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熟记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一 酸碱中和滴定1.室温下,将pH =12的NaOH 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下列酸溶液混合,判断其酸碱性,计算pH,填写下表:2.中和滴定的原理(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来表示,在中和反应中,H +、OH -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是n (H +)=n (OH -);若用参加反应的c (H +)、c (OH -)来表示,其关系式为c (H+)·V 酸=c (OH -)·V 碱,由此可计算c (H +),其表达式是c (H +)=c (OH -)·V 碱V 酸;也可计算c (OH -),其表达式是c (OH -)=c (H +)·V 酸V 碱。

由c (H +)、c (OH -)可分别求出相应酸、碱的浓度。

(2)用0.103 2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和25.00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中和完成后用去盐酸27.84 mL,请根据上述关系式计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14_9_mol·L -1。

(3)请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归纳总结中和滴定的概念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其中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常称为标准液,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常称为待测液。

(4)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反应完全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石蕊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且突变范围太宽。

3.主要仪器及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主要仪器是锥形瓶和滴定管。

(1)滴定管分为两种:①酸式滴定管:包括玻璃活塞、长玻璃管,可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及氢氟酸。

【高中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课件.ppt

【高中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课件.ppt

●自主探究
• 1.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若化学 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是否一定发生移动?若平 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是否一定发生改变?
• 提示:平衡不一定移动,若速率改变后,v(正)= v(逆),平衡不移动,v(正)≠v(逆),则平衡发生移动。 若平衡发生移动,说明v(正)≠v(逆),即化学反应速率 一定发生改变。
压强 催化剂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 强,平衡向_气__体__体__积__减__小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 强,平衡向_气__体__体__积__增__大_____的方向移动
能__同__等__程__度__地__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 _无__影__响___
结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_能__够__减__ _弱__这__种__改__变_____的方向移动(即勒夏特列原理)
• 2.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条件变化 增大反
应物浓度 减小反
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反应速率变化 v(正)增大,v(逆)随之增 大 v(正)减小,v(逆)随之减 小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速率增 大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速率减 小
平衡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气体体积减小的 方向 气体体积增大的 方向
到化学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且 Br2 的百分含量
保持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的浓度
• 解大缩升颜的D错小浓体高析色误温体度积:加。度积,,颜深,,化化色,化化学学加但学学平平深Br2平平衡衡即的衡衡向不c百(B向不逆移分r2)正移动反含变反动,应量大应,但方增。方但向c大减(B向c移,小r(2B)移动Cr压变2错)动,变强小误,c大,,(B;c,相Ar(2B增错)Br当减2大正误)变于小氢确;大增,气;, • 答案:B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 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高一化学 人教选修4课件 第3章 第3节第2课时

高一化学 人教选修4课件  第3章 第3节第2课时

当 堂


案 设
CH3COOH 和 CH3COO-总的物质的量,但因两溶液等体积
基 达


混 合 , 溶 液 体 积 扩 大 至 原 来 的 2 倍 , c(CH3COOH) +
c(CH3COO-)=0.01 mol·L-1,所以 D 项错;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4
教 学
误选 C 的同学是由于思路混乱或思维起点不知如何选 课 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 堂
方 案
c(CH3COOH)+2c(OH-),所以 C 项错;对于 A、B 项,由
双 基


计 于 CH3COOH 溶液与 NaOH 充分作用后 CH3COOH 过量, 标
且当不考虑水解和电离时 c(CH3COO-)=c(CH3COOH),在
课 前
此情况下 CH3COOH 的电离程度强于 CH3COO-的水解程

小。

的应用。(重点)
当 堂
方 案
2.分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双 基
设 计
2.能解释与盐类水 即“原子、电荷、质子”守 解相关的化学问题。恒,并应用所测离子浓度大
达 标
小比较中。(重难点)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4








分 析
探 究
1.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 加热 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3化学平衡第2课时 (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3化学平衡第2课时 (2)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28)
Cr2O72-+H2O2CrO42-+2H+ 橙色黄色
+硫酸+NaOH 橙黄色变成橙色 橙黄色橙色黄色
橙黄色变成黄色
实验探究(P29实验2-6) FeCl3+3KSCNFe(SCN)3+3KCl (黄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解释:加压→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着加且反前后总体积发生改变。
aA(g)+bB(g)cC(g)+dD(g)
a+b≠c+d 2)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说明: 体积缩小:即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体积增大:即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②加入更多的碳③增加H2浓度
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小结:增加固体或纯液体 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 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 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十3H22NH3
实验 数据: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 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O2(g)2NO2(g) ②H2O(g)+CO(g)CO2(g)+H2(g) 正向移动 不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不移动
③H2O(g)+C(s)CO(g)+H2(g)
④CaCO3(s)CaO(s)+CO2(g) ⑤H2S(g)H2(g)+S(s)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课堂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课堂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1.常温下,柠檬酸水溶液的pH是3,食用醋的pH是2,可乐的pH是6,三种物质的溶液中c(OH-)分别是(A)A.1×10-11mol·L-1,1×10-12mol·L-1,1×10-8mol·L-1B.1×10-11mol·L-1,1×10-8mol·L-1,1×10-12mol·L-1C.1×10-11mol·L-1,1×10-10mol·L-1,1×10-8mol·L-1D.1×10-8mol·L-1,1×10-11mol·L-1,1×10-12mol·L-1解析:常温下K w=c(H+)·c(OH-)=1×10-14,由各溶液的pH=-lg c(H+),不难求出c(OH -)。

2.在25 ℃的条件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 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D) A.a=b=10 mL B.a=b>10 mLC.a<b D.a>b解析:在溶液中,盐酸电离是不可逆的,而CH3COOH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

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盐酸溶液里c(H+)的主要变化只有一个,即减小;CH3COOH溶液里c(H+)的主要变化有两个,即减小和增大。

若a=b,稀释后的CH3COOH溶液pH<5,若使CH3COOH溶液pH=5,就必须继续加水稀释,即a>b。

3.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A) A.加水稀释成100 mLB.加入10 mL的水进行稀释C.加入10 mL 0.01 mol·L-1的NaOH溶液D.加入10 mL 0.01 mol·L-1的HCl溶液解析:A加水稀释为原溶液体积的10倍,强酸的pH正好增大1个单位。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电镀、电解精炼铜、电冶金的原理,会写其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

2.学会电解的有关计算。

一 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硫酸铜溶液在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进行电解。

(1)若两极均为Pt 电极,则阳极反应式是4OH --4e -===2H 2O +O 2↑,阴极反应式是2Cu 2++4e -===2Cu,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CuSO 4+2H 2O=====电解2Cu +O 2↑+2H 2SO 4。

(2)若两极均为铜片,则阳极反应式是Cu -2e -===Cu 2+,阴极反应式是Cu 2++2e -===Cu,电解过程中溶液的浓度不变。

(3)若阳极为锌片,阴极为铜片,则阳极反应式是Zn -2e -===Zn 2+,电解过程中阳极锌片不断溶解,阴极铜片质量不断增加。

2.电解饱和食盐水(1)通电前,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离子:Na +、Cl -、H +、OH -。

通电时Na +、H +移向阴极,H +放电,Cl -、OH -移向阳极,Cl -放电。

电极反应式为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阴极:2H ++2e -===H 2↑(还原反应);因H +放电,导致水的电离平衡H 2OH ++OH -向右移动,致使生成NaOH 。

(2)电解的总反应式化学方程式:2NaCl +2H 2O=====电解H 2↑+Cl 2↑+2NaOH ;离子方程式:2Cl -+2H 2O=====电解H 2↑+Cl 2↑+2OH -; 工业上习惯把电解饱和食盐水叫做氯碱工业。

3.电镀(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电极反应式阳极:Cu -2e -===Cu 2+; 阴极:Cu 2++2e -===Cu 。

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件表面镀一层红色的铜,铜片不断溶解。

③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变化是不变。

(2)电镀的概念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实验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类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总结其规律。

2.熟练掌握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盐类水解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1)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溶液中c(H+)[或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溶液呈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c(H+)≠c(OH-)。

溶液呈中性是因为c(H+)=c(OH-),呈酸性是因为c(H+)>c(OH-),呈碱性是因为c(H+)<c(OH-)。

2.通过实验测定下列0.1 mol·L-1盐溶液的pH,填写下表:3.CH3COONa(1)电离方程式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2O OH-+H+,CH3COONa溶于水后完全电离:CH3COONa===Na++CH3COO-。

(2)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的CH3COO-能与水中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c(H+)<c(OH-),故CH3COONa溶液呈碱性。

(4)水解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是CH3COONa+H2O CH3COOH+NaOH。

②离子方程式是CH3COO-+H2O CH3COOH+OH-。

4.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1)电离方程式NH4Cl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NH4Cl溶于水全部电离:NH4Cl===NH+4+Cl-。

(2)水电离平衡的影响NH+4与水电离的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NH3·H2O,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OH-)减小,c(H+)增大,c(H+)>c(OH-),故NH4Cl溶液呈酸性。

(4)水解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是NH4Cl+H2O NH3·H2O+HCl;②离子方程式是NH+4+H2O NH3·H2O+H+。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实验结论:V 正V 逆 V 逆V 正V ′正V ′逆【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 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 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2步骤(1) 滴加饱和FeCl 3溶液滴加1 mol/L KSCN 溶液现象步骤(2) 滴加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流】1、 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完整ppt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2
例题
⑴﹑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 的C(H+ )和C(OH-)是多少?
水电离出的C(OH-)=1×10-14/0.1=1×10-13mol/L
= C(H+ )
⑵﹑0.1mol/L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 的C(H+)和C(OH-)是多少?
水电离出的C(H+)=1×10-14/0.1=1×10-13mol/L
KW 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影响KW的因素 KW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温度升高,KW增大
如: 25℃ KW=10-14
100℃ KW=10-12
注:常数无单位
精选PPT课件
6
1、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 OH-,在不同温度下
其离子积为KW25℃=1×10-14, KW35℃ =2.1 ×10-14。则下
3)某温度下,某液体c(H+)= 10-7mol/L,则
该溶液一定是纯水。 ×
精选PPT课件
8
讨论:
对常温下的纯水进行下列操作,完成下表:
酸碱性
水的电离平 衡移动方向
加 热
中中性性
→→
加 HCl
酸性

加NaOH 碱性 ←
C(H+)

C(OH-)
C(H+) 与C(OH-) 大小关系

=
↑↓

↓↑

Kw变化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精选PPT课件
1
思考:
灵敏电流 计
灯泡
如何用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1.实验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复习课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复习课

本章复习课练基础落实1.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答案 B解析酸和碱混合前已经电离出的H+和OH-恰好以等物质的量中和。

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溶液中c(H+)>c(OH-)。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一种可能是酸为弱酸,存在着电离平衡。

随着H+的反应,弱酸会电离出更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混合前的弱酸电离出和强碱中OH-相等浓度的H+,但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比强碱大得多。

因此,该题应是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生成的是弱酸强碱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Al3+、NO-3、Cl-、CO2-3、Na+可以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A解析Na2CO3溶液中存在CO2-3的水解CO2-3+H2O HCO-3+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A正确;B选项中pH=2的溶液显酸性,弱酸根阴离子CO2-3不能存在;C选项中的乙醇不是电解质,乙酸是电解质;HCl是一元酸而H2SO4是二元酸,因此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答案 D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自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和离子的浓度无关,A、C正确;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沉淀向着溶解度减小的方向转化,B正确;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D错误。

2018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2018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目标要求] 1.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

2.掌握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

电极的反应式(并注明反应类型)阳极:2Cl --2e -===Cl 2↑ (氧化反应);阴极:2H ++2e -===H 2↑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2NaCl +2H 2O=====电解2NaOH +Cl 2↑+H 2↑。

其中阴极反应中的H +是由水电离产生的。

2.电镀(1)电镀是应用电解的原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镀⎩⎪⎨⎪⎧ 阳极:镀层金属,电极本身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待镀金属制品电镀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在电镀过程中,电镀液的浓度不变。

3.电解精炼(如电解精炼铜,杂质为铁、锌、金、银)(1)粗铜作阳极,电极反应Cu -2e -===Cu 2+; 精铜作阴极,电极反应Cu 2++2e -===Cu ;电解质溶液CuSO 4溶液。

(2)4.电冶金制取金属Na 、Ca 、Mg 、Al 等活泼金属,很难用还原剂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得到单质,因此必须通过电解熔融的化合物的方法得到。

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阴极:2Na ++2e -===2Na ,阳极:2Cl --2e -===Cl 2↑,总反应式: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知识点一 氯碱工业1.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 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以下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为正极,b 为负极;NaClO 和NaClB .a 为负极,b 为正极;NaClO 和NaClC .a 为阳极,b 为阴极;HClO 和NaCl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答案 B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为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NaOH在阴极区生成,Cl2在阳极区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1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醛、酮及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以乙醛为例学习醛基的化学性质;甲醛的反应及相关计算。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简单介绍酮的性质。

第三课时:《步步高》醛的练习讲评。

第四课时:《步步高》酮的练习讲评2、教学目标: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醛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首先提示讨论乙醛的结构特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然后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探究乙醛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银氨溶液、与cu(oh)2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学习:边讲、边讨论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反应规律,1 mol 醛基(—cho)可还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转化为羧基(—cooh)。

迁移提高: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规律,写出甲醛、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步高】高中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苏教版选修4

【步步高】高中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苏教版选修4

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中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可逆过程。

可表示为固体溶质溶解结晶溶液中的溶质。

2.对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发生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正向反应,又能发生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逆向反应,这类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而有些反应如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而水在相同条件下则不能转变为H2和O2,这类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①②⑤⑥⑦,属于不可逆反应的是③④⑧⑨。

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②氮气和氢气的化合③水的电解④可燃物的燃烧⑤氨气溶于水⑥氯气溶于水⑦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⑧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探究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下图是某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该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结合两图反映的信息,分析该可逆反应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开始前反应物的浓度为最大值,正反应速率也为最大值。

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一瞬间,逆反应也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下降而逐渐变小;逆反应速率随着生成物浓度的上升而逐渐变大。

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此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也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为化学平衡。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4节第2课时.ppt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4节第2课时.pptx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SO24-―→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 的白色沉淀。
SO23-―→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 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
(3)利用 AgNO3(HNO3 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
2.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 主要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 台、锥形瓶。 滴定管及其使用: (1)滴定管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 较精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 24.00 mL、23.38 mL,最 后一位是估读值。 (2)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 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可用于盛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物质。
②Na2CO3 溶液水解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应用 酸式滴定管盛装。
1.实验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现象,但 pH 发生很 大变化,在滴定过程中会发生 pH 突变而使指示剂颜色发生 变化,通过溶液颜色来判定终点,主要用于测定酸或碱的浓 度。 计算公式:c(待)=c标V·待V标
【解析】 (1)加甲基橙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
HCO- 3 不能存在;(2)说明有 NO- 3 ,酸性条件下的 NO- 3 有强氧 化性,因此还原性离子如 Fe2+、I-不能存在;(3)说明有 SO42- 存在,Ba2+就不能存在;(4)不能说明有 Cl-,因为(3)中加入
了 Cl-;(5)说明有 Mg2+和 Al3+。 【答案】 (1)NO- 3 、SO24-、Mg2+、Al3+

2018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第4课时

2018步步高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第4课时

第4课时习题课1.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4+OH-,若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加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①适当升高温度②加入NH4Cl固体③通入NH3④加入少量盐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升温平衡向右移动,c(NH+4)、c(OH-)都增大;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增大c(NH+4),平衡向左移动,c(OH-)减小,但c(NH+4)仍较原来增大,因平衡移动只能减小其增大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抵消其增大的部分;通入NH3平衡向右移动,c(NH+4)、c(OH-)都增大;加入少量盐酸,H+与OH-反应使c(OH-)下降,平衡向右移动,使c(NH+4)增大。

2.在1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欲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c(H+)都增大,其方法是()A.加入少量的1 mol·L-1 NaOH溶液B.加入少量的1 mol·L-1 HCl溶液C.加入等体积水D.进行微热答案D解析在CH3COOH的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

当加入NaOH溶液时,c(H+)减小,电离程度增大;加入盐酸,c(H+)增大,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等体积水,平衡右移,n(H+)增大,但体积增大的倍数更多,故c(H+)减小;进行微热,由于电离一般是吸热过程,故电离程度增大,由于微热时溶液体积膨胀倍数很小,故c(H+)增大。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B.c(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答案A解析K W=c(H+)·c(OH-) ,且K 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 W=1×10-14;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 mol·L-1;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 1-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课件全部ppt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课件全部ppt
自学导引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 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 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 数 答案 A 3.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 ℃、101 kPa下 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的聚集状态。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比较 类 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形成原因
与化学键强弱 的关系
表示方法
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 能量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 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 能量
答案 A
跟踪练习1 下列过程要吸收热量的是( )
A.○H○H →○H +○H
B.○H +○Cl →○H○Cl
C.H++OH-→H2O 答案 A
D.C+O2→CO2
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考查 例2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 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 A、B、C三项均为放热反应,说明它们的反应物 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放 出;而D项为吸热反应,正好相反,故D项正确。 答案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答案
二、酸碱溶液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室温下计算下列酸溶液稀释后的pH (1)pH=2的盐酸,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为 3 ;若加水稀释10n倍,其pH 为 2+n 。 (2)若将pH=5的盐酸加水稀释103倍,其pH 接近于7 。 (3)pH=2的醋酸溶液,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大小范围应是 2<pH<3 。
例1 请依据pH的定义式计算下列溶液的pH(25 ℃)。 (1)0.05 mol· L-1 H2SO4溶液中,其pH为 1 。 (2)将0.4 g 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1 L溶液,pH= 12 。
答案
例2
常温下,pH=2的盐酸与pH=4的盐酸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混
合后溶液体积为二者之和),溶液的pH= 3 。 解析 设pH=2的盐酸体积为V,则pH=4的盐酸的体积为10V,混合后
-2 -4 10 · V + 10 · 10V + -3 -1 c(H )= = 10 mol· L 。 11V
则pH=-lg c(H+)=3。
解析
答案
例3
(2017· 宁夏育才中学高二月考 )常温下,若1体积硫酸与 2体积pH=
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的pH=3(混合后体积变化不计),则二者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A.5∶1 C.1∶5 B.5∶2 √ D.2∶5
图示
例4 常温下,关于溶液的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pH=5
B.pH=4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6 mol· L-1

C.将1 L 0.1 mol· L-1的Ba(OH)2溶液稀释为2 L,pH=13
D.pH=8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其pH=6
=5,就必须继续加水稀释,即a>b。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3.常温下,将 pH = 1 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 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pH都增 大了1。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A.11∶1
解析
B.10∶1
C.6∶1 √
D.5∶1
设所取每份硫酸的体积为 V1,使硫酸由 pH=1 变为 pH=2,所加
(3)强酸与强碱混合 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25 ℃)。 ②酸过量:
+ - c H · V 酸 - c OH · V碱 + 先求 c(H )余= , V酸+V碱 再求pH。
③碱过量:
cOH-· V碱-cH+· V酸 V酸+V碱 先求c(OH-)余= , Kw - c OH 余 ,最后求pH。 + 再求c(H )=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2课时 溶液pH的计算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pH的简单计算。
2.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酸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方法 1.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 (1)计算c mol· L-1 HnA强酸溶液的pH (25 ℃) ①c(H+)= nc mol· L-1; lg nc ②pH=- ______ (2)计算c mol· L-1 B(OH)n强碱溶液的pH (25 ℃) ①c(OH-)= nc mol· L-1; -14 10 Kw + -1; nc ②c(H )= = mol· L cOH- ③pH=14+lg nc 。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2.在25 ℃的条件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
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
积为
A.a=b=1 000 mL
C.a<b 解析
B.a=b>1 000 mL
D.a>b √
若 a = b ,稀释后的 CH3COOH 溶液 pH<5 ,若使 CH3COOH 溶液 pH
2.酸碱溶液混合后 pH 的计算 (1)强酸与强酸混合 c1H+· V1+c2H+· V2 V1+V2 c(H+)混= ,然后再求 pH。 (2)强碱与强碱混合
c1OH-· V1+c2OH-· V2 V1+V2 先计算 c(OH-)混= ,
Kw - + c OH 混 ,最后求 pH。 再求 c(H )混=
2.室温下计算下列碱溶液稀释后的pH (1)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为 10 ;若加水稀释 10n倍,其pH为 11-n 。 (2)pH=11的氨水,若加水稀释10n倍,其pH大小范围应是 (11-n)<pH<11 ; 若无限稀释时,其pH 接近于7 。
归纳总结
酸或碱溶液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示意图
达标检测
1.室温下将0.1 mol· L-1 HCl溶液和0.06 mol· 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
合后,则该溶液的pH是
A.1.7
解析
B.12.3
这是强酸和强碱的混合,要先判断混合液的酸碱性。酸中 c(H+)C.12Fra bibliotek√D.1
=0.1 mol· L-1;碱中 c(OH-)=0.12 mol· L-1,等体积混合碱过量,根据 pH 值的计算方法,要先求 c(OH-),再求 c(H+),最后求 pH 值。c(OH-)余= cOH-· V碱-cH+· V酸 Kw -1 + -12 -1 =0.01 mol· L , c(H )= mol· L , 则 - =1×10 V酸+V碱 cOH 余 pH=-lg c(H+)=12。
解析
答案
例5
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 pH随溶
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
答案
学习小结
1.溶液pH的计算 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 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2.pH差值≥2的两种强酸等体积混合后,pH混=pH小+0.3 pH差值≥2的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后,pH混=pH大-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