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运动按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运动按摩
2012级体育学本科
王自强
副教授、硕士
邢台学院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按摩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常用6大类20种按摩手法的操作、基本技能、常用的穴位按摩的应用,简略介绍足部发射区按摩疗法。
第一节概述
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按摩是我国人民最早使用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中主要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是祖国乃至世界医学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按摩的特点
按摩的特点是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疗效快而显著、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施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按摩的适应症广患者乐于接受,在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医
学领域里,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三、按摩的分类
按摩分类的方法较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根据按摩的操作者分主动按摩(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术者按摩);根据按摩的目的分保健按摩、医疗按摩、运动按摩,而保健按摩又可分为健身按摩、健美按摩、放松按摩;医疗按摩可分为:伤科按摩、正骨按摩、经穴按摩、气功按摩;运动按摩可分为:运动前按摩、运动中按摩、运动后按摩,也可以分为兴奋性按摩、抑制性按摩和消除疲劳性按摩。四、按摩机制
(一)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按摩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体内代谢,改善局部和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从而使心脏血流和心肌代谢增强,延缓心肌退化。按摩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血压异常症状,中医人认为按摩具有“宣通气血、调和营卫、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时,按摩又离心和向心两种方法。离心:从躯干或肢体的近侧端(近心部)向远侧方向进行按摩,此种按摩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加强组织间代谢和营养供应的作用。向心:与离心按摩方法方向相反,此法能加快经脉血和淋巴的回流,从而起到消肿、散瘀的作用。
(二)调节神经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按摩以各种手法所长生的外力(即手法在体表所做的“功”)作用于神经末梢过经络穴位上,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的场地效应(即手法所作的“功”转换成“能”,作为信息载体向体内传入信号),调节身体内部功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按摩能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改变大脑皮层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阀,减轻局部组织张力,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压迫或刺激,故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实践证明。缓慢轻揉而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后对神经有镇静止痛作用;急速沉重、刺激强的手法,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这又说明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另外,手法刺激的部位(或穴位)不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有区别。如:按摩脾俞和胃俞穴,可兴奋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快,活跃消化腺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按压缺盆穴可止腰痛等;按揉曲泽穴可减轻坐骨神经的疼痛;按揉后溪穴和扭伤穴可止腰痛等。中医认为按摩能“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激发经气、解痉止痛”。
(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据实验观察,按摩后可使身体内某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出现一时性改变。如:按摩后
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增加10%~19%左右,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坚守(但其绝对值并不降低,部分还是升高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可提高15%~20%左右;痛时,红细胞的总数可有少量增加。
此外,也有资料介绍,按摩大椎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后,则有类似服用中药当归的补血作用。
上述说明,按摩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讲的“扶正祛邪”。按摩不仅能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还可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四)矫正骨与关节的位置异常,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运动所造成骨关节位置与结构的改变(如骨折、脱位以及关节绞锁等),通过按摩的手法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和固有的功能状态,使其达到了顺筋正骨、整形复位的功效。、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外界暴力的作用,伤处会出项组织损伤(牵拉、撕裂、扭挫伤等)、移位、渗出、粘连、挛缩等变化,造成局部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选用相应的按摩手法,可使粘连、挛缩的软组织松解,韧带的弹性增强,局部组织肿胀消散等。按摩达到了“松解粘连、软化硬结、通利关节”的效果。
此外,损伤部位的软组织炎症水肿、出血肿胀、粘连与移位(如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等。均可刺激或压迫神经而出现以痛、麻为主的临床症状。纠正或改变神经与软组织间的异常位置关系,加速血肿或组织内水肿的吸收样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等,从而起到消炎止痛、舒筋活血和强壮筋骨的作用。
总之,按摩对运动损伤是积极主动、行之有效且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它对纠正骨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间的内外平衡失调、恢复骨与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总是将按摩与伤筋动骨联系在一起。
(五)修复创伤组织,增强皮肤弹性
皮肤是人体最外的一层组织,它有保护着下面的组织与器官,并且有感觉、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皮肤由表皮(密集的表皮细胞即上皮细胞)真皮(主要是结缔组织)和皮下组织(内含大量脂肪)所构成。此外,还有许多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毛发等。皮肤与其他组织一样,也有它本身的小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皮肤固有的微小肌肉和特殊的神经末梢器。
当按摩的作用力施于皮肤时,这种机械能可转化为热能。两种能量的综合作用可使局
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代谢相对提高,局部营养物质交换加强,皮肤升温(可升高1.5℃~5℃左右)。并且,还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促进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从而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富有光泽和弹性。据观察,经常做面部保健按摩,可减少皮肤皱纹,使面部肌肤丰润、即有光泽,又富有弹性,同时还可增加皮肤的防卫机能。
从另一个角度看,皮肤按摩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由于按摩能够增加皮肤弹性,减轻其紧张度,所以能够软化瘢痕,改善因皮肤紧张所致的功能障碍。按摩达到了“润泽皮肤、消解皮脂郁滞、通达经气、营卫合宜”的功效。
(六)消除肌肉疲劳、增进肌肉动力功能
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直接放松肌肉,消除肌肉疲劳,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应,提高肌肉的张力、收缩力、耐力和弹性,增强肌肉动力功能,起到解痉止痛、增长肌肉、防治肌肉萎缩、恢复肌肉间的力学平衡与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有人测定,按摩可使局部氧的需要增加,氮和二氧化碳排泄量增多,可促进部分细胞蛋白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另外,由于运动或外伤后出现局部肌肉的异常改变,而发生酸肿、疼痛,经过按摩能促进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消除(大约1/5的乳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4/5的乳酸还原成能量物质)。
按摩放松肌肉的机制有三方面:(1)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2)适当的按摩刺激。使局部组织的痛阀增高;(3)奖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解除紧张,消除疼痛。
按摩治疗肌肉拉伤的机制也有三方面:在加强损伤组织血液循环的前提下:(1)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2)加快因损伤而引起的炎症水肿或血肿的吸收;对于因创伤性炎症所造成的软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等,可促其松解粘连,改善病理变化过程,加快康复。
按摩解除肌肉痉挛不但可以止痛,还可以作为其他手法治疗的先导,为手法复位和肢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曾有人观察,当肌肉疲劳时,做5min的局部肌肉放松按摩,相当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强身、养生益寿的作用;对病人来说,它即可改善局部症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又借以痛达和平衡,来调整全身各部的机能状况,从而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按摩的要求
按摩时术者首先考虑操作时所站的位置、身法、步法、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