄河苍茫渾雄的身影尽在眼前。

墓高约10米,墓围直径60米,三面环抱的丘岭围成半圆形状如太师椅的座靠一般,韩愈头枕太行,脚蹬黄河,一览无余把一带河山风水尽揽。

韩愈墓不同于一般达官贵族的墓地。

既没有松柏树丛相护,也没有奇花异草相伴。

墓地长满山枣树丛。

那是孟州地面丘岭之上最为普通的植物,沟沟沿沿,地头路边,甚至在无人的荒野和干旱的山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山枣树随处可见。

魂归故里的韩愈,融入故土深情中安然长眠。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墓上的山枣树,枝干上长满硬刺,恰好是韩愈刚直不阿的坚韧顽强的性格写照。

他那不畏个人安危,一心想天下苍生,言辞辛辣雄辩的品格正如山枣利刺一般。

而山枣树结出的山枣,西边的甜,东边的酸,这是罕见的自然现象,至今对此也无法有科学解释。

也许就是他一生尝尽酸甜,命运多舛的体现,是存在于韩愈身上独有的神秘。

参观韩愈陵墓,从南边韩园城楼穿过,抬头看到牌楼,迈进牌楼,甬道两边苍松翠柏,烘托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令人怀念韩愈一生不朽功绩。

韩愈掀起影响千秋万世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以古文振兴儒学。

彻底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返璞归真,恢复散文体的原始活力,摈弃那些形式大于内容,辞藻堆砌而内容空泛的陈词滥调,而韩愈针砭时弊,大胆创新,排除盘踞官场历经数代的陈规陋习,为文坛注入一股清新的风气。

韩愈墓前悼文公

韩愈墓前悼文公

韩愈墓前悼文公一天,春风拂煦,暖意融融。

我驱车来到河南省孟州韩庄村的韩园,瞻仰素有“文起八代之衰”称誉的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

韩园在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0余亩。

南边不远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

走进园内,只见古柏参天,绿茵铺地,碑刻连排,森严肃穆之风迎面而来。

其中两株古柏,约十四五米高,据记载为唐敬宗宝历初年修建韩园时所植,距今已1200多年,孟州人称之为“唐柏双奇”。

虽历经千年风霜,它们依然雄奇苍劲,蓊郁葱葱。

沿山坡拾级而上,山门神道中央耸立着一座汉白玉韩愈雕像,这是1992年在孟州举行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所立。

雕像底座为黑色花岗岩,高3.3米,连同底座通高5.7米,意在纪念韩愈古历三月初三出生,享年57岁。

据说,此雕像经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审定。

我望着一代文化先贤儒雅刚毅的塑像,一种文化高古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向北穿过拜堂,进入祠院。

迎面矗立着一座砖木结构殿室,四梁八柱,方砖铺地。

祠院正门上方悬挂着镌刻有“旷达文宗”“文起八代之衰”等字的匾额。

四周墙壁上,镶嵌有“唐韩文公神道碑”“韩文公墓考碑”等名人题书文/侯全亮韩园24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4(上)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郑氏千里迢迢扶灵柩回归故乡河阳安葬。

尽管命运多舛,但少年的韩愈便博览六经,“日记数千百言”,表现出了不凡的文学天赋。

韩愈的入仕之路同样布满了坎坷。

因当时科考积弊日甚,他历经四载,才于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

4年后,29岁时经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董晋推举,出任汴州观察推官,随后受试秘书省校书郎。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正式进京履职,直至擢升为监察御史。

这一时期,他广交文学名士,宣传散文革新主张,很快声名鹊起。

天有不测风云。

韩愈出任监察御史不久,即因为灾民请命而被贬。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饿殍遍地,灾民流离失所。

【参考文档】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word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word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

此地北望太行,
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

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
枣树成林。

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

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

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1986年11月,公布
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愈墓

韩愈墓

韩愈墓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人物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生平年表】768年韩愈出生,其家为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博读诗书,较有名气。

770年两岁时其父亡故。

771年韩愈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771年三岁时其母随父而去,韩愈养于其兄韩会家。

775年韩愈7岁时开始读书。

韩愈就是这个时候正式取名为“愈”的,关于取名,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779年韩愈只有十一岁时,其兄韩会(时年四十二岁),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

779年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

此后,由于其三个哥哥均已亡韩,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韩湘)两个人,零丁孤苦,由嫂郑氏抚养成人,没有一天离开过。

访韩愈墓

访韩愈墓

访韩愈墓□吴若增那一年,在河南参加笔会。

其间主办方安排作家去孟县拜访韩愈墓。

韩愈,唐代散文大家,是开一代文风的领军人物。

这一点,凡上过学的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

至于作家们,知道的当然会更多些,比方说知道他性情耿介,正直敢言,因而科举与仕途均不顺,但他爱民,做地方官时颇有政绩。

只是因了他的文学成就太过辉煌,千余年来,人们就还是把他当作文学大师来看,政绩那方面倒是鲜有提及。

能够有机会拜访这样一位文学先师之墓,作家们自然是很高兴的,此外,心中也还有一种非常的虔敬在。

哦,想起来了,韩愈还有一件事,颇值一提。

那就是那年皇上竭诚礼佛,下旨各地盛迎佛骨。

对此,“王公士人奔走膜呗”,偏偏这位韩愈竟然上表反对,要将佛骨毁弃。

为此,龙颜震怒,下令将其斩首。

后,多亏了群臣苦劝,他才得以留下一条性命……天哪,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呀?汽车奔驰在路上的时候,我还曾经想象过韩愈墓地的景象,觉得他的墓地不会很大,也不会多么讲究,这一点应该与我所见过的官宦之墓不同。

但,因了年代的久远,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那个尊儒的传统,周遭的苍松翠柏环绕却应该是一定的。

而且,又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人,那么他的墓地就又应该是清静的,乃至清静得可能还有些荒凉……我就是怀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情,去拜谒韩愈墓的。

然而,出乎我之意料的是,经过了公路上几个小时的奔波,当主办人指着远方的一处,说是韩愈墓快要到了的时候,我却看到了远远的那里,正发散着一片烟雾的云。

那片云从地上升起,晃晃悠悠地向空中升腾,并蔓延,不断地变幻着形态,在绿色原野中显得十分怪异,并且同时,在初秋的清风之中,又仿佛有许多人的喧闹声从那里隐隐地飘来……这让我不禁有些惶惶然不知究竟。

然而主办人的感觉却是兴奋,乃至竟站到车门口那里去,大声地叫道:“瞧啊,那里就是韩愈墓!”哦?我这一惊,有些非同小可,心想,怎么竟然像是个庙会?果然,当汽车开到了韩愈墓大门外并终于停下来的时候,我发现果然是如同来到了一个庙会。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韩愈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区韩愈纪念馆(即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城东笔架山麓,是一处以纪念韩愈为主的纪念馆。

【人物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唐代韩愈的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唐代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之说,因其具有丰富的学识、独特的思想、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品德,成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韩愈的学识渊博,他熟读儒家经典,尤其擅长《论语》和《孟子》,并广泛涉猎史学、文学和哲学等领域。

他主张“师古而不庸,学古而不偏”,提倡注重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继承。

韩愈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尤以其诗文最为著名。

他的文笔平实自然、深入浅出,多次以文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病和政治腐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诗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还是一位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政治和教育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曾担任过宰相,以清廉正直著称,反对腐败和奢靡之风,提倡勤俭持家和尊重人民生产力。

他还对教育有很高的追求,提出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家乡河南孟州

我的家乡河南孟州

我的家乡河南孟州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小城,它的名字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一提到家乡的名人,大家又不会感到很陌生,我的家乡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河南省孟州市。

提到我的家乡,就不得不提到韩园。

韩园就是韩愈的墓地,大家都知道,韩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有诗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春雪》等,有文章《杂说》等,有名言“士穷乃见节义”等,韩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墓地修筑成了“韩园”,就是“韩愈陵园”。

现在,韩园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一些外地的朋友都来到这里参观,市政府决定,将韩园周边的一些空地修筑成“韩陵旅游度假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

提到我的家乡,就不得不提起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汉——武松当年就是被发配到孟州大牢的,当年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就在现在的梧桐村,一条连接北环路到黄河滩的大路就是武松路,相传武松当年就是在这条路上“三打蒋门神”的,武松来到孟州,从一个村子中的一座桥上走过,这个村子就叫武桥村,在黄河滩上,“武松打虎”的雕像吸引着人们。

在武松公园内也有一尊“武松打虎”的雕像,相传,武松公园就是当时武松被发配到这里时的大牢。

现在的武松公园,已经变成了一个游乐场,每逢过节,这里都会有许多市民来游玩。

我的家乡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地方。

瞧!滨河公园以来许多市民到这里散步,河边还有几位垂钓者在专心致志的钓鱼,夜晚的滨河公园更是热热闹闹的。

听!海尔广场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夜晚的海尔广场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溜冰、玩滑板、嬉戏玩耍,好不快乐。

一条贯穿孟州市的黄河大道成为我们与外界交往的一条通道。

高大的金亚国际大酒店矗立在黄河大道旁,这是孟州市的第一座高楼,它与东方明珠雕塑成为我们的标志,如果你从东边进城,只要看到金亚国际大酒店几个大字,你就知道已经到了孟州市,如果你从西边进城,只要看见一颗“东方明珠”,就知道你已经到了孟州市。

唐诗鉴赏: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6首古诗词,千古流传,孩子必背

唐诗鉴赏: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6首古诗词,千古流传,孩子必背

唐诗鉴赏: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6首古诗词,千古流传,孩子必背韩昌黎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天街小雨润如酥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二首·其一唐代: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晚春二首·其二唐代:韩愈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4.春雪唐代: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天道酬勤5.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导读: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

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

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

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

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

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