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协议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网络协议的分析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网络通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实验材料:1. 一台计算机;2.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软件,例如Wireshark等;3. 网络环境,包括网络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计算机联网并能够正常访问互联网;b. 下载并安装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软件。
2. 抓包分析:a. 打开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b. 连接到目标网站,观察网络协议分析软件中的抓包数据;c. 选择合适的抓包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协议类型、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等;d. 分析数据包中的协议类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解。
3. 协议解析:a.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进行具体协议的解析;b. 从包头开始,分析各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c. 理解各个协议层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d. 分析数据包中的信息传输过程,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端口号等。
4. 实际操作:a.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网络通信的实际操作;b.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软件捕捉该通信过程的数据包;c. 分析捕捉到的数据包,理解通信过程中各个协议的作用和流程。
5. 总结和展望:a. 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b. 分析网络协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c. 展望未来网络协议分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实验注意事项:1. 本实验需要在合适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确保网络连接正常;2. 在进行网络抓包分析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干扰正常网络通信;3. 在进行协议解析时,需要仔细观察并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4.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通过本次实验的分析和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作为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网络安全专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可以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操作系统》实验指导《OPERATING SYSTEM》2013.08前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
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
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
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目录操作系统实验大纲 (1)第一部分实验环境及所用系统函数介绍 (3)1.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3)1.2 Linux的使用 (3)第二部分实验内容 (7)实验一熟悉LINUX基本命令及编程环境 (7)实验二进程管理 (10)实验三进程调度 (14)实验四进程间通信 (19)实验五存储管理实验 (22)操作系统实验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操作系统实验是该课程的辅助课程。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TCP协议实验
TCP协议实验协议名称:TCP协议实验协议协议编号:[编号]生效日期:[日期]1.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和指导TCP协议实验的相关操作和流程,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
本协议适用于所有参与TCP协议实验的实验人员。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TCP协议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TCP协议的可靠性和效率。
3. 实验要求3.1 实验设备参与实验的人员需具备以下设备:- 一台计算机- 安装有TCP/IP协议栈的操作系统- 网络连接设备(例如以太网卡)3.2 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稳定的网络连接- 适当的网络带宽和延迟- 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3.3 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实验设备和网络环境符合要求。
2. 实验准备: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
3.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4. 实验执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5.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7. 结果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实验设备和网络环境符合要求,包括:- 确保计算机正常工作,操作系统安装完好。
- 确保网络连接设备正常工作,网络连接稳定。
4.2 实验准备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安装TCP/IP协议栈。
- 安装网络抓包工具,用于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4.3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包括:- 设定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确定实验中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 设定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率。
- 设定实验中的网络延迟和丢包率。
4.4 实验执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 启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程序。
- 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 接收方接收数据并发送确认。
- 发送方接收确认并继续发送数据。
4.5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 捕获和保存实验中的网络数据包。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verO.01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shhkun2014年9月、八前《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是针对计算机及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实验指导书是专门为《网络协议分析》理论课程配套的、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及操作而编写的。
本实验指导书按照TCP/IP的层次结构对网络互连中的主要协议进行分析,由下而上的设计了 9个实验,涉及ARP协议分析、IP协议分析、ICMP协议分析、UDP协议分析、TCP协议分析、DHCP协议分析、DNS协议分析、HTTP协议分析、SMTP协议与POP3协议分析。
在实验内容之前对实验采用的Wireshark软件进行了介绍。
希望学生们通过以上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掌握协议分析的方法。
特别说明:1、本指导书中给出的实验网络物理模型,不需要学生动手搭建,所有网络物理模型都基于现有的实验室运行环境。
2、本指导书中实验内容的开展与实验室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品牌无关,实验指导书中指出实验品牌等,只是为了举例方便。
3、实验中设备的ip地址以实际实验机器的ip地址为准,不同学生的IP地址应该不同。
目录1.网络协议分析实验环境要求 (4)2.网络协议分析器Wireshark (5)2.1Wireshark 主窗口简介 (5)2.2Wireshark 菜单栏简介 (6)2.3Wireshark 的工具栏 (7)2.4Wireshark 的网络数据抓包过程 (8)2.5由Wireshark协议窗口分析协议的格式 (10)3.网络层协议分析 (11)实验一ARP协议分析 (12)实验二IP 协议分析 (15)实验三ICMP协议分析 (19)4.传输层协议分析 (27)实验四UDP协议分析 (28)实验五TCP协议分析 (31)5.应用层协议分析 (34)实验六DHCP协议分析 (34)实验七DNS协议分析 (37)实验八HTTP协议分析 (39)实验九SMTP及POP3协议分析 (42)(1) 本指导书按照 TCP/IP 的层次结构对网络互连中的主要协议进行分析。
TCP协议实验
TCP协议实验协议名称:TCP协议实验协议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定TCP协议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提高学生对TCP协议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1. 实验目标:1.1 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1.2 掌握TCP协议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1.3 熟悉TCP协议的数据传输机制;1.4 学会使用网络调试工具分析TCP连接过程。
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任意支持TCP协议的操作系统;2.2 网络环境:可以使用本地环回地址或局域网环境。
3. 实验工具:3.1 Wireshark:用于抓包和分析网络数据;3.2 Telnet:用于模拟TCP连接。
4. 实验步骤:此处将详细描述TCP协议实验的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1 实验前准备:4.1.1 确保实验所需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已准备就绪;4.1.2 安装并配置Wireshark和Telnet工具。
4.2 实验步骤:4.2.1 打开Wireshark工具,开始抓包;4.2.2 打开命令行界面,输入telnet命令,连接到目标主机;4.2.3 在Telnet会话中执行TCP连接建立过程;4.2.4 在Wireshark中分析抓包数据,观察TCP连接建立过程;4.2.5 在Telnet会话中执行数据传输过程;4.2.6 在Wireshark中分析抓包数据,观察TCP数据传输过程;4.2.7 执行TCP连接断开过程;4.2.8 在Wireshark中分析抓包数据,观察TCP连接断开过程。
4.3 实验记录:4.3.1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和观察结果;4.3.2 记录Wireshark抓包数据的关键信息,如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
4.4 实验分析:4.4.1 根据实验记录和Wireshark抓包数据,分析TCP连接建立和断开的细节过程;4.4.2 分析TCP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目录实验1 实验环境熟悉 (1)实验2 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 (2)实验3 编辑并发送LLC帧 (3)实验4 编辑并发送MAC帧 (4)实验5 (5)实验6 网际协议IP (6)实验7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8)实验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0)实验9 传输控制协议TCP (11)实验一:实验环境的熟悉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系统的软硬件组成2.熟悉实验系统软件界面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由教师引领,观察实验室硬件布局、网线连接、主要设备等相关情况;2.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组成模块(包括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2.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3种网络拓扑结构图;3.了解每种拓扑图中计算机的连接方法和ip地址的设置方法;主服务器IP设为172.16.1.100;其它机器设为172.16.1.*mask:255.255.255.0Gateway:172.16.1.1Dns:172.16.1.1004.打开中软吉大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熟悉9个实验的名称,有关实验的说明。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编辑器界面的操作2.熟悉协议分析器界面的操作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浏览界面,尝试使用界面上的工具按钮。
(1)打开仿真编辑器。
该系统的初始界面分为5个部分:多帧编辑区、单帧编辑区、协议模型区、地址本和十六进制显示区a.多帧编辑区b.单帧编辑区c.协议模型区d.地址本e.十六进制显示区(2)应用实例a.编辑MAC层b.编辑IP层c.编辑TCP层(3)协议分析器使用简介a.会话分析b.协议解析(4)应用实例a.在单帧编辑区中编辑一个ICMP帧b.在协议分析器捕获该帧并分析实验三: 编辑并发送LLC帧实验目的:1.掌握以太网报文格式;2.掌握LLC帧报文格式;3.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协议仿真系统实验步骤:1.将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双绞线和HUB连通并加载协议仿真模块2.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9版)(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7月目录第一章实验概述 (1)第二章仿真编辑器使用说明 (2)第三章协议分析器使用说明 (10)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实验 (14)实验 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 (14)实验 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ARP (17)实验 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 (21)实验 4 网络层: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27)实验 5 传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3)实验 6 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 (37)实验7 网络地址转换NAT (42)实验8 静态路由与路由信息协议RIP (45)实验9 网络综合实验 (51)附录三种网络结构图 (52)第一章实验概述【实验环境】每个实验均要求以下实验环境:1.服务器一台:装有HTTP、FTP、TELNET、MAIL、DHCP、DNS等服务。
2.中心设备一台。
3.组控设备若干。
4.实验机:运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程序。
5.Visual Studio 2003(C++,C#)。
【实验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将实验划分为九个基本实验。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TCP/IP协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学会两种不同MAC帧格式,认真观察和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理解MAC地址、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实验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 AR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作用与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利用ARP协议的工作原理,设计类似ARP协议程序,学会在局域网中查找MAC地址。
实验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分类IP地址,掌握IP数据报的格式、长度以及各字段的功能,掌握路由转发的原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 (5)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1. 编程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滑动窗口协议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只做回退N帧实验)(2)IPv4协议收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2)(3)IPv4协议转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3)每位同学只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学号mod 3 = 0、1、2的同学分别做实验1、2、3。
程序应通过测试服务器的测试;程序及实验报告应提交到管理服务器供检查。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实验目的,协议的工作原理或处理要求,程序流程图。
提交的代码应有必要的注释。
2. 交互式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IPv4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1)(2)TCP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4)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服务器会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不需提交实验报告。
3. 观察实验(使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3.1观察IEEE 802.3帧结构进行实验的主机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
通过Wireshark将实验主机的网卡设置为通常模式(非混杂模式),捕捉以下场景中的数据帧:先在命令行下用arp –d命令删除实验主机上的所有ARP表项,接着立即用web浏览器访问Internet上的站点。
1)依次查看捕获的各数据帧,看看目的地为实验主机的数据帧中长度最小的是多大;查看这种帧的各个域,看看前导码是否包含在记录的数据中;记录的数据是从哪个字段开始,至哪个字段结束;这是否验证了IEEE 802.3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2)查看捕获的帧中长度最长的帧。
可以多访问一些网页以捕获更多的帧,看看这些帧的长度最大是多少?为什么?3)查看捕获的数据帧中由实验主机发出的ARP请求帧,查看封装该ARP 请求帧的以太帧的目的地址是多少,源地址是多少;再用ipconfig –all命令查看实验主机的MAC地址,看看是否和源地址一致。
ouc tcp实验手册
ouc tcp实验手册
OUC TCP实验手册是为学习TCP协议和进行TCP实验而编写的指南。
该手册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TCP协议概述:介绍TCP协议的基本概念、特点、工作原理和TCP/IP 协议栈的位置。
2. TCP三次握手:详细解释TCP三次握手的过程,包括SYN、ACK和三次握手的步骤和作用。
3. TCP四次挥手:详细解释TCP四次挥手的过程,包括FIN、ACK、FIN 和ACK的步骤和作用。
4. TCP流量控制:介绍TCP流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滑动窗口机制的实现。
5. TCP拥塞控制:介绍TCP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拥塞避免、重试和快速重试等算法的实现。
6. TCP实验环境搭建:介绍如何搭建TCP实验环境,包括安装网络设备和配置网络参数等。
7. TCP实验案例:提供一些TCP实验案例,包括TCP连接、数据传输和关闭连接等实验,以便读者进行实践和验证。
通过该手册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网络编程和网络通信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实际应用,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网络通信的核心内容。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协议,可以让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通过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来完成传输数据的功能。
在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 Packet Tracer 网络仿真工具,该工具可以创建和配置网络设备、创建网络拓扑、使用不同网络协议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实际应用。
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线等。
软件环境:Packet Tracer 网络仿真工具、Wireshark 数据包分析工具等。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常用网络协议、路由协议、交换机协议、网络安全协议和网络故障排除。
模块一:常用网络协议1.1 建立简单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并使用 ICMP 和 Ping 命令进行测试。
1.2 使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并介绍 SMTP、POP3 和 IMAP 等协议。
1.3 使用 FTP 协议上传和下载文件,介绍 FTP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模块二:路由协议2.1 了解 OSPF 和 RIP 等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模拟 OSPF 和 RIP 路由器之间的互联。
2.2 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 OSPF 和 RIP 数据包进行分析,检查路由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模块三:交换机协议3.1 了解 STP 和 VLAN 等交换机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创建 STP 和VLAN 交换机。
3.2 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 STP 和 VLAN 数据包进行分析,检查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实验一LINUX的安装与使用 (2)实验二进程管理与通信 (27)实验三存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模拟 (51)实验四文件管理 (56)实验五LINUX服务器配置(选做) (62)实验报告撰写指导 (72)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教师:陈正铭2007-9-10实验一LINUX的安装与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与掌握RED HAT LINUX 9.0的安装过程。
2、熟悉LINUX的命令及使用格式与常用基本命令。
【实验内容】1、使用图形化安装模式安装RED HAT LINUX 9.0。
2、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远程登录程序telnet.exe 登录LINUX。
3、练习使用LINUX的常用基本命令如ls、cd、who、pwd、ps、pstree、top等。
4、掌握WINDOWS和LINUX之间的文件共享方法。
【实验指导】一、Red Hat Linux 9光盘启动安装过程1、准备工作(1)购买或下载Redhat9的安装光盘(3张盘)或镜像文件,下载地址:校园网FTP站点。
或从红帽子主站下载∶/(2)在硬盘中至少留2个分区给安装系统用,挂载点所用分区推荐4G以上,交换分区在256M 左右比较适合,文件系统格式不论,反正安装过程会重新格式化。
(假如使用虚拟机vm安装建议最少留6G存储空间)(3)记录下你电脑中下列设备型号∶鼠标、键盘、显卡、网卡、显示器。
及网络设置用到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名称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2、安装红帽子Red Hat Linux 9将光驱设为第一启动盘,放入第一张安装光盘后重新启动电脑,如果你的光驱支持自启动, 如无意外将出现如下图:直接按回车键后将出现如下图1 ,如果你不处理30秒后也会自动进入。
在图1中提示:是否测试安装CD的内容的完整性,选―OK‖开始测试安装CD;选―Skip‖不测试安装CD开始安装出现图6所示,如果是第一次安装当然要测试安装CD,选―OK‖后回车,出现如下图2选―Test‖测试安装光盘的文件,选―Eject CD‖测试光盘以外的安装文件,这里我选择―Test‖后回车,出现如下图3正在测试第一张安装CD,测试完后显示如下图4所示看到上图最后一行英文―It is OK to install from this med ia‖说明这张安装CD是OK的,按―Enter‖键回车后,显示如下图5所示选择―Continue‖并回车开始安装。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
实验一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两种类型的RJ-45接头直通线、交叉线。
2)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
3)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具有RJ-45接口网卡的计算机、5类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测线器。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双绞线识别、制作、测试器的使用。
难点:掌握制作正确双绞线的方法。
【实验指导】RJ-45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孔(或插座)。
插孔安装在机器上,而插头和连接导线(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无屏蔽双绞线的5类线)相连。
EIA/TIA制定的布线标准规定了8根针脚的编号。
如果看插孔,使针脚接触点在上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如果看插头,将插头的末端面对眼睛,而且针脚的接触点插头的在下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
也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
那么我们应当将导线连接到哪4根针脚呢?按照T568B(T568A)的标准制作双绞线。
T568B和T568A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EIA/TIA)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
其中T568B标准在以太网中应用较广泛。
T568A和T568B的管脚编号T568B线序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双绞线线缆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或同时采用T568A标准。
在10M/100M以太网中8芯只使用4芯,在1000M以太网中8芯全部使用。
Crossover Cable(交叉线):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标准。
DTE 类设备:PC、路由器、交换机uplink口、HUB级联口DCE 类设备:交换机普通口、HUB普通口同类设备间相连使用交叉线方式;异类设备间相连使用直通线方式。
说明: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作业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指南
作业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指南作业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指南尊敬的同学们: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特编写本操作指南。
下面将逐步引导你们完成实验,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硬件设备:确保实验所需的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并连接好所需的数据线。
2. 软件环境:安装并配置网络实验所需的相关软件,如Wireshark、Putty等。
3. 网络拓扑图:根据实验要求绘制网络拓扑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验网络架构。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分为X个步骤,每一步骤都是实验的关键环节。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实验的第一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操作和配置等。
第二步:实验的第二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操作和配置等。
...第X步:实验的第X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操作和配置等。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请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性:实验中使用的相关设备和软件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
2. 配置备份:在进行任何配置之前,请备份相关配置文件,以防止操作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 错误排除:遇到问题时,请仔细检查配置是否正确,并对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排查。
4. 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对关键步骤和操作进行记录,便于事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验证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验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 数据包捕获:使用Wireshark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验证通信是否正常。
2. 远程访问:使用Putty等工具进行远程登录,验证网络连接和配置是否生效。
3. 网络测试工具: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如Ping 命令、iperf工具等。
五、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等。
同时,对实验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协议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协议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6. 掌握协议栈发送和接收以太网数据帧的过程【实验环境】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实验步骤】练习1 领略真实的MAC帧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 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3. 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练习2 理解MAC地址的作用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2. 主机A ping 主机B。
3.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ICMP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记录实验结果练习3 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E启动协议编辑器。
2. 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3. 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
4.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 主机A、B、C、D、F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练习4 编辑并发送LLC帧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帧。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001F控制字段:填写02[注]回车后变成0200,该帧变为信息帧,控制字段的长度变为2字节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注]长度为27个字节2.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并开始捕获数据。
3. 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LLC帧。
4.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LLC帧,分析该帧内容。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5. 将第1步中主机A已编辑好的数据帧修改为“无编号帧”(前两个比特位为1),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修改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D「注」长度为28个字节,重做第2、3、4步。
思考问题:1. MAC地址应用于TCP/IP协议模型的哪一层?2. 如何区分以太网的两种标准帧格式?3. 主机A、B、C、D、F是否可以收到主机E的广播帧?4. 说明MAC广播帧的范围?5. 如何编辑LLC无编号帧和LLC数据帧。
6. 在协议分析端捕获到该帧,帧的长度是多少?由此理解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度。
7. 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8. 为什么以太网有最短帧长度的要求?实验二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2. 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4. 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5. 理解IP分片过程6. 理解IP路由表作用以及IP路由表的管理7. 掌握ICMP协议的报文格式8. 理解不同类型ICMP报文的具体意义【实验环境】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二【实验步骤】练习1 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 ping 主机D(172.16.1.4)。
主机B ping 主机C(172.16.1.3)。
主机E ping 主机F(172.16.0.3)。
4.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练习2 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在主机E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层: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172.16.0.3)2. 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协议)。
3. 主机B、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
4. 主机A、B、C、D、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
练习3 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 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4. 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5. 将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重新计算校验和。
6. 主机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7. 主机A发送第5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练习4 特殊的IP地址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直接广播地址(1)主机A编辑IP数据报1,其中: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172.16.1.2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2)主机A再编辑IP数据报2,其中: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172.16.0.2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3)主机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捕获172.16.1.2接收和发送的所有IP数据包,设置地址过滤条件如下:172.16.1.2<->Any)。
(4)主机B、C、D、E、F开始捕获数据。
(5)主机A同时发送这两个数据报。
(6)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2. 受限广播地址(1)主机A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255.255.255.2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2)主机B、C、D、E、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捕获172.16.1.2接收和发送的所有IP数据包,设置地址过滤条件如下:172.16.1.2<->Any)。
(3)主机B、C、D、E、F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4)主机A发送这个数据报。
(5)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3. 环回地址(1)主机E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
(2)主机E ping 127.0.0.1。
(3)主机E停止捕获数据。
● 主机F是否收到主机E发送的目的地址为127.0.0.1的IP数据报?为什么?练习5 IP数据报分片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在主机B上使用“实验平台上工具栏中的MTU工具”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MTU为800字节(两个端口都设置)。
2. 主机A、B、E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3. 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1000 172.16.0.2。
4. 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
在主机E上重新定义过滤条件(取一个ICMP数据包,按照其IP层的标识字段设置过滤)。
将ICMP报文分片信息填入下表,分析表格内容,理解分片的过程。
5. 主机E恢复默认过滤器。
主机A、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6. 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2000 172.16.0.2。
7. 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
察看主机A、E捕获到的数据,比较两者的差异,体会两次分片过程。
8. 主机B上使用“实验平台上工具栏中的MTU工具”恢复以太网端口的MTU为1500字节。
练习6 子网掩码的作用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