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 (2)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种群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同一物种个体在特定地点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可以通过种群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和动态等多个方面来描述。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总结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1.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是指某一种群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生态位、竞争关系等。
种群数量的估算通常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比如抽样调查、标记重捕法等。
2.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与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生境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密度过高会导致资源竞争和适应性进化,密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孤立效应和基因流的减少。
3. 种群分布
种群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分布规律。
常见的种群分布模式有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分布模式与环境因素、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等密切相关,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4. 种群结构
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大小结构等特征。
种群结构对种群的生态过程和动态演变有重要影响,也是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
5.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增长、减少、扩散、漂移、灭绝等现象。
种群动态与繁殖力、死亡率、移居率、环境压力等密切相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以上是种群的一些重要特征知识点的总结,种群是生物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种群的特征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幼年少,老年多,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不变 种群密度将下降
(2)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曲线图: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5、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意义: 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2)应用: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总结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 均匀 随机 集群 预测变 化趋势
种群数量特征 最基本 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影响出生率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的 重要 因素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将减小
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因素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和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增长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稳定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衰退型
幼年多,老年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上升
现实状态:资源、空间有限、受 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 食者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续表
项目 K 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原因
“J”型曲线 无K值
“S”型曲线 有K值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的数 量增多
联系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黑光灯诱捕法
高中生物 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试题
种群与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a);(2)标志重捕法(a)。
2.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2)环境容纳量(a)。
3.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可分为:③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④种群密度:是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坏、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2.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田鼠、鸟类、鱼类等。
(2)计算公式N (种群总个体数)=M ·n 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1)指数增长①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增长曲线为“J”形。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
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2)逻辑斯谛增长①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增长曲线为“S”形。
②特点: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 值上下波动。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2.教学重点与难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三、教学过程设计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概述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知识点总结本节属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小单位,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我们研究种群主要研究其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种群的空间特征,通常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类型。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种群的特征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 中蒲公英 的数量?
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记(志)重捕法
a、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作 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都可以采用样 方法。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b、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Nt=N0 λ
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 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状况,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 么措施?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 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39 : N= 15 : 30 N=78
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c、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 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白蚁
性别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2.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及相关计算;3.探究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
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一)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或中的。
是种群最基本的。
2.特点:①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中 (会/不会)发生变化,如蝗虫在夏天和秋天密度不同。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 (相同/不同),如一片草地上的仓鼠和野驴。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Ⅰ.逐个计数法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的方法。
Ⅱ.估算法(1)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种群密度。
(2)样方法①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也适用于及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植株上、等。
②步骤: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③【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调查对象:宜选用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难以计数。
b.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
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c.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确保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使结果(估算值)更接近真实值。
常用取样方法有(非长条地段)和(长条地段)。
d.计数方法: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应统计的个体和的个体。
边界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
(3)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适用于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②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③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密度=重捕中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 种群密度=④注意事项若标志易脱落,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标志明显,易被捕食者发现,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初次捕获后动物警惕性提高不易再被捕获,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较短,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较长,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 占 的比率。
种群的特征课件
(1)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相同物种的 全部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机械叠加,个体之间能进行相互 交配、基因的交流,形成了一些个体没有而种群特有的特征。
(2)性别比例不是 1 1 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
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典题演练] 1.下列描述中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C ) A.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 20 株杂草 B.道路两侧每隔 5 米有一棵杨树 C.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 60% D.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最多
课题调研:信息获取类题目——种群的数量特征 [典范例题] 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 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 A 相似,所 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 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图________类型。
解析: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 20 株杂草 不是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 错误;道路两侧每隔 5 米有一棵杨树,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B 错 误;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 60%,这是迁入率, 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错误;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 最多,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D 错误。
提示: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 A 省和 B 省的原有人口数。
[重难探究]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全部”即全部个体, 不分性别和大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课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练习
(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
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
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
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
2.类型: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_出__生__率___和_死___亡__率__来影响种群密度。
类型 年龄特征
增长型
幼年个体_多__, 老年个体_少__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 比__例__相__当_
衰退型
幼年个体_少__, 老年个体_多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出生率_≈__死亡率, 出生率<___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密度 减小 。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练习
1.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
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要提高人口数量应该 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4 1. 概念 在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迁__入__(_迁__出__)的个体数占_该__种__群___个__体__总__数__的
A. 改变昆虫性比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与种群密度1.种群的概念(1)定义: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概念(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3.样方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调查程序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4.标记重捕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2)调查程序(3)计算公式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即N =M ·nm 。
(1)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 (2)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答案 (1)× (2)× (3)×请分析在标记重捕法中,下列各情况带来的误差:①标记物易脱落;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获机会降低;③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④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⑤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⑥标记物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活动,使其被捕的机会增大。
以上①②③④估算值将偏大,⑤⑥估算值将偏小。
注意事项 (1)标记物必须在调查期间不会消失。
(2)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3)调查期间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种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了解种群的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探讨一下种群的特征。
种群,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多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种群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首先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它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例如,在一平方千米的草原上生活着多少只羊,或者在一立方米的池塘水中有多少条鱼。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
对于植物,常用样方法。
比如,要调查一块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我们可以在这块草地上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以此来估算整个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对于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假设在一个池塘中,第一次捕获了 M只鱼并标记,然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捕获到的鱼中有标记的为 n 只,总捕获数为 N 只,那么该池塘中鱼的总数大约就是 M×N÷n 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重要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同样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一个地区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另一个特征。
它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量较多,幼年个体数量较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必背知识点附图
1. 1.种群的特征(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2.种群:一定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间接,其中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以影响出生率(记住,不影响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5.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6.杂草不是一种草,出生率大不一定增长,可能死亡率更大7.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大的种群)8.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植物和活动范围小和活动力弱的,用样方法,原则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2)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乘以第二次捕捉的除以第二次捕捉中带标记的9.样方的边界上正好有生物,我们用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只计两边夹角10.样方的面积越大,越接近实际值,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平方米,灌木的16平米,乔木一般100平米11.标记重捕法的时候,标记物不能容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或容易被天敌捕食,会造成比实际数量偏大,如果标记的容易被人类捕捉,会造成比实际的偏小12.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13.抽样检测法范围:适用于微生物。
14.种群的J型增长,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竞争物种,也就是理性状态,数学公式是N t=N0λt,其中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时间。
15.λ小于1表示衰退,大于1表示增长型,等于1表示稳定型16.增长率大于0,种群就是增长,注意和λ的区别17.数学模型(如J型增长)和曲线图,数学模型更加的直观和准确,曲线图没有公式准确18.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最初的一段时间,可以认为接近J型19.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减去S型增长的数量,是环境阻力减少的数量20.种群的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不是最高点,是稳定的点),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现实状态)21.S型的前期是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个体数量少。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比关系,种群 数量的增长靠繁殖,而数量的减少则是由于个体死亡。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为增长率,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减少;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指数增长(exponental growth)
在无限环境条件下,除了种群的离散增长外,有些生物可以连 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在这种情况下,种群的增长表现 为指数形式。其数学模型为:
dN/dt=r·N
Nt=N0·ert ➢ r为瞬时增长率(等于瞬时出生率与瞬时死亡率之差),在理论上
被称为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常用rm表示。 ➢ 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
(1)不规则波动
种群不规则波动无周期性,且数量也极不稳定。种群产生不规则 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群的生活环境极不稳定,或环境不固定。
大多数昆虫种群波动就属于此类。
➢ 三种形式
(2)周期性波动
➢ 可分为:季节性波动和种群数量的年波动。 ➢ 这种波动主要是受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年际变化、种群本
身的内在机制、种间营养关系的制约引起的。
几何级数增长(geometric growth)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 群的寿命只有一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
结 构,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其数学模型为:
Nt=Nt—1×λ 或 Nt=No×λt 式中: No为初始种群大小,Nt为时间t时的种群大小,λ是种 群 的周期增长率(reproductive rate)。 根据以上模型可以计算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λ>l时,种群增长;λ=1时,种群稳定;λ<1时,种群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控制的种群以及象海豹等
➢雌性个体>雄性个体
罕见,eg.社会性生活的家白蚁、蜜蜂等
➢雌性个体<雄性个体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自然罕见
自然较少
最常见
常见农田等人工种群 资源分布均匀,个体不吸 社会性动物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标志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最基本)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算 ➢估算
科学方法(误差最小化)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发展趋势
A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B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C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数量特征 ——(5)性别比例
多数情况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有繁殖能力的)
➢雌性个体≈雄性个体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一段时期,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混合
(3)计算: 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2)重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
(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
(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
(2)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3)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进行估算
✓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是不断变化的
新个体不断产生 有个体不断死亡
种群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 不同物种的种群出生率不同 ✓ 不同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不同
决定 物种的繁殖能力 外界环境
种群的数量特征 ——(3)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的数量特征 ——(4)年龄组成
思考与讨论
A
编号 类型
B
C
种群构成特点
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生物组 邓秋萍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最基本)
(单位面积或单位பைடு நூலகம்积中的个体数)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算
➢估算
科学方法(误差最小化)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
(1)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随机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2)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3)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模拟调查
差异
实地调查
完全随机分布 与其他物体的区分较明显
规则 较小
调查对象
往往不是随机分布 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没那么明显
调查区域
不是规则
误差
较大
(有许多因素会干扰&影响)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 (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
(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
样方: 大小适当
数量适当
位置适当 ——随机抽取 (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一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
模拟调查
差异
实地调查
规则
调查区域
不是规则
完全随机分布 与其他物体的区分较明显
调查对象
往往不是随机分布 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没那么明显
较小
误差
较大
(有许多因素会干扰&影响)
记数方法:
——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