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13《宇宙的未来》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5:13.宇宙的未来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5:13.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23e15de949649b6648d7479b.png)
13 宇宙的未来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称史蒂芬·霍金为“轮椅上的勇士”,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
他挑战命运,坐在轮椅上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这本畅销书之王。
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今天我们来学习史蒂芬·霍金的一篇演讲稿《宇宙的未来》,跟随他的介绍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二、相关知识1.作者介绍史蒂芬·霍金(1942-2018),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生于英国的牛津。
17岁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23岁获博士学位。
21岁时霍金不幸患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以致残疾。
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曾任剑桥大学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这也是牛顿曾担任过的职位。
主要作品有《空时的大型结构》《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超时空和超引力》《时间简史》《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241b79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7.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宇宙的未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以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及让学生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宇宙的趣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包括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探索之间的关系。
3.举例: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4.对比:对比地球和宇宙中的生命,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异同,让他们深刻理解宇宙的广袤和复杂性。
5.总结: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问答、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
2.教学手段:课堂练习、家庭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五、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宇宙的未来》。
2.教辅:参考书、题库等。
3.技术工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七、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宇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测事实,了解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
同时,学生们也激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究热情,培养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第13课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设计第13课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91ab6ce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2.png)
宇宙的未来【教课目的】知识目标:学习科学预知的方法,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能力目标:培育迅速阅读,正确捕获并挑选、办理信息的能力,正确归纳并表述作者的基本看法,而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论。
感情目标:经过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学习作者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执着研究追求真谛,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1.学习学习科学预知的方法,认识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特色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是本文学习的要点。
2.培育迅速阅读,正确归纳并表述作者的基本看法,而且做有个性的阅读评论是本文难点。
【教课方法】议论法点拨法【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整体掌握,归纳表述仰望绚烂的星空,我们会寂然起敬,产生无量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宇宙的猜想和研究素来也没有停止过。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日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但是直到 20 世纪出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天性的打破。
本文作者是今世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 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演讲,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迪呢?1.归纳第一的自然段的内容。
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惹起读者的关注:要想预知未来是特别困难的,预知宇宙的未来特别困难。
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执着研究追求真谛,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2.研读第二段开始的文字,依据各段有关连接点区分第二部分,并归纳作者的看法。
回首人类预知的历史。
古代的巫术。
精神恍然——为了增添神奇色彩——技巧在于解说(唯心、主观、臆断)近代宗教预知。
不停用新的解说来掩饰预知的失败——第三次预知要实现——“第一要数出获救者名单”(风趣嘲讽掩饰预知的谎话)科学家的预知——或许其实不比那些巫师或预知家的更靠谱些——天气预告——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准的定律”——对大脑的工作体制等——还缺少正确的判断可是,“宇宙在特别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仍是能够预知的。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导学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de8b1a0059eef8c75ebfb301.png)
第13课*宇宙的未来天才都有缺陷现在所以有这么多人在阅读霍金,不仅仅是他们一定要涉足霍金所在的领域,而是更多人想从霍金的身上看到作为一个个体更本质的东西,这便是,一个人存在既是社会的,也是领域的。
霍金作为一个特殊人物,一方面在科学研究领域,他可以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比肩;另一方面作为普通存在者,他身上却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轮椅和他人的帮助。
阅读霍金传后,我发现任何天才似乎在生活上都有缺陷,这样的缺陷有时来自身体,有时可能源自他们自身的思维,而且很多时候正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缺陷构成了他们正常中的不正常,同时又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正常所在。
霍金年轻时倘若没有那场疾病,或者疾病并没有导致他最后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那他很可能就不是今天的霍金,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时间放到物理学之外。
在《时间简史》中我们便知道,霍金年轻时也喜欢运动,也有很正常的存在生活,并在那段光阴中,经历了恋爱、组建家庭、生育子女的过程,但病魔最终让他远离了多数正常人的生活,让他走向了纯粹的科学领地和领域。
天才,还是在天才之外,实际上在每个读者阅读了《斯蒂芬·霍金传》之后,便会明白,人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类似这样的行走,他或生活,或很是纯净地呆在某个领域,从而让生命的过程转化为一种另样的芬芳,犹如霍金。
天才都有缺陷。
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霍金面对人生挫折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品味本文幽默、生动的语言。
3.辨别筛选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作者连线宇宙之王——霍金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会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ae6f3dcba0d4a7302763a31.png)
宇宙的未来一学习目标1、能够清晰地分析长篇文章的说明问题的层次,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抓住课文中的重要信息,作出归纳和整理,形成自我的判断和推断。
3、体会并把握演讲类文章的语体风格。
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根据要求自学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相结合。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2、相关知识:(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的学说:《淮南子天道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盖天说:天似盖笠,地法覆盖。
(2)西方古典的宇宙学说:希腊泰勒斯认为:地球是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
毕达格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或旋转。
“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3)现代宇宙论: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
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组建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13 宇宙的未来》0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13 宇宙的未来》0](https://img.taocdn.com/s3/m/ab5725f90b4e767f5bcfce0c.png)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和作者霍金的科学贡献。
二、能力培养目标1.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今天的课正是开始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看一部短片。
(播放短片2021带你领略地球的渺小)前几年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而比我们的地球更广的宇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看看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让大家去查宇宙真正的起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为大家讲解宇宙的起源(此处学生讲解自备PPT)通过XX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宇宙的起源,那么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在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的带领下走进《宇宙的未来》(板书)二、作者介绍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严重的肌肉萎缩使他不得不瘫痪在床上,仅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那年他只有21岁。
而在他43岁这年,他又因为肺炎做手术丧失了语言功能。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霍金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白板展示部分)(讲解部分)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身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宇宙的未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宇宙的未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7840f1e17cd184254a353543.png)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恍()惚尴尬()混饨()坍()缩迄()今沮()丧告罄()不行逾()越臭名昭()著模棱()两可2.给系列形似字组词沮/咀棱/凌沌/炖辐/幅【反馈矫正】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恍huǎng惚尴尬gāngà混饨hùndùn坍tān缩迄qì今沮jǔ丧告罄qìng不行逾yú越臭名昭zhāo著模棱léng两可2.给系列形似字组词懊丧/咀嚼模棱两可/凌云壮志混沌/清炖辐射/幅员☆课堂探讨☆要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探究活动】依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1)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牢靠的预言。
宇宙在特别大的尺度下的将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2)我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觉了制约在全部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
我们仍旧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
(3)我们可以从观测来估量宇宙的平均密度。
假如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
即使我们加上在宇宙中观测到的气体云的质量,它仍旧只把总数加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
(4)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团中的大部分物体最终在黑洞里终结。
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发觉,黑洞并不像被描绘的那样黑。
【老师释疑】这是一篇科学论文,涉及很多科学术语,对于正确理解课文内关涉甚大,要结合上下文正解理解这些词语的涵义,这对于提高我们阅读理解力量很有好处。
【争论明确】(1)某些情形,依据课文第12、13段对微波背景辐射的论述理解,指的是简洁的非混沌的系统。
特别大的尺度,在第(11)段中说明宇宙在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这个“尺度”下的运动是混沌的、不稳定的。
据此,“特别大的尺度”,从空间来讲,当时指“恒星、星系和星系团”之外的广阔宇宙空间;第(25)段又说“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因此从时间来讲,“特别大的尺度”当在150亿年左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38ee3b90d6c85ed3ac690.png)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和作者霍金的科学贡献。
二、能力培养目标1.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科技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今天的课正是开始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看一部短片。
(播放短片209秒带你领略地球的渺小)前几年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而比我们的地球更广的宇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看看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让大家去查宇宙真正的起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为大家讲解宇宙的起源(此处学生讲解自备PPT)通过XX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宇宙的起源,那么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在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的带领下走进《宇宙的未来》(板书)二、作者介绍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严重的肌肉萎缩使他不得不瘫痪在床上,仅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那年他只有21岁。
而在他43岁这年,他又因为肺炎做手术丧失了语言功能。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霍金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白板展示部分)(讲解部分)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身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13《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13《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cceea6c8d376eeafaa3151.png)
《宇宙的未来》本文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霍金运用天体物理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得出宇宙或膨胀或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结论。
文章涉及很多关于宇宙学的知识,但演讲者却从巫师和宗教预言谈起,通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等,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这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懂课文,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有关宇宙物质密度的论述。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层次;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霍金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置身小小寰球,仰视浩渺星空,只觉奥妙无穷,玄机无限。
是谁在这暗蓝的天幕上镶嵌了无数的星星?那茫茫的银河何处是岸?这深不可测的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归向何处?这些问题让一代代的人们困惑。
直到20世纪现代宇宙学诞生,人们才有了一个朦胧的答案。
本文是当代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对宇宙的一些看法与预见,他从大爆炸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宇宙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史蒂芬·霍金,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患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
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f4fb6e3c48d7c1c708a145ff.png)
微波背景(相同)→平均密度(相同) →(可以预言)
暗物质(引力) → (小)→膨胀(大)坍缩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培养独立思考精神。
学做思二:分析课文 1、导学: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体会作者严密的语言,探究怎样使语 言表达更加严密。
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 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 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 2、导思: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探究怎样可以使语言 表达更加严密。老师指导,明确方法:加个限制或加个条件等。 板书:严密 试给下列词语加上适当的内容,使表达更加严密。 1、 一个好教练就是一支好球队。 2、 没有打不好的比赛,只有不合格的教练。 3、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设计意图:体会科学语言的严密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导做:赏析下列语句,说说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的相同点,探究其在 表达上的作用。 1、 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 财。
学生交流学习本课的感受。老师适当补充:科学的传承与创新。若时间 紧可以略。投影幻灯 10: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第 42 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 曰反。(老子《道德经》第 25 章)
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
多有,谁知其数?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幻灯 一
板书课题:宇宙的未来
学生简介霍金,老师适当补充、强调:人类自古而今对宇宙的不断追问 与求索。 学做思一:初读课文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3宇宙的未来(5)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3宇宙的未来(5)](https://img.taocdn.com/s3/m/c7a6c1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e.png)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与思路,并筛选出主要信息。
2、精读品析,加强归纳与整理,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培养准确捕捉、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3、赏析探究,形成自我推理判断和阅读评价,体会并把握讲演类文章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1、品读文中描述的有关宇宙未来的预测,从而引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论科学的热情。
3、学习并培养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重点、难点】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3.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全文说明科学家对宇宙未来的推测,闪烁着宇宙可预知且宇宙不可确知的辩证思维之光。
文章从人们孰知的历史预言说起,引领听众(读者)逐步深入广袤的宇宙世界,既对宇宙未来作了预言,又指出作预言的根据,一切都以科学已知定律为据,作大胆的推测和生动的描绘,调动各种说明方法,使阐释通俗易懂。
阅读时要准确地筛选出这些预言的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
同时,还应该体会这篇讲演在语言上的幽默特点。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大自然,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
本文属于我校高中一年级的教学范围,高一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而且,也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只是多数学生缺乏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
相较于之前所学的同类文章,本文篇幅太长,专业性太强,阅读难度过高。
为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结合教材寻找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形成阅读三步走:粗读——精读——品读,逐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自学与课堂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关于宇宙爆炸和地球灾难的组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话题——宇宙的未来二、课前知识链接(课前发放资料:现代宇宙理论)课堂师生合作,筛选主要信息:大约在距今200亿年前,早期宇宙发生“爆炸”大约在距今150亿年前,宇宙形成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点拨:在这种大背景下,霍金于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做了一次讲演。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精品导学案第4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精品导学案第4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ca412b62524de518974b7d1e.png)
思路点拨
解
可从把科学预言与巫师预言、宗教预言进行对比引出话题等角度理解。
答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是为了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 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前者是有科学根据 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 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 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2020
导学案教学用课件
必修5
第四单元 概括与归纳——自然科学论文 第13课 宇宙的未来
情境导入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首推史蒂芬·霍金。他取 得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 一篇演说词《宇宙的未来》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象。从古到今,人们对 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 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 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然而直到 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 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 这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3课宇宙的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49cc08ed050876323112129b.png)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坍.缩( ) ②耶稣.( ) ③沮.丧( ) ④拯.救( ) ⑤辐.射( ) ⑥恍惚..( ) ⑦尴尬..( ) ⑧咒.语( ) ⑨流逝.( ) (2)多音字①涨⎩⎪⎨⎪⎧ 暴涨.( )头昏脑涨.( ) ②创⎩⎪⎨⎪⎧ 首创.( )创.伤( ) ③处⎩⎪⎨⎪⎧ 处.分( )处.长( ) ④量⎩⎪⎨⎪⎧ 测量.( )量.化( ) ⑤旋⎩⎪⎨⎪⎧ 旋.转( )旋.风( ) ⑥混⎩⎪⎨⎪⎧混.沌( )混.水摸鱼(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呕岖讴 (2)⎩⎨⎧ 隘 谥 缢(3)⎩⎪⎨⎪⎧ 匮 馈 聩篑 溃 (4)⎩⎪⎨⎪⎧ 喻 觎 谕 逾 渝(5)⎩⎨⎧ 坍彤二、词语积累明确词义 (1)模棱两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臭名昭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恩戴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百思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刊发评论认为,年轻人常常抱有“功未成名未就,有何脸面回乡面对父老”的心态。
其实这种心态大可不必,因为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46644fc4ffe473368ab7e.png)
宇宙的未来临澧一中邱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语言基础进一步加强,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本文是一篇演讲录,其实就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要读懂全文并不容易。
教学重难点: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自然科学领域,大家熟悉的爱因斯坦引出史蒂芬·霍金,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
2.作者简介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出生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但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后来他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988年出版了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且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3.文题解读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史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4.文体了解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4单元 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语文 第4单元 第13课《宇宙的未来》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b05a6d5bbfd0a795673a6.png)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混沌(húndùn):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B 诘问(jiéwèn):反问倚重(yǐzhòng):倚靠,器重。
C 三昧(sānwěi):指心神专注而不散乱。
皮萨(píshā):一种意大利式馅饼。
D 告罄(gàoxìng):指能源枯竭。
黑洞(hēidòng):一种特殊的天体。
2.下列词语中括号内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轱)辘(酤)酒(沽)名钓誉(怙)恶不悛B.(诳)语(逛)街热泪盈(眶)(匡)谬正俗C.(逾)越(伛)偻向(隅)而泣(踽)踽独行D.(熨)帖(愠)怒良(酝)佳(酿)云气氤(氲)3、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6分)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甚至还可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未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3a86cee06eff9aef80775.png)
《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4.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5.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1.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大家知道,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作者简介(多媒体投影)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
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2.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宇宙的未来》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1089c276c175f0e7cd137be.png)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点预览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生动的导引。
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
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
但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
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
(2)严谨的推理。
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
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
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
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
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幽默的语言。
演讲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讲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
◎知识清单1.填字音咒.语尴尬..拯.救坍.缩诘.问沮.丧模棱..两可倚.重估.算丧生 屏风 创造丧 屏 创丧事 屏除 创伤2.写汉字香气四 绿草如 真知 见关 光 号 蔽 远见 识3.解词语①模棱两可:②臭名昭著:③感恩戴德:④微不足道:⑤坍缩:⑥推演:⑦蒙昧:4.辨用法①以至 以致(1)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野地里刮起了风沙也不理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第一课时一、呈现目标(5分钟)1、了解史蒂芬•霍金;2、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3、扣住文中的重要语句,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探索精神。
请同学们为《宇宙的未来》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找出作者对演讲内容进行总结的段落。
讨论明确:共有26段。
第26段是作者对前面演讲内容的总结。
我们就把这段作为读这篇课文的切入点。
(四)、研读第26段1、第26段有儿句话?说了儿层意思?讨论明确:有10句话,说了五层意思:第一层是①②③④句:山于定律的混沌性,很难预言遥远的未来:第二层是⑤⑥句:第三层是⑦句:第四层是⑧⑨:第五层是⑩句:山于宇宙大尺度的行为简单,可以预言它是膨胀还是坍缩; 宇宙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它的现有密度;宇宙实际上处在刀锋上;我继承传统,两方下赌注。
山此看来,全文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要求同学们在课文上标出来)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7-13):第三部分(14-16):第四部分(17-21):第五部分(22-25):第六部分(26):2、責了第26段,•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
讨论明确:扣关键词概括归纳。
宁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或膨胀或坍缩。
(板书“膨胀”、“坍缩”)3、“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由什么决定的呢?用语段中的话回答。
讨论明确:第7句话:“这要按照宁宙的现有密度而定4、全文讨论宁宙密度的内容在演讲的哪些段落呢?教师明确:在文章的14・25段,即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研读这三个部分。
(五)、研读第三至第五部分下面我们把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来研读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每组在研读时要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展示)讨论明确:在第10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岀这句话。
这句话,作者用诙谐的语言指出了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破坏程度的严重性。
表达了对人类、对生命的关注。
(七)、总结全文《宇宙的未来》是一篇非常前沿,同时也非常难懂的文章。
深刻就是简单,简单就 是深刻。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演讲的内容讨论明确: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或膨胀,或坍缩。
(课件展示)(八)、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研讨与练习二”,品味这篇演讲的语言风格。
反馈目标(10分钟)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三眛(mQ i ) 坍缩(t dn )B. 殆尽(dd i ) 累赘(16i )C. 告罄(qlng ) 钟磬(s hen )D. 粗糙(z d o ) 夙愿(f 6 n g )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答覆 无上光荣 积思广益B •幅射开源截流 天网恢恢 C. 膨胀 个中三昧 素昧平生 D. 疏松 和颜悦色 绞尽脑汁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是把能量从一种状态 ____________ 成另一种状态。
(2) 在一段孤立的时间内的一个 ____________ 场合,我们可以逆转爛的过程;但我们同 时却必须 __________ 更多的能量。
(3) 经过很长的时间,太阳能J 多对地表起一定作用,使消散了的金属分子乂重新回到— 的状态中去。
A.转化 特殊 消散 聚合B. 转变 特定 消散 聚集C.转变 特殊 消耗 聚合D. 转化 特定 消耗 聚集答案:A呕心沥•血(x i 0) 永不枯竭(j i 6) 夷为平地(y 1) 冯然不动(k u I )复水难收 幅员辽阔 万世不竭 梳而不漏9•下面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能量如果处于平均状态,爛值就达到了最大状态。
B.能量平均状态时的能量是封闭的或无效的能量。
C.能做功的能量是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
D.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物体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产生的能量是无效的能量。
答案:D(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2分,每小题3分)每隔10-11年,太阳活动便进入一次高峰期,其间,将产生太阳风。
它是因太阳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形成的高速粒子流,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太阳“打喷嚏” o山于太阳风中的气团的主要内容是带电的等离子体,并高速闯入太空,因此对地球的空间环境影响其大。
太阳风是股强大的夹带磁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它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磁场有不可忽视的干扰,而地球正是靠其磁场的作用才免受太阳风的直接袭击。
地球磁场被干扰,地球人造卫星可能方向失控、通信系统短路……有些科学家认为:太阳风袭来时,仍有一部分太阳高能粒子会穿越地球磁层并沿磁力线集中到南北极,高能粒子中丰富的氢元素极易与臭氧合成水。
因此,研究地球臭氧空洞的成因,不应忽视这一因素。
太阳“打喷嚏”,人体受连累。
太阳风的X射线辐射量超过人体的承受力。
太阳辐射能使淋巴细胞合成蛋口质的功能下降一半,而蛋口质是合成抵御疾病感染的新抗体的原料。
太阳风的外来电流也会使地球上的电流产生上下波动,影响供电网正常远行并带来麻烦。
10•对•“太阳'打喷嚏'”的科学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每隔10-11年,在太阳活动进入高峰期时因能量增加形成周期性的太阳风。
B •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一股強大的夹带磁场的带电粒子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C •太阳自身活动加强时向太空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的天文现象。
D.太阳风的气团中的带电的等离子体高速闯入太空影响地球正常运行的天文现象。
答案:c 11•下列有关“太阳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风高速进入太空后将产生等离子体。
B.太阳风的磁场效应对地球的空间环境影响很大。
C.太阳自身能量的增加是产生太阳风的根本原因。
D.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有一部分可能穿越地磁层。
答案:A12•对^太阳'打喷嚏',人体受连累”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X射线使人们感染疾病的儿率大大增加了。
B.太阳风破坏疾病感染的新抗体原料的合成。
c.人体淋巴细胞合成蛋XI质的功能下降一半。
D.太阳风产生的辐射能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
答案:D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具有周期性。
B.太阳风对地球空间磁场大有干扰。
c・太阳风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
D•太阳风对供电网的运行有负作用。
答案:C(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6分,每小题2分)因为宇宙的膨胀是如此之均匀,所以人们可以按照一个单独的数,即两个星系间的距离来描述它。
现在这个距离在增大,但是人们预料不同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正在降低这个膨胀率。
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
宁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
这和起始宇宙的大爆炸相当相似。
大挤压是被称作奇性的一个东西,是具有无限密度的状态,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
这就表明即便在大挤压之后存在事件,它们要发生什么也是不能预言的。
但是若在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的连接,就没有合理的方法说一个事件发生于另一个事件之后。
也许人们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而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
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 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临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
其密度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如此之低,引力吸引对于减缓膨胀没有任何显著的效应。
星系们会继续以恒常速度相互离开。
1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宙现在正在膨胀,而且膨胀力非常均匀。
B•宇宙将不会坍缩,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
C.人们预料宇宙最终将收缩,并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
D.对于宇宙的未来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答案:B15.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比喻论证。
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就如同人•的死亡,之后的事件与它毫不相干。
16.简要回答宇宙的未来决定于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答案:(1)宇宙中物质的密度。
(2)物质密度大,引力就大;物质密度小,引力就小。
物质密度的大小,如果超过一个临界值,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或开始收缩,或永远膨胀。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12分,每小题3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宣布:太阳上有水,但它至少是以过热态的形式存在的。
这①一重大发现是天体物理学家借助“马克麦一一彼斯”太阳望远镜,在近红外光谱区内对太阳上的两个黑子进行观测时作出的。
尽管天文学家们确知,太阳黑子的温度较其周围的光球层的温度低千度,但无人指望在那里发现水。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确认,太阳上的水似乎是以水汽的形式存在的,它处于每一个相对寒冷的暗黑色的黑子核中。
太阳光球层的温度高达5512°C,这一温度明显高于能使水(H2O)分子裂解成原子的温度。
不过当温度下降时,尽管温度高达3600C,同样能生成水。
其实,专家们早有定论:太阳上常出现与水有近亲关系的OH疑基原子团。
这②一新发现进一步证实,太阳黑子的内部处于相对低温条件(即绝对温标约3 300K),太阳上的水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过热态” 一一这似乎是水的第四态,即以单个分子形式存在的形态。
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球层温度约为5512°C的恒星上,都能发现水。
“太阳水”是研究人员对太阳进行光谱分析时,在1微米一10微米的吸收光谱线中发现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约1000K),在这一光谱区内便能发现水。
遗憾的是, 过去从未进行过这种比较,因为没有人能以如此高的分辨率在这一光谱区内进行观测。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所获得的这③一最新资料,有助于对红巨星一类恒星上的水的“习性”进行监测和研究,从而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在宇宙中的演化过程。
17•①②③处的“这”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相同B.②③相同C.①②③都相同 D •①②③都不同答案:A18.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太阳上的水既非液态、气态,亦非固态,而是以过热态,即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板书设计宇宙的未来霍金膨胀临界值坍缩\ \ /小于大于\ /平均密度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