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酚酸对flk-GFP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知母皂苷BⅡ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知母皂苷BⅡ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知母皂苷BⅡ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作者:杜孟姣陈坚平余嘉贤梅文杰余楚钦王延东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知母皂苷BⅡ(TB-Ⅱ)的血管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养殖水为空白对照,考察100、200和400 μg/mL TB-Ⅱ培养受精后24 h(24 hpf)的正常斑马鱼胚胎48 h后对其肠下静脉血管(SIVs)的影响。

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0.06 μg/mL)诱导斑马鱼肠下血管损伤模型;以0.1%二甲基亚砜、不加PTK787为空白对照,加PTK787、不加药物为模型对照,考察100、200、400 μg/mL TB-Ⅱ作用48 h后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SIVs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斑马鱼体内fam样酪氨酸激酶1(Flt-l)、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含激酶插入区受体l(Kdr-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100 μg/mL TB-Ⅱ作用后可显著增加正常斑马鱼的SIVs出芽数(P关键词知母皂苷BⅡ;血管保护;斑马鱼;肠下静脉血管;机制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imosaponin BⅡ(TB-Ⅱ) on blood vessels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Using aquaculture water as blank control, the effects of 100,200 and 400 μg/mL TB-Ⅱ treatment for 48 h on the situation of subintestinal veins (SIVs) in normal zebrafish embryos 24 h after fertilization (24 hpf) were investigated. PTK787 (0.06 μg/mL), 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was used to induce the model of zebrafish intestinal vascular injury; using combing with 0.1% dimethyl sulfoxide but no PTK787 asblank control, combing with PTK787 but no drug as model control, the effects treatment of 100,200 and 400 μg/mL TB-Ⅱ for 48 h on the SIVs of zebrafish model with vascular injury were investigated.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fam-like tyrosine kinase 1 (Flt-1), kinase insert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 (Kdr), kinase insert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 l (Kdr-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interleukin 6 (IL-6) mRNA were detected by RT-PCR. RESULTS:100 μg/mL TB-Ⅱ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prouting vessel of normal zebrafish SIVs sprouting vessel number (PKEYWORDS Timosaponin BⅡ; Vascular protection; Zebrafish; Subintestinal veins; Mechanism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具有滋阴降火、止渴除烦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传统药物[2]。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究 。他们构建 的 G P转基 因斑马鱼 品系 能够在胚 胎 脉管 系统发 F
2 4 先天性心脏疾病。崇梅 等人通过吗琳环寡聚核昔酸 .
育过程 、 大脑亚 区和脊髓 中表 达 A P 并且 在后 期 的发育 中表 达 显微 注射介导 的翻译抑制 ,观察 x 因阻抑 胚胎 的心脏发 育 P, 2基 量增加 。在 2— 3个 月龄 的转基 因斑 马鱼 的大脑 中, 广泛 大量 表 的作 用。发现 ,0 60枚 T ) 因阻抑 的斑 马鱼胚 胎受 精后 8小 b2基 【
2 斑 马 鱼 与 人 类疾 病 模 型 .
22 1 肿瘤血管 的生成模型 。利 用斑马鱼 研究肿瘤 的血管 ..
生成是在肿瘤研究方面倍受关注 的研究方 向。经研 究发 现:免疫
2 1 神经系统疾 病 。斑 马鱼通 体透 明 , 睛大小 占到大脑 抑制剂麦考酚酸剂量依 赖性抑制 f . 眼 l k—G P转基 因斑马鱼节 间血 F 体积的二 分之 一以上 , 成鱼昼夜节律 明显 , 光反应 强烈 , 对 因此斑 管的 生 长。还 有 人 给 斑 马 鱼 的胚 胎 注 射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马鱼在视 觉领 域应用 的优势 十分 明显. 马鱼 的嗅觉 、 斑 听觉 器官 ( E F V G )后观察 到其体 内有 明显 的新血 管生成 。 由于 已经有 大 都在体表可见 , 以很容易地用行 为学 实验手段 对嗅觉 和听觉功 量研究证实 , 可 肿瘤 的发生 和转移 与血管 的新 生有密切 的关 系 , 这
能进 行检 测 。 。
就启发人们可 以通过阻断 V G E F抑制血管生成而治疗肿瘤 。 8 J 2 3 胚胎发育模型 的研究 。龚春华 等人 研究 了受精后 不 .
2 11 阿尔茨海 默 氏。阿尔茨海 默 氏 ( D) .. A 是一 种 由于大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成线性 关 系。结论 : 马钱子水提取物 可以有效的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 , 有 明显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关键 词 : 马钱 子 斑 马鱼 抗 血 管 生成 荧光显 像 碱 性磷 酸酶 定 量
d o i : 1 O . 1 1 8 4 2 / w s t . 2 0 1 6 . 0 9 . 0 1 7 中图分 类 号 : R 9 6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痪, 痈疽 疮毒 , 咽喉肿痛 f 1 】 。马 钱 子 的 主要 成 分 生 物 碱既是有效成 分也是毒性成 分 [ 2 ]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马钱子具有抗心律失 常 、 抗血栓 、 抗 炎 免疫 『 3 ] 、 抗
鱼 为模型 , 分别 采用荧 光显像 和体 内碱 性磷酸 酶定 量检 测的方法 , 以P T K 7 8 7为 阳性 对 照 , 观 察 斑 马 鱼 节 间血 管生成数 目, 测定体 内碱性磷酸酶含量 , 探讨 马钱 子 水 提取 物 的抗 血 管生 成 活 性 。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 S t r y c h o n s n — v o mi c a
因此 , 斑马鱼 已经成 为一种理 想 的抗 血管生成 药物
的筛 选 模 型 。 本实 验 以 T g( k d r l : m C h e r r y) 斑 马 鱼 和 野生 斑 马
L . 的干 燥成 熟 种子 , 具有 通 络止 痛 , 散结 消 肿 的功 效, 用 于治疗跌打损伤 , 骨折肿痛 , 风湿顽痹 , 麻木瘫
为 阳性 对照, 考察马钱子水提 取物对班 马鱼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空 白对 照组 比较 , 在一定的浓度
范 围内, 低 浓 度 的 马钱 子 水提 取 物 能 抑制 T g( k d r l : mC h e r r y) 斑 马 鱼 的 节 间血 管 生成 , 随 着提 取 物 浓度 的增

利用h2cfda在斑马鱼中检测抗氧化功能的原理和过程

利用h2cfda在斑马鱼中检测抗氧化功能的原理和过程

利用h2cfda在斑马鱼中检测抗氧化功能的原理和过程斑马鱼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模型动物,其具有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基因表达模式与人类相似等优点。

近年来,斑马鱼在抗氧化功能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抗氧化功能是指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的能力,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和防止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利用h2cfda在斑马鱼中检测抗氧化功能的原理和过程。

一、原理H2CFDA是一种荧光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

活性氧是一类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化学物质,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等。

活性氧在生物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另一方面过量的活性氧会导致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H2CFDA在无活性氧条件下呈无荧光状态,当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增加时,H2CFDA会被氧化生成荧光产物DCF(2',7'-dichlorofluorescein),产生绿色荧光。

因此,通过检测H2CFDA 在斑马鱼体内的荧光强度,可以间接反映斑马鱼抗氧化功能的强弱。

二、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斑马鱼种群、H2CFDA荧光探针、培养基、显微镜等。

2. 斑马鱼处理:将斑马鱼种群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基,实验组给予含有特定诱导剂的培养基,以诱导氧化应激。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时间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3. H2CFDA处理:将斑马鱼收集到一定数量后,用PBS清洗去除培养基残留物,然后用H2CFDA荧光探针进行处理。

处理时间和浓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4. 荧光检测:将处理后的斑马鱼放入显微镜下观察,使用荧光通道进行拍摄。

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进行拍摄,以观察抗氧化功能的变化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统计荧光强度值,对抗氧化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抗氧化剂作为现代生活中的常见添加剂,其在保护人体和生物体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抗氧化剂也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神经毒性效应。

本篇论文将探讨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为科学合理使用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作为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将斑马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接触抗氧化剂,实验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中。

通过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生理指标变化以及神经元结构变化,评估其神经毒性效应。

三、实验结果3.1 行为变化实验组斑马鱼在接触不同浓度的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行为,如活动减少、逃避行为等。

其中高浓度组的斑马鱼表现尤为明显。

3.2 生理指标变化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斑马鱼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发现实验组斑马鱼的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均有所变化,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变化程度逐渐加剧。

3.3 神经元结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斑马鱼神经元结构,发现实验组斑马鱼的神经元结构出现异常,如神经元萎缩、突触结构改变等。

高浓度组尤为明显。

四、讨论4.1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的神经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效应。

这可能与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此外,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也存在差异,高浓度组的表现尤为明显。

4.2 潜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影响典型酚类抗氧化剂神经毒性效应的因素可能包括生物体的种类、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等。

此外,抗氧化剂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其神经毒性效应。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剂干扰生物体内正常的氧化还原平衡、影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有关。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效应。

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

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

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一直到不久以前,多细胞生物在胚胎期复杂的发育变化和调控一直是困扰生命科学的未解之迷。

个体生命诞生自精卵结合形成合子,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迁移、分化并发生巨大形态变化,构建出未来身体的雏形。

越是出生后形态复杂的生物,其发育中细胞间关系的变化也就越剧烈。

此外,虽然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但从发育早期开始,它们就走上了不同的分化道路,越到后期,要精确的说出每个特定位置上细胞的来历就越困难。

发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部生命发展的细胞历史。

成体中每个细胞都有一段自己独特的历史,总括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生命。

对复杂生物发育的解读类似于对有悠久历史的古文明所进行的研究,史料千头万绪,细节纷繁,难以把握,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显然,如何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找出诸种复杂现象背后潜藏的共同规律就成为洞悉这部生命史的关键。

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相对简单的生物上则发育的难题可以得到部分解答。

因为这些生物的细胞数量和种类更少,胚胎在体外发育,变化也较容易观察。

由于进化的原因,细胞生命在发育的基本模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同一性,所以利用位于生物复杂性阶梯较低级位置上的物种来研究发育共同规律是可能的。

尤其是当在有不同发育特点的生物中发现共同形态发生和变化特征时,发育的普遍原理也就得以建立。

因为对这些生物的研究具有帮助我们理解生命世界一般规律的意义,所以它们被称为“模式生物”。

一种模式生物应具备以下特点:1)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2)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3)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于是,长久以来在进化支流的港湾中休憩的小生命——酵母、线虫、果蝇、海胆、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拟南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青睐。

在此,我仅针对斑马鱼进行简要的阐述。

作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及其胚胎具有以下优点:①斑马鱼亲鱼体形小,易于管理,极大地减少了饲养空间和管理成本;②斑马鱼雌鱼产卵量大,每次可产约300 枚,实验用样本基数大,确保统计学意义;胚胎药物处理简单,需求量少;③胚胎体外发育,发育周期短,从受精卵到仔鱼在正常条件下只需72h,借助显微镜可清楚的观察整个发育过程;④发育初期透明,通过特定基因标记,可以直观的观察靶基因的表达;⑤应用到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杨迷芳,马兰,严冬琳,蒋玲玲[摘要]目的研究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的颅面部发育毒性。

方法对斑马鱼胚胎进行麦考酚酸加药,观察不同时期麦考酚酸对胚胎造成的颅面部发育畸形。

胚胎发育至72h ,软骨染色观察颅面部软骨的发育状况。

Q-PCR方法检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 )基因的表达水平。

同时鸟苷酸加药,从表型和基因层面考察鸟苷酸对麦考酚酸造成畸形的挽救情况。

结果麦考酚酸可以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的颅面部畸形,染色结果显示颅面部软骨发育延迟,形态异常。

基因检测发现麦考酚酸能够明显下调impdh1b 和impdh2的表达水平。

鸟苷酸可以挽救麦考酚酸造成的胚胎畸形。

结论麦考酚酸通过下调IMPDH 基因,抑制了IMPDH 活性,从而造成了斑马鱼胚胎的颅面部发育畸形。

[关键词]麦考酚酸;颅面部发育;斑马鱼;IMPDH 通路[中图分类号]R7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19)02-0103-05[doi ]10.13591/j.cnki.kqyx.2019.02.002Effect of Mycophenolic acid on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embryosYANG Mifang ,MA Lan ,YAN Donglin ,JIANG Lingling.(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oxicity of Mycophenolic acid (MPA )on the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MethodsThe zebrafish embryos were treated with MPA to observe the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In 72hpf ,carti-lag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raniofacial cartilage.Q -PCR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MPDH genes.The guanosine was added to examine its rescue of MPA -treated malformation in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aspects.Results MPA caused severe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The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delayed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and abnormal phenotype in treated embryos.Gene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mpdh1b and impdh2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MPA acid.Guanosine could rescue malformation caused by MPA.Conclusion MPA can cause the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malform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 by down-regulating the IMPDH genes ,which inhibits the activity of IMPDH.Key words :Mycophenolic acid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zebrafish ;IMPDH pathwayStomatology ,2019,39(2):103-107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6NJMU050)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通信作者:蒋玲玲Tel :(025)86862025E-mail :ling19910514@sohu.com颅面部发育畸形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畸形,在我国高发的出生缺陷中始终排名前列[1]。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抗氧化剂在现代工业及食品中广泛应用,对于预防食品变质和保持生物活性分子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许多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尤其是酚类抗氧化剂,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以期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和TPHP(叔丁基-羟基茴香醚),并使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

2. 实验方法实验将斑马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中。

通过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水平等指标,评估酚类抗氧化剂的神经毒性效应。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变化实验发现,随着酚类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斑马鱼的行为出现明显变化。

低浓度下,斑马鱼活动性增强;高浓度下,斑马鱼活动性降低,出现异常行为,如游动迟缓、失去方向感等。

2. 神经元活性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发现,实验组斑马鱼神经元活性明显降低,且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神经元活性逐渐减弱。

3. 神经递质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斑马鱼脑部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部分神经递质水平升高,部分则降低,表明酚类抗氧化剂可能对斑马鱼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产生干扰。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这可能与抗氧化剂干扰神经元功能、影响神经递质传递等有关。

此外,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影响也不同,低浓度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则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严格控制酚类抗氧化剂的用量和浓度,以降低其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此外,为更好地保护环境生态和保障食品安全,未来仍需深入研究酚类抗氧化剂在环境中的累积效应及长期影响。

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研究

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研究

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研究作者:樊娇娇乔艺涵赵崇军倪媛媛杨冉冯娅茹马志强林瑞超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7年第07期摘要:目的考察斑马鱼血栓模型在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中的适用性。

方法采用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建立活体斑马鱼血栓模型。

将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胚胎培养水。

16 h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液染色,计算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血小板聚集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0 μg/mL丹酚酸B,300、900 μg/mL丹参水提取物,45 μg/mL 95%乙醇提取物,400、1200 μg/mL消栓通络片均能明显抑制斑马鱼的血栓形成(P关键词:斑马鱼血栓模型;中药;活性筛选;适用性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14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058-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zebra fish thrombosis model in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screen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ethods The living zebra fish thrombosis model was induced by 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Zebra fis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medicine group and medication group. Each group was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medicine or embryo culture water. O-anisidine staining solution was used to stain and calculate the staining intensity of erythrocytes in zebra fish hear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transgenic zebra fish was observed and under qual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100 μg/mL salvianolic acid B, 300, 900μg/mL aqueous extra 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45 μg/mL 95% ethanol extract and 400,1200 μg/mL hypothalamu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zebra fish thrombosis (PKey words: zebra fish thrombosis mode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ctivity screening;adaptability从中药中发现抗血栓活性显著的先导化合物已成为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优化及药根碱抗lps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优化及药根碱抗lps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文献综述 (1)1.1氧化胁迫概述 (1)1.2活性氧自由基的分类 (1)1.3 ROS的主要来源 (2)1.4氧自由基的危害方式 (2)1.5氧化胁迫的引发因素 (3)1.6氧化胁迫与疾病 (4)1.7氧化胁迫的控制与干预 (5)1.8天然植物性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 (6)1.9黄连在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 (7)1.10氧化胁迫造模方法研究现状 (8)1.11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9)第2章引言 (1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2 研究内容 (11)第3章斑马鱼氧化胁迫模型的建立 (13)3.1 前言 (13)3.2实验材料和仪器 (13)3.3方法 (14)3.4统计分析 (15)3.5 实验结果 (15)3.6小结与讨论 (18)第4章药根碱对LPS诱导的斑马鱼胚胎体内抗氧化作用 (19)4.0前言 (19)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9)4.2 实验方法 (19)4.3 数据分析 (21)4.4 实验结果 (21)4.5 小结与讨论 (25)第5章药根碱斑马鱼成鱼抗氧化活性研究 (27)5.2实验材料和仪器 (27)5.3 实验方法 (28)5.4 统计分析 (29)5.5 实验结果 (29)5.6 小结与讨论 (30)第6章药根碱对HepG2细胞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 (33)6.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3)6.2 实验方法 (34)6.4实验结果 (38)6.5 小结与讨论 (40)结论与展望 (41)参考文献 (43)中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49)致谢 (51)摘要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优化及药根碱抗LPS 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硕士研究生韩玉龙指导老师叶小利教授摘要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产生,超出机体的清除能力,致氧化和抗氧化状态失去平衡,进而引起组织氧化损伤。

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

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 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杨其顺分类号 R392.5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02016320 学校代码91012 指导教师黄赤兵 教授 导师组成员贺伟峰教授 范明齐副教授 张艮甫教授 培养单位申请学位类别 硕士学术学位 专业名称 外科学(泌尿外科)答辩委员会主席魏光辉 教授 答辩委员潘君教授 宋波教授 徐杰教授 李龙坤教授 论文答辩时间 2019年11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19年12月二〇一九年十一月目录缩略语表 (1)英文摘要 (3)中文摘要 (6)论文正文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 (8)第一章前言 (8)第二章麦考酚酸酯相关性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10)2.1 材料与方法 (10)2.2 结果 (12)2.3 讨论 (14)第三章小鼠肠道上皮间淋巴细胞(IEL)的分离、纯化及IEL中γδT淋巴细胞的检测 (17)3.1 材料与方法 (17)3.2 结果 (20)3.3 讨论 (21)第四章小鼠血浆IL-6、TNF-α的检测 (23)4.1 材料与方法 (23)4.2 结果 (25)4.3 讨论 (27)全文结论 (29)参考文献 (31)文献综述麦考酚酸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35)参考文献 (41)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47)致谢 (48)缩略语表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MMF Mycophenolate mofetil 麦考酚酸酯MPA Mycophenolic acid 霉酚酸EC-MPS enteric-coated mycophenolate sodium 肠溶型麦考酚酸钠CNI Calcineurin inhibitor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IMPDH 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EL Intercellular lymphocyte 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L-6 Interleukin-6 白介素-6TNF-a 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B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磷酸盐缓冲液FBS Fe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RPMI-1640 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 1640培养基FITC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荧光素PP结Peyer's patches 派伊尔氏结MHC Major histochemical compatibility complex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IFN-γInterferon-γ干扰素-γHE Hematoxylin and Eosin 苏木素-伊红N0 Nitric Oxide 一氧化氮Ca Calcium 钙percoll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DTT Dithiothreotol 二硫苏糖醇EDTA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HEPES Hydroxyethyl piperazine ethyl sulfonic acid 羟乙基哌嗪乙磺酸PI3k Lipoinositol-3-kinase 脂酰肌醇-3-激酶midkine midkine 肝素结合细胞因子MPA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KT 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ldn Claudins 紧密连接蛋白MAGUK 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膜相关的鸟苷酸激酶JAM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连接粘附分子TJ 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NS Normal saline 生理盐水PE Phycoerythrin 藻胆色素蛋白g gram 克cm centimetre 厘米ml millilitre 毫升μl microliter 微升min minute 分钟r/min rotation/ minute 转/分d day 天Effects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gamma delta T cells and plasma IL-6 andTNF-alpha in miceAbstractBackground and purpose: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is an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widely used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t is rapidly hydrolyzed into the active drug moiety mycophenolic acid (MPA) in the stomach [1], which selectively inhibits T/B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inosine-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through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MPA inhibits organ rejection and maintains the function of transplanted organs[2].Mycophenolate mofetil is generally tolerated by patients, main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3].The pathogenesis of MMF-associated enteritis is still unclear,most clinical organ transplantation experts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MPA or its metabolites are related to local toxicity [4],however, the effect of MPA on intestinal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 intestine is not only a functional organ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but also an important immune organ. Intestinal inter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 is located between epithelial cells and basement membrane. As the first barrier against external microorganisms, I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intestinal ecological balance[5].Among them, gamma-delta T lymphocy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stinal immunity, accounting for 10% - 37% IELs in human intestinal mucosa and up to 40% in mouse intestine[6].It is known that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s impaired due to deterioration of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 (TJ) structure. Cell cultu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me pro-inflammatorycytokines, such as TNF-alpha, IFN-gamma and IL-13, weaken barrier function by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TJ), stimulating cytoskeleton contraction and inducing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 [7].This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1) to establish a mouse model of MMF-associated enteritis by injecting mycophenolate mofetil suspension into mice; 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on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gamma delta cells and the secretion and expression of plasma IL-6 and TNF-alpha;3)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MMF o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4). to provide idea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related enteritis.Methods: Adult male C57BL/6 (C57)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aline (NS) group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group. Mice in group MMF were given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suspension 500mg/kg.D once a day. The mice in group NS were given the same volume of saline containing the same dose of Twain -80 and benzyl alcohol suspension for 15 days.The weight and defecation of mice were monitored every day.The changes of gamma delta T cells in each intestinal segment of the mice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IL-6 and TNF- alpha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the intestinal segments of mice were examined by HE.Results: After 15 days of continuous infusion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suspension, the MMF-related enterit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ca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and the weight of mic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eight of mice in MMF group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weight of mice in NC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Starting from the 11th day, the body weight of MMF group mi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first day (P < 0.05), while that of NC group mic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experiment (P > 0.05).The body weight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The fecal water content of MMF mi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11th day. Compared with NS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gamma-delta T cells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intercellular lymphocyte (IEL) ofmice in MMF group decreased,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TNF-alpha in plasma increased (P < 0.05).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MMF group secreted a large amount of IL-6.Intestinal pathology showed edema and hyperemia of intestinal villi and mucosa,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crease of apoptotic cells in crypts, and partial loss of villi.Conclusion: Mycophenolate mofetil could decrease the ratio of gamma delta T cells in intestinal IEL and increase the secretion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IL-6 and TNF-alpha in plasma.Key words: Mycophenolate mofetil;Enteritis;Gamma delta T cell;Interleukins 6;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Mice.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摘要背景及目的:麦考酚酸酯(MMF)是广泛使用于实体器官移植后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口服后在胃内快速水解为生物活性物质霉酚酸(MPA)[1],通过非竞争性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嘌呤的合成途径有选择的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化,进而发挥抑制器官排斥、维护移植器官的功能[2]。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倪媛媛;赵崇军;冯娅茹;田敬欢;张文婷;夏青;樊娇娇;马志强;林瑞超【摘要】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探讨马钱子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以Tg(kdrl:mCherry)斑马鱼和野生斑马鱼为模型,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分别采用荧光显像和体内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的方法,以PTK787为阳性对照,考察马钱子水提取物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低浓度的马钱子水提取物能抑制Tg(kdrl:mCherry)斑马鱼的节间血管生成,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实验中,马钱子水提取物浓度为25μg·mL-1时,血管生成抑制率为8.61%;浓度为100μg·mL-1时,血管生成抑制率为26.16%;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马钱子处理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P<0.05),血管生成抑制率与马钱子水提取物浓度成线性关系.结论:马钱子水提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6(018)009【总页数】5页(P1534-1538)【关键词】马钱子;斑马鱼;抗血管生成;荧光显像;碱性磷酸酶定量【作者】倪媛媛;赵崇军;冯娅茹;田敬欢;张文婷;夏青;樊娇娇;马志强;林瑞超【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6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on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1]。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喻俊磊【摘要】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zebra fish in developmental genetics, human disease model and new drug screening,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so on.%综述了斑马鱼在发育遗传学、人类疾病模型及新药筛选、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03【总页数】4页(P108-110,113)【关键词】斑马鱼;模式动物;发育遗传学;环境毒理学【作者】喻俊磊【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目前,无脊椎模式动物的研究已经在遗传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并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胚胎结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以及器官形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其中的有些特征是无脊椎动物模型所不具有的。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椎模式动物,研究脊椎动物发育机制、遗传突变和疾病,尤其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正向基因饱和突变与筛选,这些特点使得斑马鱼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脊椎模式动物之一。

斑马鱼(Danio rerio)属于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短担尼鱼属(Danio),其成鱼体长4~6 cm,适宜发育温度为25~31℃,其产卵时间可以通过控制雌雄鱼的接触或调控光周期来控制,成鱼常年产卵并且产卵量大,每周可产卵200~300个,鱼卵易收集,从受精卵发育至性成熟仅需2~3个月。

美国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Streisinger[1]最早对斑马鱼进行研究,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众多的斑马鱼品系正被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麦考酚酸对flk-GFP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麦考酚酸对flk-GFP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为了证实MPA可能是通过抑制IMPDH起作用 的,本试验用野生型AB斑马鱼胚胎于l细胞期,用微 量注射器将IMPDH 3种亚型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 注射人细胞内,将鱼卵置于装有鱼水的培养皿中,28 ℃培养箱孵育,26 hpf时进行原位杂交,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情况。
Chin J CIin PharmacOl
预试结果显示,麦考酚酸在浓度为0.3~0.9¨g ·mL。1时,在产生影响血管形成作用的同时,不会引 起发育异常。为观察麦考酚酸的血管抑制作用与剂 量的关系,用鱼水配制麦考酚酸,使浓度分别为o.3、 O.4、O.5、O.6、O.7、O.8、O.9斗g·mL~,于12孑L培养 板中(每孔载有10个2 hpf nk—GFP斑马鱼胚胎),实 验组,每孔加入上述药液2 mL;对照组,每孔加入鱼水
物的1 120种化合物库(Pres附ick Chefnical,Inc.)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抑制血 管生成的药物麦考酚酸(MPA);对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进行量效分析,通
过目标基因敲出技术和微注射方法,研究nk—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注射
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IMPDH)的吗啉反义寡核苷酸(MO)3种亚型的
O叫_—一兽_暑0∞/AH
ControI O 3
O.6
09
1.2
l5
c/umol L’1
图2. 麦考酚o舶llip of myc叩h明0Hc∞id售锄Ⅱangi嘈咖e—
Bis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节间血管(ISVs)比较,显示了 较明显的量效效应,见图2,且实验组胚胎在麦考酚酸 浓度大于1,0峭·mL。1时,基本没有ISVs生长。 2麦考酚酸对斑马鱼循环系统的影响
Chin J CIin PharrnaCOI
V01.24 No.4 JuIy 2008(Senal No.114)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酚类抗氧化剂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其潜在的神经毒性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斑马鱼作为一种常用的模式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基因组与人类高度相似等优点,成为研究化学物质神经毒性效应的理想对象。

本研究以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斑马鱼购自当地鱼店,实验前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中适应一周。

实验所用酚类抗氧化剂为市售常见产品,经纯化后用于实验。

2. 方法(1)暴露实验: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溶液中,观察其行为变化及生存情况。

(2)神经元分析:通过荧光染色法标记斑马鱼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

(3)生物化学检测:测定斑马鱼体内相关生化指标,如神经递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1. 行为变化及生存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酚类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斑马鱼出现行为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

高浓度暴露组中,斑马鱼出现游动迟缓、失去平衡等症状,且生存率明显降低。

2. 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暴露于酚类抗氧化剂溶液中的斑马鱼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神经元数量减少、突起断裂等现象。

高浓度暴露组中,神经元损伤更为严重。

3. 生物化学检测结果生物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暴露于酚类抗氧化剂溶液中的斑马鱼体内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酚类抗氧化剂可能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高浓度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行为异常、神经元损伤等症状,同时伴有体内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酚类抗氧化剂可能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颅面部发育的影响杨迷芳;马兰;严冬琳;蒋玲玲【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oxicity of Mycophenolic acid (MPA) on the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Methods The zebrafish embryos were treated with MPA to observe the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In 72 hpf, cartilag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raniofacial cartilage. Q-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MPDH genes. The guanosine was added to examine its rescue of MPA-treated malformation in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aspects. Results MPA caused severe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 The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delayed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and abnormal phenotype in treated embryos. Gene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mpdh1 b and impdh2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MPA acid. Guanosine could rescue malformation caused by MPA. Conclusion MPA can cause the craniofacial development malform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 by down-regulating the IMPDH genes, which inhibits the activity of IMPDH.%目的研究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胚胎的颅面部发育毒性.方法对斑马鱼胚胎进行麦考酚酸加药,观察不同时期麦考酚酸对胚胎造成的颅面部发育畸形.胚胎发育至72 h,软骨染色观察颅面部软骨的发育状况.Q-PCR方法检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鸟苷酸加药,从表型和基因层面考察鸟苷酸对麦考酚酸造成畸形的挽救情况.结果麦考酚酸可以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的颅面部畸形,染色结果显示颅面部软骨发育延迟,形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麦考酚酸能够明显下调impdh1b和impdh2的表达水平.鸟苷酸可以挽救麦考酚酸造成的胚胎畸形.结论麦考酚酸通过下调IMPDH基因,抑制了IMPDH活性,从而造成了斑马鱼胚胎的颅面部发育畸形.【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麦考酚酸;颅面部发育;斑马鱼;IMPDH通路【作者】杨迷芳;马兰;严冬琳;蒋玲玲【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23颅面部发育畸形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畸形,在我国高发的出生缺陷中始终排名前列[1]。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范文

《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影响备受关注。

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其抗氧化性能在工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化合物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

本研究以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为研究对象,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探讨其神经毒性效应,旨在为环境风险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典型酚类抗氧化剂为市售产品,斑马鱼购自正规鱼苗供应商。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均符合相关标准。

2. 方法(1)实验设计:将斑马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中。

(2)暴露处理:将斑马鱼暴露于酚类抗氧化剂中,持续一定时间。

(3)神经毒性检测:通过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释放等指标,评估酚类抗氧化剂的神经毒性效应。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行为变化实验组斑马鱼在暴露于酚类抗氧化剂后,出现活动减少、游动迟缓等行为变化。

随着浓度的增加,行为变化更为明显。

2. 神经元活性通过神经元活性检测发现,实验组斑马鱼的神经元活性降低,且随浓度的增加,活性降低更为显著。

3. 神经递质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酚类抗氧化剂可导致斑马鱼神经递质释放异常,表现为兴奋性递质减少,抑制性递质增加。

4. 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行为变化、神经元活性和神经递质释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斑马鱼具有神经毒性效应。

这可能与酚类抗氧化剂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有关,导致神经元活性降低、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等。

此外,高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可能对斑马鱼的神经系统产生更为严重的损害,表现为行为变化、活动减少等症状。

麦考酚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麦考酚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系统性的难治性疾病之 一,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以皮肤、关节、心、肾等多系统损害等 为主,患者预后不良,给其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 理负担[1]。目前,临 床 对 于 本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多 用 环磷酰胺和 糖 皮 质 激 素 等 药 物 临 床 治 疗,虽 能 改 善 一 定 症 状,但药物副作用较明显[2],因此,探索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 是现今内分泌免疫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科查阅相关 文献,在本病的治疗中引入新型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酯,通过 其对免疫功能影响,及观察临床有效性,进而探索临床治疗 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胃肠单感染、反应、药物性导致的高 血糖、带状疱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 Epidata3.1录入、整理、输出,由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狓珔±狊)表示计量资料,组 内比较采用 配 对 非 参 数 秩 和 检 验;均 值 间 的 比 较 采 用狋 检 验;以犘 <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系统性 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告知研究方案,同意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诊断标准: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 诊断标准[3]进行。纳入标准:1)18~60岁;2)符合诊断标准; 3)患者意识清楚,可自主表达。排除标准:1)有其他原因导 致的肾脏损害者;2)合并活动性肝病或者严重感染等激素应 用禁忌证者;3)有其他严重躯体疾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患 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分组
125
经验交流
Women'sHealthResearch

斑马鱼——精选推荐

斑马鱼——精选推荐

斑马鱼新型模式动物斑马鱼在分⼦⽣物学和医学中的应⽤举例摘要: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物学特性作为⼀种新型的模式动物在医学、分⼦⽣物学、发育⽣物学、环境监测和毒性检测等⽅⾯在国内外得到了⼴泛的应⽤。

本⽂概述了其在分⼦⽣物学和医学中的具体应⽤两例,展⽰了其在实验动物学中诱⼈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斑马鱼、模式动物斑马鱼(⼜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Brachydanio rerio),鲤科,原产⾃印度、孟加拉国。

体长为4-6cm。

雌雄鉴别较容易,雄鱼的蓝⾊条纹偏黄,间以柠檬⾊条纹;雌鱼的蓝⾊条绞偏蓝⽽鲜艳,间以银灰⾊条纹,⾝体⽐雄鱼丰满粗壮,各鳍均⽐雄鱼短⼩。

饲养容易,对⽔质要求不严,⽔质为中性,⽔温以22~26℃为宜。

耐热性和耐寒性都很强,可在10℃以上的⽔中很好地⽣长,属低温低氧鱼。

可与其他⼩型鱼混养,对⾷物不挑剔,各种动物性饲料,⼲饲料均可,很少患病。

繁殖⽐较容易,繁殖⽔温以24℃为宜。

每尾雌鱼每次产卵约300余粒,体型较⼤者有时可产上千粒。

卵⼦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

受精卵约经36h孵化,两天后仔鱼卵黄囊消失,可游动摄⾷。

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

幼鱼三个⽉可达性成熟。

斑马鱼凭借⾃⾝优势,已成为理想的脊椎动物模型。

实例⼀:“绿⾊”胰岛β细胞发育转基因斑马鱼模型[1]。

第⼀:克隆表达载体,挑选酶切鉴定后阳性的克隆作注射准备。

第⼆:显微注射,即让外源性DNA⽚段进⼊斑马鱼基因组。

第三:⽣殖系转基因系的筛选和建⽴,即蔡斯体视荧光显微镜下筛选胰岛位置特异性表达绿⾊荧光蛋⽩(GFP)的胚胎.建⽴⽣殖系稳定遗传的Fl代胰岛β细胞转基因斑马鱼系。

第四:应⽤PCR和WISH证实为转基因斑马鱼系。

第五:形态学观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并拍摄得到荧光标记物于胚胎侧⾯和背⾯的整体分布图。

第六:应⽤化学遗传学⽅法破坏斑马鱼胰岛β细胞,模型建⽴。

斑马鱼的应⽤为⾼通量筛选具有胰岛β细胞保护和再⽣作⽤的药物(包括中药、草药、⼩分⼦化台物等)提供了理想的动物疾病模型,为糖尿病这⼀核⼼病机的治疗带来了机会。

麦考酚酸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麦考酚酸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麦考酚酸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张修彦;吴新荣;韩勇军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49)7
【摘要】将48枚种蛋随机分为4组,孵育5 d,然后把含有不同剂量的麦考酚酸(MPA)的滤纸圆片置于鸡胚尿囊膜(CAM)上.继续孵育48 h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AM血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8、4、2 μg/egg剂量的MPA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AM的血管生成,并呈正相关.为MPA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页数】2页(P1669-1670)
【作者】张修彦;吴新荣;韩勇军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5
【相关文献】
1.超声辐照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脂质微泡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研究 [J], 张秀娟;杨菁;柯丽明;林礼务;薛恩生;俞丽云;陈志奎
2.绿茶多酚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J], 刘畅;沈秀华;唐文静;谷祖兴;蔡威
3.五味子多糖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J], 赵小燕;丁洁;刘玉红
4.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J], 陈芳;闫静;郭冷秋;贾桂芝;张基庆
5.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J], 许家珍;刘伟;刘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年丑l【一GFP转基因斑马鱼交配,产卵,待分裂
至16—256细胞期时,将鱼卵随机置于96孔培养板 (U底)中。实验组,每孔载人3个胚胎及鱼水(速溶 海盐40 g加蒸镏水1000 mL)200斗L,于4 hpf(hour post fenilized,受精后小时数)时,白化合物库中加样, 使加药后终浓度为10斗m01·L~;28℃培养箱中,培 养至24 hpf;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k—GFP转 基因斑马鱼的血管生成情况。于同一培养板中,留出 一列孔,不予加药,作为对照组。 2.2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指标及麦考酚酸的量 效关系
于每孑L载有10个受精后2 h野生型AB斑马鱼 胚胎的12孑L培养板中,①实验组,每孑L加入0.9斗g· mL一药液2 mL;②对照组,每孔加入鱼水2 mL。置于 28℃培养箱中培养至48 hpf,用0.3%的3一氨基苯甲 酸乙酯甲基磺酸盐溶液麻醉,用微量注射仪在手动显 微操作系统控制下,自心脏冠脉处,注射荧光异硫氰 酸盐一葡聚糖5斗L,15 IIlin后,立即于荧光显微镜下, 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斑马鱼的血液循环情况,并 用显微照相机获取图像。 2.4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法
预试结果显示,麦考酚酸在浓度为0.3~0.9¨g ·mL。1时,在产生影响血管形成作用的同时,不会引 起发育异常。为观察麦考酚酸的血管抑制作用与剂 量的关系,用鱼水配制麦考酚酸,使浓度分别为o.3、 O.4、O.5、O.6、O.7、O.8、O.9斗g·mL~,于12孑L培养 板中(每孔载有10个2 hpf nk—GFP斑马鱼胚胎),实 验组,每孔加入上述药液2 mL;对照组,每孔加入鱼水
物的1 120种化合物库(Pres附ick Chefnical,Inc.)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抑制血 管生成的药物麦考酚酸(MPA);对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进行量效分析,通
过目标基因敲出技术和微注射方法,研究nk—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注射
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IMPDH)的吗啉反义寡核苷酸(MO)3种亚型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2112008)04一0311—04
A搬ract:ObjectiVe 7ro identi匆smaⅡmolecules诵t}l potential of anti一
锄舀ogenesis(mycophenolic acid,MPA)from印pmved dmgs and do fur- ther study for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Methods The nk—GFP ze- bra6sh sen,es鹪a model for rapid observation of an百ogenesis in 1iving embryos.We screened l 120 compounds library and reVealed t}Iat MPA exhibited e妇fect of inhibition of blood vessels but had no other detrimental 硪bcts on general embryonic development.The mechanism of MPA action was fhrther analyzed by IIlicroan百ographic studies and 3 subtypes IMP— DH,the possible ta昭et of MPA,morpholino oligos(MO)一knock.Re- sIIIts The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caused by MPA is dose—depend-
GCTGATrAAATA GrI℃CGCCATAGT一3:美国Gene 7nd8 公司提供;化合物库,美国P诧s晰ck cllelllical公司提供;3 一氨基苯甲酸乙酯甲基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8u怕n- ate),美国Sig眦一舢drich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动物nk—GFP斑马鱼,野生型AB斑马鱼,均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系林 硕实验室提供。
sion
MPA can induce antiangiogenesis by inhibiting IMPDH2.
Key、】.,ords:tmnsgenic zebrafish;mycophen01ic acid;an百ogenesis
血管生成抑制剂作为治疗肿瘤新的手段,已成为药物研究工作 者的重要课题,目前全球已开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多达50余种,大
(J.D印口厅,,lPn£矿—P:危口几7lcIc,,,GEm,lg。
办D”&聊删觑印溉Z矿‰,lgzbu
埘胁口可 cDmm0以, G配,lgzbM
5JDDJD,吼i船;却n砌忱m矿胁如u一
研,&盯a以D恍20p胧m以砒妇y, ‰眈瑙砂矿仇Z扣m玩,‰A,铲k,
U趴9∞95)
收稿日期:2007一08—27 修回日期:2008—02—25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为了证实MPA可能是通过抑制IMPDH起作用 的,本试验用野生型AB斑马鱼胚胎于l细胞期,用微 量注射器将IMPDH 3种亚型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 注射人细胞内,将鱼卵置于装有鱼水的培养皿中,28 ℃培养箱孵育,26 hpf时进行原位杂交,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情况。
Chin J CIin PharmacOl
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结果麦考酚酸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与药物浓度成正 相关,且有明显的血管生成阻断作用,提示IMPDH2 M0能显著抑制斑马鱼
的血管生成(凡>200,表型比例>50%)。结论麦考酚酸通过抑制IMPDH2
从而产生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关键词:转基因斑马鱼;麦考酚酸;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R976;R965.1
Chin J CIin PharrnaCOI
V01.24 No.4 JuIy 2008(Senal No.114)
3l l
麦考酚酸对nk—GFP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的 作用机制研究
Study on ea沁ctiVe mechaIlism of mycophenolic acid on antiangiogenesis in nk—GFP
31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第24卷第4期2008年7月(总第114期)
多正在进行I/Ⅱ期临床试验,极个已别被批准上市 用于临床。近年来,从已上市的药物中去发现它们的 新用途,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们研究新药的一个捷 径。要想从已知药物中,进行大通量快速筛选,从而 得到新的药效,就需要建立一个在活体内能快速检测 筛选的方法。采用转基因斑马鱼作为模型,对一个含 有1 120种化合物、其中85%是被FDA批准上市药 物的化合物库(Prest访ck chemical,Inc.)进行筛选, 发现一个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排斥作用 的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化学名称为[6一(4一羟 基一6一甲氧基一7一甲基一3一含氧基一5一羰基)一 4一甲基一4一乙烯酸)(mycophenolic acid,MPA)¨。1 具有较典型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斑马鱼通过血管芽 的发育形成血管,与哺乳动物的血管形成途径需要相 同的生物活性物质p』,因而,nk—GFP斑马鱼已成为 研究血管生成独特的模式生物M。1。为此本试验以 其作为模型,对MPA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 研究。
通过微动脉造影法显示,药物处理的斑马鱼胚胎 中,仅有主要的动静脉提供血液循环,见图3;而不存 在器官形成阶段开始新生的节间血管,提示麦考酚酸 是一种有效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且其血管抑制作 用与药物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3 麦考酚酸对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zebrafish
吴新荣1,仲寒冰2,袁 进1。 李晋1,罗新根1,林 硕2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广州 5100iO;2.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分子细胞和发 育生物系,美国洛杉矶90095)
wu xin—ron91,zHoNG H粕一bin92,
YUAN Jinl,U Jinl,LUO)【in—genl, UN Shu02
3 13
VoI.24№.4 July 2008(SenaI No.114)
结果
l 麦考酚酸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用0.9峭·mL一麦考酚酸处理的
舣一GFP转基因斑马鱼的胚胎,可见明显的节间血管 (ISV)生长抑制,见图1。
图1. 麦考酚酸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 ngIln 1.Mycophen出c acids(MPA)彻tia晒ogenesis∞zeb蕊8h ContInl:untreated tran99ellic embryo(32 hpf);B100d ves∞ls appear∞ 髀∞nu吣8cence;Tm刚:Embryo(32 hpf)t燃矧而tIl O.9鹏- mL一1 MPA吕lldrter nuare船蜘tISVs we地ob唧ved
仪器IX70一14l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 公司产品;Axiopl锄2 Imaging直立式荧光显微镜、
AxioC锄数码显微镜照相机,均为德国蔡司公司产品;
c4742—95高分辨率照相机,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 社产品;MN一151手动显微操作系统,日本NaIishige 公司产品;OpeIllab 4.04数据处理软件,美国Improvi— sion公司产品。 2实验方法 2.1分组与nk—GFP斑马鱼筛选化合物库
O叫_—一兽_暑0∞/AH
ControI O 3
O.6
09
1.2
l5
c/umol L’1
图2. 麦考酚酸抑制血管生成的量效关系
矾弘肿2.Do眙一池t曲tio舶llip of myc叩h明0Hc∞id售锄Ⅱangi嘈咖e—
Bis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节间血管(ISVs)比较,显示了 较明显的量效效应,见图2,且实验组胚胎在麦考酚酸 浓度大于1,0峭·mL。1时,基本没有ISVs生长。 2麦考酚酸对斑马鱼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