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9全国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2019高考语文试题(卷)全国Ⅰ卷(word版)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0Word版含答案

专题集训 10 文言文阅读(1)[共57分]一、[2017·重庆高三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
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
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
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中书令王绥尝携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
”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
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
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
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也。
”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戴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
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
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戴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B.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C.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D.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卷及答案(清晰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时事热点试题集锦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
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我们别无选择。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
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
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选自“搜狐科技”,2018年3月21日) 材料三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
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
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
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
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釆可想而知。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1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9-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2019全国1卷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参考答案①外貌描写。
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语言动作描写。
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衬托。
禹及其随员与同众大员的对比中,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使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19全国2卷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卷及答案(清晰word版)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正在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让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对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教育专用】2019年度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Word版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各篇文章,完成文后试题,每题5分,共100分。
(一)“欧洲老鼠”计划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
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
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
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
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
”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
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
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
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
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
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
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Ⅲ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全国卷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Word版含解析

题组一辨析病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 B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把“从现在起到年底,”移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该时间状语从属于国家大剧院宣布的内容。
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引起”改为“产生”;或主客颠倒,可以把“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项,暗换主语,应该在“因加大了惩处力度”前加“这部法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答案 B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
可将“热情”改为“魅力”或在“依旧”前加“市民对其”。
C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D项,“也不例外”表述不当,意为超出通常的惯例规则之外,可改为“也会这样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一)(word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一)(word版)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为什么要讲道德在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了“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之一:为什么要讲道德?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道德,我们总是用“好”和“坏”的标准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
道德的存在有助于我们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合理的伦理秩序和长远的社会预期。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有思考和经验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人是否可以不讲道德?这个问题并不令人愉快,但它必须得到认真对待。
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不是天生完美的,也不是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有限、利益排斥和人情纠葛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使懂得道德知识和原则,也不能完全按照道德要求行动。
因此,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生活在讲道德的世界中。
我们的道德世界和实践都是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之间进行权衡和反思的结果。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因此,“讲道德”成为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也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提出了许多论证方案。
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
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证明了“讲道德”的必要性。
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另一种论证方案是“脆弱性论证”,它的重点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
它的基本逻辑是告诫人们:如果缺乏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阶段技能检测三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

阶段技能检测三(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带伤的美丽梁衡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
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
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
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
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
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 1 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
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
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
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
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地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
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
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子,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
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
我顿觉心情沉重。
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
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
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
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乡绅到新乡贤在传统农业社会,常常以”乡绅”或者”乡贤”来称呼乡村中的精英人士.乡绅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结构有关.自秦到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地方的行政机构设置到县一级为止这一点基本上没变.县以下的乡村,其直接的管理事务都由乡绅来完成.能够担任乡绅这一角色的,通常是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威望以及文化修养的长者.这一传统的乡村自治方式,被称为”乡绅政治”.在国家意志传达到普通乡民的过程中,乡绅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样的权力结构与当时的农业自然经济及组织能力是相适应的.传统乡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具备众所公认的道德品质.它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提倡的”贤人政治”.从本质上来看,下层的乡绅政治是上层贤人政治的延伸.孔子认为,国家、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联系的基础在于道德,从个人道德的完善开始,可以进--步推导出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贤人政治既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也是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上层统治者一直提倡个人道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但权力的本性也导致它无法在现实中落地生根.真正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只有中国传统乡村的”乡绅政治”.传统乡绅的底层出身,使得他们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察民间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并进一步成为道德典范.这一套乡绅自治体制在小农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运行效果良好,使得传统的乡村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状态.乡绅是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他们在改善民生和谋利桑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乡贤.乡绅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换而言之,如果皇权的力量深入到了乡村,则乡绅这一特殊群体根本不会存在.今天我们提倡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于当代中国的农村治理实行的仍旧是自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层政权设置已经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对村委会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是它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新乡贤并不通过权威机构认定,也不由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他们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但又具有延续了传统乡绅的优秀品质.新乡贤从乡村走出,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之后,又以此回馈生养自己的乡村.他们不忘本,有担当,正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贤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新乡贤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不忘本、有担当的新的社会群体.B. 在孔子看来,治国平天下宏愿的实现基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乡绅只能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来完善自身的道德.C. 传统社会中乡绅可以把国家意志传递到民间,要实现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需要依靠有乡绅参与的乡绅政治.D. 乡绅能被政府、乡民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乡绅一方面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代表了当地乡民的利益.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 古代乡村中有一定经济地位、社会威望和文化修养的长者常被称为乡绅,他们在改善民生、为家乡谋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 乡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底层出身,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察民间的社会现实.C. 作为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乡绅政治是真正能够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D. 在当代中国农村仍旧实行自治制度的背景下,新乡贤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群体,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乡绅就必须具备众所周知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质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架构.B. 贤人政治在传统社会是道德和权利管理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是理想中的传统政治架构.C.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比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政治更为完善和有效.D. 传统的乡村社会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与乡绅的道德典范作用和我国古代社会实施的乡绅自治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①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⑦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⑧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担任外文秘书,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⑩1938年6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投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风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阎宗临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所以多次得到别人的帮助.表哥每年资助他二十元,中学老师乔松岩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赴京参考,梁漱溟先生免除他的学杂费.B. 因为对重华书院的课程没有兴趣,阎宗临便离开了重华书院.他虽然与梁漱溟先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梁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小.C. 虽然拉丁文有”死文字”之称,但阎宗临为了真正理解欧洲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毅然选修了拉丁文.通过他的刻苦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D. 罗曼·罗兰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也相当熟悉,但他还是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内疚,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而惋惜.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阎宗临初中毕业后,拿着乔松岩老师资助的十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报考高等师范.这为他后来成为史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阎宗临回国后,拒绝了外文秘书一职,而选择了山西大学教授,说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缺乏民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民主的追求和向往.C. 阎宗临说”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苦守他的战时岗位”表明他在国家离乱之时,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国家排忧解难.D.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欧洲社会,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阎宗临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历了五年的打工生涯.E. 阎宗临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一种真学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深厚的国学与对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会通.6. 阎宗临并没有因为梁漱溟先生对他的优待而违心地留在重华书院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十,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于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明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8.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也.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世祖即位,建元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用辞日:”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我不当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当问.”王即遣其傅讯文用.文用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臂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谥忠穆.(节选自《元史·列传三十五》)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B.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C.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D.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古代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一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在文中应指前者.B.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文中元世祖最初的年号是”中统”,是为建元,后改元”至元”.C. 故事,在古汉语中含义颇多,在文中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董文用在为皇孙讲说经旨时,喜欢用朝廷旧例和已有的典章制度来开导他.D. 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成宗做太子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文用才能出众,颇受器重.他颇富才华,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后来隆福太后也让他为皇孙授经,成宗也因先帝称赞而对其青眼有加.B. 董文用恪守规制,绝不逾距.按规定,其兄董文炳统率重兵镇守山东,董文用就不能再在军中任事,阿术欲强迫他随军伐宋,董文用称病拒行.C. 董文用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只必铁木儿的手下纵横不法,董文用以法绳之,被只必铁木儿派人讯问.董文用秉持公心,历数大王下属不法行为,终得大王的道歉.D. 董文用爱护百姓,主动担责.朝廷繁重的运输任务,使民疲敝,又影响了农业生产,董文用建议使用州县吏卒承担即可,并给主管官员写下了责任担保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2)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B. 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C. 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D. 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E. 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15. 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以琵琶女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
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
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
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
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
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
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
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
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
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因为古村古镇存在地域分布的差异,所以它们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这决定了古村古镇在保护的形式和途径上要多样化。
C.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实际问题,而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
D.古村古镇的保护应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是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
解析:选A B项,从原文“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可以看出,古村古镇“地域分布的差异”与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之间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果不当。
C 项,“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曲解文意,从原文“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可以看出,古村古镇的保护并没有否定“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混淆是非。
D项,原文说“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没有排除“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否定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古村古镇的保护,文章多角度并列式地论证了多样化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B.第①自然段列举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的方式是为了论证古村古镇保护需要与信息化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观点。
C.文章将协同保护古村古镇分为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要方面,并论证了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D.文章提出了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的标准,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解析:选B 从原文来看,列举的目的是论证“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B.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C.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解析:选 C 从原文来看,这两部法律只是“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并且“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因而不能说实施这两部法律是“长远之计”,以偏概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的缺失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
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
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
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
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在他生命的终极,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
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
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
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
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
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
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偏远的地方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文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一句,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日常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以致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本文回顾了“我”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解析:选C C项,理解错误,根据文章表述不能得出“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的观点。
5.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5分) 答: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分析语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含意。
分析可知,句中“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指巴尔扎克精神上的富足,而“血肉之躯……虎口”则指其生命力的逐渐衰竭。
这句话的意思是巴尔扎克在获得精神上的极大丰足的同时也消耗了自己的血肉之躯。
联系下文可知,作者是以此来证明创作是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参考答案: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巴尔扎克“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来表现其体力的“渐渐衰竭”,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3分)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2分)6.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6分)答:解析:作答本题,可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
内容上,可结合题目使用的手法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出其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如“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凸显了文章主旨。
形式上,可联系全文分析题目的作用,如本文以杜甫的诗句为题,更能体现文章的文化意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